1. 外匯儲備是放在國內還是國外
中國的外匯儲備,大部分買了美國和歐盟的債券,相當於儲存在國外。少部分存在各國銀行的也算在國外。剩餘的存在國內銀行。
中國實行嚴格的銀行結售匯制度,中央銀行規定,全國4,571家商業銀行必須把日常外匯交易中獲得的大多數外匯轉售央行,從而形成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各家商業銀行要維持日常外匯收支業務,只能保留有限數量的櫃台外匯。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加上所有商業銀行的櫃台外匯,合起來就是國家外匯儲備。
外匯儲備只能存款於外國銀行〔包括本國的境外銀行和國內的外資銀行〕或購買外國的國債等有價證券。由於國債等有價證券流動性強、收益性高,所以,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大都投資於外國政府發行的國債等有價證券
拓展資料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一季度末,中國外匯儲備總額增至3.94萬億美元。 2014年6月底達到39932億美元的最高峰。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
截至2019年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2億美元,較7月末上升35億美元,升幅0.1%;較年初上升345億美元,升幅1.1%
中國外匯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美元資產,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國國債和機構債券。據估計,美元資產佔70%左右,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約為20%,依據來自於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路透社報道以及中國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
有觀點認為,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國家外匯儲備以GDP的10%左右為好,中國目前的外匯儲備水平明顯偏高
我們國家日益膨脹的外匯儲備根本就不是財富的象徵,這個外匯儲備超過了一定程度之後,它越大,就說明我們國家經濟結構失衡越嚴重,不是好事兒,所以在談外匯儲備的時候,首要問題是如何縮小繼續膨脹的外匯儲備,第二才是外匯儲備如何保值。
2. 外匯是以什麼形式存在
外匯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 現金形式:外匯最直接的表現形式即為現金,包括各種國際流通的貨幣。這些現金可以用於國際間的支付和結算。
2. 銀行存款:外匯也可以存在於各個國家的銀行體系中,以賬戶存款的形式存在。這種形式的外匯主要用於國際貿易的結算、企業間的資金轉賬以及跨境投資等。
3. 金融衍生品:外匯市場還衍生出了許多與外匯相關的金融產品,如外匯期貨、外匯期權等。這些金融衍生品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投資和交易外匯的渠道。
外匯,作為國際間經濟往來的重要支付手段,其存在形式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演變。除了上述幾種主要形式,外匯還可能存在於其他形式,如跨境貿易中的票據、電子支付等。總之,外匯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以適應不同的國際經濟活動和交易需求。這些形式的外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促進了全球經濟的流通和發展。
3. 中國外匯這么多用來幹嘛 中國外匯存在哪裡
中國外匯的用途和存放地點如下:
一、中國外匯的用途
平衡國際收支:外匯是國家國際收支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用於支付進口商品、服務和技術引進等費用,從而平衡國家的國際收支。
穩定匯率:外匯儲備可以用於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防止匯率波動過大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
維護國家信用:充足的外匯儲備可以增強國家的國際信用,提高國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融資能力和償債能力。
應對突發事件:在面臨經濟、政治或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時,外匯儲備可以作為應急資金,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
二、中國外匯的存放地點
外國銀行: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存放在外國銀行,包括本國的境外銀行和國內的外資銀行。這些銀行通常具有較高的信用評級和穩健的經營策略,能夠保障外匯儲備的安全性和流動性。
購買外國國債等有價證券:除了存放在外國銀行外,中國的外匯儲備還用於購買外國國債等有價證券。這些投資通常具有相對穩定的收益和較低的風險,有助於實現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外匯儲備的具體結構和存放地點屬於國家金融機密,因此無法完全公開。但以上所述是中國外匯的主要用途和存放方式,也是國際上通用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