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好,請問這反間諜法是不是單行刑法
不是。
1、我國有且只有一個單行刑法,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關於懲治騙購外匯、逃匯和非法出版買賣外匯犯罪的決定》
2、反間諜法並不是刑法。只是一部普通法律。
Ⅱ 偽裝者結局明台為什麼去北平找張月印 偽裝者是北平無戰事前傳嗎
不是《北平無戰事》前傳。
《偽裝者》和《北平無戰事》兩部劇的無縫銜接竟然毫無違和感。兩部劇都由山影出品,孔笙、李雪導演,侯鴻亮監制。
在《北平無戰事》的簡介中,祖峰飾演的崔中石的人設與胡歌飾演的明台很像出身於破敗的書香世家,學生時代就有進步傾向,在上海被發展為中共黨員,性格隱忍,外表斯文,內心熱血。同時,崔中石的秘密上司正是張月印,連演員也是同一個,更增加了可信度。
但細一琢磨就發現有很多細節是對不上的,例如年紀,例如專業,例如革命經歷,包括明樓安排明台到北平的工作性質(雙面間諜),都與崔中石不同。
對於這種巧妙的設計,導演李雪表示,這個並不是所謂的「前傳」,只是一個「致敬」,給大家一點想像空間而已。」在她看來這個是團隊一貫以來一個喜好,「我們挺喜歡把一些劇來做一個這種關聯,像之前我們拍《鋼鐵年代》的時候,就跟高滿堂老師商量,來做一個「農工商」系列。
所以《鋼鐵年代》、《溫州一家人》、《老農民》剛好對應就是一個系列,像《生死線》的時候,我們也把這部劇跟蘭曉龍老師的前面幾部有些對應,相當於是一脈相承。」
(2)外匯地下黨擴展閱讀:
《北平無戰事》
1948年,國共兩黨已屆決戰,國統區經濟 全面崩潰。潛伏在國民黨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中共地下黨員方孟敖,被國民黨少壯 派第三種勢力委以重任,率領其航空大隊 打擊以他父親國民黨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行 長方步亭為核心的貪腐勢力。
其最終目的是將國民黨從人民手中掠奪來的黃金白銀外匯運往台灣。中共地下黨城工部要保護 方孟敖這支將在關鍵時期駕機起義的重要 力量,又要阻止國民黨將人民的財產運往 台灣的陰謀。圍繞這一重大經濟戰線的斗爭。
中共地下黨及北平學聯的進步青年和 國民黨軍事政治經濟各方的貪腐勢力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較量。最後,當中共城工部 領導的方孟敖空軍大隊可以率部隊起義時,中共中央為了和平解放北平。
進一步和平解放全中國的更多的城市,答應了傅作義將軍的和談請求,讓方孟敖及其飛行大隊運走了國民黨在北平金庫的黃金白銀外匯 。
《偽裝者》
抗戰時期,上海名門明氏家庭三姐弟中,小弟明台(胡歌飾)是軍統特工,代號「毒蠍」;大弟明樓(靳東飾)表面是汪偽政府要員,又是軍統特工,身份復雜;大姐明鏡是紅色資本家,秘密資助中共地下黨。明台與生死搭檔於曼麗在上海秘密活動,暗殺汪偽政府骨幹,搜集日軍情報。
在「粉碎計劃」行動中,明台與中共地下黨「鋤奸」小組成員程錦雲(王樂君飾)聯手,成功爆破了汪偽政府專列;又聯手除掉汪偽高官汪芙蕖。兩人在戰斗中產生了感情,機緣巧合,人又在家族安排的相親上見面並訂了親。明台在一次次行動中漸漸對國民黨的自私自利心灰意冷。
程錦雲發展他成為中共地下黨,明台正式以雙面間諜身份開展活動。在「喪鍾敲響」行動中,於曼麗犧牲,明台歷經折磨,最終用虛假情報成功迷惑了日軍,為第二戰區的勝利贏得了轉機。最終,明氏兄弟聯手除掉日本間諜,並及時將一批重要物資運到第二戰區。
Ⅲ 冀朝鼎的經濟間諜
他給國民政府的這些「禍國」建議很簡單:與民爭利。
直到死後46年,他對創建這個國家所作的真正貢獻,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仍然是個謎。 1963年8月13日,副部級幹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主席冀朝鼎的追悼會,在北京首都劇場舉行。周恩來、陳毅、李先念、康生、郭沫若等主祭,廖承志致悼詞。這種規格顯然超出慣例。
周恩來是冀朝鼎在1949年以前唯一的上級,廖訓振說:「也只有周恩來真正了解冀朝鼎的作用。」 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在以《成敗之鑒》為題的回憶錄中,專辟一節寫到了冀朝鼎,名曰:「冀朝鼎禍國陰謀之得逞。」
在這本近500頁的書籍中,為共產黨人開辟章節的,只此一例。 1939年底,中國環球進出口公司負責人陳光甫,在紐約的一家中餐館面試了一名36歲的應聘者。
環球公司是國民黨政府專為促進中美貿易設立的國營企業,陳光甫則是擁有中將軍銜的國民政府大本營貿易委員會主任委員。
應聘者冀朝鼎,此時已在美國學界小有名氣。他從清華畢業後赴美,先後在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就讀,並獲法學博士和經濟學博士。
冀朝鼎的經濟學博士論文《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給他帶來了巨大聲譽。
根據陳光甫向友人講述,美國財政部的官員愛德爾向他介紹了冀朝鼎。
愛德爾1935年開始為美國共產黨工作。而冀朝鼎早在1927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4年赴美前夕,冀朝鼎曾專門去北京大學拜訪了李大釗。這是他第一次和共產黨人接觸。冀朝鼎後來告訴廖訓振,這次見面讓他難忘,「暢談一次,印象很深」。
3年後,左派青年冀朝鼎在布魯塞爾參加世界反帝大同盟成立大會時加入共產黨,成為第一批加入中共的留美學生。後來他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並為參加共產國際會議的中共代表鄧中夏等做秘書和翻譯。
1929年,經周恩來批准,冀朝鼎回到了美國。
也許是組織授意,冀朝鼎結識了美國財政部貨幣研究室的柯弗蘭,並發展他加入了美國共產黨。柯弗蘭又將冀朝鼎介紹給美國財政部的經濟學家,其中包括羅斯福的助手居里和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的助手白勞德。
這些對美國財政政策擁有發言權的學者們很快發現,年輕的冀朝鼎對中國形勢的分析判斷總是十分可靠,於是將其意見作為自己對華政策的依據。
後來冀朝鼎告訴廖訓振,他當時受中共派遣接近美國政府,這些對中國問題的預測和意見就來自延安,當然十分准確。
精明勤奮的冀朝鼎很快就獲得了陳光甫的信任,並擔任環球公司總務處主任。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國民政府失去了與美國進行貿易的東南亞通道,陳光甫受命回國,冀朝鼎作為他的私人秘書同行。
返回國內,最終導致了冀朝鼎與美國妻子的分離:她無法適應中國的生活。但冀朝鼎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因為這是來自延安的指示。
回國後,冀朝鼎逐漸脫離了陳光甫,開始接近陳光甫的政敵、國民政府的實力派人物——財政部長孔祥熙。 冀朝鼎與孔祥熙同是山西人,他的父親還曾是孔祥熙的老師。冀朝鼎回到重慶後,就住在孔祥熙公館。和他同住的還有已擔任美國使館經濟參贊的愛德爾。他們經常陪孔夫人宋藹齡打牌,這被陳光甫斥責為「不做工作」。
顯然,陳光甫並不了解冀朝鼎的真正工作。
廖訓振說,冀朝鼎生前曾告訴他,當時他白天通過美國使館獲得了大量情報,晚上就化裝直接找周恩來匯報。
冀朝鼎回國後在「平準基金委員會」任職,這個基金會用美國提供的外匯來穩定國民政府貨幣。冀朝鼎任秘書長,陳光甫任主任。
結果由於孔祥熙的推動和美國方面的認可,冀朝鼎最終主導了擁有一億美元基金的平準基金會。
1944年,孔祥熙任命冀朝鼎為中央銀行外匯管理委員會主任,並帶他參加了創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會議。
由於法幣與外匯具有密切的關聯,領導外匯核心部門的冀朝鼎,開始對國民政府的貨幣政策具有相當重要的發言權。他逐漸成為國民政府最重要、最信任的經濟學家。連他參加革命的弟弟、90年代曾任聯合國副秘書長的冀朝鑄也說:「大哥是跟國民黨走的,我自己則是一心嚮往革命的。」
根據美國學者拉鐵摩爾的回憶錄,蔣介石並非不了解冀朝鼎的馬克思主義背景。他解釋說,蔣介石設想,抗戰結束後中國將依賴美國,因此迫切需要了解資本主義的經濟專家。 1946年,內戰爆發。周恩來在撤回延安前通過鄧穎超給冀朝鼎留了一封書信。信上說:茲際時局嚴重,國運益艱,尤需兄大展才能之時,深望能作更多貢獻。
「損害國家和損害政府信用的壞主意」
陳立夫對於冀朝鼎在內戰期間的作為充滿憤怒。
他在回憶錄中說,抗戰期間就知道冀朝鼎和共產黨有關系,但是孔祥熙和後來任行政院長的宋子文都很信任冀。
陳立夫負責的中統曾告知孔祥熙,冀朝鼎是共產黨。一天凌晨2點,孔祥熙把冀朝鼎叫到住處當面質問,冀朝鼎從容應答:「老伯,我跟隨您這么多年,您看我像不像共產黨。」
孔祥熙沉吟許久,說:「我看不像。」
陳立夫認為,宋子文一直在國外,「中文程度差,平日均用英文。冀朝鼎這個人英文不錯,可能投其所好。孔、宋兩人都因冀很能幹,結果冀為共產黨在我方財政方針任設計工作。他專門替孔、宋出壞主意,都是損害國家和損害政府信用的壞主意」。
他舉例說,抗戰結束後,宋子文主政的財政部提出以200元偽幣兌換1元法幣。結果國民政府盡收淪陷區的財富,卻盡失人心。
陳立夫認為,這些政策是「經過中央會議決定的,竟把我們趕出大陸了。因為那時老百姓對我們失望極了,心想換一個政府看看,或許還有希望,這種心理就幫助了共產黨成功。」
後來國民政府發行黃金儲蓄券,因財力緊張,宋子文就提出按六折還本。陳立夫一再反對,並提出用第二期增發來全額贖回第一期。
「但蔣公太相信宋了,他總認為宋是財經專家。」宋說沒有其他辦法就沒有其他辦法,「從此乃使政府金融信用掃地」。
後來國民政府又發行過美元儲蓄券,到期後應以美元贖回,宋子文卻不予兌現。
根據陳立夫講述,「這都是冀朝鼎替宋出的壞主意」。 到國民政府統治末期,冀朝鼎參與了號稱世界最大幣改的金圓券改革。按照設計,國民政府用金圓券強制收兌法幣、特別是金銀及外幣。「與民爭利」達到了瘋狂的地步。
著名美國學者費正清後來分析說,當時最反共的城市上層中產階級,手中剩下的少許余財被束縛在金圓券上,平民百姓對國民黨事業的最後一點支持,也同金圓券一樣化為烏有。
不過直到今天,冀朝鼎提出的促使國民政府經濟通脹的建議有多少來自西柏坡,仍然不為外人所知。
30年代開始從事秘密工作的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羅青長之子、軍事專家羅援稱:冀朝鼎在40年代初受命回國,他建議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使其爆發了更為嚴重的經濟危機,導致經濟崩潰,加速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金圓券崩潰之時,冀朝鼎已受山西同鄉傅作義邀請飛赴北平,擔任華北「剿總」司令部經濟處處長。他此行也是專門受中共派遣,意在策反傅作義。後來,傅作義就是在冀家北京的老宅里決定起義的。
冀朝鼎曾向廖訓振講起北平剛剛和平解放時的一件趣事:當時他還沒來得及換裝,穿著國民黨呢子軍裝、坐著美軍吉普車出門,結果被解放軍抓住,以為他是漏網的國民黨高級軍官。
情況匯報到負責北平地下工作的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劉仁那裡,他立刻讓放人。從此,冀朝鼎的共產黨身份才正式曝光。
「這讓國民黨大吃一驚,美國人大吃一驚,我們自己的同志也大吃一驚。」廖訓振說。
冀朝鼎在1949年之後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利用他在西方世界的良好關系,突破對新中國的經濟封鎖,並建立了新中國的外貿體制。
1963年8月8日,正准備出訪阿爾及利亞的冀朝鼎因突發腦溢血,暈倒在辦公室。次日中午去世。《瞭望東方周刊》
Ⅳ 黃宇間諜案始末,黃宇間諜案怎麼破
黃宇,生於1974年7月28日,四川省自貢市人,計算機專業,曾在某涉密科研單位工作。
向境外間諜機關提供15萬余份資料,其中絕密級國家秘密90項,機密級國家秘密292項,秘密級國家秘密1674項,對我國黨、政、軍、金融等多個部門的密碼通信安全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黃宇,看上去貌不驚人,原本是某涉密科研機構的一名普通職員。然而他卻從28歲開始,向外國間諜機構出賣情報,數量之大,范圍之廣,涉密之深令人震驚。
黃宇從一個普通小職員,變身成為大間諜,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
1997年7月,23歲的黃宇畢業後進入一家涉密科研所工作,於2004年離職。善交際、貪玩、愛慕虛榮、不守規矩,是很多同事對黃宇的印象。由於他的能力平平,加上工作態度不端正,因此5年中他換了三個部門,但業績始終靠後。按照單位末位淘汰制的規定,黃宇將被解職。他所在的單位承擔了我國相關密碼的研發工作,具有高度保密性。黃宇對自己被解職心懷不滿,竟然將國家機密出賣給境外間諜機關。
以手中私自留存的保密資料為籌碼,黃宇與某境外間諜機關搭上了關系,2002年的一天,黃宇在網上向該間諜機構發了一段留言。很快,黃宇便收到了對方的答復:收到你給我們的留言,請於2002年6月某日到東南亞某國酒店大堂,到時候就會有人與你前來街頭。黃宇如約而至,他將3份保存在優盤的有關軍用保密機的電子文檔拷貝給了對方。雙方確定,第二天原地再見。再次見面時,對方表示黃宇提供的資料非常有價值,希望進一步合作,每月工資5000美元,還當場支付了1萬美元獎金。
在金錢的誘惑下,黃宇成了一名為境外間諜機關效力的間諜。他還表示,願意為對方至少工作五年。此後,黃宇對外謊稱自己在一家深圳公司駐四川辦事處工作,每年還要常到國外開會,以此掩護自己的間諜身份。就在第一次出賣情報三個月之後,黃宇又和境外間諜機關商定好,在香港進行第二次會面。
這一次,黃宇帶去了更多更新的涉密資料,也換來了更多的金錢。
2003年1月,黃宇和對方在東南亞某國第三次見面。對方一共來了5個人,可見對黃宇的重視。他們對黃宇進行了全方位的間諜培訓。在後來的幾年裡,黃宇以每年至少出國兩次的頻率,陸續將竊取的機密出賣給了境外間諜機關。
通過出賣情報,黃宇獲得了大筆間諜經費。因為怕暴露巨額外匯的來源,因此每一次他都會找做地下換匯生意的劉某,把外匯兌換成人民幣,總共大概七十多萬美元。
錢越來越多,黃宇也開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為了籠絡關系,掩蓋自己的間諜行為,他還利用外國間諜機構提供的經費邀請過去的同事、親友免費到東南亞、港澳等地旅遊、賭博。不過,每一次出遊黃宇都會神神秘秘地單獨行動一兩天。原來,他是用旅遊做幌子,而真正目的是和境外間諜機關會面。
黃宇知道自己的價值就在於不斷向境外間諜機關提供秘密情報,但是離職時的存貨已經基本沒有了。他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秘源。過去的老同事聞某,成了他的目標。
黃宇前後三次試圖策反聞某,但都遭到拒絕。不過,令人失望的是,聞某並沒有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這件事,而是選擇了明哲保身。於是,飢不擇食的黃宇又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妻子唐某。唐某在另一家涉密單位工作,與黃宇同屬一個系統,由於她是資料管理員,因此經常接觸涉密材料,他提醒過妻子要把資料備份起來。
終於有一天趁妻子不在家,黃宇找到了動手的機會,復制了資料光碟。
成功得手後,黃宇並未善罷甘休。很快,他的姐夫譚某也成為獵物。譚某與黃宇在同一單位供職,擔任總工程師。他習慣將單位的資料拷貝到筆記本電腦上,帶回家留作備份,這讓黃宇覬覦已久。終於,有一天譚某家中的電腦壞了,叫黃宇前來幫忙修理。黃宇趁姐夫不備,用間諜優盤偷偷拷貝了電腦里的保密文檔。
在向親屬下手後,黃宇仍不滿足,他利用在原單位的關系,竊取同事電腦上的資料,向好友鄭某等人打探科研所動態消息,並利用他竊取科研所內部刊物。而所有這些材料,最後都被黃宇賣給了境外間諜機關。黃宇很清楚出賣國家機密的後果,所以情報出賣得越多,他心理壓力越大,惶惶不可終日。
黃宇的間諜活動偽裝得十分巧妙,不過終究會留下犯罪的蛛絲馬跡。四川省和成都市國家安全機關掌握了黃宇的犯罪證據。2011年的一天,國家安全機關決定對黃宇實施抓捕。
抓捕黃宇之後,國家安全機關立刻對他家進行搜查,結果發現了大量作案證據。護照上這些密密麻麻的海關印章,記錄下了黃宇出境的詳細時間與地點,其中21次都是為了與境外間諜組織見面,出賣機密並領取經費。
對於犯罪事實,黃宇供認不諱。依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10條和第113條的規定,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任務,從事間諜活動,危害國家安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對國家和人民危害特別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的,可以判處死刑。最終,黃宇因「間諜罪」被依法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收繳間諜經費。對於這樣的結果,黃宇追悔莫及。
黃宇間諜案不僅讓人們看到他個人的犯罪軌跡,同時也暴露出我國一些涉密單位在保密制度、措施、思想建設等許多方面的漏洞。黃宇間諜案告破後,他原來就職的單位有2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黃宇的妻子唐某、姐夫譚某也因「過失泄露國家機密罪」被分別判處五年、三年有期徒刑。
黃宇為了泄私憤和滿足物質上的慾望,竟然主動向外國間諜機構出賣國家機密,最終被判處死刑。黃宇愚蠢而瘋狂的行為,不僅葬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毀掉了一個家庭,他的妻子、姐夫也成為罪犯,五歲的兒子將留下無法磨滅的心理陰影,可謂人間悲劇。更令人無法原諒的是,他讓國家多個重要部門造成難以衡量的巨大損失,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黃宇間諜案也再次向各個涉密單位敲響警鍾,必須嚴格遵守保密紀律,強化保密措施,堵塞漏洞,防微杜漸,築牢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堅強防線。
Ⅳ 黃宇間諜案始末,黃宇間諜案怎麼破的 黃宇泄密多少絕密文件
黃宇泄露的機密文件沒有具體的數量統計,下面是黃宇間諜案的始末和破案過程。
黃宇的間諜活動偽裝得十分巧妙,不過終究會留下犯罪的蛛絲馬跡。四川省和成都市國家安全機關掌握了黃宇的犯罪證據。
2011年的一天,中國國家安全機關決定對黃宇實施抓捕。抓捕黃宇之後,國家安全機關立刻對他家進行搜查,結果發現了大量作案證據。
護照上這些密密麻麻的海關印章,記錄下了黃宇出境的詳細時間與地點,其中21次都是為了與境外間諜組織見面,出賣機密並領取經費。
(5)外匯地下黨擴展閱讀:
1997年7月,23歲的黃宇畢業後進入一家涉密科研所工作,於2004年離職。善交際、貪玩、愛慕虛榮、不守規矩,是很多同事對黃宇的印象。
由於他的能力平平,加上工作態度不端正,因此5年中他換了三個部門,但業績始終靠後。按照單位末位淘汰制的規定,黃宇將被解職。他所在的單位承擔了我國相關密碼的研發工作,具有高度保密性。黃宇對自己被解職心懷不滿,竟然將國家機密出賣給境外間諜機關。
以手中私自留存的保密資料為籌碼,黃宇與某境外間諜機關搭上了關系,2002年的一天,黃宇在網上向該間諜機構發了一段留言。很快,黃宇便收到了對方的答復。
收到你給我們的留言,請於2002年6月某日到東南亞某國酒店大堂,到時候就會有人與你前來接頭。黃宇如約而至,他將3份保存在優盤的有關軍用保密機的電子文檔拷貝給了對方。
雙方確定,第二天原地再見。再次見面時,對方表示黃宇提供的資料非常有價值,希望進一步合作,每月工資5000美元,還當場支付了1萬美元獎金。
在金錢的誘惑下,黃宇成了一名為境外間諜機關效力的間諜。他還表示,願意為對方至少工作五年。此後,黃宇對外謊稱自己在一家深圳公司駐四川辦事處工作,每年還要常到海外開會,以此掩護自己的間諜身份。
就在第一次出賣情報三個月之後,黃宇又和境外間諜機關商定好,在香港進行第二次會面。這一次,黃宇帶去了更多更新的涉密資料,也換來了更多的金錢。
2003年1月,黃宇和對方在東南亞某國第三次見面。對方一共來了5個人,可見對黃宇的重視。他們對黃宇進行了全方位的間諜培訓。在後來的幾年裡,黃宇以每年至少出國兩次的頻率,陸續將竊取的機密出賣給了境外間諜機關。
Ⅵ 北平無戰事中的梁經綸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
梁經綸是國民黨,打入中共北平地下黨的國民黨,鐵血救國會核心成員,國軍上校。
身為鐵血救國會骨幹,他是有自己的信仰的,就是三民主義,而且,他對三民主義有自己的理解,並不是只是空洞的官方宣傳。他加入鐵血救國會,並不是為了挽救黨國,而是為了挽救三民主義,用三民主義救國救民。
直到幣制改革失敗,他才徹底醒悟,黨國不是他能挽救得了的。他潛伏在共產黨組織里和共產黨爭奪青年,終歸只是徒勞。因為,不是青年太傻,而且黨國確實已經腐爛透頂,無葯可救了。
當終於對黨國完全絕望之後,梁經綸選擇了跟何副校長出國。
《北平無戰事》劇情簡介
1948到1949年間,在這個中國政治史最為特殊的年代,國共兩黨已屆決戰,國統區經濟全面崩潰。
潛伏在北平無戰事國民黨空軍的王牌飛行員、中共地下黨員方孟敖,被國民黨少壯派第三種勢力委以重任,率領其航空大隊打擊以他父親國民黨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行長方步亭為核心的貪腐勢力,其最終目的是將國民黨從人民手中掠奪來的黃金白銀外匯運往台灣。
中共地下黨城工部要保護方孟敖這支將在關鍵時期駕機起義的重要力量,又要阻止國民黨將人民的財產運往台灣的陰謀。圍繞這一重大經濟戰線的斗爭,中共地下黨及北平學聯的進步青年和國民黨軍事政治經濟各方的貪腐勢力展開了驚心動魄的較量。
最後,當中共城工部領導的方孟敖空軍大隊可以率部隊起義時,中共中央為了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和平解放全中國的更多城市,答應了傅作義將軍的和談請求,讓方孟敖及其飛行大隊運走了國民黨在北平金庫的黃金白銀外匯。
國民黨內部的健康力量,從政治和政府潰敗、貪腐成癮的經濟戰線上入手,也曾幾乎針透肌理,直達病灶,但最終功虧一簣,被歷史和人民拋棄。
Ⅶ 外貿業務中怎樣可以節省外貿結匯費用
外貿業務中的銀行結匯費用及在商品成本中所佔的份額如何,一向是業內人士關注的問題。但也有人說,做外貿生意嘛,「大買賣」了,區區一點銀行費用何足掛齒。可是沿海外向型企業大多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風險大、成本高、利潤薄,每一元錢都要精打細算,都要用在刀口上,銀行的結匯費用自然也不例外。同時,我們也不能偷工減料,降低了銀行在安全快速收匯中的作用,從而造成損失。
眾所周知,相同的服務品種,外資銀行收費率普遍要高於中資銀行。如電報費,中資行一般每個電報費為人民幣120元,外資行多數超過人民幣200元。可是,外商銀行也有他們的相對優勢,如服務軟環境較好,全球結匯網路密,國外分支機構及代理行多等。而內地的一些中資銀行,在續做國際結算業務方面,大多是上世紀90年代後期和2000年初起步的,人才匱乏,國外的分支行及代理行系統尚在籌建之中。因而,無論是收匯的質量、速度,還是在信息上都有差距。
以SWIFT收匯為例,如果有償付行的話,議付行的出口結匯一般當天就能收匯,也就是說,議付當日貨款就能進入賣方賬戶。而如果收匯路線曲折迂迴,不但收匯時間長,而且要經多家代理行輾轉,每家代理行雁過拔毛,費用攤算,成本無形也就抬高了。其中收匯時間長所造成的利息損失,尚不計算在內。等到客戶來結匯時發覺:「怎麼費用這么高」?回答說,是對方銀行扣的費,我行只不過收了一點手續費、郵費而已,初入行者大都不理解其中的收費關系。
過去省市級外貿大公司的結匯,多數由熟悉業務的單證財務人員操作,他們對於信用證及匯款項下的索匯路線熟門熟路,一般問題不大。但是,現在多數民營企業初涉外貿結算領域,故而對於某些銀行的高費額熟視無睹,以為外貿結匯費用原本就應該是這么高的。
除了在結匯時要挑選合適的銀行外,還有就是外匯結算方式與品種的選擇也是關鍵的一步。現在,雖然國際結算的品種不斷創新,但主要種類還是匯款、信用證、托收、銀行保函等幾種。
其中,以信用證結算費用最高,因而,銀行承擔的風險最大,出口商的收匯保障也最多;托收結算方式的銀行收費較為便宜,這是指與信用證結算方法相比而言的;當然匯款結匯方式最為簡便,銀行承擔的風險最少,自然費用也最低。因而,後兩種結匯方式,買賣雙方都要承擔較多的結匯風險。
但是,我們也可以採用一些靈活的方法來處理以上各種國際結算方式,運用國際慣例的某些基本特色,補救上述結算方式的不足之處,既少付費,卻也能獲得相同的安全收付匯保障。
例如,一筆交易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結算方式,即一部分金額做信用證結算;另一部分金額做托收結算方式。譬如,有10萬美元貨值的進口商品,一部分貨款(如60%)由進口商開立信用證,其餘部分金額(剩下的40%)由出口商在貨物裝運後,連同信用證項下的裝船單據,一並委託議付銀行,通過開證行向進口商以托收結算方式收取剩餘貨款。
做法是,信用證項下的貨款和托收項下的貨款,分別開立兩張匯票,全套單據附在信用證項下的匯票內,而托收項下的貨款則另開立一張光票。為了安全收匯起見,出口商可要求進口商在信用證的條款中規定,開證行一定要在托收的光票款項收妥後,才可以交單。採用這種結匯方式,進口商支付光票票款與否,即成為交單的前提條件。這樣做,對於買賣雙方都有利,出口商的收匯得到了保障,雙方的費用也可以節省許多。
還有一種收匯既安全又省錢的辦法,就是匯款與托收並用。例如,有10萬美元的貨物要出口,賣方可先向買方收取一部分訂金,用T/T方式匯入(如30%貨款)。等貨物裝船後,再將全套單據(包括提單)拿到銀行去做托收,要求進口商支付了餘下的70%貨款,才能取得代表貨物的整套單據。使用此種方式結匯,如果進口商到時不來贖單,出口商已經有40%的預付款在手,貨物還可以轉賣給他人或者運回,風險相對就小,改善了托收結算方式對於出口商較為不利的特性。
Ⅷ 北平無戰事主要人物結局
1、方孟敖
原本是國民黨空軍筧橋航校(即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上校教官,實際是中共地下黨員,因涉嫌通共並「違抗命令」案被送上軍事法庭,後被蔣經國特赦,重新任命為國防部北平運輸飛行大隊兼經濟稽查大隊隊長,奉上級命令於北平解放前夕隨國民黨撤往台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平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