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10月外匯占款

10月外匯占款

發布時間:2021-10-31 06:52:31

❶ 請問外匯占款從哪裡可以看到,我要有歷史數據,請詳細一點

隨著歐債二次沖擊波的來襲,以及國內政策放鬆預期未能進一步落實,2307點以來的反彈折戟於2500點附近,股指收出四連陰,重新退守至2400點區域,「M」頭形態也愈發明確。一時間,恐慌殺跌的氛圍再度趨濃,不過,重回2400點的底部區域,過度悲觀已不可取。盡管歐債危機仍在繼續蔓延,且10月外匯占款近4年來首現負增長,資金的大幅流出嚴重打擊了市場人氣;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外匯占款的大降或意味著政策放鬆的時間窗口更加臨近,預計在實質性放鬆政策未出台前,市場將在「壓力」和「支撐」的夾板中繼續展開「拉抽屜」行情。
外匯占款大降倒逼政策放鬆
10月外匯占款三年來首現負增長,負增長額達248.92億元。表面上,資金的大幅流出嚴重打擊了市場人氣,昨日滬綜指盤中兩度跌破2400點關口。但實際上10月外匯占款大降背後的意義,卻非完全負面。
雖然我們不能僅憑單月的數據去斷定接下來熱錢的流向,但在歐債風波短期難散、美元階段性強勢格局較為確定的背景下,即便人民幣NDF重現升值跡象,預計也難阻止全球資金撤出新興市場迴流美國的趨勢,因而11月份外匯占款大幅回升的概率也較小,短期資金面難免會重新趨緊,進而倒逼政策繼續放鬆。
眾所周知,基礎貨幣的投放主要有三大途徑:公開市場操作、財政占款及外匯占款。整體而言,央行年底在基礎貨幣方面的投放力度會較小,而年底前資金到期量極小,因而即便年底有財政存款投放,但資金面仍可能會維持偏緊的格局,從這個角度而言,為了應對年底准備金率繳款的需求並緩解資金面偏緊的狀態,不排除下一步央行會採取下調存准率的舉措。
財政存款方面,盡管年底大概有1.5萬億的財政存款,但投放的時間點卻是在12月下旬,其對接下來一個月的資金面影響較小。
外匯占款方面,10月單月的凈減少,說明資金已大幅流出,盡管11月份人民幣NDF重現升值跡象,但在歐債危機短期難解決的背景下,未來資金仍應延續趨勢性下降的通道。首先,從目前OECD領先指標的下行趨勢來看,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出口仍將持續疲軟,不排除明年上半年再次出現逆差的可能。其次,考慮到國內通脹下行以及貿易順差佔GDP的比重已回到2005年之前的低位,人民幣繼續升值的空間已不大;退一步講,單純從歐債危機短期仍繼續蔓延的宏觀背景來看,美元仍將是避險資金階段性的首選,美元階段性走強的概率極大,預計全球資金迴流美國將是階段性的趨勢。從這個角度而言,11月人民幣持續升值的概率也較小,因而11月外匯占款即便不出現負增長,也難以迅速擺脫谷底運行的態勢。另外,在M2下降至歷史低點的背景下,新增信貸反過來還會影響貨幣供應總量的擴張。10月新增信貸額超預期回升至5868億元,據此,市場對11、12月新增信貸投放額將超6000億的預期十分強烈。事實上,10月貸款反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畢竟10月份新增信貸超預期反彈有鐵道部臨時新增2000億貸款的因素在內,而未來這一因素不具備可持續性。伴隨著通脹壓力的緩解和投資增速的放緩,再加上房地產調控依然未見松動,實體經濟的貸款需求已經在逐步下降,從這個角度而言,今年最後兩個月新增貸款可能並不會如市場預期那麼高,這也就意味著央行在基礎貨幣方面的投放力度依然很小。
在外部流動性急劇收縮、國內基礎貨幣投放增長有限的背景下,央行接下來的確有必要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而且主要著力點將在提高貨幣乘數上。需要指出的是,要緩解流動性的緊張局面,央行後續可能的動作包括增加國庫現金招標規模、暫緩保證金存款補繳法定、停發一年期央票及下調存准或差別存准。本周一央行繼續採取縮量發行一年期央票,這說明央行實施其他三方面舉措的可能性正逐步加大,從增加貨幣乘數的角度考慮,年內央行下調存准率的可能性已進一步增大。

❷ 誰知道1994年到1999年我國外匯占款數據急!!!

我國1999年外匯儲備達到1500多億美元
1999年月度外匯儲備數據
單位:億美元
------------------------------

月 份 數 額

1 1450.90
2 1465.15
3 1466.25
4 1466.65
5 1467.45
6 1470.51
7 1487.37
8 1507.30
9 1515.11
10 1528.47
11 1537.70
12 1546.75

1994年外匯儲備516億美元
http://www.10588.com/bank/sj/2004-10-20/1721.html
月份每個月的都有

❸ 加元兌人民幣匯率未來的走勢

2015年11月28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加元對人民幣4.7827元,100加元對人民幣478.27元。回
短期答來看,人民幣貶值預期和資本外流的壓力仍客觀存在,但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和央行外匯儲備的下降趨勢已經減緩,人民幣持續貶值的預期回落,匯率在未來2個月內將大致企穩。
最新數據顯示,10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129億元人民幣,終結此前連續4個月下跌的勢頭。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也環比回升,10月增加533.37億元。

❹ 世界經濟形勢對我國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
1、宏觀調控政策取向面臨挑戰
隨著我國經濟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困境以及國內通脹壓力上升,危機後實施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在2011年轉向穩健,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經濟增長平穩減速,使國民經濟總體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但是,由於未來全球經濟低速增長以及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大,我國經濟增速可能出現進一步放緩的趨勢,這將使我國宏觀調控政策的取向面臨挑戰。
2、外需下滑、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出口面臨挑戰
受今、明兩年全球經濟低速增長的影響,我國面臨的外部需求,尤其是美歐等重要貿易夥伴的進口需求可能出現下滑,將直接影響我國出口。同時,全球經濟放緩必然使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從而加大我國與貿易夥伴的摩擦。經濟復甦以來,我國不斷遭到美歐等發達國家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並被徵收懲罰性的保護關稅,對我國出口企業造成較大沖擊。而近來,一些新興經濟體為了保護本國工業,也對我國進口產品實施了貿易保護限制,如巴西為保護本國工業限制進口部分產品,阿根廷也准備大幅提高進口關稅等,不僅使我國擴大出口面臨挑戰,也將對我國貿易多元化戰略產生一定負面影響。
3、外匯儲備資產縮水風險增大、多元化戰略面臨挑戰
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已接近3.2萬億美元,其中約有2/3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而美債問題和美元貶值將使我國持有的美元資產面臨縮水風險。同時,隨著歐洲救援成本的加大,希臘等高負債國家出現債務重組或違約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一旦這類事件發生,將使我國持有的這些國家債券遭受直接損失。而且,如果歐元因債務危機而崩潰,不僅使我國直面美元獨大局面,而且會使外匯儲備多元化戰略遭受重大挑戰。

❺ 10月份全球貨幣供應,誰是老大

10月份新增外匯占款達到5190億元,創出歷史次高。外匯占款不斷增加助推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達到70萬億元,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貨幣供應最多的國家。
基礎貨幣投放增加了物價持續上漲的壓力。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新增外匯占款達到5190億元,創出歷史次高。分析人士認為,巨量的外匯占款進一步加大了國內貨幣的投放量,增加了物價持續上漲的壓力。如何多管齊下管控流動性,考驗著貨幣當局的調控智慧。
激增背後藏匿熱錢身影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10月末我國外匯占款達218454億元,較上月增加5190億元,創出30個月來新高。上一次月度高點在2008年4月,當月新增外匯占款達5251億元。
外匯占款是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一般來說,貿易順差、外資使用以及海外熱錢流入等因素是引起外匯占款大幅上升的主要推手。
中國社科院世經所研究員張明認為,在經歷了年中歐洲債務危機後,新興市場再度成為國際游資流動的主要目的地,而10月份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開啟,讓游資湧入的腳步明顯提速,這直接成為10月份我國外匯占款激增的重要原因。
正是從今年三季度開始,我國外匯占款呈現出快速增加態勢,7、8、9月份分別新增外匯占款1709.51億元、2430億元、2895.65億元,專家認為,金額逐月激增的背後藏匿著熱錢湧入的身影。
「盡管管理部門不斷打擊『熱錢』,但是事實上我們很多熱錢還是可以從貿易渠道或者通過其他渠道進入的,甚至現在中國在國外的一些僑民匯過來的款都帶有熱錢的性質。」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說。
此外,10月份大幅增加的順差一定程度上也帶來外匯占款的增加。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0月我國貿易順差額創年內第二高,達到271.5億美元,較9月份大幅增加102億美元。
導致基礎貨幣投放 加大通脹壓力
經濟學家認為,由於外匯占款會形成基礎貨幣的進一步投放,因此外匯占款的激增會加大國內貨幣量供應,導致通脹壓力的加劇。
「三季度以來,央行向市場投放的凈頭寸增加1.9萬億元之多,其中外匯占款猛增1萬億元,可見外匯占款已成為當前絕對貨幣供給的『主水泵』。」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劉煜輝說。
在近年來持續雙順差格局影響下,外匯占款不斷增加並助推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達到70萬億元,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貨幣供應最多的國家。
外匯占款激增與物價上漲存在著一定的關聯。如果對相關歷史數據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外匯占款激增的年份,往往物價指數也相對處於高位。
專家建議管控流動性多管齊下
分析人士認為,對於持續增加的境外資金,一方面要做好管控流動性工作,通過多種政策手段對沖過多境外資金;另一方面,還要拓寬資金流出途徑,減少資金壓境的風險。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日前在貨幣信貸工作座談會上就曾表示,當前加強流動性管理是貨幣政策的重要任務,她提出要採取數量型工具和價格性工具以及宏觀審慎管理的方式,保持流動性的合理適度。
劉煜輝認為,央行罕見地在本月連續兩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即是對國際資金壓境的及時應對,未來不排除繼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的可能。
此外有專家建議,應進一步拓寬資金的流出路徑,減少貨幣政策對沖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專家巴曙松指出,隨著美國採取的量化寬松政策,資金流入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在所難免,遏制熱錢流入將成為必然趨勢。作為一種對稱性管制措施,中國或將在加強資本流入管理的同時,應適度調整對資本流出的監管力度,進一步鼓勵金融機構與居民的對外投資,同時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❻ 新增外匯占款是什麼,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外匯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人大量的資金增加了貨幣的需求量,形成了外匯占款。
中國外匯占款的不斷增長主要緣於兩方面,一方面是近年來我國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增長較快,企業不斷地將外匯出售給商業銀行以換取人民幣,商業銀行又不得不將大量外匯出售給央行以換取人民幣,導致外匯占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國際熱錢的流入。隨著我國資本項目的開放程度日益加深,近年來,國際熱錢持續流入我國的資本市場(如股市、匯市),為保持匯率穩定,國家必須購買交易市場上溢出的外匯,在外匯管理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近年來中央銀行為收購熱錢已付出上萬億元的人民幣資金。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依賴於適宜的政策中介目標和有效的政策工具與傳導機制。當外匯占款達到一定規模時,現有的貨幣政策體系就可能出現一些問題: 1.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1994年以前,外匯占款需要投放一部分人民幣資金,但這一部分資金在總量和增量中所佔比重較低,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主要是控制國內信貸,即信貸規模。1994年以來,外匯占款所投放的人民幣資金在總量和增量中所佔比重大幅度提高,如果仍然採取信貸規模控制的辦法,換句話說,繼續維持現有的信貸規模,結果必然是貨幣供應的增長突破控制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信貸規 外匯占款
模管理方式失靈,取而代之的是控制貨幣供應量。1996年我國中央銀行正式將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目標,以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投放是否適度的觀測指標和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是市場經濟國家的通常做法。可以認為,外匯占款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國決策層更改了貨幣中介目標。 2.貨幣政策工具 傳統的貨幣政策操作主要靠公開市場的操作、貼現率、法定準備金三大政策工具。中央銀行根據經濟的發展,靈活運用這些貨幣政策工具,保持了貨幣信貸平穩增長。八次降息,二次下降和一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取消貸款規模控制,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入基礎貨幣等等。當然貨幣政策的傳導主要是通過銀行的信貸體系來實現。但由於利率沒有市場化,銀行公司化變革尚未完成,信貸體系傳導貨幣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1994年以來,外匯占款逐年增加,為了減少外匯占款對於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避免貨幣供給量大幅增加而帶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和實際匯率的升值,央行不得不採取措施沖銷外匯儲備的流入。即當外匯市場出現供求不平衡時,中央銀行買入或賣出外匯,從而相應地投放或收回基礎貨幣。1997年以前央行的對沖手段主要是收回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1997年後央行開始採用公開市場業務沖銷外匯占款,並且事實上,公開市場操作已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但作為公開市場業務主要工具的國債,中國國債的期限較長,品種不多,使公開市場業務缺乏載體,市場的交易量小,所以中央銀行利用對沖手段維持合適的貨幣供應量的餘地也越來越小。有數據為證,自2003年2月10日以來,為保持基礎貨幣的平穩增長和貨幣市場利率的相對穩定,央行在公開市場連續進行了20次的正回購操作,回籠基礎貨幣量總額達2140億元。但隨著操作次數的頻繁,央行到去年底手持的大約2863億元的國債面值,除去20次正回購佔用部分,目前國債余額只為原來的四分之一,繼續進行正回購操作的空間已經不大,回購的力度不斷減弱。而3月末M2餘額高達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國家外匯儲備余額3160億元,同比增長38.8%,貨幣供應量充足有餘,資金回籠的任務仍然艱巨。為確保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繼續回籠基礎貨幣,對沖快速增長的外匯占款(為支持經濟增長,2001年以來央行不斷通過外匯占款方式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央行在2002年4月22日試點的基礎上,開始正式發行央行票據,通過央行票據實施正回購的功能。可以認為,外匯占款的不斷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的創新。 3.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 金融機構存貸比不斷上升 我國中央銀行投放基礎貨幣的途徑,一是再貸款,二是再貼現,三是財政借透支,四是外匯占款。改革開放相當長一段時期以來,再貸款和財政借透支是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但從1995年起,情況發生了變化:一是隨著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法》的頒布與實施,人民銀行與財政的借透支關系中斷,財政借透支已不是基礎貨幣投放主渠道,二是外匯占款在基礎貨幣投放中的比重逐漸增加。1994年以來,中國國際收支實現了雙順差。一般來說,國際收支順差,本幣必然產生升值趨勢。但是為了維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穩定,央行只好大量地買進美元。但是外匯儲備的增加直接導致了外匯占款的增加。外匯占款成為基礎貨幣供應的重要渠道。 有數字證明,1994年以來外匯儲備的連續大幅增加使基礎貨幣投放對外匯占款的依賴性增強,1994年至1997年間,一半以上的基礎貨幣是通過外匯占款的形式投放出去的。1998年外匯儲備增幅的急速下降導致基礎貨幣投放阻滯,1998年2月,出現了基礎貨幣減少6億元的現象。1998年5月26日,中央銀行開始恢復於1997年停止的國債回購公開市場業務,政策調整的速度滯後了一個多季度。剔除存款准備金制度改革這一因素,1998年基礎貨幣增加3323億元,比1997年少增加482億元,廣義貨幣M2增長15.3%,增幅比1997年下降2個百分點。由於外匯占款的急劇減少導致的基礎貨幣少增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通貨緊縮。1999年開始,針對1998年外匯儲備和外匯占款增長速度迅速下降的情況,中央銀行加大了投放基礎貨幣的力度,例如1999年外匯占款增加了1013億元,而1998年外匯占款僅增加440億元。(參見下表)2000年後外匯占款穩步增加。 表11994-2002年外匯占款變動表 外匯占款 資料來源: 1、戴相龍主編:《中國貨幣政策報告(1999)》,中國金融出版社;《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季報》,2001年,第1期。 2、2001年、2002年數據來自人民銀行2001年、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可以看出外匯占款已成為我國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之一。隨著我國銀行存款的增加,再貸款的作用逐步降低,同時外匯占款相對於其他一些貨幣投放方式的重要性也處於上升中,這些其他貨幣投放方式包括調整存款准備金、貨幣市場的公開市場運作等。其中存款准備金的調整由於不能經常性地運用,而國內債券市場的規模較小和發育程度較低等也削弱了公開市場運作的有效性。所以根據以上對若干貨幣投放渠道的分析可以認為,未來我國貨幣供給中外匯占款將繼續充當主要角色。 4. 外匯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縮短了貨幣擴張的時滯 由再貸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必須經由以下環節才能產生派生存款:再貸款 →商業銀行對企業貸款→企業借款轉為存款→創造派生存款。 採取措施抑制外匯占款
在以上環節中,明顯存在商業銀行貸款決策時滯和企業借款時滯,這兩種時滯的存在必然延緩基礎貨幣轉化為M1、M2的速度。但是,由結售匯產生的外匯占款幾乎是一次性地立即轉化為企業的人民幣存款,因此這部分M0轉化為M1、M2的時滯遠低於由再貸款渠道投放的基礎貨幣,會導致M1、M2的迅速擴張,這樣就可以一方面通過買入外匯而投放本幣,從而擴張貨幣供給;另一方面買入外匯使得外匯匯率提高從而達到本幣相對貶值,而增強本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進而促進本國出口增長,這樣實際上達到了政策效果上的一舉兩得,這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央行的現行貨幣政策。 5.貨幣投向發生變化 通過外匯占款投放的基礎貨幣的投向具有單一性,在銀行進行結匯時,貨幣的投放是這部分外匯收入的持有者,因此在地區上主要流向外匯供求順差的地區,在行業上主要流向出口部門。而在經濟生活中,這些出口外向型的企業資金遠遠比其他企業充裕。並且在外匯占款急劇上升的同時,央行會通過收縮再貸款等方式對沖,其他企業得到資金的可能性進一步下降,從而承擔了部分的對沖成本。這樣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發生了改變,廣大的非外向型企業仍然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 外匯占款的增加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外匯占款的增加對我國的產業結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由於結售匯制度的存在,隨著外匯占款的逐漸增加使得我國外向型企業較容易通過結匯獲得充裕的人民幣資金,從而這些企業的發展條件相對較為寬松,這對其生產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技術人員、勞動力更進一步向外向型企業轉移.這是因為內向型企業由於資金不足,開工率低,對勞動力的需求日趨減少,大量技術人員下崗,而外向型企業由於資金相對比較充裕,仍有擴大生產的勢態,這勢必促進技術人員和勞動力向外向型企業流動. 其次是大量的原材料向外貿部門轉移.外向型企業有較充裕的資金,可以在生產資料市場上處於主導地位,為其及時低價的購買原材料與機器設備創造了良好的資金環境.較低的成木又加強了外向型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創造更高的利潤.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使得外向型企業得到了更長足的發展.我國外向型部門主要是外商投資企業從事的加工貿易.而加工貿易的發展,一方面,造成我國貿易依存度過高,致使我國外貿出口缺乏持續增長的潛力;另一方面,沖擊了國內相關原料工業的發展,不利於帶動國內產業結構的升級.在加工貿易方面,外商投資企業完全掌握市場和銷售渠道,嚴密控制關鍵技術,把技術和產品的開發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參與簡單的加工裝配環節. 此外,還有些外商投資企業甚至將技術水平低、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我國生產,給我國的環境帶來災害性的後果.加工貿易以外商投資企業而非國有企業為經營主體的格局,造成我國原有的大工業基礎和技術基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這也延滯了整個加工貿易的升級和國內配套程度的提高,從而延緩了加工貿易對產業結構的帶動作用.
編輯本段應對策略
1. 適度刺激進口需求,增加社會供給 中央銀行應根據國際收支的變化動態,從及時調節外匯供求出發,建議國家適當降低關稅,並在信貸、售匯規定方面進行傾斜和導向,通過有限度地刺激進口,增加國內短缺商品的供給,減少外匯占款對中央銀行調控貨幣供應量的壓力,減少社會貨幣存量,平衡社會供求。 2. 合理確定外匯儲備水平 目前外匯儲備不斷增加是導致中國外匯占款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應合理確定一個外匯儲備水平,減輕外匯占款對貨幣供應的沖擊。外匯儲備水平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從理論上講,適量外匯儲備應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狀況、國際收支結構、貨幣政策與外匯政策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力度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認為,外匯儲備應保持支付三至四個月的進口用匯額和10%左右的外匯債務償還量。據此認識,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總量已非不足,中央銀行應進一步協調貨幣政策與外匯政策,調節經常項目的外匯收支,控制外匯儲備的再增,並充分運用匯率杠桿、利率杠桿、外債統計監測系統、國際收支統計申報體系等宏觀監控手段,對進出口收付匯、外資外債流出入等涉及國家外匯收支變動的趨勢進行長期分析,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水平。同時,中央銀行應根據安全、流動、增值的原則,加強國家外匯儲備的經營與管理,以免寶貴的外匯資源閑置。 3. 逐漸擴大持匯企業范圍和持匯比例 在目前的情況下,盡管完全以自願結匯取代強制結匯尚缺少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可以逐漸擴大持匯企業的范圍和持匯比例還外匯於民間,從而使過度向中央銀行傾斜的外匯分布結構逐漸趨向合理。更進一步地講,作為一項政策建議,可以考慮將外匯賬戶中的留匯比例作為一項特殊的貨幣政策調控工具,通過調節企業和銀行外匯賬戶保有外匯的比例,來控制外匯儲備的總量,從而調控外匯占款的比重,達到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效果。當外匯占款增長較快引起貨幣供給壓力上升時,可以提高民間持匯比例。反之,當需要通過外匯占款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則可以減少民間持匯比例。通過此項改進,有利於將外匯占款調節發展成為平抑經濟波動的貨幣政策工具。 4. 加強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調控能力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是穩定本幣幣值,以促進經濟發展。在外匯占款較多的情況下,中央銀行要在發行央行票據的基礎上,創新外匯占款的對沖工具,同時注意與其他工具搭配使用。另外要改變中央銀行成為外匯市場主要買方的格局,允許更多的金融機構和外資企業參與外匯市場,使外匯市場具有廣泛的參與性和高效率的運行機制。

❼ 國內炒股比較有名的游資

一:國內炒股比較有名的游資?
答:
最出名的是銀河證券寧波解放南路營業部;
其次還有以下幾家證券交易所:

A26141 天一寧波解放南路
A26480 銀河寧波解放南路
A27965 國信證券深圳泰然九路營業部
A28278 國信深圳紅嶺中路
A22973 東吳杭州湖墅南路
A26591 銀河寧波和義路
A20488 華西證券成都撫琴街
A20551 國信證券上海北京東路營業部:(出貨最凶)
A20768 國信深圳泰然九路
A20803 東方杭州體育場路
A20928 東方證券上海宛平南路營業部:
A21009 國元上海虹橋路
A21200 國際金融北京建國門外大街
A21480 興業杭州建國南路
A21542 方正紹興勝利東路
A21605 長江武漢友誼路
A21622 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
A21936 銀河上海東方路
A21200 北京建國門外街
A22115 招商深圳益田路
A22216 天一寧波解放南路
A22282 平安深圳蛇口招商路
A22507 第一創業佛山季華五路
A22614 中信廣州天河北路
A22725 光大上海張楊路
A23154 民族北京和平里
A23166 申銀萬國機構專用席位
A23751 國際金融上海陸家嘴環路
A24693 中金上海陸家嘴環路
A25001 東方上海寶慶路
A25503 光大上海張楊路(較為安全
A25645 廣發廣州農林下路
A25787 第一創業佛山季華五路
A25965 中山上海零陵路
A26119 江海哈爾濱西大直街
A26524 國泰君安證券營業部
A26933 長江武漢友誼路
A26993 銀河福州中山路
A27069 興業杭州建國南路
A27105 第一創業北京月壇南街
A27416 中金北京建國門外大街
A27563 建銀南京建寧路

二:國內外投行增持減持人民幣普通股票公司的股票。對應股價波動准確的有哪幾家?
答:1:匯金公司,(工中建農四大國有銀行,它持股50%以上,而且從2008年到2009年兩次增持股票,大盤都表現異常)
2:中金公司
3:中國石油。。。。。

❽ 請教高人,外匯儲備增加時會使央行增加外匯占款,國內人民幣流量增大,帶來通貨膨脹。

所以目前央行一直在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提高存款利息,目的就是減小市場流動性,把這些增發的錢「凍結」起來,讓市場趨於平穩。這些手段都強迫商業銀行從新梳理自己的資產業務,篩選優質的客戶,同時跟緊國家的政策導向,把資金輸送到國家扶持支持的產業上去。這些都是幫助經濟向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方向上邁進的。

❾ 10月份我國主要經濟數據結構性亮點突出是真的嗎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7年10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主要經濟數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結構性亮點突出。

同時,當前經濟仍呈現不少結構性亮點:一是經濟對貨幣擴張與投資的依賴有所下降;二是貨幣增速下降的同時,社會融資總量表現平穩,對實體經濟形成支撐;三是核心通脹有所提升,PPI保持高位,工業企業利潤保持穩定增長;四是人民幣匯率進入雙向波動區間,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保持增加,外部壓力有所緩解。

❿ 外匯占款的相關新聞

外匯占款近4年來首降

■外匯占款當月余額及環比增減(億元 )
數據10月負增長
人民銀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10月份中國外匯占款負增長248.92億元,為2008年1月份至今近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這增加了流動性緊張局面,或加速貨幣政策調整,下調存準的可能性加大。
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中國外匯占款總額為254869.31億元,而9月末為255118.23億元。
此前,3月份中國新增外匯占款達4079億元,創出今年迄今為止月度外匯占款增量的高點;今年8月,新增外匯占款曾從7月份的2195.64億元大幅增加至3769.4億元,但9月份的新增額降至2472.63億元。
外匯占款是央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外匯占款的增多,將直接增加基礎貨幣量,並通過貨幣乘數效應,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幣迅速增多。經濟學家一般以外匯占款與貿易順差和實際使用外資間的差額作為衡量熱錢入境規模的主要參數。
探因
1.洋錢在華
2.與人民幣貶值預期有關
3.是美元流動性緊張的體現
利得財富研究中心宏觀分析師杜征征表示,10月避險情緒有所回落,美元指數從近80的高點回落至76左右,但對歐債危機未來預期的情緒並沒有實質性回落,因此部分資金從中國撤出,迴流本國。此外,國內經濟增速的持續下行,緊縮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逐漸顯現;國內房地產市場的拐點或將到來等,都可能引發了資金的流出。
金融問題專家、京華智庫研究員趙慶明分析這與國際上看空中國經濟,尤其是9月末香港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合約(NDF)報價出現逆轉等因素有關。但趙慶明認為,外匯占款減少未必全是熱錢流出,「貿易項下外匯凈收入減少、對外直接投資增加、其他項下流入減少或流出增加等都是可能性的因素。」
2.與人民幣貶值預期有關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這與近一段時間的國際資本看空、做空中國以及人民幣貶值預期有關。因對中國經濟增長「硬著陸」、地方債風險的擔憂,國際資本可能正流向信託網尋求避險,而人民幣在海外市場的貶值預期使得一些投機資本逃離中國。
3.是美元流動性緊張的體現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京華智庫研究員丁志傑指出,從9月底至10月初,歐美債務危機蔓延,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全球資金迴流美元和美元資產的趨勢明顯。可以看出,美元開盤後,盤中總是沖高,這意味著全球對美元的需求量很大。而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為了平倉手上到期的美元頭寸也需要大量美元,因此,從10月來看,央行在市場上很可能是凈投放外匯。此次外匯占款負增長是美元流動性緊張的體現。
影響
貨幣總投放量受影響有限
魯政委表示,「此次外匯占款規模只下降了200多億元,與之前幾乎每月都增加兩三千億相比,根本不算什麼,不會對貨幣總投放量構成較大影響。」
同時,外匯占款只是形成貨幣投放的因素之一,應該關注的是財政存款的年底集中支出,這對貨幣供應也可能構成壓力。
貨幣政策獲更大調整空間
魯政委認為,總體看,貨幣條件並不會因為外匯占款的減少而發生大的變化,年底前不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年內仍是諸如略微增加信貸額度、調整動態差別准備金率參數、減少公開市場回籠量為主的「微調」。
杜征征指出,由於當前貨幣政策的主要任務是防通脹、對沖多餘流動性以及防止系統性風險的出現,外匯占款的負增長,給予了貨幣政策更多的操作空間,預計定向放鬆仍會持續一段時間。
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宏觀經濟研究員付兵濤表示,目前下調存款准備金的可能性已經比較大,但新增外匯占款轉負不足以支持存款准備金率馬上下調。央行會繼續對貨幣政策進行微調,通過公開市場凈投放等方式緩解流動性壓力。
流動性壓力凸顯
據WIND統計,11月份票據正回購到期資金3250億元,加之12月公開市場到期量會進入「冷冬」,僅有250億到期量,公開市場在短期內很難繼續維持凈投放。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占款出現超預期下滑,加之中小銀行還面臨補繳保證金存款准備金,流動性壓力將會凸顯。
趙慶明指出,其實央行外匯占款少增、不增甚至凈減少,從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角度看是求之不得的事。過去幾年央行發行創造性地推出和發行央票、不斷上調存款准備金率,主要是為了對沖外匯占款,保持流動性的相對穩定。

閱讀全文

與10月外匯占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人民銀行5月15日人民幣 瀏覽:340
傻人買什麼股票強 瀏覽:817
2016年1月1日外匯牌價 瀏覽:724
外賣小哥理財月入五萬 瀏覽:65
模模搭融資 瀏覽:813
天原管道價格表 瀏覽:783
適合女生怎麼投資理財 瀏覽:640
基金募集期會提前結束嗎 瀏覽:557
益盟操盤手分時圖資金線指標公式 瀏覽:556
謝克對人民幣匯率多少 瀏覽:354
看看貨幣基金 瀏覽:424
安泰豐貴金屬投資公司58同城 瀏覽:162
股票價格還有負的嗎 瀏覽:825
丹麥對人民幣匯率計算器 瀏覽:867
中國農業銀行外匯轉帳 瀏覽:214
今天美元對人民幣中間匯率是多少錢 瀏覽:50
南京商廈古今內衣價格多少錢 瀏覽:1000
黑角現貨交易 瀏覽:730
樂投天下投資 瀏覽:638
社保基金怎麼進了鹽湖股份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