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貴金屬銥的用途

貴金屬銥的用途

發布時間:2021-11-01 23:15:40

1. 銥的用途

在機械工程領域的無損檢測技術中的射線照相法可以應用到放射性同位素銥,機械的無損檢測技術,即在不損壞,甚至不拆卸機械結構的情況下,對機械內部結構細微的磨損和破壞的檢測技術。利用先進儀器設備檢測機械設備中的電、磁、聲、光等物理性質的變化,可以達到在無損的情況下對機械內部結構進行檢測。無損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射線檢驗(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和液體滲透檢測(PT) 四種。其他無損檢測方法有渦流檢測(ECT)、聲發射檢測(AE)、熱像/紅外(TIR)、泄漏試驗(LT)、交流場測量技術(ACFMT)、漏磁檢驗(MFL)、遠場測試檢測方法(RFT)、超聲波衍射時差法(TOFD)等。放射性同位素銥-192在γ射線照相中是一種重要的能源,可以應用在機械設計領域中無損檢測技術中的射線照相法(RT)之中。

拓展資料:

射線照相法

是指用X射線或γ射線穿透試件,以膠片作為記錄信息的器材的無損檢測方法,該方法是最基本的,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非破壞性檢驗方法。

原理:射線能穿透肉眼無法穿透的物質使膠片感光,當X射線或γ射線照射膠片時,與普通光線一樣,能使膠片乳劑層中的鹵化銀產生潛影,由於不同密度的物質對射線的吸收系數不同,照射到膠片各處的射線強度也就會產生差異,便可根據暗室處理後的底片各處黑度差來判別缺陷。

總的來說,RT的定性更准確,有可供長期保存的直觀圖像,總體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射線對人體有害,檢驗速度會較慢。

2. 「銥」系統的業務用途有哪些

「銥」系統的業務用途,除了提供全球數字化話音通信外,還可以用於傳真、數據傳輸,自動報告位置和雙向消息傳送,全球尋呼等,也為全球軍事通信開辟了一條新河。2000年初,「銥」計劃被迫中斷。

3. 銥是什麼做什麼用

銥:原子序數77,原子量192.22,元素名來源於拉丁文,原意是「彩虹」。1803年英國化學家坦南特、法國化學家德斯科蒂等用王水溶解粗鉑時,從殘留在器皿底部的黑色粉末中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鋨和銥。銥在地殼中的含量為千萬分之一,常與鉑系元素一起分散於沖積礦床和砂積礦床的各種礦石中。自然界存在兩種同位素:銥191、銥193。
用途

簡介
銥的需求量從2009年的2.5噸升至2010年的10.4噸。這主要是因為電子相關應用的需求量從0.2噸升至6噸:銥制坩堝被廣泛用於大型高質量單個晶體的生產,而這些晶體的需求在這段時間大大提高。銥的消耗量預期將因為積累的坩堝庫存而飽和,這在2000年代也曾經發生過。其他重要應用還包括火花塞(2007年消耗0.78噸)、氯鹼法所用的電極(同年消耗1.1噸)以及化學催化劑(同年消耗0.75噸)。

工業及醫
銥的應用大部份運用其高熔點、高硬度和抗腐蝕性質。銥金屬以及銥﹣鉑合金和鋨﹣銥合金的耗損很低,可用來製造多孔噴絲板。噴絲板用於把塑料聚合物擠壓成纖維,例如人造絲。鋨﹣銥合金也可以用於指南針軸承和計重秤。
銥的耐腐蝕、耐高溫性質很強,所以非常適合作為合金添加物。飛機引擎中的一些長期使用部件是由銥合金組成的,銥﹣鈦合金也被用作水底管道材料。加入銥可提升鉑合金的硬度。純鉑的維氏硬度為56 HV,而含50%銥的鉑合金硬度可超過500 HV。
銥也常被用於須承受高溫的儀器當中。比如,柴可拉斯基法使用銥制高溫坩堝,產生單個氧化物晶體,如藍寶石、釓鎵石榴石和釔鋁石榴石等。這些晶體被用於電腦內存和固態激光器零件當中。銥合金能夠抵禦電弧侵蝕,所以是火花塞電觸頭的理想材料。
Cativa催化法是把甲醇轉變為乙酸的過程,可使用銥化合物作為催化劑 。
放射性同位素銥-192在γ射線照相中是一種重要的能源,有助對金屬進行無損檢測。另外,近距離治療利用Ir所釋放的γ射線來治療癌症。這種治療方法把輻射源置於癌組織附近或裡面,可用於治療前列腺癌、膽管癌及子宮頸癌等。

科學
1889年製成的國際米原器和國際公斤原器是由含90%鉑和10%銥的合金組成的,原器由位於巴黎附近的國際度量衡局保存。米的定義在1960年改為氪的發射光譜中的一條譜線,但公斤的定義仍然是公斤原器。
航海家號、維京號、先鋒號和卡西尼-惠更斯號、伽利略號和新視野號等無人宇宙飛船都有使用含有銥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由於熱電機要承受高達2000 °C的高溫,所以包裹著鈈-238同位素的容器是以既堅硬又耐高溫的銥所制。
銥還被用於X射線望遠鏡中。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的反射鏡上有一層60納米厚的銥塗層。在測試過多種金屬之後,銥的X射線反射能力證明比鎳、金和鉑都要優勝。這層銥的平滑程度要有幾個原子以內的准確度,須在氣態下在高真空環境中塗在鉻底層上。
粒子物理學在反質子的產生過程中也用到銥。過程中,高強度質子束射向密度必須很高的「轉換目標體」。雖然可以使用鎢,但銥的優勝之處在於,它可以更穩定地承受入射粒子束使溫度升高時所造成的沖擊波。
碳-氫鍵活化反應(C–H活化)是斷開碳-氫鍵的反應。這種鍵在以前曾被認為具有低反應性。科學家在1982年宣布首次成功活化飽和烴中的C–H鍵,反應使用銥的有機配合物,使烴進行氧化加成。
銥配合物可以用來催化不對稱氫化反應。這類催化劑已被用於合成天然產物,並能夠把本來難以氫化的基底(例如非官能團化烯烴等)氫化成其中一種對映異構體。
銥可以形成多種配合物,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當中起到作用。

4. 貴金屬用途

稱為貴金屬必須同時具備兩個特徵,一是資源稀少價格昂貴;二是對人體有好處。目前被稱為貴金屬的有8種:黃金、白銀、鉑金及鉑金族(鈀、銠、釕、銥、鋨),為什麼把(鈀、銠、釕、銥、鋨)稱為鉑金族,一是顏色總體呈現白色或淺灰色,二是不少物理特性相同。當前貴金屬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汽車工業與電子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和環保技術等領域。 作為貴金屬共同的用途之一是因其具有美麗的色澤而廣泛應用於製作首飾,其次是因其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應用於電子工業,第三是因其具有殺菌及葯理作用應用於醫葯、醫療及餐具等器皿。如黃金、白銀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大腸桿菌在黃金白銀的器皿里不容易存活,因此放在黃金白銀器皿里的食物不易腐敗。黃金可以入葯,含有黃金的中成葯金若芬可以治療風濕性心臟病,利用黃金同位素可以殺死癌細胞。鉑金置於汽車汽化器中可以將汽車排出的有害氣體變為無害氣體。銠是鉑族金屬中對可見光反射率最高的金屬,且穩定性好,通常用於工業鏡及探照燈反光鏡。

5. 銥有什麼用


1.元素:周期系第VIII族鉑系元素,符號Ir,原子序數77,原子量192.2,外圍電子層排布5d76s2,第一電離能9.1電子伏特。
2.物理性質:銀白色金屬,硬而脆。熱加工時,只要不退火,可延展加工成細絲和薄片;一旦退火,就失去延展性變得硬脆。密度22.42克/立方厘米。熔點2410+-40C。沸點4130C。面心立方晶體。
3.化學性質:化學性質很穩定,不溶於酸,稍溶於王水;稍受熔融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重鉻酸鈉的侵蝕。有形成配合物的強烈傾向。主要化合價+2、+4、+6。
4.歷史:銥,源自Iris,意為「彩虹女神」。1803年,由英國人Tennant發現。
5.應用:純銥專門用在飛機火花塞中。多用於製作科學儀器、熱電偶、電阻線等。做合金用,可以增強其他金屬的硬度。它與鉑形成的合金(10%的Ir和90%的Pt),因膨脹系數極小,常用來製造國際標准米尺。
6.來源:在地殼中含量僅9*10^-9%,主要存在於鋨銥礦中。可用鋅與在提煉鉑時所得的鋨銥合金中分離製得。

據《化學小辭典》中詞條整理回答。

6. 金屬銥是干嗎用的啊對人體有害嗎

只記得Ir-Os合金是銥金筆筆尖。
----
網路中的描述:
元素用途:

純銥專門用在飛機火花塞中,多用於製作科學儀器、熱電偶、電阻線等。做合金用,可以增強其他金屬得硬度。它與鉑形成得合金(10%的Ir和90%的Pt),因膨脹系數極小,常用來製造國際標准米尺。
----
重金屬離子一般都對人體有害,且作為鉑系元素,都有很強的配位傾向,可能在體內形成不可預料的物質阻礙代謝。但是它的單質化學性質十分穩定,甚至不溶於王水,所以基本無毒。
當然,肯定不能吞食。
----
1978年9月,保加利亞叛逃者馬爾科夫在英國首都倫敦被刺客用子彈擊中了大腿。人們很快將他送到了醫院,醫生檢查他的傷口,未發現炎症,便根據經驗對他進行了處理,並認為他很快就會痊癒。不料四天以後,馬爾科夫突然死亡。醫生大吃一驚,經仔細研究發現,刺客用的是帶了劇毒的鉑—銥子彈,由於鉑具有抑制細菌的作用,因此在傷口處找不到炎症,但毒液卻進入了馬爾科夫的體內,最終導致了他的死亡。
----
說明單質銥具有穩定化學性質。
----
另外還想到應該已經流產的「銥星」計劃。與銥原子序數(77)有關,和銥本身無關。
----
暫時只有這些。

7. 元素「銥」具有什麼樣的性質它的主要用途是

元素名稱:銥
元素原子量:192.2
元素類型:金屬
體積彈性模量:GPa 320
原子化焓:kJ /mol @25℃ 628
熱容:J /(mol· K) 25.10
導熱系數:W/(m·K) 147
導電性:10^6/(cm ·Ω )0.197
熔化熱:(千焦/摩爾) 26.10
汽化熱:(千焦/摩爾) 604.0
原子體積:(立方厘米/摩爾) 8.54
密度:(g/cm^3 )22.42
元素在宇宙中的含量:(ppm)0.002
元素在太陽中的含量:(ppm) 0.002
地殼中含量:(ppm) 0.000003
氧化態:Main Ir+3, Ir+4 Other Ir-1, Ir0, Ir+1, Ir+2, Ir+5, Ir+6
晶體結構:晶胞為面心立方晶胞,每個晶胞含有4個金屬原子。
晶胞參數:a = 383.9 pm b = 383.9 pm c = 383.9 pm α = 90° β = 90° γ = 90°
莫氏硬度:6.5
聲音在其中的傳播速率:(m/S) 4825
發現人:台奈特(Tennant) 發現年代:1803年
發現過程: 1803年,由英國人台奈特(Tennant)發現。
元素描述: 第一電離能9.1電子伏特。銀白色金屬,硬而脆。熱加工時,只要不退火,可延展加工成細絲和薄片;一旦退火,就失去延展性變得硬脆。密度22.42克/厘米3。熔點2410±40℃,沸點4130℃。面心立方晶體。化學性質很穩定。不溶於酸。稍溶於王水;稍受熔融得氫氧化鈉、氫氧化鉀和重鉻酸鈉得侵蝕。有形成配位化合物得強烈傾向。主要化合價+2、+4、+6。
元素來源: 在地殼中含量僅有9×10-9%。主要存在於鋨銥礦中。可用鋅與在提煉鉑時所得得鋨銥合金中分離製得。
元素用途: 純銥專門用在飛機火花塞中,多用於製作科學儀器、熱電偶、電阻線等。做合金用,可以增強其他金屬得硬度。它與鉑形成得合金(10%的Ir和90%的Pt),因膨脹系數極小,常用來製造國際標准米尺,世界上的千克原器也是由鉑銥合金製作的。
元素輔助資料: 銥屬鉑系元素。鉑系元素幾乎完全成單質狀態存在,高度分散在各種礦石中,例如原鉑礦、硫化鎳銅礦、磁鐵礦等。鉑系元素幾乎無例外地共同存在,形成天然合金。在含鉑系元素礦石中,通常以鉑為主要成分,而其餘鉑系元素則因含量較小,必須經過化學分析才能被發現。由於鋨、銥、鈀、銠和釕都與鉑共同組成礦石,因此它們都是從鉑礦提取鉑後的殘渣中發現的。
鉑系元素化學性質穩定。它們中除鉑和鈀外,不但不溶於普通的酸,而且不溶於王水。鉑很易溶於王水,鈀還溶於熱硝酸中。所有鉑系元素都有強烈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傾向。
1803年,法國化學家科勒德士戈蒂等人研究了鉑系礦石溶於王水後的渣子。他們宣布殘渣中有兩種不同於鉑的新金屬存在,它們不溶於王水。1804年,泰納爾發現並命名了它們。其中一個命名為irdium(銥),元素符號定為Ir。這一詞來自希臘文iris,原意是「虹」。這可能是由於二氧化銥的水合物IrO2·2H2O或Ir(OH)4,從溶液中析出沉澱時,顏色或青、或紫、或深藍、或黑,隨著沉澱的情況而改變。 編輯本段|回到頂部化學符號Ir 屬於周期表Ⅷ族過渡元素,原子序數77,原子量192.2,面心立方晶格,是一種稀有的貴金屬材料。
簡史1803年英國坦南特(s.Tenna、nt)由分離鉑後的黑色殘渣中發現銥;1813年進行了銥的第一次熔化實驗;1860年帝俄造幣廠用約8kg原生含銥材料和其他殘渣作原料進行熔煉,得到一個1.805kg重的銥錠。1881年霍蘭(J.Holland)以「熔化和鑄造銥的工藝」為題申請了美國專利。此後,各國的冶金工作者們為解決銥的加工問題作了大量工作。
性能銥的主要性能是:(1)密度22.65g/cm。,是已知元素中密度最高的;(2)熔點2454℃,銥製品使用溫度可達21。0~2200¨C;(3)彈性模量高(538.3GPa),泊松系數低(0.26),低溫塑性很差;(4)是最耐腐蝕的金屬,緻密態銥不溶於所有無機酸,也不被其他金屬熔體浸蝕,例如熔化的鉛、鋅、鎳、鐵、金等;能耐許多熔融試劑和高溫硅酸鹽的浸蝕;(5)像其他鉑族金屬合金一樣,銥合金能牢固吸附有機物,可作催化劑材料;(6)銥在空氣或氧氣中600℃以上生成IrO2,並在1100℃分解;在1227℃空氣中銥的揮發量為鉑的100倍。銥可採用高頻或中頻爐、電弧爐、電子束爐等熔煉。銥在1600℃以上具有好的塑性,通常進行熱加工。
用途銥的高熔點、高穩定性使其在很多特殊場合具有重要用途,但銥的脆性和高溫損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應用。銥的最早應用是作筆尖材料,後來又提出了注射針頭、天平刀刃、羅盤支架、電觸頭等方面的用途。銥坩堝可用於生長難熔氧化物晶體,該坩堝能在2100~2200℃工作幾千小時,是重要的貴金屬器皿材料。銥的高溫抗氧化性和熱電性能使銥/銥銠熱電偶成為惟一能在大氣中測量達2100℃高溫的貴金屬測溫材料;可用作放射性熱源的容器材料;陽極氧化銥膜是一種有前途的電顯色材料。Ir192是γ射線源,可用於無損探傷和放射化學治療。同時,銥是一個很重要的合金化元素,一些銥合金使用在某些關鍵部門;銥化合物亦有其特有用途。

8. 銥元素是什麼東西金屬銥有什麼作用

銥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是Ir,原子序數77。

銥於1803年在鉑的不溶雜質中被發現。主要發現者史密森·特南特(Smithson Tennant),將其命名為銥,其名源自虹神(Iris),因其有許多不同顏色的鹽類。

銥是一種稀有元素,在地球的地殼上年產量和消費量為三噸。銥191和銥193是僅有的兩個天然同位素,也是僅有的兩個穩定同位素,銥193較銥191豐富。

用途:

1889年製成的國際米原器和國際公斤原器是由含90%鉑和10%銥的合金組成的,原器由位於巴黎附近的國際度量衡局保存。米的定義在1960年改為氪的發射光譜中的一條譜線,但公斤的定義仍然是公斤原器。

航海家號、維京號、先鋒號和卡西尼-惠更斯號、伽利略號和新視野號等無人宇宙飛船都有使用含有銥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由於熱電機要承受高達2000 °C的高溫,所以包裹著鈈-238同位素的容器是以既堅硬又耐高溫的銥所制。

銥還被用於X射線望遠鏡中。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的反射鏡上有一層60納米厚的銥塗層。在測試過多種金屬之後,銥的X射線反射能力證明比鎳、金和鉑都要優勝。這層銥的平滑程度要有幾個原子以內的准確度,須在氣態下在高真空環境中塗在鉻底層上。

粒子物理學在反質子的產生過程中也用到銥。過程中,高強度質子束射向密度必須很高的「轉換目標體」。雖然可以使用鎢,但銥的優勝之處在於,它可以更穩定地承受入射粒子束使溫度升高時所造成的沖擊波。

碳-氫鍵活化反應(C–H活化)是斷開碳-氫鍵的反應。這種鍵在以前曾被認為具有低反應性。科學家在1982年宣布首次成功活化飽和烴中的C–H鍵,反應使用銥的有機配合物,使烴進行氧化加成。

銥配合物可以用來催化不對稱氫化反應。這類催化劑已被用於合成天然產物,並能夠把本來難以氫化的基底(例如非官能團化烯烴等)氫化成其中一種對映異構體。

銥可以形成多種配合物,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當中起到作用。

(8)貴金屬銥的用途擴展閱讀:

資源

發現的鉑族礦物和含鉑族元素的礦物已超過80種,加上變種和未定名礦物已達200個。在自然界中,鉑族金屬主國呈自然元素、自然合金、銻化物、硫化物、硫砷化物和鉍碲化物的單獨礦物存在,部分呈類質同像存在於硫化物,如黃銅礦、鎳黃鐵礦、紫硫鎳(鐵)礦等中。

存量

銥是地球地殼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平均質量比例只有百萬分之0.001。金的豐度是它的40倍,鉑是它的10倍,而銀和汞都是它的80倍。相比之下,銥在隕石里的含量則高很多,一般在百萬分之0.5以上。

科學家相信,銥在整個地球的含量比在地殼中的含量高很多,但由於它密度高,而且具親鐵性,所以在地球仍處於熔融狀態時,就已沉到地球的內核了。

銥在自然中以純金屬或合金的形態出現,尤其是各種比例的銥﹣鋨合金。鎳和銅礦藏中含有鉑系金屬的硫化物(如(Pt,Pd)S)、碲化物(如PtBiTe)、銻化物(PdSb)和砷化物(如PtAs2)。

這些化合物中的鉑會被少量的銥和鋨元素取代。與其他鉑系元素一樣,銥可以形成自然鎳合金及銅合金。

9. 金屬銥的性質

物理性質:銥屬於鉑系金屬,,銥堅硬易碎,熔點非常高,很難鑄造和塑性。銥是唯一一種在1600 °C以上的空氣中仍保持優良力學性質的金屬。其沸點極高,在所有元素中排第10位。銥在0.14 K以下會呈現超導體性質。銥的密度在所有元素中排第二位。銥的密度是22.562±0.011g/㎝³。

化學性質:銥是抗腐蝕性最強的金屬之一:它能夠在高溫下抵禦幾乎所有酸、王水、熔融金屬,甚至是硅酸鹽。但是某些熔融鹽,如氰化鈉和氰化鉀,以及氧和鹵素(特別是氟)在高溫下還是可以侵蝕銥的。

(9)貴金屬銥的用途擴展閱讀:

銥是地球地殼中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平均質量比例只有百萬分之0.001。金的豐度是它的40倍,鉑是它的10倍,而銀和汞都是它的80倍。相比之下,銥在隕石里的含量則高很多,一般在百萬分之0.5以上。

銥在自然中以純金屬或合金的形態出現,尤其是各種比例的銥-鋨合金。地殼中有三種地質結構的銥含量最高火成岩、撞擊坑以及前二者演化而成的地質結構。銥也出現在次生礦藏中,與沖積層礦藏中的鉑以及其他鉑系元素結合。

閱讀全文

與貴金屬銥的用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匯添富醫療基金001417還能漲嗎 瀏覽:583
2008年鎳價格 瀏覽:145
信託地產通道 瀏覽:396
用車貸款怎麼貸 瀏覽:55
創鑫貸理財 瀏覽:451
投資者的理財意識風險 瀏覽:975
悟空理財與pro 瀏覽:546
股指期貨第四次調整 瀏覽:581
微粒貸貸款的利弊 瀏覽:424
歡樂頌2外匯交易系統 瀏覽:525
信託資金的風險 瀏覽:650
黃金外匯110 瀏覽:193
富人理財方法 瀏覽:627
中山市小額貸款銀行 瀏覽:177
民生銀行電子外匯轉賬 瀏覽:729
外匯轉賬交稅 瀏覽:918
外匯暴利方法 瀏覽:65
廈門諾亞理財 瀏覽:251
中信擔保理財 瀏覽:734
美電貝爾股票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