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業務包括哪幾個

外匯業務包括哪幾個

發布時間:2021-12-01 20:29:29

外匯基本業務有哪些

個人外匯買賣,是指個人客戶在銀行進行的可自由兌換外匯(或外幣)間的交易。個人外匯買賣一般有實盤和虛盤之分。目前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只有進行實盤外匯買賣,還不能進行虛盤外匯買賣。以下各題均指個人實盤外匯買賣。 個人實盤外匯買賣,俗稱「外匯寶」,是指個人客戶在銀行通過櫃面服務人員或其他電子金融服務方式進行的不可透支的可自由兌換外匯(或外幣)間的交易。 個人虛盤外匯買賣,是指個人在銀行交納一定的保證金後進行的交易金額可放大若干倍的外匯(或外幣)間的交易。 傳統的儲蓄業務是一種存取性業務,以賺取利息為目的。個人實盤外匯買賣是一種買賣性業務,以賺取匯率差額為主要目的,同時客戶還可以通過該業務把自己持有的外幣轉為更有升值潛力或利息較高的外幣,以賺取匯率波動的差價或更高的利息收入。 個人實盤外匯買賣是目前為止最有效的個人外匯資產保值增值的金融工具之一。由於個人投資者不能投資於B股市場,換成人民幣又不能換回外匯,而個人實盤外匯買賣則能夠滿足廣大市民外匯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成為繼股票、債券後又一金融投資熱點。 凡持有有效身份證件,擁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境內居民個人,具有一定金額外匯(或外幣)均可進行個人實盤外匯交易。 目前,交易幣種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澳大利亞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港幣等幣種。 不可以。客戶如需要對個人外匯買賣交易貨幣之外的貨幣進行兌換,個人外匯買賣櫃台是不受理的。客戶可以到銀行兌換櫃台通過外幣與人民幣匯率進行套算。 在個人實盤外匯買賣中,英鎊、澳元和歐元兌美元的報價,英鎊、澳元和歐元是基準貨幣,其餘的貨幣兌美元的報價中,美元是基準貨幣。 不可以。因為個人實盤外匯買賣是外幣和外幣之間的買賣,而人民幣並不是可自由兌換貨幣,所以人民幣不可以進行個人實盤外匯買賣。 免收交易手續費。您在銀行的外匯寶交易中按照公布的外匯牌價進行買賣,不另收交易手續費。

❷ 外匯管理可以分為哪些類型

各國外匯管理制度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嚴格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實行管制,實行這種外匯管制的國家通常經濟比較落後,外匯資金短缺,市場機制不發達,因而試圖通過集中分配和使用外匯以維持穩定的匯價、保障國際收支平衡、維護民族經濟的發展;

第二種是部分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原則上不加限制,但對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進行一定的限制。如日本、丹麥、挪威、法國、義大利等約20個國家;

第三種是完全自由型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均不進行限制,外匯可自由兌換、自由流通、自由出入國境,實行金融自由化。這類國家有美國、英國、瑞士、荷蘭、新加坡和外匯儲備較多的石油輸出國(如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等)。

中國外匯管理體制基本上屬於部分型外匯管制,對經常項目實行可兌換;對資本項目實行一定的管制;對金融機構的外匯業務實行監管;禁止外幣境內計價結算流通;保稅區實行有區別的外匯管理等。這種外匯管理體系基本適應中國當前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也符合國際慣例。

(2)外匯業務包括哪幾個擴展閱讀:

外匯管理:

亦稱為外匯管制,是指對外匯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所實施的一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

1、中央銀行

負責發行該國貨幣,制貨幣供給額,持有及調度外匯儲備,維持該國貨幣之對內及對外的價值,在浮動匯率制度下,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經常被迫買進或賣出外匯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市場秩序。

2、其他銀行

在任何一個地方,不管該地是否是一個外匯兌換的主要市場,一般的小量現鈔買賣,支票兌現都差不多全由銀行壟斷,銀行外匯部門的主要業務就是將商業交易與財務交易的客戶資產與負債從一種貨幣轉換為另一種貨幣;

這種轉換可以即期交易(SPOT),或遠期交易(FORWARD)方式辦理,由於從事外匯交易的銀行為數眾多,所以外匯買賣這亦日漸普及。

❸ 中國銀行外匯業務有哪些

因中國銀行外匯業來務種類較多,源建議您致電中國銀行客服熱線95566具體了解;或者也可通過中國銀行在線客服進行咨詢。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或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咨詢、辦理相關業務。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❹ 商業銀行的外匯業務有哪些

外匯業務主要有:外匯存款、外匯貸款、匯款、結售匯、貿易融資、國際結版算等
只要有外匯業務權資格的銀行均對客戶開放,部分業務限制對個人提供,如國際結算、貿易融資等。外匯業務目前在境內對個人開放的主要有存款、匯款、和結售匯吧。

❺ 外匯管理主要有哪些內容

1、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按規定為客戶開立賬戶,辦理有關外匯業專務。

2、對貿屬易外匯的管制,對出口外匯收入的管制,對進口付匯的管制。

3、對非貿易外匯的管制,對非貿易外匯的管理一般採取的方式有:直接限制、最高限額、登記制度、特別批准。

4、對資本輸出輸入的管制,資本項目是國際收支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資本的輸出入,並根據不同的需要對資本輸出輸入實行不同程度的管理。

(5)外匯業務包括哪幾個擴展閱讀:

外匯管理廣義上指一國政府授權國家的貨幣金融當局或其他機構,對外匯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等實行的控制和管制行為;狹義上是指對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兌換實行一定的限制。

《外匯管理條例》主要作了四方面的規定:

(1)、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必須持有經營外匯業務許可證

(2)、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應按規定為客戶開立賬戶,辦理有關外匯業務。

(3)、金融機構經營外匯業務,應按規定交存外匯存款准備金,遵守外匯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規定,並建立呆賬准備金。

(4)、外匯指定銀行辦理結匯業務所需的人民幣資金,應當使用自有資金。

❻ 個人外匯業務種類包括哪些

個人的外匯包括的話就是外匯的種類吧,他的一個個人的一個匯率情況。

❼ 外匯交易包括哪些業務內容

商業銀行的國際業務中,外匯交易業務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 包括:外匯頭寸、即期外匯買賣、遠期外匯買賣、期權交易、套匯與 套利,以及投機等。

❽ 外匯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中國《外匯管理暫行條例》對外匯包含內容的解釋為:①外國貨幣,包括鈔票、鑄內幣等;②外幣容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息票等;③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④其他外匯資金。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9970.htm

❾ 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有哪些

外匯業務與本幣業務的區別,並不僅僅是幣種的區別。從業務操作上來回看:外匯業務有匯與鈔的答區別,有現匯與期匯的區別,而本幣則沒有;外匯業務是多幣種、多賬戶的業務,其賬戶與本幣的不同之處在於,各商業銀行的人民幣賬戶在中央銀行,而外匯的賬戶則在國外的商業銀行,並且同一幣種往往不止一個賬戶,甚至一個幣種在不同的國家都可有賬戶;目前,人民幣資金的管理基本上是簡單的頭寸管理,至多在單一的國內拆借市場上做些拆借業務,而外匯業務的資金管理,完全是一種經營性管理,面對的是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人民幣的清算主要是系統內的應收應付的聯行清算,外幣資金的清算則是藉助於賬戶行的實收實付的清算;本幣業務的授信,主要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而外幣業務的授信,除了考慮企業的經營風險外,還要考慮利率、匯率風險,國際政治、經濟風險,代理行風險等。

❿ 外匯業務的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第四章金融機構外匯業務管理

第二十四條金融機構經營或者終止經營結匯、售匯業務,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經營或者終止經營其他外匯業務,應當按照職責分工經外匯管理機關或者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第二十五條外匯管理機關對金融機構外匯業務實行綜合頭寸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制定。

第二十六條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利潤以及因本外幣資產不匹配需要進行人民幣與外幣間轉換的,應當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

第五章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市場管理

第二十七條人民幣匯率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第二十八條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和符合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條件的其他機構,可以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交易。

第二十九條外匯市場交易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第三十條外匯市場交易的幣種和形式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規定。

第三十一條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依法監督管理全國的外匯市場。

第三十二條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外匯市場的變化和貨幣政策的要求,依法對外匯市場進行調節。

第六章監督管理

第三十三條外匯管理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有權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進行現場檢查;

(二)進入涉嫌外匯違法行為發生場所調查取證;

(三)詢問有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的機構和個人,要求其對與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直接有關的事項作出說明;

(四)查閱、復制與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直接有關的交易單證等資料;

(五)查閱、復制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的當事人和直接有關的單位、個人的財務會計資料及相關文件,對可能被轉移、隱匿或者毀損的文件和資料,可以予以封存;

(六)經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或者省級外匯管理機關負責人批准,查詢被調查外匯違法事件的當事人和直接有關的單位、個人的賬戶,但個人儲蓄存款賬戶除外;

(七)對有證據證明已經或者可能轉移、隱匿違法資金等涉案財產或者隱匿、偽造、毀損重要證據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凍結或者查封。

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外匯管理機關的監督檢查,如實說明有關情況並提供有關文件、資料,不得拒絕、阻礙和隱瞞。

第三十四條外匯管理機關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或者調查,監督檢查或者調查的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出示證件。監督檢查、調查的人員少於2人或者未出示證件的,被監督檢查、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

第三十五條有外匯經營活動的境內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的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

第三十六條經營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發現客戶有外匯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向外匯管理機關報告。

第三十七條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為履行外匯管理職責,可以從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獲取所必需的信息,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應當提供。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應當向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通報外匯管理工作情況。

第三十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舉報外匯違法行為。

外匯管理機關應當為舉報人保密,並按照規定對舉報人或者協助查處外匯違法行為有功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

第七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九條有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或者以欺騙手段將境內資本轉移境外等逃匯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限期調回外匯,處逃匯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逃匯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條有違反規定以外匯收付應當以人民幣收付的款項,或者以虛假、無效的交易單證等向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騙購外匯等非法套匯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對非法套匯資金予以回兌,處非法套匯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非法套匯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違反規定將外匯匯入境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

非法結匯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對非法結匯資金予以回兌,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違反規定攜帶外匯出入境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金額20%以下的罰款。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海關予以處罰的,從其規定。

第四十三條有擅自對外借款、在境外發行債券或者提供對外擔保等違反外債管理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違反規定,擅自改變外匯或者結匯資金用途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

有違反規定以外幣在境內計價結算或者劃轉外匯等非法使用外匯行為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可以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私自買賣外匯、變相買賣外匯、倒買倒賣外匯或者非法介紹買賣外匯數額較大的,由外匯管理機關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金額30%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違法金額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未經批准擅自經營結匯、售匯業務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50萬元以上的,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50萬元的,處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業務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未經批准經營結匯、售匯業務以外的其他外匯業務的,由外匯管理機關或者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依照前款規定予以處罰。

第四十七條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停止經營相關業務:

(一)辦理經常項目資金收付,未對交易單證的真實性及其與外匯收支的一致性進行合理審查的;

(二)違反規定辦理資本項目資金收付的;

(三)違反規定辦理結匯、售匯業務的;

(四)違反外匯業務綜合頭寸管理的;

(五)違反外匯市場交易管理的。

第四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外匯管理機關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對機構可以處3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

(二)未按照規定報送財務會計報告、統計報表等資料的;

(三)未按照規定提交有效單證或者提交的單證不真實的;

(四)違反外匯賬戶管理規定的;

(五)違反外匯登記管理規定的;

(六)拒絕、阻礙外匯管理機關依法進行監督檢查或者調查的。

第四十九條境內機構違反外匯管理規定的,除依照本條例給予處罰外,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給予處分;對金融機構負有直接責任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條外匯管理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外匯管理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第八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境內機構,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部隊等,外國駐華外交領事機構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機構除外。

(二)境內個人,是指中國公民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連續居住滿1年的外國人,外國駐華外交人員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除外。

(三)經常項目,是指國際收支中涉及貨物、服務、收益及經常轉移的交易項目等。

(四)資本項目,是指國際收支中引起對外資產和負債水平發生變化的交易項目,包括資本轉移、直接投資、證券投資、衍生產品及貸款等。

第五十三條非金融機構經營結匯、售匯業務,應當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批准,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另行制定。

第五十四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閱讀全文

與外匯業務包括哪幾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
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舉措 瀏覽:221
8萬投資人徹夜難眠 瀏覽:240
12月28日上海金交所銅期貨價格 瀏覽:219
易方達基金網基金 瀏覽:381
p2p理財人跑路了怎麼辦 瀏覽:310
期貨橡膠未來 瀏覽:108
建行日鑫月溢理財產品 瀏覽:891
股票期權通俗 瀏覽:653
遠期外匯價牌 瀏覽:284
股票上的融表示什麼 瀏覽:739
理財資金算作銀行自有資金嗎 瀏覽:200
美元匯率現在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356
什麼是外匯交易的點差 瀏覽:486
十英鎊人民幣 瀏覽: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