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M2與GDP的比值有什麼意義
M2與的比值反映了經濟運轉的效率。
但M2/GDP比例的大小、趨勢和原因則受到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M2/GDP實際衡量的是在全部經濟交易中,以貨幣為媒介進行交易所佔的比重。
總體上看,它是衡量一國經濟金融化的初級指標。通常來說,該比值越大,說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越高。
盡管M2/GDP的比例指標通常反映了金融機構發展在市場中的重要程度或者對於個人儲蓄的貢獻,但作為傳統的金融深化指標,兩者只在成熟金融系統中呈正相關趨勢。
(1)外匯儲備佔m2擴展閱讀:
M2/GDP對通貨膨脹的作用:
經濟運行中總需求過度增加,超過了既定價格水平商品和勞務等方面的供給而引發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過度增長所引起的通貨膨脹,按照凱恩斯的解釋,如果總需求上升到大於總供給的地步,過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價水平的普遍上升。
在我國,財政赤字、信用膨脹、投資需求膨脹和消費需求膨脹常常會導致我國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的出現。
紙幣是國家或地區強制發行並使用的,在貨幣流通的條件下,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了流通中實際需要的數量,多餘的部分繼續在流通中流轉,就會造成通貨膨脹。
造成通貨膨脹的直接原因是國家貨幣發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或刺激經濟增長,或平衡匯率等原因增發貨幣。
通脹可能會造成社會財富轉移到富人階層,但一般情況下的通貨膨脹都是國家為了有效影響宏觀經濟運行而採取措施無法避免的後果。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溫和良性的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㈡ 為什麼說外匯儲備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
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也是商品的一種。為了獲得外匯儲備,必須用本國的貨幣(本國的商品)去購買外國的貨幣(外國的商品)。為了獲得更多的外國貨幣,必須發行更多的本國貨幣(類似於生產更多的本國商品),這樣,外匯儲備的增加就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㈢ 為什麼外匯儲備銳減千億 m2卻在上升
外匯儲備是國家央行擁有的外匯。M2是國家貨幣總量含現金存款國庫券等,後者總量要大的多,我國目前大概6:1吧。所以外匯儲備減少,雖然會導致貨幣減少,但不是決定因素。
㈣ 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有什麼關系
外幣在中國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只能兌換成人民幣。外幣的進入就意味著銀行需要為對應的專外幣印發等值的人屬民幣,這樣人民幣就增加了。假設今年1月外匯儲備增加400億,就意味著,中國人民幣增加了2100億,這就意味著流動性增加了2100億。這就是這就是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的關系。
(4)外匯儲備佔m2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
㈤ 外匯儲備與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在我國由於外匯是不能自由流通的,所以中央銀行必須發行貨幣來回收外匯。自然隨著外匯儲備的增加,貨幣的供應也相應的增加的。
㈥ 外匯儲備屬於什麼貨幣類型M2還是M3
外匯儲備是一國擁有的,可以用來進行國際償付的貨幣資產,包括:可自由兌換貨幣回,黃金,IMF特別提款權等答。它不是m2或者m3,但可以轉化為m1,m2或者m3。比如:某國如果希望減少外匯儲備規模,就可以把部分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進行拋售,換取本幣,投放到市場上。如果直接已貨幣形式投放,就轉換成M1了,如果存放到商業銀行活期存款,就轉換成M2了...
㈦ 外匯儲備與我國貨幣供應量的關系 請教了 各位 需要詳細的答案 謝了
在我國的外匯管理體制下,中央銀行外匯儲備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同時增加,即當央行買進外匯支付人民幣時,央行外匯儲備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增加;當央行賣出外匯收入人民幣時,央行外匯儲備減少,基礎貨幣投放同時減少。因此,我國外匯儲備是通過外匯人民幣占款與中央銀行基礎貨幣聯系在一起的。
根據現代貨幣供應理論,貨幣供應量與基礎貨幣的關系為:
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X基礎貨幣
其中,基礎貨幣=外匯儲備+(對中央政府債權+對金融機構貸款)
㈧ 中國外匯儲備總量由哪幾部分組成各佔多少比例
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構成是——3700多億美元美國兩房版債券,5000多億美元權美國國債,2000億美元中投控制,3000多億美元短期債務,分文不值的2000多億美國次級債,2000多億美元現金或歐元資產,共計1.8萬多億美元。
㈨ 為什麼外匯儲備的增加會使貨幣供給增加
外匯儲備增加會通過強制結售匯制度使得國內貨幣供給增加。
強制結售匯制度是指,除國家規定的外匯賬戶可以保留外,企業和個人必須將多餘的外匯賣給外匯指定銀行,外匯指定銀行必須把高於國家外匯管理局頭寸的外匯在銀行間市場賣出。在這套制度里,央行是銀行間市場最大的接盤者,從而形成國家的外匯儲備。
央行為了購入居民手中的外匯,就必須增發本幣,從而貨幣供應量增加。
(9)外匯儲備佔m2擴展閱讀
強制結售匯制度的優劣:
1、強制結售匯的實施在改革開放初期為我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為我國經濟增長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2、在外匯市場上,強制結售匯制度使得企業必須將手中外匯按要求的比例到銀行進行結匯,導致外匯市場形成無條件的外匯供給和有條件的外匯需求,誇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卻隱瞞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造成了市場上供大於求的虛假局面。
3、從貨幣政策操作角度,在強制結售匯制度下,央行需要不斷買入商業銀行賣出的外匯,這帶來外匯儲備的不斷增長,同時意味著基礎貨幣的釋放。為防止基礎貨幣不斷釋放給國內經濟帶來流動性過剩問題和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又需要不斷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資金,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因而受到很大的牽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強制結售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