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目的
隨著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外匯市場所影響到的范圍越來越廣。自從浮動匯率制出台之後,世界上工業國家的中央銀行始終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的外匯儲備,主要目的就是方便對外匯市場隨時進行直接干預。通常在外匯市場的價格出現異常大或者是朝一個方向連續幾天劇烈波動的時候,央行會直接介入市場,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外匯買賣,試圖緩解劇烈波動。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匯率的異常波動常常與國際資本流動有著必然聯系,它會導致工業生產和宏觀經濟發展出現不必要的波動,因此,穩定匯率有助於穩定國民經濟和物價。現在國際資本跨國界的流動不但規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為障礙很小。工業國家從70年代末開始放寬金融方面的規章條例,進一步為國際資本流動提供了方便。在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動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外匯市場的價格浮動。如果大批資本流出美國,外匯市場上的美元匯價必然下降。從另一方面來看,如果人們都期待某一國貨幣的匯率會上升,資本就勢必會流向該國。
第二,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是為了國內外貿易政策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門問題在許多工業國家已是一個政治問題,它涉及到許多出口行業的就業水平、貿易保護主義情緒、選民對政府態度等許多方面。任何-個中央銀行都不希望看到本國的出口因為本國貨幣的匯率太高而受到阻礙,也不希望看到本國外貿順差是由於本國貨幣的匯率太低而被其他國家抓住把柄。因此,中央銀行為這一目的而干預外匯市場。
第三,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是出於抑制國內通貨膨脹的憂慮。宏觀經濟模型證明,在浮動匯率制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匯價長期性地低於均衡價格,在一定時期內會刺激出口,導致外貿順差,最終卻會造成本國物價上漲,工資上漲,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在通貨膨脹已經較高的時候,這種工資一物價可能出現的循環上漲局面,又會造成人們出現未來的通貨膨脹必然也很高的期待,使貨幣當局的反通貨膨脹政策變得很難執行。此外,在一些工業國家,選民往往把本國貨幣貶值引起的通貨膨脹壓力作為政府當局宏觀經濟管理不當的象徵。所以,在實行浮動匯率制以後,許多工業國家在控制通貨膨脹時,都把本國貨幣的匯率作為一項嚴密監視的內容。
❷ 央行通過什麼手段干預匯率
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內本國貨幣或美元容或其它貨幣 。
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
發表有關聲明。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
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
❸ 中央銀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有幾種方式
由於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的國際貿易、經濟增長速度、貨幣專供求狀況屬、甚至於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干預。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個人實盤外匯買賣的客戶對此一定要非常敏感。
❹ 央行是如何「控制,影響「外匯市場的
央行通過控制匯率或干預行為來影響其所在國貨幣的供需。對許多大的經濟體,央行可通過改變匯率來影響貨幣價值。對於美國央行、聯邦儲備銀行不一定會採取弱勢或強勢貨幣政策,但會以阻止通貨膨脹壓力為出發,穩定經濟的穩健提升。它將匯率作為實現這類經濟狀態的機制。在極端情況下,如政治動盪、恐怖襲擊或自然災害,一國的貨幣可能經歷一段大拋售,導致其貶值。該國的央行可能會介入以恢復貨幣價值。若某央行的體制為慣例干預,則會採取「管理浮動」。有時,央行可能會設置上、下限,也就是所謂的,在價格到達該界限時,他們即會出面干預。
❺ 中央銀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由於一國貨幣的匯率水平往往會對該國的國際貿易、經濟增長速度、貨幣供求狀況、甚至於政治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因此當外匯市場投機力量使得該國匯率嚴重偏離正常水平時,該國中央銀行往往會入市干預。中央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個人實盤外匯買賣的客戶對此一定要非常敏感。
❻ 央行怎麼干預外匯市場行情走勢
通過調整匯率,控制好市面上的貨幣的發行量去影響和干預(妥妥淘金提供免息的股票期貨配資服務)
❼ 各國央行和政府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1973年以後,國際外匯市場中實行的浮動匯率制並不徹底,並不是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價格。各西方國家在匯價對他們不利的時候要進場干預。
據我多年的觀察,我認為各國從自己利益出發進行干預,有以下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為了國內外貿易政策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口過多或者匯率過低,會引起其他出口國家的反對。同樣在國內如果處理不好匯率的問題,可能變成一個政治問題,影響政府的執政。從這兩方面考慮,這個國家要調整或干預匯率。
各國為了保護出口,會在本國貨幣持續堅挺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通過拋售本國貨幣,買入他國貨幣的方法來干預匯率,使匯率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或者使匯率對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連續口頭上聲明要干預匯市,因為日元持續走強,已經嚴重阻礙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經濟復甦放緩,經濟停滯。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出口占國民經濟相當大比例的國家,出口是該國經濟的生命線,這是入場干預的最好理由。
在一個國家通過貨幣貶值擴大出口,影響了他國的利益時,可能會招致其他國家的反對。有時被迫讓本國貨幣升值。還以日本為例,我們知道現在的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國,日本的出口和中國息息相關。2002年年初,日元持續貶值,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出口,這招致了中國的不滿。當我們聽到中國的財政部長項懷誠聲稱,雖然日元疲軟而人民幣堅決不貶值時,日本政府對這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話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為了緩和中國對日本令日元貶值來刺激出口的不滿,只好讓日元走強。各國政府幹預匯率是從經濟、政治等角度考慮來使本國的貨幣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強或走軟。
二是出於抑制國內的通貨膨脹的考慮。在浮動匯率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低於均衡價格,在一定的時期內肯定會刺激出口,導致貿易順差,最終導致本國的物價上漲,工資上漲。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在經濟理論中,如果出現通貨膨脹,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會被抵消,形成雖然經濟很繁榮,貨幣卻貶值,工資雖然上漲,可是相對購買力可能卻縮小,生活水平沒有上漲這種現象。這往往會被認為是當局對宏觀經濟管理不當,該國政府往往被指責,甚至在大選中失利。
要弄清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歐洲央行是幾個國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樣的)干預外匯市場的實質和效果,還必須認清這種干預對該國或該地區貨幣的供應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可分成不改變貨幣政策和改變現有政策兩種。不改變貨幣政策的干預是指中央銀行認為外匯價格的劇烈波動或偏離長期均衡是一種短期現象,希望在不改變現有貨幣供應量的條件下,改變現有的外匯價格,換句話說,就是一般認為利率變化是匯率變化的關鍵,而中央銀行試圖不變國內的利率而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現在日本央行要干預就是採用這種方法。
❽ 中央銀行如何在外匯市場上通過買賣外匯對匯率進行干預
中央復銀行在外匯市場上對付投機者的制四大法寶是:
1)直接在外匯市場上買賣本國貨幣或美元或其它貨幣
2)提高本國貨幣的利率
3)收緊本幣信貸,嚴防本國貨幣外流
4)發表有關聲明。
各國中央銀行通過以上的措施,使得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者的融資成本大幅提高,迫使它們止損平倉,鎩羽而歸,以使匯率回到合理的水平。 以上四種方法,尤以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短期效力最為明顯,往往是匯率劇烈波動的原因
❾ 各國央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各國央行和政府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1973年以後,國際外匯市場中實行的浮動匯率制並不徹底,並不是完全由市場來決定匯率的價格。各西方國家在匯價對他們不利的時候要進場干預。
這些國家為什麼要干預匯率呢?使用什麼手段來干預匯率呢?干預的效果如何呢?據我多年的觀察,我認為各國從自己利益出發進行干預,有以下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為了國內外貿易政策的需要。一個國家的貨幣在外匯市場的價格較低,必然有利於這個國家的出口,而出口過多或者匯率過低,會引起其他出口國家的反對。同樣在國內如果處理不好匯率的問題,可能變成一個政治問題,影響政府的執政。從這兩方面考慮,這個國家要調整或干預匯率。
各國為了保護出口,會在本國貨幣持續堅挺時直接干預外匯市場。通過拋售本國貨幣,買入他國貨幣的方法來干預匯率,使匯率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或者使匯率對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連續口頭上聲明要干預匯市,因為日元持續走強,已經嚴重阻礙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經濟復甦放緩,經濟停滯。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出口占國民經濟相當大比例的國家,出口是該國經濟的生命線,這是入場干預的最好理由。
在一個國家通過貨幣貶值擴大出口,影響了他國的利益時,可能會招致其他國家的反對。有時被迫讓本國貨幣升值。還以日本為例,我們知道現在的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國,日本的出口和中國息息相關。2002年年初,日元持續貶值,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出口,這招致了中國的不滿。當我們聽到中國的財政部長項懷誠聲稱,雖然日元疲軟而人民幣堅決不貶值時,日本政府對這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話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為了緩和中國對日本令日元貶值來刺激出口的不滿,只好讓日元走強。各國政府幹預匯率是從經濟、政治等角度考慮來使本國的貨幣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強或走軟。
二是出於抑制國內的通貨膨脹的考慮。在浮動匯率下,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長期低於均衡價格,在一定的時期內肯定會刺激出口,導致貿易順差,最終導致本國的物價上漲,工資上漲。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通貨膨脹。在經濟理論中,如果出現通貨膨脹,這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可能會被抵消,形成雖然經濟很繁榮,貨幣卻貶值,工資雖然上漲,可是相對購買力可能卻縮小,生活水平沒有上漲這種現象。這往往會被認為是當局對宏觀經濟管理不當,該國政府往往被指責,甚至在大選中失利。
干預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要弄清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歐洲央行是幾個國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樣的)干預外匯市場的實質和效果,還必須認清這種干預對該國或該地區貨幣的供應和政策的影響,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可分成不改變貨幣政策和改變現有政策兩種。不改變貨幣政策的干預是指中央銀行認為外匯價格的劇烈波動或偏離長期均衡是一種短期現象,希望在不改變現有貨幣供應量的條件下,改變現有的外匯價格,換句話說,就是一般認為利率變化是匯率變化的關鍵,而中央銀行試圖不變國內的利率而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現在日本央行要干預就是採用這種方法。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國家的央行可以採取雙管齊下的手段:央行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買入或賣出外匯,同時在國內的債券市場賣出或買入債券,從而使匯率變化而利率不變化。例如,在2001年下半年日本政府想採取支持美元的政策,使日元匯率下跌。那麼它在外匯市場上買美元賣日元,由於大量的買美元,美元成為日本央行的儲備貨幣。而在央行以外,造成日元的流通增加,使日元的供應量加大,而日本為了保持貨幣供應量,可能就要適當的下調利率。
在當前情況下,日元的利率幾乎為零,可以下調的機會很小,為了抵消外匯買賣對國內利率的影響,日本央行可以在國內市場上拋售債券,使日元儲備增加,市場上流通的日元減少。國內債券和國際債券相互替代性越差,中央銀行不改變貨幣政策的干預就越有效,否則就無效。所以日本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成功概率這幾年較小。
中央銀行通過在外匯市場發表聲明,來進行口頭干預,以影響匯率的變化,達到干預的效果。這成為干預外匯市場的信號。央行這樣做是要警告外匯市場:它的貨幣政策可能要發生變化。
在外匯市場中,初期遇到這些信號時,會有一些反映,令匯率朝著央行想要的方向發展。一旦這個國家的央行屢次在一定時間內重復同樣的話,而實質性的干預又沒有發生,那麼市場的反映可能就會慢慢遲鈍,甚至不理睬,反而使匯率朝反方向發展。現在市場對日元的干預已經麻木了,我們觀察日元的匯率還是反復的走強。改變貨幣政策的外匯市場干預: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改變。它是指央行直接在外市場上買賣外匯,使本國貨幣在供應量和利率在朝著有利於自己能達到的干預方向發展。這是央行看到本國的貨幣匯率長期的偏離均衡價格時採取的政策。例如:在歐元未誕生之前,德國的貨幣馬克是十分堅挺的貨幣,德國人把馬克當作自己的驕傲。當時德國央行為了維護馬克的堅挺,不斷在外匯市場上拋外幣買馬克。由於馬克流通減少,馬克的供應下降,馬克的利率成上升趨勢。人們願意在外匯中儲存馬克,使馬克的匯率上升。這種干預一般是十分的有效的,代價是國內的貨幣政策會受到影響。
我們在判斷市場上一個國家的央行的干預是否有效,並不是看央行干預的次數多少和花費的大小。我觀察有下面的幾種情況:一個國家的匯率是長期的偏高或偏低。如果這個原因是由於該國的宏觀經濟水平,利率和政府的貨幣政策決定的,那麼央行的干預從一定時期來看,是無效的。央行要進行干預,是要達到兩個目的。首先,該國央行可能要緩和本國貨幣在匯市中的跌勢或升勢,避免外匯市場的匯價波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其次,如果一個央行在外匯市場上進行了干預,在短期內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干預。這使央行有一定的時間來調整自己的貨幣政策。一個國家干預匯率的成功與否,有時要看到其他國家央行的態度。在世界經濟的發展中,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可能游離於世界經濟之外。相反,一個國家的經濟,甚至一個地區的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往往一個國家匯率的劇烈的波動會引起與它有密切經濟往來的國家的不滿甚至警告。因為它的匯率的波動損害了別國的利益。
例如,日本政府是不希望日元快速升值的。為什麼?日本國內市場狹小,內需長期疲軟。日本政府依賴於日本的對外出口,使經濟得到增長。2002年上半年日本的GDP是上升了0.6,三季度是上升了0.7。
日本央行在2001年11月以後,七次干預匯市,把日元打到135水位。由於日元疲軟,促進了日本貿易的出口。日元大幅貶值之後,大家想一想,2000點的巨浪,才把日本GDP,經濟第二巨人推動了0.6的經濟增長,還不如中國的十分之一。所以說,日本政府是非常希望日元貶值的。
日本靠的是貿易對外出口,最大的貿易敵人應該是美國。美日貿易逆差,美日的貿易戰,大家在很多時候都應該聽說過,主要是在汽車戰。所以大家要關注一個問題,日本干預匯市成功與否,不取決於日本政府,而取決於美國政府。現在日本的經濟情況好嗎?那麼多兆億的日元銀行壞帳。竹中平上台以後,提出要以積極的辦法,把日本的銀行系統壞帳消除。這無疑於雪上加霜。日本政府希望日元貶值,使日本經濟走出低谷。
1998年6月日元曾達到147。日本政府那時干預日元,美國政府在一天之內,出資20億美金,幫助日本政府使日元不再疲軟。可見,日本政府幹預匯市,取決於美國人。如果美國政府容忍和允許日元貶值,日本政府幹預日元的成功率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