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逆差外匯流出

逆差外匯流出

發布時間:2021-02-05 14:15:16

外匯儲備如何彌補外匯流入和外匯就出導致的逆差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比如A國生產商品便宜賣給B國,從某種程度上說,是B國「剝削」了A國。可是,為何各國都競相壓低本國匯率,已使得出口到國外的商品更具競爭力呢(便宜)?

這里用到在《從貨幣、金融危機談開去》中舉到的一個例子:

假如A行業生產了產品1000億元,這1000億產品能獲得50億元的利潤(利潤率5%),但是國內只能消費800億。假如不能出口,那麼A行業就「生產過剩」價值200億的產品。A將不得不通過降價來刺激消費,「走量」,但這時消費量可能只能提高10%,一番慘烈廝殺,A行業虧損可能還不止150億元。

而在可出口的條件下,這一情況就迎刃而解了。200億元銷往國外,美元結算,再換匯回人民幣。這一過程中,換匯使得國內的人民幣增加了200億元,同時也增加了等值的外匯儲備。

同樣的,無數筆交易疊加,得出了整體的國際收支是順差,還是逆差。

長期外貿順差,其實是向外輸出了「生產過剩」,而同時又增加了本國的貨幣供應量,以及外匯儲備。

可是,這種方式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么?最終的結果會怎樣?

結局很可能是債務國破產,不得不採用惡性通脹來償還債務;而債權國收不回的資金,也變成廢紙,一番金融動盪難免。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變成債權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經是世界最大的債權國。如今美國反身已經變成了世界最大的債務國。而日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於長期的貿易順差,逐漸變成世界最大的債權國,經過一場貨幣戰爭(匯率之戰),卻面臨「失去的二十年」。

如今,中國也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今後的路該怎麼走,會否重蹈日本的覆轍?

來看看美國和日本發展經歷的不同:

美國變為世界最大債權國,主要是受惠於兩次世界大戰。由於當時歐洲物資短缺,只能從美國進口東西。而美國通過這短期間出口的物資及軍火,換回歐洲國家的黃金。由此美國的黃金儲備曾一度達到全球儲量的70%。後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更確立了美元掛鉤黃金的金本位制,奠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後來美國的貿易逆差,導致美國的黃金儲量一度下降到全世界的40%左右,不得不宣布停止美元與黃金的自由兌換。

這一次的金本位制脫鉤後,各國採取以美元為主的一攬子貨幣作為外匯儲備。日本很不幸運,在後期無法自由將外匯儲備兌換回黃金,而只能大量持有美元。在廣場協議以後,日元被迫升值,也即意味著這些外匯儲備相對貶值。

另外,美國在變成債權國後,擴大了其對全世界的投資。使其資本輸出觸及到世界各地。其實現在說美國是最大的債務國,只是因為大量的美元及美國國債在他國手裡,但並沒有算上這些外流資本的投資增值部分。如果兩相抵消,結果如何尚未可分。

日本在成為最大債權國之後,也加大了對外國的投資,但由於時間太短,加上那時匯率之戰導致本國資本價格高漲,這一點對於對沖巨額外匯儲備並未起到太大作用。反而被境外流入的熱錢賺一把走了,白幹了二十年。

目前中國也握有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有說控制了別人的,也又說被別人綁架的,不管怎樣,路總要走的。

㈡ 貿易逆差與國際收支逆差有區別嗎,還有外匯逆差是什麼意思

貿易逆差與國際收支逆差二者的區別可以通過各自的概念內容對比得知: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貿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個季度、一個月等)出口貿易總值小於進口貿易總值,即貿易逆差。又稱「入超」、「貿易赤字」。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外匯逆差:主要應歸咎於投資證券、外國直接投資等出現凈流出,導致相關金融資本賬戶凈流出增加。我國一直採取外匯收支平衡,或略有順差的戰略。但是,一國外匯順差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利的。就我國目前的具體國情言,這會失去許多利用官方外匯的好處。比如:若是我國外匯收支呈順差,我們就不能以低廉的成本從國際貨幣基金借款。按照基金的貸款規定,只要會員國國際收支存在逆差,並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就可以從基金提取相當於本國份額的資金。這項資金叫做"基本貸款"。

㈢ 逆差為什麼會導致匯率下降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版.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權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
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逆差,則外匯收入小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小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減少,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

㈣ 貿易順差 逆差 外匯 之間什莫關系 通俗的說

貿易順差逆差與外匯儲備的關系:貿易順差,標示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專,外貿是用美元進行結算屬的,收到的美元外匯更多,因此外匯儲備更大,反之,貿易逆差,收到的外匯少,還會支付本國原有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減少。
所謂貿易順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於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於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餘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於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㈤ 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外匯收入<外匯支出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麼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和資產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麼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差就是支出大於收入,相當於外匯少了(大部分都支出去了),物以稀為貴,外匯緊缺就會升值,如1美元原來要7元錢,現在要8元錢,這不是本幣貶值了嗎!這是市場規律導致本幣貶值,是源於對外幣的需求。升值不是說升就升的,原來大米1斤3元,你升值,大米1斤1元,誰還種大米,幣值不穩定會造成經濟混亂,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㈥ 你好,貿易逆差,外匯流出什麼意思

貿易逆差 就是時候 國家從國外進口的東西多花費多 但是我們出口的東西少 所以相對內來說咱們國家虧容了 給你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如果說你一年掙錢掙了10W 但是你花了20W 這20W就像是進口 這10W就像是出口 就是說你的錢還是被別人賺走了 明白了吧

㈦ 國際收支逆差引起外匯儲備減少的原因是什麼呢

不同的經濟學派,對國際收支逆差產生的原因有著不同的解釋。1、貨幣主義分析貨幣主義者認為,逆差純粹是一種貨幣現象,是在貨幣需求增量小於國內信用水平增量的情況下出現的。在固定匯率制度下,過度貨幣需求應由外匯順差彌補,而過度國內信用創造反映為赤字。如果貨幣需求不變,則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完全反映為外匯儲備的變化。前者過量對產出和就業的長期影響完全為外匯儲備的流失所抵償。在固定匯率制和存在資本流動的情況下,貨幣供給獨立於國內信貸政策。正是外匯儲備的變化而非國內信貸水平的變化彌補了國內貨幣需求和國內貨幣供給之間的差額,這就是貨幣主義關於補償的原理,即當貨幣需求不變,減少外匯儲備,必然提高國內信貸水平。貨幣主義者還認為,超過貨幣需求的超額貨幣供給有四條出路:購買國內、國外實物資產,購買國內、國外金融資產。其中只有購買國內實物資產的部分後果,即提高產出,可能改善國際收支狀況.而其餘各種途徑都將導致國際收支的惡化。總之,從整體上看,超額貨幣供給是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2、結構主義分析結構主義者認為,發展中國家產生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出口產品的不利因素。作為發展中國家主要出口商品的初級產品,收入需求彈性很低,價格彈性也很低。實際上,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一直在不斷惡化。二是不利的銷售市場。市場經濟的緩慢增長幅度制約了初級產品的出口增長。三是低效率造成的過高出口成本,影響了出口利潤。3、國內吸收論國內吸收論(Domestic Absorption)認為凱恩斯的收入支出公式解釋了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在封閉經濟中,超額需求將產生通貨膨脹;而在開放經濟中,則將導致國際收支逆差。上述理論對逆差原因的解釋相互之間有著一定聯系:貨幣主義和吸收理論並不沖突;結構因素可以解釋產出低吸收高的吸收理論;貨幣主義只是強調國內信貸水平,並把它作為外生變數,而並未解釋產生超額國內信貸發行的原因,而結構主義和吸收理論對此進行了補充;超發行是一個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概念,滿足名義需求增長而又不引起國際收支問題的經濟能力將根據結構因素發生變化。從實際情況看,非產油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逆差產生的原因可分為內外因;外因包括世界石油價格上漲,貿易條件惡化以及實際利率的上升。內因包括部分由國內信貸超發行支持的財政赤字,一方面直接增加了進口需求,另一方面在不同時採取貶值措施的情況下,會導致通貨膨脹,進而引起貨幣升值。

㈧ 國際收支逆差為什麼會引起黃金外流

國際收來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源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
推算:
國際收支逆差,國家外匯儲備減少,支出大於收入,因為黃金是國家貨幣的基礎,當外匯儲備不足,必須用黃金兌換其他國家外匯,滿足外匯需要。
其他後果:
國際收支順差帶來的不良後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國際收支順差過大,引起本國外匯市場中外匯的供應增加,本幣將面臨升值的壓力;本幣升值,又會增加出口的壓力。
如果政府出面干預,會造成本國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導致通貨膨脹;當國內物價上升時,必然導致本國商品出口的困難。
由大量貿易收支順差引起的國際收支順差,必然要受到貿易夥伴的報復,引起貿易摩擦。同時經濟資源是有限的,本國資源的大量外流必然導致本國經濟增長乏力。
由資本項目引起的國際收支順差意味著本國在本期引進了大量的外資,如果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和管理,有可能導致本國在將來出現外債償付危機。比較起來,國際收支逆差所產生的後果更為險惡和緊迫,調節的難度也較大。

閱讀全文

與逆差外匯流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匯添富科創板基金A類C類 瀏覽:350
股票尾盤買入 瀏覽:2
登錄椰子理財 瀏覽:655
外匯黑市換匯技巧 瀏覽:676
中國鐵建股票歷史最低價格 瀏覽:862
2月23美元對人民幣匯率 瀏覽:36
股指期貨一手漲跌多少點爆倉 瀏覽:611
新華制葯最新資金流向 瀏覽:30
秋林集團投資者索賠 瀏覽:311
2014年中國銀行貸款利率是多少 瀏覽:886
股票雙鴨頭 瀏覽:500
多少錢可以炒股票 瀏覽:597
粘膠短仟股票 瀏覽:982
外匯分為那些 瀏覽:488
怎麼發現一字板的股票 瀏覽:948
鼎譽融資租賃深圳 瀏覽:440
海航投資金控 瀏覽:469
澄西新榮股票 瀏覽:765
共青城乾和投資創始人 瀏覽:346
怎樣學做貸款這行業 瀏覽: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