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四中全會股票

四中全會股票

發布時間:2025-05-28 17:47:53

⑴ 什麼是國有股減持(用通俗一點的回答)謝謝。

1.「減持國有股」是完善我國公司治理結構,提高公司經營效率的要求和有效途徑
關於公司治理的內涵,理論界有多種解釋。有的學者認為,公司治理是指,「董事會據以監督經理行為的過程、結構和關系」,有的學者認為公司治理包括兩個基本要素:「對經理階層的監督和就組織的行為和政策對所有與該組織有關聯的利益相關者承擔責任」,因而,將公司治理理解為一種對經理行為的制衡機制是符合現代公司的運營實際的。也可以說,公司治理中最核心的問題,是出資人或股東如何激勵和約束經理人員,使其盡可能地努力經營以實現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據對公布1998年中報的深滬兩市公司進行的統計,我國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在總股本中比例超過50%的公司多達273家,佔全部813家公司的 33.58%,特別是其中的112家總股本超過4億元的公司,國有股的比例半數以上超過70%,具有明顯的絕對控股地位。按照委託——代理理論,國家應當對企業行使其所有者的權利,並同時承擔其行使財產權利的行為後果,即履行財產責任或義務,而不論是承擔權利還是履行義務,所有者都極需要對經營者建立起強硬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但是,所有者在事實上的不在位導致了國有財產權利的私人化和財產責任的社會化,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直接造成嚴重的腐敗、數量驚人的國有資產流失和大量的經濟犯罪。顯然,解決「所有者缺位」現象成為緩解問題的關鍵。而國有資產的所有者缺位問題因其公共產權性質,不可能從真正意義上得到解決,廉價的控制權總是會存在。因此,具有現實意義的做法不是指望國有產權的所有者真正在位,而是如何通過其他變通的途徑削弱廉價控制權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減持國有股」方案的推出正符合這一思路。通過國有企業中國有股比重的減少而引入其他形式的股權,將股權結構分散化,便可以合法地削弱國有股權的控制權力度,使我國國有企業的治理結構逐步趨於完善。
2.「國有經濟保持必要的數量」——「減持國有股」的政策支持
根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理論深化,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已明確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而且,對國有經濟控制力的表現也進行了闡釋,其中指出,「國有經濟應保持必要的數量,更要有質的提高」。按照人們對「控制力」的通常理解,只要是在總數中佔50%以上,就表明了這個數在量上佔有優勢。但如果從股份制的角度來看,起主導作用的股份數量並不一定必須占總股本的50%以上,如果股權相對分散,只要擁有10%甚至5%的股份就可以支配其他90%以上的資產,就能實現「控制力」。因此,在保持「控制力」的前提下,國有股的適當減持,並不意味著國家作為大股東地位喪失,更沒有否認國家資產的公有制。相反,由於國有股減持將給公司治理結構帶來的改進作用,使所有者的監督和約束更加強化,以保證經營者盡心地經營國有資產,從而提高國有資產的運營效率。這樣,國有經濟在保持必要數量的同時,也真正得到了質的提高。
3.國有股減持的法律背景
股份減持實質上表現為股權的下降,而股權下降的主要方式是通過股份回購和轉讓。對於股權回購或股權轉讓,《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首先,《公司法》第152條明文規定:「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應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5%以上。」雖然法律有如此明確的規定,但是,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和股票計劃額度管理的原因,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普遍存在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在總股本中所佔比重過大的問題。根據上市公司披露的資料,到目前為止,總股本超過4億元,而國有股占總股本75%以上的上市公司還有十多家,這意味著國有股的減持勢在必行。同時,《公司法》第149條規定:「公司不得收購本公司股票,但為減少公司資本或與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並時除外。」《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22條也規定:「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公司可以減少注冊資本。」第25條規定:「公司回購股份,可以下列方式之一進行:
(1)向全體股東按照相同比例發出購回要約;
(2)通過公開的交易方式購回;
(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和國務院證券主管部門批準的其他情形。「由上述有關法律規定可以看出,」減持國有股「是完善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合理手段,且其實施過程不存在法律障礙。 [編輯本段]國有股減持的目的減持國有股作為深化企業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基本目的在於實現「政企分開」,轉變企業運行機制,使它們能夠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一個經濟主體,為實現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為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奠定必要的微觀基礎。專家們指出,自70年代末提出企業改革以後,實現「政企分開」就一直是國企改革的一個基本問題,但受國有產權的制約,政府部門既是國企的所有者又是行政主體,政企始終難以分開,而政企不分,企業的運轉機制就改不了,經濟體制就不可能轉變,市場經濟新體制就難以建立。據此,專家們還認為,減持國有股不應簡單停留在「減持」上,而應從政企分開,企業運行機制是否轉變的實效出發,具體討論減持國有股的數量關系。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培育多元化投資主體是黨的十五大提出的重大改革思路之一。理順產權關系的核心是產權清晰。產權是法定主體對財產的所有權、佔有權、收益權的總和。實現股權多元化的目的在於降低國有企業的負債水平,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規范企業的治理結構,調整經濟資源的戰略配置,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在國家信息中心完成的一份建議報告中提出,國有股減持後所得收益應主要用於社會保障體制的建立,為國有企業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保障環境。就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專家吳曉求也認為,當前我國社保問題日趨突出,國有股減持雖然從根本意義上說不是國家套現過程,但客觀上提供了套現的可能,從而利用國有股減持的「套現」機會,為補充社會保障資金的巨大缺口也成為現實的選擇。

⑵ 減持股票對股價的影響

1、股票減持說明公司的領導層已經發現未來該公司的盈利能力下降,股價在近期可能成為很長時間無法超越的高點,對股價有非常明顯的打壓。盤活了股市市場的籌碼,提升了股市市場的籌碼流動性。畢竟部分大股東的減持並非是因為股價嚴重高估,而是控股股東為財務問題而做出的減持動作。股東們的減持股票籌碼一旦被市場所消納,且股價再度積極走高,則極有可能強化股市市場的牛市氛圍,在持續減持聲中一路上漲。
2、公司大股東減持股票都需要提前15個交易日進行公告,公告發出後一般都有一個減持期,大股東只要在減持期內賣出相應數量即可,所以減持對股票來說利空。而減持完畢就相當於公告日上的減持數量已經在二級市場賣完,短期來說悲觀情緒可能還會繼續蔓延,所以短期有可能還會下跌。
3、一般來說,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票,一般都是在股價處於低位的時候宣布減持,因為高位減持會引起投資者的不滿,並且可能引發大面積的拋售,導致股價暴跌。而在低位減持期間,很多公司大股東和主力資金達成某種協議,減持期間股價就可能反彈,他們可能在反彈的時候逐漸賣出。所以減持完畢後,也可能出現股價暴漲的情形,因此,投資者還需要結合基本面和技術面結合分析
(2)四中全會股票擴展閱讀:國有股減持,是在中共中央十五屆四中全會《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若乾重大問題決定》中提出來的。全會確定了國有經濟調整戰略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指導性方針,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作出了正確而現實的選擇。而對於股權回購或股權轉讓,《公司法》、《證券法》等有關法律、法規,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但是,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和股票計劃額度管理原因,我國現行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普遍存在國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但國有股、法人股在總股本中所佔比重過大的問題日趨突出,因此國有股減持也是勢在必行。

⑶ 國企,一帶一路,藍籌符合這三個股有哪些

國資國企概念+「一帶一路」戰略

中字頭概念股就是第一個字是中字的,例如中國平安、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銀行、中國建築、中國船舶、中國人壽、中國聯通、中國太保等,根據國家規定,只有那些關系國計民生和對國家經濟有較大影響的企業才能以中國為開頭命名,對應到上市公司也是同理,因而市場以中字頭來代表那些國資控股的上市公司,涉及的資金也大多是社保、保險以及匯金等「國家隊」資金。
當然,有些不帶中字的也是這一板塊的,如工商銀行。另外,個別帶中字的上市公司如中華企業倒不是這個板塊的。所以,中字頭只是一個籠統的叫法。
周五,滬指漲1.67%,並在本輪牛市行情中首度站上3100點大關。中字頭股票大漲,中國建築、中國西電、中鐵二局、中國中鐵、中國化學、中材國際、中國中冶等20多隻股票漲停。分析認為,近期以中國鐵建、中鐵二局為代表的藍籌股表現出頗為罕見的強勢,背後原因仍是「一帶一路」戰略所引發的海外輸出概念。事實上,央企也頻頻獲得海外基建項目,股市對此給予正回饋。
「一帶一路」是利器
從中字頭板塊來說,市場的炒作路徑可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類:央企改革概念,這是主流靈魂,也是在題材炒作時可以抵禦部分個股所屬行業並無故事可講的尷尬時最大的武器。
第二類:「一帶一路」等概念。這是中字頭股票能受到市場歡迎而不擔憂市值大小的最主要題材動力。
第三類:行業利好概念,近期最大的行業信息炒作主流是國際油價下跌,受益石油成本下降概念股遭到市場全面挖掘。
第四類:低價低估值概念。難有行業利好,又劃不進「一帶一路」的股票,一般來說,那就是行業不景氣,自身企業也遇到了困難,為此在市場上大多體現為股價較低或估值較低。
中字頭股票之所以集體受到市場青睞,一大背景是十八大後的藍籌主線———國企改革。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了《國資委貫徹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相關重要舉措分工方案》和《國資委牽頭的3項改革舉措2015年工作要點建議》,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國資改革的部署,明年年初有望成為一系列國資改革方案的出台時間窗口。受此影響,具有國資背景的個股紛紛大漲。
而「一帶一路」則成為中字頭個股拉升的利器。漲幅最大的中國交建,就是「一帶一路」概念股的龍頭,今年以來上漲254%,11月20日藍籌股行情以來上漲123%,在各階段均領漲整個央企板塊,其持續強勢帶動了央企的建築、裝備製造等行業個股。
統計顯示,11月20日滬指進入加速主升浪以來,中字頭央企漲幅前4名是清一色是建築行業,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鐵二局、葛洲壩。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本周五,中字頭央企只有1隻個股破凈,而上月還有將近10隻。目前市凈率低於2倍的央企股票主要集中在鋼鐵、能源、化工等行業。由於宏觀經濟處於下行周期,大部分央企的市盈率都不算低,10倍以下的品種只有寥寥數只了。
機構選擇落袋為安
需要提醒的是,雖然中字頭個股漲得歡,但機構的態度卻很值得玩味。周五龍虎榜數據顯示,拉抬中字頭股的資金多來自游資,而機構則是賣得多卻買得少,如中國中鐵,買席全為游資,而賣席除了滬股通賣出1.237億元外,一機構賣出了約1.09億元。此外,上榜的另3家公司情況也類似:中國遠洋買席一機構買入了4763萬元,另一機構則賣出了3863萬元;中遠航運一機構買入了2724萬元,但有3家機構合計賣出逾2.16億元;中國鐵建也有2家機構合計出逃了逾4000萬元。
非中字頭央企滯漲
統計顯示,自11月20日大盤步入加速上漲通道以來,部分央企表現依舊落後,主要集中在工業央企,有45隻股票的漲幅低於5%,有32隻股票出現下跌。跌幅最大的是長城電腦、東風科技,期間均下跌12%。
從行業分布看,央企走勢落後的個股主要集中在通信、計算機、電子等科技行業,以及汽車、化工等傳統行業。這些嚴重跑輸大盤的央企個股另一大特徵是未曾冠以中字頭。這些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管理的中央國企下屬上市公司,只有一部分以中字頭冠名,雖然實際控制人同屬國務院國資委,但部分個股缺乏「央企表象」,未能引起市場注意。
分析人士稱,從市場的炒作路徑看,補漲概念是一種操作手法,部分基本面尚可的滯漲個股可能受到市場下一步的挖掘。

閱讀全文

與四中全會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超賣 瀏覽:758
喜投網投資統計 瀏覽:529
鞍山內部股票 瀏覽:690
股票先機軟體下載 瀏覽:395
推薦股票需要什麼資格 瀏覽:647
暫停股指期貨開倉 瀏覽:907
工銀創新混合基金 瀏覽:946
台州非法融資 瀏覽:486
遼寧康鼎融資是假的嗎 瀏覽:592
深圳融資吧 瀏覽:548
股票賺1億 瀏覽:796
為什麼股票突破才是買點 瀏覽:291
咖啡私募基金 瀏覽:380
基金個股配置邏輯 瀏覽:991
丙酮期貨怎麼買 瀏覽:834
項目融資的論文 瀏覽:818
華潤電力股票 瀏覽:69
小康股票 瀏覽:453
銀華內需精選混合屬於什麼類型基金 瀏覽:960
英若外匯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