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交易國家復是允許的,首先我們可制以用既定的事實來說明問題。截止到目前,國內存在幾十家外匯交易平台。最早進入國內的外匯交易商,已經存在12年了,其間成千上萬的客戶進行外匯交易。如果國家禁止外匯交易的話,這些外匯交易商,是不可能存在這么長時間的。國家目前對於外匯交易呈現出越來越開放的狀態,事實上,之前國內有些銀行是提供高杠桿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的,後來因為國家對於外匯交易監管並不是很完善(主要因為我國外匯交易起步比較的晚),因此取消了銀行提供的外匯保證金交易。但是隨著人民幣國家化的加深,人民幣也已經加入了貨幣籃子,國家的外匯儲備更是達到了三萬億以上,因此外匯交易必將會越來越開放。
㈡ 國內為什麼不引進外匯和黃金交易平台
因為國人一賠錢就上告法院,投資風險意識不成熟。所以九幾年國家就禁止國內外匯公司了,現在的外匯公司都是國外的。
㈢ 國內可以炒股票為什麼不可以炒外匯
在1992年-1993年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過程中,多家香港外匯經紀商未經批准即到大陸開展外匯期貨交易業務,並吸引了大量國內企業、個人的參與。由於國內絕大多數參與者並不了解外匯市場和外匯交易,盲目的參與導致了大面積和大量的虧損,其中包括大量國有企業。1
994年8月,中國證監會等四部委聯合發文,全面取締外匯期貨交易(保證金)。此後,管理部門對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一直持否定和嚴厲打擊態度。199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允許國內銀行開展面向個人的實盤外匯買賣業務。至1999年,隨著股票市場的規范,買賣股票的盈利空間大幅縮小,部分投資者開始進入外匯市場,國內外匯實盤買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中央電視台報道,外匯買賣已經成為除股票之外最大的投資市場。
與國內股票市場相比,外匯市場要規范和成熟得多,外匯市場每天的交易量大約是國內股票市場交易量的1000倍,所以盡管在交易規則上不完全符合國際慣例,國內銀行開辦的個人實盤外匯買賣業務還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
總體來看,國內絕大多數的外匯投資者參與的是國內銀行的實盤交易,而保證金交易,由於國內尚未開放,以及國家的外匯管制政策,國內投資者尚需待以時日。
㈣ 外匯為什麼不能用於國內建設
把外匯給企業或老百姓是有缺陷的,因為發下去的外匯最終還是要回到商業銀行手裡。這是因為外匯是不能在中國花的。比如說商業銀行給A基金2000萬美元,但由於外幣在中國不是流通貨幣,因此A基金必須還要到商業銀行將此外幣換成1.36億人民幣{假定1:6.8匯率},因此A基金最終得到的是1.36億人民幣而不是2000萬美元。而商業銀行發下去的2000萬美元又回到自己手裡。但商業銀行為回籠這2000萬美元,就必須要多拿出1.36億人民幣給A基金{若銀行短缺則要印新的}。因此,給A基金發外匯就等於給A基金發等值人民幣或新印等值人民幣給對方。因此這就是為什麼不能用外匯儲備支援中國貧困地區或支援國家建設等問題的解答。拿外匯儲備資金解決一系列問題就如同拿人民幣一樣解決問題,要麼用現款,要麼新印人民幣。而且還饒了一個大彎。
對任何企業或個人發外匯道理也是一樣的。
正確的方法是,企業或個人如果需要外幣對外從事貿易等{即不是用在國內市場},需要出國用或匯給國外發貨商人購買商品等,則需要用人民幣到銀行換取美元才行,然後用於對外經濟活動。 另外央行也不能直接用外匯儲備的資金對國際市場的商品進行購買。因為中國的外匯儲備不是央行的財政資金而是央行的負債。通俗點說這些外匯資金是央行通過發行基礎人民幣買來的,對方也完全有可能再買回去。因此,這些外匯儲備不是央行想花就可以花的。而是通過中國的企業等實體產業擁有者及代表,或個人用人民幣通過商業銀行經央行買回外匯儲備中的外匯,然後對外行使購買國外資源,礦山,油田等實體資產。 一種方式是國家可以通過成立投資企業這樣的中轉實體,通過該實體發行人民幣債劵,待該實體籌得人民幣資金再通過商業銀行向央行購買外匯,以達到對外用外匯儲備中的資金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
但是央行用外匯儲備去買外美國債劵為什麼就可以呢?這可以被視為央行的一種保值所需的經濟活動,嚴格說來是有風險的,也就是不應該的。但如果央行有過多外匯儲備,如果都放在央行必定會隨時間的推移而貶值,就如同一個人50年前把1萬美元放在箱子里不用,50年後這筆錢就會貶值一樣。因此央行用大部分或一部分買國外債劵就是出於保值考慮。因為國外債劵是有利息的。總比存央行隨時間流逝而貶值強的多。這是一個特例,也被認為唯一的一個央行自己行使權利對外投資{如果可以被認為是投資的話}。一般也是有巨量自存外匯資金做後盾才可以。 如果認為對外買國外實體,資源更合適。在外匯儲備過多時,那就通過人民幣升值,使企業人民幣資產增值,從而可以用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幣購買更多的外匯增加對外實體資產等的購買力。達到不買或少買外國債劵,而把外匯資金大部分通過企業購買外國實體資產,資源等。
有些經濟學人也易在這方面犯錯誤,比如他們一方面主張用更多的外匯資金去買國外資源,國外實體。又反對人民幣升值使企業在低匯率下無法用有限的人民幣資金獲得更多的外匯對外從事經濟擴張,購買國外的實體資產,資源等。因此這是矛盾的。就如果人民幣升值20%,就可用同樣多的人民幣在銀行換得比升值前多20%的外匯。用來購買國外的所許商品,實體經濟,資源等等。
㈤ 中國大陸為什麼沒有外匯交易所
因為目前中國沒有嚴格的監管制度。加上人民幣沒有國際化。所以沒有設立版交易所。相信在不久權之後就會有自己的交易所的。目前你想做外匯的話可以找靠譜的公司進行交易。比如通匯國際合作的國企控股平台KVB昆侖國際。
㈥ 外匯交易在國內開放了嗎
遲早的事,現在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支持外匯零售交易了,中信集團就收購了一家外匯零售平台,巨頭都在布局外匯零售市場
㈦ 為什麼國內不讓做外匯
之前中國一些銀行開展過外匯保證金業務。由於銀行未對業務做過多的風險控制,且絕大部分參與者都出現大幅度虧損,該業務最終被銀監會叫停。
㈧ 中國大陸為什麼要停止外匯交易
兄弟,復事關政治,經濟,本人不敢制多言。
看下面這個(有空去中國外匯管理局政府網站查詢,首頁的資料中有,希望追加分):
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發布《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的通知
發布時間:2009-07-13 文號:匯發【2009】30號 來源: 國家外匯管理局 ---------------------------------------------------------------------------------------------------------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局、外匯管理部,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
㈨ 國內不允許做外匯,大家都在哪做交易呢
國內可以做外匯啊。中國人民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等,都可以做外匯
㈩ 在中國 為什麼不承認外匯的合法性
金融體制還不健全,放開需要一個過程,現階段還處在管制時期,當然不承認外匯的合法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