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央行外匯新政策分析

央行外匯新政策分析

發布時間:2021-04-17 14:14:03

㈠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可以從那些方面分析

你好,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分析:
(1)中央銀行調整基準利率對證券價格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利率下降時,股票價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時,股票價格就下降。
(2)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證券價格的影響。當政府傾向於實施較為寬松的貨幣政策時,中央銀行就會大量購進有價證券,從而使市場上貨幣供給量增加。這會推動利率下調,資金成本降低,從而企業和個人的投資和消費熱情高漲,生產擴張,利潤增加,這又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
(3)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政策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求,進而影響證券市場。
(4)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區域經濟政策,我國對不同行業和區域採取區別對待的方針。一般說來,該項政策會對證券市場整體走勢產生影響,而且還會因為板塊效應對證券市場產生結構性影響。

㈡ 央行如何干預外匯市場

間接干預分三種:
1:公開市場業務: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調節內貨幣供應量的活動容

2:調整再貼現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申請貸款,直接改變貨幣供應量

3:調整准備金率:准備金就是金融機構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調整准備金率會直接影響到金融機構的存款金額

間接干預通過調整一些金融政策和標准,直接影響市場上貨幣供應量的大小,進而影響貨幣的匯率。

中央銀行的直接干預,是指央行作為外匯市場主體參與外匯的買賣,進而影響外匯匯率的走勢。

㈢ 央行新行長易綱會對外匯領域進行哪些改革

易綱以前擔任過外管局局長,在其任職期間,易綱負責貨幣體系改革以及外匯儲備投專資的多樣化。國內屬專業人士多持謹慎樂觀態度,FX168高級分析師許亞鑫認為:擴大外匯市場開放,放寬交易范圍,增加交易主體,豐富避險保值產品,逐步建成一個成熟發達的多層次外匯市場體系依然是未來外匯改革的主軸。

㈣ 政府實行了什麼政策導致外匯的變動

一、貨幣政策
當央行認為對於外匯市場的干預是有效的且干預結果將與政府的貨幣政策一致時,央行在外匯市場的參與將影響匯率。央行的參與通常是通過買入或賣
出本幣以將本幣穩定在一個被認為是真實和理想的水平。市場的其他參與者對於政府貨幣政策對於匯率影響的判斷以及對於將來政策的預期同樣會對匯率產生影響。

二、政治形勢
如果全球形勢趨於緊張,則會導致外匯市場的不穩定,一些貨幣的非正常流入或流出將發生,最後可能的結果是匯率的大幅波動。政治形勢的穩定與否關系著貨幣的穩定與否,通常意義上,一國的政治形勢越穩定,則該國的貨幣越穩定。
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例加以說明。1987年底,由於美元的持續貶值,為了維持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1987年12月23
日西方七國財長和中央銀行總裁發表聯合聲明,並於1988年1月4日開始在外匯市場實施大規模的聯合干預行動,大量拋售日元和德國馬克,購進美元,從而使
美元匯率回升,維持了美元匯率德基本穩定。例二,如果你關注歐元,你一定注意到了在科索沃戰爭期間,連續三個月,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累計下跌了10%,原因
之一便是科索沃戰局對歐元形成下浮壓力。

三、國際收支狀況
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將導致其本幣匯率的波動。國際收支是一國居民的一切對外經濟、金融關系的總結。一國的國際收支狀況反映著該國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也影響著該國的宏觀與微觀經濟的運行。國際收支狀況的影響歸根結底是外匯的供求關系對匯率的影響。
由某項經濟交易(如出口)或資本交易(如外國人對本國的投資)引起了外匯的收入。由於外匯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國市場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幣兌換
成本國貨幣才能投入國內流通。這就形成了外匯市場上的外匯供給。而由於某項經濟交易(如進口)或資本交易(到國外投資)則引起了外匯支出。因要以本國貨幣
兌換成外幣方能滿足各自的經濟需要,在外匯市場上便產生了對外匯的需要。
把這些交易綜合起來,全部記入國際收支統計表中,便構成了一國的外匯收支狀況。如果外匯收入大於支出,則外匯的供應量增大;如果外匯支出大於收
入,則對外匯的需求量增大。外匯供應量增大,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下降,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上升;當外匯需求量增大時,在供給不變的情
況下,直接促使外匯的價格上漲,本幣的價值就相應的下跌。

四、利率
當一國的主導利率相對於另一國的利率上升或下降時,為追求更高的資金回報,低利率的貨幣將被賣出,而高利率的貨幣將被買入。由於相對高利率貨幣的需求增加,故該貨幣對其他貨幣將升值。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以解釋利率如何影響匯率的:假設有兩國A和B,兩國都不實行外匯管制,資金可在兩國間自由流動。作為A國貨幣政策的一部
分,該國利率被上調了1%。同時B國的利率水平不變。市場上存在著數額龐大的短期游資,這部分游資總在國與國之間流動以尋找最優惠的利率。當其他條件不變
而A國的主導利率上調,巨額的短期游資就會流入A國以追求更高的利率。當游資從B國流出時,巨額的B國貨幣將被賣出以兌換A國貨幣。這樣對於A國貨幣的需
求上升,其結果是A國貨幣相對B國貨幣走強。
以上例子是對於兩國間的情況,實際上,在市場國際化的今天,它同樣實用於全球范圍。多年來,資金的自由流動和外匯管制的消除是大勢所趨。這種
趨勢為國際短期游資(有時稱為「熱錢」)的自由流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需要指出的是,只有當投資者認為匯率的變動不會抵消高利率帶來的回報後,才會將資金
調往高利率的區域或國家。

五、市場判斷
外匯市場並不總是遵循某一合乎邏輯的變動模式。難以明了的因素,諸如個人感覺、判斷、以及對於各種全球政治、經濟事件的分析、理解均對匯率產生影響。市場上的操作人員必須正確理解所公布的各種報道或數據,如外匯收支數據、通脹指標、經濟增長率等。
但實際上,在上述報道或數據向市場公開以前,市場上已經會存在一種對於報道或數據所反映的實質的預期或判斷。這種預期或判斷將先於報道或數據
公開前反映在價格中。一旦出現真實的報道或數據與人們的預期或判斷大相徑庭,就會導致匯率的大幅波動。僅能正確理解各種經濟指標和數據對於一個外匯交易員
是不夠的。他必須明了市場究竟會對未公布的指標和數據作出何種預期和判斷。

六、投機行為
市場主要操作者的投機行為同樣是影響匯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外匯市場上直接與國際貿易相關聯的交易相對來說所佔比例是不高的。大多數交易從實
質上講是投機行為,這種投機行為將導致不同貨幣的流動,從而對匯率產生影響。當人們分析了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後得出某種貨幣匯率將上漲,競相搶購,遂把該
幣上漲變為現實。反之,當人們預期某貨幣將下跌,就會競相拋售,從而使匯率下滑。

㈤ 近期央行貨幣政策走向和手段

在連續幾周降息降準的預期落空之後,市場對於下一步貨幣政策的預期也發生了非常微妙的變化。各種渠道釋放的多種信號錯綜疊加,讓不少人士對未來貨幣政策走向一時難作抉擇。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前期降息降准對於降低長期融資成本的效果有限,但是貨幣繼續寬松仍然有必要,預計空間可能有所收窄。未來,刺激經濟進一步復甦不能僅依靠貨幣政策,需要更多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護航。
本來非常強烈和明確的降息降准預期,最近卻變得有些模糊。有不少人猜測,央行的貨幣政策是不是要做出一些調整。整個市場陷入一種持續的觀望氛圍之中。
6月23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再現空窗,這已是央行連續第19次在公開市場暫停逆回購。除了暫停逆回購,在不久之前,央行向部分機構進行了定向正回購,期限包括7天、14天和28天,總操作量逾千億元人民幣。正回購實則意味著央行是在「回收」市場上的流動性。
另據媒體報道,央行至少沒有全部續作上周到期的約670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MLF是中央銀行提供中期基礎貨幣的貨幣政策工具,不續做則意味著央行沒有進一步寬松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實際上,在最近一段時間,在新股發行、商業銀行上半年末考核等多重壓力之下,銀行間流動性略顯緊張。截至上周五,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較前一周全面上行,其中以21天期利率上行趨勢最為明顯,上行幅度達到126個基點,其他期限品種上行幅度在16個基點至74個基點不等。但此時,央行並未選擇按照更低的利率完成MLF續發,也引得市場的猜測,央行是否在變相收緊流動性。
引發市場預期微調的原因還不止這些。央行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增加322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二個月正增長。回顧過往的數據,今年1月至4月,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依次為-1082億元,422.14億元,-1564.76億元,323.96億元。連續正增長的外匯占款趨勢也使得市場對其造成的流動性缺口的擔憂有所緩解,進一步釋放流動性的動力似乎也在減弱。
實際上,大部分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定向正回購操作,還是不再續作MLF,都並非央行主動而為,而是商業銀行從自身出發,不願持有更多的流動性。不過,這也從側面說明市場本身已經不缺乏流動性,央行若繼續注入流動性,這些流動性可能將是無效的,或者不能形成有效的信貸投放。
「貨幣政策實際上還是總量政策,央行也無法控制資金的流向,而資金具有逐利性,可能在多繞了幾個圈之後,又進入高風險、高收益的領域,而非政策當初希望引導進入實體經濟中。這種情況下,是否還要加大貨幣政策寬松的力度,央行可能也在觀望。」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對《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說。
前期降息降準的效果看似有限,那麼貨幣政策是否還會繼續寬松?不少業內人士還是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認為貨幣繼續寬松仍有必要,但空間可能收窄。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自年初以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果有所顯現,5月份PMI繼續回升,已經連續三個月高於50,同時房地產百城房價環比也由負轉正,成交量放大,樓市有所企穩。隨著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陸續審批開工,基建投資在穩增長中的作用會進一步提升。不過,5月CPI增幅較上月回落,PPI漲幅繼續為負,反映經濟轉型階段增長動力依然不足。貨幣政策還有放鬆空間。
他同時表示,經過兩次「全面、定向」降准,金融體系流動性寬松,商業銀行超額儲備增加;5月貿易順差擴大至近600億美元,外匯占款增加,這都將降低降準的緊迫性,擠壓進一步降准空間。但是,從長期來看,伴隨美聯儲在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迎來加息時點,以及中國進一步加大資本項目開放的力度,國內資金凈流出的壓力可能將更大,這都意味著仍需降准操作來進一步釋放流動性。
而從短期來看,地方債發行也需要資金面的護航。中信建投發布報告稱,貨幣政策仍然處於放鬆周期之中。目前第二批置換債券已經開始發行,而第三批置換債券可能也在醞釀之中,畢竟目前兩批一萬億置換的僅僅是以2013年6月底審計口徑為准,從微觀調研來看,2013年6月底至2014年12月底債務增長的速度顯著高於此前,這一部分債務的償債壓力更大。在地方債置換結束之前,央行都會給予貨幣政策配合,並且保持資金利率的寬松。
不過,不少市場人士也稱,除總量政策之外,未來貨幣政策將加大定向放鬆力度。此前,央行官方已經確認分別於2014年9月、11月,2015年3月、5月經四次操作將PSL利率從4.50%下調至目前的3.10%,未來,PSL以及新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央行政策工具箱里的重要選項。
實際上,貨幣政策並非萬能葯。正如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在一次論壇上所說,貨幣政策在經濟過熱情況下對於穩定經濟和抑制通貨膨脹非常有用,但在經濟蕭條時要刺激經濟則非常難。
「降息降准在短期內能夠托底經濟,但是長期來看,僅靠貨幣政策不可能持續拉動經濟增速回升,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仍需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溫彬說,財政政策和相關的產業政策在穩增長過程中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㈥ 央行最新報告如何定調中國貨幣政策的走向

中國貨幣政策將如何走向?央行這個最新報告定調。

央行: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如何加強宏觀審慎管理?

要進一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完善宏觀審慎評估,擬於2019年第一季度評估時將資產規模5000億元以下金融機構發行的同業存單納入MPA考核。

如何進一步深化利率、匯率改革?

探索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加強對金融機構非理性定價行為的監督管理,採取有效方式激勵約束利率定價行為;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接下來怎麼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集中力量,優先處理可能影響經濟社會穩定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抓緊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有效控制宏觀杠桿率和重點領域風險,積極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等等。

來源:網易新聞

㈦ 結合中國經濟現實分析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第一: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扶持股市穩定,因為股市吸收了大部分人民本可以用來消費的錢,股市不穩定,刺激消費就是一句空話; 第二:允許地方政府出台優惠政策刺激樓市,樓市關系著政府稅收,也關系著大量就業; 第三:從稅收層面全面給企業減負,尤其是出口導向型企業,比如紡織服裝,傢具,奢侈品等 第四:推動成品油改革,變相降低油價和養車費用。刺激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汽車製造業。 第五:加大農業支出,讓農民增收,增加農村購買力。 第六:4萬億大修鐵路公路,這個主要是為了刺激消費和增加就業。 七大金融宏觀調控工作: 一是擬定保證金融穩健運行的各項應對預案,建立完善國際金融危機監測及應對工作機制。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演變的監測,重視與其他主要央行的溝通。加強與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合作,密切關注國內金融機構經營狀況,及時制定完善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預案,努力避免和減少危機對我國的影響。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系,強化功能監管和事前監管,維護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穩定運行。 二是繼續改進流動性管理,保證市場流動性充分供應,引導貨幣信貸合理投放。結合國際收支變化情況,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存款准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將銀行體系流動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制定完善銀行體系流動性支持應急預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三是加強窗口指導和信貸政策指引,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改進金融服務,根據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調整信貸投放的節奏和力度。同時將總量調整和結構優化相結合,在商業可持續的原則下加大對「三農」、就業、服務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節能環保等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要加強對信貸投向的監測指導,確保貸款投向符合信貸政策要求。 四是結合地震災後重建進展情況,制定金融支持政策。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在堅持商業化運作和風險可控原則下,積極滿足災區信貸資金需求。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房重建貸款指導意見,通過機制創新最大限度地滿足農戶住房重建的有效貸款需求。繼續通過支農再貸款增強災區農村信用社的資金實力,研究拓寬優惠利率支農再貸款的使用范圍。加大對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專項票據兌付的政策扶持力度。 五是加強對房地產金融的監測,改進房地產金融服務。建立健全房地產金融監測機制,密切跟蹤房地產市場發展態勢。簡化和規范住房貸款制度,理順住房消費貸款政策。引導商業銀行科學評估房地產業的風險,在完善風險控制的前提下,進一步改進金融服務,支持房地產業的合理有效信貸需求,促進房地產信貸市場平穩運行。 六是加強價格杠桿工具調控作用,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合理運用利率等價格型工具實施調控,穩定市場預期。加強貨幣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更多地發揮市場在利率決定中的作用。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繼續按照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原則,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積極推動外匯市場發展,豐富匯率風險管理工具。 七是加強外匯管理,防範短期資本流動沖擊我國金融體系。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管理,完善針對不同流出流入渠道的管理措施,防範投機資本大規模流動對經濟造成大的沖擊。加強對外投資的風險提示及監管,完善多元化、多層次的對外投資體系。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

㈧ 7月1日央行將實行外匯新政策,有什麼影響

資本管制、阻止資金外逃。自2015年下半年始,外匯占款持續下跌,尤以7、8兩月下專跌幅度屬最為顯著。也就是說,央行用於收購外匯資產而投放的人民幣大大減少,預示了人民幣需求低迷,有著明顯的貶值壓力。2016年開市的人民幣暴跌,外匯儲備在過去的一年半內縮水近7000億美元,去年12月更是在一個月內縮水1079億美元。

㈨ 我想知道國家對於外匯方面的最新管制政策是怎樣的,謝謝!

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局、外匯管理部,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㈩ 如何用宏觀經濟政策分析中國的銀行改革

我國開始實施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十一個月來,人民幣匯率制度有序過渡,平穩運行。

閱讀全文

與央行外匯新政策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
tft交易體系 瀏覽:430
招商銀行外匯入帳時間 瀏覽:444
0擼理財 瀏覽:922
國際股票大佬 瀏覽:835
康奈股票 瀏覽:458
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瀏覽:775
2019年4月18號鋁錠價格 瀏覽:783
股票配號和中簽 瀏覽:559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
麥田英語融資 瀏覽:192
理財產品電銷 瀏覽: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瀏覽: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嗎 瀏覽:517
000851是什麼類型股票 瀏覽:833
誠邁科技主力資金流向 瀏覽:165
股市有多少支股票 瀏覽: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