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外匯的供給來源

外匯的供給來源

發布時間:2021-05-08 12:31:44

Ⅰ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

中國的高達三四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哪來的?!中國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需要一個推動機那便是房地產,房地產為何高漲?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央政府的抽血造成的。中國出口產品,換的美元,而以前的政策規定必須把外匯賣給國家,而國家給你人民幣,正如你所知,人民幣不是財富,它僅僅是一張紙而已,相對中國封閉的經濟環境,中國的財富(貨物)不斷輸出,換來的是紙幣供應量的增加,那便不可避免的引起通貨膨脹,國家不能允許過高的通貨膨脹,所以必須為這些財富找一個載體,而國家選擇的就是房地產,比如說你原來有一套房子只十萬,你的財富是十萬元。你努力了十年,其實你依然只有一套房子,可卻價值了一百萬,你的財富變成了一百萬,也就是說,你努力了十年,你的財富增長了十倍,可真實的財富卻並沒增加,那你掙的錢哪去了?呵呵,換成了國家高達幾萬億沒有的外匯了……這才是房價高漲的根本原因,至於說地產商,炒房團等都是浮萍,微不足道。

Ⅱ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有哪些

Ⅲ 一國的基礎貨幣供給的主要來源

1、與貨幣的出現緊密相聯的是( )
A、金銀的稀缺性 B、交換產生與發展
C、國家的強制力 D、先哲的智慧 答案:B
2、商品價值形式最終演變的結果是( )
A、簡單價值形式 B、擴大價值形式
C、一般價值形式 D、貨幣價值形式 答案:D
3、中國最早的鑄幣金屬是( )
A、銅 B、銀
C、鐵 D、貝 答案:A
4、在下列貨幣制度中劣幣驅逐良幣律出現在( )
A、金本位制 B、銀本位制
C、金銀復本位制 D、金匯兌本位制 答案:C
5、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制度建立於( )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答案:A
6、歐洲貨幣同盟開始使用「歐元EURO」於( )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答案:B
7、金銀復本位制的不穩定性源於( )
A、金銀的稀缺 B、生產力的迅猛提高
C、貨幣發行管理混亂 D、金銀同為本位幣 答案:D
8、中國本位幣的最小規格是( )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答案:C
9、金屬貨幣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於( )
A、金屬貨幣的稀缺性
B、金屬貨幣的價值穩定
C、金屬貨幣的自由鑄造和熔化
D、金屬貨幣的易於保存 答案:C
10、單純地從物價和貨幣購買力的關系看,物價指數上升25%,則貨幣購買力( )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答案:B
11、在國家財政和銀行信用中發揮作用的主要貨幣職能是(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貯藏手段 答案:C
12、下列貨幣制度中最穩定的是( )
A、銀本位制 B、金銀復本位制
C、金鑄幣本位制 D、金匯兌本位制 答案:C
13、馬克思的貨幣本質觀的建立基礎是( )
A、勞動價值說 B、貨幣金屬說
C、貨幣名目說 D、創造發明說 答案:A
14、對商品價格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同商品價值成反比 B、同貨幣價值成正比
C、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 D、商品價值與貨幣價值的比 答案:C
15、貨幣的本質特徵是充當( )
A、特殊等價物 B、一般等價物
C、普通商品 D、特殊商品 答案:B

二、多項選擇題
1、一般而言,要求作為貨幣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徵( )
A、價值比較高 B、金屬的一種
C、易於分割 D、易於保存
E、便於攜帶 答案:ACDE
2、中國最古老的銅鑄幣的三種形制是( )
A、五銖 B、布
C、刀 D、元寶
E、銅貝 答案:BCE
3、信用貨幣包括( )
A、銀行券 B、支票
C、活期存款 D、商業票據
E、定期存款 答案:ABCDE
4、貨幣支付職能發揮作用的場所有( )
A、賦稅 B、各種勞動報酬
C、國家財政 D、銀行信用
E、地租 答案:ABCDE
5、對本位幣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本位幣是一國的基本通貨
B、本位幣具有有限法償
C、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
D、本位幣的最小規格是一個貨幣單位
E、本位幣具有排他性 答案:ABCDE
6、信用貨幣制度的特點有( )
A、黃金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
B、貴金屬非貨幣化
C、國家強制力保證貨幣的流通
D、金銀儲備保證貨幣的可兌換性
E、貨幣發行通過信用渠道 答案:BCE
7、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是( )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貯藏手段 D、世界貨幣
E、價值尺度 答案:AE
8、對貨幣單位的理解正確的有( )
A、國家法定的貨幣計量單位 B、規定了貨幣單位的名稱
C、規定本位幣的幣材 D、確定技術標准
E、規定貨幣單位所含的貨幣金屬量 答案:ABE
9、我國貨幣制度規定人民幣具有以下的特點( )
A、人民幣是可兌換貨幣 B、人民幣與黃金沒有直接聯系
C、人民幣是信用貨幣 D、人民幣具有無限法償力
E、人民幣具有有限法償力 答案:BCD
10、貨幣制度的基本類型有( )
A、銀本位制 B、金銀復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信用本位制
E、銀行券本位制 答案:ABCD

三、判斷題
1、最早的貨幣形式是金屬鑄幣。( ) 答案:錯誤
2、金鑄幣本位制在金屬貨幣制度中是最穩定的貨幣制度。( ) 答案:正確
3、劣幣驅逐良幣律產生於信用貨幣制度的不可兌換性。( ) 答案:錯誤
4、紙幣之所以能成為流通手段是因為它本身具有價值。( ) 答案:錯誤
5、信用貨幣制度下金銀儲備成為貨幣發行的准備。( ) 答案:錯誤
6、貨幣的產生源於交換的產生與發展以及商品內部矛盾的演變。( )答案:正確
7、金屬貨幣自由鑄造制度的意義在於使鑄幣價值與金屬價值保持一致。( )
答案:正確
8、人民幣制度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 ) 答案:正確
9、金屬貨幣制發揮蓄水池功能的前提是要有足夠大的幣材金屬貯藏。( )
答案:正確
10、銀行券是隨著資本主義銀行的發展而首先在歐洲出現於流通中的紙制貨幣。 ( )
答案:正確

四、簡答題
1、如何理解貨幣的支付手段?
2、簡述金屬貨幣制度的主要構成要素。
3、簡述信用貨幣制度的主要特點。
4、簡述貨幣形態的演化。
5、如何理解貨幣的兩個最基本的職能?
〖參考答案〗
1、(1)支付手段的職能最初是由賒買賒賣引起的,貨幣作為補足交換的一個獨立的環節即作為價值的獨立存在而使流通過程結束;
(2)隨著商品交換和信用形式的發展,貨幣作為支付手段的職能在賦稅、地租、國家財政、銀行信用等支付中發揮作用;
(3)貨幣的支付手段作為交換價值的絕對存在,獨立的結束商品交換的整個過程,是價值的單方面轉移。
2、(1)貨幣制度是各國在貨幣方面的法令所確定的貨幣流通的組織形式。
(2)規范的金屬貨幣制度主要包括:幣材的確定;貨幣單位的確定包括貨幣單位的名稱和貨幣單位的值;規定金屬貨幣的鑄造;確定本位幣和輔幣;有限法償和無限法償;准備制度的規定
3、(1)貴金屬非貨幣化;
(2)信用貨幣主要採取不兌現的銀行券和銀行存款貨幣兩種形式;
(3)信用貨幣由中央銀行代表國家進行統一管理和調控;
(4)信用貨幣都是通過信用渠道投入流通中的。
4、(1)一般價值形式轉化為貨幣形式後,有一個漫長的實物貨幣形式佔主導的時期;
(2)實物貨幣向金屬貨幣形式的轉換,其中貴金屬被廣泛採用作為幣材;
(3)從金屬貨幣向信用貨幣形式的轉換,信用貨幣的主要形式有銀行券、存款貨幣、商業票據等;
(4)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存款貨幣的形式又有了一些變化,比如電子貨幣的運用。
5、(1)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就是貨幣;
(2)價值尺度為各種商品規定價格,表現商品的價值;流通手段是貨幣在商品流通中充當交換的媒介;當這兩個功能由一種商來滿足,這種商品就取得貨幣的資格。
(3)貨幣的其他職能以及貨幣相關聯的諸范疇都是從這點展開。

五、論述題
1、試述你對貨幣本質的理解。
2、試述貨幣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1、(1)對貨幣本質的理解,許多學說各有論述,觀點不一。貨幣金屬主義把貨幣定義為財富,認為貨幣就是金屬;貨幣名目主義則認為貨幣是國家創造的價值符號或票券;凱恩斯把貨幣定義為國家通過法律強制流通的國家創造物等等。這些觀點多從經濟現象的表面論證貨幣的本質,雖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卻缺乏科學的解釋。
(2)馬克思從貨幣的起源和邏輯分析的角度認識貨幣的本質是具有科學性的。馬克思認為貨幣是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認為貨幣是一個歷史的經濟范疇,起根源在於商品的產生和交換的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從商品內在矛盾的沖突中可以得出交換是解決矛盾的唯一途徑;從交換的發展所引發的價值形態的演變中可以看出貨幣是價值形態發展的必然結果。
(3)馬克思的貨幣本質觀表明貨幣與商品世界的對應關系,這一分析有助於理解貨幣的外在形式的不斷變化並不改變貨幣的本質。
2、(1)貨幣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它是社會生產力得以發揮作用的重要條件。
(2)貨幣是商品實現價值的媒介物,現代經濟活動中的生產、流通、交換、消費過程都離不開貨幣的作用;
(3)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實際交易過程發生大量的債權、債務關系,貨幣成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結算工具,它對市場的正常運作,債權債務的清償具有重要作用;
(4)貨幣也是現代經濟發展中儲蓄和投資的重要工具。現代信用活動基礎上產生的銀行業及整個金融業都是貨幣信用關系發展的的產物,對儲蓄資源的分配和投資活動發揮了巨大作用。貨幣也能夠通過利率機制對投資活動的進行刺激和對國民經濟發揮作用。馬克思稱貨幣是「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Ⅳ 中國外匯儲備的來源途徑

中國現在是出口大國,特別是一些沿海城市的企業,他們把產品生產出來,賣給別的國內家,特別是美容國,賣給他們的最多,然後這些企業賺的是美元,他們把美元拿到國內,可美元在國內不能直接流動,所以他們到銀行去把美元換成人民幣,周而復始,這樣,銀行就儲備了大量的美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外匯儲備。大量持有外匯儲備也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舉個例子,一般一個國家市場上流通多少產品,銀行就會印多少鈔票到市場上進行買賣,比方說,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銀行就印十元錢的鈔票到市場上,可是現在不同了,市場上有十元錢的產品,也有十元的鈔票,可是那些搞出口的公司,那麼贈到的美元,又去銀行換鈔票,銀行就多印了鈔票給他們,他們在把這部分鈔票投到市場,所以現在是市場有10元錢的物品,可是鈔票就不僅僅是10元了,可能是20元,所以物價會上漲。
是美元是放在了央行,但是出口商要從央行那換人民幣啊,央行那有人民幣么?,那不的現印么?等印出的新人民幣換出口商手上的美元,那新的人民幣不就是增加的錢么?

Ⅳ 請問外匯市場上的供給為什麼來源於資本凈流出

匯率的變化是資本凈流出的結果而不是原因。決定資本凈流出的是一國的實際利率水平(在資本市場開放,資金可以在國際間自由流動的情況下)。外匯供給多了,則外匯貶值了,本幣則相對升值。

Ⅵ 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有什麼關系

外幣在中國是不能流通的,所以只能兌換成人民幣。外幣的進入就意味著銀行需要為對應的專外幣印發等值的人屬民幣,這樣人民幣就增加了。假設今年1月外匯儲備增加400億,就意味著,中國人民幣增加了2100億,這就意味著流動性增加了2100億。這就是這就是外匯儲備和本國貨幣供給的關系。

(6)外匯的供給來源擴展閱讀

主要用途

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該國貨幣的匯率。

主要形式

有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很長一段時期,西方國家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是美元,其次是英鎊,1970年代以後,又增加了德國馬克、日元、瑞士法郎、法國法郎等。

儲備比例

在國際儲備資產總額中,外匯儲備比例不斷增高。外匯儲備的多少,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國應付國際收支的能力,關繫到該國貨幣匯率的維持和穩定。它是顯示一個國家經濟、貨幣和國際收支等實力的重要指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儲備

Ⅶ 外匯按來源和用途如何分類

按來源用途:來分為貿易源外匯、非貿易外匯和金融外匯
貿易外匯,也稱實物貿易外匯,是指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即由於國際間的商品流通所形成的一種國際支付手段。
非貿易外匯是指貿易外匯以外的一切外匯,即一切非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如勞務外匯、僑匯和捐贈外匯等。
金融外匯與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不同,是屬於一種金融資產外匯,例如銀行同業間買賣的外匯,既非來源於有形貿易或無形貿易,也非用於有形貿易,而是為了各種貨幣頭寸的管理和擺布。按市場走勢:分為硬外匯和軟外匯,或叫強勢貨幣和弱勢貨幣。

Ⅷ 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該怎樣理解

首先說 是我摘的 http://..com/question/213688840.html?fr=qrl&cid=82&index=1&fr2=query
完整方便可以如此理解:

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可以考察一下出口和進口: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 比 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Ⅸ 懂經濟的解釋一下,中國外匯儲備是怎麼來的……

來源:

第一種是:貿易順差。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際貿易出口劇增,每年國際貿易順差巨大,每年賺錢了大量外匯。

第二種是:外資投資。如各國外商對的中國投資,或者熱錢的湧入,經過多年累積,形成了巨大外匯儲備。

第三種是:資本升值。通過專業的投資機構,用外匯進行投資,購買外國債券、股票基金等等賺取的收入。

(9)外匯的供給來源擴展閱讀:

在我國,外匯是央行負責統一管理。比如:外資企業來中國投資,10萬美元需要兌換成人民幣,用人民幣投資,央行得到美元。企業對外貿易賺取了10萬美元,需要到央行兌換人民幣,央行得到了外匯,企業得到了人民幣。央行獲得兌換來的20萬美元,由專門機構進行投資、保值、升值,央行錢又生了錢。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Ⅹ 影響一國外匯供給與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外匯供給來源主要有三方面。
貿易外匯,也稱實物貿易外匯,是指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即由於國際間的商品流通所形成的一種國際支付手段。
非貿易外匯是指貿易外匯以外的一切外匯,即一切非來源於或用於進出口貿易的外匯,如勞務外匯、僑匯和捐贈外匯等。
金融外匯與貿易外匯、非貿易外匯不同,是屬於一種金融資產外匯,例如銀行同業間買賣的外匯,既非來源於有形貿易或無形貿易,也非用於有形貿易,而是為了各種貨幣頭寸的管理和擺布。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截至2015年,中國位居世界各國政府外匯儲備排名第一。但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有大量民間外匯儲備,國家整體外匯儲備遠高於中國。

閱讀全文

與外匯的供給來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製作股票軟體 瀏覽:958
資金內部控制制度 瀏覽:444
信託兌付困難 瀏覽:986
外匯贈金開戶 瀏覽:671
項目融資規則 瀏覽:313
小贏理財定期怎麼樣 瀏覽:950
銀行貸款調查表 瀏覽:809
2019深港通交易日 瀏覽:998
珠海橫琴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298
投資創始人 瀏覽:801
田洪良老師外匯 瀏覽:448
黃金鴿子價格一般 瀏覽:836
搜宜貸理財 瀏覽:343
工行貴金屬最多可以持倉多長時間 瀏覽:655
招行抵押貸款提前還款 瀏覽:870
宗申融資租賃 瀏覽:933
好講台融資 瀏覽:290
四川長虹持股基金 瀏覽:830
金鷹主題基德邦基金總經理 瀏覽:666
莫頓外匯金融案真相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