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外匯匯率還會出現大幅波動么
我和你說說外匯匯率產生的原因:
產生原因1、貿易和投資
進出口商在進口商品時支付一種貨幣,而在出口商品時收取另一種貨幣。這意味著,它們在結清賬目時,收付不同的貨幣。因此,他們需要將自己收到的部分貨幣兌換成可以用於購買商品的貨幣。與此相類似,一家買進外國資產的公司必須用當事國的貨幣支付,因此,它需要將該國貨幣兌換成當事國的貨幣。
2、投機
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會隨著這兩種貨幣之間的供需的變化而變化。交易員在一個匯率上買進一種貨幣,而在另一個更有利的匯率上拋出該貨幣,他就可以盈利。投機大約佔了外匯市場交易的絕大部分。
3、對沖
由於兩種相關貨幣之間匯率的波動,那些擁有國外資產(如工廠)的公司將這些資產折算成該國貨幣時,就可能遭受一些風險。當以外幣計值的國外資產在一段時間內價值不變時,如果匯率發生變化,以國內貨幣折算這項資產的價值時,就會產生損益。公司可以通過對沖消除這種潛在的損益。這就是執行一項外匯交易,其交易結果剛好抵消由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外幣資產的損益。
買入、賣出與中間匯率
外匯買賣一般均集中在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它們買賣外匯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潤,方法就是賤買貴賣,賺取買賣差價,商業銀行等機構買進外幣時所依據的匯率叫「買入匯率」(BuyingRate),也稱「買價」;賣出外幣時所依據匯率叫「賣出匯率」(SellingRate),也稱「賣價」,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相差的幅度一般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各國不盡相同,兩者之間的差額,即商業銀行買賣外匯的利潤。買入匯率與買出匯率相加,除以2,則為中間匯率(Medial Rate)。在外匯市場上掛牌的外匯牌價一般均列有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在直接標價法下,一定外幣後的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買價」即銀行買進外幣時付給客戶的本幣數;後一個本幣數字表示「賣價」,即銀行賣出外幣時向客戶收取的本幣數。在間接票價法下,情況恰恰相反,在本幣後的前一外幣數字為「賣價」,即銀行收進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賣出外幣時,它所付給客戶的外幣數;後一外幣數字是「買價」,即銀行付出一定量的(1個或100個)本幣而買進外幣時,它向客戶收取的外幣數。
經濟報刊上所說的外匯匯率上漲,在直接標價法下,說明外幣貴了,因而兌換本幣比以前多了,本幣兌換外幣的數量比以前少了。外幣匯率下跌,情況則相反。
2. 外匯匯率走勢圖如何看
您可以參來考招行外匯「實源時匯率」,請進入招行主頁,點擊右側的「 外匯實時匯率」查看,具體匯率請以實際操作時匯率為准。如需查詢歷史匯率,在對應匯率後點擊"查看歷史"。註:100外幣兌人民幣;每個銀行兌換匯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3. 人民幣升值意味外匯匯率發生怎樣變化
人民幣升值即人民幣匯率升高,外匯匯率下降(人民幣匯率上升)。
人民幣升值意味著人民幣值錢了,可以兌換更多外國貨幣,也意味著可以購買更多國外商品。進口產品和原材料,可以花更少的錢,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會導致人民幣資產價格上漲。
升值會使出口受到沖擊,因為人民幣價格兌換成外幣的價格比一起升高了。出口價格升高,自然訂單會減少。出口企業受到沖擊,甚至倒閉,工人會大批失業。人民幣升值,導致我國的外匯資產貶值、縮水。
(3)外匯匯率走勢近日擴展閱讀
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因素:
1、國際收支。國際收支平衡是決定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中各種收支的總和。一般來說,國際收支逆差表明外匯供應不足。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著匯率的變化,國際收支逆差將導致本幣貶值和外幣升值,即匯率上升。相反,國際收支順差導致匯率下降。應當指出的是,總體上,國際收支的變化決定了匯率的中長期趨勢。
2、國民收入。如果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對貨幣的額外需求將增加貨幣價值,導致外匯貶值。當然,由國民收入變化引起的匯率是在貶值或上升,這取決於國民收入變化的原因。如果通過增加商品供應來增加國民收入,那麼該國貨幣的購買力將在較長時期內得到加強,匯率將下降。
如果通過擴大政府支出或擴大總需求來增加國民收入,那麼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擴大進口不可避免地會滿足過剩的需求,這將增加外匯需求,提高外匯匯率。
3、通貨膨脹水平。通貨膨脹率是匯率變動的基礎,如果一個國家發行過多的貨幣,在商品流通過程中流通的貨幣量超過了實際需求,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通貨膨脹降低了一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並使其相對於國內市場貶值。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貨幣對國內市場的貶值必然導致外部貶值。由於匯率是兩國貨幣的比較,貨幣發行量過大的國家,其單位貨幣所代表的價值較低,因此在將本國貨幣兌換成外幣時,必須支付比本國貨幣更多的貨幣。
4. 如何判斷外匯匯率的漲跌
判斷外匯匯率漲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標價法,另一種是間接標價法。
直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外國貨幣為標准,換算為相對數量其他幣種的標價方法。 直接標價方法中特定外國貨幣的數量不變,而其他幣種發生相應變化。如:1美元=1.5960加元變 為1美元=1.6050加元時,由於美元作為特定貨幣數量不變,加元數量增大,則說明美元升值而加 元貨幣貶值。當美元兌加元匯率變為1美元=1.58加元時,則說明美元貶值而加元升值。我國的人 民幣外匯牌價使用的就是直接標價法。
間接標價法是指以一定數量的其他貨幣為標准,換算為相對數量特定外國貨幣的標價方法。間接 標價方法中其他幣種的數量不變,而特定外國貨幣的數量發生相應變化。如:1英鎊=1.4550美元 變為1英鎊=1.4630美元時,由於美元作為特定貨幣其數量增大,英鎊數值量不變,則說明美元貶 值而英鎊升值。當英鎊兌美元匯率變為1英鎊=1.4450美元時,則說明美元升值而英鎊貶值。
但在實際應用中兩者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是標價的形式相反,數值互為倒數而已。由於使用習 慣等方面的原因,國際外匯市場上兌美元匯率使用間接標價法的主要有英鎊、歐元、澳元和新西 蘭元等,其他大多數貨幣兌美元的匯率都使用直接標價法。
5. 今日外匯牌價走勢圖,現在行情怎樣
春秋期貨有一直播間,可以看每日的走勢。
6. 如何判斷外匯匯率走勢
判斷外匯匯率走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外匯匯率走勢之一——購買力
外匯的最終目的還是用來買東西,所以一種外匯的購買能力也就決定了這種外匯兌換其它幣種的匯率。雖然實際中外匯價格並不完全等同於購買力,但是兩者是具有聯系的。匯價始終在購買力平價的附近波動受到購買力平價的制約。
購買力平價對於匯價的影響通過一個長期過程實現的,對於短期匯價波動影響不明顯。所以購買力平價是分析判斷外匯匯率長期走勢的研究方法,投資者一般不將其作為短期投資外匯的分析因素。
購買力平價分析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預測判斷外匯匯率的長期趨勢。方法就是確定某種外匯在市場上是被低估了,還是被高估了。高估的貨幣總要下跌的,低估的貨幣就是會有上漲的潛力。
外匯匯率走勢之二——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對外經濟活動的總和的貨幣表現形式,是一國經濟對外延伸的結果。其主要包括進出口貿易,勞務輸出入,居民匯款,旅遊收入,對外投資,利用外資等。
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外匯收入過多,意味著該國貨幣供小於求,外匯供過於求,就會引起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升值,外匯匯率下降;如果長期處於收支逆差狀態,意味著該國貨幣供大於求,外匯供小於求,就會引起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例如:我國近年來一直處於外匯收支順差狀態,所以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非常大。
另外貿易總額的擴大意味著本國經濟和國外經濟的聯系增強,對外部的經濟依賴性增強,經濟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貨幣投資主要取捨預期將來可以升值的貨幣,以其獲取交易差價上的好處;假如投資資本,就需要評價該國資產的收益率的與別國的資產收益率,游資將會挑選實際收益率高的資產進行投資。
外匯匯率走勢之三——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資本流向是決定短期外匯匯率趨勢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利差導向下國際游資的流動,直接影響短期外匯匯率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短期外匯匯率市場的走勢。一般情況下,國際游資選擇資產有兩種標准:一種是投資貨幣收益,一種是投資資本收益。
貨幣投資主要選擇預期未來可以升值的貨幣,以其獲得買賣差價上的利益;如果投資資本,就需要評價該國資產的收益率的與別國的資產收益率,游資將會選擇實際收益率高的資產進行投資。
資產的收益率實際上是以實際利率作為評價標準的。實際利率即為名義利率與通脹率之差。名義利率一般就是一個國家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實際利率作為衡量資產收益的標准只適用於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對其他國家則不一定,因為有些國家雖然實際利率高,但是政治不穩定,投資環境不好等原因,也不會吸引資本流入,因為資本的流動首先遵循安全性原則。
外匯匯率走勢之四——央行的干預
各國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是影響外匯匯率的重要因素,往往央行干預的效果是立桿見影的,但是由於立竿見影,對長期而言,央行干預反倒經常表現出能逆轉外匯市場的趨勢。
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有委託商業銀行干預;也有直接直接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近年來更多出現的是聯合多國央行,進行聯手干預,這種干預效果更好。當然央行干預市場的方法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央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由於央行資金實力非常雄厚,所以即使是一國的央行單獨干預外匯市場,也能對外匯市場造成非常大影響,所以央行的經濟政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表現。甚至是央行重要領導人的發言都可以對外匯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雖然各國央行的資金實力雄厚,但是從歷史上來開,多國央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效果似乎更加理想。
外匯匯率走勢之五——外匯市場參與者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有各國央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公司和個人客戶,這三類對外匯匯率有著怎樣的影響呢,我們逐一分析。
各國央行:中央銀行一般為一國銀行的管理者。中央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通過制定和執行金融政策,來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和維護本國金融秩序的穩定,以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各國央行通常通過首腦會議大型國際金融或等方式來協調溝通,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必要時各國央行會聯手對金融市場進行干預。
當然由於央行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所以央行的干預一般會在匯率市場有立桿見影的效果,但是也並不是總是生效的。
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西方銀行業的主要形式,其參與外匯市場是以盈利和避險為目的,其交易主要是建立在對各國經濟形勢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的,由於大部分交易都是在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間進行,所以這些交易主體對匯率有著直接的影響。
公司和個人客戶:公司主要是因為進出口貿易中需要外匯進行結算,所以需要外匯,但是大多數公司並不能直接參與外匯交易,所以需要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進行代理。個人客戶主要是投資理財目的,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炒外匯行為,需要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進行代理。個人客戶一般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比較小,或者說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影響外匯匯率走勢之六——石油
隨著各國工業化的進展,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對各國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石油的價格直接影響著一國經濟,同時也會影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表現。
石油的價格決定直接著一國大部分工業產品的價格,同時這些工業品的價格變化將會傳遞影響到下游其他商品的價格,從而影響全社會的商品價格。而美國對石油的依賴更加明顯,幾乎每次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都會對美元的匯率產生影響;而作為石油最大消費國,美國經濟的好壞反過來也影響著石油的價格。
例如2002年-2003年,由於對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擔憂,國際石油價格一路飆升,而美元價格則是一路下滑。當然這中間不排除由於對戰爭造成美元風險情緒的厭惡,出現逃離美元的現象,但是國際油價的飆升顯然也是影響美元走勢的一大因素。
石油是影響外匯匯率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原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實物商品之一,作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原油價格歷來和外匯匯率緊密掛鉤,其交割和計價基本上都是用美元來結算,所以美元匯率也會對原油價格產生影響。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就是歐佩克國際油價大漲,同時伴隨著美元匯率的大幅下滑。這體現了作為石油計價單位的美元價值的下降。原油作為戰略工藝品,其受基本的供求關系的影響很大。原油價格的波動受眾多的因素影響,除政治,經濟,天氣之外,美元匯率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
7. 外匯匯率多長時間變一次
外匯匯率是實時變化的,只要有買進或者賣出報價,就會變動。不過變動時有范圍的,很少出現大范圍的變動。
匯率變動對一國進出口貿易有著直接的調節作用。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即讓匯率下降,會起到促進出口、限制進口的作用;反之,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即匯率上升,則起到限制出口、增加進口的作用。
(7)外匯匯率走勢近日擴展閱讀:
匯率的表示方法
1、本幣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本國貨幣所能兌換的外幣數量來表示,稱為本幣匯率。在我國稱之為人民幣匯率,即用外幣表示的人民幣價格,其公式為100¥=x外幣。
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能兌換更多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上升,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升值,而外幣貶值,外匯匯率下跌,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反之,單位數量的人民幣若能兌換較少的某種外幣,則表示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相對於某種外幣貶值,而外幣升值,外匯匯率上升,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
2、外匯匯率
以單位數量的外幣所能兌換的本國貨幣數量來表示,稱為外匯匯率。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為標准,折算為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即用人民幣表示某種外幣的價格,其公式為100單位外幣=x¥。
當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時,外匯匯率上升,外幣相對於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貶值,即用人民幣表示的外幣價格上漲,此時有利於我國的出口不利於進口;
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外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而人民幣升值,此時有利於我國的進口不利於出口。
綜上所述,如果人民幣貶值,外幣升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下降,而外匯匯率則會上升;反之,如果人民幣升值,外幣貶值,那麼人民幣匯率就會上升,而外匯匯率相應下降。
8. 外匯匯率走勢怎麼判斷
這個只要有自己的交易系統就好了,推薦你去中國匯市網看看,上面交易系統不少!
9. 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最近一周的趨勢
今天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
不清楚您問的時間,您可以進行內查詢。
匯率查容詢途徑:
1.在期貨外匯行情軟體上附帶外匯行情走勢;
2.各大財經網站也有外匯報價;
3.通過手機自帶的外匯查詢工具也可查詢匯率情況;
4.手機期貨行情軟體大多也帶有主要貨幣匯率行情;
注意事項:
匯率是不斷變化的,使用時請參考自身所需當日當時匯率,在銀行櫃台和網銀上兌換時依據的是當時的實時報價。
10. 如何使用同花順看人民幣對外匯匯率走勢
同花抄順軟體沒有查看人民襲幣走勢圖功能,其官網倒是有外匯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