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80年代黃牛外匯情況

80年代黃牛外匯情況

發布時間:2021-05-23 05:27:35

① 從黃牛兌換外匯一般低於銀行賣出價,他們怎麼賺錢的

看來你還不了解外匯黃牛,現在做外匯黃牛不如從前了。以前賺錢是怎專么來的呢?因為以屬前中國外匯管制,沒正當理由你不能兌換外幣,即使能兌換,居民個人最多就2000美元而已,不夠怎麼辦,只能找外匯黃牛了,我們就來打個比方:銀行提供給你100美元收你840元人民幣,黃牛賣你多少,860元人民幣,賣你100美元就賺了20元,這個就是賣外匯。收購又是怎樣呢?剛剛說到,銀行100美元收你840元人民幣,但你拿100美元去換人民幣呢?那就可能是800塊而已!為什麼差價這個大跟你一時說不了,總之你明白:銀行收購價比賣出價要低很多。所以,有些人就去找黃牛,銀行800塊收我820收,怎樣,比銀行多吧!但我收了不可能拿去銀行兌,而是找個需要的人賣給他,820收的,860賣給你,賺了40元…
這就是當年外匯黑市交易的基本情況。

現在不同了,個人一年可到銀行購買5萬美元,拿上身份證,填張單子就得,不需要以前出國證明、護照之類的煩瑣程序了,隨便去,這樣自然來光顧黃牛的人就少了,加上現在外匯暴跌,外幣在手上拿多一天,第二天價格就縮水了,又難及時賣出,所以,很多人選擇不幹了。

② 中國銀行門口黃牛換外匯安全么

這個要來看情況,如果你是外匯換回人源民幣,可以考慮和黃牛換。人民幣換外匯的話,就別換了,風險太高。

但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必須和黃牛一起到銀行櫃台把人民幣現金點清楚,確認無假幣,然後直接存入你賬戶。
2 換的時候看好中行的牌價,比銀行牌價合算你再換,不然換了是你傻啊。。。

③ 倒賣外幣的黃牛是如何掙錢的

看來你還不了解外匯黃牛,現在做外匯黃牛不如從前了。以前賺錢是怎麼來的呢?因為以前中國外匯管制,沒正當理由你不能兌換外幣,即使能兌換,居民個人最多就2000美元而已,不夠怎麼辦,只能找外匯黃牛了,我們就來打個比方:銀行提供給你100美元收你840元人民幣,黃牛賣你多少,860元人民幣,賣你100美元就賺了20元,這個就是賣外匯。收購又是怎樣呢?剛剛說到,銀行100美元收你840元人民幣,但你拿100美元去換人民幣呢?那就可能是800塊而已!為什麼差價這個大跟你一時說不了,總之你明白:銀行收購價比賣出價要低很多。所以,有些人就去找黃牛,銀行800塊收我820收,怎樣,比銀行多吧!但我收了不可能拿去銀行兌,而是找個需要的人賣給他,820收的,860賣給你,賺了40元…
這就是當年外匯黑市交易的基本情況。

現在不同了,個人一年可到銀行購買5萬美元,拿上身份證,填張單子就得,不需要以前出國證明、護照之類的煩瑣程序了,隨便去,這樣自然來光顧黃牛的人就少了,加上現在外匯暴跌,外幣在手上拿多一天,第二天價格就縮水了,又難及時賣出,所以,很多人選擇不幹了。

④ 非法買賣外匯被抓,我通過黃牛美金換人民幣我是受害者嗎

你是參與者~~

⑤ 黃牛的外匯一般是哪裡來的

就是指國外的熱錢,它們會大量進入國內市場!這是合法的!它們做過石油 ,電解銅,黃金!是禁外一種只做投資的機構!
很嚇人的,泰國的經濟危機也就是它們做成的!
也有種經濟入侵的味道!~

⑥ 外匯券的曾經的特權

1993年12月30日一大清早,數十位外國駐華大使、大使夫人以及來華的外商們蜂擁進北京的一家免稅店,焦急地把他們看到的貨架上的一切東西盡量塞滿他們的購物包。
這次瘋狂的購物並非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而是因為前一天晚上央行的一紙公告:12月29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從1994年1月1日開始停止發行外匯兌換券(簡稱外匯券)。盡管央行的通告非常清楚地說明現存的外匯券仍然可以暫時流通,但外匯券的擁有者們還是覺得越快花完手中的外匯券心裡越踏實。
這家位於北京建國門附近的免稅店毗鄰使館區和許多外商辦公的寫字樓。在30日這一天,營業額比平時多了9倍。該店一名姓董的經理在當天接受《中國日報》記者的采訪時說,「生意比聖誕節的時候都紅火,看來我們元旦的假都不能放了」。
在跨國公司雲集的國貿寫字樓里也是一片混亂。許多當時在外企工作的中國雇員的工資都是以外匯券的形式支付的。因此,他們非常急切地想知道他們的老闆是否會彌補由於外匯券停止發行而給他們帶來的損失。雖然理論上講,外匯券應該與人民幣等值,但在黑市上,它們的價值比同樣面值的人民幣高出30%。
「我們都急死了」,一名在香港貿發局工作的中國員工告訴《中國日報》的記者。 1980年4月1日,中國開始發行外匯券。1995年1月1日,外匯券最終退出市場。在這15年間,中國實行了非常獨特的雙貨幣制度——人民幣和外匯券同時在市場上流通。
在改革開放初期,來華訪問的外國人、歸國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而中國的市場供應還非常緊張,國內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糧油、肉、布等)還實行定量供應。為滿足來華的外國人及歸僑的需要,中國興建了一批賓館和商店。然而,當時國內是禁止外幣流通的。為了便於他們在這些場所購買物品和支付費用,同時又使他們區別於國內居民,國務院於1980年4月1日授權中國銀行發行外匯兌換券。外籍人士須將所持外幣在中國銀行或指定的外匯代兌點兌換成外匯券,並在指定范圍內與人民幣等值使用。離開中國大陸時,他們可以選擇將外匯券換回硬通貨或留著以備下次來華時使用。很多外國人當時都管外匯券叫「旅遊貨幣」。
外匯券有100元、5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7種面值,與人民幣等值,背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風景名勝畫面,如三峽、長城、天壇等。
當時,外匯券是特權貨幣。正如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新聞學教授Kenneth Starck在《畫龍點睛》一書中描寫的那樣,「如果錢能說話,外匯券的聲音比人民幣大50%」。Kenneth Starck於1986年來到中國,在社會科學院的研究生院教授英語新聞專業的寫作課程。他對外匯券的使用深有體會,有了外匯券,人們在中國就可以買到進口商品,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費,還可以換美元,這些都是人民幣所沒有的功能。
外匯券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賓館、友誼商店、免稅店等等;也只有在這些地方,人們才能買到當時被視為奢侈品的高檔貨——人頭馬的洋酒、萬寶路香煙、彩電、瑞士手錶。一些有中國特色的手工藝品和絲綢等也能在友誼商店買到。
但漸漸地,擁有外匯券就不是外國人的專利了。有一些大陸居民從他們的海外親戚朋友那裡能得到一些外匯券。一旦擁有外匯券,他們立刻成為他們的同事、鄰居和朋友眼紅的對象,因為外匯券就是出入友誼商店的特殊通行證。
外匯券的這種特權引起了很多擔憂,甚至是外國人的擔憂。1980年9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理查?羅伯遜的來信,「我是一個對現代中國的成就深為欽佩的人,現在向你們寫這封信。最近我在中國作了為期兩周的訪問,剛剛回到美國。所到之處,中國人民的生氣勃勃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我相信到了2000年,四個現代化一定可以實現。但是我必須承認,對外國人的優待和對中國公民的歧視這種不平等的待遇使我深感不安。我指的是對非中國公民發行的外匯兌換券。憑這種外匯兌換券,外國人可以在特殊的旅館住宿,在特殊的餐館就餐,在特殊的商店購買東西——所有這些特殊的地方一律不接待中國公民。這種制度使人想起19世紀時清政府給予外國人的特權。此外,那些專為外國人設立的特殊的等候室等等也似乎是不必要的。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對這些特殊待遇感到不安,這些特殊待遇會助長並加深優越感和自卑感。我強烈主張對此給予重新考慮」。
Starck教授在自己的書中將此雙貨幣制度描寫為「令人質疑的」和「有害的」。「外匯券貶低了官方貨幣的價值並鼓勵了黑市交易」,他寫道。
但是,大陸居民仍然試圖用各種辦法來獲得外匯券。自20世紀80年代起,越來越多的中國居民開始走出國門,出國留學或探親,他們需要外匯券來換美元,甚至連學生們考托福的報名費也需要用美元來交。對外匯券和美元的強烈需求直接催生了整整一代倒匯者——俗稱「黃牛」。 整個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外國人在北京或者其他中國主要旅遊城市聽到的最多的招呼也許是「換錢嗎?換錢嗎?」黃牛們冒著坐牢的風險在大陸居民對外匯券的渴望和外國人對人民幣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機。有了人民幣,外國人就可以在任何商店和餐館消費;而人民幣和外匯券的價差使倒匯成為利潤豐厚的職業——盡管這是非法的。
1994年以前,中國的匯率制度也是雙軌的。一個是由國家外匯管理局制定的官方匯率,大概在1美元兌元人民幣,另一個是企業外匯市場匯率,當時大概在1美元兌元人民幣。只有大約20%的外匯交易是按官方匯率來進行的。1994年1月1日,這一雙軌制度被廢除。
但在雙軌制廢除以前,個人可以用外匯券按官方匯率換美元等硬通貨。如果人們手裡只有人民幣,那麼他們只能到黑市上換美元。通常,黑市的匯率比為企業服務的外匯市場價格還要高,常常是1美元約兌9元人民幣。跟美元的黑市匯率相對應,當時外匯券的黑市價通常是130元人民幣換100元外匯券。
黑市的交易常常是在陰暗的小巷裡進行的,要不就是在自由市場的攤位後面。進行交易時,雙方都會警覺地看看對方身後是不是有警察的身影。一旦交易完成,黃牛們迅速將外匯券換成硬通貨再賣給急需美元的大陸居民,而外國人則拿著他們非法得來的人民幣享受出入任何餐館和商店的自由。
興旺的黑市買賣迅速蔓延到了全國。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昆明等旅遊城市都能看到各式黃牛的身影,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他們日夜守候在繁華的商業區或旅遊賓館附近,等待商機的到來。而與此同時,在中國銀行的分支機構外面也總能看到黃牛們攔住任何一個他們認為有可能成為他們顧客的行人。「要外匯券嗎?」他們常常會主動地問。
甚至在央行宣布1994年匯率並軌、停止發行外匯券後,黃牛黨也沒有銷聲匿跡。大陸居民仍然沒有官方渠道去購買美元,而對美元的需求越來越高,於是黃牛們依然能找到生存的空間,只不過他們的問題從「要外匯券嗎?」改成了「要美元嗎?」
直到1998年中國開始逐漸放開個人購匯,情況才開始有所改變。當年,外管局規定個人因私出境一次可購匯2000美元。2003年9月,這一額度提高到個人因私出境6個月以內為3000美元,6個月以上為5000美元。2005年8月,上述個人購匯額度分別被提升為5000美元和8000美元。
從2006年5月1日開始,中國實施了年度購匯管理制度。居民每年可購買2萬美元外匯。這一額度在2007年2月1日提高到5萬美元。
隨著中國居民購匯額度的提高,一度紅火的黃牛生意一蹶不振了,黃牛們不得不另謀出路來維持生活。 需要轉型的卻遠遠不止黃牛們,友誼商店和免稅店同樣面臨著考驗。這種特殊商店中有很多已經轉為普通的百貨店,盡管一些店還保留著友誼商店的名稱。
位於朝陽區惠新東街的外匯商品大樓曾經是北京最大的一家專收外匯券的商店之一。20世紀90年代初,用外匯券在這座大樓里購物是一件令人眼紅的事情。在轉型中,它搖身一變,成為了北京國際珠寶交易中心。
然而,外匯券卻成了某些人的新寵——這一次是在收藏品市場上。
在北京的郵幣市場上,一整套7個面值的外匯券售價可達1萬元。在廈門,一張背面是天壇圖案的5角面值外匯券能賣到9元,而背面是長城圖案、面值為100元的外匯券則標價1000元。
專家認為,由於大部分外匯券都被中國銀行回收了,現存於居民手中的外匯券數量非常有限,外匯券作為收藏品還存在巨大的升值空間。

⑦ 在中國銀行門口,經常會有一些私人兌換外幣的(黃牛),他們是賺兌換差價嗎

他們是收外幣,比銀行匯率略高一點或者相當.主要是和他們交易不需要任何手續,直接版現金交易. 結匯很煩的權,填單子,額度還要象人民銀行申報.一年只有5萬美金或等額的額度.

賣出外幣,比銀行略高點.主要是針對需要大量美金而銀行購匯額度又不夠用的人.

但是現在黃牛幾乎不存在了,他買進外幣賣出去的時候已經跌了,生存不下去了.

⑧ 外匯換匯黃牛黨是怎樣操作資金的拜託各位了 3Q

以我平日所見,目測來看,換匯黃牛通常是跟銀行的外匯業務系統里有認識的人。操作原理一:

  1. 來一客戶需要買1美元,假設銀行的現價美元買入價6.25 賣出價6.21,那麼該客戶想買入1美元則要花費的價格是中間價=(6.25+6.21)/2=6.23RMB

  2. 黃牛之前早就跟銀行買來了美元 因為跟銀行的人認識 黃牛買美元的價格是按照賣出價(現價最低價6.21)買來的 。黃牛看見有客戶 就說 在我這買吧 按照6.22的價格就行 這樣客戶買1$就節省了0.01¥ 所以客戶跟黃牛買了 黃牛自己也賺了0.01¥

操作原理2:黃牛與銀行沒神馬關系 沒內部優惠。

  1. 黃牛手裡早就有了很多美元 黃牛有外匯投資的戰略性眼光和認識,判斷過段時間美元/人民幣價格會下降 也就是他手裡的美元恐怕要貶值成中間價6.15了 所以黃牛趁現在還是中間價6.22的時候跟客戶以6.21的價格互換.

  2. 倘若半年後美元果然跌到6.15了 而且黃牛覺得不會再跌了 反而以後即將要漲 那麼黃牛就立刻拿手裡積攢的人民幣再以6.15的價格去買美元放手裡 等以後美元再漲過6.15的時候 比如6.25 再找客戶按1$=6.25¥來兌換。這樣黃牛兌換1美元就賺了0.1RMB。

⑨ 為什麼有人去找黃牛換外匯啊

古時候銀行外匯是管制的,不能換那麼多……如今,黃牛的價格是要好與銀行價格的 查看原帖>>

閱讀全文

與80年代黃牛外匯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鋼股票的發行價是多少 瀏覽:242
低工資理財 瀏覽:586
理財需趁早 瀏覽:893
理財師登陸 瀏覽:524
上班族小額理財 瀏覽:753
金蛋理財提現 瀏覽:397
正確投資理財項目 瀏覽:876
貸款融資性保函 瀏覽:58
融資融券轉入 瀏覽:336
什麼是銷售融資 瀏覽:418
直接融資怎麼計算 瀏覽:497
融資融券股票市值 瀏覽:540
波動幅度大的指數基金 瀏覽:493
快錢包萬達理財客服 瀏覽:253
ipo融資規模 瀏覽:784
融資公司會倒閉么 瀏覽:881
政府平台私募融資 瀏覽:373
直接融資間接融資關系 瀏覽:626
公司融資的概念 瀏覽:552
建設銀行抵押貸款流程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