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出口額與外匯收入關系
是內含關系
外匯收入含有出口產品收入等
⑵ 我國每年有多少外匯收入
去年8月以來,外儲下滑一度引發市場對資本外流的擔憂。與其說擔心外儲下滑,不如說內令市場形成擔憂的是外儲容規模收縮的速度。不過,數年前,令央行頭疼的是外儲的持續累積。中金公司認為,2001-2010年,中國外儲的過度累積,產生了低回報、扭曲中國貨幣政策操作、造成央行資產負債表被動擴張,以及銀行存款准備金率高企的負面影響。
⑶ 外匯收支情況表的問題
按注冊資本填
直接投資系統是200萬,但根據《外匯收支情況表的編制方法規定》,股權轉讓的,差額無需體現。這是系統設計與編制方法不一致造成的。
你按注冊資本填是正確的,但系統不認可,你可以在備注里加上一兩句話的解釋就可以通過系統的校驗了,然後外匯局會對其進行人工校驗,分析你的解釋是否正確。
⑷ 怎麼查找一個市的外匯收支
先打開網路知道,再查外匯收支單就可以了
⑸ 國際收支與外匯收支有何區別與聯系
第一條 為完善國際收支統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范圍為中國居民與非中國居民之間發生的一切經濟交易以及中國居民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狀況。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中國居民,是指:
(一)在中國境內居留1年以上的自然人,外國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在境內的留學生、就醫人員、外國駐華使館領館外籍工作人員及其家屬除外;
(二)中國短期出國人員(在境外居留時間不滿1年)、在境外留學人員、就醫人員及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工作人員及其家屬;
(三)在中國境內依法成立的企業事業法人(含外商投資企業及外資金融機構)及境外法人的駐華機構(不含國際組織駐華機構、外國駐華使館領館);
(四)中國國家機關(含中國駐外使館領館)、團體、部隊。
第四條 本辦法適用於中國境內所有地區,包括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保稅區和保稅倉庫等。
第五條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規定的程序,負責組織實施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並進行監督、檢查;統計、匯總並公布國際收支狀況和國際投資狀況;制定、修改本辦法的實施細則;制發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單及報表。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助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工作。
第六條 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實行交易主體申報的原則,採取間接申報與直接申報、逐筆申報與定期申報相結合的辦法。
第七條 中國居民和在中國境內發生經濟交易的非中國居民應當按照規定及時、准確、完整地申報國際收支信息。
第八條中國居民通過境內金融機構與非中國居民進行交易的,應當通過該金融機構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交易內容。
第九條中國境內提供登記結算、託管等服務的機構和自營或者代理客戶進行對外證券、期貨、期權等交易的交易商,應當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對外交易及相應的收支和分紅派息情況。
第十條中國境內各類金融機構應當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自營對外業務情況,包括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相應的利潤、利息收支情況,以及對外金融服務收支和其他收支情況;並履行與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通過其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活動有關的義務。
第十一條在中國境外開立賬戶的中國非金融機構,應當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通過境外賬戶與非中國居民發生的交易及賬戶余額。
第十二條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外有直接投資的企業及其他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非金融機構,必須直接向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及其變動情況和相應的利潤、股息、利息收支情況。
第十三條 擁有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中國居民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的規定申報其對外金融資產、負債的有關情況。
第十四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可以就國際收支情況進行抽樣調查或者普查。
第十五條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有權對中國居民和非中國居民申報的內容進行檢查、核對,申報人及有關機構和個人應當提供檢查、核對所需的資料和便利。
第十六條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局應當對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嚴格保密,只將其用於國際收支統計。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國際收支統計人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任何機構和個人提供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
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託管等服務的機構應當對其在辦理業務過程中知悉的申報者申報的具體數據嚴格保密。
第十七條中國居民、非中國居民未按照規定進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的,由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十八條 國際收支統計人員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給予處分。
國家外匯管理局或其分支局,銀行、交易商以及提供登記結算、託管等服務的機構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十九條 國家外匯管理局根據本辦法制定《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辦法實施細則》。
⑹ 為什麼國際收支逆差,外匯收入<外匯支出
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
從引起國際收支逆差的原因來看,如果國際收支逆差是由經常項目的逆差所引起的,那麼必然導致與出口有關的部門就業機會的減少,導致經濟下滑。如果國際收支的逆差是由和資產項目逆差所引起的,那麼意味著大量資本外流,國內資金供應緊張,推動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失業增加,經濟下滑。
差就是支出大於收入,相當於外匯少了(大部分都支出去了),物以稀為貴,外匯緊缺就會升值,如1美元原來要7元錢,現在要8元錢,這不是本幣貶值了嗎!這是市場規律導致本幣貶值,是源於對外幣的需求。升值不是說升就升的,原來大米1斤3元,你升值,大米1斤1元,誰還種大米,幣值不穩定會造成經濟混亂,引發一系列的問題。
國際收支逆差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瓶頸問題之一。國際收支逆差也被稱為國際收支赤字,是指某一國在國際收支上支出大於收入。國際收支逆差會導致本國外匯市場上外匯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從而使得外匯的匯率上漲,本幣的匯率下跌。如果該國政府採取措施干預,即拋售外幣,買進本幣,政府手中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而這又會進一步導致本幣的貶值。政府的干預將直接引起本國貨幣供應量的減少,而貨幣供應量的減少又將引起國內利率水平的上升導致經濟下滑,失業增加。
⑺ 「收支狀況」,「外匯儲備」和「匯率」有什麼區別
經常項目收支狀況,指與商品貿易和服務提供相關的國際收入與支出的情況。
外匯儲備,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匯率:兩種貨幣之間的比值。
如果全球不再進口中國紡織品,勢必尋找其他國家的替代品。一般而言紡織品的利潤率很低,對勞動力數量要求高,所以其他的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就會增加。出口增加外匯儲備就會增加,本國貨幣的匯率就會上升。
⑻ 國際收支統計與外匯收支統計有何區別
國際收支及外匯收支統計分析考核辦法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國際收支、 銀行結售匯及外匯賬戶的統計和分析工作, 促進統計和分析工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