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分析下俄羅斯工業復甦情況(要客觀、全面)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佔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俄國工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於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 [1]
在這個方針影響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俄羅斯具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具體分為八大工業部門:燃料動力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建築材料工業;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輕工業;食品工業。 [2]
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製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築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3]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為第一階段,1994年7月起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俄羅斯的工業發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階段私有化時期,經濟上徹底打破傳統的計劃體制,並以國有企業為突破口,通過私有化形式開始大規模的市場經濟改造。這一階段實行的是無償私有化。外國投資者可以參加拍賣、競賣和投資招標,以及購買私有化證券。到1994年6月底,70%的工業企業,其中包括2萬個大中企業已轉入股份化;小私有化比例達75%;農業中私有化企業和個人副業產值已達86%;非國有制經濟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就業人數達到4000萬。從1994年7月1日起推出第二階段私有化計劃。這一階段私有化的特點是從無償私有化轉為有償私有化,從追求政治目標轉向注重經濟效益,刺激生產投資。 [4]
二、 主要工業部門
1.燃料動力工業
燃料動力工業是建立在俄羅斯本國資源基礎上的強大工業部門,俄羅斯的煤、石油、天然氣、泥炭、鈾礦的儲量在世界上均處於前列。燃料動力工業是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之一,它包括電力工業和燃料工業。
俄羅斯電力工業由熱電站、水電站和原子能電站三大系統組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力工業的企業數在增加,發電量逐年減少。原子能電站的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1%~12%之間。熱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出現下降的趨勢,水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在上升。在工業部門中,電力工業的盈利較高。
俄羅斯燃料工業分為石油工業、天然氣工業和煤炭工業。
(1)石油工業
蘇聯的石油開采重點由西部向東部轉移,二次大戰後由亞塞拜然的巴庫油田轉向伏爾加-烏拉爾地區,20世紀70年代又向東轉移到西西伯利亞的秋明地區,這里有全俄最大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薩莫特洛爾油田。秋明地區的石油開采量佔全俄總開采量的66%。
俄羅斯石油股份公司(РОСНЕФТЬ)成立於1995年9月,是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蘇聯石油部及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該公司1996年擁有石油儲量為14.83億噸,石油產量為1300萬噸,石油加工量為450萬噸。1995年時雇員人數是6.988萬人。公司董事會由總裁董事長、國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長官共12人組成。俄羅斯石油公司設有8家石油生產公司、9家煉油廠、12家油品銷售公司及其他公司。12家子公司是:⑴阿爾漢格爾斯克地質公司(Архангелскгеолдобыча),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⑵克拉斯諾達爾石油有機合成公司(Краснодарнефтеоргсинтез),成立於1950年,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現有雇員1497人。⑶莫斯科石油和潤滑油廠(Мос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для нефти и смазок),成立於1925年,現有雇員366人。⑷捷爾姆石油公司(Термнефть),從事與熱采有關的各項研究和試驗。⑸共青城煉油廠(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 НПЗ),成立於1950年,位於阿穆爾州共青城,現有雇員916人。⑹普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⑺斯塔夫羅波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⑻克拉斯諾達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⑼卡萊姆石油公司。⑽達吉斯坦石油公司。⑾薩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氣公司。⑿圖阿普謝煉油廠。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還有一些對外合作機構,包括中央地球物理國外勘探公司、油氣計算中心。經營范圍是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藏普查、勘探、開發、運輸及加工;石油產品、石化產品及其他產品生產;石油、石油產品及其他產品銷售;投資活動(包括有價證券業務);對外經貿、進出口業務;完成聯邦國家及地區消費者的訂貨。 [5]
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ВОСТСИБНЕФТЕГАЗ),成立於1994年4月,經營范圍是地球物理勘探、區域性勘探和詳查、鑽井、開發以及石油天然氣供應。公司董事會由董事長、國家部委、地方行政官員及子公司代表共9人組成。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公司設有3家子公司:葉尼塞地球物理公司,位於葉尼塞斯克;葉尼塞石油天然氣地質公司,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 [6]
(2)天然氣工業
全俄共有17個天然氣開采區。秋明州是全俄最集中最大的天然氣開采地,占天然氣開采總量的92%。天然氣工業相對比較穩定。天然氣儲量集中在烏拉爾的奧倫堡氣田和西西伯利亞的馬連戈伊、揚堡、扎波利亞爾、麥德維熱5個大氣田。天然氣開采工業集中程度高,85%的開采量是由3個大型企業進行的,它們的年開采量都在500億立方米以上。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是蘇聯解體後在蘇聯天然氣工業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儲量和開采量方面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氣公司。年開采量在100億~5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2個,年開采量在10億~1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7個,而年開采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下的小型企業有16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向國內的天然氣供應量已佔俄羅斯能源總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向西歐的天然氣年出口量約1200億立方米,外匯收入超過150億美元,它控制了24%的歐洲天然氣市場。此外,向獨聯體國家每年約出口80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主要從事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加工、儲運以及銷售,還從事多種經營,包括旅遊業、農業、航空以及通訊等業務。俄羅斯的氣田和凝析氣田均由該公司開采,其產量佔全俄總產量的95%以上。對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完全實行壟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繼承了蘇聯統一的供氣系統,擁有21個天然氣生產企業、9個研究所、6個工程局、6家服務公司,直屬企業和子公司的職工總計36萬人。蘇聯時期的統一供氣系統十分龐大,包括200個氣田和凝析氣田;22.6萬公里的輸氣干線;407座壓氣站,總安裝功率達5900萬千瓦;46座地下氣庫,總有效容量800億立方米;4500個配氣站;6家天然氣加工廠。統一供氣系統的調度中心在莫斯科。蘇聯解體後,統一供氣系統照常運行,俄羅斯以外的有關設施,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租用。除獨聯體各國外,與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約70家公司進行合資經營。 [7]
(3)煤炭工業
俄羅斯煤炭資源豐富,其探明可采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居第三位,預測儲量超過50000億噸。煤炭品種比較齊全,從長焰煤到褐煤,各類煤炭均有。俄羅斯主要煤炭基地有西西伯利亞的庫茲涅茨礦區、歐洲東北部的伯朝拉煤礦區、東西伯利亞的坎斯克一阿欽斯克礦區和莫斯科郊區礦區。大型煉焦煤基地在庫茲涅茨和伯朝拉。較大的露天煤礦基地有烏拉爾的科爾金諾、博戈斯洛斯克、沃爾昌斯克礦區;西伯利亞的坎斯克-阿欽斯克、伊爾庫斯克和庫茲涅茨克煤田;遠東的萊奇哈、薩哈林。在煤炭工業中,大中型煤礦占優勢地位。年開采量在100萬噸以下的小型煤礦有6個;年產量在100萬~500萬噸的煤礦有14個;年產量在500萬~1000萬噸的煤礦有10個;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大型煤礦有9個。 [8]
俄羅斯煤炭資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區分布極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煤炭產地與大量需求煤炭的工業地區相隔遙遠,運輸落後制約了煤炭工業的發展。煤炭工業的盈利率很低,也影響著自身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後,蘇聯曾大力發展露天採煤。90年代以來,俄羅斯的露天採煤量占煤炭總產量的比重有所下降。歐洲部分儲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儲量在俄羅斯中部,即庫茲巴斯煤田;23%的儲量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幾乎都是褐煤,適於露天開采。此外還有一部分動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國(82億噸),羅斯托夫州(65億噸)和伊爾庫茨克州(55億噸)。
煤炭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遠東和烏拉爾等幾個大型地理經濟區的主要燃料。這些經濟區中的個別地區,像遠東地區的濱海邊疆區長期以來燃料供應短缺,致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對勞動力就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俄羅斯的地理經濟區中僅有7個是煤炭產區,而有5個地區是煤炭主要消費地區。在7個煤炭產區中,像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和北高加索3個地區實際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給。而其他4個地區,尤其是烏拉爾和遠東地區,需要一部分外運煤炭。這些地區所需的煤炭品種和質量,光靠自產煤量是不夠的。因此,每年大約有1/4的煤炭產量,約4000萬噸至5000萬噸需要在各地區間相互調配,平均運距達1000公里,最長運距達3000公里。俄羅斯煤炭工業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從1993年起,俄羅斯煤炭工業的市場競爭就已形成,從而保證了有支付能力單位的需求。當時還出現了能夠自籌資金的私營煤炭公司。
煤炭工業有72個煤炭生產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個為聯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個國營煤炭開采聯合企業。俄羅斯煤炭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井工礦和露天礦的生產能力在降低。據俄羅斯科學院經濟所的數據,未來天然氣的價格將不斷上升,而煤炭企業經過重組以後,其生產費用會不斷下降,因此各地區的煤價應當低於天然氣價格。在現階段,煤炭工業主要的改革任務是,根據增長的需求,制定煤炭工業發展目標;以最快的速度關閉嚴重虧損企業和解決與此相關的社會問題;制定有效的由國家調控私人煤炭公司的靈活機制。俄羅斯有60%的煤產量來自私人煤炭公司,所以改革要完成的任務之一是有效地調節市場經濟下煤炭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因此,地下資源利用、確保煤炭穩定而充分供應、改進立法和規范權力范圍,是國家調控的重點。根據條件修訂現有的政策包括:煤礦安全規程以及煤炭企業技術操作和設計定額。在要求俄羅斯動力部對煤炭工業加大調控力度方麵包括:幹部培訓,實施部門和部門間科技發展綱要,支持和發展部門科學研究和設計製造院所的倡議。俄羅斯煤炭工業部門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創造擴大再生產的條件,提高煤炭生產潛力。根據俄羅斯2020年動力戰略以及聯邦「動力有效經濟」的目標規劃,到2005年煤炭產量應達到3億噸,到2020年必須達到4.3億噸。為完成發展規劃所規定的總生產能力,到2005年以前,需投入資金671.4億盧布(按2001年盧布比價計)。上述資金來源,既靠企業自有資金,又需要來自聯邦政府的預算資金。預算外資金總額494.2億盧布,將主要來自企業自有資金(折舊提成和利潤),以及來源於引資和銀行貸款。
2.冶金工業
冶金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俄羅斯擁有豐富的鐵礦,黑色冶金是工業的骨幹部門。冶金工業分為兩大門類: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大型冶金中心在西北區、中央區、烏拉爾、庫茲巴斯、伏爾加沿岸和西西伯利亞。大型冶金企業有: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克里沃羅日、新利別茨克、西西伯利亞、切列波維茨、車里雅賓斯克等。其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基地規模最大。在煉鋼部門,生產工藝得到某些改進。黑色和有色冶金部門的產品盈利率和資產盈利率均高於整個工業。俄羅斯的有色金屬工業有煉鋁、鎳、鉛、鋅、銅等工業。在安卡拉有大型煉鋁廠。在有色冶金工業中,錫、銻、汞冶煉業不發達,俄羅斯是這些有色金屬短缺的國家。
3.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
俄羅斯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的布局也在由西部向東部地區轉移。俄羅斯的東部地區,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擁有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森林資源、食鹽和磷灰石等,對發展化學工業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條件。20世紀70~80年代,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建立起十幾座石油加工廠,年加工能力一般都在600萬~1200萬噸石油。全俄最大的鄂木斯克石油加工廠年加工能力為2000萬~2200萬噸石油。俄羅斯的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主要分為5個部門:基礎化學,產品主要是硫酸、純鹼、燒鹼和化肥;化學纖維和紗線;合成樹脂和塑料;合成橡膠和輪胎工業。重點發展化肥、新型結構材料和化學纖維。
4.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
機器製造業是俄羅斯工業的核心,是科技進步的基礎,它為工業本身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技術裝備,對國民經濟的技術現代化起著關鍵的作用。蘇聯長期以來一直以超越整個工業部門的速度發展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俄羅斯機器製造業的一個特點是生產高度集中,並且具有高度壟斷性。據官方統計,在整個工業中壟斷企業有420個,其中256個在機器製造業。機器製造業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生產與軍事化密切相關,有80%的機器製造企業與軍工生產相關。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部門的企業數增加很快。機器製造業的分部門主要為:重型動力和運輸機器製造業;電機工業;機床製造和工具工業;電子計算機和儀表製造業;汽車工業;拖拉機和農業機器製造;家電工業。在整個機器製造業中,俄羅斯把機床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和儀表製造業、電機工業和電子工業作為科學技術進步的催化部門。俄羅斯消費市場最為暢銷的家電產品主要有四類,即電視機、冰箱、錄像機和洗衣機。
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俄羅斯家電工業一直處境艱難。從內部因素看,由於資金短缺,企業無力進行技術更新改造,自產家電的綜合競爭力弱,在質量、性能、外觀上遠遠落後於同類進口產品。從外部條件看,在實行外貿自由化的同時,政府未採取必要的民族工業保護措施,國外家電大量湧入俄羅斯市場,致使本國家電行業受到嚴重沖擊。比較知名的電視機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並擁有一批小有影響的國產品牌。例如,莫斯科市《紅寶石電視機廠》的「Рубин」;沃龍涅什地區《電信股份公司》的「Рекорд」;聖彼得堡市《彩虹股份公司》的「Радуга」;諾夫哥羅德地區《量子聯合生產公司》的「Садко」等。這些品牌電視機一般採用世界流行款式和設計,引進外國的主要部件在俄羅斯進行組裝,技術性能和外觀造型上均有了很大改觀,價格水平也基本與國外同類產品持平。洗衣機生產廠家也基本分布在歐洲部分,例如,下諾夫哥羅德州的《斯維爾德洛夫生產聯合公司》、別爾哥羅德州的《斯塔爾奧斯科爾工廠》和基洛夫市的《維斯塔股份公司》。市場上比較知名的國產洗衣機品牌有「Вятка-Алена」、「Ока-9」、「Фея」、「Малютка」和「Сибирь」等,以手動、小容量、軟塑機殼為主,而半自動、全自動機型比重不足10%。由於價格、性能和質量等原因,這些機器的主要用戶是低收入階層。莫斯科市的大部分俄產洗衣機的平均價格約在30-100美元之間。冰箱企業主要有莫斯科市的《吉爾股份公司》、斯摩棱斯克市的《艾斯別爾戈股份公司》、奧倫堡州的《奧爾斯克機械廠》、利佩茨克地區的《利佩茨克鋼鐵企業》等。市場上能見到的國產冰箱品牌有「Stinol」、「Зил」、「Саратов」、「Смоленск」、「Орск」和「Ока」等,其售價大致在80~140美元之間。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俄羅斯對部分進口商品實行質量和安全認證制度,看其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所規定的安全要求,是否持有相應的商檢證明。俄羅斯每年都對進口稅率進行較大幅度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情況。家電進口稅率呈明顯攀升趨勢。
5.建築材料工業
建築材料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各地區都擁有生產建築材料的原料,建築材料工業主要分布在工業發達的中央區、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地區。建築材料工業的下屬分部門有:水泥工業、鋼筋混凝土構件和配件工業、牆材料工業、建築陶器工業、聚合原料製造的建築材料、非礦物建築材料工業和玻璃工業。在水泥生產行業,小企業(年平均生產能力在50萬噸以下)較多,有27個,它們占本行業企業數的48%,而生產的水泥占水泥總產量的13%。大型企業(年平均生產能力在200萬噸以上)有10個,占這一行業企業數的17.8%,生產的水泥占總產量的43%。「斯巴斯克水泥廠」是俄羅斯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其他大型水泥廠還有:「礦山工廠水泥廠」、「舒羅夫斯基水泥廠」、「沃爾斯基水泥廠」等。
6.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為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資源基礎。這一部門也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一部門的企業數逐年增加,在私有化過程中,企業數大量增加。這一部門在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為4.3%,僅高於輕工業所佔的2.5%。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的主要分部門有:森林採伐工業、木材加工工業和紙漿造紙工業。俄羅斯現有傢具生產企業約3500家,其中550家大型企業的產值約占整個國內傢具工業產值的80%。本國傢具企業面臨兩方面的困難。一方面,傢具生產設備和國內緊缺配件的進口關稅偏高,妨礙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以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一些國產和進口傢具原材料以及國內能源價格的上漲,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價格接近進口產品,從而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7.輕工業
輕工業一直是一個薄弱的工業部門,它的發展速度緩慢,設備陳舊落後。輕工業部門多為中小企業。輕工業部門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份額最小,在各工業部門中僅佔2.5%。輕工業部門分為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革、皮毛和製鞋工業。據預測2010年俄羅斯輕紡行業發展目標主要是將國產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佔有的份額提高到55%。俄羅斯輕工業有能力在亞麻、毛、皮革、皮毛和化纖面料市場方面保持領先地位,但服裝、針織面料和鞋等產品落後於國外。在國外市場,俄羅斯出口產品主要是匹布。
8.食品工業
食品工業主要包括:糧食食品製造業、肉類食品製造業、奶類食品製造業、魚類製品工業、砂糖和糖果製造業、各種飲料製造業、制油和制鹽業等。俄羅斯的麵粉工業主要分布在伏爾加河流域區、北高加索區和中央黑土區等糧食主要產區,主要的麵粉工業中心有薩拉托夫、車里雅賓斯克和奧倫堡等。油脂工業主要分布在北高加索區、中央黑土區、伏爾加河流域區等向日葵主要生產地區。罐頭工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區、中央黑土區、北高加索區等地。其中,水果蔬菜罐頭工業集中在北高加索區,肉奶罐頭工業集中在西北區、加里寧格勒州、中央區、西伯利亞區等地,魚罐頭工業主要集中在漁業發達的遠東區、北方區和加里寧格勒州。俄羅斯除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設有專門的糖果點心加工企業外,一般的麵粉、糧食加工企業也生產糖果糕點。俄羅斯的肉類製品加工工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區、北高加索區、伏爾加河流域區、西西伯利亞區,這些地區約佔俄羅斯肉類生產的半數以上。莫斯科、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大的肉類加工中心,其加工能力大大超過本地區的原料供應能力,因此,不得不依靠遠距離調運牲畜。俄羅斯的製糖工業主要分布在甜菜主要產地北高加索區以及中央黑土區和中央區,主要的製糖中心有沃羅涅日、圖拉等。
B. gta5格倫斯科維爾位置
在MountChiliad山頂,玩家需要坐纜車到山頂上,玩家到達後先拿傘包,之後在山頂范圍就可以找到格倫斯科維爾了。格倫斯科維爾正在一峭壁處接受采訪,玩家一接近格倫斯科維爾就會跳下去,玩家也得傘降,跟著格倫斯科維爾落到海灘,就可以捉住了。
(2)斯維爾股票擴展閱讀:
GTA5於2013年9月17日登陸PlayStation3、Xbox360平台,2014年11月18日登陸PlayStation4和XboxONE平台,多人模式《俠盜獵車手Online》於2013年10月1日正式開放,PC版本已於2015年4月14日推出。
游戲背景洛聖都基於現實地區中的美國洛杉磯和加州南部製作,游戲擁有幾乎與現實世界相同的世界觀。玩家可扮演三位主角並在任意時刻進行切換(在做某些任務和在被通緝的時候不能切換),每位主角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與故事背景,以及交織的劇情。
C. 俄羅斯的工業
一 概況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佔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俄國工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於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 [1]
在這個方針影響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作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俄羅斯具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具體分為八大工業部門:燃料動力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建築材料工業;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輕工業;食品工業。[2]
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製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築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3]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1992年秋至1994年6月為第一階段,1994年7月起進入第二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俄羅斯的工業發展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階段私有化時期,經濟上徹底打破傳統的計劃體制,並以國有企業為突破口,通過私有化形式開始大規模的市場經濟改造。這一階段實行的是無償私有化。外國投資者可以參加拍賣、競賣和投資招標,以及購買私有化證券。到1994年6月底,70%的工業企業,其中包括2萬個大中企業已轉入股份化;小私有化比例達75%;農業中私有化企業和個人副業產值已達86%;非國有制經濟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就業人數達到4000萬。從1994年7月1日起推出第二階段私有化計劃。這一階段私有化的特點是從無償私有化轉為有償私有化,從追求政治目標轉向注重經濟效益,刺激生產投資。 [4]
二、 主要工業部門
1.燃料動力工業
燃料動力工業是建立在俄羅斯本國資源基礎上的強大工業部門,俄羅斯的煤、石油、天然氣、泥炭、鈾礦的儲量在世界上均處於前列。燃料動力工業是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之一,它包括電力工業和燃料工業。
俄羅斯電力工業由熱電站、水電站和原子能電站三大系統組成。20世紀90年代以來,電力工業的企業數在增加,發電量逐年減少。原子能電站的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1%~12%之間。熱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出現下降的趨勢,水電站發電量的比重在上升。在工業部門中,電力工業的盈利較高。
俄羅斯燃料工業分為石油工業、天然氣工業和煤炭工業。
(1)石油工業
蘇聯的石油開采重點由西部向東部轉移,二次大戰後由亞塞拜然的巴庫油田轉向伏爾加-烏拉爾地區,20世紀70年代又向東轉移到西西伯利亞的秋明地區,這里有全俄最大的,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薩莫特洛爾油田。秋明地區的石油開采量佔全俄總開采量的66%。
俄羅斯石油股份公司(РОСНЕФТЬ)成立於1995年9月,是國有控股石油公司,其前身是蘇聯石油部及俄羅斯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該公司1996年擁有石油儲量為14.83億噸,石油產量為1300萬噸,石油加工量為450萬噸。1995年時雇員人數是6.988萬人。公司董事會由總裁董事長、國家部委、子公司、地方行政長官共12人組成。俄羅斯石油公司設有8家石油生產公司、9家煉油廠、12家油品銷售公司及其他公司。12家子公司是:⑴阿爾漢格爾斯克地質公司(Архангелскгеолдобыча),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⑵克拉斯諾達爾石油有機合成公司(Краснодарнефтеоргсинтез),成立於1950年,從事石油勘探、開發和加工、現有雇員1497人。⑶莫斯科石油和潤滑油廠(Московский завод для нефти и смазок),成立於1925年,現有雇員366人。⑷捷爾姆石油公司(Термнефть),從事與熱采有關的各項研究和試驗。⑸共青城煉油廠(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 НПЗ),成立於1950年,位於阿穆爾州共青城,現有雇員916人。⑹普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⑺斯塔夫羅波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⑻克拉斯諾達爾石油天然氣公司。⑼卡萊姆石油公司。⑽達吉斯坦石油公司。⑾薩哈林海洋石油天然氣公司。⑿圖阿普謝煉油廠。此外,俄羅斯石油公司還有一些對外合作機構,包括中央地球物理國外勘探公司、油氣計算中心。經營范圍是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藏普查、勘探、開發、運輸及加工;石油產品、石化產品及其他產品生產;石油、石油產品及其他產品銷售;投資活動(包括有價證券業務);對外經貿、進出口業務;完成聯邦國家及地區消費者的訂貨。 [5]
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ВОСТСИБНЕФТЕГАЗ),成立於1994年4月,經營范圍是地球物理勘探、區域性勘探和詳查、鑽井、開發以及石油天然氣供應。公司董事會由董事長、國家部委、地方行政官員及子公司代表共9人組成。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公司設有3家子公司:葉尼塞地球物理公司,位於葉尼塞斯克;葉尼塞石油天然氣地質公司,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東西伯利亞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 [6]
(2)天然氣工業
全俄共有17個天然氣開采區。秋明州是全俄最集中最大的天然氣開采地,占天然氣開采總量的92%。天然氣工業相對比較穩定。天然氣儲量集中在烏拉爾的奧倫堡氣田和西西伯利亞的馬連戈伊、揚堡、扎波利亞爾、麥德維熱5個大氣田。天然氣開采工業集中程度高,85%的開采量是由3個大型企業進行的,它們的年開采量都在500億立方米以上。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Газпром),是蘇聯解體後在蘇聯天然氣工業部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在儲量和開采量方面是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生產企業,也是世界最大天然氣公司。年開采量在100億~5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2個,年開采量在10億~100億立方米的企業有7個,而年開采量在10億立方米以下的小型企業有16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向國內的天然氣供應量已佔俄羅斯能源總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向西歐的天然氣年出口量約1200億立方米,外匯收入超過150億美元,它控制了24%的歐洲天然氣市場。此外,向獨聯體國家每年約出口800億立方米。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主要從事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加工、儲運以及銷售,還從事多種經營,包括旅遊業、農業、航空以及通訊等業務。俄羅斯的氣田和凝析氣田均由該公司開采,其產量佔全俄總產量的95%以上。對天然氣的生產和銷售完全實行壟斷。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繼承了蘇聯統一的供氣系統,擁有21個天然氣生產企業、9個研究所、6個工程局、6家服務公司,直屬企業和子公司的職工總計36萬人。蘇聯時期的統一供氣系統十分龐大,包括200個氣田和凝析氣田;22.6萬公里的輸氣干線;407座壓氣站,總安裝功率達5900萬千瓦;46座地下氣庫,總有效容量800億立方米;4500個配氣站;6家天然氣加工廠。統一供氣系統的調度中心在莫斯科。蘇聯解體後,統一供氣系統照常運行,俄羅斯以外的有關設施,由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租用。除獨聯體各國外,與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約70家公司進行合資經營。 [7]
(3)煤炭工業
俄羅斯煤炭資源豐富,其探明可采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居第三位,預測儲量超過50000億噸。煤炭品種比較齊全,從長焰煤到褐煤,各類煤炭均有。俄羅斯主要煤炭基地有西西伯利亞的庫茲涅茨礦區、歐洲東北部的伯朝拉煤礦區、東西伯利亞的坎斯克一阿欽斯克礦區和莫斯科郊區礦區。大型煉焦煤基地在庫茲涅茨和伯朝拉。較大的露天煤礦基地有烏拉爾的科爾金諾、博戈斯洛斯克、沃爾昌斯克礦區;西伯利亞的坎斯克-阿欽斯克、伊爾庫斯克和庫茲涅茨克煤田;遠東的萊奇哈、薩哈林。在煤炭工業中,大中型煤礦占優勢地位。年開采量在100萬噸以下的小型煤礦有6個;年產量在100萬~500萬噸的煤礦有14個;年產量在500萬~1000萬噸的煤礦有10個;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大型煤礦有9個。 [8]
俄羅斯煤炭資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區分布極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煤炭產地與大量需求煤炭的工業地區相隔遙遠,運輸落後制約了煤炭工業的發展。煤炭工業的盈利率很低,也影響著自身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後,蘇聯曾大力發展露天採煤。90年代以來,俄羅斯的露天採煤量占煤炭總產量的比重有所下降。歐洲部分儲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儲量在俄羅斯中部,即庫茲巴斯煤田;23%的儲量在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幾乎都是褐煤,適於露天開采。此外還有一部分動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國(82億噸),羅斯托夫州(65億噸)和伊爾庫茨克州(55億噸)。
煤炭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遠東和烏拉爾等幾個大型地理經濟區的主要燃料。這些經濟區中的個別地區,像遠東地區的濱海邊疆區長期以來燃料供應短缺,致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對勞動力就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俄羅斯的地理經濟區中僅有7個是煤炭產區,而有5個地區是煤炭主要消費地區。在7個煤炭產區中,像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和北高加索3個地區實際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給。而其他4個地區,尤其是烏拉爾和遠東地區,需要一部分外運煤炭。這些地區所需的煤炭品種和質量,光靠自產煤量是不夠的。因此,每年大約有1/4的煤炭產量,約4000萬噸至5000萬噸需要在各地區間相互調配,平均運距達1000公里,最長運距達3000公里。俄羅斯煤炭工業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從1993年起,俄羅斯煤炭工業的市場競爭就已形成,從而保證了有支付能力單位的需求。當時還出現了能夠自籌資金的私營煤炭公司。
煤炭工業有72個煤炭生產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個為聯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個國營煤炭開采聯合企業。俄羅斯煤炭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井工礦和露天礦的生產能力在降低。據俄羅斯科學院經濟所的數據,未來天然氣的價格將不斷上升,而煤炭企業經過重組以後,其生產費用會不斷下降,因此各地區的煤價應當低於天然氣價格。在現階段,煤炭工業主要的改革任務是,根據增長的需求,制定煤炭工業發展目標;以最快的速度關閉嚴重虧損企業和解決與此相關的社會問題;制定有效的由國家調控私人煤炭公司的靈活機制。俄羅斯有60%的煤產量來自私人煤炭公司,所以改革要完成的任務之一是有效地調節市場經濟下煤炭企業的生產經營業務。因此,地下資源利用、確保煤炭穩定而充分供應、改進立法和規范權力范圍,是國家調控的重點。根據條件修訂現有的政策包括:煤礦安全規程以及煤炭企業技術操作和設計定額。在要求俄羅斯動力部對煤炭工業加大調控力度方麵包括:幹部培訓,實施部門和部門間科技發展綱要,支持和發展部門科學研究和設計製造院所的倡議。俄羅斯煤炭工業部門下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創造擴大再生產的條件,提高煤炭生產潛力。根據俄羅斯2020年動力戰略以及聯邦「動力有效經濟」的目標規劃,到2005年煤炭產量應達到3億噸,到2020年必須達到4.3億噸。為完成發展規劃所規定的總生產能力,到2005年以前,需投入資金671.4億盧布(按2001年盧布比價計)。上述資金來源,既靠企業自有資金,又需要來自聯邦政府的預算資金。預算外資金總額494.2億盧布,將主要來自企業自有資金(折舊提成和利潤),以及來源於引資和銀行貸款。
2.冶金工業
冶金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俄羅斯擁有豐富的鐵礦,黑色冶金是工業的骨幹部門。冶金工業分為兩大門類: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大型冶金中心在西北區、中央區、烏拉爾、庫茲巴斯、伏爾加沿岸和西西伯利亞。大型冶金企業有: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克里沃羅日、新利別茨克、西西伯利亞、切列波維茨、車里雅賓斯克等。其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基地規模最大。在煉鋼部門,生產工藝得到某些改進。黑色和有色冶金部門的產品盈利率和資產盈利率均高於整個工業。俄羅斯的有色金屬工業有煉鋁、鎳、鉛、鋅、銅等工業。在安卡拉有大型煉鋁廠。在有色冶金工業中,錫、銻、汞冶煉業不發達,俄羅斯是這些有色金屬短缺的國家。
3.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
俄羅斯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的布局也在由西部向東部地區轉移。俄羅斯的東部地區,特別是西伯利亞和遠東擁有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森林資源、食鹽和磷灰石等,對發展化學工業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條件。20世紀70~80年代,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建立起十幾座石油加工廠,年加工能力一般都在600萬~1200萬噸石油。全俄最大的鄂木斯克石油加工廠年加工能力為2000萬~2200萬噸石油。俄羅斯的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主要分為5個部門:基礎化學,產品主要是硫酸、純鹼、燒鹼和化肥;化學纖維和紗線;合成樹脂和塑料;合成橡膠和輪胎工業。重點發展化肥、新型結構材料和化學纖維。
4.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
機器製造業是俄羅斯工業的核心,是科技進步的基礎,它為工業本身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提供技術裝備,對國民經濟的技術現代化起著關鍵的作用。蘇聯長期以來一直以超越整個工業部門的速度發展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俄羅斯機器製造業的一個特點是生產高度集中,並且具有高度壟斷性。據官方統計,在整個工業中壟斷企業有420個,其中256個在機器製造業。機器製造業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生產與軍事化密切相關,有80%的機器製造企業與軍工生產相關。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部門的企業數增加很快。機器製造業的分部門主要為:重型動力和運輸機器製造業;電機工業;機床製造和工具工業;電子計算機和儀表製造業;汽車工業;拖拉機和農業機器製造;家電工業。在整個機器製造業中,俄羅斯把機床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和儀表製造業、電機工業和電子工業作為科學技術進步的催化部門。俄羅斯消費市場最為暢銷的家電產品主要有四類,即電視機、冰箱、錄像機和洗衣機。
受整體經濟形勢的影響,俄羅斯家電工業一直處境艱難。從內部因素看,由於資金短缺,企業無力進行技術更新改造,自產家電的綜合競爭力弱,在質量、性能、外觀上遠遠落後於同類進口產品。從外部條件看,在實行外貿自由化的同時,政府未採取必要的民族工業保護措施,國外家電大量湧入俄羅斯市場,致使本國家電行業受到嚴重沖擊。比較知名的電視機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並擁有一批小有影響的國產品牌。例如,莫斯科市《紅寶石電視機廠》的「Рубин」;沃龍涅什地區《電信股份公司》的「Рекорд」;聖彼得堡市《彩虹股份公司》的「Радуга」;諾夫哥羅德地區《量子聯合生產公司》的「Садко」等。這些品牌電視機一般採用世界流行款式和設計,引進外國的主要部件在俄羅斯進行組裝,技術性能和外觀造型上均有了很大改觀,價格水平也基本與國外同類產品持平。洗衣機生產廠家也基本分布在歐洲部分,例如,下諾夫哥羅德州的《斯維爾德洛夫生產聯合公司》、別爾哥羅德州的《斯塔爾奧斯科爾工廠》和基洛夫市的《維斯塔股份公司》。市場上比較知名的國產洗衣機品牌有「Вятка-Алена」、「Ока-9」、「Фея」、「Малютка」和「Сибирь」等,以手動、小容量、軟塑機殼為主,而半自動、全自動機型比重不足10%。由於價格、性能和質量等原因,這些機器的主要用戶是低收入階層。莫斯科市的大部分俄產洗衣機的平均價格約在30-100美元之間。冰箱企業主要有莫斯科市的《吉爾股份公司》、斯摩棱斯克市的《艾斯別爾戈股份公司》、奧倫堡州的《奧爾斯克機械廠》、利佩茨克地區的《利佩茨克鋼鐵企業》等。市場上能見到的國產冰箱品牌有「Stinol」、「Зил」、「Саратов」、「Смоленск」、「Орск」和「Ока」等,其售價大致在80~140美元之間。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俄羅斯對部分進口商品實行質量和安全認證制度,看其是否符合國家標准所規定的安全要求,是否持有相應的商檢證明。俄羅斯每年都對進口稅率進行較大幅度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情況。家電進口稅率呈明顯攀升趨勢。
5.建築材料工業
建築材料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各地區都擁有生產建築材料的原料,建築材料工業主要分布在工業發達的中央區、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地區。建築材料工業的下屬分部門有:水泥工業、鋼筋混凝土構件和配件工業、牆材料工業、建築陶器工業、聚合原料製造的建築材料、非礦物建築材料工業和玻璃工業。在水泥生產行業,小企業(年平均生產能力在50萬噸以下)較多,有27個,它們占本行業企業數的48%,而生產的水泥占水泥總產量的13%。大型企業(年平均生產能力在200萬噸以上)有10個,占這一行業企業數的17.8%,生產的水泥占總產量的43%。「斯巴斯克水泥廠」是俄羅斯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其他大型水泥廠還有:「礦山工廠水泥廠」、「舒羅夫斯基水泥廠」、「沃爾斯基水泥廠」等。
6.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
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為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資源基礎。這一部門也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一部門的企業數逐年增加,在私有化過程中,企業數大量增加。這一部門在工業生產性固定資產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為4.3%,僅高於輕工業所佔的2.5%。森林、木材加工和紙漿造紙工業的主要分部門有:森林採伐工業、木材加工工業和紙漿造紙工業。俄羅斯現有傢具生產企業約3500家,其中550家大型企業的產值約占整個國內傢具工業產值的80%。本國傢具企業面臨兩方面的困難。一方面,傢具生產設備和國內緊缺配件的進口關稅偏高,妨礙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以提高產品質量。另一方面,一些國產和進口傢具原材料以及國內能源價格的上漲,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價格接近進口產品,從而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7.輕工業
輕工業一直是一個薄弱的工業部門,它的發展速度緩慢,設備陳舊落後。輕工業部門多為中小企業。輕工業部門所擁有的固定資產份額最小,在各工業部門中僅佔2.5%。輕工業部門分為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革、皮毛和製鞋工業。據預測2010年俄羅斯輕紡行業發展目標主要是將國產的有競爭力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佔有的份額提高到55%。俄羅斯輕工業有能力在亞麻、毛、皮革、皮毛和化纖面料市場方面保持領先地位,但服裝、針織面料和鞋等產品落後於國外。在國外市場,俄羅斯出口產品主要是匹布。
8.食品工業
食品工業主要包括:糧食食品製造業、肉類食品製造業、奶類食品製造業、魚類製品工業、砂糖和糖果製造業、各種飲料製造業、制油和制鹽業等。俄羅斯的麵粉工業主要分布在伏爾加河流域區、北高加索區和中央黑土區等糧食主要產區,主要的麵粉工業中心有薩拉托夫、車里雅賓斯克和奧倫堡等。油脂工業主要分布在北高加索區、中央黑土區、伏爾加河流域區等向日葵主要生產地區。罐頭工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區、中央黑土區、北高加索區等地。其中,水果蔬菜罐頭工業集中在北高加索區,肉奶罐頭工業集中在西北區、加里寧格勒州、中央區、西伯利亞區等地,魚罐頭工業主要集中在漁業發達的遠東區、北方區和加里寧格勒州。俄羅斯除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設有專門的糖果點心加工企業外,一般的麵粉、糧食加工企業也生產糖果糕點。俄羅斯的肉類製品加工工業主要分布在中央區、北高加索區、伏爾加河流域區、西西伯利亞區,這些地區約佔俄羅斯肉類生產的半數以上。莫斯科、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最大的肉類加工中心,其加工能力大大超過本地區的原料供應能力,因此,不得不依靠遠距離調運牲畜。俄羅斯的製糖工業主要分布在甜菜主要產地北高加索區以及中央黑土區和中央區,主要的製糖中心有沃羅涅日、圖拉等。
[1]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採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制漿造紙工業均居蘇聯的首位。烏拉爾區的採煤業居蘇聯第二位。
[2] 俄羅斯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面積為1276.59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領土面積的2/3以上。近年來東部的地位越來越高。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聯邦,東西兩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歐洲部分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產值佔全俄羅斯的3/4以上。可是,歐洲部分因其資源有限,經濟進一步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東部地區卻擁有各種各樣蘊藏量極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這里的工業基礎薄弱,部門單一,資源遠未得到充分利用。為了改變這種生產力布局的不合理狀況,俄羅斯實行了工業東移政策,稱之為「綱領性政策」。俄羅斯經濟對東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增強。東部地區在增強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保障出口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將是「亞太時代」的21世紀,俄羅斯更為重視其東方的發展。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3] http://www.dqpi.net/wyx01/homepage/ru_window/guoqing/jingji.htm.
[4] 崔啟明:《俄羅斯國有企業私有化情況》,載於《社會主義研究》,1997年第1期。
[5]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sygfgs.htm.
[6]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dxblysytrqgfgs.htm.
[7] http://www.oilchina.com/syswsc/gwdsygsgk/zhsygs/elstrqgygfgs.htm.
[8] 參見 歐亞研究網。
D. 美國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歷史沿革
1905年開始了他們的第一口探井。1905年6月,開始產油。1905年9月6日,兄弟倆終於在安那安德森(Annu Anderson)打出了一口自噴井,接下來在這口井附近又打出了80多口油井。隨著安克爾油氣公司的繁榮興旺,弗蘭克兄弟倆開始涉足銀行業,成立了市民銀行信託金融機構。三年後他們購買了競爭對手巴特爾斯維爾國民銀行的財產。在銀行業務上取得了成功後,他們決定將永遠離開前途未卜的石油業。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石油價格從每桶40美分漲至1美元,這種情況誘使兄弟倆又回到石油業。1917年6月13日,兄弟倆成立了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擁有資產300萬美元,27名雇員。此後僅僅7年的時間,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資產就猛增至1.03億美元。
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從它成立之日起就從事天然氣和液化氣的業務。他們對在鑽井過程中發現的天然氣很感興趣。當時的一些公司把這些天然氣都白白地燒掉,但這兄弟倆認識到了這種氣體的價值,便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如何從天然氣中提取更多液化氣的方法上。
1917年10月,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第一家從天然氣中提取天然氣液的工廠在巴特爾斯維附近的哈密爾頓(Hamilton)建成投產。由於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採用了新開發的吸收工藝取代了傳統的加壓工藝。到1924年底,該公司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天然氣液生產者。
1926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資產達到2.66億美元,純利0.214億美元,擁有2000多口井,日產原油55000桶(約合275萬噸/年)。
面對日益增長的原油產量,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迫切需要發展自己的煉制和銷售業務。到1926年,美國國內已有約1500萬輛福特T型汽車,車用燃料 -汽油的需求迅速增長。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迅速捉住了這一時機,於1927年11月在得克薩斯州的潘漢得爾(Panhandle Town of Borger)開始經營它的第一家煉油廠,並在維奇托·卡(Wichita Kan)建立了該公司的第一家加油站。1930年美國第一條州際公路(66號公路)開通,隨之公司沿路設立了加油站,並使用Pillips66的盾牌圖案作為公司標志至今。
1929年隨著股市的狂跌,爆發了有史以來的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在感到前途渺茫的同時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決定繼續擴大它的業務范圍。1930年該公司率先搞起了液化石油氣業務。同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兼並了獨立油氣公司(Independent Oil and Gas Co.)。這一兼並活動加強了該公司下游業務的力量。
1930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開始了一項特殊的工程。這項工程是將幾種不同的產品在同一管道里運輸。該工程耗資2000萬美元,耗時一年半,建成了由博格(Borger)到路易Ⅲ全長為1094公里、直徑為8英寸的管線,這條管線使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銷售能力大為增強。
20世紀30年代初期,經濟危機的加深使公司第一次出現虧損,數額達570萬美元,股票從1929年的每股32美元下降到3美元。
1932年情況開始好轉,1934年利潤回升。正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和西方國家將要從經濟衰退中走出來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戰爭期間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合成橡膠和高性能航油製造工藝被開發出來。合成橡膠工藝的發明彌補了美國軍事上的需求,而公司生產的100號高辛烷值汽油大量用於英美空軍。1944年到1953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資產增長了3倍多。1948年菲利普斯化學公司成立,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擁有其全部股權。
到二戰結束的1955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已在國外開始了一系列的勘探活動,在委內瑞拉、加拿大和哥倫比亞獲得了勘探面積,而且目標盯著中東地區,到60年代中期該公司已經在中東、利比亞、埃及和阿爾及利亞開始了原油生產。
1952年和1962年該公司兩度到阿拉斯加進行石油勘探,結果在庫克茵萊特(Cook Inlet)發現了油氣。
60年代末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完成了一項把在阿拉斯加生產的液化氣運抵日本的工程。這項工程是美國向日本出口液化天然氣的第一次大規模貿易。目前這項工程仍在執行之中。
早在50年代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就開始從事化工業務。1957年發明了一種高強抗熱塑料馬萊克斯(Marlex)。1962年又發明了一種韌性塑料萊通(Ryton),1967年還發明了K樹脂。在50、60年代菲利普斯化學公司蒸蒸日上,獲利甚豐。
70年代化學工業不景氣,但仍不失為該公司的一個重要部門。
1970年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和它的合夥者在北海進行勘探,在接連打了11口乾井。公司幾乎決定撤出的時候發現了埃科弗克(Ekofisk)油田,打出了北海的第一口商業油井。埃科弗斯克油田的發現是菲利普斯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事件,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技術上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這以後的5年時間里,在埃科弗斯克附近又相繼找到了五個油田。埃科弗斯克高峰時的產量達到日產油13萬桶(相對於年產650萬噸),目前埃科弗斯克的產量仍占公司總產量的 1/5。埃科弗斯克幾個大油田的發現時先後發生了阿拉伯石油禁運(第一次石油危機)和伊朗革命(第二次石油危機)。這些事件使美國的石油供應空前緊張,它不僅使得菲利普斯石油公司進入了世界大石油公司的行列,而且使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身價倍增。
兩次能源危機動搖了美國海外石油安全的自信心,增強了象菲利普斯這樣的石油公司去擴大他們資源的決心。並促使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在70、80年代增加了它對替代能源如煤、地熱、核能、頁岩氣、太陽能等能源的開發。
E. 馬克沁-->撕布機-->外能源加特林-->金屬風暴
在南北戰爭初期,加特林研製的加特林機槍每分鍾可發射250次。現在新型加特林式速射武器快速射 理查德·J·加特林
擊時每分鍾可發射10000次(前蘇聯AK-630型機炮)。 然而機槍的發明者卻是一個和藹善良的人。他研製這種機槍的目的絕非為了暴力和毀滅。由於這種機槍一個人就能操縱,加特林希望這種武器能避免整隊整隊的戰士死於敵人的火力之下。經過30年的不斷改進,他將他的發明賣給了柯爾特槍械製造公司。 他不僅發明了機槍,他出生在一個農場,曾幫助爸爸設計了一種間棉苗機。後來在他經商時,他設計了一種螺旋槳,進而發明了一種播種水稻的機器。從那時起,他開始專門從事發明工作。在他去世之前,他是聖路易斯加特林發動機動力公司的領導人。他計劃向市場投放他設計的一種新式機動犁。 他的朋友在談到他時說,他是個研究者,也是個哲學家。他研究過醫學,能照料自己和家人的身體。雖然他的發明使他獲得相當可觀的金錢,但他在為西部地區修建鐵路投資時損失了許多錢。他也曾嘗過失敗的苦果,其中一次是最近的一次槍膛爆炸事故。爆炸的槍是他模仿克虜伯公司的槍製成的。他認為這次事故的原因是有人破壞。 特林自動原理,即左輪槍式轉膛發射原理,它利用一套傳動機構使數支槍管繞一個公共軸轉動,從而完成連續射擊。加特林機槍是機械式的,最初槍管轉動需要由人力轉動搖把,後來改進為由電動機來完成。其優點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槍管可加速冷卻,主要缺點是體積、質量大,消耗能量多。 轉管機槍(即速射機槍)與轉膛機槍的區別是:彈膛不動而槍管連續不斷地旋轉,這種槍的工作特點是每個發射管都有自己的閉鎖機構,分別依次完成進彈、閉鎖、擊發及拋殼等動作,一般採用電機驅動。轉管機槍的射速更高,並可通過改變電機的功率來調節射速;槍管高速旋轉可加速冷卻,另外由於槍是由外能源帶動,所以有較高的可靠性,不會因不發火而影響連續射擊。 加特林手搖式多管重機槍 加特林
真正用於大規模實戰的機槍,是美國的加特林機槍。加特林機槍於1861年被發明,於1865年作了相應的改進,於1866年裝備給美國陸軍。加特林機槍可稱是現代機槍的先驅。19世紀,當金屬槍彈的發展逐漸成熟起來的時候,美國的發明家們開始了手動機槍的設計。不過,直到美國內戰時期,機槍才受到軍方重視。在這一時期內,相繼出現了令軍方感興趣的多管「萊普提」機槍、「巴特利」機槍和「克拉通」機槍。這些機槍的發明者不是槍械工或機械師,而是醫學博士理查德·喬丹·加特林。 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農場主的家庭。年輕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歡琢磨農業問題外,還顯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歲時,他就進行過各種不同的發明試驗,有時搞個船用螺旋槳,有時又搞台插秧機。為了使自己的設計得以成功,他需要錢。所以加特林不管什麼行當,有活就干。他當過錄事和行政秘書,干過種棉臨時工和收割莊稼的幫手,教過農民識字,最後去了聖·路易斯,在一家葯店當售貨員,並成了一名醫生。美國內戰爆發後,他在一家軍隊醫院服役。一次,他在醫治傷員時,腦子里閃過一個念頭:假如少數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夠對付一個步兵團,那麼己方就不會造成這么大的傷亡了。於是,加特林在1861年開始了多管機槍的設計,最初定名為「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機槍設計成功以後,一邊讓工廠試制,一邊寫信給美國總統、政治家和軍事家,並向全世界呼籲贊助,最終使研製的高額費用得到補償。加特林成功地感動了F·巴特勒將軍,使他購買了全部「加特林連用速射武器」。 1865年以後,加特林機槍由4管改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並開始分發給美國的邊防部隊。1870年,英國政府經過對比試驗後,在英格蘭建廠生產加特林機槍。與此同時,沙俄政府也購買了加特林機槍,更名為戈洛夫機槍。 加特林發明的快速發射機槍在國外被廣泛使用 史料稱,俄、土戰爭中曾有8個連的俄軍使用加特林機槍,每連50挺。1879年的祖魯戰爭,英國軍隊藉助加特林機槍,主宰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另一支英國海軍部隊開始在其船隻上安裝加特林機槍。直到十九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馬克沁機槍的問世,加特林機槍才被擠出戰爭的歷史舞台。
現在的加特林機槍
到了現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應用在機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國空軍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機炮。 現在的加特林機槍和機炮,無非是把當時槍管旋轉的動力來源,由手動改為電動或者依靠後座力來驅動槍管旋轉。前者成為外能源,後者為內能源,美國使用的加特林機炮喜歡使用外能源,而蘇聯則喜歡用內能源。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電動、氣壓、液壓等。「火神」機炮吊艙甚至可由迎面氣流驅動的空氣渦輪提供動力。電動方式可直接利用機載電源,簡單易行,但啟動加速較慢,工作時對機載電子設備有影響。氣動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壓馬達要求機上液壓系統增設管路輸出液壓驅動,但工作啟動快,對機載電源要求低。總的來說液壓馬達較適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調節射速,理論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間可自由變化。[1] 。CS online中的MG3
毀滅者(MG3)
(港版叫殲滅者) 使用200發7.62mm口徑子彈的機關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稱為「撕布機」的MG42的現代版,以強大 的火力和充足的裝彈量著稱。在生化模式中,毀滅者(MG3)是毀滅僵屍的超級生化利器,感受百發彈容量 的狂掃刺激吧,港服稱「殲滅者」。 裝彈200/200 (無子彈加成)200/300(子彈加成) 准確51%
威力30% 射速89% 重量74% 不僅在生化模式(Ⅰ Ⅱ Ⅲ)中,在大災變模式中也是一款有著壓倒性力量殺屍利器 PS:可以說是一把多用途槍支,團隊直接沖入敵人陣營里一陣亂掃殺敵非常可觀,相比之下競技跟遠程就和諧的很多,走起路來的速度不那麼理想,不過比M134快很多。機動性一般,但子彈非常多,威力是機槍中的佼佼者,易上手,在管道中你可以自豪的屠殺僵屍,但是這把槍在攻擊遠距離的人的時候很難打中,在彈道很飄,此槍在管道上表現優越,但是面對暗影芭比(莎拉)和憎恨屠夫(達叔)(管道)和母體瞎子的時候表現很雞肋,在管道中可以做到70%爆頭 在大災變和機甲風暴中:毀滅者的子彈上限為600發,買滿所有備彈需要1200錢 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40年2月5日出生在美國緬因州桑格斯維爾市阿伯特·羅撾村的一個普通而貧寒 馬克沁
的家庭,他是家中7個孩子中最小的。1916年11月24日,馬克沁病逝於英國斯特雷瑟姆市。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機械學天才之一,被人們尊稱為自動武器之父。在他數十年的自動武器設計生涯中,設計了多種自動機構,為世界輕武器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其突出成就表現在:一是首次完成了利用火葯燃氣能量實現三種自動方式(自由槍機式、導氣式和槍管短後坐式);二是成功地研製了利用火葯燃氣能量完成彈葯供彈的自動供彈系統,這種以彈鏈和撥彈齒為核心的供彈機構,直到今天仍被廣泛應用在各種自動武器,尤其是各種輕、重型機槍上。金屬風暴武器發射系統(簡稱金屬風暴)是由澳大利亞的金屬風暴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邁克·奧德威爾(或邁克·奧德懷爾,音譯)發明的,該武器發射系統無傳統的機械操作部件,主要由裝有彈葯的槍管、電子脈沖點火節點、電子控制處理器等組成。一定數量的彈丸裝在槍管中,彈丸與彈丸之間用發射葯隔開,彈丸在前,發射葯在後,依次在槍管中串聯排列;槍管中對應每節發射葯都設置有電子脈沖點火節點,電子控制處理器用來控制各個槍管的發射順序及每節發射葯的點火間隔。發射時,通過電子控制處理器控制設置在槍管中的電子脈沖點火節點,可靠地點燃最前面一發彈的發射葯,發射葯燃燒後產生的火葯燃氣壓力推動彈丸沿槍管加速運動飛出槍口。在火葯燃氣壓力作用下,緊接著的一發彈丸一端膨脹,鎖住槍管,以立即承受作用於彈丸前部的高壓燃氣。它不會導致高壓、高溫的火葯燃氣無端泄漏而點燃次一發彈的發射葯,也不會引起彈丸圓柱部的坍塌。前一發彈丸離開槍管後,後一發彈的發射葯即可點火,這樣可使膛內壓力迅速降到合適的水平,不致影響後續彈丸的發射。由此,每發彈丸按照順序從槍管中發射出去。 專家們認為該技術是自1862年美國人理查德·J·加特林發明機械式轉管機槍以來輕武器領域最大的創新,將輕武器發射技術從19世紀機械式發展到21世紀的電子式。 該系統被稱為第三代武器系統,指的是點火式為第一代,如火銃。具有半自動或全自動功能的機械式為第二代,這一類武器人們都很熟悉,如機槍、沖鋒槍等。該系統則是電子式的第三代,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武器的發射系統沒有了傳統的機械操作部件。 邁克·奧德威爾發明的金屬風暴武器公諸於世後,不僅震撼了輕武器界,而且引起了軍方的極大關注和濃厚興趣。美國、澳大利亞軍方陸續與金屬風暴公司簽訂了一系列技術開發合同,加之金屬風暴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和澳大利亞政府的大力支持,金屬風暴有限公司獲得了大筆資金以研究和發展金屬風暴技術。無論是把單管或多管金屬風暴裝置通過皮卡汀尼導軌裝到現行的武器上,還是把現行的光學瞄具和火控系統裝到金屬風暴平台上,看起來都是超越傳統的。迄今為止,金屬風暴公司已推出了從單管到36管、從手槍到近程步兵武器共10餘種原型槍,但都還處在概念演示階段。 2000年4月,金屬風暴有限公司與布里斯班彈道技術公司聯合發表的一項公報稱,他們已成功地設計了專為特種警察部隊和軍隊使用的世界上第一支完全電子化的手槍原型,試驗射擊顯示了新型輕武器極有意義的應用。 該原型手槍沒有彈匣,彈葯成串地裝在槍管里以待射擊。扣一次扳機,可發射多發彈丸。握把里裝有三套電子裝置,第一套用於控制手槍的射擊操作,第二套用於給使用者提供聽得見、看得到的手槍設置確認,第三套用來管理和限制武器使用准許。 該手槍具有聽得見的、電子化的射擊設置確認功能。打開武器開關,射擊設置一經選擇,使用者就能聽到清晰的電子音頻信息,告訴你已確認武器被設置成待發狀態,當把武器設回到保險狀態時同樣如此。對武器使用者來說,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起到「說服」犯罪分子的作用。在與犯罪分子的對峙中,聲音確認信息可以給警官提供額外的態勢控制能力,清楚地宣布針對犯罪分子越來越升級的威脅已經做出了越來越強的反應。 該手槍具有空前的、先進的、內嵌的電子安全准許保險功能,用來限定手槍的使用權。試驗手槍配有一套64位的電子鍵控系統,它限定一支武器只能由唯一的授權者使用,授權者戴著一隻裝飾性戒指——這就是微型異頻雷達收發機。異頻雷達收發機是由美國一家公司研製的,當兩個密碼匹配時,在幾毫秒內鍵控系統就可激活手槍。 測試表明,該手槍在1/500秒內可射擊3發點射,這種超高速點射的能力使武器能夠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將多發彈丸命中目標。如果一名警官只有採取行動才能結束高度威脅態勢時,那麼一次點射發射3發彈丸將很可能迅速結束對峙,以避免槍戰並減少警察和平民的可能傷亡。 因無傳統的機械操作部件,7發單管電子手槍能發展成緊湊型多管24發電子手槍,該手槍可以在致命與非致命之間快速轉換。 金屬風暴攝像遙控裝置
電子手槍下一步的發展將包括快速再裝填能力和電子器件的微型化。對未來的射擊系統,在電池無法供電時,可供選擇的電子准許限制器正在考慮之中。
F. 卡內基和柯爾曼是如何買下斯陶利農場的
卡內基對16歲的弟弟湯姆說:「湯姆,想不想當我的秘書?匹茲堡管理局秘書!不要讀書了。」
「太棒了!哥哥,我簡直不敢相信是真的。」弟弟的兩眼閃閃發光。
「媽,我們搬家吧。」他向母親說。母親表示贊同!「把這房子賣掉,我們搬到安靜的地方去。」
他們搬到了霍姆塢德鎮,住進了一個高級住宅區,鄰居都是優秀的知識分子。創立匹茲堡鐵工廠的顯耀家族威廉·柯爾曼家族,也住在附近。
當杜雷克在產油河的提特斯維爾開採到石油以後,柯爾曼勸說卡內基:「安德魯,油井的前景比較好,咱們一起去看看吧。」
於是,倆人乘火車到富蘭克林,然後騎馬到提特斯維爾。卡內基到產油河一帶觀察過數次之後,和柯爾曼准備購買在提特斯維爾下游一位叫斯陶利的農夫的耕地。
「太晚了,其他買主也來過了呢。」這位農夫的貪婪的太太耍起了手腕。
「這一點不成敬意,請笑納。」卡內基悄悄地送出一包東西,裡面裝有絹絲一匹以及鑽石戒指。
最後,卡內基和柯爾曼出資4萬買下了斯陶利農場。19歲的湯姆也持有股票,當然是哥哥給的。1年後,卡內基就分到了1百萬元的現金紅利,3年後達到5百萬元。
G. 卡內基為什麼會毫不猶豫地買下道茲兄弟的鋼鐵製造專利
卡內基對菲浦斯和邦迪波特說:「這是次豪華的旅行,預許每人3千元。」這數字實在驚人。
「要這么多呀!」兩人有些猶豫,「至少要多少錢才能去?」
「500元或300元。」卡內基向二人各要了300元,然後在匹茲堡消失了一個星期。回來的時候給兩個人每人3000元,兩人十分驚訝。卡內基卻若無其事地說:「在提特斯維爾買了石油股票。」他是玩石油股票的老手,但對那東西並不感興趣,他的興趣在鋼鐵上。在他看來,美洲大陸現在是鐵路時代,鋼鐵時代!需要建造鐵橋、火車頭和鋼軌,鋼鐵是一本萬利的!他在思索:鐵路造得越多,就越對自己有利,但是如果想壟斷大陸橫貫鐵路的鐵軌和鐵橋,又要採取什麼方針呢?他帶著如何實現這個夢想的思考,渡過了大西洋。
在倫敦,卡內基在他的堂弟喬治和一位工程師的陪同下參觀了倫敦鋼鐵研究所。
「鋼?什麼鋼?」卡內基詫異地問。
「是製造剃刀和刀子的鋼,這種鋼塗在銑鐵的鐵軌表面可以大大延長使用壽命,道茲兄弟發明了如何把鋼分布在銑鐵表面的方法。」
卡內基聽說比銑鐵和鑄鐵耐用,認為大有利益可圖,便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道茲兄弟的這項鋼鐵製造的專利。
他在給其弟弟湯姆的信中寫道:
「我和喬治一同參觀了鋼鐵的最新製法,這種新方法將會給今後的鐵路用鐵軌製造帶來革命。我已經和道茲兄弟簽約買下美國的專利,這項專利的價值至少值5000磅黃金。
H. 箭牌的公司傳奇
1891年春,小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 Jr.)從美國費城來到了芝加哥。時年29歲的他口袋裡僅有32美元,卻有著創業的勃勃野心。除了澎湃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瑞格理先生還有著銷售方面的異稟。小威廉的父親是一名香皂製造商,他孩時就學會挽著小籃子在費城沿街兜售瑞格理 牌去垢香皂了,並由此初諳銷售之道。
瑞格理先生在芝加哥的創業歷程,就是從經銷瑞格理 牌香皂開始的。他給商家派送蘇打粉之類的贈品作為額外的促銷手段。很快地,蘇打粉比起香皂來更加俏銷,他就當機立斷地做起了蘇打粉買賣。1892年開始,瑞格理先生每賣一罐蘇打粉給商家附贈兩條口香糖。這個贈品計劃獲得了極大成功,再一次的因緣際會使得作為贈品的口香糖比起主銷產品來顯得更具潛力。
當時,美國至少已經有了十幾家口香糖生產商,但整個行業仍處於蹣跚學步階段。瑞格理先生認定口香糖這一產品具有他所苦苦尋覓的商機。他開始用自己的名字作為品牌經銷口香糖。(箭牌的英文原名為瑞格理牌,中文譯名直接傳達公司悠久品牌的箭形識別元素。)他的最初兩種產品是洛塔(LOTTA)和維薩(VASSAR)。1893年接踵而至的是黃箭口香糖,當年晚些時候白箭也次第推出。
在口香糖行業立足談何容易!比起箭牌產品當時的寂寂無聞,其它公司的產品已經初具聲名。創業伊始,小威廉·瑞格理在業務方面頗是親歷親為。他總是能夠想顧客之所想,急顧客之所需。他相信天道酬勤,所以總是風塵僕僕地遍訪美國各地的批發和零售商。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瑞格理先生更是盡顯了他的非凡領導才能:他總是能鼓舞和激勵身邊的人。
瑞格理先生仍然繼續沿用他的營銷利器--用贈品鼓勵商家進貨。他知道客戶如果能免費獲得一些小甜頭,他們就會更樂於銷售箭牌口香糖。瑞格理先生將贈品范圍擴大到台燈、剃須刀、尺子等品種。這些贈品計劃大獲成功,成效日彰,以至於他需要印製目錄來方便客戶選取贈品。 瑞格理先生同時嘗試利用廣告來吸引普羅大眾購買箭牌口香糖。在利用廣告推銷品牌產品方面,瑞格利先生堪稱先驅之一。他發現,通過報紙和雜志廣告、戶外海報以及其他廣告形式宣傳產品益處,能使消費者更易於接受箭牌口香糖。隨著消費者絡繹到各家商店詢問和購買箭牌口香糖,店方自然就會源源進貨,以免顧客向隅。
瑞格理先生決定傾力推廣白箭口香糖時,廣告效應問題有了試金石。他相信白箭口香糖是優質產品,無奈由於名氣不彰而銷售滯緩,於是,1906年瑞格理先生決定在水牛城、羅切斯特和錫拉丘茲等美國東部三座城市進行適度的廣告宣傳,成效果然不俗。
翌年,恰逢市道低靡,幾乎所有公司都在削減包括廣告經費在內的開支。但瑞格理先生逆勢而為,他預感到當他人紛紛減弱營銷攻勢之時,正是他加強白箭口香糖廣告力度的良機。他躊躇滿志地再次把目光投向了久攻不下的紐約市場。
在此之前,瑞格理先生曾經先後兩次在紐約投放過廣告,但成效寥寥,無法說服消費者試嘗箭牌口香糖。這一次,瑞格理先生的堅定執著和時機選擇上的睿智終於有了回報。他在紐約推出的白箭口香糖廣告攻勢勢如破竹,並迅速覆蓋至其它城市。到1910年,瑞格理先生已經成功地使白箭口香糖一躍而為美國人鍾愛的品牌。黃箭和1914年推出的綠箭也隨著日受歡迎,很快崛起為廣受青睞的主導品牌。
1920年,創業成功的瑞格理先生希望在芝加哥為箭牌糖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箭牌公司)籌建一座不同凡響的總部大樓,他將樓址選在了蜿蜒穿城而過的芝加哥河北岸。其時,芝加哥河北岸還沒有任何大型商業寫字樓,箭牌大廈(Wrigley Building)成為捷足進駐北密歇根大道商業區的先驅建築。氣勢恢弘的箭牌大廈1924年竣工,自此即被引以為芝加哥的標志性建築,入夜以後箭牌大廈的綺燈華采更是盡顯輝煌氣象,成為美國大都會商業區建築燈飾的經典之一。與此同時,箭牌公司的業務迅速走向國際化。通過向許多國家出口,箭牌產品開始享譽全球。箭牌公司還分別於1910年、1915年、1927年和 1939年在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和紐西蘭建立了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批工廠。此外,從1919年開始箭牌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其股票於1923年到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國際市場上的多樣化喜好催生了眾多的新產品、新口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本土以外的箭牌公司產品中最成功的應屬一種名為P.K的粒狀口香糖。 在公司持續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箭牌公司始終如一地貫徹著這樣的基本理念:口香糖雖小,品質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時任箭牌公司總裁的公司創建人之子菲利普·瑞格理(Philip K. Wrigley),帶領公司採取頗富傳奇色彩的措施來維護品牌美譽。戰爭情勢使得優質原料不敷供應,而口香糖需求見漲,尤其是被批量供應軍需。箭牌公司沒有辦法為大眾市場供應足夠的優質口香糖了,而由於它不願在品質方面降格應付期望殷殷的消費者,所以從1944年開始,箭牌公司乾脆將旗下的白箭、綠箭和黃箭產品通通撤出了大眾消費市場,全部供應美國的海外駐軍。
當時,箭牌公司專門為大眾消費市場推出了一種名為奧碧(Orbit)的戰時品牌,並開誠布公地告訴消費者,這一產品雖然品質純正、健康有益,但仍無法與正常箭牌產品媲美,所以不貼常規的箭牌品牌標簽。不久,優質原料更是奇貨可居,即便是供應軍需的達到戰前質量標準的口香糖的生產也難以為繼了。箭牌公司於是斷然停產成熟品牌產品,改向軍方供應奧碧。與此同時,雖然消費者無緣購買箭牌口香糖,箭牌公司仍通過一項獨特的廣告方案繼續宣傳箭牌口香糖的品名和品質。廣告畫面形象地凸顯一片白箭口香糖的包裝紙,輔以廣告詞提醒消費者:請記著這片包裝紙!
戰後,箭牌公司又可以購買到用於生產成熟品牌產品的優質原料了。1946年白箭口香糖重返市場,當年晚些時候黃箭口香糖也接踵復出,綠箭產品則於1947年再度亮相。 1961年,菲利普·瑞格理的兒子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出任總裁職務,開始傾力拓展全球市場。在其任內,他銳意擴張,使箭牌產品的覆蓋版圖從十幾個國家猛增至一百多個國家。除了業已建立的芝加哥、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和紐西蘭的工廠之外,箭牌公司在亞洲和歐洲廣設銷售機構。為了滿足全球市場對於箭牌產品的需求增長,箭牌公司又分別於如下地方和時間設立了工廠:菲律賓的馬尼拉(1965年)、法國的拜塞姆(1968年)、奧地利的薩爾茨堡(1968年)、肯亞的內羅畢(1971年)和中國台灣的台北(1978年)。美國本土則分別於1954年和1971年在加州的聖克魯斯和喬治亞州的蓋恩斯維爾開設新廠。
1989年,箭牌公司在中國設立獨資企業箭牌口香糖有限公司。位於廣州經濟開發區的箭牌工廠於1991年開始動工,1993年正式投產,總投資額達 3,000多萬美元,先後推出了綠箭、白箭、黃箭、益達無糖口香糖和勁浪超涼口香糖等品牌產品。從此,箭牌產品開始不斷融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具有相當美譽度的箭牌品牌形象開始深植廣大中國消費者心中,目前箭牌口香糖在中國的產品銷量和市場份額均高居業界之首。箭牌在中國的商業成功,使得中國一躍而為箭牌公司除美國本土之外的最大海外市場。
為了滿足新興的東歐市場的需求,箭牌公司還分別於1996年和1999年在波蘭和俄羅斯興建工廠。緊接著,印度工廠也於1999年動工。
在產品多樣化方面,為了適應顧客口味的變化,箭牌公司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推出了不粘手的Freedenta口香糖、Big Reda肉桂香型口香糖和Hubba Bubbaa泡泡糖。同時,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無糖產品的需求,箭牌公司於1984年推出了Extraa(益達)無糖口香糖。
目前,商業觸角遍及全球許多角落的箭牌公司在全球擁有15家生產廠,並擁有眾多的關系企業。箭牌公司的口香糖品牌產品行銷全球超過150個國家,箭牌公司成為國際糖果業界公認的領導者之一和全球最大的口香糖生產商。 箭牌公司的創建人小威廉·瑞格理先生1932年辭世。1925年起就已經被委任為總裁和首席執行官的創建人之子菲利普·瑞格理承繼父業。1961年,菲利普·瑞格理獲選董事會主席,由他的兒子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出任總裁職務。
作為公司總裁,威廉·瑞格理成為瑞格理家族中執掌公司業務的第三代人物。菲利普·瑞格理1977年4月逝世後,威廉·瑞格理繼續擔任公司總裁和首席執行官,執箭牌公司帥印總共38年,直至1999年故去。目前,第四代的小威廉·瑞格理(William Wrigley Jr.)代表瑞格理家族的第四代就任箭牌公司總裁和首席執行管。
第四代的瑞格理先生顯示了繼往開來的領導魄力。秉承為股東創造世代相傳的業務發展和企業繁榮的公司使命,目前箭牌公司正致力於鼓舞全球員工不憚開拓進取、勇於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以應萬變。 箭牌口香糖的主要經銷渠道是通過經銷商向其所在服務地的零售商供應箭牌產品。如需更多關於中國各地經銷商的信息,請洽箭牌口香糖有限公司銷售部。
箭牌口香糖在超市、便利店、糖果店等等大小零售點甚至通過自動售貨機廣泛有售。在供應的便利性和廣泛性方面,也許沒有任何其他一種產品能與口香糖媲美,著實應驗了箭牌公司的遠景口號:箭牌融入生活每一天。口香糖的價位適合大眾消費,而且口香糖能夠帶給人們咀嚼的愉悅,以及清新口氣、預防齲齒和舒緩壓力等方面的益處。箭牌口香糖的俏銷使得口香糖成了零售商情有獨鍾的陳列產品,零售商通過小額投資就能獲得相對穩定的商業回報。
I. 帶維的股票有那些
山西三維,創維數字,三維通信,奧維通信,拓維信息,
四維圖新,三維工程,皖維高新,維科精華,維維股份,
雲維股份,一汽富維,維力醫療,維格娜絲,蘇大維格,
維爾利,信維通信,三維絲,戴維醫療,昆侖萬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