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股票信息發展

股票信息發展

發布時間:2021-06-03 15:56:29

Ⅰ a股有關名叫發展的股票

有如下這些股票
1 600082 海泰發展
2 600098 廣州發展
3 600149 廊坊發展
4 600209 羅頓發展
5 600270 外運發展
6 600322 天房發展
7 600367 紅星發展
8 600748 上實發展
9 000537 廣宇發展
10 000547 航天發展
11 000592 平潭發展
12 000628 高新發展
13 000638 萬方發展
14 000722 湖南發展
15 000752 西藏發展
16 000753 漳州發展
17 000895 雙匯發展
18 000897 津濱發展
19 002037 久聯發展
20 002146 榮盛發展
21 002299 聖農發展
22 300469 信息發展

Ⅱ 發展股票市場的意義

本文通過對西方諸多關於股票價格運行的文獻研究發現,股票價格的運行是以信息為基礎的,股票市場經濟功能的發揮有賴於股票價格對相關信息的反應。因此,發展股票市場的關鍵就在於強化股票市場的信息功能。由於披露信息和反映信息的關系,我們只能從披露信息入手以求得股票價格對信息的有效反映。

在競爭性的市場經濟中,價格取決於供給和需求,也平衡了供給和需求。從宏觀經濟角度看,價格引導資源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那麼,是不是所有交易對象的價格形成及作用發揮過程都是一樣的呢?很顯然,作為虛擬資本的股票和真實商品存在本質的不同,通過分析,我們會發現股票價格與真實商品的價格無論是形成還是作用的發揮都存在較大差異,股票價格的形成及作用的發揮需要強大的信息基礎。

一、股票價格的特殊性

競爭的力量就在於它能使價格充分反映基礎信息,進而引起資源的優化配置。但一個公司股票價格的上升並不意味著該公司傾向於選擇股權融資,股票價格的波動並沒有直接導致資金在實質生產部門的流動。可以看到,股價和實物商品價格存在差異:

第一,從價格的形成看,股票價格的形成與實物商品價格的形成需要的信息基礎不同。作為實物商品價格,以魚價為例,價格的基礎是成本,雖然生產魚肉的成本也需要大量信息,但這些信息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可以通過前期市場均衡價格判斷得出,是預知的。在決定魚價的信息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購買者很少關心或不需要關心魚肉未來的價格走勢,這一點對於大部分商品都是成立的,購買者對比的是當前價格和魚肉對自己的效用,不用關心別人對魚價的判斷,魚肉市場類似於拍賣理論中的私人價值模型(DowandGorton,1997)。能夠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信息則要多得多,不僅股利分配、會計盈餘及股東賬面凈值等微觀信息能引起股價的變動,其他如工業產值增長率、通貨膨脹率、長期和短期利率差額以及低級和高級債券的差別等宏觀信息也是股價決定中的重要因素。更重要的一點還在於股票價格是一種相對價格,也就是說投資者所關心的價格是一段時間內的價格差即收益率,這就在股價的形成理論中引入了預測信息,如預期貼現率、預期資產收益率等。預測信息的引人就使投資者在投資時必須考慮其他投資者的預期和行為,類似於凱恩斯的「選美競賽」(凱恩斯,1936),這無疑增加了股票價格的不確定性,股票市場則更接近拍賣理論中的普遍價值模型(Dowand Gorton,1997)。

第二,從價格作用的發揮看,魚價直接引導資源的配置,其過程直接而簡單。購買者根據當前價格決定購買與否和購買多少,賣者根據當前價格和買者行為決定自己的供給量,這直接決定了魚肉市場規模的大小。相反地,股票價格的作用是間接的,而且是雙向反饋的。間接是指股票價格不直接決定資金在生產領域的流動。某公司股價的上漲可導致股票二級市場資金流向該公司股票,但該公司的生產資本數量卻不是由提供資金的投資者決定,而是由這些公司的經理們決定。那麼股價是如何間接引導生產資本的流動以實現資源配置作用的呢?這就是股票價格的雙向反饋功能:一方面,投資者根據股價判斷公司經理們的經營能力,另一方面,經理們也要根據股價分析市場對其所面臨的投資機會進行判斷。雖然股價與投資決策不直接相關,但股價由於傳送了投資項目現金流量的信息而具有間接指導投資決策的作用。

通過魚價和股價的對比,我們能更清楚地認識股票價格和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的經濟功能是靠股票價格這一信號器實現的,但股票價格實現其經濟功能不僅是間接的和雙向的,而且還要求有更堅實的信息基礎。首先,股票價格的波動要有信息基礎,一切能引起股票價格內在價值變化的信息披露都將在股價運行中反映出來,這是基礎的基礎,否則股價就不能成為信號器,下一步的作用也就無從談起;其次,在消化吸收信息的基礎上,股票市場還要求投資者和公司經理對股價這一信息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就是要求他們在行為中正確使用股票價格這一信號器,否則股價也就和經濟決策脫鉤,其信息化的經濟功能也就不存在了。前者的核心是信息,而後者的本質就是預期。應該講,股票市場的作用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發揮,而這些條件完全內生於經濟運行之中,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可能逾越發達證券市場必經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歷史上看,有組織的股票市場往往是隨著包含更多信息的那些市場——城鄉交易會、商販、零售和批發的推銷等的發展之後才發展起來的。對19世紀美國的商業和生產來說,鄉村銀行和當鋪的重要性超過了紐約股票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

二、信息與股票價格運行

股價的運行需要更多的信息是股票價格的特殊性所在,為了使股票價格能夠反映其真實價值,引導資本的有效流動,就需要為股票價格提供強大的信息基礎,這也是投資者形成合理預期的基礎。

信息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以股票內在價值為中介,而且信息的影響又呈現一定的層次性。股票的市場價格以內在價值為基礎,信息的披露首先能夠改變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盈餘和未來股利支付能力的估計的概率分布,進而引起市場價格的波動。這里我們有必要劃分兩類信息:系統信息和非系統信息。系統信息是指那些能對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產生影響的信息,如政策信息、宏觀政治經濟形勢信息等;非系統信息是指僅影響個別上市公司未來經營狀況的信息,如會計盈餘信息、股利分配信息等。非系統信息將直接影響上市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凈資產收益率、資金成本率等因素,這些將直接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而系統信息首先影響的是上市公司的生存環境,市場環境的改變必然影響幾乎所有上市公司未來的經營業績。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貨幣政策的變動對股票的未來收益有重要的預測作用(Patelis,1997)。非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是直接的,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是間接的。非系統信息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是產生非系統風險的根源,系統信息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是產生系統風險的根源。由於非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比較直接,而且對於其影響的認識比較統一,故這里我們將注意力集中於系統信息對股價的影響

Ⅲ 信息發展股票是怎麼啦

該個股目前處於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復牌日期只能靜待公告。不過最新的信息顯示該公司業績符合預期(中國文字就是精妙,符合預期的意思通常就是表示不太理想,但也不會差)。

Ⅳ 信息發展股票起初開盤價是多少

很高心為你解答,經查詢,信息發展起初開盤價看下圖,如滿意,請採納。

Ⅳ 收集股票信息的途徑有哪些

收集股市信息的途徑如下:
(1)股票市場過去的價格信息。這一種信息是很容易收集到的。雖然它顯示的是過去的價格趨勢,』然而,它與將來的價格趨勢有著密切的關系。當過去的價格走向表示目前的股票格已經跌到歷史的最低點,那麼很有可能會出現回升『一旦出現回升,就預示了未來一段時間里的股票價格趨勢。反之,從股票價格的過去上升趨勢中也可以了解到未來的趨勢。

(2)股票市場的價格指數。我們曾經評價過:股票市場價格指數是股市行情和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既然它有這么好的功能,那麼它作為一種信息,是當之無愧的了。據有關專家研究,股票價格指數的變化與國民經濟的發展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從長期觀點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股票市場又有變化一致的關系.國民經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增長,股票的價格指數也會呈上升趨勢,後者往往先於經濟增長的效果而表現出來.同時,經濟的繁榮又進一步促使股票價格指數上升.股票市場的交易日趨興旺。據經濟專家的研究報告表示,美國戰後的股票市場價格指數在經濟進入衰退前平均約六個月時升到最高點,然後回落;股票市場的價格指數在經濟開始復甦前平均約五個月時跌到低點,然後回升。由此可見,股票市場的價格指數是股票市場的重要信息。

(3)新高潮和新低潮:這是指某種股燕上漲或下跌到過去從未有過的高點或低點。從創新高峰和新低潮的股數數t對比中,可以判斷股票市場的強弱.一般來講,新高闊的股票種類多於低潮時,股票市場走勢將上升,相反,就要下跌

(4)交易量。它對股票市場走勢有很大影響。但是交易量增加並不憊味著股票價格上升.通常情況是.當市場出現搶購風潮時,交易量和股票價格同時上升(如果股票發行徽小,則出現價格上漲,交易量大減);當市場出現拋售風基時,交易t增加,股票價格反而會下浮.

(5)投資股票的個人和機構對經濟前景的預測,投資者和妙客購買股票,主要是為了分到股息紅利和指望價格上漲,而這兩者都與企業的利潤有關,人們當時買賣股票時,對企業的利潤如何、能得到多少股息和紅利,股票價格將怎麼發展等等問題,都不大清楚。那麼投資者憑什麼購買某個企業的股票呢?說來說去,主要是憑著對企業利潤前景和國家整個經濟形勢的預測『.當預測前景光明時,他們就買股票,反之就拋售出去。而當人們買得多時,價格就上升,拋售多時,股票價格就下跌。因此個人和機構對經濟前景的預測是掌握股票市場的重要信息。

Ⅵ 股票的起源發展和意義

一,股票的起源發展和意義:
1,世界股史
股票至今已有將近400年的歷史,它伴隨著股份公司的出現而出現。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與資本需求不足要求一種方式來讓公司獲得大量的資本金。於是產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態出現的,股東共同出資經營的企業組織。股份公司的變化和發展產生了股票形態的融資活動;股票融資的發展產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場的形成和發展;而股票市場的發展最終又促進了股票融資活動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發展。股票最早出現於資本主義國家。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誕生於1602年在荷蘭成立的東印度公司。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態出現以後,很快為資本主義國家廣泛利用,成為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組織的重要形式之一。伴隨著股份公司的誕生和發展,以股票形式集資入股的方式也得到發展,並且產生了買賣交易轉讓股票的需求。這樣,就帶動了股票市場的出現和形成,並促使股票市場完善和發展。1611年東印度公司的股東們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進行著股票交易,並且後來有了專門的經紀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成為最基本的企業組織形式之一;股票已經成為大企業籌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資者投資的基本選擇方式;股票市場(包括股票的發行和交易)與債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重要基本內容。
2,中國股史
1916年,孫中山與滬商虞洽卿共同建議組織上海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擬具章程和說明書,呈請農商部核准。1920年2月1日,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在總商會開創立會.2月6日交易所召開理事會,選舉虞洽卿為理事長。農商部終於在1920年6月批准在上海設立證券物品交易所,運作模式引用日本所,還聘請了日本顧問。1920年7月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採用股份公司形式,交易標的分為有價證券、棉花等7類。這就是近代中國最早的股票。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履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規定的職責,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證券交易所所的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業務規則;審核證券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進行監管;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目前中國股票已有300支左右。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Ⅶ 如何了解股市信息

.1有效的信息
在股市流傳的信息繁多,但有效的信息、可成為股市分析重要依據的信息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國家重要的經濟政策及其措施,如增加或減少稅種、提高或降低稅率、產業政策的變化、貨幣投放的增加或減少、銀根的放鬆或抽緊、利率的提高或降低、關稅的提高或降低,外匯管理體制的變化、國家對股票市場的管理措施等等,均屬於此類。
2.國民經濟的一般統計資料。如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各行各業的產值增長速度、各行各業的平均財務指標等等。
3.上市公司的經營動態,如各種刊物上關於上市公司的各種報道、財務狀況、產品銷售情況及前景、年中或年終報告上的各項財務指標、股本構成情況、各項經濟技術指標、董事會關於經營管理的重要決定及分紅配股決議、主要債務人的經營狀況、銀行與股份公司的關系、主要領導人的變化、重大投資計劃的實施與結果等等,均屬於這類資料。
4.金融及物價方面的統計資料,主要指貨幣流通量的變化、主要存貸款利率的變化、投資規模或收益率的變化、如各種存款利率、國庫券和國家重點建設債券利率、企業發行債券的利率等等。
5.股票市場的相關統計資料。如每日平均成交量、股票價格指數的變化、主要股票價格的變化、新上市股票發行公司的基本情況、證券營業場所的氣氛、股民的投資熱情及投資方向等等。
6.突發性的非經濟因素。如戰爭、自然災害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7.2信息的來源
由於股市的興起,股市信息的傳播和股票投資咨詢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一個熱點,在目前,搜集資料的渠道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刊物上獲取信息。因為是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刊物,其信息披露要受到證監會的嚴格審查,且這些刊物基本上都是專業報刊,所以其刊登的股市信息一般都比較真實、可信度較高,誤導股民的成分較少。這些刊物主要有《金融時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證券市場周刊》等。通過閱讀相關內容,股民可及時掌握世界經濟和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了解突發事伯的起因,發展及其影響,也可以使股民及時掌握國家重大經濟政策及其措施的出台原因、時間和可能產生的後果,有時也可了解到個別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及其相關問題。如果股民工作很忙,時間不允許每天閱讀大量的資料,那麼,股民可利用休息時間聽一聽廣播、看一看電視中的相關經濟節目,將值得進一步研究的信息記下,再去查閱有關報刊、雜志。
2.收集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各種年報、財務報表及利潤表等。上市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和上市公告書對企業的歷史沿革、基本情況、生產規模、投資方向、投資總額、職工人數、產品種類和結構、主要銷售方向、主要股東情況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在年報中,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如產值、銷售額、成本費用、利潤、利潤分配、資金周轉等都將有詳細的披露。當然,某一期上市公司的有關資料只能說明該公司當時的情況,它雖然有用,但並不能據此做出什麼決策。只有將上市公司各期的有關資料收集齊全,才能正確分析上市公司的歷史和現在,並據以推斷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3.到股票市場上進行實地觀察,並收集其他股民對股市的反應、對大勢的看法。股票市場的氣氛,俗稱人氣,是股票交易情況的一面鏡子,雖然它不能准確地告訴你什麼消息,但是經常出入股市的人會從中得到一種直覺。例如,一向熱鬧非常的股市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平日吵鬧喧嘩的市場突然變得異常寧靜,經常出入股市老股友難以遇到了,都可能是股票價格大幅度變化的前奏。
總之,股民應根據股市分析的需要,不間斷地收集各種有關資料,並將其分類整理,以備決策時用。這項工作雖然有時枯燥無味,但卻對投資者的決策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搜集資料的目的在於對股價的變動趨勢進行分析和預測。在股票市場上掛牌的股票有很多,現在已超過400多種,股民不可能且也沒必要對每種股票進行分析和預測,可將自己感興趣的股票挑選出來,然後有重點和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一般說來,投資者應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發展前途、經營狀況較好的股份公司的股票上,那些已經處於破產狀態或即將破產企業的股票是不值得關注的抄過來的 看一下是不是有用

Ⅷ 股市的起源發展和意義

股市
▲注音▲ gù shì

▲股市▲

股市是股票市場的簡稱,也稱為二級市場或次級市場,是股票發行和流通的場所,也可以說是指對已發行的股票進行買賣和轉讓的場所。股票的交易都是通過股票市場來實現的。一般地,股票市場可以分為一、二級,一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發行市場,二級市場也稱之為股票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是上市公司籌集資金的主要途徑之一。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公司的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大量的長期資本。而如果單靠公司自身的資本化積累,是很難滿足生產發展的需求的,所以必須從外部籌集資金。公司籌集長期資本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向銀行借貸;二是發行公司債券;三是發行股票。前兩種方式的利息較高,並且有時間限制,這不僅增加了公司的經營成本,而且使公司的資本難以穩定,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利用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則無須還本付息,只需在利潤中劃撥一部分出來支付紅利即可。把這三種籌資方式綜合比較起來,發行股票的方式無疑是最符合經濟原則的,對公司來說是最有利的。所以發行股票來籌集資本就成為發展大企業經濟的一種重要形式,而股票交易在整個證券交易中因此而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股票市場的變化與整個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股票市場在市場經濟中始終發揮著經濟狀況晴雨表的作用。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市。
股市正處於調整階段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的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後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展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以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股票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資金2 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的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還要多。

▲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3萬億,股民上交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成為虧損一族。

▲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政府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宏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信息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題力度明顯不夠。

從證交所方面來講,雖然滬深股市已成為全國性的股市,但證交所仍歸口地方管理,且證券交易稅的一半歸地方財政,證交所的地方利益傾向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交易所都將成交量的大小作為工作目標(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稅),所以對有利於活躍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規范行為的制止明顯不力。

從券商方面來講,其一方面在自營業務中利用資金實力對股價進行操縱,以從中漁利;另外為配合新股的順利發行,往往採用人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價,引股民上鉤。

上市公司方面,為了新股的發行或配股的順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報喜不報憂,隱瞞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且經常高估利潤指標。而一旦股票上市發行成功,則發表聲明更改盈利預測或發表所謂的道歉聲明來掩蓋錯誤。

從宏觀角度看,股市是調節貨幣流通的重要場所,是剩餘資金的儲水池。

閱讀全文

與股票信息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股票開頭 瀏覽:906
怎樣無抵押貸款100萬 瀏覽:493
100日元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170
草根創業是拿不到天使投資的 瀏覽:659
乙二醇期貨庫存 瀏覽:91
南京醫葯股票怎麼樣 瀏覽:386
股票換手率高好不好 瀏覽:654
易方達5G概念基金有哪些 瀏覽:526
富國文體健康股票基金凈值 瀏覽:805
4萬5美金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6
新興股票市場 瀏覽:33
融出資金業務 瀏覽:954
美元人民幣匯率2019年4月29日 瀏覽:857
網信理財卷碼 瀏覽:774
東方融匯理財 瀏覽:492
創業慧康的投資價值 瀏覽:753
1分鍾買漲跌的外匯騙局 瀏覽:289
桔子理財違約 瀏覽:46
北京金鴻德投資 瀏覽:630
2013年我國的外匯儲備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