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貴金屬幣的歷史發展
我國古代:
在我國歷史上,貴金屬黃金和白銀很早就用作貨幣了。據考古發現,殷商後期已使用黃金。到春秋戰國時期,黃金的使用更為普遍,「金」在古漢語中成了「財富」一詞的同義詞。楚國由於產金多,還鑄成有「郢爰」等銘文的金版。楚國的金版,是我國最早的原始黃金鑄幣。另外,也曾出土過先秦時期的銀貝和銀布幣。
秦始皇統一全國,把貨幣分為兩等,黃幣為上幣,單位為鎰(二十兩),半兩銅錢為下幣。至漢朝,黃金的單位改為斤,一斤摺合銅錢一萬枚。據史籍記載,漢武帝時,曾鑄過麟趾金和馬蹄金。另外,還曾鑄過三種銀錫合金幣,稱「白金三品」。由於成色不足,作價太高,很快廢止了,但這是有史可查最早由政府鑄造的銀質貨幣。王莽的「寶貨制」中,也有金貨和銀貨兩項。自南北朝以後,由於金價昂貴,黃金開始以兩為單位。金銀貨幣的形狀,有金銀錠,金銀餅、金銀錢等。在唐、宋宮廷中,就藏有大量的金銀錢,以「開元通寶」和宋代各種年號為錢文。金章宗承安年間,鑄了錠形的「承安寶貨」銀幣。它行使時間雖短,但對中國後世用銀影響很大。元朝初年,有的銀錠上鑄有「元寶」兩個大字,意思是「元朝的寶貨」,但後來錠狀金銀幣也都被稱為金元寶和銀元寶。明朝白銀使用更加普遍。到了清朝前期,銀兩已成為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大體可分為四種,大元寶重五十兩,中錠重十兩,饅頭形的小錁重一二兩到三五兩,散碎的銀子稱滴珠等,重一兩以下。
十六世紀西方機制銀元開始流入中國,後來,國內出現了自製銀元。西藏的「乾隆寶藏」是我國最早的地方自鑄銀元。道光年間,福建的漳州及台灣等地,也出現了早期自鑄銀元漳州軍餉和壽星銀餅。到了光緒年間,終於由政府採用機器統一鑄造「光緒元寶」銀元。由於那時銀元背面有龍紋圖紋,故俗稱為「龍洋」。 我國現代:
新中國自1979年開始發行貴金屬幣,到現在已有27年的時間,一路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在2000年以前的很長時間內,我國發行貴金屬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換取外匯,自然它們的主要流向就在國外,這也是為什麼以前我們很少在國內注意到自己國家發行的貴金屬幣的原因。這些流到國外的貴金屬幣,已經完成了充分沉澱的過程。也就是說,不可能象股票市場或字畫市場存在著明顯的莊家。沉澱充分是我們投資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重要前提。
貴金屬幣以金、銀等貴重金屬為幣材,雖象徵性地鑄有面額,為法定貨幣,但並不參與實際貨幣流通,也不按其名義幣值兌換。貴金屬幣分為紀念金銀幣和普通金銀幣兩類。紀念金銀幣是為紀念傑出人物、重大事件或有意義的事物而特別發行的貴金屬幣,如辛亥革命70周年金、銀紀念幣、中國生肖系列紀念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卅周年紀念幣等等,其鑄造量嚴格限制,銷售價格按每枚鑄幣所含貴金屬重量的國際市場價格加上生產加工費用、經銷利潤等合計定價。
我國人民銀行於1979年發行了第一套紀念金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卅周年》紀念幣,1982年發行了第一種普通金幣《中國熊貓金幣》。中國貴金屬幣除結合紀念活動發行外,還推出有濃郁中國特色的系列紀念幣。如中國生肖系列紀念幣,它的圖案根據齊白石、徐悲鴻等一代名師的繪畫原作手工雕刻母模,惟妙惟肖地再現了他們的傳世之作,使紀念幣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成為國內錢幣愛好者、收藏者鑒賞、珍藏的對象。gui
⑵ 生肖金銀紀念幣哪一年的比較值錢
生肖題材的金銀紀念幣歷來是收藏者和投資者關注的品種之一,猴題材金銀紀念幣同樣不會例外。猴年金銀紀念幣,其面世價格比較合理,將為其後市的上漲增值埋下伏筆。中國人民銀行於2015年10月16日發行2016中國丙申(猴)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17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0枚,銀質紀念幣7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 定貨幣。
生肖金銀幣是金銀幣中除了熊貓金銀幣外的另外一大類別,自1981年發行以來連續發行沒有間斷,由於生肖金銀幣的題材因素,所以其受到收藏和禮 品市場的歡迎是很正常的,也因此而每年接近年底新的生肖金銀幣發行的時候,不管幣市行情強弱,生肖金銀幣的市場成交基本上都不會太差。
生肖題材金銀紀念幣的發行面世,歷來是金銀紀念幣收藏投資者主要關注的大事,對於猴年金銀紀念幣而言,同樣如此。由於近年來金銀紀念幣市場行情持續疲軟,尤其是金銀紀念幣新品種的市場表現總體上較為一般,猴年金銀紀念幣的市場表現,就更牽動大家的眼球。就生肖題材的金銀紀念幣本身而言,無疑是上佳的,再就12生肖相互之間的比較而言,猴年生肖題材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近日,猴年金銀紀念幣各款品種已經陸續在錢幣二級市場上面世交易,市場熱門的仍然是本色猴金銀紀念幣套幣和彩色猴金銀紀念幣套幣,目前新的市場價格分別 為4000元和4400元。另外幾款比較熱門的品種是1公斤銀幣為14000元、5盎司彩銀猴幣4250元、5盎司方銀猴幣2900元。
文章來源:東宏工藝品
⑶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哪一年開始發行
根據《中華來人民共和國人民幣源管理條例》,我國紀念幣分為貴金屬紀念幣和普通紀念幣兩大類,貴金屬紀念幣主要由金、銀、鉑、鈀等貴金屬材料製成,而金銀紀念幣是貴金屬紀念幣的代表性品種。自1979年新中國第一次設計製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以來,從無到有,已累計發行金銀紀念幣1400多個品種,這在世界金銀紀念幣製造發行史名列榜首。
20多年來的中國金銀紀念幣逐步發展的歷史,也是中國造幣工藝逐漸完善提高的歷史。就世界范圍來講,1970年以前發行金銀紀念幣的國家寥寥無幾,主要是幾個發達國家,鑄造發行數量也不大。金銀紀念幣鑄造的經典工藝也僅為鏡面噴砂。近20多年來,隨著發行金銀紀念幣國家的增多,世界范圍金銀紀念幣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這對金銀紀念幣的鑄造工藝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⑷ 中國第一套流通紀念幣是什麼
中國第一套流通紀復念幣是「制B0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流通紀念幣。
「B01-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周年」流通紀念幣發行時間為1984年10月1日,面值為1元,發行量為2041萬枚,材質為銅鎳合金,規格為30mm,正面圖案為國徽、禮花、天安門廣場、刊字,背面圖案為開國大典,民族大團結,祖國萬歲。
(4)最早的貴金屬紀念幣擴展閱讀:
根據重大歷史題材發行的流通紀念幣在市場上都是相當堅挺的,比如建國35周年發行的面值1元的紀念幣,人民銀行在1984年總共發行了209.2萬枚,在市場上已經相當地少見。
而1988年發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成立40周年,面值一元的紀念幣已經從2008年底的1500元/枚,上漲到的2300元/枚。另外第六屆全運會面值0.1元的3枚裝紀念幣價格也從2008年的500元上漲到了的650多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流通紀念幣
⑸ 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
中國人民銀行2013年貴金屬紀念幣計劃發行7個項目,49個品種,其中金幣26個品種,銀幣23個品種。
這7個項目分別為:2013版熊貓金銀紀念幣(包括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成立20周年熊貓加字金銀紀念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通運行金銀紀念幣、中國佛教聖地(普陀山)金銀紀念幣、中國青銅器金銀紀念幣(第2組)、世界遺產—黃山金銀紀念幣、2013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紀念銀幣、2014中國甲午(馬)年金銀紀念幣。
年內項目和發行數量如若有調整,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為准。 我國從1979年開始發行當代貴金屬幣以來,一共發行了近1700多個品種,累計發售金幣440多萬盎司,銀幣3600多萬盎司。我國的紀念幣按性質劃分為貴金屬紀念幣和普通紀念幣二種;按材質來分,可以劃分為金、銀、鉑、鈀、鋼鋅、銅鎳、鋼芯鍍鎳、金銀鑲嵌、柴銅和紙質、塑料等十一種;從題材角度,貴金屬幣題材廣泛,有重大政治歷史事件、傑出歷史人物、大熊貓及珍稀動物、十二生肖、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古代科技發明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名畫名家、宗教藝術、體育運動等。
第一套金幣是197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該套紀念金幣共4枚,各含黃金1/2盎司,成色91.6%,面額400元,形狀為圓形,直徑27毫米,發行量為70000萬套。
第一套金銀幣是197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國際兒童年紀念金銀幣。正面圖案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裝飾性花束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均為兒童澆灌花卉圖並刊面額。
第一套普制幣是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熊貓金幣。該套幣共4枚,正面圖案同為北京天壇祈年殿,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同為熊貓攬竹圖,並刊成色、重量數值。其形狀同為圓形,直徑分別為32、27、22、18毫米,重量分別為1盎司、1/2盎司、1/4盎司、1/10盎司,成色同為99.9%。
第一枚鉑幣是198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熊貓1盎司紀念鉑幣。其正面圖案為北京天壇祈年殿,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熊貓飲水圖及成色、重量數值。該紀念鉑幣面額100元,直徑32毫米,含鉑金1盎司,成色99.95%。
第一枚鈀幣是1989年發行的熊貓1盎司紀念鈀幣。其正面圖案為北京天壇祈年殿,並刊國名、年號;背面圖案為熊貓食竹圖,並刊成色、重量數值。
⑹ 當代中國首套金銀紀念幣的發行時間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套金幣發行於1979年,紀念建國30周年。"建國30周年"紀念幣是我國發行的第一套現代貴金屬紀念幣,同時又是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初期向海外發行的第一套現代紀念金幣,是中國金銀紀念幣發行的里程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好的影響,為中國現代金銀紀念幣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該紀念幣1979年10月1日發行,一套4枚,均為1/2盎司金幣,成色為91.6%,面值均為400元,精製,圓形,發行量70000套,由上海和沈陽造幣廠鑄造。其中正面圖案為國徽,並刻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及"1949-1979"字樣;背面圖案分別為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該紀念幣設計手法採用標題紀念型手法。整套幣採用了平底鏡面工藝,紀念幣的底平面高度平整、光亮如鏡,使其圖案和底面的反差更為強烈,層次更為分明,浮雕圖案清晰而有質感。該套幣一上市就受到海內外的關注,有很多也被海外投資者收藏。據中國金幣上海銀泰特許零售商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年由於是第一套紀念金幣,因此相關發行部門較為謹慎,實際發行量並沒有公布的70000套這么多。而且,由於早年國內根本沒有收藏意識,加上恰逢1981年國際黃金價格上漲,該套幣流入市場後很多被融化當作金料使用了,所以存世量並不多。這也是其價格近年來一路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且由於發行年代久遠,目前市場上的貨源已很少,"不是有錢就一定能買得到",該幣已經到了"有價無貨"的地步,其緩慢但向上的價格態勢基本是其真實價值的反映。該幣由於其地位的特殊性,發行後一直受到投資者的重視,是貴金屬紀念幣中 老精稀 板塊的佼佼者之一。
⑺ 第一個獲得國際大獎的中國貴金屬紀念幣是哪個
首次讓新中國硬幣踏上世界最高領獎台的是1982狗年15克銀幣,獲得了82年度「最佳克郎幣」大獎(Best Crown),克郎幣即一種小規格的銀幣之意。該幣設計者為沈陽造幣廠工藝大師王福德先生。原作出處為著名國畫家劉繼卣先生特意為該幣發行所畫的
⑻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由誰( ) 簽定
由發行時在任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簽字!
我國自1979年發行貴金屬紀念幣以來歷版任行長名單:權
1978年3月-1982年5月 李葆華
1982年5月-1985年3月 呂培儉
1985年3月-1988年4月 陳慕華(女)
1988年4月-1993年7月 李貴鮮
1993年7月-1995年6月 朱鎔基
1995年6月-2002年12月 戴相龍
2002年12月至今 周小川
⑼ 貴金屬紀念幣的歷史趣聞
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貴金屬紀念幣始自1979年,至今已有約1600個品種。這個數量在全世界都是值得炫耀和自豪的。短短的30年時間,我們走過了發達國家上百年貴金屬紀念幣的發展歷程,凝聚了中國金幣人太多的辛勤勞動和汗水。30年的故事太多,從另一個角度來展現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歷史側面,使收藏者和錢幣愛好者能夠在飯後茶餘多一份閑談趣聞的興致。這些故事僅是「邊角碎料」,不宜同鼎大雅之堂。但是,作為收藏者一個參考,也許有些益處。
其一、中國首套同時出現三個國家文字的紀念幣
1997年至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恢復行使對澳門的主權,發行了澳門回歸祖國金銀紀念幣共3組,每年1組,從1997年至1999年連續3年發行。該項目的背面圖案首次用了3個國家的文字,分別為「一國兩制」中文、英文、葡文;「平穩過渡,發展繁榮」中文、英文、葡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中文、英文、葡文。這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套擁有3國文字的貴金屬紀念幣。
其二、中國首次發行的同面額異形金銀紀念幣
1979年是中國金銀紀念幣發行的里程碑式的年份。當年正式發行了我國首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金幣。但是,值得我們認真考證的另一個歷史特點卻鮮為人知,那就是當年發行的國際兒童金銀紀念幣項目。這套金銀紀念幣項目共發行了金幣兩枚,銀幣兩枚。其中兩枚金幣面額相同,均為450元;直徑相同,均為27毫米;成色相同,均為90%;但是重量不同,分別為1/2盎司和1盎司。兩枚銀幣也是如此,面額相同,均為35元,直徑相同,均為36毫米;成色相同,均為80%;但是重量不同,分別為1/2盎司和1盎司。這是中國金銀紀念幣歷史上的唯一一套同面額異形金銀紀念幣。
隨著我國金幣事業的不斷發展,金銀幣規格向日趨體系化與科學化方向發展,不同重量規格的金銀紀念幣再也沒有出現過面額相同的情況。
其三、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系列中的銅質紀念幣
中國貴金屬紀念幣自1979年發行第一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金幣項目以來,已有大約1700種規格品種。在這30年的發展歷程中,上世紀80年代發行的銅質紀念幣是比較有特點的。1980年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項目,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8枚,共4種不同規格的銅質紀念幣;當年的第13屆冬奧會項目也發行了8枚,共兩種規格的銅質紀念幣;1982年又發行了第12屆世界盃足球賽項目的銅質紀念幣1枚。以上三個項目的銅質紀念幣正背面圖案完全與該項目金銀紀念幣相同。
1983年、1984年、1985年又分別發行了銅質熊貓紀念幣1枚,共3枚,規格均相同。值得注意的是,這三枚熊貓銅質紀念幣卻與當年發行的該項目熊貓金銀紀念幣圖案完全不同,正背面圖案分別為國徽和熊貓。且這三年的熊貓銅質紀念幣又自成體系,圖案完全相同,只是年號變化而已。
自此以後,我國貴金屬紀念幣領域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和金銀幣共同立項的銅質紀念幣,這是20世紀80年代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系列中的一個顯著的時代特點。
其四、沒有國名的中國金銀銅紀念幣
新中國發行的金銀紀念幣,無面額的品種大家都知曉,那就是著名的1982年第一組熊貓金幣,當時只發行了4個規格品種,即1盎司、1/4盎司、1/10盎司。但是正面圖案不設國名並特標面額而背面圖案不標面額的規格品種,也許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1980年發行的「第13屆冬奧會金銀銅紀念幣」和「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金銀銅紀念幣」首次採用正面圖案無國名,面額在正面設置的手法。繼而,在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相繼發行了正面無國名的「中國生肖雞年」、「中國生肖狗年」、「中國生肖豬年」、「中國生肖鼠年」金銀幣和1981年「中國出土文物青銅器」金銀紀念幣項目。這也是中國金銀紀念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其五、新中國金銀紀念幣中的「精巧族」
中國發行了金銀紀念幣已有30年的歷史了,總體規格品種超過1600多個。其中歷史上的金銀紀念幣「精巧族」卻鮮為人知。
1983年發 的馬可波羅精製銀幣,直徑為15毫米,成色為90%,面額僅為5角;1990年發行的龍鳳精製銀幣,直徑也為15毫米,成色為90%,面額同樣是5角。這兩枚幣是迄今為止中國金銀紀念幣中標出的最低面額數。
與以上銀幣可相媲美的還有1983年發行的馬可波羅精製1克金幣,直徑為10毫米,成色為90%,面額10元;1991年發行的熊貓普制1克金幣,直徑僅為10毫米,成色為99.9%,面額為3元。這是目前中國最小的金幣。
⑽ 我國的貴金屬紀念幣從哪一年發行
1979年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