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匯的英文縮寫都是些什麼
1、美元——USD
美元的發行權屬於美國財政部,辦理具體發行的是美國聯邦儲備銀行。鈔票尺寸不分面額均為15.6×6.6厘米。
每張鈔票正面印有券類名稱、美國國名、美國國庫印記、財政部官員的簽名。美鈔正面人像是美國歷史上的知名人物,背面是圖畫。
2、歐元——EUR
歐元源於1989年提出的道爾斯計劃。1991年12月11日,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啟動歐元機制以來,到1999年初,大多數歐盟國家都把它們的貨幣以固定的兌換比例同歐元聯結起來。
根基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單一貨幣叫做「ECU」。1995年12月,歐洲委員會決定講歐洲單一貨幣改名為歐元「Euro」。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收入、支出包括工薪收入、稅收等都要以歐元計算。2002年3月1日,「歐元」正式流通後,歐洲貨幣的舊名稱消失。
3、人民幣——CNY
人民幣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的貨幣,建國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至1999年10月1日啟用新版為止共發行五套,形成了包括紙幣與金屬幣、普通紀念幣與貴金屬紀念幣等多品種、多系列的貨幣體系。
人民幣在ISO 4217簡稱為CNY(China Yuan),不過更常用的縮寫是RMB(Ren Min Bi);在數字前一般加上「¥」表示人民幣的金額。
4、日元——JPY
日元由日本銀行發行。日本發行的紙幣面額有10000、5000、1000、500、100、50、10、5、1元等,另有500、100、50、10、5、1元鑄幣。
日本鈔票正面文字全部使用漢字(由左至右順序排列),中間上方均有「日本銀行券」字樣,各種鈔票均無發行日期。發行單位負責人是使用印章的形式,即票面印有紅色「總裁之印」和』發券局長「圖章各一個。
5、英鎊——GBP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1971年,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New Penny),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㈡ 外匯的優勢和缺點
1. 低成本: 外匯交易成本可以非常低。大多數外匯經紀商從外匯點差中獲利。因此,不必擔心單獨的經紀商費用,從而節約了成本。相比之下,股票或其他證券交易的交易員則必須考慮其他額外費用。
2. 提供非常高的流動性:與其他金融市場相比,外匯市場擁有最多的市場參與者。這提供了最高水平的流動性,這意味著即使是大額外匯交易訂單,也可以輕松有效地完成,而不會出現任何較大的價格偏差。這消除了價格操縱和價格異常的可能性,從而使價差收窄,從而提高定價效率。不必擔心開盤和收盤時的劇烈波動,也不必擔心下午的價格區間停滯不前,這些都是股市的標志。除非預期會有重大事件發生,否則可以在整個不間斷交易中觀察到類似的價格模式(高、中、低波動)。
3. 沒有中央交易所:作為一個在全球范圍內運作的場外交易市場,外匯市場沒有中央交易所。各國央行偶爾會根據需要進行干預。相比之下,在股票市場,一家公司可以突然宣布股息或報告巨額虧損,從而導致巨大的價格變化。此外,在外匯市場,內幕交易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特別是對主要貨幣對),因為外匯市場沒有內幕人士。
1. 缺乏透明度:由於外匯市場由經紀商主導,由經紀商驅動意味著外匯市場可能不是完全透明的。交易員可能無法控制自己的交易訂單如何執行,可能無法獲得最佳價格,或者只能獲得有限的交易報價視圖,而這些報價只能由其選擇的經紀商提供。一個簡單的解決辦法是只選擇受監管的經紀商進行交易,因為這些經紀商屬於監管機構的管轄范圍。市場可能不受監管機構的控制,但經紀商的活動卻受監管機構管轄。
2. 復雜的價格決定過程:外匯匯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全球政治或經濟因素,這些因素可能難以分析。外匯交易大多依靠技術指標,這是外匯市場波動劇烈的主要原因。
3. 高波動性:由於無法控制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的發展,在高度波動的外匯市場上很容易遭受巨大損失。如果某隻股票出了問題,股東可以向管理層施加壓力,要求他們發起必要的改革,他們也可以向監管機構尋求幫助。外匯交易員則無處可去。當冰島破產時,持有冰島克朗的外匯交易員只能袖手旁觀。24/7的市場使得人們很難定期監測價格和波動性。最好的辦法是嚴格控制所有外匯交易的止損,並通過精心策劃的方法系統性地進行交易。
㈢ 四大媒介的優缺點是什麼
報紙媒介
報紙是最早出現的大眾傳播媒介,雖然隨著電視媒介的發展,報紙的影響力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但直到今天仍舊是非常重要的廣告媒介之一。
1.報紙作為廣告媒介的優勢:
·地理針對性 ·適時性 ·創意機會 ·信譽 ·受眾興趣 ·成本
2.報紙作為廣告媒介的劣勢:
·壽命短暫 ·創意局限性·受讀者影響 ·重復性差·細分局限性 ·雜亂的環境
雜志媒介
雜志媒介與報紙媒介一樣,也是一種歷史比較長的大眾傳播媒介。
1.雜志作為廣告媒介的優勢
在四大媒介中,雜志似乎是使用比較少的廣告媒介,但是它的傳播特性、受眾特性則決定了雜志是一種高效的廣告媒介。許多分析家認為,從許多方面來講,雜志甚至比廣播電視媒介還優越。
·受眾針對性·受眾興趣 ·創意機會·壽命長·由於雜志版面較小,很少安排多個廣告,廣告不容易受到其它廣告的影響。
·解釋性媒介,適合刊登復雜的廣告信息,對廣告信息進行充分的說明和解釋。
·由於讀者選擇性強,所以讀者比較不容易像廣播電視受眾那樣對突然出現的廣告產生逆反心理。
·雜志讀者受教育程度較高,購買力較強。
·雜志讀者特性集中、明確,適合做訴求對象非常集中的廣告。
2.雜志作為廣告媒介的劣勢:
雜志的劣勢與它們的到達范圍太有針對性以及雜志本身的增長有關。
·到達和頻次的局限性·雜亂 ·廣告效果不均衡 ·准備時間長 ·成本 ·重復性差
廣播媒介
廣播是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定時向廣大地區傳播聲音、圖像節目的大眾傳播媒介。只播送聲音的,稱為"聲音廣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廣播";播出圖像和聲音的,叫"電視廣播",也就是通常所說"電視"。這里的廣播媒介,指的是聲音廣播。
廣播在所有的主流媒介中最默默無聞,最沒有光環。但這種觀點實際上與事實不符。對一些最老練的廣告主來說,廣播已經成了他們媒介計劃中的一個必要成分。為什麼各行各業的廣告主都把廣播當作到達目標受眾的手段,這其中必然有理由,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廣告主可以利用哪些不同的廣播媒介。
1.廣播作為廣告媒介的優勢:
·成本
·到達率和頻次
·目標受眾針對性
·靈活性和適時性
·創意機會
2.廣播作為廣告媒介的劣勢:
·受眾專心程度差
·創意局限性
·受眾分流
電視媒介
電視是用電子技術傳輸圖像及聲音(伴音)的現代傳播媒介。電視發明於1924年,正式播出始於1936年,1936年英國廣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電視台。1958年中國第一座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開始試播,標志著電視廣播在中國的開始。1978年5月1日,被改名為中央電視台。
電視是大眾傳播媒介中最晚出現的媒介,但卻是發展最快的媒介。在今天的世界各地,電視已經成為覆蓋面最廣、最大眾化、影響力最強的大眾媒介,也是最有效力的廣告媒介。
對許多人來說,電視就是確定廣告性質的那個媒介,通過多種感官刺激,電視造就了今天的廣告。電視為廣告主提供了兩個非同尋常的機會。第一,電視的多樣化傳播使品牌的價值得到了出色的創意表現。鮮明的色彩、流暢的動作以及華麗的音響效果,所有這些因素都賦予品牌令人興奮而又別具一格的色彩。第二,一旦品牌表現准備妥當,便能夠以非常低的單位成本傳播給百萬消費者。
1.電視作為廣告媒介的優勢:
·創意機會
·覆蓋范圍、到達率和重復率
·單位接觸成本
·受眾針對性
2.電視作為廣告媒介的劣勢:
·信息短暫
·絕對成本高
·地理針對性差
·受眾態度不利、專注程度差
·雜亂擁擠
㈣ 外匯行業有哪些媒體
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吧?
外匯分很多平台,點差各有不同,然後每個平台又有很多個代理商公司。
我是業余做的,你可以去中匯網站看下。
㈤ 什麼是媒介,media的概念
所謂媒介,在傳播學意義上是指利用媒質存儲和傳播信息的物質工具。按美國著客傳播學家施拉姆的見解,「媒介就是傳播過程中,用以擴大並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
媒介包括兩方面要素:一是包容媒質所攜帶信息或內容的容器,如書( 甲骨、竹簡、帛書、紙書)、相片、錄音磁帶、電影膠片、錄像帶、影音光碟等; 二是用以傳播信息的技術設備、組織形式或社會機制,包括通訊類(驛馬、電報、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可視電話、行動電話等)廣播類(布告、報紙、雜志、無線電、電視等) 和網路類三大類。在當代社會,一般而言,媒介指機械印刷書籍、報刊、雜志、無線電、電視和國際互聯網等,它們都是用以向大眾傳播消息或影響大眾意見的大眾傳播工具,都是傳播信息的媒介。
㈥ 媒介的概念是什麼
所謂媒介,在傳播學意義上是指利用媒質存儲和傳播信息的物質工具。按美國著名傳播學家施拉姆的見解,「媒介就是傳播過程中,用以擴大並延伸信息傳送的工具」,同時「媒介」也成了一個職位,媒介專員、媒介策劃、商務媒介等職位。
媒介包括兩方面要素:一是包容媒質所攜帶信息或內容的容器,如書( 甲骨、竹簡、帛書、紙書)、相片、錄音磁帶、電影膠片、錄像帶、影音光碟等; 二是用以傳播信息的技術設備、組織形式或社會機制,包括通訊類(驛馬、電報、電話、傳真、電子郵件、可視電話、行動電話等)廣播類(布告、報紙、雜志、無線電、電視等) 和網路類三大類。在當代社會,一般而言,媒介指機械印刷書籍、報刊、雜志、無線電、電視和國際互聯網等,它們都是用以向大眾傳播消息或影響大眾意見的大眾傳播工具,都是傳播信息的媒介。
㈦ 金融市場的媒體
金融市場媒體是指那些在金融市場上充當交易媒介,從事交易或促使交易完成的組織、機構或個人,亦即金融市場中介。 金融市場的媒體也是金融市場的一類參與者,但它起的作用與一般的金融市場主體有著重要的區別:
第一,金融市場媒體參與金融市場活動,是作為中介促進金融市場中主體交易的完成,並從中收取交易傭金;
第二,就原始動機而言,金融市場媒體在市場上是以投機者而非投資者的身份進行金融交易,當然這種交易活動對活躍金融市場具有重大作用。 金融市場媒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金融市場交易商,如貨幣經紀人、證券經紀人、證券承銷商、外匯經紀人等。
另一類則是機構媒體或組織媒體,如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等。
㈧ 外匯為什麼是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就是用來支付的媒介,國際間結算時用國際貨幣來結算的,非國際貨幣如RMB 是不能用於國際間結算的。如美元就是國際貨幣可以進行國際結算
外匯就是這種媒介
來源:環球外匯
㈨ 誰有好的學習外匯的媒介。
你可以網路一下中國匯市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