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央企改革概念股名單有哪些
2015央企重組概念股名單 央企重組改革企業股票一覽
航天 軍工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核科技(000777)
中國航天科技(000901)集團公司——航天機電(600151)、航天動力(600343)、火箭股份(600879)、中國衛星(600118)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航天信息(600271)、航天晨光(600501)、航天電器(002025)、航天通信(600677)、航天長峰(600855)、航天科技(000901)、中興通訊
(000063)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西飛國際(000768)、中航 精機(002013)、力源液壓(600765)、貴航股份(600523)
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飛亞達、深南光A、深天馬、*ST宇航(000738)、哈飛股份(600038)、洪都航空(600316)、東安動力(600178)、昌河股份、南方摩托
中國船舶(600150)工業集團公司——廣船國際(600685)、中船股份(600072)、中國船舶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風帆股份(600482)、鑫茂科技(000836)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遼通化工
(000059)、新華光(600184)、北方天鳥、北方創業(600967)、晉西車軸(600495)、凌雲股份(600480)、北方國際(000065)、長春一東(600148)、北方股份(600262)
中國兵器裝備 集團公司——長安汽車 (000625)、中國嘉陵(600877)、ST天儀
●信息技術 更多概念股請關註:http://www.jhorg.com/news/gainiangu/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沙河股份(000014)、天通股份(600330)、華東電腦(600850)、四創電子(600990)
中國電子信息
產業集團公司——長城電腦(000066)、長城信息(000748)、長城開發(000021)、深桑達、夏新電子、中國軟體(600536)、上海貝嶺(600171)、華東科技(000727)、天通股份、中電廣通(600764)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上海郵通、成都電纜、南普天、東方通信(600776)、波導股份(600130)、東信和平(002017)、上海普天(600680)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中衛國脈(600640)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ST大唐(600198)、高鴻股份(000851)
彩虹集團公司——彩虹股份(600707)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烽火通信(600498)
●石油石化
中國石油(601857)天然氣 集團公司——中油化建(600546)
中國石油化工
集團公司——中國石化(600028)、、S上石化(600688)、泰山石油(000554)、S武石油(000668)、S*ST石煉、S儀化(600871)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海油工程(600583)
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中化國際(600500)
中國化工集團公司——河池化工(000953)、滄州大化(600230)、ST黃海(600579)、藍星清洗(000598)、星新材料
、藍星石化、天科股份(600378)
●電力能源
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長江電力(600900)
中國華能集團——華能國際(600011)、內蒙華電(600863)、北海港(000582)
中國大唐集團——桂冠電力(600236)、華銀電力(600744)、大唐發電(601991)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華電能源(600726)、華電國際(600027)
中國國電集團公司——國電電力(600795)、長源電力(000966)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吉電股份(000875)、漳澤電力(000767)、九龍電力(600292)、上海電力(600021)
煤炭 科學研究總院——天地科技(600582)
中國葛洲壩(600068)集團公司——葛洲壩
●汽車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一汽夏利(000927)、一汽轎車(000800)、一汽四環(600742)、長春一東
東風汽車(600006)公司——東風汽車、東風科技(600081)
●機械
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ST阿繼(000922)
中國東方電氣(600875)集團公司——東方電機
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軸研科技(002046)、中工國際(002051)、鼎盛天工(600335)
中國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時代新材(600458)
中國南方機車車輛工業集團公司——*ST匯通、時代新材
中國鐵路工程 總公司——中鐵二局(600528)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路橋建設(600263)、振華港機(600320)
中國福馬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林海股份(600099)、常林股份(600710)
●鋼鐵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鞍鋼股份(000898)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寶鋼股份(600019)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武鋼股份(600005)
中國中鋼集團公司——ST吉炭(000928)、中鋼天源(002057)
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安泰科技(000969)、金自天正(600560)
新興鑄管(000778)集團有限公司——新興鑄管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攀渝鈦業(000515)、長城股份(000569)、攀鋼鋼釩(000629)
●有色
中鋁公司——中國鋁業(601600)、包頭鋁業、焦作萬方(000612)
中國五礦集團公司——五礦發展(600058)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色股份(000758)
北有色金屬 研究總院——有研硅股(600206)
北礦冶研究總院——北礦磁材(600980)
長沙礦冶研究院——金瑞科技(600390)
●航運
中國遠洋(601919)運輸 集團——中遠航運(600428)、中遠發展、中集集團(000039)
中國海運 (集團)公司——中海發展(600026)、中海海盛(600896)
中國航空集團公司——中國國航(601111)
中國東方航空(600115)集團公司——東方航空
中國南方航空(600029)集團公司——南方航空
中國長江航運集團——長航油運(600087)、長航鳳凰(000520)
●地產
中國糧油食品集團——中糧地產(000031)、S吉生化
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招商地產(000024)
華潤(集團)有限公司——萬科、東阿阿膠(000423)
中國房地產開發 集團公司——ST中房(600890)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保利地產(600048)
華僑城集團公司——華僑城、深康佳A
●農業
中國農業發展集團總公司——中水漁業 (000798)、中牧股份(600195)、SST中農
●旅遊
中國國旅集團公司——國旅聯合(600358)
中國中旅(集團)公司——中青旅(600138)
❷ 稅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稅收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實現其職能而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法律預先規定的標准,強制地、無償地、固定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也是國家參予國民收入分配的一種方式。國家財政通過稅收總量和結構的變化,可以調節證券投資和實際投資規模,抑制社會投資總需求膨脹或者補償有效投資需求的不足。
隨著入世和稅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已相繼出台或將要出台一些稅收調整政策。這些政策對證券市場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且這些影響正日益顯現。
稅收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國家運用稅收杠桿可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的盈利狀況進行調節。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對證券市場的投資者的投資所得規定不同的稅種和稅率將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稅後實際收入水平,從而起到鼓勵、支持或抑制的作用。對證券市場投資者徵收的稅種主要是印花稅。證券交易印花稅曾是我國稅收收入中最強勁的增長點。1991-2000年的10年間,滬深股市提供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總額達1461.58億元,年均遞增210.39%。此外,證券交易印花稅占稅收總額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0.13%提高到2000年的3.78%,是前5年該稅總量的5倍。財政部決定,從2001年11月16日起,A、B股交易印花稅稅率分別由4‰和3‰統一降為2‰。這一政策出台,其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印花稅稅率下調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其次,印花稅稅率下調符合國際趨勢,有利於提高中國證券市場的競爭力,從全球范圍內吸引投資。
中國股民感受最直觀的恐怕還是印花稅對證券市場的調控作用,而國際上亦如此。部分國家僅對賣方徵收印花稅或交易稅,而對買方免徵;同時,部分國家按證券持有期限的不同,採取差別化稅率,對持有期限較長的投資者課征較低稅率。當市場低迷時,適當降低稅率可以活躍市場交易,而當市場的非理性行為驟增時,適度提高稅率又可以抑止過度投機。這樣,證券市場的非正常波動受到抑制。
不過,在經濟全球化和增強本國證券市場競爭力的壓力下,稅賦從輕是近年全球證券市場稅制的總體趨勢。有關專家認為,征稅其實是證券市場的一種資金凈流出,因此過高稅率會在證券市場中產生一個巨大的資金漏斗,影響市場的良性發展;其次,征稅提高了資金的交易成本,導致資金回報率下降,抑制投資者的交易行為,進而影響一級市場的發行,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與證券市場的發展。如法國與德國,高企的證券交易稅曾使證券市場發展緩慢,企業籌資困難。於是從1983年開始,法國對證券投資實行優惠稅收,德國也於80年代取消了證券交易稅,兩國證券市場投資者與上市公司迅速增加,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與巴黎證券交易所的國際競爭力也迅速提高。新加坡從2000年6月30日起取消原徵收的0.2%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盡管政府預計因此會少收稅約7000萬新加坡元;香港也擬將證券交易印花稅由0.25%下調至0.225%。這一系列的下調,並不一定因為稅率過高引起,但稅收的比較優勢會影響全球的資金流向。
印花稅稅率下調只是證券稅制改革的第一步,隨後可能進行的改革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將是復雜的。目前我國的證券稅制結構比較單一,以印花稅為主,且比重偏大,不利於實現對證券投資收益的調節。因此,為實現稅負公平,就要建立完整、系統的證券交易稅制體系。一方面,應拓展稅基,證券交易稅種應不再實質性地限定在流通股的轉讓方面;另一方面,在技術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實行差別稅率,或是開征資本利得稅取代印花稅。當然,在推行這些改革措施時,會對證券市場產生較大沖擊力。
免徵印花稅、改徵資本利得稅,是全球證券交易稅制演變的趨勢。有人認為,從我國證券市場的長遠發展來看,以資本利得稅代替證券交易印花稅,也是大勢所趨。但矛盾和障礙很多。
首先是「利潤確定」的困難性:是按當筆交易課征或是按當月累計交易所得課征,如果出現當期虧損是否可以抵扣,又如何進行抵扣等等,這都需要有具體的規定;同時,開征此稅需要有先進的稅務電子化系統和科學的稽查技術,這顯然在目前我國還不完全具備。
其次,開征資本利得稅必須充分估計到其對證券市場的沖擊力。我國曾於1994年底盛傳將開征證券交易稅和股票轉讓所得稅,引起軒然大波,股指巨幅震盪。而同期台灣證券市場也因擬開征資本利得稅而造成股指大幅滑落,以至於台灣證券管理當局不得不宣布無限期擱置對資本利得稅的課征。因此在國內設立資本利得稅應持相當謹慎的態度,特別是在目前印花稅率本已較高的情況下,設立該稅種可能會使投資者產生增稅的印象,從而引發市場大幅振盪。
再次,開征資本利得稅需要證券交易稅制整體調整的配合。從全球稅收制度與全球證券市場稅收體系的變革上看,資本利得稅只是稅收制度的一個環節,其核心功效僅在於重新調整證券投資收益,若只開征此稅也無法作到拓展稅基、降低稅負的效果,還需要有行為稅等其他稅種的配合,而我國在短期內大幅度調整稅制的困難較大。
最後,即使開征資本利得稅,也宜採取輕稅、差別稅率原則。如美國稅法規定,納稅人允許以證券投資利得彌補其納稅年度的經營虧損,未沖減的損失可以在限期結轉至以後年度沖減;在日本,除被視為營業交易或營業分配的證券利得外,對出售證券的資本利得採取免稅的政策,其課稅的范圍主要集中於大額與頻繁交易的投資者。同時,各國對資本利得稅一般採取差別稅率,如法國以2年為界限區分長短期證券,長期證券交易的資本利得稅只是短期證券交易資本利得稅的60%。這種差別化的資本利得稅制對投資者形成長期投資理念有重要推動作用。
顯然目前我國不具備開征資本利得稅的基礎,但從長遠看,隨著證券市場結構逐步完善、投資行為日趨理性化,稅收征管水平的提高,資本利得稅很可能出現在我們身邊。
國家向上市公司開征的稅收包括流轉稅和所得稅。經過1993年的稅制改革以來,流轉稅的稅率以及徵收管理模式基本是穩定的,而歷年來,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所得稅都是執行33%的名義稅率,而實際上通過減免、返還等形式執行著15%的實際稅率,造成這種狀況除國家對某些行業或某些地區的政策性扶持給予的優惠政策外,還有大量的地方政府越權審批的情況存在。2000年1月11日,國務院下發國發(2000)2號文,規定各地區自行制定的稅收先征後返政策,從2000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執行,即由大多數公司實行名義上的33%、實際15%的所得稅率,到必須從名義到實際都為33%。據統計,在2001年我國滬深兩市的1133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773家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占公司總數的68.2%。這其中包括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開發區所得稅減免政策和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司。而享受「先征後返」優惠政策的公司占上述享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公司總數的31.4%,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0%。但是從這樣的結構來看,受到財政部通知影響的上市公司約占上市公司總數的20%,但另外500多家享受其他所得稅優惠的上市公司,則不受此通知限制。因此,明年我國上市公司中仍會有一半以上可以繼續享受稅收優惠。而這一政策,對受到財政部通知影響的約20%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帶來了影響可謂不小。此外,2001年第4季度公布的另一項政策,即從今年起,所得稅由原先純粹的地方稅,改為中央與地方共享稅,並且明確中央與地方各得50%。如此以來,即便各地政府先按33%征稅,但其中的16.5%被中央收走了,想要再像以前那樣返給上市公司18%是不可能的。這對於一些沒有足夠思想准備的上市公司來說,影響可能出乎意料地大。
入世後,為履行承諾我國將會逐步降低關稅,不斷出台的稅收政策將對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及其股價和市值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入世後我國農產品的關稅限制為0-65%,平均為5%;工業品的關稅約束為0-47%,到2004年、最遲不得超過2010年將平均降為8.9%。這種關稅約束對民族產業影響最大的當屬農業和汽車工業。
另外,2001年末公布的另一項降低關稅的舉措是:從2002年1月1日起,我國電子產品關稅總水平由原來的16.2%降低到10.7%,降幅達33%。2003年大部分信息技術產品將實行零關稅;2005年所有信息技術產品將全部實行零關稅。這些政策對於因生產、組裝或固定資產投資等需要進口此類產品的上市公司不啻為一個利好,而對於生產、研製或經營相似產品的上市公司則可能是一個打擊。
此外,為迎接入世挑戰,保護國內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為企業公平競爭創造條件,還會有一系列稅制改革措施出台。據國家稅務總局有關官員透露,我國將在如下幾個方面推進稅制改革:統一內外企業所得稅,並用產業導向性的優惠稅收政策替代目前的外資企業普遍優惠稅收制度;實施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型改革;調整消費稅稅目,同時相機出台一些新的稅種。另外,對涉及國家安全的衛生、環保等產品將實行差別性進口稅收政策,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這些稅收政策從總體上對國內上市公司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出口產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是比較有利的,有助於它們降低成本,增強國際競爭力。
❸ 2020年稅務人事改革怎樣改
救人是改革,可能是根據稅務你你適合不適合干這項工作,如果業務考核不合格的話,你就可以離開稅務
❹ 解禁後股票 在增值稅上如何處理
股票交易行為屬於轉讓金融商品。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2《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第一條第(三)款第3項規定,金融商品轉讓,按照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後的余額為銷售額。單位持有的限售股解禁流通後對外轉讓的,在確定買入價時,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第五條的規定,區分下列情形確定:
(一)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時,在股票復牌之前形成的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後股票復牌首日的開盤價為買入價。
(二)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發行價為買入價。
(三)因上市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形成的限售股,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股票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為買入價。
❺ 稅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深試論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的前提、主要內容和推行策略
作者:李師太 文章來源:濟南市地方稅務局 點擊數:1067 更新時間:2003-8-19
當前,以實現在信息化支持下的專業化為核心任務的新一輪征管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推開,這是我國稅收歷史上的一次戰略性調整,是對傳統征管的一次革命,將對我國稅收事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隨著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新一輪征管改革的線條已經越來越明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本文試就新一輪征管改革的前提、主要內容以及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推行中的策略問題作一闡述,供大家參考。
一、計算機和稅收信息兩個建設是新一輪征管改革的基礎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步伐突飛猛進,對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改造傳統產業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征管信息化是稅收征管發展的必然趨勢,征管改革必須服從和體現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我們目前進行的新一輪征管改革,一個重要特點是信息化支持下的專業化,稅收信息化是稅收專業化的前提條件,沒有信息化的支持,專業化將難以真正完全發揮作用,而稅收信息化的先進性、科學性,只有運用在稅收征管中才能充分得以顯現。概括而言,當前的稅收信息化建設是既要修好路(網路),又要造好車(軟體),還要配好貨(信息),從而才能推動整個稅收信息化迅速而又健康地向前發展。
(一)加強計算機基礎建設,為新一輪征管改革奠定技術基礎。同傳統的稅收征管相比,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的最大特點在於有計算機的支持,加強計算機的基礎建設對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至關重要,必須建立一個功能齊全、協調高效、信息共享、監控嚴密、安全穩定的稅務管理信息系統,以支持稅收征管的專業化。當前的任務主要有三項:一是充分利用各類國家公共信息網,以城域網為依託,建成貫通總局、省局、區(縣、市)局和分局(稅務所)的稅務專用信息網路,並採取措施,構築一個技術先進、管理高效、安全可靠的稅收信息安全體系,保障網路和信息安全。二是按照稅務管理信息系統一體化建設的要求,統一標准配置的硬體環境,統一網路通訊環境,統一資料庫及其結構,統一業務需求和應用軟體,搭建統一規范的稅收征管業務平台。三是按照稅收管理對象分類,建設稅收業務管理應用系統、稅收行政管理應用系統、外部信息管理應用系統和稅收決策支持管理應用系統。
(二)構建信息管理平台,為新一輪征管改革莫定信息基礎。數據信息只有經過規范之後才能拿到計算機上使用,當前加強信息的管理對於征管改革至關重要,實踐證明,稅收信息化難以深入的根源大多在於稅收信息的不規范,並且信息不透明、不對稱是造成當前稅收執法隨意性、上級稅務機關對下級稅務機關缺乏監督制約的根源,必須構建稅務信息管理平台,盤活散亂在各單位、各部門的征管信息,提高稅收信息的共享程度。要建立稅務信息管理平台,應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稅務內部成立數據處理中心,對內部各類征管信息進行採集、加工、處理,提供清潔准確的信息產品,在此基礎上,實施信息集中處理,構建稅務內部信息平台,打破「信息特權」,提高征管監控能力和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的稅收信息共享水平;二是強化外部相關信息採集,通過與有關單位部門聯網、構建政府——稅務信息交換平台等形式,提高稅務機關和外界信息使用相對人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資源利用水平。
二、建設四個體系、實施環節化管理是新一輪征管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創新管理體制,建設四個體系,實施扁平化管理
專業化管理既是稅收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此次稅收征管改革的主要內容,只有在大力實施信息化的同時,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才能達到手段與體制、機制的統一。筆者認為,此次改革在體制上主要是建設徵收服務、稅收管理、一級稽查、執法保障四個稅收管理體系,進一步規范徵收、管理、稽查、監督的職能、職責和機構設置,形成專業化管理為主、綜合性管理為輔的新的征管格局,並優化稅務管理組織機構,減少管理層次,增加管理幅度,實施扁平化管理,提高上級稅務機關對下級稅務機關的監管程度。
1、以徵收為主線,建立以納稅人自行申報為核心、多元化集中徵收為特徵的徵收服務體系。該體系以稅務機關優化服務和納稅人自行申報為基礎,目的在於劃分征納雙方的稅收法律責任,促使納稅人自覺依法納稅。要建設該體系,必須首先大幅度減少徵收機構,通過徵收集中、核算集中、信息集中,實現徵收信息共享,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其次要藉助現代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建立高科技含量的多元化跨區域的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制度,在納稅人上門申報納稅的基礎上,通過推行電話報稅、銀行網點報稅、網上報稅等方式,拓寬報稅渠道,便利納稅人申報納稅,防止出現因機構收縮而出現管理缺位問題。還要逐步建立健全限時服務、首問責任制、政務公開以及文明徵稅等各項規范服務體系,規范優化納稅程序、規范納稅服務行為、提高納稅服務質量。
2、以管理為主線,建立以稅源監控為核心、專業化分工協作為特徵的稅收管理體系。稅收管理是稅收征管工作中最復雜、最難破解的難題,對於這個問題,征管查分離模式沒有解決,前一時期的稅收征管新模式也沒有解決,此次改革必須破解這一難題才能確保改革成功。要建立稅收管理體系,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科學界定管理與稽查的職責范圍,避免管理和稽查二者扯皮。二是藉助稅收網路,建立分級的、多層級的稅收管理信息工作體系,並改變按預算級次或企業類型設置市區管理機構的格局,進一步實施屬地管理,按照行政區域進行稅收管理。三是按照稅收業務分工,設置專業管理科室和崗位,對稅收管理工作實施專業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四是在加強稅源監控的基礎上,實施分類管理,深化納稅評估,進一步提高稅收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另外還應適應國際經濟一體化和加入WTO新形勢的需要,健全各級反避稅機構,大力開展對跨國納稅人和境外企業的反避稅工作,構築「國際稅收防盜網」。
3、以稽查為主線,建立以規范執法為核心、統一選案和集中審理為特徵的一級稽查管理體系。一級稽查的核心在於統一選案和集中審理,突出市局一級的審理,通過對稽查案件實行統一選案、屬地稽查、集中審理、分級執行,實現各環節的相互制衡。要建立該體系,首先要科學合理地劃分選案、稽查、審理、執行各環節的職責范圍,強化各環節之間的監督制約。二是要採用計算機選案,以及稽查局內部選案與外部選案相結合等形式,增強選案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三是規范稽查執法行為,嚴格稅務稽查程序,重視取證制度,並遵循必要的方式、步驟以及時間和次序。四是實行市局一級的稽查案件集中審理,統一政策尺度,做到「一個包公對外」。五是完善各級稅務機關的稅務案件分級執行制度,並建立健全稽查案健復查制度和錯案追究制度。
4、以權力為主線,建立以「兩權監督」為核心、實施全過程監督為特徵的稅收執法監督保障體系。有權力就要有監督,必須對稅收執法權和稅收管理權的監督制約,確保稅務機關依法治稅、依法行政。要對稅收權力運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監控,讓權力規范行使,最大限度地減少稅務行政、執法中的自由裁量權和隨意性,減少濫用權力違法行為的發生,努力鏟除滋生腐敗的土壤,保護我們的稅收執法人員,促進稅收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要建立該體系,當前應當盡快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保證業務管理的專業性;二是實行稅收征管業務決策權集中化、管理權專業化、執行權責任化;三是要對稅收權力進行重新洗牌,上收、分解、制約、規范稅收執法權;四是要通過建立征納雙方之間的分離防線、征管查之間的分權防線、稅務人員與計算機之間的機控防線、稽查各個環節之間的制約防線四道防線,保障稅收權力依法行使。
(二)完善稅收管理機制,實施環節化管理。管理體制框架搭建完成以後,必須通過機制的鏈條來銜接。傳統的多層寶塔式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手工操作基礎上的,專業化管理體制的建立為環節化管理提供了可能,網路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展,更打破了傳統的時空界限,使得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的大的環節化管理得以構架。在稅收環節化管理機制下,各部門、各層級只是工作環節運行的一個節點,通過文書載體、工作流主題和信息流軌跡,把各項工作拿到流水線上來運行,使每個節點的工作人員既清楚自己在整個環節中的位置,把自己融入全局工作當中,促使個人意識的覺醒;又清楚本節點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標准及時限,更清楚工作的環節及流向,這樣一來,工作的推動將由「人管人」過渡到「制度管人」,工作考核機制將更加科學嚴密,稅收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將大大提高。
三、應當實行的方法和策略
制度制訂之後,關鍵還在於抓貫徹、抓落實,沒有落實,再好的制度也是枉然,甚至比沒有還糟。對於新一輪的稅收征管改革,各級各部門務必按照「科技加管理」的戰略部署和「落實就是創新」的思路狠抓落實,務求實效,要抓不落實的事、抓不落實的人,同時還應注意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要堅持系統論,搞好配套改革。稅收征管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搞好相關的配套改革才能確保新一輪稅收征管改革任務的完成。重點要搞好機構改革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與征管改革配套聯動、同步進行,為征管改革提供體制和組織保障。要按照專業化管理的要求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盡快完成機構調整和職能轉變,確保各項工作及時到位,順暢運轉。要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努力做到人盡其才,並採取持證上崗、崗位輪換、雙向選擇等形式,促進人員素質的提高。
(二)要堅持重點論,實施重點突破。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矛盾分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必須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開展工作。管理學上也有一條著名的定律叫做「二八定律」,其基本原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20%的部分決定了事物總體的80%。往往是幾個關鍵部位、關鍵環節決定著整個工作的命運,必須抓住改革的關鍵部門、關鍵環節實施重點突破,重點推進,進行重點控制,突破一點,帶動全局,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要堅持實踐論,堅持穩步推進。改革目標的實現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對我們以往稅收征管工作中的問題也會有所暴露。對此,必須用改革的辦法解決改革當中的問題,要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穩中求進。在堅持征管改革總體方向的前提下,注意各地的不同情況和特點,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逐步過渡,區別城區和農村,分類指導,分步實施。要穩定隊伍,做到隊伍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另外還要做好稅收任務管理改進等工作。
❻ 解禁後賣出這些股票,在增值稅上應該怎麼處理
答:股票交易行為屬於轉讓金融商品。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2《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第一條第(三)款第3項規定,金融商品轉讓,按照賣出價扣除買入價後的余額為銷售額。單位持有的限售股解禁流通後對外轉讓的,在確定買入價時,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第五條的規定,區分下列情形確定:
(一)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分置改革時,在股票復牌之前形成的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完成股權分置改革後股票復牌首日的開盤價為買入價。
(二)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股票首次公開發行(IPO)的發行價為買入價。
(三)因上市公司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形成的限售股,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該上市公司因重大資產重組股票停牌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為買入價。
另:《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明確中外合作辦學等若干增值稅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42號)四、上市公司因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形成的限售股,以及股票復牌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因重大資產重組停牌的,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改增試點若干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53號)第五條第(三)項的規定確定買入價;在重大資產重組前已經暫停上市的,以上市公司完成資產重組後股票恢復上市首日的開盤價為買入價。
❼ 股市稅收優惠新政策有哪些
個人股息紅利所得將免徵?官方出稅收優惠再挺股市,沿改革軌道促資本市場發展。自9月8日起,中國股民如果持股期限超過一年,其股息紅利所得將免徵個人所得稅。
❽ 7月1日起,稅務改革有哪些變化,全部都在這里
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消費立稅;
7月1日起,《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合作工作規范(3.0版)》全面實施;
7月1日起,稅務稽查案源將這樣管理;
7月1日起,按季申報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自7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後增值稅納稅申報有關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13號)的規定要求進行增值稅納稅申報。
一、7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推進資源稅改革;這是繼營改增全面推開後,我國推出的又一重大稅制改革。
本次改革就是把過去礦產品按照銷售量的從量定額征稅方式,改為按照銷售價格進行征繳的從價計征方式。也是在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6個品目資源稅實施從價計征改革試點基礎上,開始對絕大部分礦產品實行從價計征,同時清理全部資源收費。
此外,此次改革由中央統一規定了礦產品的稅率幅度,在規定的幅度內,省級人民政府可以擬定或確定具體適用稅率。
為落實資源稅改革政策,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2016年第38號公告對原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進行了全面修訂。形成了《資源稅納稅申報表》、《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一)》(原礦類稅目適用)、《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二)》(精礦類稅目適用)、《資源稅納稅申報表附表(三)》(減免稅明細),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修訂的內容主要包括五部分:
一、將原資源稅兩張納稅申報表修訂為一張主表、三張附表,既適用於從價定率徵收的納稅人填報,也適用於從量定額徵收的納稅人填報。主表反映從計稅依據(包括計稅銷售量、計稅銷售額)到應納稅額和應補(退)稅額的計算過程,簡明扼要。附表主要反映計稅依據的算過程以及減免稅項目有關情況,反映應稅產品銷售額需要折算、換算或者扣減運雜費、外購礦購進金額等情況。納稅人在填寫附表後,主表相關數據項由系統自動生成,無需納稅人再次填寫,僅需簽章確認(特殊情況下需要手工先填寫附表、再填寫主表的例外)。
二、將全部資源稅稅目(水資源除外)按征稅對象歸納為原礦和精礦兩大類稅目填報。同時明確:煤炭、原油、天然氣、井礦鹽、湖鹽、海鹽等稅目視同原礦類稅目填寫附表(一);以金錠和原礦加工品為征稅對象的稅目視同精礦類稅目填寫附表(二)。
三、納稅人開采原礦類稅目需要填寫附表(一),開采精礦類稅目需要填寫附表(二);兩類稅目均開采,則附表(一)、(二)均應填報。凡不涉及減免稅項目的納稅人不需要填寫附表(三)。從量計征資源稅的納稅人不需要填寫應稅產品銷售額之類的數據項。
資源稅申報表由過去的兩張主表修改為一張主表、三張附表,雖然表樣增多,但並沒有增迦納稅人填寫申報表的工作量,同時又規范了資源稅納稅申報工作,符合征納雙方稅收風險防控的需要。
四、規范了油氣資源稅的填報。在附表(三)中,要求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的減征比例按下列公式計算填寫:減征比例=(綜合減征率÷適用稅率)×100%;綜合減征率=適用稅率-實際徵收率。
五、規范了煤炭資源稅的填報。在附表(一)中,比照其他礦產品設計了煤炭的平均選礦比,其計算公式為:平均選礦比=1÷平均綜合回收率;綜合回收率=洗選煤數量÷入洗前原煤數量×100%。
二、合作工作規范
全面推開營改增、資源稅改革和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對深化國稅、地稅合作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為積極應對改革的迫切要求、稅務人的普遍呼聲和納稅人的熱切期待,按照問題導向、持續深化、便於落實的原則,稅務總局對《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合作工作規范(2.0版)》進行了修訂完善,升級為3.0版。3.0版保留了2.0版全部44個合作事項,重點修訂了其中13個合作事項,新增了7個合作事項,合作事項總數為51個。3.0版的實施,將有利於進一步統籌國稅、地稅兩方資源,充分調動兩個積極性,推動國稅、地稅服務融合、征管協同、信息共享、經驗互鑒,實現國稅、地稅合作全面升級。
三、稅務稽查案源管理辦法
四、首次申報納稅人
納稅申報所需資料:
(一)《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小規模納稅人適用)》。
(二)《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小規模納稅人適用)附列資料》,本表由銷售服務有扣除項目的納稅人填寫,其他小規模納稅人不填報。
(三)《增值稅減免稅申報明細表》,本表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共用表,享受增值稅減免稅優惠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需填寫本表。
發生增值稅稅控系統專用設備費用、技術維護費以及購置稅控收款機費用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也需填報本表。
僅享受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按季納稅9萬元)免徵增值稅政策或未達起征點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不需填本表。
❾ 稅收的三大改革是什麼
謝旭人在報告中提出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三大方向。
一是積極推進稅制改革,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稅收制度。堅持簡稅制、寬稅基、低稅率、嚴征管的原則,優化稅制結構,公平稅收負擔,規范收入分配秩序。進一步完善增值稅、消費稅和企業所得稅制度,促進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健全個人所得稅制度,增強調節收入分配作用。推進資源稅制度改革,強化稅收促進資源節約、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作用。統一內外資企業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制度,促進城市建設和教育發展,公平稅收負擔。落實成品油稅費改革各項措施,進一步理順稅費關系,建立完善籌集公路發展資金的長效機制和稅收引導能源消費的新機制。加快地方稅收體系建設,增強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按照「正稅清費」的原則,分類規范收費、基金管理,充分發揮稅收在籌集財政收入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在保持分稅制財政體制框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促進地區和城鄉協調發展。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在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和市場作用邊界的基礎上,按照法律規定、受益范圍、成本效率、基層優先等原則,界定政府間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科學設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例,分類規范專項轉移支付,提高資金分配透明度和使用效益。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建立完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省直管縣」和「鄉財縣管」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提高預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要建立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組成的有機銜接、更加完整的政府預算體系。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預算制度,全面編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逐步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范圍,推動地方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積極穩妥試編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為編制社會保障預算創造條件。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預算公開制度,加強各項基礎工作,使預算公開工作做到法制化、規范化,增強預算透明度。
個人所得稅改革的三大方向:提高起征點、降低稅率和以家庭為單位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