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岩崎彌太郎的後繼奮斗
岩崎彌太郎在世時,明治政府雖一度曾為三菱公司購置汽船,並給予輔助金援助困難中的三菱公司,但是,明治政府嚴禁三菱發展海運以外的事業。 唯一的例外是明治政府還允許三菱發展附屬於海運的事業,比如,可應用於海上運輸的煤礦開發事業。
彌太郎很早就注意上了九州的高島煤礦。這座高島煤礦最初由英國人古雷斐開采。古雷斐是著名的「死神高人」,他是甲汀·馬迪遜公司的長崎代理店負責人。1873年時,日本政府考慮到避免本國礦產區受外國資本的操縱,因此,一律將礦業改為官營。其後才售與後藤象二郎,這是1874年9月的事。後藤象二郎一直不改其散漫的經營態度,他的負債愈來愈多,最後,福澤諭吉出面斡旋,讓彌太郎在1881年3月買下高島煤礦。這座煤礦後來與吉岡礦山同時成為三菱的搖錢樹。彌太郎進取心非常旺盛,積極拓展自己的經營范圍。是年7月,海上保險公司設立發起人會議在東京召開。這原本是從前的諸侯與文官為籌募全錄公債(為補償華族、士族等世襲貴族的俸祿,而於1876年所發行的公債)資金而開設的一種公司,創立的總代理人是澀澤榮一。澀澤所打的如意算盤是,三菱將是該公司的最大顧客,必須要拉攏才行。他主動地與彌太郎進行交涉,彌太郎原來就迫切地感到海上保險業的迫切性,因此,東京海上保險公司的60萬日元資本中,有11萬是來自彌太郎這一方,彌太郎成為最大的股東,反而將海上保險公司轉為自己可以操縱的公司。
1881年,岩崎彌太郎又在福澤渝吉的建議下,創立了日本第一家人壽保險公司——明治人壽保險公司。另外,為了更好地與英國的P.O汽船公司競爭,彌太郎在弟弟彌之助的鼎力支持下開辦了東京——大阪間的押匯金融業務。1880年4月,資本投資額達100萬日元的三菱匯兌所正式開張。此後, 彌太郎又在這些公司的基礎上建立了三菱銀行。
因為政府禁止三菱從事海運業以外的事業,彌太郎就想方設法以海運業附屬事業的名義,開辦經營一些有前景的公司,在各方面為三菱走向企業聯 盟、走向「陸上王國」埋下了事業之根。在彌太郎去世後,彌太郎的後繼者們本著岩崎精神,一步一步地使三菱走向組織化、現代化的龐大的企業聯盟。彌太郎的首位繼任者是他弟弟彌之助。彌之助從美國留學回來後,立刻進入三菱商會,擔任副社長,輔助彌太郎。1874 年,彌之助與後藤象二郎的長女早苗結婚。在三菱的領導層,只有彌之助留過洋,因而,也只有他能以全新的思維方式去謀劃公司的戰略與策略,彌太郎非常器重他。彌之助當上社長之初,三菱商會處在極度困境之中。如前所述,彌之助大膽地決定將自己的船運公司(三菱商會的主體)與共同公司合並,成立日本郵船公司,並巧妙地使這個新公司的控制權從對方逐步轉換到三菱一系的人手裡。
因為三菱的主體即船運公司已分離出去了,彌之助便以原附屬三菱的煤 礦業、銅礦業、造船業等為基礎,准備將「海之三菱」轉變成「陸之三菱」。 他把原來的三菱公司改名為三菱社,同時,因原公司的地址已讓給日本郵船公司,彌之助還將新公司的本部遷至隅田川附近靈岸島的濱町,然後向官方重新申請營業登記。
彌之助為新公司三菱社訂下規定:本公司職員之進退與業務執行,不論事情大小,一概由社長來決定,不允許職員自做主張。這完全稟承了彌太郎制定的「公司規定」中的「一家事業」的觀念與「社長獨裁」的組織。不過, 實際經營時,彌之助的做法又與他哥哥彌太郎不盡一樣。他比彌太郎更善於傾聽下屬的意見與建議,沒有彌太郎那麼專斷。
彌太郎時代購進的高島煤礦是三菱社的頂樑柱。1889年,彌之助又買進新入、鯰田兩處煤礦,再經營築豐煤田,並把採煤、運煤的新技術運用到他 的煤礦事業中。除煤礦業外,彌之助還致力於金屬礦業的經營。他買下尾去澤、生野、佐渡、旗峰、面谷等礦業,並為之鋪設了坑道、鐵軌,採用巴爾頓水輪、翰爾頓磨礦機、水套式熔礦爐等設施,正是因為他大膽地推動各項 技術革新,提高了生產率。最終使煤與銅礦業成為彌之助時代三菱最大的收入來源。
彌之助並不感到滿足,他又利用礦業獲得的收入投入到造船業上。1884年,日本政府將收入一直呈現赤字的長崎造船廠租給三菱。 當時偏袒共同公司(三菱的對手)的明治政府將長崎造船廠租給三菱,並非為了幫助三菱,而是送個包袱給三菱,以減弱三菱與共同公司的競爭能力。
1884年6月,三菱公司決定承租長崎造船廠。三年後,彌之助向政府申請,停止租約,直接買下造船廠,他希望以造船業作為振興三菱社的核心事業。
明治政府很快批准了彌之助的申請,因為明治政府已在長崎造船廠投入113萬日元,也未見有由虧轉盈的跡象,而現在,三菱居然願以45萬日元買下來,何樂而不為呢?彌之助購買造船廠也並非一時沖動,他巧妙地與政府談判,以45.9萬日元、分5年付款的方式獲得造船廠的轉讓權,再提出申請,以一年一成利息,現金歸還,亦即每年償還9.1017萬日元。這樣一來, 三菱可撿到一個大便宜。彌之助把長崎造船廠辦成了「東方最大的造船廠」。在1905年又開辦了神戶造船廠。當時有人稱彌之助「右手掌握日本郵船公司,左手設立造船廠,吸收海運界資本,技巧實令人驚服」。
除了礦業、造船業外,銀行業也是彌之助一直關注的事業。三菱的船運公司與共同公司合並後,日本政府改變了過去對待三菱的方針,允許它往銀行業方面發展。當時,銀行都冠以國立銀行之名,實際上純屬民間銀行,只是沒有銀幣發行權而已。後因條件變更,國立銀行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於是,銀行如雨後春筍般迅速成立,共有151家,競相發行紙幣,造成極大的混亂。當時的第119、第49兩家銀行瀕臨破產,便向彌之助求援。由於這兩家銀行的出資者是一群舊武士出資創立的,出身於沒落武士家庭的彌之助據說對此深表同情,產生了救人的「俠義之心」,而接過來經營。當然,彌之助雖然很果敢,卻不失慎重。他預測銀行業前景十分看好,並盤算好接手後的周密計劃,才開始行動。他以托存在三菱東京倉庫公司的商品為擔保,進行「商品擔保金融」,以這種辦法保障了銀行的盈利。
彌之助後來還讓慎重、能乾的堂弟豐川良平出任銀行的董事長。豐川良平不僅在財界很活躍,而且當時日本著名政治家幾乎都是他的朋友。同時,他也堅持彌之助的行事方針,敢在艱險中慎重地求發展,因此,即使在1895年後,日本發生經濟大恐慌,三菱的銀行也能比其他銀行穩定,並迅速擺脫困擾。
礦業、造船業以及銀行業,是三菱振興的三大支柱。彌之助以此為基礎, 不斷使三菱社向房地產、綜合商社、鐵路、電機、重工業、制紙、玻璃、啤酒等方面拓展。
日本東京皇居前的丸內林立著三菱社的大廈。那地方原來是長滿雜草的練兵場,日本政府在1889年將它賣給三菱。13.5萬坪的土地賣價150萬, 因此,每坪約值11塊1毛1。當時,地價最高的地區是麴町,每坪只有2塊3毛4。由於價格貴得離譜,且又是整批地出售,這塊地當然就無人問津了。然而,年輕時曾游學外國,看過不少美麗大都市的彌之助心中卻有自己的計 劃。他很快就買下了這塊地。很多人對彌之助的決定不是驚訝,就是嘲笑: 「買這么大一塊地,究竟有什麼用呢?」彌之助對這些人只是淡淡一笑,或漫不經心地回答:「沒有目的,只想種竹子,養老虎。」話雖如此,他卻沒有閑著,彌之助在這塊稱為「三菱之原」的地區,開始著手建設現代化的辦公大樓。他舍棄日本傳統的木造房子,改用石、磚等西式建築材料。就當時的民風而言,這可是破天荒的創舉。後來,那條辦公 街就被冠以「一個倫敦」之名。建築物所採用的美麗紅磚,不僅吸引了東京人,連世界各地來訪的客人們,也甚為其優雅、壯觀而折服。此外,彌之助也對岡山幾島灣海浦新生地、干葉印幡植林事業及新瀉耕地進行投資。他還與人合夥在岩手山地區買下一大片平原,並以幾人的名字來為那塊地命名。彌之助對土地的關注,成為以後的三菱地產形成的基礎。 彌之助對投資鐵路也很感興趣。現在日本的鐵路,多半是明治時代的平民鋪設的。除了在彌太郎時發展的日本鐵路外(今日本的東北本線),彌之助又投資建造山陽鐵路(山陽本線)、九州鐵路(鹿兒島本線、長崎本線),鐵路事業不僅可運輸煤礦,也是煤礦的主要消費者。
彌之助特別重視提高日本國產技術。長崎造船廠在彌之助的指導與支持下,全力投入製造日本國產的第一部渦輪機。由於長崎造船廠所製造的蒸汽渦輪的出現,三菱內燃機製造業與三菱電機業很快就脫離造船業,並逐漸形成三菱重工業。
彌之助早在1889年時,就看好造紙業必有發展。他先出資贊助瓦修兄弟所設的神戶Paper Mill Company,後來,買下那家公司,此即三菱制紙業的 由來。彌之助讓自己的第三個兒子俊彌到倫敦學習應用化學,歸國後創設玻璃工業,彌之助從旁援助,並為該公司命名旭玻璃公司。旭玻璃公司的蘇打事業又演變為今天的三菱化學工業。彌之助是明治中期經濟界人士中最現代化的經營者。他脫離了彌太郎時期的「官商」身份,舍棄過於專斷的作法,發揚了在艱險中果敢創業的岩崎精神,以組織人身份重新建設三菱,使原為「海上王國」的舊三菱轉為「陸上王國」的新三菱,並使之成為龐大的企業聯盟。彌之助並非單純的調整人, 而是自身下決斷採取行動的現代化領導者。他也不單單使三菱現代化而已, 他通過三菱,更加推動了日本產業現代化,對於日本經濟的運行有極大的影響。
1893年12月,彌之助辭去三菱社長之職。彌太郎臨死之前,曾交託彌之助辦理後事,並要求彌之助等兒子岩崎久彌成人之後,令其擔任社長。彌之助一直遵照哥哥的使命,未曾有過違拗。而且同哥哥一樣,他也把自己的侄子久彌早早送到美國去留學。這一年,他將岩崎家在三菱中所擁有的權益, 全數歸為久彌所有,並以彌太郎家為本家,彌之助自己這一家則為分支,分支所得只有本家的四分之一以下。人們都為他的手足情深、深謀遠慮的作風感到由衷地欽佩。
三菱社到岩崎小彌太(彌之助長子)任社長時,已進入了工業機械,電 氣設備、化工、煉油、飛機製造等生產領域,成為一個巨大的康采恩。小彌太採用了現代股份制,共設立11個獨立的三菱公司,每家公司都公開出售一部分股票。小彌太通過三菱總公司保持了無可爭辯的控制權,一直到1945年財閥解散,岩崎家族還保持了三菱各公司47.8%的股份。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以戰勝者的身份,佔領並統治了日本國土。日本財閥,包括三菱、三井、住友等,或多或少都捲入了侵略戰爭,而美國壟斷統治者為了排除日本壟斷資本的競爭,早就想打擊日本壟斷資本的力量。1945年10月20日,「盟軍總部」發出指令,要求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15家財閥就本公司的事業內容、資本活動狀況等提出報告。10月31日,「盟軍總部」又發出了凍結這15家財閥資產的指令。
11月1日,盟軍總司令部根據美國總統社魯門的聲明,對日本政府發出了解散財閥的「基本指令」。根據這一指令,麥克阿瑟司令部要求日本方面自動提出解散財閥的方案。當時處於被佔領軍控制下的日本政府只得俯首聽命,提出了解散財閥的計劃。但日本財閥都以不同方式進行抵制。在財閥家族中,實際掌握事業指揮權的三菱的岩崎家族作了極為頑固的抵抗。三菱總公司社長岩崎小彌太曾固執地表示:絕無自動解散的理由。後來,日本的藏相澀澤敬三和他促膝談心,鼎力說服,岩崎小彌太才勉強表示:「自動解散是不行的,但如根據盟軍的要求,作為國策而命令財閥總公司解散,則是萬不得已的事。」
在1945年9月到1950年期間,美國使盡各種方法解散了日本的舊財閥,從而清除了日本壟斷資本的封建家族式統治方式,摧毀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企業控制體制,在一定程度削弱了日本壟斷資本的統治力量,但是,日本舊財閥賴以生成發展的命根子——銀行資本被幾乎毫無損失地保存下來了,這就導致了日本的舊財閥以銀行資本為中心得以復活——形成獨特的戰後日本壟斷企業集團。
一段時期內,美國佔領軍禁止日本舊財閥各企業使用「三井」、「三菱」 等作為公司名稱。三菱公司被分割成139個公司後,三菱銀行改稱干代田銀行;三菱重工業公司被拆成了三個公司後,分別稱為東日本重工業、中日本重工業和西日本重工業,如此等等,難以盡述。舊金山和約生效以後,原屬三菱的公司又開始加上了「三菱」的頭銜。後來,由於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對日本放鬆了管制,舊財閥又開始「復活」了。從1955年開始,以三菱銀行為中心,一面重新聚集原三菱財閥所屬企業,一面新辦、合並和重組企業。1950年代末新建了三菱原子能公司和石油化學聯合企業;1960年代,將「新三菱重工」、「三菱日本重工」和「三菱造船」三家大企業合並成日本最大的重工業企業——「三菱重工業公司」,又把「日本郵船」和「三菱海運」兩家合並成大的船運公司——「日本郵船公司」,從而大大加強了三菱集團的實力;三菱商事公司得到加強和發展,其營業額長期居日本商業公司的第一位,並成為整個企業集團各企業相互協作的紐帶;作為三菱集團核心的金融機構,除去三菱銀行以外,還有三菱信託銀行、東京海上火災保險和明治人壽保險3家。
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日本逐漸形成了掌握國家經濟命脈的六大壟斷集團,其中三個是作為舊財閥康采恩重新改組後出現的壟斷集團,其中包括三菱、三井、住友等;另外三個是區別於財閥而成立的新興壟斷集團,這就是芙蓉、三和、第一勸銀等。在六大壟斷集團中,要數三菱壟斷集團經濟實力最強,被稱為「最強最大的企業軍團。」(據日本《東洋經濟》1972年9月23日)。
從參加三菱壟斷集團的「金曜會」的28個成員企業來看,它們包括金融、 商社、造船、機械、化學、水泥、玻璃、合成纖維、食品、海運、不動產、 建築、倉庫等幾乎所有的主要行業,而且這28個企業,幾乎可以說都是每個行業中的第一流企業。加入三菱壟斷集團「情報委員會」的成員達44個公司,所涉及的行業則更廣。
1970 年,三菱壟斷集團為了紀念三菱康采恩創建 100 周年,出版了「三菱集團白皮書」,其中說「三菱集團44個公司的總資產,占日本全部企業總資產的1/10。1969年,10個公司的銷售額差不多等於國家預算。」
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壟斷集團內的相互持股率一直是住友與三菱較高, 其餘4個集團約低一半。從集團外的情況來看,如在全部上場企業中的股票佔有率來看,則三菱又遠遠高於住友,在6大集團中,僅次於3和居第2位,高於6大集團中的其他4個。所以,從資本集中的深度和廣度來看,三菱集團無疑居於首位。與其他財團相比較,三菱財團有自身重要的特點。首先,它在重工業、化學工業部門中有極強的實力。三菱財團的部分骨幹企業是重工業、化學工 業部門中的一流大企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為三菱重工業公司,這家公司是三菱「三大家」之一(另外兩個是三菱銀行和三菱商事),是三菱財團中一個規模最大的壟斷企業,也是目前日本最大的重工業聯合企業。三菱重工業公司有廣泛的系列企業網,子公司和旁系公司多達40多家,而且不少是日本機械工業企業中實力較強的企業,而且它與日本防衛廳的關系密切, 在戰後日本歷次「防衛計劃」中接受了巨額軍需訂貨。另外,三菱重工業公司也積極向海外擴張,在美國、哥倫比亞、巴西、泰國等地設有子公司和旁 系公司。
其次,三菱的銀行和綜合商社的實力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的。在戰後重新組成的日本壟斷財團中,銀行和綜合商社占據重要地位,它代替戰前的財閥總公司,具有組織機能。早在1960年代末,三菱銀行就是日本名列前茅的大商業銀行,後來由於第一銀行和日本勸業銀行合並成為第一勸業銀行,才在日本大商業銀行中的地位相對下降,但仍然是具有強大實力的大商業銀行之一。該銀行和三菱財團的其他3家金融企業——三菱信託、東京海上火災保險以及明治人壽保險等公司有相互持股關系,而這些三菱財團金融機構總的 資金力量在6大壟斷財團金融機構中居首位。三菱商事公司是目前日本最大 的綜合商社。據1985年統計,它的資本額為720億日元,總資產達51472億日元。經營項口主要有金屬工業品、機械設備,食品、燃料、化學工業品、紡織品及其他各種器材等。進入1980年代以來,三菱商事公司進一步加強同國內外壟斷企業的資本與業務的聯系,在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處設有辦事處。 再次,三菱財團的聚集力極強。財團聚集力的強弱,主要看財團的「系列貸款」率、綜合商社的作用、人事關繫上的結合、「經理會」成員企業的構成及企業間持股狀況等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財團內骨幹企業相互持股率的高低。據1983年度的統計,三菱財團、「經理會」成員間的平均持股 率為24.39%,在6大壟斷財團中僅次於住友財團而列居第2位。「系列貸款率」越高,表明三菱財團內企業在資金上的聯系越緊密,也就是財團的聚集力越強。
最後,三菱和軍用工業的聯系比較密切,武器生產在6大壟斷財團中居首位。三菱石油、三菱電機、三菱精密機械等公司向日本防衛廳提供導彈、 護衛艦、潛艇、坦克、魚雷、轟炸機、電氣通信機等軍用物資。據1974年統計,三菱重工業公司接受軍用物資訂額達750億日元,占防衛廳訂貨總額的24.5%,居武器生產企業的首位;三菱電機公司接受軍用物資訂貨額為118億日元,占防衛廳訂貨總額的3.9%而列居第4位。這就是說,以上兩家企業和三菱石油、三菱精密機械等三菱所屬企業的武器和軍用物資生產在防衛廳訂貨總額中約佔1/3。
目前,三菱壟斷集團成員之間聯系得比較緊密,作為一個集團來說,聚結的力量比較大,這和歷史上三菱各個企業發展的歷史有密切的聯系。壟斷企業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系、彼此結合在一起的利益,並沒有因為解散財閥總公司和分割他們的企業有所減弱,反而加強了他們所謂的「大三菱意識」。作為舊三菱財閥的遺產,留下了巨大的、比較完整的機械工業體系,這一點和日本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和重工業、化學工業化完全合拍。舊三菱的遺產還包括龐大的經營和技術隊伍與保守黨的密切關系,與國外壟斷資本的關系等等,都在三菱一躍而為日本最大最強的壟斷集團的發展中起了巨大的作 用。
當然,舊三菱財閥的遺產還包括以「三菱」創業者岩崎彌太郎為首的老一輩企業家的經營藝術與拼搏精神。如果沒有彌太郎的忍辱負重和成就大業的志向,這一切都是不可想像的。
❷ 關於股票!大家來幫幫忙!
小非---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內。股改完成1年後就可以流通。
大非---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10%。股改完成2年後就可以流通。
股改完成3年後就可以全部流通。
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 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 解禁就是非流通股票獲得上市流通的權力。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許上市流通。 哪裡來的小非呢?當初股權分置改革時,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是不能上市流通的。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大部分就是大非。
券商概念主要有三類:一是直接的券商股,如中信證券、宏源證券等。二是控股券商的個股,如陝國投、愛建股份等。三是參股券商的個股,如遼寧成大、通程式控制股等。
受券商大會影響最大的個股無疑是直接的券商股。因為如果有利好消息傳出,對於此類個股的主營業務將會產生積極影響。中信證券等個股也的確需要新業務來拓展新的利潤增長點;對於宏源證券而言,目前最需要的是如何解決其所持有的ST祥龍、ST龍科等上市公司的股權,因為此項股權解決得好,將遠遠大於直接發債的影響。道理很簡單,發債畢竟是有成本的,而通過處理法人股,不僅解決了資產流動性問題,而且還會獲得一筆可觀的現金流。
券商重倉股受到的影響則各異。因為券商重倉股的形成動因不同,歸根結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主動性投資形成。這與基金一樣,從二級市場尋覓戰機然後伺機介入,屬於券商的自營業務。另一類是被動性投資形成。這又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包銷而來,新股包銷與配股或增發包銷;還有一種是合並而來,因為有些券商是各信託投資公司的營業部以及各小券商合並成大券商的,如此一來,這些前身的重倉股也帶到了新的券商中,這就是被動無奈的投資。
券商概念股一覽表:
600001 邯鄲鋼鐵 鑫發證券
600005 武鋼股份 長信基金管理公司
600062 雙鶴葯業 北京證券/華廈證券
600063 皖維高新 國元證券/安徽國元信託托資有限公司
600064 南京高科 中信證券
600068 葛洲壩 長江證券
600101 S明星電 華西證券
600108 亞盛集團 甘肅證券/西南證券
600122 宏圖高科 華泰證券
600149 S華夏通 益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00151 航天機電 國泰君安證券/國泰君安投資管理公司
600156 華升股份 湘財證券
600170 上海建工 東方證券
600171 上海貝嶺 華鑫證券
600177 雅戈爾 中信證券
600191 華資實業 恆泰證券
600197 伊力特 湘財證券/伊力特資產管理公司
600229 青島鹼業 青島萬通證券
600249 兩面針 中信證券
600252 中恆集團 廣西國海證券
600260 凱樂科技 長江證券
600266 北京城建 國信證券
600269 贛粵高速 國盛證券
600292 九龍電力 西南證券
600310 桂東電力 國海證券
600350 山東高速 中信萬通證券 /天同證券
600395 盤江股份 華創證券經紀有限公司
600401 江蘇申龍 東海證券
600452 涪陵電力 東海證券
600476 湘郵科技 東海證券
600483 福建南紡 福建興業證券
600498 烽火通信 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00530 交大昂立 興業證券/昂泰投資資金信託
600592 龍溪股份 興業證券
600611 大眾交通 國泰君安證券/申銀萬國證券/光大證券
600621 金陵股份 華鑫證券/中房置信託投資
600631 百聯股份 海通證券/東方證券/申銀萬國證券
600635 大眾公用 興業證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600639 浦東金橋 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國泰君安證券
600642 申能集團 海通證券/申銀萬國證券
600650 錦江投資 國泰君安證券
600651 飛樂音響 華鑫證券/申銀萬國證券
600654 飛樂股份 華鑫證券
600655 豫園商城 德邦證券
600663 陸家嘴 其他證券公司法人股4000多萬股
600695 ST大江 申銀萬國證券
600736 蘇州高新 友邦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00739 遼寧成大 廣發證券
600744 華銀電力 海通證券/泰陽證券
600747 大顯股份 大連華信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600750 江中制葯 國盛證券/四川天風證券
600754 錦江股份 長江證券/申銀萬國證券
600755 廈門國貿 海通證券
600773 SST金珠 西南證券
600787 中儲股份 太平洋證券
600811 東方集團 民族證券
600812 華北制葯 河北證券
600815 廈工股份 福建興業證券
600821 津勸業 天津渤海證券
600823 世茂股份 海通證券
600826 蘭生股份 海通證券
600832 東方明珠 海通證券/申銀萬國證券
600838 上海九百 東方證券
600851 海欣股份 長江證券/長信基金
600881 亞泰集團 東北證券
600896 中海海盛 招商證券
通常股市中所說的一二線藍籌是相對而言的。
比如當前滬深兩市中所說的一線藍籌通常就是指:中石化、中國聯通、寶鋼、招商銀行、長江電力、華能國際等幾家在國內資本市場具有超級大市值,業績優良、並且在國內同行業具有相對壟斷地位的航母級公司。
而A股市場中一般所說的二線藍籌,是指在市值、行業地位上以及知名度上略遜於以上所指的一線藍籌公司,是相對於幾只一線藍籌而言的。比如上海汽車、五糧液、中興通訊等等,其實這些公司也是行業內部響當當的龍頭企業(如果單從行業內部來看,它們又是各自行業的一線藍籌)。
三線藍籌就是指更次一級的優質上市公司,在國內同行業中屬中小企業。
❸ 日本有幾家銀行,哪幾家比較好
銀行作為一種金融機構,與日本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日本的金融機構主要由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這本大部組成。中央銀行主要是指日本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是指民間的財團企業等所經辦的各種城市銀行、地方銀行、信貸銀行、互利銀行等。另外還包括一些民營的生命、財產保險公司;政府金融機構是指以借貸資金為主要業務的日本開發銀行、日本進出口銀行和一些金融公庫,另外還包括郵局的郵政儲蓄等等。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是那些民營的普通商業銀行占著主導地位。其中大規模的城市銀行全國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大和銀行、三菱銀行、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協和銀行、大和銀行、東京銀行、?玉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等等。這十二行的資金總額占據日本全部金融機構資金總額的四分之一。
在銀行開戶對日本人來就是極為普通的事情。因為利用銀行的戶頭,人們不僅可以儲蓄,還可用於各種款項的收付轉帳,甚為方便。比如房租、水電煤氣、電話費等都可由銀行從客戶的戶頭上直接轉付。個為的工資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從對方轉入存摺戶頭。
日本銀行一般存款業務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額活利存款等等。
在銀行開設戶頭存款時,先填好存款單。存款單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存款金額等項目。將存款單、現金和圖章交給銀行工作人員,然後他將存摺作好後和圖章一起還給你不算辦完了。以後每次存款只需要拿著存摺和現金,填好存款單就可以辦理,而取款時還必須帶上圖章才能辦理取款手續。
現在在日本,人們已比較習慣於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辦理存取款信用卡時,自己要設定一個四位數的密碼。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摺和圖章,也不必一一填寫存取款單,直接用銀行設置的卡片機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對現有存款金額。另外,日本的銀行窗口營業時間都比較短,平時到下午三點就停止了業務,星期六和星期日還不營業,而卡片機還可以繼續運轉,一般持續到下午六點。這樣存取款的時間范圍加大了,也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日本的貨幣叫日元,以?字表示。貨幣種類分紙幣和硬幣兩種。現在日本發行的紙幣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種(原來的500?紙幣現已不太常見,當然仍可以使用)。硬幣面值有500?,50?,10?,5?,1?,六種。日元現在是世界上18種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之一。以日元兌換其他世界通行外匯也是很方便的。除東京銀行為外匯兌換專門銀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銀行經過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這些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銀行通常人們簡稱它為???。
除了這些日本的銀行以外,還有70多家外國銀行在日本開設了90多個支店。其中美國的銀行佔三之一。另外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家的銀行。這些銀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東京,其餘一些散布在大阪、橫浜、神戶等大中型城市。外國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存款、貸款和進行外匯兌換。但它們的儲蓄額並不高,只佔日本全國各銀行儲蓄總額的1%。而貸款率則超過日本全國銀行總貨款額的3%。除了這些外國銀行的支店以外,還有100多家銀行在日本設有辦事處。中國銀行也在東京設有常駐辦事處。
現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銀行和中建立了業務聯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銀行為捷足先登。三和銀行於1963年就與中國銀行建立了代理業務。爾後,於1971年作為日本的銀行首次參加了廣州交易會。1972年在日元人民幣直接結算問題上與中國銀行首腦最初達成協議。1980年以後,三和銀行積極致力於發展在中國境內的銀行業務。到目前為止,在北京、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地設立了五個常駐代辦處,並在深圳和上海浦東開辦了分行。現在與我國建立了銀行業務,並有北京、上海、大連、廣州、天津、深圳等地設立了常駐代辦處的銀行還有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住友銀行、三菱銀行等等。
但是,從幾年前開始,日本的銀行儲蓄額的增長開始變得緩慢,當然,暈與日本整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景氣狀況不無關系。但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屬於政府金融機構之一的郵政儲蓄額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為止,日本的郵政儲蓄總額終於突破了50兆日元大關。特別是從40兆日元增長到50兆日元只經過了短短的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其增加額相當於一個大規模城市銀行儲蓄金總額。郵政儲蓄之所以增長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於它對低額儲蓄(原為300萬日元以下,後增長600萬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計稅。面對這種競爭,銀行也實行了類似政策。即所謂復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並對低額儲蓄(300萬日元以下)利息實行免稅(俗稱???制度)等等。然 而,實行不久,發現許多人利用這一點,以虛名亂開低額儲蓄戶頭,進行偷稅漏稅,迫不得已,???制度於1988年(昭和63年被廢止。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銀行儲蓄利息偏低,現在更多的日本人熱衷於股票交易。特別是家庭電子計算機的運用,使許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有關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簡單地購入股份或拋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這種股票交易視為一種金錢游戲。盡管購買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但一旦看準行情,買到看漲的股票,得到的利潤要比銀行儲蓄的利息大得多。從而股票交易市場從銀行手中爭走了越來越多的顧客。面對這種人們日益脫離銀行的現象,日本的銀行家們今後不得不更加絞盡腦汁,苦心經營,來維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參考資料:http://www.fckeditor.cn/finance/31033172031.html
❹ 誰知道一些著名的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有這些公司的資料嗎
摩根大通公司簡介
摩根大通的總部位於紐約,它為3000多萬名消費者以及企業、機構和政府客戶提供服務。該公司擁有7930億美元資產,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是投資銀行業務、金融服務、金融事務處理、投資管理、私人銀行業務和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的領導者。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大通曼哈頓公司於1799年由為紐約市供水的曼哈頓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為全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領先者,並在六年之中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J.P.摩根公司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 Pierpont 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團是一家以倫敦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集團,其亞洲業務均以怡富名義運作,而怡富證券則是於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該地區首家投資銀行集團。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6300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 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公司在全球擁有9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8500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自 1993年以來,公司為亞洲公司主承銷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
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簡介
加拿大永明金融於1865年注冊成立。永明金融集團人壽保險公司,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歷史悠久,成立於1871年,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團在金融服務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自1998年以來,永明人壽連續三年榮登美國《財富》雜志全球500強。加拿大永明在世界各地為個人和公司客戶提供廣泛的儲蓄、退休、養老金、人壽和健康等保險產品和服務,主要業務遍及加拿大、美國、英國和亞太地區,在世界二十多個重要市場設有辦事機構,積極開展業務。
加拿大永明金融是主要的國際金融服務機構,為個人及企業客戶提供各類理財及保障的產品和服務。現時與其合作夥伴在全球多個重要市場發展業務,當中包括加拿大、美國、英國、香港、菲律賓、日本、印尼、印度、中國及百慕達。至2005年12月31日,永明金融集團管理的總資產為3,870億加元(即約25,740億港元)。
永明金融公司於多倫多(TSX)、紐約(NYSE)及菲律賓(PSE)等地的聯合交易所上市,其交易代號為「SLF」。
永明金融在香港的顧問和分銷夥伴超過2,300人,客戶人數則約42萬。
加拿大永明金融是當今世界最大的保險和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在金融服務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光大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固有重要骨幹企業。2003年兩強聯合成立了光大永明人壽公司。公司以誠信正直以客為尊追求卓越創造價值為公司訓導,堅持以人為本為原則,大力發展公司業務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簡介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是2000年9月29日由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和日本興業銀行組成,於2003年1月成立,資本金1兆5409億日元,為世界金融集團之首。在三菱東京金融集團和UFJ金融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合並前曾是日本資產規模最大的金融集團。集團公司擁有1200名職工,在人員規模上也是日本金融控股公司中最大的。
該集團下轄4大金融機構,其中有瑞穗銀行、瑞穗法人銀行和瑞穗信託銀行等三家銀行,還有瑞穗證券公司。
瑞穗銀行主要是個人銀行業務,但由於日本已經可以混業經營,所以也代理個人投資信託、金融債和個人保險業務。瑞穗法人銀行則經營企業年金、法人業務和銀團貸款業務。瑞穗信託銀行過去只可以經營長期金融業務,現在也可以經營個人銀行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如土地信託、不動產買賣中介、不動產評估、住宅銷售服務等。
瑞穗證券公司除傳統證券業務外,還開拓新型業務,如下屬有日本投資環境研究所、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理公司、能源服務公司等。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簡介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蘇黎世)創建於1872年,總部位於瑞士蘇黎世,是瑞士第一家跨國性的保險公司。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是以保險為核心業務的金融服務機構,其全球網路的分支機構和辦事處遍布北美、歐洲、亞太、拉丁美洲和其它市場。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是財富雜志(Fortune)全球500強企業中排名前100位的企業。在2006年最新公布的榜單中排名第63位。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的財務實力建基於穩健及專注的業務發展策略,獲得標准普爾「A+」評級。
1998年蘇黎世集團與英美煙草金融服務公司合並,組成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並先後成功地合並了British American Financial Services(旗下包括有產險的Eagle Star、壽險的Allied Dunbar), 以及美國的Farmers等國際知名的金融服務機構,使本集團更加壯大,成為世界最著名十大金融保險集團之一。
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擁有下述知名品牌與公司:聯合鄧巴、鷹星集團、農夫保險集團、蘇黎士集團,特萊尼德等,總資產4240億美元,保費收入490億,客戶3500萬,雇員70000人。蘇黎世金融是一家居世界領先地位、獲國際公認從事金融保險服務的全球性集團,核心業務為非壽險、壽險、再保險和資產管理,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由於具有全球化的實力和技術及對當地市場的了解,使該集團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家真正立足於全球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
❺ 國際上知名的銀行有哪些
國際知名銀行介紹
歡迎訪問 最全 最新 最快的信用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236715103
荷蘭銀行
荷蘭銀行的歷史可追溯至1824年。現在按一級資本排名在歐洲第11位,世界第23位。在全球60多個國家擁有3,000多分支機構,105,000名正式職員。截止2003年6月,總資產達6,140億歐元。
美國花旗集團
美國花旗集團
欲進一步了解美國花旗集團,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citigroup.com
德意志銀行
1870 德意志銀行成立於柏林——它的目的是:處理銀行的各種業務,尤其是促進和發展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及海外市場之間的貿易關系。
1871/2 在Bremen和漢堡建立了第一批分行,隨後在Frankfurt am Main,慕尼黑,萊比錫和德累斯頓也建立了更多的分行。
1873 在倫敦開設了第一個歐洲外國分行。
1876 柏林人民銀行協會和德意志聯合銀行收購;通過對其他的地方公共機構的收購,銀行擴展了它在德國的職業領域,這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年代。
1929 德意志銀行和Disconto-Gesellschaft合並,那時的合並是德國銀行史上最大一次合並。
1938 隨著德意志銀行的衰敗,在國民社會運動下的Aryanisations達到了他們的頂峰。
1945 柏林總行和在蘇聯統治區域內的分行都關閉了。德意志銀行是按照漢堡的管理模式來經營管理的。在西方的統治區域內,德意志銀行被分裂成若干獨立的銀行。
1957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同盟國首次分為10個機構而後又分為3個機構的銀行協會終止了。三個繼承銀行的重新合並形成了德意志農業銀行,它是與在Frankfurt am Main注冊的營業處聯合的股份制企業。
1959 隨著一些小規模的私人貸款的引入,德意志銀行開始了零售業務。
1970 為處在盧森堡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的今天的德意志銀行奠定了基礎;在接下來的10年,銀行推動了國際化的業務;在莫斯科,倫敦,東京,巴黎和紐約這些新地點的營業處開張。
1986 首次在另一個歐洲國家獲得了一個相當大的分支網路。
1989 隨著這一步,德意志銀行加強了它的國際抵押/證券業務,同時也擴張了它在重要的倫敦資本市場的席位。
1990 隨著Deutsche Bank-Kreditbank AG的建立德意志銀行開始了在新的聯邦州的業務。
1999 德意志銀行在西班牙和義大利成為最大的外國銀行。
2001 德意志銀行股票首次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
想要進一步了解德意志銀行,請登錄www.db.com
匯豐控股(英)
欲進一步了解匯豐控股(英),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hsbc.com
農業信貸銀行(法)
農業信貸銀行(法)法國資本實力最雄厚的一家合作銀行。它於1894年8月成立,總行設在巴黎。一級資本為156.06億美元,在本國銀行排名列居首位。2003年3月收購里昂信貸銀行案獲批。
欲進一步了解農業信貸銀行(法),請登錄該行網站www.paris.credit-agricole.fr
三菱東京集團(日)
三菱東京集團2001年4月2日成立,是東京三菱銀行、The Mitsubishi Trust and Banking Corporation(MTB)及其下屬機構的控股公司。
欲進一步了解三菱東京集團,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btm.co.jp
UFJ控股(曰)
UFJ控股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和東洋信託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UFJ控股,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ufjbank.co.jp
蘇格蘭皇家銀行
蘇格蘭皇家銀行1727年在愛丁堡成立,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2000年接管 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現成為歐洲第二大銀行。
欲進一步了解蘇格蘭皇家銀行,請登錄該行網站www.royalbankscot.co.uk
BNP巴黎巴(法)
BNP巴黎巴法國巴黎國民銀行與Paribas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BNP巴黎巴,請登錄該行網站www.bnpparibas.com
美國運通公司
美國運通公司創建於1850年,現已成為多元化的全球旅遊、財務及網路服務公司,提供簽帳卡及信用卡、旅行支票、旅遊、財務策劃、投資產品、保險及國際銀行服務等。
美國運通公司總部設於紐約市。
主要通過其三大分支機構營運:美國運通旅遊有關服務,美國運通財務顧問及美國運通銀行。
美國運通旅遊有關服務(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是世界最大的旅行社之一,在全球設有1,700多個旅遊辦事處。美國運通旅遊有關服務向個人客戶提供簽帳卡,信用卡以及旅行支票,同時也向公司客戶提供公司卡和開銷管理工具,幫助這些公司在管理公幹旅行、酬酢以及采購方面的開支,公司同時還向世界各地的個人和公司提供旅遊及相關咨詢服務。
美國運通財務顧問(American Express Financial Advisors),以財務計劃和咨詢為業務核心,與零售客戶建立緊密的關系和長期財務戰略。為了滿足其零售客戶的需求,美國運通財務顧問亦同時開發和提供財務產品和服務,包括保險、養老金和多種投資產品。
美國運通銀行(American Express Bank),在以美國為基地的銀行中,美國運通銀行擁有其中一個最大的國際分支機構網路,通過40個國家的77家辦事處,提供私人銀行服務、個人理財服務、同業銀行以及外匯交易。
欲進一步了解美國運通公司,請登錄該公司網站www24.americanexpress.com
住友三井銀行(日)
住友三井銀行2001年3月31日本住友銀行與三井集團旗下的櫻花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住友三井銀行,請登錄該行網站www.smbc.co.jp
JP摩根大通(美)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為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
大通曼哈頓公司於1799年由為紐約市供水的曼哈頓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為全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領先者,並在六年之中成為全美最大的銀行。
J.P.摩根早先作為一家英國的商人銀行由JohnPierpontMorgan的父親在倫敦建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公司對包括美國鋼材、通用電器以及美國電話電報等一些知名企業最初的建立構造及融資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團是一家以倫敦為基地的全球性投資銀行集團,其亞洲業務均以怡富名義運作,而怡富證券則是於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該地區首家投資銀行集團。
合並後的摩根大通主要在兩大領域內運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義下為企業、機構及富裕的個人提供全球金融批發業務;二是在美國以「大通銀行」的品牌為3千萬客戶提供零售銀行服務。其金融服務內容包括股票發行、並購咨詢、債券、私人銀行、資產管理、風險管理、私募、資金管理等。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7牞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6牞300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5牞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自1998年以來,由摩根大通擔任主承銷的股票在上市後股價走勢表現突出,一周後股價平均上漲17%,一個月內平均上漲27%,三個月內平均上漲37%。公司在全球擁有9萬多名員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務。摩根大通亞太總部位於香港,在亞太地區15個國家的23座城市,擁有8500名員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來亞洲股票和股票相關發行的第一名,自1993年以來,公司為亞洲公司主承銷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資金。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歷史,多次被評為香港最優秀、最具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在執行香港復雜上市發行方面具有廣泛的經驗。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擔任聯席全球協調人,成功發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額為43億美元的交易中作用舉足輕重,接獲機構需求量為承銷團之首,占機構投資者訂單總量的32%,零售訂單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開始在中國投資及開展投資銀行業務,主承銷過許多國企發行項目,包括多起H股重組上市項目:華能國際電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內蒙古伊泰煤礦等,以及N股:華能國際電力。今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國財政部10億美元的10年期債券發行中擔任聯席牽頭行及薄記行。此前,還為財政部1億美元世紀債券和5億美元7年期全球債券擔任過主承銷。摩根大通於2000年為華能國際收購山東華能擔任財務顧問。
2004年6月14日,美聯儲發表聲明,批准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與美國第一銀行的兼並方案。合並後的新摩根大通銀行資產總額達1.12萬億美元,一舉超過美洲銀行,與1.19萬億美元資產的第一大銀行花旗僅一步之遙,而且業務也將從紐約擴展到整個中西部,成為了繼花旗之後第二家真正跨地區的銀行。
欲進一步了解JP摩根大通(美),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jpmorgan.com
瑞穗集團(日)
瑞穗集團(日)由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和日本興業銀行合並而成
欲進一步了解瑞穗集團(日),請登錄該集團網站www.mizuhocbk.co.jp
美洲銀行
美洲銀行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的一家單一銀行持股公司。全稱是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其前身是1904年由義大利移民創立的義大利銀行。創建於1968年10月7日,總部設在舊金山。1969年4月1日,美洲銀行成為該公司的附屬機構,全部股權為該公司所控制
欲進一步了解美洲銀行,請登錄該行網站www.bankofamerica.com
❻ 請教日本的專門商社與綜合商社的業務內容與職能
日本綜合商社,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機能的貿易組織,在戰後日本的高速增長時期,曾發揮其綜合性經營機能,為推進「貿易立國」國策,實現流通效率化和經濟領域的開發,振興本國貿易作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享譽世界。而在國內外社會經濟環境急劇變化、貿易結構調整、金融自由化、情報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綜合商社又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敏捷地適應了經營環境的變化,以其在國際化經營中的出色表現,駁倒了「商社夕陽論」,顯示出勃勃生機。這一切,使得日本綜合商社格外引人注目。
那麼,日本綜合商社為什麼能始終充滿活力,不斷發展壯大;為什麼能擺脫國內經營狀況惡化的困境,成功地走向國際化經營的道路;為什麼能在日本的對外貿易中始終占據核心地位,扮演重要角色呢?
本文試從綜合商社的組織結構、經營管理體制、人才機制和經營特色等方面對商社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穩定性、有序性和適應性進行考察和分析,以探討綜合商社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原因。而這種成功經驗,對於我國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構建新型外貿企業無疑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何以如此的「緊」、「松」、「活」?
--綜合商社與企業集團:結構穩定性與類市場開放性
日本綜合商社通常是指三井物產,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紅、住友商事、日綿、東棉、兼松和日商岩井等九家公司,它們都隸屬於相應的壟斷企業集團,是三井、三菱、第一勸銀、芙蓉、住友和三和六大系別的核心成員。它們與同系的銀行及骨幹企業連結一體,以一種相互持股的關系強化了企業集團的穩定性。同時,出於經營目的的需要,它們往往跨系交叉聯合,實施多層次的綜合經營,形成了獨特的穩定性和開放性相結合的組織構造,保證了商社地位的鞏固和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相互持股,股權結合 歷史地看,日本綜合商社是在兩種不同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類由明治維新前的私人商業演變而來,另一類是在明治維新後政府扶植財閥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戰以後,美國佔領當局曾採取了嚴厲打擊財閥的政策,並實施股權所有分散化,於是,財閥家族對企業的控制被取消,許多財閥總公司、持股公司和商業公司(即商社)被迫解散,或分解成許多小公司。自1947年開始,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積極援助日本的經濟復興。50年代初期,大批企業從新的角度開始謀求企業間橫向聯合,通過以銀行為主導的結合方式,開始了企業間的重新組合。在這種背景下,重新組合成的日本綜合商社與企業集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企業集團中銀行起著決定性作用,銀行在所有本系企業中都持有股票,向企業派遣和交換高級職員,並以此為基礎發放貸款,往往成為綜合商社的最大股東,如在三菱商事的股東構成中,三菱銀行位居首位,持股7.81%。而綜合商社在國家金融機構中也擁有大量股份,如三菱商事持有三菱銀行25%左右的股份。這種密切的股權融合關系為商社的金融服務提供了前提條件。此外,商社與企業的關系也主要依賴股權的相互參與和結合,如丸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款的34%。許多商社都通過股權的參與進一步介入生產企業,而這些企業也成為確保商社活動的基礎。
商社與企業的合作還表現在業務合作上。商社組織集團成員企業共同投資,收益共享、風險同擔。商社利用遍布全球的信息網和現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傳遞設備,為企業提供全面信息服務,同時組織投資、招商、籌資融資,協助經營管理,組織設備的采購和運輸,並通過銷售網路推銷產品,開拓市場,這種配套服務,使得企業和商社形成利益共同體。
綜合商社通過與銀行、企業的股權結合、金融合作和業務合作,形成三位一體,演繹出貿易中間商職能、准銀行家職能、信息服務職能、組織協調職能、國際投資職能等,確立了商社在企業集團中的核心地位。
二、交叉聯系,自由組合 商社與同系企業集團間的關系十分緊密,但這種緊密關系並沒有因相互持股、相互借貸、相互間高級職員的派遣和交換而固定化。
商社龐大的資產是靠借款維持的,自有資本不到10%,在商社的借款過程中,考慮到自身利益,它們不僅依靠同系金融機構,還廣泛地依靠其它系列的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等,對同系金融集團的貸款依靠程度並不很高。住友商事的依靠度較高,為26%,而三井物產僅為16%。在三菱商事的前10名股東中,除三菱銀行外,第一勸業銀行、三和銀行和東京銀行也佔有相當大的股份。
在海外投資中,由於經營需要,商社間往往打破本系界限,因技術的資金關系交叉聯合、綜合經營。企業不受系列約束,相互自由組合,反而更加有利。在交叉過程中,商社的經營活動縮短了時間,跨越了地域界限,融合了各系派的優勢,從而形成了類市場的開放的組織構造,這又必然要求商社採取高度集中與靈活權變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以適時地承受的轉移風險,保證其經營機制的順利運行。
何以亦文亦武、事企一體、游刃有餘?
--商社的經營管理:良性循環的有序中介
按照日本學者小島清的觀點,日本綜合商社的經營實質是「在一定的時間和場所中起中介作用的類市場合作體系」,即綜合商社作為一個開放性的綜合體,始終能憑借集中與靈活權變的行為方式所發揮的多功能綜合有序的運作,將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供求關系緊緊地聯系起來。商社作為特殊形態的企業組織,具備情報收集與處理、正式生產和市場開發功能,並能使其連鎖運作,同時利用中介力在整體上保證聯合全體的優勢發揮,提高承受和吸納風險的能力,並克服體系自身不足的缺陷,形成規模效益,達成良性循環。
一、縱向一體化經營 現代商社的經營方式和經營形態已從商業性企業的單一業種為主逐漸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性企業。商社為中小企業的投資活動提供信息、資本,承擔分散風險以及銷售和售後服務等活動,並從宏觀上進行控制和引導。這種縱向一體%B
「株式會社」即日本的股份公司。
日本企業稱為「株式會社」,含義即企業如一個大家庭,為了避免家庭內部產生對抗,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維持家庭內部的和諧、團結。
日本現在有很多學者寫了「和攏經營革命」、「和攏經營哲學」等書。「和」即和諧,「攏」即靠攏,就是說:一個工廠、企業的內部,要凝聚在一起,大家緊密地連結成一體。整個公司好比一部機器,每一個人便是其中的一顆螺絲釘,缺少任何一個,機器便要發生故障。在作出重大決策時,要經多層次的研究,以及全體成員共同討論,然後才集中,盡量避免上下、左右之間的對抗而消耗自己的力量。
株式會社是日語里的一個常見詞彙。日語假名寫作:かぶしきがぃしゃ。其實說白了是分開的兩個單詞:株式和會社。
株式(かぶしき)就是股份、股權、股票的意思
會社(がぃしゃ)就是公司、有限公司、商行的意思
株式會社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的大公司和我們國家基本一樣,分為:
1.株式會社(かぶしきがぃしゃ)股份(有限)公司
2.合資會社(ごうしかいしゃ)合資公司
3.合名會社(ごうめいかいしゃ)合股公司(出資者全是無限責任股東的)
株式會社是日語里的一個常見詞彙。日語假名寫作:かぶしきがぃしゃ。其實說白了是分開的兩個單詞:株式和會社。
株式(かぶしき)就是股份、股權、股票的意思
會社(がぃしゃ)就是公司、有限公司、商行的意思
株式會社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股份(有限)公司,
日本的大公司和我們國家基本一樣,分為:
1.株式會社(かぶしきがぃしゃ)股份(有限)公司
2.合資會社(ごうしかいしゃ)合資公司
3.合名會社(ごうめいかいしゃ)合股公司(出資者全是無限責任股東的)
4.商事會社(しょうじかいしゃ)商社、商行
5.有限會社(ゆうげんかいしゃ)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83.html
❼ 赤道銀行的列表
荷蘭銀行(ABN AMRO Bank, N.V.) 荷蘭第一大銀行,由荷蘭通用銀行(ABN BANK)和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銀行(AMRO BANK)於1991年合並而成,在世界上擁有3000多家分支機構,是世界上擁有銀行網路最多的銀行之一。
英國巴克萊銀行(Barclays plc)
西班牙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BBVA)
葡萄牙聖精銀行(BES Group)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瑞士瑞信銀行(Credit Suisse Group)
比利時德克夏銀行(Dexia Group)
德國德累斯頓銀行(Dresdner Bank)
西班牙察亞納瓦拉銀行(Caja Navarra)
法國東方匯理銀行(Calyon)
丹麥出口信貸基金會(Eksport Kredit Fonden,EKF)
荷蘭國家開發銀行(The Netherlands Development Finance Comp,FMO)
富通集團(Fortis) 成立於1990年,是一家活躍於世界保險,銀行和投資領域,享譽全球的國際性金融服務集團,是歐洲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在2008年世界《財富》500強中,富通集團資產排名第14位。在2008年《福布斯》世界500強中,富通集團在銷售、利潤、資產及市值等指標的綜合排名中,榮列全球金融服務商第19位。
蘇格蘭哈里法克斯銀行(Halifax and Bank of Scotland,HBOS)
德國裕寶銀行(Bayerische Hypo Vereinsbanka,HVB Group)
荷蘭國際集團(ING Group)
比利時聯合銀行(KBC Group)
西班牙La Caixa銀行(la Caixa)
義大利中央中期信貸銀行(Mediocredito Centrale,MCC)
葡萄牙千禧銀行(Millennium bcp)
瑞典北歐聯合銀行(Nordea)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 Group)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建於1727年,總部設在英國的愛丁堡,是歐洲領先的金融服務集團,也是英國最大的銀行,其業務遍及英國和世界各地。該銀行在英國的法人、個人及海外銀行業中排名第一,在零售銀行業及私人汽車保險業中排名第二。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在英國和愛爾蘭擁有2000多家分行,服務於1500多萬客戶。2000年3月,該行與英國西敏寺銀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2000年排名222)合並。2000財政年度(2000/9),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的營業額177.13億美元,凈收益31.72億美元,總資產4681.33億美元,雇員19620名。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法國主要的銀行集團之一,總部設在巴黎,上市企業分別在巴黎、東京、紐約證券市場掛牌。法國興業銀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集團之一,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達300億歐元。
英國渣打銀行(又稱標准渣打銀行;英語:Standard Chartered Bank;LSE:STAN,港交所:2888,OTCBB:SCBFF)是一家建於1853年,總部在倫敦的英國銀行。它的業務遍及許多國家,尤其是在亞洲和非洲,在英國的客戶卻非常少,2004年其利潤的30%來自於香港地區。渣打銀行的母公司渣打集團有限公司則於倫敦證券交易所及香港交易所上市,亦是富時100指數成份股之一。
匯豐集團(HSBC Group) 總部設於倫敦的匯豐集團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匯豐集團在歐洲、亞太地區、美洲、中東及非洲7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9,500間附屬機構。匯豐在倫敦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交易所、紐約證券交易所、巴黎證券交易所及百慕達證券交易所等證券交易所上市,全球股東約有200,000,分布於100個國家和地區。雇有232000名員工。匯豐銀行在全球擁有超過1億1千萬的顧客。
西德意志銀行(WestLB AG) 位於德國最大的聯邦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集團擁有資產總值2819億歐元(2004年6月30日數據),是德國首屈一指的金融服務機構。 國際阿拉伯非洲銀行(Arab African International Bank - Egypt)
奈及利亞Access Bank Plc
標准銀行集團(Standard Bank Group) 其前身為標准銀行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約翰內斯堡。標准銀行集團為約翰內斯堡交易所上市公司。以資產論為非洲最大的銀行,2006年排行全球第106名。標准銀行集團業務遍及18個非洲國家及其他21個國家(地區),在台北設有分支機構,同時在香港、俄羅斯、新加坡和巴西擁有全面銀行服務資格。該行在南非共有713家分支機構,在非洲其他地區則設有240家分支機構。
萊利銀行(Nedbank Group) 南非第四大銀行,萊利集團下屬企業。萊利集團擁有萊利銀行和皇帝銀行(Imperial Bank Limited)各50.1%的股份。而萊利集團又是old mutual group的成員企業。 巴西布拉德斯科銀行(Banco Bradesco) 布拉德斯科銀行是一家政府控股的商業儲蓄銀行,成立於1808年,在巴西設有7100家分行,在全球25個國家設立了分支機構,包括阿姆斯特丹、布依諾斯愛里斯、新加坡、法蘭克福、里斯本、倫敦、洛杉磯、馬德里、紐約、巴拿馬、聖地亞哥、東京等。其主要海外子公司包括美國的BB租賃公司、英國的BB證券公司和奧地利的BB-AG Viena等。布拉德斯科銀行還在北京、芝加哥、香港、利馬、華盛頓設有代表處。
巴西銀行(Banco do Brasil)
巴西伊塔烏投資銀行(Banco Itaú)
哥倫比亞銀行(Bancolombia)
巴西Itau Unibanco於2008年底創立,是Banco Itau Holdings Financeira SA和Unibanco(Uniao de Bancos Brasileiros SA,巴西聯合銀行)合並而成。2008年11月4日Itausa(Investimentos Itau S.A)和Unibanco Holdings的控股股東向市場宣布,雙方就合並Itau和Unibanco的金融業務部門達成了一份合資企業協議,旨在組建南半球規模最大且市值位居全球前20位的私營金融企業集團。這家新的金融機構將有能力在國際舞台上與最大的世界銀行相抗衡。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加拿大BMO金融集團(BMO Financial Group)
加拿大出口發展局(Export Development Canada)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CIBC)
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團(Manulife)
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
加拿大豐業銀行(Scotiabank)北美最大的金融機構之一,2005年7月為止其資產總額達3180億加元。它也是加拿大最具國際化的銀行。Scotiabank 集團在48個國家擁有44,000名員工,通過由1,800多家分公司和事務所組成的網路提供各種服務。
美國富國銀行(Wells Fargo)是美國唯一一家獲得AAA評級的銀行,建於1852年,名稱一直未變;按商業銀行資本市值,全球排名第四。 富國銀行是一家提供全能服務的銀行,業務范圍包括社區銀行、投資和保險、抵押貸款、專門借款、公司貸款、個人貸款和房地產貸款等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 當今世界資產規模最大、利潤最多、全球連鎖性最高、業務門類最齊全的金融服務集團。它是由花旗公司與旅行者集團於1998年合並而成、並於同期換牌上市的。
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全球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金融服務集團之一,由大通銀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團在2000年完成合並。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銀行之一,擁有超過70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的資金超過6300億美元。公司在全球擁有772名銷售人員,覆蓋近 5000家機構投資者客戶;股票研究覆蓋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亞洲公司。 三菱東京UFJ銀行株式會社(The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BTMU;中文譯為三菱東京日聯銀行,NYSE:MTU)是一家由東京三菱銀行與UFJ銀行在2006年1月1日合並而成的日本銀行,為日本資產最多的金融集團「三菱UFJ金融集團」的核心企業與商業銀行業務單位。以資產計,該行是日本以至亞洲最大的銀行,總行位於東京都內鄰近皇居的丸之內商業區。
瑞穗實業銀行(株式會社みずほコーポレート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 Ltd.簡稱MHCB)是一家企業及投資銀行,隸屬日本第二大金融服務綜合企業瑞穗集團,於2002年4月透過轉移第一勸業銀行與富士銀行的企業和投資銀行部門到日本興業銀行組成,總部位於日本東京千代田區大手町。
日本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SMBC) 由櫻花銀行和住友銀行合並而成,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總資產達100萬億日元的三井住友銀行系日本三井財團和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是日本第二大商業銀行、世界十大商業銀行之一。目前其在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7家海外分行。三井住友銀行在我國上海、天津、蘇州和廣州設有4家分行,並在北京、大連、沈陽、重慶開設了代表處。
中國興業銀行(Instrial Bank (China) 成立於1988年8月,是經國務院、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總行設在福建省福州市,2007年2月5日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1166),注冊資本50億元。 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oration) 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銀行。前身是新南威爾士銀行(Bank of New South Wales)成立於1817年,在當時屬於英國殖民地的新南威爾斯的悉尼Macquarie Place 開立了一間辦事處。1982年更名為西太平洋銀行。2005-2006財政年度純利潤30.7億澳元,總市值超過430億澳元,論市值計算是澳大利亞十大上市公司之一,僱傭員工27000人。董事會主席利昂·戴維斯(Leon Davis),行政總裁戴維·摩根(David Morgan)。
❽ 什麼是綜合商社
日本綜合商社,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機能的貿易組織,在戰後日本的高速增長時期,曾發揮其綜合性經營機能,為推進「貿易立國」國策,實現流通效率化和經濟領域的開發,振興本國貿易作出了巨大貢獻並因此享譽世界。而在國內外社會經濟環境急劇變化、貿易結構調整、金融自由化、情報信息高度發展的今天,綜合商社又及時調整經營戰略,敏捷地適應了經營環境的變化,以其在國際化經營中的出色表現,駁倒了「商社夕陽論」,顯示出勃勃生機。這一切,使得日本綜合商社格外引人注目。
那麼,日本綜合商社為什麼能始終充滿活力,不斷發展壯大;為什麼能擺脫國內經營狀況惡化的困境,成功地走向國際化經營的道路;為什麼能在日本的對外貿易中始終占據核心地位,扮演重要角色呢?
本文試從綜合商社的組織結構、經營管理體制、人才機制和經營特色等方面對商社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的穩定性、有序性和適應性進行考察和分析,以探討綜合商社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原因。而這種成功經驗,對於我國深化外貿體制改革、構建新型外貿企業無疑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何以如此的「緊」、「松」、「活」?
--綜合商社與企業集團:結構穩定性與類市場開放性
日本綜合商社通常是指三井物產,三菱商事、伊藤忠商事、丸紅、住友商事、日綿、東棉、兼松和日商岩井等九家公司,它們都隸屬於相應的壟斷企業集團,是三井、三菱、第一勸銀、芙蓉、住友和三和六大系別的核心成員。它們與同系的銀行及骨幹企業連結一體,以一種相互持股的關系強化了企業集團的穩定性。同時,出於經營目的的需要,它們往往跨系交叉聯合,實施多層次的綜合經營,形成了獨特的穩定性和開放性相結合的組織構造,保證了商社地位的鞏固和經營目標的順利實現。
一、相互持股,股權結合 歷史地看,日本綜合商社是在兩種不同的背景下產生的,一類由明治維新前的私人商業演變而來,另一類是在明治維新後政府扶植財閥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戰以後,美國佔領當局曾採取了嚴厲打擊財閥的政策,並實施股權所有分散化,於是,財閥家族對企業的控制被取消,許多財閥總公司、持股公司和商業公司(即商社)被迫解散,或分解成許多小公司。自1947年開始,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太地區的利益,積極援助日本的經濟復興。50年代初期,大批企業從新的角度開始謀求企業間橫向聯合,通過以銀行為主導的結合方式,開始了企業間的重新組合。在這種背景下,重新組合成的日本綜合商社與企業集團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企業集團中銀行起著決定性作用,銀行在所有本系企業中都持有股票,向企業派遣和交換高級職員,並以此為基礎發放貸款,往往成為綜合商社的最大股東,如在三菱商事的股東構成中,三菱銀行位居首位,持股7.81%。而綜合商社在國家金融機構中也擁有大量股份,如三菱商事持有三菱銀行25%左右的股份。這種密切的股權融合關系為商社的金融服務提供了前提條件。此外,商社與企業的關系也主要依賴股權的相互參與和結合,如丸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款的34%。許多商社都通過股權的參與進一步介入生產企業,而這些企業也成為確保商社活動的基礎。
商社與企業的合作還表現在業務合作上。商社組織集團成員企業共同投資,收益共享、風險同擔。商社利用遍布全球的信息網和現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傳遞設備,為企業提供全面信息服務,同時組織投資、招商、籌資融資,協助經營管理,組織設備的采購和運輸,並通過銷售網路推銷產品,開拓市場,這種配套服務,使得企業和商社形成利益共同體。
綜合商社通過與銀行、企業的股權結合、金融合作和業務合作,形成三位一體,演繹出貿易中間商職能、准銀行家職能、信息服務職能、組織協調職能、國際投資職能等,確立了商社在企業集團中的核心地位。
二、交叉聯系,自由組合 商社與同系企業集團間的關系十分緊密,但這種緊密關系並沒有因相互持股、相互借貸、相互間高級職員的派遣和交換而固定化。
商社龐大的資產是靠借款維持的,自有資本不到10%,在商社的借款過程中,考慮到自身利益,它們不僅依靠同系金融機構,還廣泛地依靠其它系列的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等,對同系金融集團的貸款依靠程度並不很高。住友商事的依靠度較高,為26%,而三井物產僅為16%。在三菱商事的前10名股東中,除三菱銀行外,第一勸業銀行、三和銀行和東京銀行也佔有相當大的股份。
在海外投資中,由於經營需要,商社間往往打破本系界限,因技術的資金關系交叉聯合、綜合經營。企業不受系列約束,相互自由組合,反而更加有利。在交叉過程中,商社的經營活動縮短了時間,跨越了地域界限,融合了各系派的優勢,從而形成了類市場的開放的組織構造,這又必然要求商社採取高度集中與靈活權變相結合的管理方式,以適時地承受的轉移風險,保證其經營機制的順利運行。
何以亦文亦武、事企一體、游刃有餘?
--商社的經營管理:良性循環的有序中介
按照日本學者小島清的觀點,日本綜合商社的經營實質是「在一定的時間和場所中起中介作用的類市場合作體系」,即綜合商社作為一個開放性的綜合體,始終能憑借集中與靈活權變的行為方式所發揮的多功能綜合有序的運作,將社會經濟活動中的供求關系緊緊地聯系起來。商社作為特殊形態的企業組織,具備情報收集與處理、正式生產和市場開發功能,並能使其連鎖運作,同時利用中介力在整體上保證聯合全體的優勢發揮,提高承受和吸納風險的能力,並克服體系自身不足的缺陷,形成規模效益,達成良性循環。
一、縱向一體化經營 現代商社的經營方式和經營形態已從商業性企業的單一業種為主逐漸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性企業。商社為中小企業的投資活動提供信息、資本,承擔分散風險以及銷售和售後服務等活動,並從宏觀上進行控制和引導。這種縱向一體%B
❾ misuho是什麼銀行
沒有Misuho銀行
日本只有一家Mizuho Bank Ltd.,是一家商業銀行
日文名叫株式會社みずほ銀行
中文叫瑞穗銀行
銀行網站http://www.mizuhobank.co.jp/
======
相關中文說明如下:(出處http://www.pbc.gov.cn/detail_frame.asp?col=5953&id=25&keyword=&isFromDetail=1)
瑞穗金融集團
日本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Group)是2000年9月29日由第一勸業銀行(The Dailchi Kangyo Bank)、富士銀行( The Fuji Bank)和日本興業銀行(The Instrial Bank of Japan)合並組成。2007年,瑞穗金融集團總資產達149.880萬億日元(1)。
該集團下轄四大金融機構,分別是瑞穗銀行(Mizuho Bank)、瑞穗實業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瑞穗信託銀行(Mizuho Trust & Banking)和瑞穗證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
一、瑞穗歷史
2000年9月29日,第一勸業銀行、富士銀行和日本興業銀行(以下簡稱3家銀行)共同宣布,通過換股方式組建瑞穗金融控股公司(Mizuho Holdings,Inc.)。瑞穗金融集團(Mizuho Financial Group)為當時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金融集團一。
2000年10月1日,3家銀行將它們原來各自擁有的證券子公司整合成瑞穗證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 Co., Ltd.),原來的信託子公司整合成瑞穗信託銀行有限公司(Mizuho Trust & Banking Co., Ltd)。
2002年3月底,瑞穗金融集團完成了經營運作的整合和重組工作,三家銀行被整合成兩個獨立的法人實體,即瑞穗銀行(Mizuho Bank,Ltd)和瑞穗實業銀行(Mizuho Corporate Bank,Ltd)。這兩家銀行與瑞穗證券和瑞穗信託銀行共同構成瑞穗金融控股公司的四大核心直屬子公司。
2002年4月,整合重組後的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宣布正式運營。
二、瑞穗業務結構
(一)瑞穗銀行
瑞穗銀行主要從事個人銀行業務,包括代理個人投資信託、金融債和個人保險業務。與此同時,瑞穗銀行也為公司客戶提供資金支持,可以根據每一個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相應解決方案,其中包括組合貸款、衍生產品、IPO、提供業務信息系統支持等。
(二)瑞穗實業銀行
瑞穗實業銀行主要從事公司業務、項目融資、證券化和其他領域的投資銀行業務,並通過利用新一代清算和結算基礎設施向客戶提供證券清算服務、組合貸款業務和其他各類貸款安排等。
(三)瑞穗信託銀行
瑞穗信託銀行主要從事與資產管理相關的多種託管業務,包括投資信託、證券信託、養老金信託及股票過戶代理。瑞穗信託銀行過去只可以經營長期金融業務,現在也可以經營個人銀行業務和房地產業務,如土地信託、不動產買賣中介、不動產評估、住宅銷售服務等。
(四)瑞穗證券
瑞穗證券公司除傳統證券業務外,還開拓新型業務,下屬有日本投資環境研究所、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不良資產處理公司、能源服務公司等。
三、瑞穗在中國
2007年6月1日,瑞穗實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作為外商獨資銀行正式開業。截止至2007年10月,瑞穗實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資產達432.5億元人民幣,擁有862名員工,營業網點包括上海(總行)、大連分行、北京分行、深圳分行、無錫分行、天津分行、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經營范圍包括商業銀行法規定的經營范圍中,除對中國境內公民的人民幣業務以外的全部業務。
瑞穗證券於2005年9月在北京和上海同時開設了代表機構,2007年在上海設立了瑞穗投資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四、瑞穗金融集團相關網站
瑞穗金融集團: http://www.mizuho-fg.co.jp/english/
瑞穗銀行: http://www.mizuhobank.co.jp/english/
瑞穗實業銀行: http://www.mizuhocbk.co.jp/english/
瑞穗信託銀行: http://www.mizuho-tb.co.jp/english/
瑞穗證券: http://www.mizuho-sc.com/en/
❿ 現在價錢低於5元的A股票
「股票軟體排行榜」有大量關於此類的問題解答,您可以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