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越多,人來民幣源幣值穩定提升,如外匯儲備減少,則應下降。
原因:
如果一國國際收支為逆差,則外匯收入小於外匯支出,外匯儲備減少,該國對於外匯的供給小於對於外匯的需求,同時外國對於該國貨幣需求減少,則該國外匯匯率下降。
國際收支狀況外貿順差,本幣匯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貿收支直接影響外匯供求。
國際收支是一國對外經濟活動的綜合反映,它對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從外匯市場的交易來看,國際商品和勞務的貿易構成外匯交易的基礎,因此它們也決定了匯率的基本走勢。
2. 外匯儲備怎麼穩定匯率
第一,大量外匯儲備可以穩定貨幣匯率,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當貨幣貶值時,可以運用外匯儲備專承托貨幣。第屬二,一定程度的外匯儲備,可以提高國家的信貸評級,吸引國際資金流入,因為該國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作為後盾,投資風險相對減低,能給予投資者信心,吸引外資。第三,金融和經濟風險減低,代表金融及經濟體系相對地穩健。第四,外匯儲備可作投資收息,令外匯得以增值,雖然這並不是持有外匯的原意,卻是政府的一個收入來源。
3. 為什麼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外匯儲備這么低
第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
第二:外匯儲備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
二是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
三是維護國際信譽,提高對外融資能力;
四是增強綜合國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
第三:那麼這樣分析:美國經濟實力本身較強,就不需要更多的外匯儲備來證明;美元本幣就是世界貨幣,那麼他們需要時可用隨時開啟印鈔機,比如前段時間的行為!而且發展中國家儲備的都是他們發行的,那麼咱這邊是債權人,他們是債務人,永遠在不停地對外支出;不過美國也是在非常時期才會去干預外匯市場,一般是自由發展;美國本身信譽度夠高,綜合實力較強,如果進出口貿易都用他們本幣結算,那就更佔有優勢了。
4.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的經濟處境有多困難
在1931年, 日本發起了918起事件, 野蠻的佔領了我國東北地區。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最重要原因是日本陷入困境, 這一局面處於困境之中, 尤其是在經濟甚至瀕臨崩潰的時候。不要說一場全面的戰爭, 哪怕是一場大規模的地方沖突, 日本也傷不起。雖然日本明治維新後, 國家實力激增, 但由於基礎薄弱, 起步較晚, 所以日本的實力仍然遠遠低於歐洲和美國的其他強國。
雖然日本贏得了甲午戰爭和日本和俄羅斯兩場戰爭, 讓日本人在世界強國的行列中取得成功, 但日本在兩次戰爭中, 國家力量, 特別是日俄戰爭, 日本欠英國一筆債務。這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日本不知道什麼時候償還欠英國的高利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依靠戰爭資金, 日本終於還清了外債, 工業產值增長到全球份額的2%。日本靠著戰爭迎來了新的春天。
在面對西方列強的競爭和鎮壓的同時,日本大宗商品價格暴跌, 出口暴跌, 經濟受到嚴重沖擊, 國內市場一片蕭條。從1920年到 1921, 日本的工業生產下降了 19.9%, 采礦、造船、機械、鋼鐵等重工業產量下降了一半, 農業和企業也遭受了嚴重的沖擊。
日本必須收回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賺來的錢, 日本必須平衡其貿易逆差與外匯, 日本的貿易逆差在1921年達到3.5億日元, 一半是外匯儲備。在日本, 面對危機, 在1923年日本爆發了關東地震, 整個京濱工業區被毀, 經濟損失300億美元, 無數日本流離失所, 食品和服裝沒有。關東大地震無疑使日本經濟變得更糟。日本的財政不富裕, 外匯儲備有限, 為了重建經濟, 不得不到處籌集資金。
一方面, 日本政府在國內發行債券, 一方面向外資銀行借錢, 利息很高。但盡管日本一直在努力恢復經濟, 但它還沒有復甦, 席捲世界的大蕭條已經蔓延到日本, 使經濟陷入谷底。在經濟危機中, 日本的工業生產幾乎停滯不前, 許多公司破產, 外國資本外逃, 日本一半工廠倒閉, 全國失業工人和挨餓的難民。由於經濟形勢嚴峻, 日元在國際市場上拋售, 日本被迫退出了黃金標准。大蕭條是日本經濟的嚴重倒退, 日本經濟實際上瀕臨崩潰的邊緣。為了應對經濟危機, 日本拚命壓縮財政支出, 甚至不惜犧牲大規模裁軍。
日本的軍事削減到4億5400萬日元, 在1921年不到 2億, 軍隊只有約 30萬, 削減近一半。日本在拚命壓縮其支出的同時, 繼續在國內外借錢以應對危機。面對這種局面, 日本政府不斷壓制日益高漲的軍國主義, 以免他們給自己帶來麻煩, 因為日本根本無法發動戰爭。但日本政府的做法已經引起了許多日本軍隊和財閥的不滿, 他們一直在發動政變, 造成麻煩, 要求政府增加軍費開支, 擴大對外擴張。一些激進的年輕土耳其軍官甚至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發動了918起事件。
日本的高層對這一危險的軍事冒險一無所知。當關東軍向上級報告時, 日本高管不知道, 不相信這是真的。當然, 當他們確信關東軍佔領了東北, 他們欣喜若狂, 富饒的東北不僅幫助日本渡過難關, 而且使日本的力量迅速膨脹。這樣, 日本通過了戰爭, 到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並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充足資本。
5. 出口退稅下調,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三者之間的關系
是學經濟的同志嗎? 在下獻丑了
首先
出口退稅下調 減少出口
出口減少 外匯儲備減少
外匯儲備減少 人民幣貶值(現實的情況是人民幣升值速度減慢)
實話說 同志 你的問題問得不好
中國的GDP從03年開始 到現在已經有7成來自貿易順差
所以你把關稅政策 聯繫到外匯危機 再聯繫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這種標志性現象不完全錯
但是這些都是手段和現象 沒有一個是原因 中國每一個政策都有它不得已的理由
以中國國情 它們之間聯系雖大 但都是表面現象
中國是落後的發展中國家 在世界這個經常刮風的大環境下 應該先了解經濟局勢 也就是時勢的了解
基礎的外匯知識 只是加減乘除的算術題
希望在下的愚蠢建議能對你有點幫助
6. 為什麼說日本外匯儲備越多債務越多呢
這個和日本政府為了保證匯率穩定執行的干預匯市的政策有關系。90年代中期的時候,日本的通貨緊縮問題比較嚴重,投資與消費的嚴重不足(中國目前也有消費不足的問題,經常會聽政府說要刺激消費,以前我們的儲蓄也是很龐大的,居民很少進行投資,只是近兩年股市行情好了才有所好轉。)
這樣的話,日本政府首先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能有效的拉動內需。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財政政策的力度本身就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而當時日本政府受貨幣主義思想的影響比較重,因此從貨幣政策入手解決經濟問題成了首選。輕車熟路就開始了,好像慣性思維^_^
如果通貨緊縮是一種貨幣現象的話,那麼遏制日元升值既能達到增大貨幣供應量的目的,又可增加出口和就業,這種一個石頭打兩個鳥的政策
對於小日本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日本銀行開始不間斷的大規模干預外匯市場,買入美元,拋出日元。1993年末,日本外匯儲備達到了956億美元(不含黃金),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外匯儲備大國。自此以後,日本的外匯儲備便一直保持在世界第一,直至06年的時候被中國超過。不過遏制日元升值的成本也是很沉重的,日本不得不被動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同時不斷拋出大量的日元。
日本經濟近年已經復甦,政府有必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外匯政策。目前的干預政策固然可以刺激日本出口,削減通貨緊縮帶來的壓力。但從長遠來看,日本的通貨緊縮壓力並不重。與日元更大程度國際化帶來的利益相比,阻止日元升值帶來的好處就相對小了許多。因此,減少對外匯市場的干預,積極推進日元國際化進程應成為日本政府經濟政策的新選擇。
7. 日本在二戰中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分析戰後日本快速崛起之謎
中軍網 www.milchina.com 2007-2-4 9:18:10
日本作為戰敗國,他究竟利用什麼樣的機制與能力在短時間內突然迅猛發展起來?一個戰敗國,應該是同樣遭受了美國空軍得數次大面積轟炸。部分城市損失很大。由於戰爭因素,導致國家外匯儲備在應該為0那麼真的是日本人具有無比神奇力量嗎?
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我們國內宣傳過一種被專家稱做「日本崛起經濟」模式。並且大受推廣與贊揚。全中國那個時期在經濟,生產領域裡面展開了熱火朝天的「學習日本快速發展」得道路與經驗。中國大批經濟,科技文化學家,紛紛前往日本虔誠地取經學道。並且把一些目前看來是我們隨便一個私有企業都可以搞得那些「小計量」看作是得無價之寶。用專機並且精密保護得拿回來不加思索得到處傳授。但是,經過10多年得「摸著石頭過河」我們發現河水越來越深,但是石頭似乎並不是如日本那樣得平坦。直到那個令人膽寒得1997年。
那麼為何日本經濟在戰敗後短期內,可以快速恢復?而且效益迅猛增長那?國內最近一家報紙刊登了一篇文章,的確很說明問題。標題不錯「日本戰時掠奪造就後來的經濟奇跡」廣州人應該知道這篇報道吧。
報道稱:人才!日本戰前借用巨額軍費培養的很多工科人才。在戰時日本軍方派遣到前方作戰得基本都是來自14、5歲得娃娃兵和文科生。以及最多的那些無學者。而數以萬計被保留下來的工科生,卻成為了日本戰後經濟騰飛得基礎。
掠奪!日軍在攻佔南京以後,大多數日本士兵與軍官腰間褲帶上,都穿著50-200枚金戒指。;濫發軍票!用一張毫無疑義紙片來榨取中國百姓,實施金融詐騙。9·18後,日本在偽滿洲國利用「偽滿州中央銀行」大量發行所謂「滿州元」簡稱滿元得偽貨幣。1938年3月在北平設立「中國聯合準備銀行」發行偽「聯銀券」在上海設立「偽中央儲備銀行」發行「華興券」。1941年1月又在南京設立「偽中央儲備銀行」發行「中儲券」。
日本在當時中日戰爭與太平洋戰爭軍費總計7559億日元。(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換算、約為170萬億日元以上)而日本利用當時操控得上述各家銀行,在華掠奪資費根本無需日本政府動用國庫支出。而戰爭結束時期,中國華北地區通貨膨脹比日本國內高達130倍。
製作偽鈔假幣!當時日本陸軍秘密機關、第九技術研究所、第三科進行對中華民國偽鈔製造工作。偽鈔總額度為40億元。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其偽鈔發行額度14.8億元。從抗戰開始一直到武漢淪陷時期,前中國國民政府總計每年軍費開支10-15億元。而其行政經費只有7億元。總計不超過25億元。
瘋狂與鴉片掠奪!自戰前截止到1945年。日本對華鴉片總收益4.2億日元。在戰敗之前,日本更加大肆瘋狂掠奪,愛心覺羅·浩(浦傑妻子)傳記中記載、滿洲國大批金塊在蘇軍進入滿州之前,被空運到日本。另據朝日新聞記者大九保泰得《支那派遣軍和平交涉秘錄》記載日本軍隊於1945年8月12日將正金銀行上海支店的一箱箱黃金裝上,日本海軍松滬艦隊的驅逐艦運往日本。而同年9月底日本總司令官剛村寧次大將僅僅將的3噸黃金交給了前來接受的前國民政府政府何應欽。而宣告其餘黃金下落不明。日本保守黨其政治中樞自由黨的創始資金,是由日本海軍在上海兒玉機關張兒玉譽士夫從中國大陸帶回來的鑽石、白金等資助。依照當事人言田信熊記述:「在8月15日當天,我使用朝日新聞社的飛機,將值錢的大批物質運抵日本。主要是選擇那些金條、鑽石、白金、翡翠等重量輕東西運載,主要是怕由於超載使得飛機飛不起來」。
戰爭財!在整個二戰中日本本國財富非但沒有消耗,反而得到了迅猛增長。1937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GDP)只有66.6億美元。而當時中國前國民政府GDP是136億美元(估計值)。然而1944年日本在大發戰爭期間,GDP總值為175億美元。翻番接近3倍「戰爭創造的日本神奇」再一次顯示了掠奪的威力。僅僅7年戰爭,就實現了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達到的國家GDP總額。多麼「輝煌」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戰後日本精確統計了其自身損失,包含小到一副字畫。大道建築民宅。結論是:一般國富損失額度25.4%遠遠低於亞洲遭受戰爭侵害的國家特別是中國。在加之,由於當時亞洲具體情況下,中國放棄了戰爭賠款。而其他小國家在美國淫威威懾之下,擔心遭到美國的制裁。因此也都跟隨中國相繼放棄賠償。
戰後日本國民經濟GDP依舊是1937年的一倍。日本經濟神話就此開始持續上演。「亞洲的經濟巨人」,「世界的快速的增長模式」,「精明與努力地科技的結晶」。「偉大與自新融合的創新」。這一系列大肆誇贊日本經濟的騰飛的所謂「訣竅」。而且據悉當時中國經濟研究部門還專門組建了「日本經濟發展模式研討研究會」。
日本醫學發達。眾所周知。但是誰能知道日本戰後初期的人體生物實驗專科那裡來的?是用了665000名中國與亞洲人民慘死在731細菌部隊亡魂,換取來的。日本731部隊進行了多達上千次活體解刨試驗。累計手術資料數據長達幾十CM厚度。大量的利用中國人試驗取得的醫用,軍用價值的人體醫學試驗,是在目前現行國際公法中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英國一家媒體日前紕漏該國一名醫學專家試圖與美國聯合研製人類新型轉基因。屬於反人類罪行。那麼活體解刨是不是已經難以以反人類罪來定義了?
我們那個時期,看到的到處都是日本的輝煌。日本在60-70年代中採取國家牽頭主導廣泛與英國合作。建立了先進基礎的汽車製造業。民用電器是日本最為驕傲的拳頭經濟,稱霸壟斷世界長達20年之久。美國99火箭中,高端處理晶元竟然產自日本。但是,既是這樣。日本狂性已久的「大日本國探月計劃」從制定於1993年。截至於2003年。在多次精心努力,耗資據大下。依舊沒有能夠成功這就是偉大的日本科技奇跡。
難怪美國物理,經濟分析家圖安斯特說:日本是一個可以製造出最先進的電視機,鐳射機。但是他絕對造就不出我們這樣的天際系統的國家。我們在盲目崇拜同時,是不是應該仔細想一想。日本因此先進科技。在衛星製造上卻是遭到屢次失敗。隨後在2004年,2005年分別引進3顆俄羅斯老式衛星作為自己的補充。可能是日本太有錢了。可憐俄羅斯貧困吧!或者錢多的沒地方去花所以浪費一些也沒關系。因為我們一直貧困。所以中國衛星只能的艱苦的自行研製。而且美國對於中國管制比日本更加嚴格。日本科技人員可以進入美國2級下空間物理實驗室。而中國人在發射美國衛星時候,房間門外寫著:「中國人員嚴禁入內技術·高度保密」。但是中國衛星還是在60-70年代上去了。
究竟是誰造就了大日本國戰敗後的神奇崛起?首先應該是更加偉大的中國。其次是後面追隨者更加偉大的亞洲國家。在其後就是最最偉大,無以倫比的大日本對外輸出慰安婦(官方妓女)。這就是睦鄰友好日中親善的成果中,獲得快速崛起的大日本。
按照數據顯示,我們不難看出。民國時期並不是真的那麼「潦倒」至少比得上日本當時區區66。6億美元的GDP。但是,他還是入侵了我們國家。雖然他戰爭中消耗了8億多黃金。但是從中國掠奪的可以是這個數字的幾十上百倍。而現在小泉政府在去年中旬對於給予中國23億美元無償貸款於21億美元的經濟發展資金。提出質疑。日本國會上下響應。最終取消了前者,減免了後者。區區幾十億美元在現在中國的確算不得什麼但是,不要忘記。這能夠補償那些被掠奪的黃金,白金,鑽石,翡翠的價值嗎?
現在的中國人我很清楚。提「馬列斯毛,意識形態」都是浪費口舌。但是,只要提到「錢」大多數人就會為之興奮。那麼看看上面的那些數字。那些黃金、白金、翡翠、鑽石、已經不完全是一個錢的問題了。國民政府撤走台灣從當時上海以及後來廣東等地總計運往台灣的黃金鑽石,美鈔。800-1200億美元。還不足日本在華掠奪的2年。
現在提到別的大家都可以放棄,為了邦交,親善正常化。什麼國家尊嚴?值幾個錢?什麼血肉歷史值幾個錢?什麼屈辱悲愴值幾個錢?但是,面對那麼多真實的錢!鑽石黃金白金翡翠。還能再問:「值幾個錢」嗎?那就是錢。據稱在國內流行於日本同步即「劫色可以動敢我的錢包,我就跟你拚命」。
公平的說,日本戰後科技於經濟發展的確是的值得我們驚嘆。他的科技水準也是卻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但是,不能不飲水思源。不能不說這些為什麼?因此,我這樣認為目前我們仿製,抄襲甚至難聽得剽竊日本人的所謂「知識產權」我認為,僅代表我個人認為。都是合乎情理的等於是把以前我們被掠奪,搶劫的錢包,找回來。因為沒有上述那些肆意掠奪戰後日本就是買100年妓女,也不可能獲得那麼快速的神話式經濟增長。
因此,站在個人角度,我要說。不要在談抵制日貨了。這是不應該的。但是,我要說的是。我們應該拿出中國最偉大的潛能。進一切可能的去剽竊,去抄襲。去巧取豪奪他得科技,他的技術。他的財富。這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也不要說幾顆X彈核平日本。那等於我們把自己的錢包,一把火燒了。多麼可惜呀?
對於中國境內企業,應該採取什麼樣對日經貿經濟政策?首先引進技術前提是:中國可以自主研製生產得,不要。中國可以自行獨立開發得我們不要。中國可以對外輸出的,我們不要。要得就是中國不能的。晶元精密分割。圭技術。密集超大密集集成電路技術。高精密自動數字控制加工機床技術。席位化例子合成技術。等等。這些我們堅決要。來者不拒。
記住!日本是我們以往遺漏在東洋的最深不見底得巨大錢包於財富。同時特也是於俄羅斯一樣的屬於特殊牙膏材質製作的國家。不狠命去積壓。去壓榨他是總不肯自己出油。至於抵制!就是抵制那些重復技術。重復產品。底端無技術含量產品。
既然中國可以對於俄羅斯採取擠牙膏方式,為何我們重要對於日本仁慈?難道日中真的親善了?難道真的「大東亞共榮了」?難道真的武運長久了?
來源:中華網論壇 責任編輯:一文不值
「以鄰為壑」國家戰略
這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鄰國瘋狂侵害的武力攫取,一是經濟侵略。本來,以日本人的島民性格,它們永遠實現不了自己的帝國春夢。不是我小瞧它們,而是它們太精細了,精細出了變態,物極必反的結果是大格局的不足。可偏偏日本人的野心太大了,大到和自己的國土嚴重不成比例。以至於這伙東西永遠不會認命,安安分分的呆在島上過日子,而是一有機會就跳出來,要做「大陸的主人」。白江口之戰時,日本人的胃口到底有多大,實在不好說。反正「先並吞朝鮮,再易俗中國四百州」這一國家戰略,自豐臣秀吉時代就很明晰了。而近代中國的積弱,重新激發了日本蟄伏已久的野心,並迅速付諸行動加以實施。
可以說,日本近代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對鄰國國土和資源的瘋狂掠奪。它的一個台階,都是踩著鄰國尤其是中國人的累累白骨上去的。1874年並吞琉球,1894年通過甲午戰爭攫打敗滿清,勒索白銀2.3億兩,攫取我寶貴國土台灣,並吞朝鮮,取得亞洲霸權。1900年,夥同西方列強打進北京,劫掠中國文物並一起勒索白銀10億兩之巨。1905年,通過日俄戰爭攫取東北權益,一舉躋身世界列強。1931年鯨吞中國東北,殖民掠奪,瘋狂劫掠黑土地上的各種寶貴資源和勞動力資源。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隨後8年時間內,洗劫中國各地的礦產資源和文物、古玩字畫、金銀、珠寶玉器等貴重物品。並在東南亞、香港、澳大利亞等佔領區實施同一手法。
藉助於對鄰國尤其是中國國土和資源攫取,財富的持續掠奪,日本的國力急劇膨脹,從而在短時期內就完成了西方列強200多年的資本積累過程。因此,這種靠對受害者割肉吸髓來強壯己身方法,也是日本成功的一個不二法門。關於日本掠奪他國財富之巨,以及這筆財富對日本戰後復興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參見《黃金武士》一書的披露。
和以武力為後盾的大陸戰略一樣,以商品和資本為武器的經濟侵略戰略,是日本的另一基本國策。說到這一戰略,不能忘記一個人——本多利明,它是日本最卓越的戰略家之一。本多利明為日本謀定了「建設第一霸權、征服世界」的最高革命綱領。在《經世秘策》一書中提出:
「建立大量生產精巧奇器與名產的制度」,「以本國之產品易外國之金銀銅獲利」的戰略構想,並指出「與外國之交易乃為提高自身之國力,亦與戰爭相同爾」。而縱覽日本近現代歷史,就是一部對本多利明戰略加豐臣秀吉野心的踐行史。足見武力攫取加經濟殖民的戰略思想,對日本這個國家影響有多深。
這兩大戰略相輔相成、二位一體,共同構建了日本國家戰略的基本框架。經濟殖民為「武力拓展生存空間」服務,奠定武力征服的物質基礎。而武力征服又為經濟殖民保駕護航,為經濟殖民規劃出最有利的國際秩序。野心膨脹時,赳赳武士橫刀登場,武力征服成為顯性戰略。而戰敗受挫時,隱去刀劍的武夫瞬間化身商賈,用手中銀彈來繼續未競的征服野心,經濟殖民戰略便由幕後走到台前。日本戰後的歷史表明,在謀求國家利益上,經濟殖民比戰爭手段更有效,本多利明遠比豐臣秀吉們更陰險。
8. 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和成本是什麼
人民幣近年來強烈的升值預期吸引了大批的外資進入,其中包括海量的熱錢初步估計可能有一萬億美元左右,按照升值前後的差價外資已經獲得了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凈收益。考慮到外資匯兌成人民幣後主要投資在資本市場主要是股市、樓市,數年來復合增長率至少會達到一倍。在中國持續升值、美歐貿易保護、歐元貶值等的重大打擊下,中國的順差必然會大大縮水,經濟增長的原動力面臨熄火的危險。如此背景下把收益變現幾乎是外資(包括熱錢)本能的選擇,如果向銀行的大量兌匯會極大削減中國外儲並由此引發外資、甚至國內瘋狂的買匯行為。外儲可能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被吸干,並誘發人民幣幣值的大幅下跌。在人民幣幣值下跌後,再用外匯就可以換回更多的人民幣!
9. 國家的貨幣儲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嗎
由央行設立具有AMC功能的貨幣儲備基金,貨幣儲備基金在解決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問題的過程中,為再貸款的風險買單。
在央行管理的資源中,貨幣儲備目前還是沒有被利用一塊閑置的信用資源。為應對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困擾,類似於電網中的蓄能電站,我們建議由央行設立貨幣儲備基金。其主要作用是兩條,一是按經濟要求調節貨幣總量,削峰填谷,穩定全社會的貨幣供應,削減各種社會資產的價格波動幅度;二是按經濟要求調節貨幣結構,主要是調節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兩大領域的貨幣數量。
貨幣儲備基金由黃金、超儲外匯和央行專門發行或者集中的資金組成,是中央銀行資產貨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國家嚴格掌握的、實行總量控制的特殊的貨幣儲備。貨幣儲備基金屬於社會資產,由政府代管,應由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組成國家貨幣儲備基金管理委員會管理,中央銀行為業務主管單位。
貨幣儲備基金在實體經濟通貨緊縮時發行,如果社會資金過剩(中國目前就是這種情況),定向向社會發行;如果社會資金不足(即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同時緊縮),增加貨幣發行額度。籌集的貨幣儲備基金用於特定的、必須由社會負擔的社會性項目和收購部分不良資產,由此增加貨幣供應,緩解通貨緊縮問題。此時,貨幣儲備基金主要以資產形態存在。
在實體經濟通貨膨脹時,定向發行貨幣儲備基金,回收貨幣,同時出售掌握的不良資產,回收貨幣。在減少貨幣供應的同時,增加社會資產的供應。此時,貨幣儲備基金主要以貨幣形態存在。
在用途方面,貨幣儲備基金具有間接稅收的屬性,其社會債務的屬性類似於、但更強於國債。但是,兩者發行目的不同,貨幣儲備基金為調節貨幣數量而發行,國債是為彌補財政收入不足而發行;兩者發行方式也不同,在特定條件下,貨幣儲備基金可以憑國家信用以發行貨幣形成,而國債只能從社會資金中募集形成。兩者存在形式也不同,貨幣儲備基金作為一種特殊的貨幣儲備,並不構成直接的財政負擔,可以長期存在,而國債不一定長期存在。兩者使用范圍也不同,這里需要特別強調與國債不同的是,貨幣儲備基金只能用於必須和應該由全社會承擔的公益性項目,絕不能以任何名義用於任何經濟性項目。這一點必須通過國家立法予以保證。
目前,我們有過剩的資金,過剩的物資和各種資源,有比較低的物價,還有急需要滿足的各種社會需求,正是建立貨幣儲備基金的大好時機。我們建議第一期貨幣儲備基金向社會定向募集,主要向金融機構發行,貨幣儲備基金利率按5年期存款利率計算,並隨這個利率變化而變化。人民銀行佔用貨幣發行指標,為貨幣儲備基金支付利息。這相當於社會支付成本,從虛擬經濟領域抽調資金,按社會需求,投入實體經濟領域。
建議在通貨緊縮時,在貨幣儲備基金項下,劃出部分資金參加不良資產的拍賣競標,也可以招標收購部分不良資產。為避免加劇通貨緊縮局面,也為減少貨幣儲備基金的損失,在通貨緊縮時期,已經收購的不良資產,一般只掛帳而不處理。等到通貨膨脹時,收購的不良資產再向社會招標出售,出售資產造成的損失沖銷貨幣儲備基金總量。由於存在這部分實物資產形態的貨幣儲備基金,貨幣儲備基金應享受AMC的待遇。
和AMC不同的是,貨幣儲備基金的資金來源不是財政資金,而是隱形的鑄幣稅。其實質是由全社會利用貨幣儲備基金沖銷商業銀行和國有經濟的部分損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股市暴跌時,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資產貸款,日本中央銀行收購銀行股票避免銀行破產,香港特區政府動用外匯基金救市的做法值得借鑒。
發行貨幣儲備基金,收購不良資產的實質是中央銀行發票子核銷一部分社會信用的系統風險。它和部分國家惡性通貨膨脹稀釋債務有本質區別。前者是在通貨緊縮的情況下,政府主動有限度使用的貨幣發行手段,沖銷債務服從於治理通貨緊縮,對債權人和經濟運行有利而無害,而且沒有減輕債務人的責任,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要求;後者是被動放任通貨膨脹,對債權人和經濟運行有害而無利害,而且減輕了債務人的責任,不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要求。從長遠看,利用貨幣儲備基金,由中央銀行發票子核銷一部分社會信用風險,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最後的金融保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