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有關《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外匯儲備結構優化分析》的英文參考文獻
【1】Olivier Jeanne and Romain Ranciere.The Optimal Level of International Reserves for Emerging Market Counties:Formulas and Applications[N].IMF Working Paper,2006-06.
【2】Barry Eichengreen and Donald J. Mathieson "The Currency Composition of Foreigh Exchange Reserves:Restrospect and Prospect"
② 求 一篇關於外貿,外匯儲備之類的英文文章!!
中國外匯儲備今年首季再增
China's build up of FX reserves
Lex
Friday, April 25, 2008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rose by $154bn ring the first quarter, a record even by the country's own impressive standards. Yet there are some clues that this may understate the build up of foreign assets, in turn suggesting 「hot money」 flows into China have accelerated and that holding down the exchange rate is getting harder.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長1540億美元,即便按照中國驚人的增長標准,這也是一個創紀錄的數字。然而,一些跡象表明,這可能還低估了外匯資產的增長,進而說明「熱錢」湧入中國的速度有所加快,而壓低匯率的難度正不斷加大。
China has not yet published a full set of current and capital accounts for the first quarter. That leaves the reserves number as the best proxy. There are two reasons to believe that it understates the position. First,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s transferring funds to China Investment Corp, the fledgeling sovereign wealth fund with a $200bn kitty. The timing is unclear, but economists estimate that up to $100bn of that target could have been shifted to CIC in the first quarter.
--------------------------------------------------------------------------------
中國尚未發布今年第一季度經常賬戶及資本賬戶的整套數據。外匯儲備數據因此成為了最佳分析替代。之所以說該數據低估了目前的形勢,原因有兩點:首先,中國人民銀行(PB0C)正向新成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轉移資金。具體時間尚不確定,但經濟學家估計,其中多達1000億美元可能已於第一季度轉到中投。中投的資本金總額為2000億美元。
--------------------------------------------------------------------------------
Second, the PBoC's accounts give some clues that further piles of foreign exchange are being parked at commercial banks. 「Other foreign assets」, a line item on the central bank's accounts that has barely budged in four years, began rising in August last year. Anecdotal evidence suggests commercial banks may be meeting PBoC reserve requirements by accumulating foreign currency. Stone & McCarthy estimate that 75 per cent of the rise in reserve requirements may have been dollar denominated. On that basis, reserve hikes in January and March meant about $42.5bn further accumulation of foreign assets in the first quarter.
其次,中國人民銀行的賬戶提供了一些線索,即額外增加的外匯被放在了商業銀行。央行賬戶上的「其它外國資產」項4年來幾乎沒有變動,但從去年8月份開始上升。坊間證據顯示,商業銀行可能正通過累積外幣,來達到央行的存款准備金率要求。Stone & McCarthy估計,在存款准備金的增加額中,有75%可能是以美元的形式。在此基礎上,今年1月和3月上調准備金率意味著,今年第一季度又累積約425億美元的外匯資產。
There are other complicating factors. It is unclear, for example, how much marked-to-market gains are included in the reserves figure. But all in, the actual rate of reserves accumulation in the first quarter might be up to $100bn higher than the published number suggests. There is reason to be spooked by this. Rising hot money inflows, which are largely a bet on renminbi appreciation, show that Beijing's capital controls are inadequate. Already China's claims on the US equate to about one-third of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ct, estimates economist Brad Setser. How much longer it can accumulate foreign assets to absorb inflows is questionable.
還有其它一些復雜的因素。例如,目前尚不清楚,外匯儲備數據中包括多少以市價標價的增加額。但總之,今年第一季度外匯儲備的實際增加額,可能比公布的數字高出多達1000億美元。人們有理由對此感到擔心。熱錢流入的不斷加速表明,中國政府的資本管制是不夠的。這些熱錢主要是押注人民幣升值。經濟學家布拉德•塞斯特(Brad Setser)估計,中國的外匯儲備已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一左右。在累積外國資產以吸收資金流入方面,中國還能堅持多久,這一點令人感到懷疑。
③ 求10個左右 有關外匯儲備的參考文獻
有關外匯儲備的參考文獻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D%E2%BB%E3%B4%A2%B1%B8&format=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search.php?key=%CD%E2%BB%E3%B4%A2%B1%B8&format=
④ 跪求一個關於全球外匯儲備分布的文獻綜述
■ 2006年2月,8537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上升到全球第一)
■ 2008年4月,17600億美元(超過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G7的總和)
■ 2008年9月,19056億美元
■ 2008年12月,19460億美元
■ 2009年六月,20000億美元(全球第一個超過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獨佔全球外匯儲備30%)
■最新出爐的外匯儲備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2009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共增加4531億美元
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外匯儲備數據:
■ 日本,10200億美元(2009年六月)
■ 加拿大,430億美元(2008年年初)
■ 英國,約1000億美元(2008年年初)
■ 香港,1817億美元(2009年一月)
■ 澳門,176億美元(2009年六月)
■ 法國,約1500億美元(2008年年初)
■ 德國,約1500億美元(2008年年初)
■ 新加坡,1717億美元(2009年六月)
■ 馬來西亞,984億美元(2009年六月)
■ 美國,美國是美元的發行國,在金融概念上,只要美元是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美國的外匯儲備就永遠是零。
⑤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的參考文獻哪裡可以找
[1] 任培媛, 李瑞艷. AR(p)模型在外匯儲備分析中的應用[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17)
[2] 湯學兵, 胡亞權. 我國外匯儲備的預測分析與政策選擇[J]. 大眾科技, 2005,(04)
[3] 郎喜白, 曾黃錦. 湛江地區年降水量的時間序列分析[J]. 水利科技與經濟, 2006,(08)
[4] 王元龍. 對我國外匯儲備理論誤區的評析[J]. 經濟研究參考, 2006,(39)
[5] 周璇. 基於時間序列分析的全國GDP預測模型[J]. 消費導刊, 2009,(13)
[6] 黨姬男. ARMA時間序列模型在銷售預測中的應用[J]. 電腦與電信, 2009,(04)
[7] 林英德, 王波, 李軍. 英鎊兌美元匯率分析及預測[J].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 2006,(06)
[8] 徐楊, 胡真銘. 從外匯儲備的功能變遷看對外匯儲備的需求量[J]. 商場現代化, 2006,(13)
[9] 張煜. 基於ARMA模型的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時間序列分析[J]. 當代經理人(中旬刊), 2006,(21)
[10] 韓繼雲.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選擇問題新探[J]. 南方經濟, 1996,(10)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511 條
[1]曹玉華. 江蘇省農村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的互動性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08,(23) .
[2]杜鵬,徐中民,唐增. 農民用水戶協會運轉績效的綜合評價與影響因素分析——以黑河中游張掖市甘州區為例[J]. 冰川凍土, 2008,(04) .
[3]白雪. 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投入計量模型研究[J].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06,(03) .
[4]萬金金. 基於面板數據的FDI地區差異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J]. 北方經濟, 2006,(16) .
[5]喬兆穎. 山東省GDP的時間序列分析[J]. 北方經濟, 2007,(02) .
[6]趙奧. 能源效率影響因素的模型分析——以大連市為例[J]. 北方經濟, 2009,(06) .
[7]陳旺勝. FDI對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影響非均衡性研究[J]. 北方經濟, 2009,(10) .
[8]向瓊.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我國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J]. 北方經濟, 2009,(12) .
[9]韓澤縣. 基於協整技術上的中國股票市場的理性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3) .
[10]時晶晶,李漢東. 深證成指日收益率波動的實證研究[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6) .
>>更多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71 條
[1]任志祥. 中國經濟波動與世界經濟周期的協動性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2]曹媛媛.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價格行為研究[D]. 天津大學, 2004 .
[3]孫鏇. 中國財政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協整研究[D]. 河海大學, 2005 .
[4]徐小飛. 內生增長模型的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D]. 華僑大學, 2005 .
[5]陳全功. 國際收支對貨幣供給的影響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5 .
[6]李海海. 中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 2006 .
[7]諸培新. 農地非農化配置:公平、效率與公共福利[D]. 南京農業大學, 2005 .
[8]陳燕武. 消費經濟學的若干問題研究[D]. 華僑大學, 2006 .
[9]梁彤纓. 資本結構、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D]. 華南理工大學, 2004 .
[10]溫明振. 有機農業發展研究[D]. 天津大學, 2006 .
>>更多 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409 條
[1]蘇紅.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問題研究[D]. 河海大學, 2004 .
[2]陳勝軍. 縣域金融萎縮問題及對策研究[D]. 西南農業大學, 2004 .
[3]惠莉.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問題研究[D]. 南京農業大學, 2003 .
[4]封瀟. 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和貨幣政策運行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學, 2004 .
[5]呂瑜. 中國農產品期貨價格與期貨市場功能研究[D]. 浙江大學, 2003 .
[6]王珂英. 股市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統計研究[D]. 湖南大學, 2004 .
[7]李克軍. 福建省新型工業化進程及其技術發展戰略研究[D]. 福州大學, 2004 .
[8]吳玉珊. 中國股市效率的計量研究[D]. 暨南大學, 2004 .
[9]李燕. 現代物流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基於浙江省的研究[D]. 浙江大學, 2004 .
[10]陳天厚. 我國民間投資預警的實證研究[D]. 華中科技大學, 2004 .
>>更多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 共找到 9 條
[1]胡初枝,黃賢金,陳志剛,鍾太洋,譚丹,李珍貴. 基於農民可持續性生計的的征地制度改革研究——來自農戶調查的實證分析[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2]蘇韡. 建設用地擴張影響因子的Granger因果檢驗[A]. 2008年中國土地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08 .
[3]譚志豪,方煒. 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基於VAR模型的實證分析[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4]任家福,張昉,周宗放. 基於ARIMA和BP神經網路的組合預測模型及應用研究[A]. 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 2008 .
[5]丁煥峰. 城鎮有效就業影響因素研究——基於廣東省1978~2005年的實證[A]. 2008中國可持續發展論壇論文集(2)[C], 2008 .
[6]佘傳奇,夏家福. 中部崛起視野下的安徽亟待著力以消費拉動經濟運行[A]. 中部崛起與現代服務業——第二屆中部商業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8 .
[7]張真真,李善同. 中國經濟增長與環境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A]. 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城市與區域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 2009 .
[8]朱傳沖. 重慶城市化與商品流通關系的實證研究[A]. 成渝地區城鄉統籌與區域合作研討會論文集[C], 2007 .
[9]周晨. FDI地區差異對中國四直轄市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A]. 第二屆中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論壇暨紀念建國六十周年高層經濟論壇論文集[C], 2009 .
⑥ 請問誰能幫忙提供一份有關外匯儲備資產管理或投資方面的英文文獻,3000字左右,急用啊。萬分感謝!
3000字是說不清你的問題的,也稱不上文獻。難道國家外匯管理局向你咨詢,好像不搭唉。恕我直言啦。
⑦ 各位有哪些關於外匯儲備的參考文獻!!
我國的外匯儲備與通貨膨脹
內容提要: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迅猛增長,截至2006年6月,已高達9411億美元,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持有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那麼外匯儲備的增加對我國的物價指數的變動是否產生影響以及影響有多大?本文以國際貨幣主義的通貨膨脹傳導機制為理論基礎,應用協整分析法、格蘭傑因果關系分析法,分析物價水平與外匯儲備之間的因果關系、長期均衡關系,在實證結果基礎上得出結論並分析結果。
關鍵詞:外匯儲備;通貨膨脹;外匯占款;基礎貨幣;協整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外貿連續多年出現順差,外匯儲備逐年增加,1996年時只有1 050億美元,2001年末我國外匯儲備突破了2000億美元大關,至2001年末達2864億美元,2003年末迅速飆升至4033億美元,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外匯儲備持有國。2005年底,外匯儲備更是創下8188億美元的新高。截至2006年6月,我國的外匯儲備高達9411億美元,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持有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加對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增強對外支付能力等方面都有著正面效應。但與此同時,物價指數自2002年開始不斷上揚,進入2004年第一季度後,我國務類價格指數均呈現上漲趨勢,通脹壓力日趨顯現,2005年物價指數又出現回落,進入2006年第一季度,物價指數逐漸回暖,繼續保持低通脹的走勢。那麼外匯儲備增長對我國物價波動是否有影響,有什麼樣的影響,如何影響以及受哪些因素制約?本文以1981~2004年數據為統計樣本,以國際貨幣主義的通貨膨脹傳導機制為理論基礎,應用協整分析法、格蘭傑因果關系分析法,分析通貨膨脹與外匯儲備之間的因果關系和長期均衡關系。
一、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理論分析
西方經濟學界的國際數量論從實證分析的角度發現,世界通貨膨脹與國際儲備水平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認為20世紀30年代世界強力貨幣的過度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國際儲備的過度增長,後者導致了世界性的通貨膨脹。
孟德爾和約翰遜等人運用貨幣數量說,對世界性通貨膨脹做了全面分析,他們繼承了休謨的貨幣——價格調節機制的思想,強調世界性通貨膨脹來源於世界貨幣總量的過度增長,而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正是物價上漲的傳導機制。所以,此說又被統稱為「國際貨幣主義」。按照國際貨幣主義的思路,一國通貨膨脹的傳遞機制為: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將導致該國外匯儲備增加並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直接增加貨幣供應總量,使社會總需求增加。在該國不存在閑置資源的情況下,社會總供給不能相應增加,只能通過物價上漲實現商品市場供求均衡,在資本市場上,貨幣供給增加將使利率下降。物價上漲將削弱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使經常項目盈餘減少或逆差增加,利率下降將使資本流出增加,使資本與金融項目盈餘減少或逆差增加,從而使外匯儲備增速下降直至減少。外匯儲備的減少會產生與上述相反的作用。
外匯儲備與經濟運行就是在這種負反饋中波動與調整,在動態中實現均衡。這種關系可以表示為:
國際收支順差→外匯儲備↑→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物價上升↑、利率下降↓→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使外匯儲備下降↓→貨幣供應量↓→物價下降↓、利率上升↑→經常賬戶和資本與金融賬戶使外匯儲備上升,……,如此循環往復。
這正是本文研究外匯儲備與物價指數數量關系的理論依據。貨幣學派的基本理論是:(其中Ms為貨幣供給,Md為貨幣需求)
Ms=Md
貨幣需求是一階齊次函數,設Md為貨幣需求,P為本國的物價水平,Y表示國民收入,i表示利率,貨幣需求函數可以簡寫為:
Md=Pxf(Y,i)
設D為國內提供的貨幣供應基數,即中央銀行的國內信貸或支持貨幣供給的國內資產;R是來自國外的貨幣供應基數,它通過國際收支盈餘獲得,以國際儲備作為代表:m為貨幣乘數,指銀行體系通過輾轉存貸創造貨幣、使貨幣供應基數多倍擴大的系數。則貨幣供給函數可以表達為
Ms=m×(D R)
所以有:P×f/(Y,i)=m×(D R)
則:
P=F(D,R,Y,i)
從以上等式可以看出:物價水平是國內信貸、外匯儲備、國民收入以及利率的函數;外匯儲備的傳導是物價上漲的因素之一。
⑧ 關於「外匯儲備與貨幣供給的關系」的外文文獻
試試到OA圖書館查詢吧。輸入英語關鍵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