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央匯金公司與中金公司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金公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金融投資公司,2003年12月16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3724.65億元人民幣,性質為國有獨資,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23號平安大廈七樓。
公司管理層
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分別由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委派。公司成立時董事長為外管局局長郭樹清,副董事長為外管局副局長馬德倫(2004年10月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接任),總經理為外管局副局長胡曉煉(2004年9月調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總經理由謝平接任)。董事會成員包括:外管局副局長李東榮,外管局儲備管理司司長黃國波,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因經濟問題已被拘),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孫曉霞,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衛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2004年9月接替胡曉煉擔任總經理),央行貨幣金銀局局長葉英男。監事會成員包括:財政部財政監督司司長耿虹、央行會計司司長胡正衡和經濟學家鄧先宏。
公司定位
代表國家對國有大型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高效運用外匯儲備、對外匯儲備保值增值負責。
投資記錄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銀行225億美元;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建設銀行200億美元;
2003年12月注資建銀投資公司25億美元;
2004年6月注資交通銀行30億人民幣;
2005年4月注資中國工商銀行150億美元;
2005年6月注資銀河證券公司100億元人民幣;
2005年7月注資中國進出口銀行50億美元;
2005年8月注資申銀萬國證券公司25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2005年8月注資國泰君安證券公司10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2005年8月注資銀河金融控股公司55億元人民幣;
2005年9月注資光大銀行100億元人民幣;
相關爭議
匯金公司雖然名為公司,但有觀點認為它仍是政府機構,由於國資委不負責管理金融類國有資產,所以匯金公司被認為是「金融國資委」。此外,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於國有企業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生的虧損,也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質疑,在程序上也有如吳敬璉等人認為匯金公司應取得人大財經委的授權
⑵ 匯金是什麼,他扮演什麼角色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簡稱匯金公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金融投資公司,2003年12月16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3724.65億元人民幣,性質為國有獨資,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23號平安大廈七樓。
[編輯本段]公司管理層
中央匯金公司是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國有獨資投資公司,代表國家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匯金公司原由國務院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領導小組指揮運作,現並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它是中國金融穩定局的窗口。有關金融穩定的行政性措施是由金融穩定局制定並執行的,而市場化的措施則是由中央匯金公司來操作。因 此,匯金公司是國務院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一個 「工具性」公司。對於匯金公司的定位,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公司成立之初,國家 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它的職責是這樣闡述的:用外匯儲備向試銀行注資不是財政撥款,而是一種資本金投入。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作 為出資人,將督促銀行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力爭使股權資產獲得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和分紅收益。
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分別由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委派。公司成立時董事長為外管局局長郭樹清,副董事長為外管局副局長馬德倫(2004年10月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接任),總經理為外管局副局長胡曉煉(2004年9月調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總經理由謝平接任)。董事會成員包括:外管局副局長李東榮,外管局儲備管理司司長黃國波,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因經濟問題已被拘),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孫曉霞,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衛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2004年9月接替胡曉煉擔任總經理),央行貨幣金銀局局長葉英男。監事會成員包括:財政部財政監督司司長耿虹、央行會計司司長胡正衡和經濟學家鄧先宏。
[編輯本段]公司定位
代表國家對國有大型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高效運用外匯儲備、對外匯儲備保值增值負責。
[編輯本段]投資記錄
*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銀行225億美元;
*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建設銀行200億美元;
* 2003年12月注資建銀投資公司25億美元;
* 2004年6月注資交通銀行30億人民幣;
* 2005年4月注資中國工商銀行150億美元;
* 2005年6月注資銀河證券公司100億元人民幣;
* 2005年7月注資中國進出口銀行50億美元;
* 2005年8月注資申銀萬國證券公司25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 2005年8月注資國泰君安證券公司10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 2005年8月注資銀河金融控股公司55億元人民幣;
* 2005年9月注資光大銀行100億元人民幣;
* 2006年12月注資光大銀行200億人民幣;
* 2008年10月注資農行1300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
.2008年12月出資1460.92億元人民幣持有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8.7%的股權。
[編輯本段]相關爭議
匯金公司雖然名為公司,但有觀點認為它仍是政府機構,由於國資委不負責管理金融類國有資產,所以匯金公司被認為是「金融國資委」。此外,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於國有企業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生的虧損,也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質疑,在程序上也有如吳敬璉等人認為匯金公司應取得人大財經委的授權。
⑶ 中央匯金公司與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就是著名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由於該公司近年來承銷了許多有名的上市公司的發行工作而聲明大振,一舉成為一級市場執牛耳的公司。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大型公司共同投資,具有戰略夥伴關系的國際投資銀行。中金公司的股東分別是牶中國建設銀行(佔42.5%),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35%),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佔7.5%),香港名士集團(佔7.5%)。股東總資產逾5800億美元。業務范圍廣闊,包括企業重組,收購與合並顧問項目融資顧問,人民幣普通股、人民幣特種股,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的承銷,自營買賣,甚至取得A股經紀業務資格。中金公司成功承銷中國電信(香港)在紐約和香港的成功上市。共籌集資金42.2億美元,境內外運作也是大手筆,堪稱中國第一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金公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金融投資公司,2003年12月16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3724.65億元人民幣,性質為國有獨資,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23號平安大廈七樓。
公司管理層
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分別由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委派。公司成立時董事長為外管局局長郭樹清,副董事長為外管局副局長馬德倫(2004年10月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接任),總經理為外管局副局長胡曉煉(2004年9月調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總經理由謝平接任)。董事會成員包括:外管局副局長李東榮,外管局儲備管理司司長黃國波,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因經濟問題已被拘),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孫曉霞,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衛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2004年9月接替胡曉煉擔任總經理),央行貨幣金銀局局長葉英男。監事會成員包括:財政部財政監督司司長耿虹、央行會計司司長胡正衡和經濟學家鄧先宏。
公司定位
代表國家對國有大型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高效運用外匯儲備、對外匯儲備保值增值負責。
投資記錄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銀行225億美元;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建設銀行200億美元;
2003年12月注資建銀投資公司25億美元;
2004年6月注資交通銀行30億人民幣;
2005年4月注資中國工商銀行150億美元;
2005年6月注資銀河證券公司100億元人民幣;
2005年7月注資中國進出口銀行50億美元;
2005年8月注資申銀萬國證券公司25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2005年8月注資國泰君安證券公司10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2005年8月注資銀河金融控股公司55億元人民幣;
2005年9月注資光大銀行100億元人民幣;
相關爭議
匯金公司雖然名為公司,但有觀點認為它仍是政府機構,由於國資委不負責管理金融類國有資產,所以匯金公司被認為是「金融國資委」。此外,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於國有企業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生的虧損,也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質疑,在程序上也有如吳敬璉等人認為匯金公司應取得人大財經委的授權
⑷ 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具體內容
宏觀調控已經成為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成為各級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實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宏觀調控,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12字方針,將成為明年我國宏觀調控的基調。
控總量:繼續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過快增長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全年經濟增長有望超過11%,這是我國經濟連續第五年達到10%以上的增長速度。但是由於投資膨脹壓力仍然較大,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危險依然存在。
國家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胡少維表示,目前中國經濟總體處於平穩運行態勢,但投資增長偏快,投資率不斷上升。如果不能有效防止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將影響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的實現。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1至10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6.9%。一些地方投資沖動依然強烈,前三季度,全國有13個省份投資增幅超過30%。新開工項目依然較多,截至10月底,新開工項目19.1萬個,同比增加2.25萬個。
投資膨脹、固定資產投資過高,一方面擴大了社會總需求,加劇了流動性過剩,還推動了物價上漲。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將直接影響到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物價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任務的完成。
剛剛結束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經濟杠桿、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社會總需求過快擴張,緩解流動性過剩壓力,遏制部分行業生產和投資繼續盲目擴張。
國家將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強化投資項目綜合管理,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特別是工業用地,加強對全社會投資活動的監管,做好全社會投資總量、結構和投資環境的監測。對於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將從嚴限制新上擴能項目,加強在建項目的監督檢查,同時繼續抑制「兩高」產品出口增長過快。
穩物價:六大舉措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
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最新統計,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6.9%,1至11月累計上漲4.6%,預計全年將達到4.7%,成為自1996年以來增幅最高的一年。
今年3月以來,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持續攀升,今年8月至11月,同比增幅連續4個月在6%以上。居民消費價格的過快上漲,已經成為當前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與此同時,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加快,房價持續攀升,滬深指數高位震盪,都加大了通脹壓力。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對記者說,這輪由食品帶動的物價上漲,雖然是結構性的和階段性的,但形成原因很復雜,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由於今年的物價在高位運行,對明年的滯後影響很大,再加上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內市場需求旺盛等因素影響,明年價格總水平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完成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任務相當艱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馬凱在日前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指出,明年國家將採取六大舉措抑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
這六項措施包括:大力發展生產,保障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重點農產品的供給,確保基本生活必需品供應不斷檔。加強糧食等重要產品儲備調節和進出口調節,完善儲備體系,嚴格控制工業用糧和糧食出口,適當增加進口。健全大宗農產品、初級產品供求和價格變動的監測預警制度,做好市場供應和價格應急預案。強化市場監管,抓好教育收費、醫葯價格、通信資費、農資價格及涉農收費等監督檢查,依法打擊各種價格違法違規行為。完善和落實因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辦法。採取有效措施,穩定消費者心理預期。
調結構:提升產業結構和市場競爭力
最近幾年,我國在調整產業結構方面取得了許多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粗放式的工業增長方式沒有得到根治,第三產業比例較低,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節能減排形勢十分嚴峻,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足。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馬凱指出,明年我國將繼續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落實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繼續調整和優化工業結構。加快發展能源、交通等基礎產業,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和後勁。以節能減排為重要抓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明年,我國將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擴張,適當上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審核許可權,修訂行業准入條件,防止落後產能和污染嚴重項目的跨區域轉移。加強在建項目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項目公告制度,對違法違規項目堅決停緩建。繼續抑制「兩高」產品出口過快增長。促進「兩高」行業優勝劣汰。
我國將繼續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積極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圍繞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等關鍵領域,推進重大裝備和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引導和推動鋼鐵、水泥、造紙、裝備製造業等領域企業的兼並重組。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組織開展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城市服務業發展試點。
促平衡:平衡國際收支緩解流動性過剩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指出,勞動力要素價格偏低和國際產業轉移是我國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今年以來,我國涉外經濟繼續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更為突出。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1629億美元。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貿易順差1357億美元,服務項目逆差31億美元,收益項目順差129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174億美元。
當前,外貿順差仍在擴大,外匯占款過多,加劇了流動性過剩,進而又會支撐投資擴張,成為工業化特別是重化工業增長過快的重要原因。順差過大導致的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成為經濟發展中一個突出矛盾。外貿增長方式粗放、國際貿易摩擦壓力加大等問題也日益凸顯。
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在國務院召開的發展改革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要創新對外開放方式,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國家經濟安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將進一步發揮貨幣政策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
從12月25日起,中國人民銀行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此次上調是中央提出從緊的貨幣政策之後第一次、也是央行今年以來第10次、同時也是本輪經濟周期以來第14次上調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據測算,上調1個百分點後,可一次性回收近4000億元。
馬凱指出,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科學發展軌道,是宏觀調控的根本目標。圍繞「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這12字方針,統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土地政策、產業政策和社會政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將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⑸ 那一類投資公司投資農業企業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Ltd.) ,簡稱匯金公司,法人代表:樓繼偉。 [編輯本段]公司簡介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16日,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有獨資投資控股公司,主要職能是代表國家行使對重點金融企業的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支持其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證國家注資的安全並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就目前匯金控股的金融機構而言,其面臨的是一個多部門監管的格局:央行行使金融穩定監管職能,銀監會行使行政和資本監管職能,財政部行使財務監管職能,而匯金行使股東監管職能。由易綱和謝平等人籌劃,中央匯金公司成立伊始便被中央銀行賦予了金融穩定政策執行平台的角色。央行每每召開金融穩定工作會議,匯金及其全資子公司建銀投資都會有代表參加,更不必說指導匯金工作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改辦便設在金融穩定局。與此同時,匯金的全部5000萬元注冊資金來自財政部,而運營的卻是央行資金,成立之時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中行、建行注資,2004年6月動用催收央行再貸款的30億元人民幣注資交行。2004年9 月,謝平身兼金融穩定局局長和匯金總經理兩職,策劃者與執行者兼備的4個月為2005年系列動作打下了戰略基礎。自2005年開始,建銀投資也被央行當作了金融企業重組平台,先後對銀河證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8家證券公司實施了重組。局面在2005年4月有了些變化,匯金只注資工行150億美元,與財政部各持50%股份。來自財政部門的看法是,以前是「弱財政」下的安排,現在可能開始有所改變。 [編輯本段]公司管理層中央匯金公司是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國有獨資投資公司,代表國家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匯金公司原由國務院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領導小組指揮運作,現並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它是中國金融穩定局的窗口。有關金融穩定的行政性措施是由金融穩定局制定並執行的,而市場化的措施則是由中央匯金公司來操作。因 此,匯金公司是國務院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一個 「工具性」公司。對於匯金公司的定位,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公司成立之初,國家 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它的職責是這樣闡述的:用外匯儲備向試銀行注資不是財政撥款,而是一種資本金投入。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作 為出資人,將督促銀行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力爭使股權資產獲得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和分紅收益。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分別由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委派。公司成立時董事長為外管局局長郭樹清,副董事長為外管局副局長馬德倫(2004年10月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接任),總經理為外管局副局長胡曉煉(2004年9月調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總經理由謝平接任)。董事會成員包括:外管局副局長李東榮,外管局儲備管理司司長黃國波,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因經濟問題已被拘),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孫曉霞,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衛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2004年9月接替胡曉煉擔任總經理),央行貨幣金銀局局長葉英男。監事會成員包括:財政部財政監督司司長耿虹、央行會計司司長胡正衡和經濟學家鄧先宏。 [編輯本段]公司主要控股參股金融機構匯金公司主要控股參股金融機構包括:1、 國家開發銀行;2、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3、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5、 中 國 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6、 交 通 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7、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8、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9、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0、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11、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12、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⑹ 中央匯金投資公司是什麼公司啊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Central Huijin Investment Ltd.) ,簡稱匯金公司,法人代表:樓繼偉。 [編輯本段]公司簡介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16日,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有獨資投資控股公司,主要職能是代表國家行使對重點金融企業的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支持其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證國家注資的安全並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 就目前匯金控股的金融機構而言,其面臨的是一個多部門監管的格局:央行行使金融穩定監管職能,銀監會行使行政和資本監管職能,財政部行使財務監管職能,而匯金行使股東監管職能。 由易綱和謝平等人籌劃,中央匯金公司成立伊始便被中央銀行賦予了金融穩定政策執行平台的角色。央行每每召開金融穩定工作會議,匯金及其全資子公司建銀投資都會有代表參加,更不必說指導匯金工作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改辦便設在金融穩定局。 與此同時,匯金的全部5000萬元注冊資金來自財政部,而運營的卻是央行資金,成立之時動用450億美元外匯儲備對中行、建行注資,2004年6月動用催收央行再貸款的30億元人民幣注資交行。2004年9 月,謝平身兼金融穩定局局長和匯金總經理兩職,策劃者與執行者兼備的4個月為2005年系列動作打下了戰略基礎。自2005年開始,建銀投資也被央行當作了金融企業重組平台,先後對銀河證券、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8家證券公司實施了重組。 局面在2005年4月有了些變化,匯金只注資工行150億美元,與財政部各持50%股份。來自財政部門的看法是,以前是「弱財政」下的安排,現在可能開始有所改變。 [編輯本段]公司管理層 中央匯金公司是2003年12月16日成立的,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的國有獨資投資公司,代表國家對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匯金公司原由國務院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改革領導小組指揮運作,現並入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它是中國金融穩定局的窗口。有關金融穩定的行政性措施是由金融穩定局制定並執行的,而市場化的措施則是由中央匯金公司來操作。因此,匯金公司是國務院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一個 「工具性」公司。對於匯金公司的定位,還有另外一種解釋。公司成立之初,國家 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對它的職責是這樣闡述的:用外匯儲備向試銀行注資不是財政撥款,而是一種資本金投入。中央匯金投資公司作 為出資人,將督促銀行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力爭使股權資產獲得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和分紅收益。 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分別由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委派。公司成立時董事長為外管局局長郭樹清,副董事長為外管局副局長馬德倫(2004年10月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接任),總經理為外管局副局長胡曉煉(2004年9月調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總經理由謝平接任)。董事會成員包括:外管局副局長李東榮,外管局儲備管理司司長黃國波,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因經濟問題已被拘),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孫曉霞,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衛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2004年9月接替胡曉煉擔任總經理),央行貨幣金銀局局長葉英男。監事會成員包括:財政部財政監督司司長耿虹、央行會計司司長胡正衡和經濟學家鄧先宏。 [編輯本段]公司主要控股參股金融機構 匯金公司主要控股參股金融機構包括: 1、 國家開發銀行; 2、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5、 中國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 6、 交通銀 行股份有限公司; 7、 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8、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9、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0、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11、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12、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⑺ 法制監督內參屬於什麼級別的單位
中國法治監督內參內參單位
內參成員單位及聯系人
沈春耀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
舒曉琴 國務院常務副秘書長,國家信訪局局長黨組書記
張福森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陳 希 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王曉軍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陳一新中央政法委秘書長
連維良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王世明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
林蕙青教育部部長助理
王志剛 國家科技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楊學山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王正偉 國家民委 主任
李 偉 公安部副部長
王偉中央紀委常委、監察部副部長
姜力民政部副部長
熊選國司法部副部長
李勇財政部副部長
趙 凱 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機關工會聯合會主席
王世元 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潘岳國家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郭 允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李小鵬 國家交通運輸部 部長
陳 雷 國家水利部 部長
陳曉華農業部副部長
姜增偉商務部副部長
趙少華文化部副部長
尹力衛生部副部長
李 斌 國家衛生和計生委 黨組書記、主任
潘功勝人民銀行副行長
胡澤君 國家審計署 署長
魯培軍海關總署副署長
宋蘭稅務總局副局長
劉玉亭工商總局副局長
劉平均質檢總局副局長
田 進 中宣部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
書記、副局長
何毅亭 中共中央黨校 常務副校長
楊樹安 國家體育總局 副局長
張為民 國家統計局 副局長
趙樹叢 國家林業局 局長
賀化知識產權局副局長
邵琪偉 國家旅遊局局長
王作安 國家宗教局 局長
焦煥成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 局長
崔海容預防腐敗局副局長
裘援平 中國國務院僑辦主任
王光亞 港澳辦 主任
安建法制辦副主任
蔡名照 新華社 社長
李志剛 中國科學院 紀檢組組長
王偉光 中國社會科學院 常務副院長
潘雲鶴 中國工程院 常務副院長
李 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主任
李建華 國家行政學院 常務副院長
陳建民 中國地震局 局長
鄭國光 中國氣象局 局長
蔡鄂生銀監會副主席
姚剛證監會副主席
周延禮保監會副主席
李凡榮 國家能源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謝旭人 社保基金會 理事長
陳宜瑜 自然科學基金會 主任
王 晨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主任
楊冬權 國家檔案局 局長
舒曉琴 國家信訪局 局長
任正曉 國家糧食局 局長
姜成康 國家煙草局 局長
張建國 國家外專局 局長
楊春光公務員局副局長
江必新最高法院副院長
楊振江最高檢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
劉錫貴 國家海洋局局長
王春峰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李家祥 國家民航局 局長
馬軍勝 國家郵政局 局長
勵小捷 國家文物局 局長
邊振甲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副局長
吳 剛 國家中醫葯局 副局長
鄧先宏國家外匯局副局長
付建華 國家煤礦安監局 局長
何良生 國家密碼局 副局長
孫來燕 國家航天局 局長
陳求發 國家原子能機構 主任
李衛紅 國家語委 主任
范小建 國務院扶貧辦 主任
聶衛國 南水北調辦 副主任
陳 豪 中華全國總工會 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王 曉 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全國青聯主席
宋秀岩 全國婦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陳 希 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
林 軍 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
梁國揚 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 會長
全哲洙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黨組書記、第一副主席:
趙 實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
鐵 凝 中國作家協會 主席
翟惠生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 處書記
李小林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會長
盧樹民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黨組書記、副會長
萬季飛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 會長
王新憲 中國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
梁保華中國宋慶齡基金會 副主席
陳冀平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趙白鴿 中國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張榕明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職業教育社理事長
楊風林 司法部法律事務部,法制與新聞雜志法治部主任,周潔萌 法制與新聞雜志社記者部高級記者,
楊鐵軍 中國司法警察論壇雜志社社長,法律服務副主任。
閆海民 中央紀委監察部副書記
⑻ 請宏觀經濟專家探討:美國次貨危機引發金融風暴與我國今年熱錢大規模流入境內有何關聯
第一,自07上半年。美國次貨危機初發階段。美國財政部採取了常規性政策措施進行應對。後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升級、美國經濟金融形勢的不斷惡化。美國財政部才被迫出台了一系列非常措施來應對本次危機的挑戰
例如:2008年1月4日,美國國會宣布實施1500億美元的一攬子財政刺激經濟計劃
2008年7月13日,美國政府宣布,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將聯手對深陷困境的「兩房」提供援助
2008年10月3日,美國總統布希批准了《2008年緊急經濟穩定法案》,推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7000億美元的金融救援計劃
3月18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出人意料的宣布:維持聯邦基準利率在0到0.25%區間不變。同時一次性向市場投放1.15萬億美元的供應量。意味著美聯儲在救市上使出了最後的殺手鐧—開動印鈔機加印美元來拯救美國經濟
2010年11月6日,美國出台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將其國家的財務危機利用全球化的優勢。分攤到全球經濟上
總概括四點。第一,政府出手直接救市,恢復市場信心,防止金融系統崩潰
第二,推出新的政策工具,提高市場流動性
第三,降息退稅,刺激消費與投資
第四,藉助國際合作應對危機
因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必然會對世界很多國家產生經濟方面的影響。中國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當美國經濟出現問題時,首先影響的是中國的出口貿易。此次美國的信用危機也使全世界大多數銀行開始審視自己的貸款政策。最直接的表現就在於大多數的銀行開始提高貸款利率。嚴格審核貸款企業或者個人的信用記錄或者經濟情況
但這次次貨危機無疑給國內金融業帶來了不少啟示。在金融創新、房貸市場發展和金融監管等方面。自美國次貸風波爆發以來,無論從全球資本市場的波動還是從美國實體經濟的變化來看,次貸之殤在美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不容小覷。對於中國來說,這場風波為我們敲響了居安思危的警鍾
至於大規模的熱錢流入中國境內。鄧先宏表示:中國不存在大規模熱錢流入,但在主要國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大量資金凈流入的壓力加大,違規套利熱錢主要瞄準樓市、股市。在
2010年11月6日,美國出台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必然會造成國際的投機份子。通過各種渠道使熱錢流入樓市,股市和物資期貨市場。所以應屬直接關系
第二,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券,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出於經濟戰略目的, 中國的龐大外匯儲備對於穩定國際市場波動對中國的影響有著積極作用
這是對當下通貨膨脹比較好的應對方式。而從政治方面來講,中國為美國的第一債權人。可在適當的時候採用必要的經濟手段給予美國經濟致命的打擊。 畢竟如果中國大幅拋售美國債券,勢必會造成美國債券崩潰
第三,至於大規模的熱錢流入中國境內。鄧先宏表示:中國不存在大規模熱錢流入,但在主要國家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大量資金凈流入的壓力加大,違規套利熱錢主要瞄準樓市、股市。在2010年11月6日,美國出台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必然會造成國際的投機商。通過各種渠道使熱錢流入樓市,股市和物資期貨市場。所以應屬直接關系
第四,的確是因為政府這幾年來預計出台各項政策來抑制房價和股市的飛速上漲。導致國際上投機份子不能在我國房地產和期貨得到預計或足夠的利潤。民以食為天,以糧為本。一些游資和不法經營者採取欺詐、串通、哄抬、囤積等不正當手段操縱相關商品價格。他們把熱錢轉向流入我國的物資期貨市場。炒作農產物。這跟我國農產物生產量縮水有較大關系
⑼ 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幾個副局長.
3位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2017年5月3日逝世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楊國中[9]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