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管濤外匯博客

管濤外匯博客

發布時間:2021-09-19 14:03:12

Ⅰ 匯率的變化對於外貿的影響有哪些

Ⅱ 外匯管理局的國際收支平台操作

目前外匯局版的收支平台貌似只能進行用戶的設置、維護,企業網上申報功能的開通和關閉,申報數據情況的統計查詢,申報數據的報送一般都是通過外匯指定銀行自己開發的銀行端採集錄入和向外匯局報送數據

Ⅲ 中華保險金融研究所

政府機關人員:
1.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2.陳文輝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3.範文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主任
4.方星海中財辦經濟一組巡視員
5管濤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
6紀志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
7.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8.李波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司長
9.李伏安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河南監管局局長
10.劉春航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局局長
11.廖岷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上海監管局局長
12.隆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
13.潘功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14.祁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研究中心主任
15.沈曉暉國務院研究室國際司司長
16.魏加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
17.閻慶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18.張健華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行長
19.張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執行董事
20.張育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
研究機構人員:
21.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22.丁志傑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
23.黃益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24.李稻葵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
25.陸磊廣東金融學院院長
26.瞿強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
27.魏尚進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教授
28.巫和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29.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30.殷劍峰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31.鍾偉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商業機構人員:
32.高善文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33.哈繼銘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暨首席投資策略師
34.黃海洲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研究部聯席主管
35.黃金老華夏銀行副行長
36.連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37.馬駿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
38.孫明春上海博道投資首席經濟學家
39.徐剛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
40.袁力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
論壇特邀成員:
1.郭濂國開行金融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2.黃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
3.黃志強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
4.何東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
5.胡一帆海通國際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學家
6.金中夏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所所長
7.李麟浦發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
8.李迅雷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9.林采宜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10.魯政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11.馬寧高華證券公司副總經理、研究總監
12.彭文生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13.沈建光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14.盛松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
15.孫國峰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
16.王志浩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
17.吳高連中國光大銀行專職董事
18.武劍中國光大銀行專職董事
19.謝多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黨委書記
20.熊志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政策研究室主任
21.許憲春國家統計局副局長
22.徐忠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
23.張承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
24.張霄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監管三部副主任
25.鄭京平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
26.諸建芳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27.朱寧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
28.周道許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貴州省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
29.鄒加怡財政部國際司司長
論壇特邀研究員:
1.程漫江中銀國際證券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
2.王信中國人民銀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長
3.向松祚中國農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4.張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
5.張明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6.周誠君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7.祝丹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處長、副研究員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Ⅳ 急急急!!!!!!速求!!!跪求!!!現在就要對比2010和2011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從中體現了什麼

新聞分析: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呈現哪些特點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10年02月05日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 安蓓、姚均芳)國家外匯管理局5日公布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格局,其中經常項目順差額較上年下降35%。同時,國際儲備資產增加額比上年下降18%。這些數據反映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哪些特點?如何看待資本項目差額和外匯儲備資產增量的變化? 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說,盡管2009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保持較大順差,延續了前些年的「雙順差」格局,但經常項目順差絕對額有所下降,佔GDP比重也進一步下降,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 我國政府近幾年一直致力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並將之作為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額較上年下降35%,佔GDP比重也從2008年的9.9%下降為2009年的5.8%,延續了2008年以來佔比下降的格局。 管濤說,這說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努力正在發揮成效,我國經濟增長正在從外需拉動更多轉向內外需均衡拉動。 他指出,事實上,經常項目GDP佔比下降由很多因素引起。但從理論上看,這也意味著匯率更加接近合理水平。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國際儲備資產增加3932億美元,與2008年4795億美元的增加額相比下降18%,這也說明我國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改善。 資本項目差額變化非「不可解釋」 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達1091億美元。而2008年已公布的這一數字為190億美元。 對此,管濤解釋說,最新公布的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只是預估值,含凈誤差與遺漏,因此與2008年已公布的數字不具有可比性。 他強調,資本凈流入的大幅增長是多種因素促成的,並不是不可解釋的。 首先,2009年受國際金融市場形勢影響,國內商業銀行重新調配境外資產和負債規模,減少境外資產規模,凈調入外匯600多億美元。而2008年則是凈調出外匯300億美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字,2009年全年外匯各項貸款增加1362億美元,同比多增1105億美元。 管濤說,央行境外資產的迴流也是造成資本凈流入大幅增長的一個因素。 2008年上半年以前,央行出於貨幣政策調控需要,要求銀行以外匯繳存人民幣存款准備金。2008年下半年,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央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調低存款准備金率,同時返還外匯繳存的存款准備金。 此外,去年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及QFII項下額度增加,導致證券投資項下有較快增長。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前11個月境內企業海外上市籌資比2008年增加了一倍多。 管濤說,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向各成員國分配特別提款權,建議按照國際收支手冊第六版原則,將分配的特別提款權記錄為各成員國儲備資產和對外負債,也是造成資本流入增加的原因。 外匯儲備資產數據剔除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影響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字,2009年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全年外匯儲備增加4531億美元。而此次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字則顯示外匯儲備資產增加3821億美元。 管濤解釋說,與央行公布的數字相比,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剔除了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的影響。 他說,近年來,由於我國外匯儲備資產規模增長較快,且國際市場美元匯率波動較大,外匯儲備資產中非交易變動規模日益擴大,可能影響社會對真實國際收支狀況的判斷。在此情況下,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對平衡表中外匯儲備資產記錄方法進行調整,記錄外匯儲備資產交易變動數據,剔除非交易變動的影響。因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儲備資產價值變動將通過國際投資頭寸反映。 以2009年為例,有710億美元外匯儲備資產增加是由於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引起的,因此未記入平衡表。 此前,國家外匯管理局曾表示,去年外匯儲備的增長不存在「無法解釋」的問題。社會上較為普遍採用的「新增外匯儲備-貿易順差-實際利用外資=熱錢」的估算方法不夠科學,得出的結論也具有較大誤導性。在分析外匯儲備余額增加時,除考慮外貿和外商直接投資因素外,還應充分考慮服務貿易、個人、外債、證券投資項下的資金跨境流動情況,以及外匯儲備本身的投資收益、貨幣折算等因素,絕不能僅作簡單的扣除之後就宣稱「無法解釋」,甚至貼上「熱錢」的標簽

Ⅳ 外匯儲備多是好事還是壞事

外匯儲備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可以用於對外支付的國外可兌換貨幣。並非所有國家的貨幣都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只有那些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且能自由兌換其他儲備資產的貨幣才能充當國際儲備資產。我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對外貿易與國際結算中經常使用的外匯儲備主要有美元、歐元、日元、英鎊等。
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同時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一國經濟更易於受到其他國家經濟影響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一般說來,外匯儲備的增加不僅可以增強宏觀調控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維護國家和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有助於拓展國際貿易、吸引外國投資、降低國內企業融資成本、防範和化解國際金融風險。當然這並不是說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因為持有外匯儲備是要付出代價的。第一,外匯儲備表現為持有一種以外幣表示的金融債權,並非投入國內生產使用。這就產生了機會成本問題,就是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因此,持有外匯儲備,要考慮機會成本問題。第二,外匯儲備的增加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如果外匯儲備過大,就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加貨幣政策的難度。此外,持有過多外匯儲備,還可能因外幣匯率貶值而遭受損失。因此,外匯儲備應保持在適度水平上。 適度外匯儲備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如進出口狀況、外債規模、實際利用外資等。應根據持有外匯儲備的收益、成本比較和這些方面的狀況把外匯儲備保持在適度的水平上。

順帶說說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
2014年6月12日,外匯局總經濟師黃國波和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解讀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
有網友問,如果外匯儲備過多了應該怎麼辦?如何改變這種局面?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表示,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首先,中國政府早已明確不追求外匯儲備越多越好,外匯儲備增減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在2002年底,黨的十六大首次把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四大目標之一。200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中國國際收支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外匯短缺轉為貿易順差過大、外匯儲備增長過快。所以這些年我們乾的主要事情就是「調結構、擴內需、減順差、促平衡」,中國政府一直在朝著向這個方向努力,我們看到這個政策已經發揮了一定的效果,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為主的經常項目順差佔GDP的比重,最高時2007年是10.1%,最近這幾年已經降到了2%左右,遠遠低於國際上認可的經常項目差額佔GDP比重的合理標准,顯示我們經濟的對外平衡、國際收支狀況改善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

Ⅵ O(∩_∩)O謝謝!請推薦,中國人寫的外匯書籍(不要魏強斌的他是研究者不是實際勝利者)。要原創,不要翻譯

1.李漢抄軍多年實戰經驗,寫書毫無保留,把最最重要的第一步講的清清楚楚毫無保留,值得尊敬,評85分; 2.魏強斌太多保留,為了賣書弄了太多案例,每本書只講1-2個核心觀點,把完整的技術要素割裂到多本書細講,整體寫的確實很好,但是最最重要的第一步基本完全保留,其他方面講的非常不錯,評70分;3.邵悅華寫書毫無保留,內容體系的系統性最好,但其方法需要完善,評60分;4.鹿希武技術不行,評30分。5.外國那些書籍適合提高基礎知識,對實戰無幫助作用,適合初學者,評40分。李漢軍的書適合有經驗和基礎的人士用於提高。別人一本書,魏強斌竟然寫了6本以上,確實是為了賣書,但內容很不錯。魏強斌的書讓人迅速少走很多彎路,李漢軍的書讓你思路清晰水平更上一層樓,都要讀。

Ⅶ 到底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夠用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外匯儲備在1月份已經低於3萬億美元。盡管外匯管理部門重申,無須特別看重所謂的「整數關口」。但是,一個問題依然被各界關心:到底應該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算夠用?
衡量外儲夠用或者充足與否,全球尚沒有統一的度量標准。目前廣泛使用的有兩種指標,一種是重點關注基礎清償能力的傳統指標,另一種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出的綜合衡量外儲充足性指標。從兩種指標來看,我國外儲的規模依然是充足的。長期來看,衡量外匯儲備是否充足,還需要考量人民幣匯率的彈性。
聚焦基礎清償的傳統指標
傳統外儲充足性衡量指標主要包括兩項:一是進口覆蓋,該指標反映在遭受沖擊情況下進口可維持的時間,國際貿易是最基礎的國際經濟活動,應予以最優先保障,充足水平要求外儲足夠應付3個月的進口;二是短期債務覆蓋,用來衡量一國在危機時的外債償還能力,充足水平要求外儲能100%償還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外債。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今年1月底表示,從對外支付能力和債務清償能力看,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是十分充裕的。按照傳統的衡量標准,在進口支付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至少滿足3個月的進口,假定沒有人民幣對外支付,目前是4000億美元左右的外匯需求,其實跨境已經可以用人民幣支付了。在對外債務償還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覆蓋100%的短期外債,目前本外幣短期外債規模為八九千億美元,比2014年末的1.3萬億美元明顯下降,說明近一段時期外債償還壓力已經得到較大釋放。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除了外匯儲備,中國還持有其他儲備資產和外匯資產,這些資產也構成了中國對外支付能力的一部分,在極端情況下也可以用於維護金融穩定。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評價外匯儲備是否充足,應從外匯儲備的最主要用途出發,優先保障進口支付和短債償還這些最基本的需要,避免發生貨幣危機與債務危機疊加的國際收支危機。

閱讀全文

與管濤外匯博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鋼鐵產能置換投資 瀏覽:93
現代眾車理財是真是假 瀏覽:817
看懂股票k線 瀏覽:649
操縱股票罪 瀏覽:759
000372基金 瀏覽:142
603839股票 瀏覽:804
近期退市股票 瀏覽:979
股票數據線 瀏覽:647
力哥說理財第一季 瀏覽:645
蘇州鑫元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21
黃金價格近幾年變化 瀏覽:828
2019個人消費貸款怎麼貸 瀏覽:261
車子貸款網 瀏覽:448
個人如何開立期貨期權賬戶嗎 瀏覽:251
亮亮視野融資 瀏覽:190
理財手機銀行 瀏覽:705
米庄理財大嗎 瀏覽:571
信託疫情建議 瀏覽:348
年年有魚理財 瀏覽:745
股指期貨當月IC 瀏覽: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