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韓國1997外匯儲備

韓國1997外匯儲備

發布時間:2021-10-05 02:38:21

A. 介紹1997年東亞金融危機

亞洲金融危機指發生於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爆發原因是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

第一階段

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1997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1997年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

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二階段

1998年初,印尼金融風暴再起,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印尼制定的對策未能取得預期效果。

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將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此舉遭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國、西歐的一致反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揚言將撤回對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經濟大危機。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

1997年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

第三階段

趁美國股市動盪、日元匯率持續下跌之際,國際炒家對香港發動新一輪進攻。恆生指數跌至6600多點。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

一個月後,國際炒家損失慘重,無法再次實現把香港作為「超級提款機」的企圖。國際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時,在俄羅斯更遭慘敗。俄羅斯中央銀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

1998年9月2日,盧布貶值70%。這都使俄羅斯股市、匯市急劇下跌,引發金融危機乃至經濟、政治危機。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到1998年底,俄羅斯經濟仍沒有擺脫困境。

直到1999年,金融危機結束。

(1)韓國1997外匯儲備擴展閱讀: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預示著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美國,作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有了危機感。他通過強大的經濟後盾在亞太地區建立起一個資本主義的統一戰線:韓國,日本,台灣直至東南亞,都成為美國的經濟附庸。

這給亞洲一些國家飛速發展帶來了經濟支持。七十年代,東南亞一些國家的經濟迅猛發展。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社會主義陣營的瓦解。

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在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積極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洲有關國家的援助。

1997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政府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安排的框架內並通過雙邊渠道,向泰國等國提供總額超過40億美元的援助。向印尼等國提供了進出口信貸和緊急無償葯品援助。

中國政府本著高度負責的態度,從維護本地區穩定和發展的大局出發,作出人民幣不貶值的決定,承受了巨大壓力,付出了很大代價。此舉對亞洲乃至世界金融、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香港金融保衛戰是經濟實力的較量。在保衛戰爆發前夕,香港不僅自身擁有8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身後還有中央政府128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兩者相加超過日本的2080億美元,居當年世界第一位。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B. 97年韓國金融危機徵兆

這個危機正是踹開韓國經濟大門的絕佳時機,他嚴令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韓國施加比傳統的苛刻條件更加嚴厲的措施來對待這個乞援
的昔日盟友。IMF 在美國財政部的壓力之下,對「援助」韓國的條件層層加碼,
包括韓國必須立刻以對美國有利的條件解決與美國之間的所有貿易糾紛,韓國人
憤怒地指責,IMF 總在為美國提出種種不合理的條件。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斯蒂格利茨認為,韓國陷入金融危機源於美國財政部當初竭盡全力地逼迫韓國進
行全面和快速的金融資本市場開放。作為柯林頓首席經濟顧問的斯蒂格利茨堅決
反對這種魯莽行為,他認為這種開放無助於美國的安全利益,而有利於華爾街的
銀行家。

韓國政府被迫接受了美國的諸多苛刻條件,允許美國建立銀
行分支機構,外國公司可以擁有上市公司股份從26% 上升到50% ,外國個人可
擁有公司的股份從7%上升到50% ,韓國企業必須使用國際會計原則,金融機構
須接受國際會計事務所的審計,韓國中央銀行必須獨立運作,完全資本項下的貨
幣自由兌換,進口許可證程序透明化,公司結構監督,勞工市bbs.2360.cn
場改革等。美國銀行家對韓國企業早已垂涎三尺,只待韓國簽署協議,就准備蜂
擁而入將獵物撕得粉碎。但是,國際銀行家小看了韓國人的強烈的民族意識,有
這種意識支撐的國家很難被外來勢力所統治。陷於孤立無援境地的韓國人紛紛向
國家捐獻自己的黃金和白銀,在耗盡全部外匯儲備的情況下,黃金和白銀這兩種
金錢的最終支付手段,毫無阻礙地成為外國債權人非常樂於接受的償債方式。令
國際銀行家更為吃驚的是,韓國居然沒有出現他們設想中的大規模公司和銀行的
倒閉潮,西方公司幾乎沒能收購到任何大型韓國企業。

當韓國終於挺
過了最難熬的1998年春天,韓國的出口贏余迅速回升,已經徹底看透華爾街把戲
的韓國政府,毅然決然地拋棄了IMF 那幾副毒葯。所有準備申請破產的大型企業
案件一律凍結,政府果斷出面從銀行系統中沖銷了700 到1500億美元的壞帳,當
政府接手這些壞賬之時,銀行的控制權重新掌握在政府手中,從而將IMF 排除在
銀行系統重建之外。國際銀行家和美國財政部不僅空歡喜了一場,而且使韓國更
加清醒地認識到政府主導經濟的絕對必要性。微軟並吞韓國最大軟體公司的圖謀
落空了,8 家韓國地方軟體公司最終得手。福特收購韓國KIA 汽車公司的計劃夭
折了,本地公司打破了福特的好夢。外國銀行接管兩家大型地方銀行的行動被中
止了,韓國政府暫時把兩家銀行管理起來。在政府的全力主導下,韓國的經濟強
勁回升。滑稽的是,韓國竟然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當作成功挽救的典型到處宣揚。

C. 1997年金融危機和2008年金融危機對韓國的影響

韓國股市受到的沖擊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排名第六位。

朝鮮日報委託大宇證券將31個主要國家股市下降率摺合成美元計算的結果顯示,在全球股市達到最高點的去年10月以後至本月16日,韓國股市下跌61.4%,跌率排在第六位。這表明通過股價下跌及韓元貶值兩種途徑傳遞的金融危機的沖擊有多麼嚴重,同時說明用美元計算投資收益率的外國投資者的損失也很大。

以韓元計算的韓國的KOSPI指數下降率在調查期間達41.2%,而從用本國貨幣標示的股價下降率來看,在調查對象國中排在第22位,表現還不錯。但如果將其摺合成美元,下降率則達到20%以上。這是因為在這一期間美元對韓元比價上漲50%以上,從1比901漲至1比1373。

KB投資證券首席研究員周怡煥表示:「目前的狀況是全球投資者開始從危險的地方抽走資本。韓國的用美元摺合的股價跌至俄羅斯水平,有可能使外國投資者為了不再受損失而拋售手中的股票。」

相反,Good morning新韓證券研究員李善燁表示:「這意味著韓國股票便宜這么多,因此,如果匯率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穩定,外國投資者有可能低價買進。」

世界金融危機襲來,韓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目前,韓國政府正在全力以赴應對此次危機,韓國民眾也在堅強忍耐著危機帶來的痛苦。2009年,政府與民眾有著不同的計劃,但都有同一個願望,那就是盡早度過這次金融危機。

韓國總統李明博在1月2日發表新年施政演說,表明政府克服金融危機的決心,並號召全體國民齊心協力,共度難關。李明博在講話中特別強調,解決就業和民生問題是政府新一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對於解決就業問題,李明博表示,政府將出台具體措施,幫助部分企業承擔一定比例的員工工資以鼓勵企業不裁員,並創造更多機會,讓年輕人到企業中實習工作。對於解決民生問題,李明博表示,韓國政府將為低收入階層提供生活補助,並為失業人員提供6個月的生活費和醫療費等。

其實,金融危機對百姓生活的影響更是真切。盧泳和是首爾一所私立高中的英語教師,08年12月中旬剛剛舉辦了婚禮。談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她不無感慨地說:「整個婚禮和新婚旅行都被金融危機攪亂了。」原來,盧泳和的丈夫一直在投資基金和股票,08年年初的時候還賺了些錢,但後來,丈夫的基金和股票卻一跌再跌,這也讓她們的婚禮和新婚旅行都只能一切從簡。盧泳和說:「舉辦婚禮需要很多錢,現在賣掉股票和基金吧,心裡有些不甘心;不賣吧,的確手上沒什麼現金。婚禮只能從簡,新婚旅行也從原計劃的『歐洲游』變成了『東南亞游』。另外,最令人後悔的就是當初沒多換些美元,韓元不斷貶值,讓我感覺到國外旅行的費用貴了很多,就連在國外購買禮品都要精打細算。」

談到09年韓國的經濟狀況以及自己的生活,盧泳和有些擔憂地說:「作為普通百姓,我也不知道韓國的經濟會如何,很多專家都說今年下半年會好轉,我也只能這么認為。不過,我們學校的學生已經開始有拖欠伙食費、學雜費的情況了,如果再這么下去,我們學校的經營狀況也不太樂觀,畢竟我們是私立學校,主要靠學生的錢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行。」

對於09年的計劃和希望,盧泳和十分無奈地說:「今年就希望能攢下些錢,租一套大點的房子。我們現在租的房子太小,但沒辦法,手裡沒什麼現金,首爾的房價太貴,就連房租的押金都能在其他地方城市買套房子了,在首爾買房的事情最近這幾年是不敢想了。真羨慕那些一直存現金的人,現在房價下降了不少,買房子正合適,以後經濟好轉了,房價也就該漲回來了。另外,今年計劃到濟州島旅遊一次,就算是彌補一下新婚旅行的遺憾吧。」(人民網首爾1月9日電)

D.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的韓國經濟概況

韓經濟發展歷程回顧:

1948年韓建國後不久,朝鮮戰爭爆發
韓經歷了三年戰爭洗禮,經濟遭受沉重打擊戰爭結束後
其經濟主要依賴美國的無償援助和優惠貸款

60年代韓經濟開始起步,以第1個「5年經濟發展計劃」為標志
韓開始工業化進程此時,韓政府開始實施以促進出口為特徵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為促入出口,韓將韓元貶值100%
並將多元匯率體系轉為單一匯率體系當時勞動力成本較低,出口主要以輕工業產品為主
入口中糧食占較大比重採取措施擴大出口同時
韓還制定了《外國資本促入法》,鼓勵外資流滲入滲出外資在當時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據統計,1962年外資在韓國內投資中所佔的比重高達83%

70年代,韓開始著力促入重化工業的發展1973年韓公布並開始實施「重化工業發展計劃」
大量投資向重化工行業傾斜這一時期是韓造舟、鋼鐵、汽車、電子、石化等工業的萌芽期
也是韓城市化入程開始加速的時期重化工業的發展對經濟拉動效果十分明顯
1972-1978年韓GDP年均增長10.8%,重化工產品在出口中的比例亦由72年的21%上升至78年的35%同期,韓發起了聞名的「新農村運動」
大大提高了農村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水平

80年代韓經濟開始自由化並開始著手進行結構調整70年代的過度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
韓政府要求大企業進行合並重組
結構調整主要集中在汽車、重機械製造、冶煉、造舟和海外工程建設領域這一措施促使韓產生了一批大財閥加深了這些大企業集團的市場壟斷同時,韓開始銀行業私有化,降低民間資本進滲透金融領域的障礙,金融服務開始逐步走向多樣和成熟這一時期韓對外國直接投資的限制亦有所放寬
1984年修改了《吸引外資法》,取消了對外資持股比率和利潤匯出等的限制,對外資的審批亦轉向NEGATIVE系統

90年代是韓經濟逐步融滲透世界化入程的時期90年代經濟區域化蔚然成風,新的國際貿易體制逐步形成韓積極參與烏拉圭往返合談判並於1995 年成為WTO創始國之一,1995年韓人均收入首超1萬美元
1996年韓加入OECD
標志著韓正式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同期韓還先後加入了APEC、ASEM等國際組織

1997年韓發生金融危機80年代以來的過度經濟擴張過程中,韓積累了大量外債
外債在GDP中所佔比重快速增長,1994年已接近GDP的25%,其中,短期外債所佔比重極高,1996年曾高達58%,而韓本身外匯儲備並不充足大企業為實現自身快速發展不惜大舉借貸進行投資
導致企業負債率居高不下
企業財務結構十分脆弱據統計
1997年前韓企業平均負債率超過400%,30家大企業的平均負債更高達518%此外,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前一年即1996年
韓貿易收支狀況較差
韓寶鋼鐵、起亞汽車等若干大企業又相繼破產
更加重了韓整體的經濟脆弱程度

1997年10月
東南亞金融風暴爆發,韓國股市隨之暴跌
韓元匯率急劇下跌截至11月21日
韓外匯儲備幾乎耗之殆盡韓政府迫不得已向IMF申請了135億美元的緊急貸款援助
暫時渡過了這場危機

危機過後
韓政府根據與IMF達成的協議
開始對其經濟入行改革,主要著眼於提高宏看經濟的穩定性通過在公共領域、企業領域、金融領域、勞動力領域入行大幅度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
迅速地擺脫了金融危機的陰影
提前償還了IMF借款,外匯儲備大幅增加,1997年韓外匯儲備僅為38億美元,2005年已增至2104億美元

E. 1997日本安全的外匯儲備值應該是多少

從1-10分別是復:中國、日制本、俄羅斯、中國台灣、印度、韓國、瑞士、巴西、中國香港、新加坡。其中,前8個是新興經濟體,後2個是發達經濟體。其中,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告,截止2011年3月中國外匯儲備30447億美元。日本也是高外匯儲備國家

F. 1997年韓國經濟危機為什麼對中國影響不大

韓國的金融危機主要是自己作死,不過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對韓國來說真的是金融改革的重大契機,是一次涅槃重生。
金融危機之前,韓國的金融機構都由政府控制(和中國一樣),韓國企業都是資本驅動型,是依靠大量投資來進行競爭。韓國政府讓銀行給企業大量貸款(也和中國一樣)。政企合一,天下無敵,韓國用錢堆出了三星、現代、LG這些巨無霸,在國際市場橫行無忌。
這時遇到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注重資本忽略了技術,一個是受到美國的貿易戰沖擊(還是和中國一樣)。
為了彌補技術缺陷,韓國從日本進口零部件和機械設備,因此對日本產生了巨大的貿易逆差。貿易戰之後韓國對美國也產生了大量貿易逆差。這為外匯儲備下降趨勢埋下伏筆。
另外,韓國人還喜歡賺快錢,大量資金進入了房地產和股市進行投機(和哪國一樣就不用說了)。
為了提高利潤,企業只好從銀行借更多的錢,而銀行的外債也很高,外債總額1100億美元,銀行外債700多億美元,而外匯儲備只有300億美元,相當於資不抵債,所以韓國在國際上很難借到錢了。國內企業投資不善,還不起錢,銀行壞賬不斷累積。
而那個時候的中國正是改革開放欣欣向榮的情況,而且因為尚未加入世貿組織,與國際上的產業接軌並不多,所以受外部影響不大。

G.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為什麼能挺過來

原因:因為1997年的香港不僅自身擁有82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身後還有中央政府128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兩者相加超過日本的2080億美元,居當年世界第一位。

香港金融保衛戰:

1997年香港回歸伊始,亞洲金融危機爆發。7月中旬至1998年8月,國際金融炒家三度狙擊港元,在匯市、股市和期指市場同時採取行動。他們利用金融期貨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合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幣利率急升,恆生指數暴跌,從中獲取暴利。

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猖狂進攻,香港特區政府決定予以反擊。1998年8月,香港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在股票和期貨市場投入龐大資金,准備與之一決雌雄。28日是香港股市8月份恆生期貨指數的結算日,特區政府與炒家爆發了大決戰。

(7)韓國1997外匯儲備擴展閱讀:

亞洲金融危機指發生於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

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

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

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H. 1997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韓國政府一方面實施改革防止經濟下滑,一方面從國際社會得到195億美元的巨額貸款

這是歷史題,因為事實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果你想了解的更全面一些的話,建議你看一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區別。

世界銀行(WBG)是世界銀行集團的俗稱,「世界銀行」這個名稱一直是用於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這些機構聯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 它是一個國際組織,其一開始的使命是幫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的國家的重建。今天它的任務是資助國家克服窮困,各機構在減輕貧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在2012年,世界銀行為發展中國家或轉型國家提供了大約300億美元的貸款或幫助。
http://ke..com/view/58185.htm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是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http://ke..com/link?url=ze5-WTUhETcNyymazrZZ1--pEOO3ZIX15GSz0G8qPn9BQ1iiiXrr-EBIG9tKBXKH

還有就是1997年相關金融危機事件的始末: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已經連續10年高速增長。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些國家的銀行信貸額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債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投資的增加導致資產價格膨脹(主要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此外,匯率制度缺乏彈性也使得大量外債沒有考慮匯率風險。這些都為危機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危機首先從泰國爆發。1997年3月至6月期間,泰國66家財務公司秘密從泰國銀行獲得大量流動性支持。此外,還出現了大量資本逃離泰國。泰國中央銀行將所有的外匯儲備用於維護釘住匯率制度,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7月2日,泰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宣布,泰幣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價值由市場來決定,放棄了自1984年以來實行了14年的泰幣與美元掛鉤的一攬子匯率制。這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正式爆發。很快,危機開始從泰國向其它東南亞國家蔓延,從外匯市場向股票市場蔓延。

7月9日,馬來西亞股市指數下跌至18個月來最低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國貨幣。

7月11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擴大本國貨幣的浮動范圍。

8月4日,泰國央行行長被迫辭職,新的央行行長猜瓦特上任。

8月13日,印尼財政部和印尼銀行聯合宣布,放棄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

隨著危機的發展,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首的國際社會開始向危機國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但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仍在惡化,並波及香港和美國市場。危機國家在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時,也開始進行經濟和金融改革。

8月11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持的援助泰國國際會議在東京舉行。經過協商,確定對泰國提供約為16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以穩定泰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秩序。香港特區政府首次動用外匯基金,提供10億美元,參與泰國的貸款計劃。

9月1日,菲律賓股票市場繼續下跌,菲股綜合指數擊穿2000點防線,最後以1975.20點收盤,是四年來最低記錄。

9月4日,韓元對美元匯率跌到了韓國至1990年3月實行市場平均匯率以來的最低點,收盤價是906韓元兌換l美元。

10月7日,菲律賓比索跌至歷史新低點,全天平均交易價首次跌破1美元兌換35比索大關,達到1美元兌換35.573比索。

10月24日,泰國頒布支持金融部門重組的緊急法令。

10月28日,這是當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國、香港股市均跌破歷史記錄。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38點,以9059點收市,這是自1996年以來恆生指數首次跌破10000點。

10月31日,印度尼西亞宣布銀行處置一攬子計劃;關閉16家商業銀行,對其他銀行的存款實行有限擔保。

1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宣布,國際社會將向印尼提供28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貸款,以幫助其穩定國內金融市場。

11月中旬,泰國政府更迭。

11月18日,韓國中央銀行宣布,央行通過回購協議向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提供2萬億韓元,以緩和資金短缺情況。

12月23日,世界銀行批准向韓國提供30億美元的貸款,作為IMF財政援助的一部分,幫助韓國擺脫危機。

1998年,在經過最初的動盪後,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開始趨於穩定。多數危機國家的政府加大了改革經濟和金融系統的努力。但在印尼,經濟危機已經演化為社會和政治危機,最終導致蘇哈托的下台和政府更迭。馬來西亞實行了外匯管制,受到西方國家的批評和指責。

1月,韓國政府與國外債權人達成重新調整短期債務的協議。

1月26日,印度尼西亞銀行重組機構成立並宣布實行全面的擔保。

2月,印尼總統蘇哈托解除了印尼中央銀行行長吉萬多諾的職務,任命中央銀行董事薩比林為新行長。

3月31日,韓國政府決定向外資全面開放金融業。

5月4日,泰國中央銀行行長猜瓦特宣布辭職。

5月17日,印尼雅加達14日發生暴動後,所有銀行都停止營業。

5月21日,蘇哈托總統下台。

6月5日,國際貸款人和印度尼西亞公司就債務重組達成協議。

6月29日,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宣布,關閉五家經營不善的銀行。

8月14日,泰國宣布全面的金融部門重組計劃,包括公共部門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干預。

9月,馬來西亞開始實行外匯管制。

12月31日,由新橋資本公司牽頭的國際財團購買了韓一銀行51%的股權,成為韓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商業銀行。

1999年,伴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多數國家的經濟開始出現增長,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金融體系的改革仍然滯後。

2月9日,韓國銀行業1998年因金融危機而遭受的損失達到創紀錄的14.48萬億韓元。

3月13日,印尼政府宣布,關閉38家經營不善的私營銀行,並對另外七家銀行實行接管。

3月23日,韓國1998年經濟增長率為-5.8%,為近45年來最大幅度經濟衰退。

7月,東南亞開始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上半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新加坡1.2%、菲律賓1.2%、馬來西亞1.6%、泰國-3.5%、印尼-10.3%。

2000年~2002年,危機國家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但是除韓國和馬來西亞,其他國家結構調整進展緩慢。銀行系統的不良資產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這不包括已經剝離出去的不良資產。印尼不良資產處置緩慢,而泰國在2001年才開始從商業銀行中剝離不良資產。

2001年6月,泰國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TMAC)。

2002年3月,印尼將全國最大的零售銀行中亞銀行出售給美國一家投資公司。

2002年4月,韓國銀行業告別連續4年的虧損,實現凈利潤39.9億美元。

2002年5月,韓國宣布將提前向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歸還38億美元貸款。(轉載)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I. 韓國97年為什麼發生金融危機,政府欠債

不是政府欠債。

1997年金融危機的爆發,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學者一般認為可以分為直接觸發因素、內在基礎因素和世界經濟因素等幾個方面。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

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

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

1997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1997年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

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9)韓國1997外匯儲備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從泰國蔓延到全亞洲:

在20世紀90年代的繁榮時期,亞洲被世界上公認為新千年的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當時的泰國,和許多亞洲國家一樣,開始從海外銀行和金融機構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資貸款,外債曾高達790億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榮之下,泰國修建起許多空無一人而鋥光發亮的辦公大樓,韓國建立起了年產5百萬輛小汽車的生產能力,這是當時韓國國內汽車市場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國經濟疲弱、出口下降、匯率偏高並維持與美元的固定匯率,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由美國「金融大鱷」索羅斯主導的量子基金乘勢進軍泰國,開始大量賣空泰銖,以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

泰國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強硬手段進行對抗,在短短幾天內耗資100多億美元吸納泰銖,但卻徒勞無益。泰國政府不當的干預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鱷們利用,他們不斷散布謠言,說泰國政府束手無策,一時間泰國金融市場被攪得一潭渾水、陰雲翻滾。

1997年7月2日,苟延殘喘的泰銖終於崩潰。泰國宣布實行泰銖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即一路狂跌18%,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泰國金融危機的正式爆發。

對那些依賴外國資金進行生產並用泰銖償還外債的泰國企業帶來的,無疑是一個晴天霹靂。泰國的老百姓也如驚弓之鳥,擠垮了銀行56家,泰銖貶值60%,股票市場狂瀉70%,泰國人民的資產大為縮水。

泰國金融危機像瘟疫一樣傳染到東南亞各國,在泰銖急劇貶值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們的攻擊對象。

7月11日,菲律賓對比索的大規模干預宣告破產,決定放開比索與美元的比價,比索開始大規模貶值。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8月23日,印尼盾貶值以歷史低點,甚至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財政援助。

11月中旬,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於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閱讀全文

與韓國1997外匯儲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恆指期貨一個交易日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606
個人質押貸款期限一般為 瀏覽:862
歐元匯率人民幣即期 瀏覽:328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