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鈔和現匯有什麼區別
「現匯帳戶」是指由港、澳、台地區或者境外匯入外匯或攜入的外匯票據轉存款帳戶;
「現鈔帳戶」是指境內居民個人持有的外幣現鈔存款帳戶。 居民個人由境外匯入的外匯或攜入的外匯票據可以理解為「現匯」,均可以開立現匯帳戶存儲;
首先,買入價是指外匯銀行買入外匯時使用的匯率,賣出價是外匯銀行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匯率,此時的外匯是指國外銀行存款的外匯,如美元。所以,外匯牌價上的買入價、賣出價是現匯價。
其次,現鈔價是外匯銀行賣賣現鈔時使用的價格,此時現鈔是指外匯現金(鈔票),而不是國外銀行存款。
再次,由於現匯與現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當銀行買入現匯時,可以直接將其所買進的外匯劃撥到其國外銀行賬戶中,沒有利息損失,而買進外幣現鈔時需在本銀行庫存中保留一段時間,以湊齊足夠多的外幣現鈔後(如100萬美元)才能存到其他銀行獲取利息,故銀行買進外幣現鈔相對於買進現匯有利息損失,這部分損失當然由賣出外幣現鈔的一方承擔,故銀行的報價中,現鈔買入價肯定低於現匯買入價,這一規律永遠不會變,正如存款利率永遠低於貸款利率一樣。
最後,現鈔賣出價與現匯賣出價是一致的,因為這種情況下,對銀行來說沒有利息損失。
所以說,如果你手中的美元資產不是以國外銀行存款或外幣支付憑證(如匯票、本票、電匯憑證等)的形式存在,就應該使用現鈔買入價,要損失一點。
銀行的外匯存款分為現匯(外匯戶)和現鈔(外鈔戶),兩者兌換人民幣的匯率存在很大差別。
現鈔,是由境外攜入或個人持有的可自由兌換的外國貨幣,即個人持有的美元、日元、英鎊等現金鈔票;現匯,是指由境外匯入或由境外攜入、寄入的外幣票據和憑證,平時接觸到的主要有境外匯款和旅行支票等。
由於人民幣是我國法定貨幣,外幣現鈔在我國境內不能作為支付手段,只有在境外才能成為流通貨幣,銀行在使用中需要支付包裝、運輸、保險等費用。而現匯作為賬面外匯,它的轉移出境只需在賬面上劃撥就可以了,使用更便利,因此價值更高,與人民幣兌換時價格高一些。
2. 關於中國銀行外匯牌價,一點都不懂好想了解.
關於中國銀行外匯牌價?看來樓主你對外匯和黃金市場還不是很熟悉這些新手問的比較多,其實這些需要你花大把的時間精力自己去體會去分析。給您介紹個交流平台新浪show,裡面就有很多頻道 ,您可以去裡面搜下中國銀行外匯牌價查詢頻道。
3. 外匯牌價怎麼看求講解,見圖
以美元為例:
中間價抄,670.98,100美元=670.98人民幣襲;
匯買價,670.31,你到銀行結匯,就是把你的美元賣給銀行,100美元銀行給你670.31元人民幣;
匯賣價,672.86,你到銀行購匯,就是你拿人民幣找銀行買美元,買100美元你要付出672.86人民幣。
其他幣種依此類推
4. 常用外匯術語解釋:什麼是外匯牌價
外匯牌價(exchange quotation),即抄外匯指定銀行外匯兌換掛牌價,是各銀行(指總行,分支行與總行外匯牌價相同)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市場中間價以及國際外匯市場行情,制定的各種外幣與人民幣之間的買賣價格。這種外匯牌價實時變動,即使同一天牌價也有所不同。
5. 外匯里買入價和賣出價怎麼理解
賣出價(Sellprice)就是賣出基礎貨幣,同時買入結算貨幣的價格。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賣出外匯時使用的價格。因為其客戶主要是進口商,故賣出價常被稱作「進口匯率」。買賣價之間的差額是外匯銀行的手續費收益。
外匯買入價是「外匯賣出價」的對稱。亦稱「買入匯率」 。是外匯銀行向客戶買進外匯時所使用的價格。在採用直接標價法時,外匯摺合本國貨幣數額較少的價格為買入價。即銀行買入外幣時付出的本幣數額。
中間價,買入價和賣出價之間的價格差,就是「點差」。買入價比賣出價要高,原因是您需要從外匯經紀商那裡買賣貨幣,經紀商為您提供了服務,就要收取「服務費」。
外匯中間價亦稱「外匯中間匯率」 。是外匯買賣價的平均數。其計算公式是:(外匯買入價+外匯賣出價) / 2 =外匯中間價。外匯中間價在西方常用於對匯率的分析,報刊報道匯率也用中間價。我國外匯牌價的中間價用於清算貿易和非貿易從屬費用的結算,不對外公布。
(5)外匯牌價的解讀擴展閱讀:
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幣並非都是外匯。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外幣才是外匯,因為外匯的實質是國際支付手段,如果某種貨幣不能自由兌換,它就不能成為國際支付手段。通常有現匯戶和現鈔戶之分。
外匯中間價又叫中間匯率,是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平均數。
計算公式為: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 2
6. 如何正確解讀外匯牌價
通常銀行的外匯牌價會分出5列數字,分別為:
1.現匯買入價:外匯經營銀行買入現匯(匯票等)的價格,買入單位現匯支付的本幣額。
2.現鈔買入價:外匯經營銀行買入外幣現鈔的價格.買入單位外幣現鈔支付的本幣額。
3.賣出價:外匯經營銀行賣出外匯(包括現鈔和現匯)的價格。
4.中間價:(現匯買入價+賣出價)/2,要注意是現匯買入價而不是現鈔買入價。
5.基準匯率是本幣與對外經濟交往中最常用的基本外幣之間的匯率,目前,各國一般都以美元為基本外幣來確定基準匯率。我國基準匯率包括四種: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人民幣與日元之間的匯率、人民幣與歐元之間的匯率以及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匯率。人民幣基準匯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前一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上形成的美元對人民幣的加權平均價,公布當日主要交易貨幣(美元、日元和港幣)對人民幣交易的基準匯率,即市場交易中間價。
很多朋友因為商業往來或是別的原因會收到國外的支票,他應該是屬於現匯,這個時候就應該按照現匯買入價兌換人民幣。
一般情況而言銀行的現鈔買入價都是低於現匯買入價的。
現鈔買入價,指銀行買入外幣現鈔所使用的匯率。因為與買入現匯相比,銀行買入現鈔後要承擔更高的成本費用。您把現匯賣給銀行,就是把您在國外銀行的外匯存款賣給銀行。這筆外匯存款從您賣給銀行的那一刻起,就從您的名下轉移到銀行的名下。銀行只要做相應帳務處理,就可以馬上得到這筆在國外銀行的外匯存款,並可以馬上開始計算利息。
如果銀行買入的是現鈔,由於外幣現鈔不能在交易的當地流通使用,需要把現鈔運往國外,所以它不僅不能立即獲得存款和利息,而且還得支付費用保管現鈔。等到現鈔積累到足夠數量,銀行才能把這些外幣現鈔運送到國外,存在國外的銀行里。直到此時,銀行才能獲得在國外銀行的外匯存款並開始獲得利息。銀行收兌外幣現鈔需要支付的具體費用包括:現鈔管理費、運輸費、保險費、包裝費等、這些費用就反映在現鈔買入價低於現匯買入價的差額里。
但是如果你本身從事著外匯買賣的話,那你將手中的外幣賣出時就應參考銀行提供的賣出價。
通俗的說法就是人民幣兌換外幣,按「賣出價」,外幣兌換人民幣,按「現鈔買入價」。
至於中間價,不對個人,指銀行通過外管局的基準價制訂本行牌價的標准。一般媒體報價都是中間價,也即所謂基準價,一種貨幣的漲跌基本是通過他的中間價反映出來的。
7. 外匯是什麼意思,解釋通俗一點兒,謝謝!
外匯是全球市場允許一種貨幣兌換另一種貨幣。
外匯(Forex或FX)是一種貨幣以版特定的匯率兌換成另權一種貨幣。兌換率受到供求市場力量的驅動,所以幾乎所有貨幣的兌換率都是不斷變化的。
世界上交易最多的貨幣是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和澳元。美元仍然是外匯市場上的主要貨幣,占每日交易總額的87%以上。
(7)外匯牌價的解讀擴展閱讀
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外匯匯率背後的市場力量。這些因素包括各種經濟,政治甚至心理狀況。經濟因素是指政府的經濟政策,貿易平衡,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前景。
政治情況也會對外匯匯率產生重大影響,像是政治不穩定和政治沖突等事件可能會對貨幣的匯率產生負面影響。外匯市場參與者的心理也會影響匯率。
8. 外幣匯率,現匯、現鈔怎麼解釋
給你推薦個外匯虛擬投資平台:愛財部落
9. 如何理解外匯匯率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
這個挺簡單,舉例說明一下吧。
假設目前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是1:8。中國從美國進口內一批大豆需要8000萬元容,即1000萬美元。
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升值為1:6。此時進口同樣數量的大豆只需要6000萬。
因此可以得到結論: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升值有利於進口。
假設美國需要從中國進口一批價值10000萬人民幣的鋼材,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為8:1時,美國需要出1250萬美元,但如果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到10:1時,剛美國只要支付1000萬美元。
因此可以得到結論:人民幣匯率兌美元貶值有利於美國進口,即有利於我國出口。
這就是匯率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整理來說,就是人民幣貶值有利於出口,人民幣升值有利於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