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外幣的會計分錄
外幣抄交易的會計處理
1、初始確認時折襲算匯率的選擇.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
A、即期匯率:指當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中間價,或稱市場匯率.
B、即期匯率近似匯率:通常指當期平均匯率.
2、資產負債表日匯兌差額的處理
A、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與初始確認時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率差額計入財務費用.
外幣貨幣性項目包括外幣貨幣性資產(現金、銀行存款、應收款項等)和外幣貨幣性負債(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等)
B、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產生匯兌差額,非貨幣性項目指除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包括存貨、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等.
C、對於外幣價值發生變動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其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其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相應匯率變動的影響應當計入所有者權益.
D、外幣投入資本不產生匯兌差額.外幣投入資本屬於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企業收到投資者以外幣投入的資本,採用交易日即期匯率折算.
② 外幣業務的會計核算
按照規定,外部業務在核算的時候採用銀行公布的中間價,每個月月初第一天的匯率為當月的記帳匯率。
③ 購買外幣如何做會計分錄
用現金人民幣684.15元購入美元100元,匯率是6.8415(匯率依據2019年4月15號當日計算)。
購匯分錄:
借:銀行存款--美元 684.15 (在中國,規定是以人民幣為法定記帳單位的)
貸:現金 684.15
一般來說購買外幣都需要計入銀行存款,首先,外幣購入確實是進入銀行卡,另外一個方面,銀行存款包括企業的結算戶存款、信用證存款、外埠存款等。
(3)外匯會計核算擴展閱讀:
銀的行存款核算
⒈為了核算和反映企業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各種存款,企業會計制度規定,應設置"銀行存款"科目,該科目的借方反映企業存款的增加,貸方反映企業存款的減少,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期末存款的余額。
企業應嚴格按照制度的規定進行核算和管理,企業將款項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現金"等有關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時,借記"現金"等有關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⒉"銀行存款日記賬"應按開戶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存款種類等,分別設置,由出納人員根據收付款憑證,按照業務的發展順序逐筆登記,每日終了應結出余額。"銀行存款日記賬"應定期與"銀行對賬單"核對,至少每月核對一次。
月份終了,企業賬面結余與銀行對賬單余額之間如有差額,必須逐筆查明原因進行處理,應按月編制"銀行存款余調節表",調節相符。
清查
由於企業購銷業務頻繁,銀行存款的數額 也隨之頻繁變動。企業應及時與銀行核對賬目,具體方法是將銀行提供的對賬單與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逐筆進行核對。銀行對賬單上的余額,常與企業銀行存款日記賬余額不一致,其原因如下:
⒈記賬錯誤。企業或銀行記賬錯誤,如企業在幾家銀行同時開戶,記賬時可能發生銀行之間串戶錯誤,同樣銀行也可能把各種存款企業賬目相互混淆。
⒉未達賬項。未達賬項是指企業與銀行之間由於雙方記賬時間不同而發生的一方已入賬,另一方尚未入賬的事項。
④ 外匯會計分錄
匯兌損益亦稱匯兌差額,就是由於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版業務權和期末賬戶調整及外幣報表換算時,由於採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簡單地講,匯兌損益是在各種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因採用不同的匯率而產生的會計記賬本位幣金額的差異。
1、收匯的時候做賬;借:銀行存款(外幣)
貸:應收/款項
2、結匯的時候已經做了借:銀行存款(人民幣)
貸:銀行存款(外幣)
3、這個時候外幣金額已經跟銀行的賬單上一致了
4、不同的只是在你收匯的時候的匯率和結匯的匯率不同,換成的人民幣也不同,所以調整的是借:財務費用貸:銀行存款(人民幣)
⑤ 有關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1.借:銀行存款—人名幣戶 6,8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 6,560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2402.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123,000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1,500 貸 :銀行存款—人名幣戶 124,5003.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41,000,000 貸 :實收資本 41,000,0004.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41,750,000 貸 :實收資本 41,750,000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43,000,000 貸 :實收資本 43,000,000
⑥ 關於外幣會計的賬務處理
哈哈,再去看看書就會明白了
"銀行存款------美元"是指銀行存款的一個明細科目,但是要用本位幣記帳,所以那個金額是按匯率折算後的人民幣金額.明白沒有?
⑦ 關於企業外幣折算的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號——外幣折算》:
第三章 外幣交易的會計處理
第九條 企業對於發生的外幣交易,應當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
第十條 外幣交易應當在初始確認時,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將外幣金額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第十一條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對外幣貨幣性項目和外幣非貨幣性項目進行處理:
(一)外幣貨幣性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因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與初始確認時或者前一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不同而產生的匯兌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二)以歷史成本計量的外幣非貨幣性項目,仍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不改變其記賬本位幣金額。
貨幣性項目,是指企業持有的貨幣資金和將以固定或可確定的金額收取的資產或者償付的負債。
非貨幣性項目,是指貨幣性項目以外的項目。
(7)外匯會計核算擴展閱讀: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19號——外幣折算》:
第四章 外幣財務報表的折算
第十二條 企業對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時,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採用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折算,所有者權益項目除「未分配利潤」項目外,其他項目採用發生時的即期匯率折算。
(二)利潤表中的收入和費用項目,採用交易發生日的即期匯率折算;也可以採用按照系統合理的方法確定的、與交易發生日即期匯率近似的匯率折算。
按照上述(一)、(二)折算產生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項目下單獨列示。 比較財務報表的折算比照上述規定處理。
第十三條 企業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
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進行折算。
在境外經營不再處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時,應當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價格水平重述的財務報表進行折算。
第十四條 企業在處置境外經營時,應當將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 權益項目下列示的、與該境外經營相關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自所有者權益項目轉入處置當期損益;部分處置境外經營的,應當按處置的比例計算處置部分的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轉入處置當期損益。
第十五條 企業選定的記賬本位幣不是人民幣的,應當按照本准則第十二條規定將其財務報表折算為人民幣財務報表。
⑧ 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外幣賬戶的設置
外幣統賬制方法下,對外幣交易的核算不單獨設置科目,對外幣交易金額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差額可在「財務費用」科目下設置二級科目「匯兌差額」反映。該科目借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損失,貸方反映因匯率變動而產生的匯兌收益。期末余額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後,一般無余額。
二、會計核算基本程序
發生外幣交易時,其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為:
第一,將外幣金額按照交易日的即期匯率或即期匯率的近似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按照折算後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有關賬戶;在登記有關記賬本位幣賬戶的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
第二,期末,將所有外幣貨幣性項目的外幣金額,按照期末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並原記賬本位幣金額相比較,其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
第三,結算外幣貨幣性項目時,將其外幣結算金額按照當日即期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並與原記賬本位幣相比較,其差額記入「財務費用——匯兌差額」科目。
三、主要外幣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兌換業務的會計處理
外幣兌換業務是指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購入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賣出外幣)或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售出外幣(對於銀行來說,則是買入外幣)。企業賣外幣時,一方面將實際收取的記賬本位幣(按照外幣買入價折算的記賬本位幣金額)登記入賬;另一方面將賣出的外幣實際收到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付出的外幣按當日市場匯率(或當日平均匯率,又稱當日市場匯率,下同。不包括外幣資本折算)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
【例14-1】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將50 000美元到銀行兌換為人民幣,銀行當日的美元買入價為1美元=6.25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35元人民幣。
本例中,企業應當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同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售出的美元折算為人民幣,在銀行存款美元賬戶記錄人民幣賬戶記錄美元的減少;按實際收到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人民幣賬戶記錄人民幣的增加,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的財務費用。有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人民幣戶)(50 000×6.25) 312 5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5 0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50 000美元)(50 000×6.35)317 500
企業買入外幣時,要按外幣賣出價折算應向銀行支付的記賬本位幣,並記錄所支付的金額;另一方面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買入的外幣折算為記賬本位幣,並登記入賬;同時按照買入的外幣金額登記相應的外幣賬戶。實際付出的記賬本位幣金額與收取的外幣按照當日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金額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匯兌損益。
【例14-2】甲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因外幣支付需要,從銀行購入10 000美元,銀行當日的美元賣價為1美元=6.40元人民幣,當日市場匯率為1美元=6.30元人民幣。
本例中,應對銀行存款美元賬戶做增加記錄,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折算為人民幣,對該銀行存款相對應的人民幣賬戶做增加記錄;按照實際付出的人民幣金額對銀行存款賬戶做減少的記錄。兩者之間的差額作為當期財務費用。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10 000美元)(10 000×6.30) 63 00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 000
貸:銀行存款(人民幣)(10 000×6.40) 64 000
(二)外幣購銷業務的會計處理
企業從國外或境外購進原材料、商品或引進設備,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支付的外幣或應支付的外幣折算為人民幣記賬,以確定購入原材料等貨物及債務的入賬價值,同時按照外幣的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
【例14-3】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境外購入不需要安裝的設備一台,設備價款為250 000美元,購入該設備時市場匯率為1美元=6.35元人民幣,款項尚未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機器設備(250 000美元)(250 000×6.35)1 587 5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250 000美元) 1 587 500
【例14-4】甲股份有限公司屬於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其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美國購入某種工業原料500噸,每噸價格為4 000美元,當日的市場匯率為1美元=6.3元人民幣,進口關稅為1 660 000元人民幣,支付進口增值稅3 104 200元人民幣,貨款尚未支付,進口關稅及增值稅由銀行存款支付。會計分錄如下:
借:原材料(500 噸×4 000美元×6.3+1 660 000)14 26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3 104 200
貸:應付賬款——美元戶(2 000 000美元) 12 600 000
銀行存款 4 764 200
企業出口商品或產品時,按照當日的市場匯率將外幣銷售收入折算為人民幣入賬;對於出口銷售取得的款項或發生的債權,按照折算為人民幣的金額入賬,同時按照外幣金額登記有關外幣賬戶,如外幣銀行存款賬戶和外幣應付賬款賬戶等。
(三)外幣借款業務的會計處理
企業借入外幣時,按照借入外幣時的市場匯率折算為記賬本位幣入賬,同時按照借入外幣的金額登記相關的外幣賬戶。
【例14-5】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採用業務發生時的市場匯率折算。本期從中國銀行借入港幣1 500 000元,期限為6個月,借入的外幣暫存銀行。借入時的市場匯率為1港幣=0.9元人民幣。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港幣戶(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90)1 350 000
貸:短期借款——港幣戶(1 500 000港元) 1 350 000
6個月後,乙股份有限公司按期向中國銀行歸還借入的港幣 1 500 000元。歸還借款時的市場匯率為1港幣=0.88人民幣。會計分錄如下:
借:短期借款——港幣戶(1 500 000 港元)(1 500 000×0.88)1 320 000
貸:銀行存款——港幣戶(1 500 000港元) 1 320 000
發生的匯兌損失,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30 000
貸:銀行存款 30 000
四、外幣賬戶的期末調整
各外幣賬戶的外幣金額,期末時應當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為記賬本位幣,按照期末匯率摺合的記賬本位幣與賬面記賬本位幣之間的差額,作為匯兌損益,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屬於籌建期間的,計入長期待攤費用;屬於與構建固定資產有關的借款發生的匯兌損益,按照借款費用資本化的原則進行處理。
【例14-6】丙股份有限公司外幣業務月初的余額為:
銀行存款——美元戶外幣余額60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376 500元;
應收賬款——外商外幣余額36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225 900元;
應付賬款——外商外幣余額28 000美元,人民幣余額175 700元。
本月月初的美元匯率為6.2750,月末的美元匯率為6.2950。本月發生以下涉及外幣的業務:
(1)3日,償還以前所欠某外商的應付賬款 16 000美元,當日美元匯率為6.3250。
16 000×6.3250=101 200(元)
借:應付賬款——某外商(16 000美元) 101 200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16 000美元) 101 200
(2)15日,收到某外商償還欠款一筆,金額為20 000美元,當日美元匯率為6.2850。
20 000×6.2850=125 700(元)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20 000美元) 125 700
貸:應收賬款——某外商(20 000美元) 125 700
(3)21日,以10 000美元支付專項工程設計費用,當日的美元匯率為6.3000。
10 000×6.3000=63 000(元)
借:在建工程(10 000美元) 63 000
貸:銀行存款(10 000美元) 63 000
(4)月末,各有關科目的美元、人民幣余額分別為:
「銀行存款——美元戶」科目:
美元余額=60 000-16 000+20 000-10 000=54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376 500-101 200+125 700-63 000=338 0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54 000×6.2950=339 930(元)
差額部分=339 930-338 000=1 930(元)
「應收賬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額=36 000-20 000=16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225 900-125 700=100 2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16 000×6.2950=100 720(元)
差額部分=100 720-100 200=520(元)
「應付賬款——外商」科目:
美元余額=28 000-16 000=12 000(美元)
人民幣余額=175 700-101 200=74 500(元)
按月末匯率計算的人民幣余額=12 000×6.2950=75 540(元)
差額部分=75 540-74 500=1 040(元)
產生的匯兌損益為:
1 930+520-1 040=1 410(元)(匯兌凈收益)
月末調整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1 930
應收賬款——外商 520
貸:應付賬款——外商 1 040
財務費用——匯兌差額 1 410
⑨ 外幣進賬如何做會計分錄
一般對貨幣資金設置外幣賬戶,在登記外幣的同時登記人民幣本位幣
借:銀行存款——美元戶 xx美元*匯率=人民幣
借:庫存現金——馬克戶 xx馬克*匯率=人民幣
貸:主營業務收入 人民幣
期末查找期末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匯率,按上述貨幣資金的外幣金額*期末匯率=期末人民幣,期末人民幣-賬面原人民幣金額調整匯兌損益:
借: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貸:銀行存款——美元戶 人民幣
貸:庫存現金——馬克戶 人民幣
如果是匯兌收益,分錄不變,方向相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