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核武器有哪些
核武器有原子彈,氫彈,中子彈,電磁脈沖彈,伽馬射線彈,感生輻射彈,沖擊波彈等。
原子彈:
它是最早研製出的核武器,也是最普通的核武器,它是利用原子核裂變反應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通過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電磁脈沖起到殺傷破壞作用。
氫彈:
又稱熱核聚變武器,它是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等輕原子核的裂變反應,產生強烈爆炸的核武器。其殺傷機理與原子彈基本相同,但威力比原子彈大幾十甚至上千倍。
中子彈:
又稱弱沖擊波強輻射工彈。它在爆炸時能放出大量致人於死地的中子,並使沖擊波等的作用大大縮小。在戰場上,中子彈只殺傷人員等有生目標,而不摧毀如建築物、技術裝備等設備,「對人不對物」是它的一大特點。
電磁脈沖彈:
它是利用核爆炸能量來加速核電磁脈沖效應的一種核彈。它產生的電磁波可燒毀電子設備,可以造成大范圍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癱瘓,在未來的「電子戰」中將會大顯身手。
伽瑪射線彈:
它爆炸後盡管各種效應不大,也不會使人立刻死去,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迫使敵人離開。所以它比氫彈、中子彈更高級,更有威懾力。
感生輻射彈:
是一種加強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主要利用中子產生感生放射性物質,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上造成放射性沾染,達到阻礙敵軍和殺傷敵軍的目的。
沖擊波彈:
是一種小型氫彈,採用慢化吸收中子技術,減少了中子活化削弱輻射的作用,其爆炸後,部隊可迅速進入爆炸區投入戰斗。
三相彈:
用中心的原子彈和外部鈾-238反射層共同激發中間的熱核材料聚變,以得到大於氫彈的效力。
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從廣義上說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擲或發射系統在內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核武器通常指狹義的核武器,即由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組成的核彈。核戰斗部的主體是核爆炸裝置,簡稱核裝置。
核裝置與引爆控制系統等一起組成核戰斗部。將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即構成彈道導彈的核彈頭。廣義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彈、投擲/發射系統和指揮控制、通信和作戰支持系統等組成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
網路-核武器
㈡ 生產導彈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航天長峰、航天通訊、航天電子、撫順特鋼、航天晨光。
1、航天版長峰權
北京航天長峰股份有限公司(航天長峰:600855),是我國首家經國防科工委批准軍工資產上市的企業。
2、航天通訊
公司導彈主要產品為單兵肩扛式防控導彈,涉及通信產品及服務、通信裝備製造、航天防務裝備製造,是導彈武器系統總裝唯一上市公司。
3、航天電子
航天電子以在航天專用電子設備等方面所擁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獨特技術和資源為依託,建立了適應軍工產品研製要求的,集研究、設計、生產、製造、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科研生產聯合體。
4、撫順特鋼
公司是國內軍工鋼生產基地,為我國第一科人造地球衛星、第一枚導彈、多個國防工程提供了大批關鍵的特殊鋼新型材料。
5、航天晨光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於1999年9月30日成立,並於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注冊資本為29970.3萬元,股票簡稱「航天晨光」,股票代碼為「600501」。
㈢ 關於核武器的概念
核武器是一個統稱: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核彈頭是具體的實物:核武器小型化後做成彈頭安裝在導彈上的武器!
核武器的三個主要成員:原子彈、氫彈、中子彈
從威力上分:
戰術核武器:一般是由威力較低的核彈頭和射程較短的投射工具組成的武器系統。主要有:戰術核導彈、核航空炸彈、核炮彈、核深水炸彈、核地雷、核水雷和核魚雷等。
戰略核武器:一般是由威力較高的核彈頭和射程較遠的投射工具組成的武器系統。戰略核武器作用距離可遠至上萬千米,突擊性強,核爆炸威力通常為數十萬噸、數百萬噸乃至上千萬噸梯恩梯當量。
印度 以色列 巴基斯坦 朝鮮等國實驗的是 原子彈 也可以說是小威力的戰術核武器。
氫彈,只有5個核大國美、俄、法、英、中有,屬於戰略核武器。
美、俄、法、英、中 還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是公認的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德國和日本公認具備製造核武的能力,只要需要隨時可以製造~
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巴西、南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加拿大、伊朗、韓國、中國台灣、利比亞等等。外界猜測都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和技術!只是政治局勢和其他勢力不允許!
㈣ 世界上有多少公司有能力製造出核武器
1,已經生產有核武器的國家8個(括弧內為第一次核爆時間):
美(45.7)、俄(49.8)、英(52.10)、法(60.2)、中(64.10)、以色列(60年代末)、巴基斯坦(72)、印度(74)
2,絕對有能力生產核武器的國家有1個:
日本:一方面堅持無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另一方面秘密進行准備。世人普遍認為,日本是准有核國家,一年內就可生產出核武器,並一躍成為世界第三核大國。
3,有核計劃,有核技術,有生產核武器潛力的國家(地區)有7個:
德國、巴西、南非、伊朗、朝鮮、中國台灣、利比亞。
㈤ 核武器在軍事技術中屬於什麼技術
核武器屬於軍事技術中的頂尖技術,威力巨大。
其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
核武器是指包括氫彈、原子彈、中子彈、三相彈、反物質彈等在內的與核反應有關的巨大殺傷性武器。
一般化學炸葯如梯恩梯(TNT)爆炸時釋放的能量,來自化合物的分解反應。
在這些化學反應里,碳、氫、氧、氮等原子核都沒有變化,只是各個原子之間的組合狀態有了變化。
核反應與化學反應則不一樣,在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里,參與反應的原子核都轉變成其他原子核,原子也發生了變化。
因此,人們習慣上稱這類武器為原子武器。
但實質上是原子核的反應與轉變,所以稱核武器更為確切。
(5)核武概念股票軍工擴展閱讀
產生威力
核武器是指包括氫彈、原子彈、中子彈、三相彈、反物質彈等在內的與核反應有關的巨大殺傷性武器。
核武器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只裝化學炸葯的常規武器要大得多。
例如,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葯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約大2000萬倍。
因此,核武器爆炸釋放的總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釋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葯量來表示,稱為TNT當量。
美、俄等國裝備的各種核武器的TNT當量,小的僅1000噸,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當量在幾十噸;大的達1000萬噸,前蘇聯曾試爆過5000萬噸當量的氫彈。
中國核武庫規模評估
如果從生產能力的角度評估中國核武庫,那它至少能具備幾千枚核彈頭,甚至上萬枚也有可能。
中國核工業能輕而易舉地保證這種生產規模,中國第一次核試驗於1964年進行。
中國軍工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掩護洲際彈道導彈的龐大地下隧道系統表明,中國可能單單是洲際彈道導彈就有近千枚,中程彈道導彈的數量也不會低於這個數。
考慮到這幾種導彈在中國的生產歷史已持續40餘年,它們的數量總和也許不低於5000枚。
㈥ 核武器是什麼
核武器,就是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從廣義上說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擲或發射系統在內的具有作戰能力的核武器系統。核武器通常指狹義的核武器,即由核戰斗部與制導,突防等裝置裝入彈頭殼體組成的核彈。核戰斗部的主體是核爆炸裝置,簡稱核裝置。
核武器是迄今人類製造的殺傷破壞威力最大的武器。核武器的殺傷破壞作用是其爆炸瞬間釋放的巨大能量轉化出的多種殺傷破壞因素造成的。
這些殺傷破壞因素分為兩類:第一類作用時間僅為數十秒,稱為瞬時殺傷因素,包括光輻射、沖擊波、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沖等4種;第二類作用時間可持續幾天甚至更久,主要是指爆炸產物的放射性沾染。
在各種國際論壇中,世界各國關於核武器問題作出了許多努力,大家一致認為核武器對維護國際安全環境具有特別的責任,冷戰期間和冷戰以後,兩個超級大國已在減少核戰爭危險問題上達成多次協議,大大地減少了核戰爭的威脅。
關於核武器和不擴散問題的多邊協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作為所有裁軍協議的基礎於1968年首次簽署,1970年生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全球不擴散核武器的基石,是尋求核裁軍的根本保證。2000年不擴散條約審議大會通過了一個最終決議,使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擔負起……責任以期完全關閉他們的核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