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外匯 > 利特爾股票

利特爾股票

發布時間:2021-10-11 07:51:07

❶ 小魚吃大魚講的什麼道理

如果不從道德上講的話,以大欺小,似乎是合情合理的。但反過來思考,小可不可以欺大?猶太商人在經營中常有此類事情發生。

紐約的一條街道上。同時住著3家裁縫,手藝都不錯。可是,因為住得太近了,生意上的競爭非常激烈。為了搶生意,他們都想掛出一塊有吸引力的招牌來招徠顧客。

一天,一個裁縫在他的門前掛出一塊招牌,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紐約城裡最好的裁縫!」

另一個裁縫看到了這塊招牌,連忙也寫了一塊招牌,第二天掛了出來,招牌上寫的是:「全國最好的裁縫!」

第三個裁縫眼看著兩位同行相繼掛出了這么大氣的廣告招牌,搶走了大部分的生意,心裡很是著急。這位裁縫為了招牌的事開始茶飯不思,一個說「紐約最好的裁縫」,另一個說「全國最好的裁縫」,他們都大到這份上了,我能說世界最好的裁縫?這是不是有點兒太虛假了?這時放學的兒子回來了,問明父親發愁的原因後,告訴父親不妨寫上這樣幾個字。

第三天,第三個裁縫掛出了他的招牌,果然,這個裁縫從此生意興隆。

招牌上寫的是什麼呢?原來第三塊招牌上寫的口氣與前兩者相比很小很小:「本街最好的裁縫!」

「本街」最好,那就是這三家中最好的。你看,聰明的第三家裁縫沒有再向大處誇自己的小店,而是運用了逆向思維,在選用廣告詞時選了在地域上比「全國」、「紐約」要小得多的「本街」一詞。這個小小的「本街」卻蓋過了大大的「紐約」乃至大大的「全國」。

這只是一個小故事,猶太商人在經營實業中也常常用蛇吞象的辦法,逐步擴展其經營領域和經營規模,以達到壟斷地位。

猶太商人能不斷創造發明各種實業組織形式,得益於他們擅長借資本的運行來經營企業的特點。19世紀時,羅思柴爾德家族發展出國際性的金融組織——國際辛迪加;20世紀美國的猶太實業家發展出了投資銀行;到20世紀60年代時,猶太實業家又在創造一種新的實業組織形式方面,站到了前列,這種新實業形式就是聯合大企業。

聯合大企業是一種實現多種目的的控股公司,它由各種性質不同的利潤中心構成,其主旨是對各中心加以協同。與傳統的控股公司不同之處在於,聯合大企業的主要目的,一是通過兼並和盤購,使被控公司原先閑置或使用不當的資產得到較為合理的利用,從而促進資本增殖;二是通過兼並和盤購,不斷組成新企業,在證券市場上不斷發行新股票,通過股票的出售和買賣來贏利。

這兩點共同表明,在聯合大企業的主要贏利中,只有一部分來自新產品。

市場滲透、收入增長以及價格贏利率的提高等生產經營方面,更大部分還是來自於證券市場上的股票交易。這種情況本身又意味著,聯合大企業的兼並和盤購活動,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採取先向投資銀行借貸,等出售股票之後再以籌集到的資金來支付貸款,進而再盤購企業,再擴大聯合企業。顯然,這種發展方式使一家小公司可以毫不費力地吞並一個大公司。而聯合大企業本身的存在首先決定依賴於這個循環過程的不斷持續。

這種新型實業組織形式是美國猶太金融家和實業家於20世紀60年代發明的。當時,美國經濟正處於持續繁榮之中,證券市場極為活躍,而政府又採取相對來說較為放任的政策,從而給猶太實業家們實踐這種「創造性資本經營的最高形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發明這一新型實業形式的是一批猶太投資銀行,如特克斯特隆公司、萊曼兄弟公司、拉扎德·弗里爾斯公司、洛布·羅茲公司,以及戈德曼·薩克斯公司;而在建設聯合大企業中,則是林一特科姆一沃特公司、利斯科數據程序設備公司、梅里特一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等一批猶太企業最為熱情。其中梅里特一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被認為是第一個聯合大企業,其經營者路易斯·沃爾夫森被視作聯合大企業之父,雖然第一個想出這個點子的,是特克斯特隆公司的羅伊利特爾。梅里特一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鼎盛時,包羅了造船、建築、化工和發放貸款等方面的業務,其銷售總額最高達到5億美元左右。在此期間,沃爾夫森屬於全美國薪水最高的經理之一,完稅前的收人為一年50萬美元以上。

在20世紀60年代聯合大企業以其連續滾動的蛇吞象發展形式大行其道,許多地位確定的老企業,即使沒有被接管,也惶惶不安,大有兵臨城下之感。

然而,隨著1969年證券市場崩潰,緊接著的經濟衰退以及不那麼放任的共和黨上台,聯合大企業在各個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從尼克松上台伊始,就指令司法部的反托拉斯部門採取針對所謂「猶太人與牛仔的勾結」的行動。

結果,兩個月內,13家聯合大企業的股票大跌,共損失了50億美元的市場價值。不過,聯合大企業並沒有完全垮掉,只是它們的表現開始趨於穩健罷了。

在猶太實業家中,能比較有代表性地反映聯合大企業的特點及其盛衰的,除了斯坦伯格的利斯科公司之外,也許就是伊利·布萊克及其聯合商標公司了。

伊利·布萊克在20世60年代以「公司掠奪者」甚至「海盜」聞名美國商業界。因為他極擅長於對企業進行估價,並採取相應的行動。可這樣一個天才的實業家卻是半路出家的。

布萊克是一個猶太教法典學院(拉比學院)的畢業生,他隨父母一起從波蘭遷來美國,在長島擔任過3年拉比。以後,他覺得傳教沒有什麼意思,便放棄了拉比的職位,轉而去哥倫比亞商學院學習。

離開學校後,他在萊曼兄弟公司干過一段時間,管理羅森沃爾德家族的財產。此後,他買下了一個陷入困境的瓶蓋製造公司,美國西爾一卡普公司。

用布萊克自己的話說,這是「一個規模極小而問題極大的公司」。布萊克對該公司進行了大改造,易名為AMK公司之後,便走上了盤購的道路。

不久,布萊克的這家資產僅為4000萬美元的瓶蓋製造公司開始「追求」另一家問題重重的公司——約翰·莫雷爾公司。這是一家肉食品罐頭企業,規模為AMK公司的20倍,資產達8億美元。

布萊克剛把約翰·莫雷爾公司連同它的種種問題一股腦兒塞入自己的皮包,轉身又去追求一個歷史悠久,以波士頓為基地的香蕉種植和運輸公司——聯合果品公司。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有幾十萬公頃的種植園,擁有自己的冷藏船隊,共有37艘冷藏船,年銷售額達到50萬美元。公司的股票在證券市場並不被人看好,只能算一種疲軟的保本股票,因為公司的經營情況時好時壞,須憑自然或外國政治家的脾氣而定。不過,這家公司有兩個不為人注意的長處,一是它沒有債務,二是它有1億美元的現金和流動資金。正是這兩點吸引了布萊克這個精明的估價人的眼光。

布萊克偶然從一家經紀行得到消息,該行早在2年前就曾以較高的價格向委託人推薦過聯合果品公司的股票,而現在又在尋找對象把它盤出去。布萊克瞅准時機,馬上採取行動,先將這些經紀人手上的股票買下來,搶先了一步。布萊克從摩根保證信託公司為首的銀行集團借貸了3500萬美元,以每股56美元,也就是比市場價高4美元的價格買進了73.32萬股股票。這筆交易是紐約證券交易所歷史上名列第三的大宗交易。

布萊克領先之後。希望不動干戈就把聯合果品公司收購下來。但其他精明的人也看到了該公司有油水,結果導致了一場混戰。幾個月之內,3次投標出價,使股票的價格由每股50美元漲到了88美元。1968年正是60年代哄抬行情中兼並狂潮達到高峰的時候,布萊克以80美元到100美元的價格將可更換股票的債券和認股證書一攬子收進的交易,極有誘惑力。硝煙散盡,AMK成了勝利者,布萊克通過戈德曼·薩克斯公司又收進了36萬多股股票。

布萊克把新組建的聯合大企業命名為「聯合商標公司」,這個食品加工綜合企業,規模極為龐大,令人望而生畏。然而,經營情況卻與此並不相稱。

1969年股市崩潰和隨後的經濟衰退,打斷了布萊克蛇吞象的連續作業,而連續的天災人禍,則使其虧損不斷上升。

1970年公司虧損200萬美元,1971年為2400萬美元,1972年和1973年還可以,收支扯平。1974年公司總收入為20億美元,而虧損卻達到了4360萬。

聯合果品公司接連遭受自然災害:颶風毀壞了中美洲的許多水果作物:

乾旱和欠收導致全球范圍糧食緊缺,牛飼料價格也隨之猛漲。更為糟糕的是,後來又遭遇了中南美洲7個國家效法歐佩克的打擊。

這7個香蕉輸出國為了沖抵自1973年以來因石油價格上漲造成的赤字,聯合決定對每箱40磅的香蕉課以50美分或1美元的出口稅。實際徵收這項稅的只有3個國家,宏都拉斯是其中之一。宏都拉斯定下的稅額是每箱50美分。

由於聯合商標公司的香蕉有35%是在宏都拉斯生產的,每箱50美分,累積起來將達1500萬美元之巨,這對聯合商標公司來說,卻是一筆大開銷。

就在這時,宏都拉斯官方渠道又放出風聲,說出於某種考慮,可以適當降低稅額:如果聯合商標公司另行支付500萬美元,宏都拉斯總統就會減半徵收。這樣,公司可以少納稅750萬美元。這是明目張膽的索賄。公司經過同宏都拉斯方面的談判,商定支付250萬美元的賄賂。隨後,通過公司在歐洲的高級職員,將125萬美元存入了一家瑞士銀行的賬戶,同時答應將餘款陸續存人。後來,布萊克因默許賄賂受到極大的壓力,所以,餘款再也沒有送去。再往後,連送去的必要也沒有了。颶風毀壞了宏都拉斯70%的香蕉林,造成公司的損失高達1950萬美元。

嚴重的虧損迫使布萊克只好出賣子公司彌補赤字,聯合商標公司的股票則跌到了4美元一股。這家總收入在20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在公眾的眼裡只值4000萬美元。這時,行賄宏都拉斯總統的事又東窗事發。在這所有壓力之下,布萊克垮了,這位因其道德心和事業心無法忍受失敗與丑聞的實業家,終於在1975年2月3日從位於泛美大廈44層樓的辦公室里,跳樓身亡。

布萊克的失敗原因中有許多偶然因素,所以並不意味著聯合大企業這種實業組織形式的必然失敗。有人在1969年就評論過,布萊克的才能表現為「一個資產管理人,至於他能否區別香蕉樹與盆栽棕櫚,是完全不相乾的」。

他的能力在於發現巨額價值,逐步加以控制,並使其進入運行,再進一步發現更多的資產。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猶太商人總體上都表現出這樣一種能力或素質。從抽象的角度來說,企業的運行無非是資本的增值過程。所以企業的經營可以有多個層次,可以有技術有管理等等的層次,但最高的層次必然順應資本增值的一般規律,也就是滿足資本自行存在和發展的一般要求的金融或資產經營。這同樣是一個需要靈感、需要直覺、需要創造力的領域。

如果說像布萊克這樣不能區分香蕉樹與盆栽棕櫚的資產管理者有什麼不足的話,那絕不是他們只懂金融,而是他們時常忘記自己只懂金融。

❷ 炒股絕招如何精明地選購股票的作者是(美國)的斯蒂芬.利特爾,有誰知道他的簡歷,介紹一下。

斯蒂芬·利特爾,畢業於英國考特奧德學院(Courtauld Institute),現任皇家學院網站(the Royal Academy website)編輯,自由撰稿人。 作業簡介我只能介紹到這么多了,多餘的資料我也找不到了。這本書被當選為投資必讀書百部之一。下面我將這本好書的目錄介紹一下:緒 論
第一部分 助你起步的工具
1 股市機遇
2 主要市場指數
3 專業人士使用的操作工具
4 買進、賣出還是持有?——幫你找
到答案的信息來源
5 一個久經考驗的投資技巧
6 DRIPs——股利自動再投資
7 經紀人傭金
8 證券的納稅情況
第二部分 投資策略
9 投資成功的關鍵
10 利用投資增加收入
11 以高收入現值為目的
的投資
12 以增長為目的的穩健
型投資
13 以增長為目的的激進

. 型投資
14 投資於外國公司
15 以較低的價格收益比率
購買股票
16 在封閉型基金中獲利
的機會
第三部分 股票的廣闊世界
17 公開交易的股票
18 銀行業
19 賭博業
20 計算機業
21 計算機軟體與服務業
22 金融服務
23 食品加工業
24 食品雜貨業
25 醫療保健業
26 家庭日用品業
27 醫葯供應業
28 娛樂業
29 建築供應零售業
30 半導體業
31 電信設備業
附錄:具有股利再投資計劃(DRIPs)的
公司
術語匯編
索 引

❸ 我想自考,金融和會計有什麼區別啊~

非常非常大的不同,科目完全不一樣!
會計
4 20 高等數學(一) 6 必考 筆試
5 9 政治經濟學(財) 6 必考 筆試
6 146 中國稅制 4 必考 筆試
7 41 基礎會計學 5 必考 筆試
8 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6 必考 筆試
9 43 經濟法概論(財) 4 必考 筆試
10 155 中級財務會計 8 必考 筆試
11 18 計算機應用基礎 2 必考 筆試
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2 必考 實踐考核
12 67 財務管理學 6 必考 筆試
13 156 成本會計 5 必考 筆試
14 144 企業管理概論 5 必考 筆試
15 157 管理會計(一) 6 必考 筆試
101 8079 C程序設計語言 4 選考 筆試
102 8087 關系資料庫與程序設計 4 選考 筆試
103 8155 會計電算化 4 選考 筆試
8156 會計電算化課程實驗(一) 8 選考 實踐考核
231 40 法學概論 6 加考 筆試

金融
005 0020 高等數學(一) 6 必考 筆試
006 0066 貨幣銀行學 6 必考 筆試
007 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4 必考 筆試
008 0065 國民經濟統計概論 6 必考 筆試
009 0041 基礎會計學 5 必考 筆試
010 0018 計算機應用基礎 2 必考 筆試
0019 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 2 必考 實踐考核
011 0072 商業銀行業務與經營 5 必考 筆試
012 0073 銀行信貸管理學 6 必考 筆試
013 0060 財政學 4 必考 筆試
014 0055 企業會計學 6 必考 筆試
015 8172 證券投資學 6 必考 筆試
231 5679 憲法學 4 加考 筆試

❹ 敵意收購有哪些經典案例過程和結果是怎樣的

案例一:
1989年KKR敵意收購的 Nabisco煙草公司
過程:起初西爾遜雷曼哈頓公司想收購RJR Nabisco煙草公司,每股出價75美元。
KKR聽到消息後迅速將出價提高至90美元。
隨後,福斯特曼·利特爾加入收購競爭,KKR立即將出價提高至109美元。
RJR Nabisco煙草公司的管理層則在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的幫助下發起了反收購,將價格抬高至112美元。
最後RJR Nabisco煙草公司董事會接受了KKR公司109美元的價格。
在收購與反收購的激烈爭奪中,除了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兄弟外,摩根斯坦利、高盛和美林等頂尖投行和其他商業銀行也都紛紛捲入,為交易各方提供財務顧問或資金支持。
結果:這宗敵意收購涉及金額高達311億美元,KKR卻只動用了3000萬美元的自有資金。
311億美元的交易紀錄一直保持了17年,直到2006年才被打破。如果按照美元不變價格而不是名義價格計算,迄今還沒有任何一宗交易涉及的金額超過它。
這樁交易被記錄在暢銷書《門口的野蠻人:RJR Nabisco的隕落》中,後來還被拍成電視劇。
案例二:
過程:盛大同控股股東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一起通過公開股票市場交易收購了新浪公司(Nasdaq:SINA)大約19.5%的已發行普通股。
而且,盛大已經按照美國證券法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Schele 13 D報告,該公司在報告中表明了對所持有新浪股票的受益所有權,同時還公布了相關交易以及其它需要在Schele 13 D中報告的特定內容。
緊接著,2月19日23時,新浪CEO兼總裁汪延代表管委會發給全體員工一封信,表明了新浪不被控制不受影響的態度。2 月24 日,新浪正式表態,不歡迎通過購買股票的方式控制新浪,同時其管理層拋出「毒丸」計劃,以反擊盛大收購。
根據Nasdaq 數據顯示,盛大此時的市值約為21.3 億美元,新浪是12.9 億美元。在一般情況下,新浪可以以每份購股權0.001美元或經調整的價格贖回購股權,也可以在某位個人或團體獲得新浪10% 或以上的普通股以前(或其獲得新浪10%或以上普通股的10天之內)終止該購股權計劃。
結果:最終盛大隻能無奈放棄新浪。
案例三:
南孚電池在電池生產行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南孚占據全國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億6千萬。南孚已發展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公司收購。
過程:1988年,南平電池廠與福建興業銀行、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福建分公司(簡稱「基地福建公司」)、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資組建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資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東以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與摩根士丹利、荷蘭國家投資銀行、新加波政府投資公司合資組成中國電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國電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絕對控股權,也就是說外方股東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過中國電池間接控股南孚。
「南孚其實並不缺乏資金,相反,南孚的資金很充裕。南孚當時是被迫合資的!」
做為國際風險投資大鱷,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業的理由很簡單,無非是看中其潛在的市場價值,時機一到便將其所持股份拋售,從股票升值中賺取巨額利潤。南平市政府引進國際風險投資的舉動無疑是「引狼入室」。
南孚後來被出賣給競爭對手的厄運便由此開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於經營不善,造成巨額虧損,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讓了中國電池8.25%的股份。接著,摩根士丹利以1500萬美元獲得了原屬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國電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東又收購多達1000萬美元的中國電池股份。至此,中國電池有限公司的絕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轉入外方股東手中,而它們對南孚的控股也已達到了72%。本來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國電池有限公司能夠在海外上市,從而給它帶來巨額的股票收益,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中國電池遲遲未能上市。
外方股東等不及了,它們以1億美元的價格將中國電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給美國吉列公司。外方股東的總投資約為4200萬美元,一下子凈賺了5800萬美元!
結果:生產「Mach3」剃須刀和金霸王電池等消費產品的美國吉列公司宣布,已經買下中國電池生產商南孚電池的多數股權——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短短幾年時間,南孚由中國電池生產業的巨頭變成了其競爭對手的子公司,而且這個競爭對手曾是它的手下敗將。
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現在好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消失了,而且還得到了一家年利潤8000萬美元,擁有300多萬個銷售點的電池生產企業,更重要的是獲得了大半個中國市場。
本來南孚的優質鹼性電池已打入國際市場,此時正是向海外發展的大好時機,可是為了避免和母公司爭奪市場份額,南孚只好匆匆鳴金收兵。
由於不能與金霸王正面沖突,現在南孚有一半的生產能力被閑置著。
南孚正漸漸地失去活力。南孚被並購,不僅對其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南孚被收購後不久,原總經理陳來茂便黯然辭職。
十幾年的辛勤奮斗換來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經是別人的了。

❺ 杜蘭特是怎麼帶通用上位的

杜蘭特是一個熱衷於並購的人,因此,他並購了一家又一家企業。杜蘭特又是一個不擅長管理的人,因此,面對數量眾多的被收購企業,他卻無法將它們整合出最佳戰鬥力。

雖然杜蘭特的收購有一定的效果,到了1910年初,別克公司和凱迪拉克公司的利潤依舊可觀,奧克蘭公司略有盈餘,奧茲汽車公司也有復甦的跡象。但要將這20多家參差不齊的汽車公司在兩年內整合到一起,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通用汽車的銷售額從1909年的2 900萬美元上升到了1910年的49 400萬美元,但凈利潤卻只是從110萬美元上升到1 020萬美元。這就導致了通用汽車在進行擴張和購買零配件時出現了大量的資金缺口,於是,通用就不得不從供應商和商業銀行處進行大量借貸。

1910年的經濟恐慌使債權人開始注意到通用的財務狀況。1910年8月,通用的債權人在紐約召開了一次會議,並對通用的債務進行了一次核定,當時他們就發現僅別克一家公司的債務就高達700萬美元左右。因此,他們決定成立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來對債務進行管理,以防止債務的進一步增加。一時間,通用汽車公司由天堂墜入到地獄。由於供應商短貨、銀行拒絕貸款,通用一度貼近破產的邊緣。最後,經過與銀行家的幾輪談判,通用最終獲得了1 500萬美元左右的貸款,但條件卻是十分苛刻的。

為了能夠絕對控制通用。杜蘭特又開始玩起了資本魔方,他首先將雪佛蘭的資本總額由2 000萬美元增到8 000萬美元,然後鼓動通用股東以1∶5的比例兌換雪佛蘭的股票,1916年5月,杜蘭特向董事們宣布,他已經控制了絕大多數的通用汽車有表決權的股票,雪佛蘭汽車公司擁有通用汽車已經發行的825 589股股票中的450 000股,杜蘭特終於實現了雪佛蘭吞並通用汽車的「夢想」。1916年6月,杜蘭特當選通用總裁。這次事件標志著杜蘭特重新從銀行家手中奪回了通用。

❻ 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品目錄

譯者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華爾街最大的空頭
勞倫斯·利文斯頓掀起的風波
誰是華爾街最大的空頭
利文斯頓的個性
一個單刀直入的問題
華爾街商人
莫須有的罪名
內幕消息
研究輪盤賭
采訪技巧
做出正確判斷
形形色色的交易者
自動報價機意識
投機客的弱點
第二章 少年交易手擊敗投機商號
學會解讀報價紙帶
利文斯頓的第一個內線消息
打敗投機商號
離奇的報價紙帶解讀能力
一件棘手的事
他們是怎麼乾的
在紐約的頭幾個星期
少年賭客破產了
換地方
聖路易斯歷險記
在泰勒公司發生的一切
老邁克戴維特的秘笈
算一筆舊賬
泰勒又被修理了一一回
第三章 我絕對正確――卻賠得身無分文
詹姆斯?基涅的回憶
當三點的鍾聲響起
檢驗正確性
代價不菲的經驗
攤低虧損
有缺陷的交易方法
一位新朋友
地下股票經紀公司
被屠宰的羔羊
遭受欺騙
輕微的懲罰
一次有收獲的中途停留
重返華爾街
第四章 25萬美元的直覺
圖表與報價紙帶
空前的暴跌
阿默憤怒了
老帕特里奇先生的智慧
市場教訓
一種神秘的預感
潛意識的沖動
報價紙帶會撒謊嗎
警世之言
一次便宜的教訓
利文斯頓的交易方法
迪肯·懷特的消息
迪肯採取行動
選擇操作時機
第五章 我的鼎盛時期
為大操作做准備
理論正確,實踐錯誤
操作正確,卻破了產
關鍵的日子
策劃襲擊立鼎公司
可靠的盟友在起作用
對安納康達產生的預感
工作的安慰劑
迎接暴風雨的到來
走上正確的道路
資金調度站
當廠一天的國王!
市場顛覆
突然的轉變
街頭行乞
虧損100萬
第六章 迄今為止無人能與股市匹敵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商品交易
最小阻力線
推市場一把
一個例證
摸清趨勢
粗心的代價
無法擊敗的游戲
靠策略挽救
內部消息
天才的策略
七月棉花的一次交易
快速行動的時機
純屬運氣
第七章 無意中給別人佔了便宜
單槍匹馬闖盪華爾街
利用錯誤賺錢
在畫點的線上簽字
個性的高昂代價
轉瞬即逝的財富
華爾街瘟神
敗於投機業
回到紐約
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感激的羈縛
虧損的啟示
顆粒無收的5年
第八章 100萬美元的債務,100萬美元的回報
客串內幕人士
少年賭客在拚命
天意不饒人
100萬美元的債務
全新的開始
觀望與等待
伯利恆飛漲
熊市的初現
一次補倉的機會
簿記問題
為瑣事而掏錢
第九章 黑貓吉運與無法抑制的沖動
黑色吉祥物
抓門的聲音
利文斯頓的奇怪行為
實情
將賬面盈利兌現
憑經驗兌現
行情萌兆
汽車板塊中的跛腳鴨
蓋亞那黃金沉浮記
負債100萬
利用行情賺錢
空方打壓熱帶貿易
利文斯頓的策略分析
第十章 咖啡壟斷與定價委員會
昂貴的第八
追隨利文斯頓
迷惘的追隨者
讓人無奈的賴賬者
利文斯頓的咖啡交易
不可預知之事
歸咎於空方的打壓
婆羅洲錫逸事
餐桌上的消息
維森斯坦的失算
定期放縱希望
感激的約翰·蓋茨
再遭虧損
評說阿奇遜
塞姆·斯隆的撙節
第十一章 為什麼公眾老輸錢
恭維之詞
沒有最佳時機
失去士氣的人
拉瑞?利文斯頓的至言
健全的法規
大擴容
未署名的觀點
隱姓埋名的情報販子
吸籌待漲
內幕拋空
紐海文的實例
利文斯頓:替罪羊
第十二章 國王、平民與投機的弊害
經紀商輔佐內幕人士的格套
額外紅利
內幕人士簽名的觀點
報價機奪福
雅各布·利特爾輝煌的事業
多頭頭目交易室里的一幕
悉數償還
英雄末路
摩斯的洛克島集合基金
投機埃里
王者的廢黜
從名聲顯赫到邋遢齷齪

❼ 世界的第一次金融危機在那一年世界發生了幾次金融危機分別有什麼影響

1856年10月12日(星期五)

這個階段加利福尼亞的黃金產量已經趨於平穩,曾經大大刺激美國出口的克里米亞戰爭和歐洲穀物的歉收也已經結束。6月份的《紐約先驅報》寫道:"我們的碼頭塞滿了船隻,大部分的船隻都沒有活干,有活乾的船隻所收取的費用也低得可憐。"同時一家波士頓報紙也指出,新英格蘭地區的紡織業同樣處於痛苦掙扎的境地-因為沒有市場需求,6 000架棉紡機只能閑置在那裡。

雪上加霜的是,在夏季和早秋,資金往往會流出紐約的銀行,這是由於在這個季節,西部的農場主為了支付收割的費用和償還貸款,會從當地的銀行提走他們的存款,從而迫使這些銀行將它們存在紐約的銀行里的資金調回。所以每逢8月份,紐約的資金供應都非常緊張。8月中旬,《紐約先驅報》寫道:"市場上有大量的搖搖欲墜的、急欲拋出的股票,但找不到一個買家,看不到任何需求。"

8月19號,密歇根中央鐵路公司(Michigan Central Railroad)的總裁埃德文·C·利奇菲爾德(Edwin C. Litchfield)辭職,理由是"想在個人事務上花更多時間"。即使在1857年,這樣的借口一般也被看成是"公司有了大麻煩"的另一種說法。密歇根中央鐵路的股票率先下跌,受其影響,另外幾家主要鐵路的股票也開始下跌。8月7號,密歇根中央鐵路股票價格是85美元;到8月29號,只有了67美元。伊利鐵路從34美元跌到了21美元;紐約中央鐵路從83美元跌到了74美元。很快,密歇根中央鐵路就被國家接管了。

8月24號,俄亥俄人壽保險和信託公司(Ohio Life Insurance Trust Company,從它的名字看雖然不像銀行,但實際上是家銀行)紐約分公司停止營業,宣布破產。大量的欺詐行為很快被揭露出來,該公司在辛辛那提的總部也很快宣布停止營業。股價在4天之內下跌了85%,它的儲戶在銀行外面排成長隊,希望能僥幸取回一點點原來的存款。當地的一家報紙引用了當時剛剛出版的《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operfield)中的話,寫道:"他們現在所能做的只有'等待著奇跡出現'。"

華爾街上的經紀商和投機商中比較脆弱的開始破產了。8月27日,雅各布·利特爾由於不能償還債務而第四次破產,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後一次破產。到9月份時,實力稍遜的銀行開始走向破產,9月12號,市場遭受了又一次嚴重打擊,"中美洲號"(Central America)蒸汽船在好望角外遇到颶風襲擊而沉沒,船上400名旅客全部遇難,船上裝載的價值160萬美元的加利福尼亞黃金也隨之沉沒,對華爾街來說,後者產生了更加直接的沖擊。

雖然當時大西洋底的電報電纜要到第二年才鋪設完工並投入使用(實際上,第二年它投入使用僅兩周後就無法工作了),但倫敦和巴黎市場還是很快就知道了紐約市場的困境,於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世界金融危機隨之爆發。當英格蘭銀行和法蘭西銀行開始保護自己的貨幣時,歐洲市場上的利率立刻飈升。因此,歐洲投資者立刻抽回投資於美國證券的資金,以購買更安全的國內證券。

到10月中旬,美國的大部分銀行和紐約所有的大銀行都停止支付黃金。實際上,這些銀行宣布銀行放假而暫停營業,經營狀況還比較良好的銀行則利用這個機會增加鑄幣儲備,有條不紊地提前收回貸款。華爾街最糟糕的一段時期終於過去了,到12月份時,銀行已經能夠重新用鑄幣支付了。

但是,這場危機帶給紐約金融市場的打擊幾乎是致命的。一半的紐約經紀商都走向了破產,另外還有985名紐約商人破產了,留下了1.2億的債務,這在當時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正如它當初迅速地出現,短命的礦業交易所也以很快的速度消失了,街邊交易場所又變成了一座不見人影的"空城"。甚至許多度過了1837年恐慌的實力雄厚的經紀商,在這次危機中也被擊垮了。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前一次恐慌中,他們除了證券經紀業務之外,還有其他業務,但是在1857年,他們已經沒有了其他業務了。

在許多經紀商離開證券經紀業之後,多年來一直像個封閉的俱樂部一樣運作的紐約股票交易所,現在又有席位可供出售了,一些年輕而更有闖勁的經紀人加入了進來。像亨利·克魯斯、倫納德·傑羅姆、科尼利厄斯·范德比爾特、丹尼爾·德魯、奧古斯特·斯蓋爾等,他們將不再局限於華爾街那種古老的家庭作坊式的運作方式,他們將給華爾街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當時正在進行的南北戰爭給這些華爾街的新生力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隨後在這里發生的將是"牙齒和爪子上都沾滿了鮮血"的資本主義的活生生的例子,而歷史正在拭目以待這一切將給世界帶來的影響。

時間 事 件 主 要 原 因 直 接 原 因
1982年 墨西哥債務危機/台灣亞信事件 政府行為失當/違規經營
墨西哥宣布推遲90天償還到期外債亞/洲信託投資公司違規炒作房地產和股票
1983年 九月港元風景 政府行為失當 港英當局/不幹預0
1985年 台灣十信事件0 違規經營 台北第十信用社超范圍高利籌資炒作地產!股票
1987年 股票十月風潮 泡沫經濟破滅 道瓊斯指數猛跌508點
1988年 溫州 倒會風潮 過度投機抬會 發生倒會案
1991年 香港/國商事件 0違規經營 被政府指令暫停營業
1994年
長城公司集資潮 金融犯罪 沈太福非法集資被查處
墨西哥金融危機 政府行為失當 國際融資沖擊

1995年
2.23國債期貨事件 違規經營 萬國證券公司違規,國債期貨崩盤
巴林風暴 金融監管不力 里森炒作金融衍生工具發生巨大虧損

大和風波 金融監管不力 井口俊英在美元債券投資中讓大和銀行損失巨款

1997年
羅馬尼亞非法集資案 金融犯罪 一個金字塔式集資計劃失敗

阿爾巴尼亞金融危機 政府行為失當 政局動盪

東南亞金融危機 泡沫經濟破滅 索羅斯炒賣泰國銖

❽ 請學霸解釋 much. little. a little. bit. a

much:

n. 許多,大量
adj. 大量的
adv. 非常,很
pron. 許多,大量
n. (Much)人名;(德)穆赫;(英)馬奇
短語
How much 多少 ; 多少錢 ; 數量 ; 自然卷
much more 多得多 ; 更加 ; 要多得多 ; 多很多
much as 雖然 ; 表讓步 ; 雖然很 ; 由於
much [mʌtʃ]
adj.
[修飾不可數名詞,多用於否定句和疑問句]很多的,大量的;很大程度的
[常用於否定句]重要的,重大的
adv.
很,非常,十分,很大程度地
[用以加強比較級或最高級]到極大程度;最
常常;好久
接近;大約;差不多;幾乎
n.
很多,大量
重大的事物;引人注目的事物
短語:
非某人力所能及
非某人所能忍受
[口語]太過分,太不像話
[美國俚語]太棒啦,妙極了
這么多;到這種程度
這一點
[多用於否定句]對…評價很高,對…印象很好
對…重視,器重
那麼多;到那種程度
那一點
[口語]
關於…就談這么多,…到此為止
[表示輕蔑]原來…不過如此
這么多;達到這種程度
極,非常
純粹,完全,十足的
[後接the+比較級]那就更…
不多
不怎麼喜歡;不十分感興趣;不很擅長;不怎麼好
[口語]哪裡的話;當然不;不見得,未必
與…幾乎一樣,非常像
雖然,盡管;即使
重視,尊重;特別強調
充分利用
恭維,吹捧;誇張;諂媚
寵愛;溺愛
[常用於否定句]充分理解,明白
多少?
什麼價錢?多少錢?
到什麼程度?
[戲謔語]什麼?[要求對方重講一遍時用]
[美國俚語]
太過分了;太不像話了
太吃力了,使人受不了
妙極了!太好啦!
和…同樣多的
與…一樣,恰如
像…那麼多;多達
和…同樣程度
和…差不多,幾乎等於;實際上,事實上
同樣多的,同樣數量
同樣的事;這一點(指上文提到的情況)
a bit much [口語]有些過分
amount to much 了不起,有重要性[通常用於否定句]
as much
as much again (as) 再有同樣數量的,加一倍的,多一倍的,兩倍的
as much as
as much…as…
as much as one can do 盡個人最大努力
as much as to say 就好比說,等於說
be too much
by much… 得多,大大地
ever so much 非常,萬分
for as much as 因為,由於;既然
half as much again 多半倍,一倍半
have much to do with 與…有很大關系
How much?
I thought as much. 我早就料到會這樣,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in as much as 既然;由於
leave much to be desired 很不完善,還有不少缺點有待改進
make much of
much about 相差不遠,差不多
much as
much less 更不用說,更何況[用於否定]
much more 更加,何況 [用於肯定]
much of a [口語]十分好的,了不起的[常用於否定句或疑問句]
much of a size 大小差不多
much the same 差不多一樣
not much
not so much…as 與其說是…不如說是…
nothing much 很少,沒有什麼
not up to much [口語]不很符合標准;不怎麼令人滿意
one too much for someone 比某人強,勝過某人,非某人所能敵
rather much =a bit much
set much by someone (或something) 重視某人(或某事物);尊重某人(或某事物)
so much
so much as 甚至,連…也…
so much for
so much so that 到如此程度以至…
that much
there is not much in… 沒什麼價值;…沒多大意義
think much of
this much
thus much 到這種程度為止;這么多
too much
too much for someone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好事做過頭)叫人受不了,凡事適可而止
up to much 很好;有很大價值的;令人滿意的 [常用於否定句]

變形:
adj. more . most
adv. more . most
little:
adj. 小的;很少的;短暫的;小巧可愛的
adv. 完全不
n. 少許;沒有多少;短時間
n. (Little)人名;(英)利特爾
短語
Little Dorrit 小杜麗 ; 小杜瑞特 ; 小多利 ; 小杜麗特
Little Boy 小男孩原子彈 ; 小男孩 ; 小伙計 ; 房祖名
Little Britain 小不列顛 ; 小小英國人 ; 小小不列顛 ; 英倫雙雄
Little Saigon 小西貢
Little Cayman 小開曼 ; 小開曼島
Little Eagle 小雕 ; 小鷹 ; 小小的鷹 ; 雛鷹
Little Swift 小白腰雨燕
Little Hermit 小隱蜂鳥
Little Corella 小鳳頭鸚鵡 ; 裸眼小葵花
little ['litl]
adj.
小的,不大的
(表示否定)(數量)微量的;不多的
[a little](表示肯定)一點點,有一些
(人或動物)幼小的;小得可愛;討人喜歡的
(時間等)短的;短暫的;(距離等)不長的
渺小的;無關緊要的;關系不大的;影響小的;瑣碎的
(聲音)不響亮的;微弱的;不強的
狹小的,氣量狹窄的
小得可鄙的,卑鄙的;可惡的
小規模的
adv.
(表示肯定)稍許,一點兒,不多
[用於動詞前]毫不,根本不,一點也不
(表示否定)很少,少到幾乎沒有;微小
[a little]
難得,不常,極少,幾乎不
n.
(表示否定)微少;沒有多少;幾乎沒有
[a little](表示肯定);少量;少許
短時間;短距離
近義詞:
small
短語:
不重視;認為…沒有價值
對…不以為然
僅有的一點點[亦作 what little]
小人物,無足輕重的人
不少,相當多
很非常
輕視,不重視;蔑視,不以為然[亦作set little by]
對…不甚了解,對…不甚領會
幾乎和…一樣
不過是…而已
和…沒有差別
與…半斤八兩
幾乎達…之多
不久,一會兒
[廢語]簡單地說,簡言之
after a little 過了一會兒,不久
by little and little 逐漸地;慢慢地;一點一點地[亦作 little by little]
come to little 終於失敗;沒什麼結果
Every little helps. [諺語]點點滴滴都有作用。
Every little counts. [諺語]點點滴滴都重要。
for a little 不久,一會兒
go for very little (或nothing) 幾乎無效;無足輕重;勞而無功;落得一場空
in a little
in little 小規模的(地);小型的(地)
little better than 並不比…好;簡直和…一樣(壞);簡直就是
little by little 逐漸地;慢慢地;一點一點地[亦作 by little and little ]
little less than
little more than
little or no(或little if any) 不多;簡直沒有;幾乎沒有
little or nothing(或little if anything) 簡直沒有,幾乎沒有
little short of 幾乎;簡直是
make little of
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 [諺語]積少成多,集腋成裘。
no little 不少,很多
not(或quite) a little
see little of… 很少…與來往
set little by 輕視,怠慢,不重視;不以為然
the little
think little of

變形:
adj. less . least
adv. less . least
a little:
一點兒,少量
a few 與 a little 都表示肯定的意思,指「有一點,有一些」。具體區別:
(1) a few 後加可數名詞復數
(2)a little 後加不可數名詞單數。
e.g. I'm going to buy a few bananas.
I can speak only a little Chinese.
3. a little 與 little 也可以用作副詞, 表示「有點」「稍稍」 表示「很少」
e.g. ----Can you speak English?
----Yes, but only a little.
This book is a little more difficult than that one.
( 可修飾形容詞比較級)
She slept little last night. 昨天晚上,她沒有怎麼睡覺。
bit:

n. [計] 比特(二進位制信息單位);少量;馬嚼子;輔幣;老一套
vt. 控制
adj. 很小的;微不足道的
adv. 有點兒;相當
v. 咬(bite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
a bit 和bit的區別

a bit + adj.
a bit of + n.
a bit 後面加形容詞,用法和a little一樣
a bit of 後面加不可數名詞,意思:一點
但要注意:not a bit = not at all 「毫不」
not a little = much 非常
此外還有a bit of a.......表示「有點像.......」
quite a bit 相當多。
some:

adj.一些; 某個; 大約; 相當多的
pron.一些; 若干; 其中的一部分; (數量不確切時用)有些人
adv.非常; 相當; <美>稍微
many:

pron. 許多;許多人
adj. 許多的
n. (Many)人名;(法)馬尼
⒈【口】很多,多數,多量[S1][P1][(+of)]

There are a lot of people in the railroad station.
火車站里有許多人。
⒉全部[the S][G]
Take the whole lot.
把這些全都拿去吧。
⒊(商品等的)一批,一攤;某一類的人[C][G]
This lot of shoes sell very well.
這批鞋很暢銷。
⒋(出售或拍賣時的)貨品[C]
Lot 99 is a pair of antique vases.
第九十九批拍賣品是一對古瓶。
⒌(作特定用處的)一塊地[C]
He is looking for an empty lot on which to build his house.
他想買一塊空地造房子。
⒍【美】電影製片廠[C]
⒎簽[C]
They drew lots to decide who should begin.
他們用抽簽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開始。
⒏抽簽[U]
It was settled by lot.
這事是以抽簽決定的。
⒐命運,運氣[U][S1]
It was her lot to suffer through life.
她命該一輩子受苦。
⒑份兒[C],份額 [金融](在金融中,lot指的是用於交易的一定量的標准份額,如中國股票交易要求的最小交易單位「一手」——等於100股)
He divided the fruit into three lots.
他將水果分成三份。
[金融] Recing minimum trading lot in exchange may creat liquidity.
減少交易所的最小交易單位可以增加流動性。
及物動詞
vt. 劃分
不及物動詞
vi.抽簽
短語:a lot of,lots of
用於可數名詞的復數形式
a lot是口語中的一個常用片語,多用於肯定句,有時也用於疑問句。其主要用法有如下幾點:

一、作名詞短語,表示「很多;多量」,在句中作主語、賓語或表語,其後常有動詞不定式短語作後置定語,

如:

Sometimes we have very little snow, but sometimes there』s a lot.有時我們這兒雪很少,有時卻又很多。(作主語)

There is a lot to see at the party. 聚會上有許多可觀賞的東西。(作主語)

He』s given her a lot to eat. 他給了她許多好吃的東西。(作賓語)

You know a lot/much about English names. 你知道許多有關英語姓名的情況。(作賓語)

We see a lot of him these days. 這幾天我們經常見到他。(作賓語)

This is a lot. 這真多。(作表語)

二、作副詞短語,在句中作程度狀語,表示「很;非常;常常」,修飾動詞、感嘆詞、介詞短語、形容詞或

副詞的比較級,如:

It usually rains a lot/much at this time of year. 每年這個時候都經常下雨。(修飾動詞rain)

Do you wear your new watch a lot? 你常戴你的新手錶嗎?(修飾動詞wear)

Thanks a lot/very much ---that』s very kind. 多謝,十分感激。(修飾感嘆詞thanks,thanks=thank you)

He is feeling a lot/much better. 他感覺好多了。(修飾比較級better)

Your room is a lot bigger than mine. 你的房間比我的大得多。(修飾比較級bigger)

三、a lot前可被such,what,quite,rather修飾,如:

I like him quite a lot. 我非常喜歡他。

---How much money is left? ---還剩下多少錢?

---Rather a lot. ---還有相當多。

四、a lot of = lots of,可修飾可數或不可數名詞,意為「許多」, 「大量的」,相當於many或much。a lot, a lot of, lots of通常用於肯定句,否定句中一般用many或much,如:

There』s a lot of work to do and a lot of people have been sent there.

有許多事情要做,許多人已派去那裡了。

五、用於固定搭配構成習語。

have a lot to answer for為糟糕的情況負責

Jerry』s got a lot to answer for. If it weren』t for him, Ann would never have left Denver.

傑里要為這一後果負責。如果不是為了他,安永遠也不會離開丹佛(美國科羅拉多州)。

have a lot on your plate有很多困難的工作要處理

Leave Mum alone-she』s got a lot on her plate at the moment.

不要管媽媽―——她眼下有太多的事要處理。

I can』t take a holiday at the moment; I』ve got a lot/far too much on my plate.

我現在不能休假,我有太多的事要處理。

have a lot on/have a lot going on 近期很忙

Do you have a lot on for tonight? 你今晚很忙嗎?

They will have a lot on tomorrow. 他們明天將很忙。

have a lot on one』s mind把很多事情掛在心上

He is a businessman. He always has a lot on his mind.

他是一個商人。他總是記掛著很多事情。

see + n. (a lot/little/less/more/much/nothing/something) + of + sb./sth. ……見到某人/物

He has seen something of life. 他略有閱歷。

We hope to see something of you ring the holidays. 我們希望在假期里不時能看到你。

something of…表示「幾分; 多少」。

❾ 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區別在哪裡謝謝

經濟學有關生產、需求、經濟政策、小到企業決策,大到就業收入國民產值等。是一個宏觀概念,比如國家制定什麼宏觀的經濟政策,這些就是屬於經濟學。

金融是有關證券市場、股票債券、銀行、保險、公司融資。

❿ 國家寶藏總 尼古拉斯凱奇 介紹 華爾街的來歷是什麼

還介紹的是百老匯

華爾街的由來

華爾街起源於17世紀,當時那裡隸屬於荷蘭新移民。那塊被稱為新阿姆斯特丹的地方位於曼哈頓島前端,夾在兩條航運方便的河流之間,是易於停靠船舶的天然深水良港。因而,航海業發達的荷蘭看中了這一地點。

十年後,新阿姆斯特丹北部前沿被三角形柵欄「牆」所取代,它延續了910米,為的是防範新的敵人——英國人。

1664年,英國人和荷蘭人展開了一場海上爭奪戰,英國人成功地佔領了新阿姆斯特丹,「牆」沒有起到多大的防禦作用。1685年,英國人把這條街命名為「華爾街」(WallStreet)。英文單詞「Wall」是「牆」的意思。

華爾街臨近港口,地理位置重要,對於紐約商業金融活動具有特殊意義。在英國人統治時期,紐約迅速發展成為港口城市,並逐漸展現出一個國際大都會的雛形。

把華爾街作為市中心,是英國任命的紐約總督托馬斯·唐干做出的決定。他事先偷偷購買了臨近的大片土地,然後分成許多小塊待價而沽。1686年,華爾街開始大規模建設開發,他便順勢出售牟利。一些人也看出了門道,分別趕在華爾街區域地價飆升之前購入大量地產。在17世紀的最後十年裡,華爾街經過擴建改造,面貌煥然一新,原來老的木柵欄被拆除,基石用於建造市政廳,第一所基督教三一教堂也建造起來,從而拉開了華爾街空前但不絕後的序幕。

漢密爾頓計劃

華爾街居民當中,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最為著名。在合眾國早期歷史上,一些設計者們,不僅從無到有創建了美國,而且為未來發展指明了道路,漢密爾頓就是其中之一。漢密爾頓堅信,新誕生的國家不僅應該制定明確的憲法,而且還要相應地建立起制定和實施商業法規的有效運作系統。一位觀察家認為,漢密爾頓把自己看做喬治·華盛頓總統任期的聯邦總理,而不僅僅是一位財政部長。

當時,由於獨立戰爭的影響,美國的內、外債總額高達5400萬美元,其中包括嚴重貶值的面值4000萬美元的大陸幣,以及各州政府未償還的2500萬美元債務等。單債務利息一項就高達400萬美元,聯邦政府的年度稅收根本無力償付。

為擺脫困境,漢密爾頓實施了集資和還債計劃。他認為,應該將資金集中於商人、經紀人階層,並由他們對國家的未來進行風險投資。為贏得這些新生資產階級的信任,國家必須預先投資,而自己的計劃就是其中的一個步驟。

在實施計劃過程中,漢密爾頓首先開始發行新紙幣,用以取代大陸幣。其次,漢密爾頓又發行聯邦債券,募集了8000萬美元資金。債券買賣主要面向沿海商業中心地帶的券商和經紀人。

對於大陸幣面值可能重新恢復,華爾街經紀人早有預料。他們以十分優惠的折扣大量購進,用舊幣換新幣,再用新幣買政府債券。當曼哈頓南區普通投資者猶豫不決時,華爾街的經紀人不僅購入大批國債,還從南方各州買進了大批大陸幣,幾乎相當於美國債務總額的三分之二。

這樣,政府有錢了,經紀人持有了國家債券,不值錢的大陸幣退出了流通領域。可是,對於經紀人可以按極低的價格買進舊幣,然後等額兌換新幣,眾多舊幣持有者一無所知,做夢也想不到會出現這種情況,遭受重大損失。正是這種投機,導致了華爾街第一次金融丑聞的發生。

操縱市場的報應

1789年財政部成立的時候,漢密爾頓任命杜爾為助理部長。但杜爾只在這一職位上幹了七個月就提出辭職。

1790年12月,杜爾委託倫納德·布利克作為代理,去南卡羅來納州購買舊大陸幣。有證據表明,在布利克前往南卡羅來納州之前,杜爾已經開始投機交易了,當時他還在財政部任職。與他關系密切的商業合作夥伴,事先從他口中得知漢密爾頓計劃的消息,大多以很低的價格吃進大量大陸幣進行囤積。

杜爾不滿足於僅投機大陸幣,還與別人聯手在市場上秘密收購紐約銀行的股票,試圖取得控股權。紐約銀行是一家州立商業銀行,在漢密爾頓醞釀的金融大餐里,它是一道重要的基礎原料。因為合眾國銀行不屬於商業銀行,不能夠吸納儲蓄或開展借貸業務,所以漢密爾頓需要將一家信譽良好的商業銀行納入其中,以便保持金融穩定,進行必要的政府資金周轉。

杜爾認為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便與華爾街一些著名人物一起,秘密開始股票收購的壟斷操作。杜爾的企圖開創了華爾街歷史上進行市場操縱的先河,其具體運作策略是:當股價低落時,盡可能地全部買進,然後消除壓低股價的負面因素,促使價格回升,再拋售手中的股票。問題在於,隨著壟斷者不斷買進,市場力量自然推動股價上漲,而這恰恰是壟斷者滿倉之前所極力避免的事情。為達到這一目的,杜爾在運作中巧妙地設計圈套,誘騙投資者相信一家新的銀行正在建立,將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致使紐約銀行股票價格大幅滑落。此後,杜爾竭盡所能吃進紐約銀行的股票。當用盡了所有資金和抵押的時候,他開始以2%-4%的月利率從紐約中央大街的廣大民眾中集資借錢。

1791年8月,漢密爾頓開始對杜爾產生了懷疑,提醒他不要進行與身份不符的投機生意,後來得知杜爾計劃拼湊一家新銀行,與紐約銀行展開競爭時,漢密爾頓勃然大怒,為避免其將整個國家建立商業信譽的宏偉計劃置於險境,漢密爾頓和紐約銀行合作,採取拒絕抵押的方式,阻止杜爾及其同謀染指紐約銀行。

紐約銀行不再為杜爾及其同夥提供進一步的貸款,杜爾的集資由於必須支付2%-4%的月利息,現金流一旦受阻,將產生致命的影響。這樣,杜爾的壓力驟然增大,災難發生了。

杜爾不得不被迫宣布無法履約付息。消息一經泄露,他們隨即遭到投資者的圍攻,但為時已晚,有人這樣描述當時的混亂情況:晚上人聲嘈雜、喧鬧紛亂,城市裡出現了暴民,聲討投機之父杜爾掠奪了所有財產,使他們血本無歸。暴怒的民眾試圖將他從監獄里揪出來,但被市長和行政官員制止了。由於令人詛咒的投機,這個城市一半人傾家盪產了。

梧桐樹協議

金融丑聞是導致《梧桐樹協議》簽署的重要事件之一。經紀人希望制定公共管理條例,規範金融市場,以便平息公眾的憤怒,同時將約束機制掌握於自我手中。

據說,在杜爾被捕一星期後,在《梧桐樹協議》簽署大約兩個月之前,一批經紀人於3月21日在克里賓館集會。根據《美國政府公報》報道:「商人和股票經紀人……任命了一個委員會,負責報告與商業交易運作模式有關的法律和法規,並研究他們的意見是否合適。」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樹木大多用來生火,曼哈頓街道上樹木貧乏,因而華爾街68號院這棵尚存的梧桐樹就格外引人注目,樹陰下成了良好的集會場所。1792年5月17日,24個經紀人在樹下召開會議,達成一項協定,協議具有中世紀行業協議的性質,它規定24個簽約者進行債券買賣時,彼此間享有優惠,以統一、固定的比率提取傭金:

我們,簽約者,作為買賣公共證券的經紀人,特此庄嚴承諾並彼此保證:在從今往後的交易中,無論對任何人,無論買賣任何證券,都將以不低於交易額0.25%的比率提取傭金,而我們之間彼此交易時,則相互磋商,給予優惠。

從此,會員專屬和固定最低傭金成為傳統和定製,延續並影響到以後的交易活動,直到 20世紀。《梧桐樹協議》簽約者的行為,也正是所有市場開拓者們夢寐以求的目標:設置壁壘,將自己和其他人隔離開來,以便實現市場壟斷;只有在方便可行的情況下,才允許其他人進入同一市場。

《梧桐樹協議》的簽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阻止政府對於金融市場的干涉。

「莊家」的出現

華爾街作為一個金融中心,在最初形成的兩年裡建章定製,為以後兩個世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樣,華爾街培育了早期的券商。他們既是證券交易的受益者,也擔負著責任和義務。

無論如何,早期的華爾街迅速繁榮起來,並且很快出現了許多重要場所,容納商人們從事金融活動。其中第一場所當屬唐提飯店,唐提飯店由唐提投資機構建造,也因此得名,它不僅是一家飯店,更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招商引資載體。對於經紀人來說,集資的方式已經不算新奇。從販運皮毛,到買賣奴隸,他們曾經一度無所不為。經紀人作為中間人,從供貨商手裡購買商品。

在1790-1792年劇烈動盪時期過後,華爾街的證券交易停頓了近20年。 1812年對英戰爭爆發,政府又開始通過大量發行債券募集資金,華爾街隨即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戰爭結束後發生了三起重大事件,將華爾街繼續推向前進: 1816年美國第二合眾銀行重新開張,注冊資金3500萬美元,其中2800萬美元向公眾出售;為造伊利運河,首批債券開始發行,總額達7000萬美元;成立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與《梧桐樹協議》簽約者聯盟一樣,都是會員制,但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成為一個行業協會,可以憑幾個經濟人的實力和影響,為華爾街確定證券價格。普賴姆被選為第一任主席,並且成為現代華爾街的偉大規劃者。

最早,普賴姆以銀行間的票據買賣積累財富,他以頻繁交易成為第一個「莊家」,並通過銀行控股,成為第一個私人銀行家。他放貸的利率,被稱為「普賴姆利率」。當時,由於受杜爾丑聞影響,證券交易行業十分蕭條。普賴姆是個革新家,通過對傳統交易去粗取精,他在自己的交易場所營造了安全、穩妥、賓至如歸的氛圍。

此後十年裡,競爭出現了,一方自詡為「官方」交易者,採取各種限制措施;另一方為外來者,認為證券交易不能包辦代替,不時發起挑戰,並聚集在馬路上開出了「路邊市場」。雙方爭來斗去,在法庭內外打起了官司,最終導致了法律、經濟等領域的新觀念的形成——即在一個自由市場體系中,自由應普遍存在,不應僅由一部分人享有這種特權。
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一家金融機構必須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一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牆。

金融大都會的再生

1835年12月16日是一個平淡無奇的日子,但發生了一場特大火災,夜晚火勢驟起,烈焰兇猛,以致連商業貿易大廈的大理石建築都毀於一旦。當大火終於熄滅的時候,原來的華爾街所剩無幾,一片廢墟。火災發生前,紐約共有26家火災保險公司,火災後,其中23家宣布破產。

盡管如此,華爾街的樂觀精神和無窮活力並沒有被摧垮。火災後僅四天,商業貿易就恢復正常營業。一年後,500幢新建築拔地而起或正在興建,一個更新、更好的華爾街如鳳凰再生般展現出來。

火災發生後的一段時間里,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失去了棲身之地,只好四處游動辦公,直到新商業交易大廈在原址重新建造。新大廈位於華爾街和交易場所、漢諾威街和威廉街之間,占據了整片城區。設計者艾賽亞·羅傑斯採用了當時普遍流行的希臘新古典風格,在面對華爾街一面,豎立了12根巨大的愛奧尼亞式立柱。立柱每根重45噸,來自馬薩諸塞州昆西市的一個採石場,都是由整塊的岩石切割打磨而成,使用特製的木筏通過河流向南漂浮運輸,抵達紐約後,用了40組牛群從港口運抵施工現場。新大廈的圓形大廳,可以同時容納3000個交易員來回走動,從事各式各樣的商業貿易活動。

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辦公地點設在「鮑德廳」,羅傑斯匠心獨具,把它設計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商業中心,採光、供熱、通風設施一應俱全,還帶有一個巨大的地下室作為金庫,擺放著鐵皮保險櫃,儲存各式各樣的股票、債券及商業票據。

「賣空」交易的引入

19世紀末20世紀初,華爾街許多偉大的人物都是從「路邊市場」開始職業生涯、發家致富的。他們在交易方法上革新、創造,發展了許多專業技巧。「不間斷交易」就是從「路邊市場」開始的。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每天只進行兩次交易,刻板不變,而「路邊市場」則不同,隨時可以進行交易。這樣,市場交易得以與瞬息變動的證券價格相適應,更趨活躍,市場交易額遠遠高於證券交易委員會。另外,在 「路邊市場」里,對某些特定企業或行業頗有研究的專家們,每天經常站在同一個地方,逐漸固定成習慣。長此以往,並經過發展演變,就產生了20世紀證券交易中具有顯著特點的「交易席位」和「專家」

19世紀三四十年代,最著名的操盤手是雅各布·利特爾,將證券交易中的賣空、買多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賣空意味著以特定價格賣出他並不擁有的股票,約定30天或60天後交割。他賭定屆時市場價格會有所下降,自己可以按照比約定價格低的價格買進,從而保證個人只賺不賠。

利特爾並非完全憑借預感、對市場趨勢的精確分析或者胡亂碰運氣,而是通過壟斷市場、散布虛假消息、利用他人幫助等手段,操縱特定品種的證券價格,使之向著自己的預期價位靠攏,以達到盈利目的。他最著名的一次成功操盤,是在19世紀 30年代中期。他通過囤積「莫里斯運河及銀行公司」的股票,隨即將股價從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從而賺了個缽滿盆盈。

利特爾一夜暴富,又一貧如洗,一生至少經歷了三起三伏。直到1857年,金融恐慌最終使他傾家盪產,甚至剝奪了他從事金融交易的權利。據一位認識他的經紀人所記錄,利特爾本人結束操盤生涯後,在曾經享受國王般的待遇、備受尊崇的鮑德廳里,像鬼一樣出沒,進行五股這樣小份額的買賣,而恰恰同一隻股票,他曾經一度可以翻雲覆雨。

脆弱的金融體系

國家經濟造就了國家金融體系,信用票據毫無阻隔地從一個大洋流向另一個大洋。在政府和普通民眾的支持下,華爾街成了美國資本和金融市場的管理者。華爾街的股票交易成了國家金融市場平衡所依賴的杠桿。這一金融機構的頂層是華爾街新的代理人——私有投資銀行,它徹底改變了華爾街力量的對比,一躍成為19世紀最後25年中華爾街最重要的力量。

新興投資銀行中最強大的是J·P·摩根,摩根大廈就在華爾街和百老匯大街交匯處,摩根戰略性地把辦公大樓建在財政部大樓及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對面,暗示摩根最終掌控的國有及私有經濟領地——正如他既經營華爾街的鐵路債券,又經營賓夕法尼亞大道的政府債券那樣。摩根秉承了維多利亞時代銀行家的風范,他把誠信、聲譽和自律作為推進事業的核心准則。

穿著舊式的套裝和樣式古板的襯衫,摩根在華爾街總部里一張大書桌後面發號施令,管理由自己一手締造的金融帝國,經營鐵路運輸、黃金、石油和鋼鐵,這是美國新工業經濟的核心——這也是摩根的首選。

但是,這個國家忽視了一個警告:「用公眾的錢漫無目的地修路是不合理的。」 1865-1873年,美國鐵路里程增長了一倍;運輸能力的增大導致了價格戰,新興集團公司的運輸優惠也由此產生——鋼鐵業巨頭卡內基和石油業巨頭洛克菲勒都是摩根的客戶。危機的伏筆是托拉斯合並和兼並的過分泛濫,幾年中,有3000家公司因兼並而消失。在頂峰的1899年,資本總額達22.7億美元的 1200家公司被工業托拉斯吞並,這些托拉斯公司的名字在20世紀是人們非常熟悉的:標准石油、卡內基鋼鐵公司、聯合水果公司、全國餅乾和聯合碳化物公司。

然而,美國沒有管理流動資本擴張活動的中央銀行,貨幣供應的增長受到限制貨幣供應擴張的金本位制的控制。這種進退兩難的窘境,即經濟擴張繼續而貨幣擴張停滯的局面,在繁榮的遮羞布褪下時最終爆發。

風向標是不斷累積而無法兌付的國債,由此產生的第二輪投機使情況愈發加劇。結果,投資回報如同一個隊列,每一份獲取的收益都在遞減。華爾街大買家最先到達,中央大街的投資者永遠遲到,只揀到內部交易者盛宴後的殘羹剩飯,其收益之低可想而知。這種模式每次都要重復,從1792年第一次危機到最近20世紀末的網路泡沫,概莫能外。

戳破氣泡的事件是聯合銅業公司的垮台,該企業背後有摩根的支持,其領導人是信託公司的查爾斯·巴尼。當摩根拒絕巴尼的援助請求時,他舉槍自殺了,隨之出現其他自殺事件。市場的信心馬上崩潰,暴露出堂皇的金融大廈相當脆弱的根基。在之後很短時間,即1907年10月22日,摩根被迫從他心愛的圖書館出來,主持對美國的金融援救行動。

1907年l0月22日,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柳,按摩根的安排投放 2500萬美元以穩定美國金融市場和平息外國投資者中對欠款延付的擔心。兩天後,為了避免迫近的國內金融動亂,紐約股票交易所主席H·托馬斯造訪摩根,告知他,經紀行的大面積破產迫在眉睫,除非摩根拿出2000萬美元堵住華爾街虧損的洪水。接到摩根的通知,一位又一位銀行家步入他的辦公窒,到當天下午,趕在市場閉市的三點鍾之前,他集資2500萬美元向經紀行放貸,這就實現了中央銀行「最後援助貸款方」的功能。

但他們並沒能立刻結束危機,在這期間,儲戶們排隊從銀行取錢,人數之多迫使城裡的警察像今天的麵包店一樣分發編號的紙條以維持秩序。10月28日,紐約市長請求摩根給予3000萬美元的緊急融資並獲得同意,這是摩根財團牽頭進行的四次金援,在僅僅一周之內聚集了總額達8000萬美元的資金,摩根拯救了華爾街、紐約和美國財政部在國際金融市場的信譽。

構築「防火牆」

摩根去世的1913年,美國取得了兩個在金融改革之路上意外而又重要的進展。國會當年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從而解決了關於成立一家合眾國銀行的論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華爾街從1914年負債超過30億美元的凈債務人,變成了1917年向世界各地放貸50億美元的凈債權人。在其後的20年代,牛市吞沒了華爾街,汽車改變了美國人的活動方式,電話在家庭和工廠的普及加速了信息的傳播,美國似乎走上了一條持久繁榮的大路。當氣泡在1929年10月24日這個周四又一次破碎的時候,美利堅銀行倒閉了,這在象徵意義上成為大蕭條的導火索。恐慌第二天就蔓延到了證券交易所,拋售的浪潮打擊了股價,股價暴跌的結果,就是嚴重的通貨緊縮和經濟大蕭條。

富蘭克林·羅斯福的當選,對普通美國人預示了一場新政,而對華爾街則是新一輪監管約束。1933年3月,羅斯福宣誓就職後不久,他就請求國會支持銀行業立法,其法理基礎是「古老的真理」:那些經營銀行、公司和其他管理或使用他人錢財的機構是代表他人利益的託管人。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1933年)為普通銀行儲戶提供了協調保護。首先,禁止商業和儲蓄銀行投資於股市證券;其次,建立銀行保險金保護儲戶利益——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一家金融機構必須從中做出選擇,是致力於成為一家投資銀行,還是成為大型的、以客戶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業的兩種功能間設置了防火牆。

第一部管理華爾街證券市場的法律經國會通過——《1934年證券交易法》,該法的實質是透明度,憑借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執法權的要求注冊和完全的信息披露,其現有權力擴大到管理新發行的證券。

1934年,羅斯福任命埃克爾斯擔任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他在這個位子上幹了14年。作為一個遠離華爾街地理和意識形態圈子的人,埃克爾斯正是民主主義者夢寐以求的人物:一個來自西北的堅定正直的銀行家,他改革了聯邦儲備銀行,以新的方式控制了貨幣政策。

20世紀30年代形成的監管制度一直執行到20世紀80年代,這半個世紀中美國經濟要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可比時期的增長更快,同樣,這也是華爾街惟一一個沒有發生重大或甚至輕微金融危機的50年。

閱讀全文

與利特爾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
股票上升五浪 瀏覽:988
上海杉眾投資靠譜嗎 瀏覽:332
11萬台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739
海美基金 瀏覽:316
外貿信託其他費用普通代扣 瀏覽:222
成都賣房買方貸款 瀏覽:317
3000阿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947
崑山外匯管理局電話 瀏覽:938
股票里GDX是什麼意思 瀏覽:106
美國期貨每日交易時間表 瀏覽: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