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貿易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那為什麼這次央行大量購匯會導致人民幣貶值
不考慮其他因素情況下,貿易順差導致人民幣升值,相當於在外匯市場上,人民幣供不應求。購匯是用人民幣買外幣,相當於增加人民幣的供給。供給多了人民幣就有減緩升值甚至貶值的趨勢。
② 貿易順差大了為什麼不好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
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外匯儲備的具體形式是:政府在國外的短期存款或其他可以在國外兌現的支付手段,如外國有價證券,外國銀行的支票、期票、外幣匯票等。主要用於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我國外匯儲備的來源主要有:一是巨額貿易順差;二是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的大幅增加;三是外國貸款的持續增多;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導致的「熱錢」流入。
為了應付國際支付的需要,各國的中央銀行及其他政府機構所集中掌握的外匯即外匯儲備。同黃金儲備、特別提款權以及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可隨時動用的款項一起,構成一國的官方儲備(儲備資產)總額。外匯儲備的主要用途是支付清償國際收支逆差,還經常被用來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本國貨幣的匯率。
出口大於進口,說明出口收入大於進口的支出 獲得的外匯就多了啊 這可以形成外匯儲備
但太大不好
外匯儲備,通俗點講 差不多就是外國貨幣存款之類的 大多是用本國的實物資產換回來的 要是進口小於出口太多 就相當於用我們國家的資源換來一大筆外國貨幣,也就是購買力 要是那國的貨幣貶值 我們手中的購買力就下降 能換回來的實物資產就減少 這些都是損失 同時本國的東西流出缺口太大的話 我們自己消費就少了 這對本國的長遠發展不好
1、 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於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經濟增長的潛力。
2、 帶來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若擁有6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更大。另外,很多國家外匯儲備構成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若美元貶值,則該國的儲備資產將嚴重縮水。
3、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中國每年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中國又持有大約一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4、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並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5、 影響對國際優惠貸款的運用。外匯儲備過多會使中國失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優惠貸款。按照IMF的規定,外匯儲備充足的國家不但不能享受該組織的優惠低息貸款,還必須在必要時對國際收支發生困難的其他成員國提供幫助。這對中國來講,不能不說是一種浪費。
6、加速熱錢流入,引發或加速本國的通貨膨脹。
③ 中國的貿易順差是不是很大,所以才導致人民幣貶值
貿易順差大,是導致人民幣升值。前幾年就是因為貿易順差大,所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30%左右。而今年,隨著政府的調控,進口力度加大,而中國匯率升高,導致出口逐漸減少,外匯占款出現多年來的首次下降,順差減少,所以人民幣面臨貶值的危險。
再加上外匯市場上國際貨幣炒家的投機行為,做空人民幣,導致這幾日人民幣的連續跌停。
④ 貿易順差對流動性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貿易順差帶來大量外匯,使流動性過剩。購買中國產品,對人民幣需求過剩,人民幣必然相對升值。這是從供需角度分析。
⑤ 外匯占款的問題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它的增加無異於投放基礎貨幣。外匯儲備增加越多,人民幣的發放增長越快。因為,官方儲備是由貨幣當局購買並持有的,其在貨幣當局賬目上的對應反映就是外匯占款,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礎貨幣量,再通過貨幣乘數效應,造成了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度增長,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幣迅速增多。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增加了461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按2007年1:7.5的匯率比價,全年就有34642億元的基礎貨幣被投放。這不僅加劇了通貨膨脹的壓力,而且弱化了貨幣當局對貨幣供應量控制的能力,不利於央行宏觀調控目標的順利實現。因為,當國家外匯儲備迅速增長時,為了保證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貨幣當局必須使用金融工具,如正回購、發行央行票據等手段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而近年來,面對外匯儲備的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購、發行央行票據來對沖外匯占款之外,已沒有足夠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沒有有效的資產來對沖過多的外匯占款,顯示出對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無奈,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外匯占款是一個專業性較強的問題,特別是在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國,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過多的外匯占款會導致經濟過熱、通貨膨脹,迫使政府實行緊縮型的貨幣政策。 外匯占款具體的關系鏈為:國際收支順差一國外凈資產增加一外匯儲備增加一外匯占款增加一基礎貨幣增加一貨幣供應量增加。應該指出的是,這個過程中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是被動的。我國外匯占款逐漸增多,並成為引人關注的問題,主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
首先,外匯占款問題的產生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密切相關。1994年實行與市場接軌的單一匯率制,人民幣匯率一次性下調近50%,人民幣的貶值在經過短暫的J曲線效應後促進了出口的增加,當年出口增加31.9%,匯率下調,使得外匯更值錢,加上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巨大的潛在順差需求的吸引,外資大量湧入,使外匯的供給大於需求,從而為外匯占款問題的產生埋下了伏筆。
其次,1994年匯率並軌,對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但東亞金融危機之後,出於規避外匯風險、維持金融體系平穩運行的目的,我國貨幣當局實際上將人民幣釘住了美元,實行了事實上的釘住匯率制.1999年IMF也正式將人民幣匯率列入釘住匯率類.為了維持人民幣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度,中國人民銀行必須在外匯市場上購入外匯,同時強制結售匯制度使中央銀行只能在外匯市場上處於被動的地位,不得不購入多餘的外匯,外匯占款問題隨之產生。
再次,自2000年開始,我國外匯儲備急速增長,外匯占款問題進一步擴大.其一是隨著我國的良好經濟增長勢頭,外商投資逐漸增多,2003、2004年的投資額分別為:535.05億美元、610億美元。其二,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出口產品結構逐步優化,對外貿易順差持續增大。
最後,從2003年開始,先是以日本,其次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外集團對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使國外投機資金大量湧入,以期人民幣升值獲利。這些因素導致外匯儲備快速增長。截至2005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7110億美元。與此同時,外匯占款大幅增長,外匯占款問題也就隨之產生了。
⑥ 貿易順差快速增長時,如何平抑基礎貨幣中的外匯占款增加
外匯交易市場是全球最大的金融產品市場,到2007年9月日均交易量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內國證券市場的容30倍,中國股票市場日均交易量的600倍。日常所說的外匯交易是指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一種貨幣的外匯交易方式。國際市場上各種貨幣相互間的匯率波動頻繁,且以貨幣對形式交易,比如歐元/美元或美元/日元。
外匯交易市場的主要優勢在於其透明度較高,由於交易量巨大,主力資金(如政府外匯儲備、跨國財團資金匯兌、外匯投機商的資金操作等)對市場匯率變化的影響能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對匯率波動的基本面分析來看,能夠起到較大影響的通常是由各國政府公布的重要數據(如GDP、央行利率),高級政府官員的講話,或者國際組織(如歐洲央行)發布的消息。
外匯交易市場沒有具體地點,沒有中心交易所,所有的交易都是在銀行之間通過網路進行的。世界上的任何金融機構、政府或個人每天24小時隨時都可參與交易。
⑦ 關於貿易順差
當然了 賺多了 不好了 別人被你賺那麼多 而你一點都不買人家東西,你覺得好嗎?
肯定買你東西的人會想辦法阻止你賣東西到他們國家了。
所以要追求平衡,才能持久!
比較通俗不過大體意思你該明白了!
⑧ 中國貿易順差美國千億美元,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但是,這只是理論情況,現實中沒這么簡單的事情。
比如,我們出口順差,出口商賺了很多美元,想要換成在中國能夠使用的人民幣。但是僅靠貿易出口的美元需求(人民幣供給)無法滿足這么多的美元供給。按理說,人民幣要升值,但是我們考慮到順差對經濟的影響,我們不願意人民幣升值,怎麼辦?很簡單,央行可以提供增發的人民幣滿足市場上的美元供給,比如,上個例子中,美元的供給比需求多1萬,那央行通過印鈔6萬人民幣不就搞定了。這樣我們能夠維持順差,人民幣還不用升值。
央行印鈔購買多餘的美元,這樣子美元就到了央行的資產端,使得外匯儲備增加。央行拿著這么多美元又沒有利息,乾脆買成美債,還能有些利息。這就是我們為什麼持有如此多的美債。持有美債相當於我們印鈔,然後借給了美國政府,壓低了美國的國債利率,支持了美國的赤字經濟。
央行外匯儲備增加,也增加了我國的基礎貨幣,這么多的外匯儲備肯定不能都變成基礎貨幣,所以我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對沖了一部分外匯占款,財政存款也對沖了一部分外匯占款,不過總體來說,我國的基礎貨幣是增加的,這部分基礎貨幣再通過銀行系統形成整個社會的貨幣供給的增加。
很多人說中國賺不了多少錢的,賺不賺錢那是出口廠家的事,有客戶、有市場,有利潤就有人做。相反如果進口商虧錢了,要麼就不做了,要麼破產了,出口自然降低了。
⑨ 外匯占款與外匯儲備
外匯占款(Funds outstanding for foreign exchange)是指受資國中央銀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由於人民幣是非自由兌換貨幣,外資引入後需兌換成人民幣才能進入流通使用,國家為了外資換匯要投人大量的資金增加了貨幣的需求量,由此形成了外匯占款。
外匯占款的類型由於銀行結售匯制由銀行櫃台結售匯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層市場體系組成,兩個市場上外匯供求都存在管制剛性。因而外匯占款也就相應具有兩種含義:一是中央銀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中收購外匯所形成的人民幣投放;二是統一考慮銀行櫃台市場與銀行間外匯市場兩個市場的整個銀行體系(包括央行和商業銀行)收購外匯所形成的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資金投放。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國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國外銀行存款、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對於外匯儲備的形成,以我國來講,外匯儲備有兩個主要來源:一是經常項目差額,主要指貿易順差;二是資本和金融項目差額,主要指國外資本凈流入。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