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縮寫,指某甲方工廠所生產的產品被某乙方選中,乙方委託甲方按照原樣生產,並標上乙方的商標,由乙方收購。國內習慣稱為協作生產,三來加工。
起源
OEM貼牌生產,最早流行於歐美等發達國家,它是國際大公司尋找各自比較優勢的一種游戲規則,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品牌附加值。
演變
貼牌生產在我國是計劃經濟的時代就已傳入,改革開放後,世界上著名的跨國公司紛紛進軍中國,中國正在成為全球製造業的中心,為我國企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但同時,由於它本身存在的弊端,從事貼牌生產的企業目前也面臨創建自主品牌的新課題。
應用
從事貼牌生產需要注意的問題:
1、嚴防知識產權糾紛,OEM比其他貿易更容易導致知識產權糾紛,OEM企業應當要求客戶提供其有權使用該商標的證明,包括外商作為權利人許可OEM企業定牌生產使用等文件。
2、建立一個能夠協調各部門並且具有決策、執行功能的綜合部門,負責對於訂單的可接收性作出快速反應、監督OEM訂單的履行等。
3、建立網路化庫存管理系統,使出口、倉儲、財務、管理等部門能夠及時、同步地知道公司OEM貿易的現狀、短期、中期計劃和需求等, 與料件的供應商保持良好的交易安排,以避免料件價格的變化導致成本出現超出預算的增大,或避免出現料件供應斷檔的現象;
4、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包括海關、外匯方面的協調。
貼牌生產的弊端
1、貼牌生產企業無法獲得核心技術,從而喪失了核心競爭力;
2、利潤微薄,不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3、缺失自主品牌的建設。
案例
格蘭仕是世界最大的微波爐生產商,在它每年生產的1,500萬台微波爐中,僅有600萬台以"格蘭仕"品牌面市,其餘六成的產品會被貼上眾多世界知名的微波爐品牌。
格蘭仕只是中國家電行業OEM熱的代表之一,近年來,中國的家電行業的OEM熱潮一直不減,越來越多的世界家電著名廠商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從GE到LG,從松下到東芝,從西門子到伊萊克斯,從飛利浦到惠而浦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家電名牌都有在中國生產的產品。或通過與中方合資生產,或由中國廠家貼牌生產(OEM)。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家電生產的"大車間"。
⑵ 外匯交易的浮動受什麼影響
樓主您好,很高興為您排異解惑。
就長期而言,匯率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呢?
我們的基本論點是:從長期來看,匯率與兩個國家之間的價格水平之差有著密切的關系。道理很簡單,匯率的作用在於幫助和促進兩個國家之間的商品流通。如果兩國之間不存在貿易障礙(如關稅、配額、交易成本以及非關稅壁壘),同一種商品在兩個國家的價格應該完全相同。如果不相同,貿易商就會從價格便宜的A國買進,並在價格較貴的B國賣出。
這種「套利」的活動,最終會使兩個國家的同一種商品價格完全相同。用公式表示如下:
PiUS=ECBDM×PiG
式中:PiUS代表某件商品i在美國(US)的價格,PiG代表這件商品在德國(G)的價格,ECBDM是兩國間的匯率。這個公式可以改寫為:ECBDM=PiUS/PiG,這個式子表明兩國間的匯率和兩國之間的價格有關。
不過,這個公式只是就一種商品i而言,如果把它擴展開來,不是指一種商品,而是指一個國家的所有商品。那麼,匯率和兩個國家之間的價格水平之間的關系就可表示為:ESODMdPUSPG。這就是非常著名的「購買力平價定理」:兩個國家之間的匯率等於這兩個國家貨幣的購買力之比。這個定理的政策含義十分明顯:如果美國的物價水平(PUS)上升,美元就會按照與物價上升的相同比例進行貶值。反之,如果美國的物價水平下跌,美元就會按同一比例升值。馬克的情形也與之類似:如果德國的物價水平上升,馬克就會貶值。但相對馬克而言,美元反而會相對升值。反之,如果德國的物價水平下跌,馬克升值,美元則相對貶值。但若兩國的物價水平同等程度地上升或下降,那麼兩國之間的匯率就不會改變。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⑶ ODM行業和集成電路行業該怎樣選擇
集成電路行業迎來歷史性突破,迎來了最好發展時機
2018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年。40年前,64Kb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誕生,宣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來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開始研製4Kb
DRAM,在次年投入生產;40年後,2018年第四季度,紫光集團旗下長江存儲研發的64Gb 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3D NAND
Flash)將實現量產,8月份剛剛推出的Xtacking技術更是給快閃記憶體晶元結構帶來了歷史性突破,為全球快閃記憶體產業的發展留下了中國企業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從國家、政府到企業、科研人員,上下齊心,奮發圖強,在走過40年曲折艱難的發展之路後,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我國集成電路產品是最大宗進口產品
晶元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關乎信息安全、產業安全、外匯安全,更關乎國家安全,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然而,從2013年至今,每年我國集成電路產品進口額都逾2000億美元,是最大宗進口產品。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7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有不同程度的浮動,整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7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86億個,同比增長14.2%。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有小幅度下降,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為382億個,同比增長10.4%。
在進口金額方面,2018年3-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整體呈增長趨勢,2018年8月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為27436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2.3%。
政策頻繁出台,助力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2011年1月,國務院出台《進一步鼓勵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在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等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
2014年6月,工信部印發《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9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設立,募集千億資金用於集成電路產業企業的股權投資,發展龍頭企業。
2018年兩會期間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是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擺在推動製造強國建設的重要位置。
國家戰略和利好政策提供了產業最大的發展機會。與此同時,中國集成電路的市場縱深、資本縱深和人才縱深的形成,也將持續推動產業發展。
設計製造是產業突破關鍵
紫光集團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晶元產業,現已發展壯大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之一。2017年,紫光集團總資產超2000億元,收入超600億元,晶元年供應量超30億顆。
放眼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具有資金密集、人才密集、技術密集、全球化競爭等特點,而全球集成電路產業也正經歷重大變化:摩爾定律幾近失效,技術瓶頸日益凸顯,產業發展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晶元產業發展中有所突破,是紫光一直以來不斷思考和探索的課題。集成電路產業鏈復雜,簡單講就有晶元設計、EDA工具軟體、晶元製造、封測、設備和材料這六大環節。在產業全球化的今天,很難有一家企業包攬晶元鏈條的全部環節。紫光實踐中的經驗就是抓住其中產業影響力最大、價值最大的兩個關鍵環節,做強、做大。這兩個環節就是晶元設計與製造。
在晶元設計上,紫光首先選擇以移動通信晶元設計為突破口,是因為手機晶元數量大,並且有通用的ARM構架和成熟的軟體生態及代工模式;而同時聚焦安全晶元設計,是因為中國身份證、銀行卡等安全晶元設計市場廣闊,且國內在安全晶元領域技術已成熟,可迅速實現市場化。
從2013年開始,紫光通過收購全球第三的通信基帶晶元設計公司展訊通信,和全球第四的晶元設計企業銳迪科微電子,搶佔下「橋頭堡」,迅速站穩腳跟。如今,在手機晶元、物聯網晶元、FPGA和身份證、金融卡等智能安全晶元等諸多晶元設計領域,紫光的市場份額均居中國第一。
在晶元製造上,紫光瞄準的是存儲晶元,因為存儲晶元是個「大糧倉」,市場增長迅速。2017年,中國進口的集成電路中約1/3是存儲晶元,而且存儲晶元產品介面標准化,生態成熟;其中快閃記憶體晶元更是有發展歷史短、技術壁壘低、國內有專利積累等優勢,並且快閃記憶體不僅廣泛應用於移動端,而且正取代磁碟進入雲計算數據中心,在AI和大數據驅動下,應用前景廣闊。
2016年7月,紫光牽頭組建長江存儲科技公司,設計製造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長江存儲核心廠區佔地面積約1717畝,將建設3座全球單座潔凈面積最大的3D NAND
Flash
FAB廠房。之後,紫光也陸續在南京、成都等地開工建設存儲晶元製造基地。2018年第四季度,長江存儲首批64Gb三十二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將在新廠房實現量產。
創新是引領發展第一動力
科技創新是紫光發展的原動力。紫光展銳研發出國內首家、全球第二家擁有自主嵌入式CPU關鍵技術的手機晶元平台SC9850KH;紫光國微研製出國內首個獲得國際CCEAL5+證書的IC卡安全晶元THD88;紫光同創推出目前中國唯一一款自主產權千萬門級高性能FPGA產品PGT180H。
2017年,長江存儲耗資1800億元、千人團隊研發兩年的32層三維快閃記憶體晶元研發成功,填補中國快閃記憶體晶元空白。
晶元產業的發展必須形成系統化的體系,不僅要有前端的技術創新,還要有後面應用端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被用戶所接受,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紫光創造性地打造了極具紫光特色的「從芯到雲」內生鏈,通過集團內企業的相互配合,逐步形成了自身的晶元產業系統。以存儲晶元為例,長江存儲設計製造的三維快閃記憶體顆粒,可以由紫光宏茂等公司進行封裝測試,經紫光存儲做成模組板卡等產品,再應用於紫光展銳的手機系統,或是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的伺服器及存儲系統,進而延展至紫光雲等數據中心。
晶元內生鏈的建成,不僅找到了新產品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更解決了應用測試、優化等一系列問題,確保了產品上市後的競爭優勢。這就好比是菜還沒上來,先把客人找好,並和廚師一起對好了口味。
展望未來,紫光正緊扣移動通訊領域5G和IoT發展的歷史性機遇,積極布局,力爭用下一個十年打造出世界級數一數二的晶元設計企業;在存儲晶元製造領域,紫光堅持頑強的戰略耐力,冷靜的戰術心態,爭取五年站穩腳跟,十年有所成就,成為全球三維快閃記憶體的主要廠家之一。
⑷ 3C認證需要提供哪些資料
(一) 認證標志的保管使用控製程序;
(二) 產品變更控製程序;
(三)文件和資料控製程序;
(四)質量記錄控製程序;
(五)供應商選擇評定和日常管理程序;
(六)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檢驗或驗證程序;
(七)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定期確認檢驗程序;
(八)生產設備維護保養制度;
(九)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程序;
(十)不合格品控製程序;
(十一)內部質量審核程序;
(十二)與質量活動有關的各類人員的職責和相互關系;
此外,還應有必要的工藝作業指導書、檢驗標准、儀器設備操作規程、管理制度等。
第五條 工廠應保存至少包括以下的質量記錄,以證實工廠確實進行了全部的生產檢查和生產試驗,質量記錄應真實、有效:
(一)對供應商進行選擇、評定和日常管理的記錄;
(二)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進貨檢驗/驗證記錄及供貨商提供的合格證明;
(三)產品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記錄;
(四)檢驗和試驗設備定期進行校準或檢定的記錄;
(五)例行檢驗和確認檢驗設備運行檢查的記錄;
(六)不合格品的處置記錄;
(七)內部審核的記錄;
(八)顧客投訴及採取糾正措施的記錄;
(九)零部件定期確認檢驗記錄;
(十)標志使用執行情況記錄;
(十一)運行檢驗的不合格糾正記錄;
記錄的保存期限應不小於兩次檢查之間的時間間隔,即至少24個月,以確保本次檢查完之後產生的所有記錄,在下次檢查時都能查到。 下面的是:申請初期需要提供的資料:
一、 產品送樣要求
1. 每一申請單元中主送型號樣品送2個,覆蓋型號樣品各送1個。
2. 若樣品為不可拆卸結構,應提供一個可拆卸樣品。
二、 送樣時應提供以下資料:
1. CCC認證申請表(請用中文及英文填寫)
2. 申請人的營業執照復印件
3. 產品說明書;
4. 產品規格書;
5. 產品維修手冊(如有);
6. 產品電路圖(包括原理圖和印製刷線路版圖);
7. 同一申請單元中主送型號產品與覆蓋型號產品的差異說明(如有);
8. 產品與安全有關的關鍵元部件明細表和對電磁兼容性能有影響的主要零部件明細表
9. 中文銘牌和警告標識
10. 產品關鍵安全元件認證證書復印件;
11. 工廠審查調查表
12. 產品的CB測試證書和報告(如有);
13. 產品的商標使用授權書(如有);
12.一致性聲明(書
⑸ 關於外匯交易<美元指數是否有分析價值>
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即USDX),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的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美元指數依舊在外匯、期貨、股票乃至全球經濟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投資者一旦清楚美元指數的這些作用,就能夠從中獲得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角色之一:美元強弱的「體溫計」
前面,我們了解了美元的發展概況和美元指數的誕生緣由,知道了美元指數實際上就是美元對歐元等一攬子外匯貨幣的比價。
為了從數字上直觀地顯示美元對一攬子外匯貨幣的強弱變化,NYCE最初將美元指數基期定在1973年3月,因為自那時起,《史密斯索尼安協議》正式替代《布雷頓森林協議》,固定匯率制度被浮動匯率制度所淘汰。各國貨幣可以相互浮動報價,而非唯美元「馬首是瞻」了。同時,NYCE規定美元指數基數為100。
股票投資者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那就對了,因為道瓊斯指數、滬深指數和巴黎CAC指數等證券指數也是這樣產生的。
有了基期和基數,就很容易通過美元指數來觀察美元的強弱了。例如,1985年12月3日,美元指數收盤為125.87,那就預示美元對日元等一攬子貨幣升值了25.87%;同樣,2009年11月16日,美元指數收盤為74.847,則意味著與1973年相比,美元對一攬子外匯貨幣貶值了25.153%。
美元的強弱,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美國的興衰,更直接反映了美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顯然,貶值的美元是和重要性降低的美國經濟相映襯的。
角色之二:國際貿易的「秤砣子」
正如上文所述,美元指數反映了美元對於一攬子貨幣的強弱變化,而美元又是國際上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因此,美元指數的漲跌也時刻影響著國際貿易的競爭格局。
2009年3月初到2009年11月中旬,美元指數從最高的89.624一路狂瀉到74.679。伴隨著美元的持續貶值(RMB等外幣相對於美元升值了),美國國內商品的出口價格優勢凸顯,而中國等主要依賴出口型經濟的國家,則陷入了貿易的「冰河世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滑20%左右,其中對美出口大減是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由於美元指數中沒有RMB,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認為,只要美元指數下跌,RMB就會升值,外貿就會走弱。但從美元近3年來的周期變化來看,排除關稅和反傾銷等因素外,美元指數的每次下滑,都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形成打壓。特別是我國沿海的眾多貼牌(包括OEM和ODM企業)工廠和部分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企業,在美元指數的持續下跌中,它們的業績便會下滑,其相應的板塊與股票便會受到冷落。投資者顯然要對此加以關注的。
尤其是當前進出口佔GDP比重依舊較高,美元指數的長期單向運行,對我國對外貿易起到至關重要的負面影響,進而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繼而影響到我們的投資環境和財富增值情況。
角色之三:商品價格的「計價器」
2009年3月份,周小川給大家上了一節有關SDR的課:在周小川撰寫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中,他提出要創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以取代美元,並且認為SDR代替美元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進。這種倡議隨後不僅獲得澳大利亞及以「金磚四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擁護,還得到了「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的呼應」。許小年等國內經濟學者也紛紛贊同此方案。
不過,改革的呼喚不等同於改革的行動。筆者認為,在歐洲和美國仍然同穿「一條開襠褲」,且IMF和世界銀行仍是「歐美掌權」的背景下,包括歐元、日元、SDR甚至討論中的「亞元」在內,都不可能撼動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
因此,美元作為商品價格的「風向標」,短期內仍然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從CBOT到NYMEX,從NYBOT到LME,再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交易所,直至南美大豆和東南亞稻米的國際現貨貿易,我們都能看到美元的身影。
由於美元指數已然成為了美元價值的「參照系」,所以,美元指數的漲跌就代表著以美元為計價標的的商品價格的起伏。
各種商品總體上與美元指數的成負相關走勢,特別是原油和黃金的價格與美元指數的走勢更具規律性。將美元指數與二者指數相疊加,我們可以看到美元指數下跌之時,原油和黃金往往與其背道而馳,其間的相關系數接近-0.95,屬於高度負相關。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美元指數的變動會通過多種途徑傳導到商品身上,造成商品與美元指數逆向而行。
以2009年初至11月25日,黃金在美元指數下滑到近74之時而不斷逼近1200美元/每盎司的整個過程為例。
首先,在美元指數下行之時,黃金的內在價值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其標價便會因計價單位這個參照系的「縮量」而升高。
其次,美元指數下跌便預示歐元和RMB等一攬子貨幣升值,投資者在看到用同樣的非美元貨幣便能買到比以前更多的黃金(一個重要前提:黃金依舊是投資者心中最值得持有的通貨),自然會引發黃金消費潮流,需求的旺盛就會推高黃金的價格,這是美元指數下跌造成黃金上漲的另一種傳導過程。
再者,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黃金的主產區大多位於南非、剛果等地區,當美元指數下跌之時,這些產金國的貨幣相對升值,黃金生產成本就會上升(換回的本幣變少了),黃金生產商的出口競爭力和積極性就減弱。於是,第比亞斯等黃金巨頭就可能減少開采量,供給的減少自然也會導致黃金價格的上漲。
不僅僅黃金如此,其他商品也會因美元指數的下跌而出現以上漲價情況,只不過相關度可能沒有黃金與美元指數那麼大。實際上,回顧2008年肆虐全球的糧食危機,我們也發現其中有美元指數下跌的作祟因素。
角色之四:央行利率的「水晶球」
美聯儲每一次調整基準利率,都會對美元指數形成重大影響。由於美元指數中包含了歐元等其他6中貨幣,因此,在一定時期內,美元指數的走勢可能會隨其他貨幣的變化而出現波動。如果美元指數在其他貨幣走弱的情況下逐步走高,那麼,美國國內的汽車製造業等出口企業便會利潤受損,國際競爭力隨之減弱。
此時,美聯儲便可能調低利率,增大美元供給力度,促使美元指數下行,保護國內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當然,從國外采購原材料的成本卻增加了)。
特別在2009年末到2010年上半年,這是美國經濟能否重振雄風的關鍵期,美聯儲絕對希望讓美元指數目前的頹勢繼續持續下去。從伯南克繼續維持超低利率,以及奧巴馬訪華中希望RMB升值等現象中,我們便知,在美國失業率減少和經濟徹底回升前,白宮和美聯儲將會努力把美元指數按在76左右的低位,甚至可能更低!
美元指數不是美元,但它卻有著美元一樣的功能和地位;美元指數對國際貿易、商品價格和央行利率影響重大,而其自身又受到三者的反作用。
這種「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在金融市場中處處可見。也正是各種因素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才讓我們的投資變得困難異常,卻又別有一番趣味。
我們用了比較大的篇幅,來回顧美元指數這個雖熟悉但重要的指標,其目的便是希望,投資者能夠藉助這個極其重要的工具,來觀察貨幣體系的變更,預測國際貿易的變動,分析商品價格的起伏,猜測央行政策的出台……
總之,在繁雜的金融市場中,投資者如果能夠在恰當的時候,恰當地利用恰當的工具,諸如CRB指數和美元指數等,便可以作出更具底氣和符合邏輯的投資決策,以讓我們在金融大海的沉浮中,找到更多可以存活的「浮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