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平均指標與相對指標的區別
1、指標的含義不同:
強度相對指標說明的是某一現象在另一現象中發展的強度、密度或普遍程度。
而平均指標說明的是現象發展的一般水平。
2、計算方法不同:
強度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雖然都是兩個有聯系的總量指標之比,但是,強度相對指標分子與分母的聯系,只表現為一種經濟關系。
而平均指標是在一個同質總體內標志總量和單位總量的比例關系。分子與分母的聯系是一種內在的聯系,即分子是分母(總體單位)所具有的標志,對比結果是對總體各單位某一標志值的平均。
(1)相對指標的作用擴展閱讀:
1、平均指標
平均指標亦稱「平均數」。同質總體內各單位某一數量標志的一般水平。平均數的特點是對總體各單位之間標志值的差異抽象化,用一個數字顯示其一般水平。
因此,它可用來比較不同時間、地點或部門之間同類現象水平的高低,分析現象間的相互關系,估計推算其他有關指標,如用樣本平均每畝產量乘收獲面積估算農作物總產量。現象的同質性是計算平均數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同質總體內才能計算平均數。
把平均數與分組法結合運用,用組平均數補充總平均數,對認識客觀現象有重要作用。在運用平均數時,還要注意利用分配數列和典型資料來加以補充。由於掌握資料和研究任務不同,平均數有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等五種不同計算形式。
2、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又稱「相對數」,是用兩個有聯系的指標進行對比的比值來反映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的綜合指標。相對指標也稱作相對數,其數值有兩種表現形式:無名數和復名數。無名數是一種抽象化的數值,多以系數、倍數、成數、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
復名數主要用來表示強度的相對指標,以表明事物的密度、強度和普遍程度等。例如,人均糧食產量用「千克/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等。
B. 人力資源相對指標的作用
在績效管理中相對指標只是輔助指標,權重應該主要以關鍵指標為主。
C. 什麼是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來是質量指標的一種表現自形式。它是通過兩個有聯系的統計指標對比而得到的,其具體數值表現為相對數,一般現為無名數,也有用有名數表示的。
相對指標又稱「相對數」,是用兩個有聯系的指標進行對比的比值來反映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特徵和數量關系的綜合指標。相對指標也稱作相對數,其數值有兩種表現形式:無名數和復名數。無名數是一種抽象化的數值,多以系數、倍數、成數、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復名數主要用來表示強度的相對指標,以表明事物的密度、強度和普遍程度等。例如,人均糧食產量用「千克/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等。
D. 什麼是相對指標
統計學術語,相對指標是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反映某些相關事物之間數量聯系程版度的綜合指標。它的主要權作用是:
(1)能夠表明現象的相對水平、普遍程度及比例關系;
(2)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對比的現象總量找到對比的基礎;
(3)可以比較事物的發展程度、內部結構及比例;
(4)可以使不能用總量指標直接對比的非同類現象之間能夠進行比較;
(5)是進行計劃管理和考核企業經濟活動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
E. 什麼叫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
相對指復標亦稱「統計相對數制」。兩個有聯系的現象數值相比得到的比率。反映現象的發展程度、結構、強度、普遍程度或比例關系。
絕對指標又稱總量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規模或水平的一種綜合指標,表現形式為有計量單位的統計絕對數。
要分析一種社會經濟現象,僅僅利用總量指標是遠遠不夠的。如果要對事物做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對總體的組成和其各部分之間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比較,這就必須計算相對指標。
(5)相對指標的作用擴展閱讀
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盈利能力分析指標
1、資本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資本經營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對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分析與評價。
2、資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資產經營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對全部資產報酬率指標進行分析和評價。
3、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
商品經營盈利能力分析即用利潤表資料進行利潤率分析,包括收入利潤率分析和成本利潤率分析。
F. 相對指標的概念,公式,意義,特點
相對指標是質量指標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通過兩個有聯系的統計回指標對比而得到的,其答具體數值表現為相對數,一般現為無名數,也有用有名數表示的。
相對指標的作用
1、相對指標通過數量之間的對比,可以表明事物相關程度、發展程度,它可以彌補總量指標的不足,使人們清楚了解現象的相對水平和普遍程度。例如,某企業去年實現利潤50萬元,今年實現55萬元,則今年利潤增長了10%,這是總量指標不能說明的。
2、把現象的絕對差異抽象化,使原來無法直接對比的指標變為可比。不同的企業由於生產規模條件不同,直接用總產值、利潤比較評價意義不大,但如果採用一些相對指標,如資金利潤率、資金產值率等進行比較,便可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果做出合理評價。
3、說明總體內在的結構特徵,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質提供依據。例如計算一個地區不同經濟類型的結構,可以說明該地區經濟的性質。又如計算一個地區的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可以說明該地區社會經濟現代化程度等。
G. 相對指標的運用原則
上述六種相對指標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運用不同的對比方法,對兩個同類指標數值進行靜態的或動態的比較,對總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進行數量分析,對兩個不同總體之間的聯系程度和比例作比較,是統計中常用的基本數量分析方法之—。要使相對指標在統計分析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在計算和應用相對指標時應該遵循以下的原則:
1、可比性原則
相對指標是兩個有關的指標數值之比,對比結果的正確性,直接按取決於兩個指標數值的可比性。如果違反可比性這—基本原則計算相對指標,就會失去其實際意義,導致不正確的結論。
對比指標的可比性,是指對比的指標在含義、內容、范圍、時間、空間和計算方法等口徑方面是否協調一致,相互適應。如果各個時期的統計數字因行政區劃、組織機構、隸屬關系的變更,或因統計制度方法的改變不能直接對比的,就應以報告期的口徑為准,調整基期的數字。許多用金額表示的價值指標,由於價格的變動,各期的數字進行對比,不能反映實際的發展變化程度,一般要按不變價格換算,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
2、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原則
計算對比指標數值的方法是簡便易行的,但要正確地計算和運用相對數,還要注重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原則。因為事物之間的對比分析,必須是同類型的指標,只有通過統計分組,才能確定被研究現象的同質總體,便於同類現象之間的對比分析。這說明要在確定事物性質的基礎上,再進行數量上的比較或分析,而統計分組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統計的定性分類或分析。即使是同一種相對指標在不同地區或不同時間進行比較時,也必須先對現象的性質進行分析,判斷是否具有可比性。同時,通過定性分析,可以確定兩個指標數值的對比是否合理。
例如,將不識字人口數與全部人口數對比來計算文盲率,顯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其中包括未達學齡的人數和不到接受初中文化教育年齡的人數在內,不能如實反映文盲人數在相應的人口數中所佔的比重。通常計算文盲率的公式為:
文盲率=(15歲以上不識字人口數÷15歲以上全部人口數)×100%
3、相對指標和總量指標結合運用原則
絕大多數的相對量指標都是兩個有關的總量指標數值之比,用抽象化的比值來表明事物之間對比關系的程度,而不能反映事物在絕對量方面的差別。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相對指標離開了據以形成對比關系的總量指標,就不能深入地說明問題。
關於這一點,馬克思曾明確指出:「如果一個工人每星期的工資是2 先令,後來他的工資提高到4先令,那麼工資水平就提高了100%,……。所以不應當為工資水平提高的動聽的百分比所迷惑。我們必須經常這樣問:原來的工資數是多少?」
4、各種相對指標綜合應用原則
各種相對指標的具體作用不同,都是從不同的側面來說明所研究的問題。為了全面而深入地說明現象及其發展過程的規律性,應該根據統計研究的目的,綜合應用各種相對指標。例如,為了研究工業生產情況,既要利用生產計劃的完成情況指標,又要計算生產發展的動態相對數和強度相對數。又如,分析生產計劃的執行情況,有必要全面分析總產值計劃、品種計劃、勞動生產率計劃和成本計劃等完成情況。
此外,把幾種相對指標結合起來運用,可以比較、分析現象變動中的相互關系,更好地闡明現象之間的發展變化情況。由此可見,綜合運用結構相對數、比較相對數、動態相對數等多種相對指標,有助於我們剖析事物變動中的相互關系及其後果。
H. 什麼是相對指標它有什麼作用
統計學復術語,相對指標是制運用對比的方法,來反映某些相關事物之間數量聯系程度的綜合指標。它的主要作用是:
(1)能夠表明現象的相對水平、普遍程度及比例關系;
(2)可以使某些不能直接對比的現象總量找到對比的基礎;
(3)可以比較事物的發展程度、內部結構及比例;
(4)可以使不能用總量指標直接對比的非同類現象之間能夠進行比較;
(5)是進行計劃管理和考核企業經濟活動成果的重要指標之一。
I. 什麼叫相對指標和絕對指標
相對指標來是質量指標的一種表現形式源.它是通過兩個有聯系的統計指標對比而得到的,其具體數值表現為相對數,一般表現為無名數,也有用有名數表示的.
相對指標按其作用不同可劃分為六種:結構相對指標、比例相對指標、強度相對指標、動態相對指標、比較相對指標和計劃相對指標.
絕對指標用絕對數(頻數)表示.
J. 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是什麼
相對指標又稱統計相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