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環裝備股票還要跌嗎
中環裝備300140,因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改制而停牌至今,期間又發生收購事項,形成事實上的重組,股票依然沒有復牌,分析復牌之後不會再繼續下跌,很有可能會有多個漲停板。祝你發財了!
❷ 惠州殼牌廣場商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惠州殼牌廣場商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本項研究為規范的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務是論證**廣場投資的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按照國家有關規范,可行性研究包括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最終可行性研究,根據本項目特點,我們合三為一,從技術及經濟角度,對本項目進行規范的可行性研究,本項研究的原則是:
◆ 項目有關經濟技術和綜合建築面積指標,是按照本項目有關報建資料以及由陝西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的初步設計方案等圖紙資料進行統計與編制而成;各類房地產開發市場的成交數據則主要來源於惠州市國土房管局;建安工程造價的構成依據,既一方面參照了該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所做的工程概算,同時與惠州市建設委員會公布的惠州市正在建設和已經竣工的部分典型工程個案中關於建安工程造價的資料作為對比。
◆ 總投資測算一覽表,系按整個開發項目完全由惠州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全資興建的方案,擬分為三組採取滾動的開發形式;本項目各類物業的測定價格與分析比較是根據對本項目周邊物業市場的調查統計數據所得,並經過歸納和整理,其計算模式按照國外尤其是香港地區所普遍慣用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的表述形式,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總嚴謹測算得出。
◆ 本開發項目的各項財務分析部分,按照目前惠州市各類房地產開發物業的投資經驗以及本項目的實際數據,經過科學測算獲得,務求能夠符合此類報告的規范要求、計算模式以及測算要求。第一章 惠州市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1.1惠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東莞毗鄰,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廣州市。惠州市地處低緯度,北回歸線橫貫全市,雨量充沛,陽光充足,氣候溫和,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惠州市是廣東省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素有「粵東重鎮」,「嶺南名郡」之譽。改革開放以前,惠州市經濟基礎相當薄弱,直到1979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6.7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6.6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僅為2.67億元。改革開發以後,特別是1988年地改市之後,全市經濟社會進入了迅速發展、充滿生機活力的時期。
20多年來,惠州市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增強,社會和經濟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惠州已由一寂寂無聞的邊陲之地變為一方備受關注的投資熱土,從一個典型的農業經濟區域變為進入工業化發展階段的新興城市。
2002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25.2億元,比1990年增長8.1倍,12年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長20.2%。2003年行政區劃調整後,惠州市現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除龍門縣外,其他縣區都屬於珠三角地區。全市總面積11158平方公里,城鎮建成區面積94平方公里。按惠州市統計年鑒口徑,2002年底,惠州市總人口為333.72萬,其中戶籍人口(常住人口)283.02萬人,外來人口(暫住人口)50.7萬人。全市現有78個鄉鎮,10個街道辦事處,1066個行政村,並設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區。
惠州市人民政府駐地惠城區,惠城區土地總面積1410.2平方公里,總人口91.78萬;惠陽區土地總面積1262.1平方公里,總人口50.77萬。1.2惠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歷程與特點
縱觀惠州市近二十幾年的社會經濟發展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改革開發後到1988年,第二個階段是1989—1993年,第三個階段是1994年到現在。第一階段,1978年到1988年是惠州市經濟發展的積累階段,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事件是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香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珠三角轉移。
惠州市的經濟發展比之改革開放前發展要快得多,GDP年均增長10.4%,1988年達到33.04億元;人口年均增長1.3%,1988年達到218.06萬人;城鎮建成區面積年均增長4.6%,1988年達到27.75平方公里;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4.3%,1988年達到2.08億元;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1.8%,1988年達到20.7%億元;人均GDP年均增長8.5%,1988年達到1526元;三次產業比重從1978年的一產獨大發展到1988年退居第二的位置,但該階段第二產業的比重始終最小,惠州市還沒有完成從農業市到工業市的蛻變;這一期間,惠州市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也開始大幅增加,但由於基數太小,惠州市經濟並沒有出現質的飛躍。
1989—1993年是惠州市經濟從起步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經濟社會各項指標都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GDP年均增長30.5%,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40.8%,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61%,城鎮建成區面積年均增長24.7%,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7.7%,人均GDP年均增長27.2%。從1989年到1993年,惠州市工業生產年均遞增57.6%,第二產業的比重迅速上升到首位,1993年佔GDP的47.8%,第一產業迅速下降,1993年佔GDP的17.5%,成功實現了從農業市向工業市的轉變。該階段的代表性事件是當時我國處於房地產開發的高潮,當時的惠州是房地產投機狂潮最集中的地區之一,迅速蜂擁而來的投機資金一度使惠州市經濟發展達到輝煌的頂峰,同時也托起惠州市人民對本市經濟發展的高遠幻想。這一階段的另一個代表性事件是熊貓汽車城項目在惠州進行談判的啟動和終止。這些事件對惠州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隨著房地產泡沫的徹底破滅,熊貓汽車城項目的擱淺,惠州市的經濟發展陷入低落和迷茫之中。
1994年至今,是惠州市經濟發展重歸理性的階段,在這一階段,惠州市一邊化解房地產泡沫破滅給城市發展帶來的副作用,一邊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使國民經濟逐步實現持續健康快速穩定的發展。在此期間,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3%,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3.6%,實際利用外資年均增長6.7%,外貿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6.7%,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1.9%,人均GDP年均增長14.5%。這一階段的代表性事件是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的最終簽訂。預計未來五到十年間,大亞灣區的石化產業將投入1000到1500億元的建設資金,巨大的產業集聚效應將為大亞灣的工業化、城市化提供強有力的物質支撐,也將為整個惠州市的跨越式發展提供契機。1.3惠州市的區位條件
惠州市是珠三角東部聯系粵東地區的區域交通樞紐,緊鄰深圳、東莞、廣州等珠三角發達城市和國際大都市香港。惠州市區西距廣州市153公里,東距汕頭市320公里,南與深圳市相隔80公里,惠州市南部的澳頭港到香港中環碼頭僅47海里。
良好的區位條件是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毗鄰香港的優越區位條件便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改革開放以前,珠三角西岸的發展快於東岸,改革開放後,由於東岸接近香港,近水樓台的優勢突現,到2000年,深圳和東莞的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是中山和珠海的三倍多。形勢出現巨大逆轉的主要原因就是區位條件,東部地區與香港的連通性較高,這一差異使香港公司和在香港的外國公司的投資、技術和管理傾向流入珠三角東部,為深圳和東莞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使東岸經濟發展迅速趕上並超過西岸。
根據有關方面的測算,在廣東、香港企業北上的數量與陸路交通的距離基本上成反比,珠三角城市與香港的距離每減少1%,製造業外資企業單位數量便增加0.58%至0.61%,製造業外資投入金額增加0.4%至0.6%,服務業外資企業單位數量增加0.34%至0.37%,服務業外資投入的金額就增加0.2%到0.7%。
進入新的世紀,惠州的區位條件將的重大的改變。CEPA的簽署與實施,在未來若干年香港對珠三角的輻射作用將大大加強,香港的國際融資能力和高端服務業將大大促進珠三角的全面發展。惠州作為珠三角城市重要的一員,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與香港交通的便捷性,進一步充分利用和強化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使其接受香港和周邊大城市的經濟輻射和承接產業轉移,與香港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方面,有更大的作為。1.4南海石化項目和大亞灣經濟區的建設
落戶大亞灣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首期投資43億美元,是國內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由英荷殼牌公司與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及廣東投資公司合資經營。項目採用世界先進的石油化工技術,年產80萬噸乙烯,進而衍生出230多萬噸高質量的化工產品,年銷售值達17億美元,對下游產品的拉動效應為1:50。該項目已於2002年11月奠基,目前正在進行80萬噸乙烯裂解裝置建設,預計到2005年正式建成投產。
未來幾年中國對石油化工產品的需求前景仍然十分廣闊,石化產品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惠州正積極抓住這次機會,爭取吸引更多配套的下游石化產業落戶惠州,使惠州成為珠三角乃至廣東省重要的石化基地。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陸域面積273.6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88平方公里,海岸線52公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擁有全面開發吞吐能力超過億噸天然深水良港,土地資源、淡水資源和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道路、供水、供電、通訊和港口等基礎設施網路,具有發展臨海大型工業項目的優越條件。
大亞灣在努力構建完整的石化產業鏈方面有很大優勢:殼牌公司是全球500強跨國公司之一,擁有先進的管理和技術設備,在世界石化市場占據重要地位。殼牌公司的龍頭地位有利於大亞灣吸引其他跨國企業的集聚,進而構成完整的石化產業鏈。開發區內已有東風本田等一批汽車零部件企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隨著日本三大汽車生產商進入珠三角地區,大亞灣汽車裝備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特別其優越的港口條件將使本區域有可能形成大型汽車裝備業的出口基地。如果從更大范圍來看大亞灣,其發展前景更不可估量。
大亞灣東部的稔平半島,土地面積740平方公里,超過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正處於尚待開發狀態,具有發展多個大型工業項目的條件,正受到外來投資商的高度關注。1.5惠州市在珠三角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惠州是珠三角東部聯系粵東地區的交通樞紐,是珠三角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基地之一,是珠三角主要的生態農業供應基地和生態環境保障區。惠陽市改市劃區,拓展了惠州中心城區的發展空間,從地理位置上實現了惠州從沿江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轉變。正在建設中的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將給惠州市經濟發展增添一台強有力的發動機,推動惠州工業化進程,拉長產業鏈,使惠州成為珠三角乃至華南地區的重要化工基地,改變惠州在珠三角的分工地位,進而帶動珠三角東翼邊緣的工業化起飛,為東翼乃至整個珠三角提供強大的基礎性工業支撐。
同時,石化產業區的開發使惠州產業空間向沿海推移,帶動城市空間向沿海發展,推動惠州市走向真正意義上的沿海城市。隨著繼續加強與深圳、香港、東莞的聯系,對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加強保護和建設,惠州市未來將成為珠三角重要休閑旅遊基地,成為珠三角東部產業轉移的最直接承接地第二章 項目概括
2.1研究基礎
用地單位:惠州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發 展 商:惠州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用地性質:商住樓(高尚住宅)
項目名稱:**廣場
用地位置:惠州市江北27號小區
用地現狀:已開發40%
❸ 中環裝備十二月份中標印度21項目納入2019年年報嗎
中環裝備12月份,中標印度21項目納入2019年,年報嗎?應該算到2019年年報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