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印度黃金貨幣化

印度黃金貨幣化

發布時間:2021-01-07 21:42:54

黃金非貨幣化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么

黃金非貨幣化不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內容的是實行「雙掛鉤」的國際貨幣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美元和黃金為基礎的金匯兌本位制,其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基本內容包括美元與黃金掛鉤、國際貨幣基金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實行固定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2)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1971年12月,這種即期匯率變動的幅度擴大為上下2.25%的范圍,決定「平價」的標准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4)各國貨幣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原則。《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考慮到各國的實際情況,《協定》作了「過渡期」的規定。《協定》規定了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會員國未經基金組織同意,不得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5)確定國際儲備資產。《協定》中關於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6)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並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會員國所認繳的份額越大,得到的貸款也越多。貸款只限於會員國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即用於經常項目的支付。

Ⅱ 黃金非貨幣化的產生原因

進入70年代,美國國內通貨膨脹愈演愈烈,財政赤字和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致使專1971年5月和7月又連續爆發兩屬次美元危機。為應付國內經濟困難,尼克松政府於當年8月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對內凍結工資和物價,對外停止各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元和黃金開始脫鉤。其後,在當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國兩度宣布美元貶值。接著,西方各國紛紛取消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採取浮動匯率。1976年,牙買加會議召開,正式取消黃金官價,並實施黃金非貨幣化。

Ⅲ 黃金非貨幣化的介紹

黃金非貨幣化(demonetization of gold) ,黃金非貨幣化是指取消黃金的貨幣職能,使其與貨幣完全脫離聯系回,重新成為單純答商品的趨勢。戰後初期,由於美國黃金儲備充足,國際收支大量順差,美元匯率穩定,黃金價格基本上能夠維持在國際貨幣體系所規定的官價上。 進入70年代,美國為應付國內經濟困難,尼克松政府於當年8月停止各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當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國兩度宣布美元貶值。接著,西方各國紛紛取消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採取浮動匯率。1976年,牙買加會議召開,正式取消黃金官價,並實施黃金非貨幣化。

Ⅳ 印度的黃金為什麼這么便宜

旅遊在當下已成為非常熱門的休閑方式,我國很多國人一到節假日都喜歡出門遊玩。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基本上去到每一個國家旅遊,都會看到中國遊客的身影。我國遊客不僅喜歡去旅遊,還喜歡購物,在很多老外眼中,中國人的購買能力是非常強的,像去泰國,人們會買大量的芒果乾、榴槤等,而去韓國的遊客則喜歡買化妝品,可以說哪個國家有什麼熱銷的東西,中國遊客去旅遊時就必定會買。但唯獨有一種東西,中國遊客基本不買,那就是印度的黃金。

聽完導游的解說之後,遊客們表示:不買了!別浪費錢!不知道你們對印度的這一些黃金有什麼新的看法嗎?你有沒有買過印度的黃金呢?

Ⅳ 黃金非貨幣化的有關爭論

在西方國家,黃金非貨幣化論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隨著國際金本位制的崩潰和凱恩斯經濟學的問世回而產生答了。60年代初發生第一次美元危機,以美國經濟學家R.特里芬的觀點為代表,黃金非貨幣化形成思潮。70年代中後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牙買加協議》宣布廢除黃金的世界貨幣職能後,黃金非貨幣化遂成為西方國家有關黃金貨幣作用理論問題的主流。但主張黃金再貨幣化的觀點仍時有反映,主要是擔心國際儲備多元化與分散化失卻了黃金的自動約束,會導致世界貨幣無限制增長,從而引起世界性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頻繁變動;但同時也考慮到恢復金本位制的現實可能性不大,因而只是希望維持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再度占據重要地位。所以,在西方國家學術界黃金非貨幣化已成定論。
在中國,學術界關於黃金非貨幣化問題存在著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黃金已不再是世界貨幣,而且不再是決定貨幣匯率的主要因素;另一種觀點認為,黃金實際上只是被人為地非貨幣化,盡管如此,它仍然維持其世界貨幣地位,在不遠的將來還有可能發生黃金再貨幣化。
雖然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已不具有明確的貨幣職能,但仍是各國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黃金非貨幣化仍是現實。

Ⅵ 什麼是黃金非貨幣化

黃金非貨幣化(demonetization of gold) ,黃金非貨幣化是指取消黃金的貨幣職能,使其與貨幣完全脫離聯回系,重新成為答單純商品的趨勢。戰後初期,由於美國黃金儲備充足,國際收支大量順差,美元匯率穩定,黃金價格基本上能夠維持在國際貨幣體系所規定的官價上。 進入70年代,美國為應付國內經濟困難,尼克松政府於當年8月停止各國中央銀行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當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國兩度宣布美元貶值。接著,西方各國紛紛取消本國貨幣與美元的固定匯率,採取浮動匯率。1976年,牙買加會議召開,正式取消黃金官價,並實施黃金非貨幣化。

Ⅶ 黃金非貨幣化的黃金非貨幣化影響

從金融的角度來說,黃金退出流通市場,不再具有貨幣的流通職能,被儲存起來,這個過程稱為黃金的非貨幣化。
黃金被作為財富或者儲備被儲存起來,比如官方的黃金儲備。這個過程就是黃金的非貨幣化。

Ⅷ 黃金非貨幣化的黃金的非貨幣化時期

從法律的角度抄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在作為貨幣定製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的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的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Ⅸ 到年底黃金會漲價嗎

上周黃金錶現搶眼,周度漲幅刷新今年1月下旬以來的新高。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美國疲弱的經濟數據,包括月初公布的美國4月非農就業數據和上周公布的美國4月零售銷售及PPI數據等。這預示著美國一季度經濟疲弱可能不僅是受天氣的負面影響,其中還不容忽視經濟增長動能本身增長欠缺的困境。而美國經濟增速、就業率以及通脹水平直接影響到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取向,這令市場對美聯儲升息時點的預期浮想聯翩。應該說,上周黃金的反彈,更多地是反映了市場對美聯儲升息時點推後至9月的預期。
如今金價已經回到了3月底4月初的價格高點區域附近,後市金價能否成功突破1220美元/盎司區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我們認為,金價收復1220美元/盎司將是大概率事件,短期則可能反復。從CME黃金市場的持倉結構來看,上周黃金回升,更多的是受到前期空頭回補的影響,多頭反攻仍缺乏力度。同時,SPDR黃金持倉近期仍在流出,這表明多空在1220美元/盎司附近爭奪,短線可能仍有反復,而1200美元/盎司區域可能已經成為多頭新的底線。但不管金價何時收復1220美元/盎司,黃金中長期底部已經形成。隨著利空逐步出盡,黃金也將迎來漲勢。
美聯儲升息問題一直影響著黃金市場的投資買需。從近期美國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來看,6月升息的可能性幾乎降至冰點。而隨著美國經濟復甦道路的一波三折,美聯儲實際升息時點只可能晚於6月,1150美元/盎司區域已經屬於黃金底部。
現貨市場方面,盡管中國市場一季度黃金珠寶需求下滑一成,部分受到「中國大媽」轉戰股市的效應影響,但中國股市的賺錢效應最終將大大促進「中國大媽」在黃金等富有消費彈性的非必需消費品的實際購買力,後市黃金實物買需有望回暖。回顧2006—2007年中國股市的暴漲,黃金價格同樣處在一個上漲周期中,因此兩者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負相關性。而印度市場的黃金需求,則一直處於穩健的增長趨勢中。印度財政部官員上周三預計,印度黃金年進口量將增長至1100噸。而上周印度政府已經開始執行的黃金貨幣化計劃,所獲得的黃金料不會超過50噸。
綜上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黃金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春天即將到來。

Ⅹ 印度怎麼解決現金荒

印度再鬧現金荒。印度多個州的自動取款機再次告急,無現金可取。雖然政府爭相查明危機的原因,但總理莫迪在2016年11月的「廢鈔令」再次成為焦點。

由於最近幾周ATM機一直處於現金荒狀態,印度多個州正在經歷現金緊縮。

雖然現金短缺看起來不像波及整個印度的現象,但卡納塔克邦,安得拉邦,特蘭迦納,中央邦,北方邦,比哈爾邦北部以及馬哈拉施特拉邦一些地區以及德里的一些州已經報告貨幣供應量(貨幣穩定的關鍵指標)受到嚴重打擊。

這些州共同擁有不少於3億公民。

聯邦財政部表示,短缺是由於過去幾個月對貨幣的「不尋常需求」造成的,但並沒有將原因歸咎於任何特定因素。

印度儲備銀行(RBI),也是印度央行,遵循計量經濟模型,以根據GDP增長預測來監測貨幣需求,但也未能提供可靠的情況解釋,但承諾盡快為自動取款機「補貨」。

「廢鈔令」後果

主要反對黨印度國民大會主席拉胡爾·甘地在Twitter上寫道:「現在你明白廢鈔令的欺騙了吧,恐怖又回來了。」他還說,「我們的自動取款機再次是空的,看看我們銀行的狀況。」他強調了銀行體系日益增加的公眾不信任感,這得益於近期丑聞的增長和貨幣政策。

許多城市和農村都有相當多的軼事證據表明銀行因為沒有足夠的現金而拒絕顧客。

現金荒的問題也引發大量印度網民在網上吐槽。其中有一名網友寫道:「如果裡面沒有錢,那ATM機要來何用呢?莫迪說要打造數字化印度,推廣無現金交易。但現在在網上每一筆交易卻都收取額外的費用。」還有人說:「當人們既沒有工作又沒有錢的時候,ATM機要來做什麼呢?」

推動數字化

2016年廢鈔令的目標之一是印度全國范圍內對數字支付的積極推動。然而,由於人們對熟悉非現金交易的速度緩慢,這也是政府的挫折。

2018年4月的貨幣流通 —— 在廢鈔令18個月之後,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支持數字交易的活動持續不斷 ——數字為18.4萬億盧比,而廢鈔令之前為17.98萬億盧比。考慮到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等因素,這個數字仍然相當低。

據美國CNN報道稱,2018年的前三個月印度就出現了「不尋常的急劇上漲的現金需求」。僅在4月份的前兩周,印度國內現金需求就高達4500億盧比(428億元人民幣)。

特別是在2017年12月和2018年1月,令金融分析師和銀行機構困惑的情況下,現金流量急劇上升。自2017年10月以來,自動取款機的取款水平,也是當局密切關注來監控不斷變化的現金習慣的另一個指標,也回到了預先數字化的數字。

移動錢包在最初數月的非貨幣化進程中獲得了驚人的增長,但還沒有完全被消費者所接受。

然而,印度央行已經注意到,隨著更多消費者使用電子支付、卡和支票,支付習慣穩步上升。

RBI在其關於追蹤數字化交易後分類的報告中指出:「這三種工具在非貨幣化期間的使用量增加在非貨幣化後期也持續存在,這表明印度經濟的支付習慣正在發生根本變化。」

有些地方也有人猜測,印度經濟為了增加在線支付的做法而故意提供更少的現金。

閱讀全文

與印度黃金貨幣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
長信基金總經理 瀏覽:753
白領投資攻略 瀏覽:438
境外匯款不到賬 瀏覽:59
期貨財經要聞 瀏覽:954
天齊鋰業貸款利息 瀏覽:750
期貨鐵礦投 瀏覽:749
君弘一戶通怎麼買股票 瀏覽:151
60元理財卡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