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遠期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的區別
金融遠期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的區別如下:
1、認股權證和股份期權不同
金融遠期市場等的行權價格低於當期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時,應當考慮其稀釋性。 計算基本每股收益,作為分子的凈利潤金額不變;
而金融期貨市場有何聯系分母的調整項目為按照本准則第十條中規定的公式所計算的增加的普通股股數,同時還應考慮時間權數。 當期發行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普通股平均市場價格應當自認股權證或股份期權的發行日起計算。
2、開發票時填寫的信息不同
金融遠期市場需要在申報的「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購買方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購買方為企業的憑證,索取申報時,應向銷售方提供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而金融期貨市場有何聯系為其提供開小規模納稅人時,應在「購買方納稅人識別號」欄填寫購買方的納稅人識別號,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稅收憑證。
投資咨詢公司有何聯系是具有唯一性的,只要稅務發票系統裡面查到了這家企業的發票代碼不同,就可以查詢到這家企業的進銷項發票情況,也就可以知道企業是否虛開發票了。
3、供應商確定方式不同
金融遠期市場是通過發布公告的形式以邀請不特定的供應商來參與投標,能夠激勵供應商自覺將高科技應用到采購產品中,同時又能轉移采購風險。
金融期貨市場除了發布公告外,還可由采購人、評審專家分別作書面推薦,或者是從省級以上財政部門建立的供應商庫中隨機抽取,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貨物或者服務,可以依照本法採用競爭性談判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期貨市場
網路-金融遠期市場
㈡ 金融市場分為即期交易市場和遠期交易市場的依據是
即期交易和中遠期交易都為標准倉單交易,兩種交易模式互相補充
即期交易更加傾向於現貨的隨時交割,中遠期主要是對貨品的中遠期價格的預測和企業的套期保值
當然還有適用非保准倉單貨物的其他交易模式
㈢ 遠期合同交易的發展狀況
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加大和治理整頓的深入,中國的期貨業及期貨市場的面貌得到了巨大改觀,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欣喜地看到期貨市場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我們還要冷靜地看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國的衍生工具市場仍存在著結構性缺陷。 中國未形成有效的遠期合約交易市場,接觸過期貨交易或期貨交易理論的人都知道,期貨交易是在現貨交易、遠期合約交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然而,中國期貨交易市場的建立卻是從現貨交易的形式直接進入到期貨交易形式的,這中間省去了期貨交易發展的必經過程———遠期合約交易形式。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期貨交易所」的前身「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在其成立之初,雖然是按照遠期合約的交易形式建立起來的,但這種形式的交易時間極為短暫,根本沒有形成有效的遠期合約交易市場,因而不能說明中國的期貨市場是在遠期合約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沒有遠期合約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體系不完整,沒有經歷過遠期合約交易過程,從表面上看失去的只是一種交易形式,實際上在失去遠期合約交易這種形式的背後,失去的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場培育的過程;失去的是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社會基礎;失去的是風險監控的經驗和手段的積累過程;失去的是現在仍在國際衍生工具交易市場發揮巨大作用的遠期合約與期貨合約交易的有機連接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
沒有遠期合約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體系是不完整的衍生工具體系,是金融衍生工具體系的結構性缺陷。
中國的金融衍生工具目前還只有期貨,遠期合約交易一般是在場外進行的,這個場外通常是指期貨交易所或證券交易所外。目前,國際上遠期合約交易已具有了相當規模,並形成了某些交易平台或市場。人們依據交易平台或市場,運用遠期合約或遠期合約與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組合,進行著各種商業活動。
中國的金融衍生工具目前還只有期貨一種工具,這距離建立完整的衍生工具市場、完善市場要素配置還相差很遠。現在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推出期權工具,這無疑是中國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一大利好消息。在我們額手相慶的時候也深深地感到:盡早推出期貨的高級形式———期權固然很重要,但是,建立和培育遠期合約市場也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有兩個市場制定了遠期合約,國家有關部門的專家、學者對廣西食糖中心批發市場和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等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就這兩個市場所進行的遠期合約交易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上述兩個市場所制定的遠期合約,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設立的,是一種非標准化的合約。根據所制定的合約,交易者可按照自己的實際需要與交易對方就交割的數量、質量、交割地點、交割時間進行協商,從而達到交割或不交割的目的。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自2000年10月開業以來,其交割的數量在其成交總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據統計,該市場的交割量是相關市場同期交割量的10倍,但其成交量只是相關市場的十分之一。僅此可見,海南橡膠中心批發市場的遠期合約交易滿足了客戶的個別需要,達到了遠期合約交易的目的。
㈣ 什麼是中遠期市場
中遠期市復場建立在信息制化基礎上的現貨中遠期電子交易,其本質就是現貨商品的電子商務。
中遠期市場是指現貨中遠期電子交易(也稱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或現貨倉單交易)是以現貨倉單為交易的標的物,採用計算機網路進行的集中競價買賣,統一撮合成交,統一結算付款,價格行情實時顯示的交易方式。
㈤ 遠期市場和期貨市場怎麼樣區分
遠期市場和期貨市場同屬於金融衍生品市場,一種是場內交易,一種是場外交易。 1、遠期交易在本質上是屬於現貨交易,它只是現貨交易在時間上的延伸。它交易的對象是雙方協商達成的非標准化合約,最重要的是商品沒有限制,相當於一份遠期合同,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但是遠期的信用風險比較大,而且履約方式一般是進行實物交收。 2、期貨交易的是一種標准化的合約,是在期貨交易所完成的,由結算公司充當中間人,所以風險基本為0,而且大多以對沖來了結平倉,因為是保證金交易,所以動用的資金也相對較少。
㈥ 遠期市場的概念是什麼
遠期市場是指進行遠期合約交易的市場,交易按約定條件在未來某一日期交割結算。 常單指遠期外匯市場,因遠匯是遠期市場成交最活躍的遠期市場之一。
參與機構數量有限是影響交易量的首要因素。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只要銀行具有即遠期市場期結售匯業務和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備案後均可從事遠期結售匯業務。但是,完成全部備案程序需要20天左右的時間,即使銀行想參與到外匯遠期市場中來,也有待時日。
這樣,目前在市場上報價的銀行只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3家,而且報價明顯帶有試探性,導致市場不太活躍。
國內銀行對外匯遠期市場認識不足,是導致市場冷淡的根本原因。長期以來,國內各銀行對外匯衍生產品的熱情不足,缺乏創新意識。以遠期結售匯市場為例,此產品自從1997年推出以來,成交量一直比較低,2004年的金額不到200 億美元,且中國銀行占據著該市場50%以上的份額。
相反,除銀行以外,理論界和企業界對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卻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對加快外匯遠期市場發展的呼聲很高,這與銀行方面的漠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銀行方面的不積極使得各行的前期准備工作尚未完成,有關系統和報價模型的開發工作相對滯後,形成了眼下央行把"舞台"搭好卻無人"唱戲"的局面。
在參與外匯遠期市場的准備工作上,外資銀行又走在了前面;但由於備案制的原因,他們暫時還不能參與到外匯遠期市場中來。
㈦ 大宗商品近遠期交易這個行業的業務好不好做
不太好做,主要是很多人都不懂大宗商品交易,並且擔心資金安全問題,以前我也做個業務,不太好做的,現在主要是做交易
㈧ 有了遠期交易市場,為什麼要有期貨市場
http://wenku..com/view/69c85e3383c4bb4cf7ecd162.html
㈨ 中國大宗商品中遠期電子交易網的行業的介紹
大宗商品的中遠期交易最早萌芽於古希臘時期的歐洲,現代意義上的版中遠期交易產生於十權九世紀中期的美國芝加哥。1865年,中遠期市場推出了標准化合約,同時實行了保證金制度,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制度創新,促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的誕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各大中央直屬企業、地方政府紛紛籌建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中國大宗商品的中遠期電子化交易進入快速發展軌道,目前我國有各類大 宗商品交易市場200餘家。2002年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2007年,商務部聯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財政部、國家工商管理總局、公安部 等七部委起草《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管理規定》,正式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為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的主管部門,這為中遠期交易的發展與壯大奠定了堅實 的基礎。
㈩ 什麼叫中遠期現貨交易
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介紹
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英文縮寫JCCE)是運用電子商務技術與現貨批發相結合的中遠期現貨交易市場。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的設立,填補了中國玉米中遠期市場的空白,被業界譽為「中國玉米第一網」。目前運作最成功的糧食BtoB型電子商務模式。由於它具有交易靈活、鼓勵交收的特點,使其很快成為糧食購銷企業、加工企業的關注熱點,逐步成為糧食購銷均衡的渠道,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快速提升。成立以來,市場運作規范有序,正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玉米交易中心。
JCCE是由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澱粉、原料玉米批發市場。市場的組織形式為有限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總裁負責制。市場成立於2000年,由吉糧集團、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原國家國內貿易局商業信息中心)等企業組建的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負責市場運作。市場辦公地址設在吉林省長春市解放大路2677號長春光大大廈10層,場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主要組織澱粉及原料玉米的現貨交易活動,提供市場交易的信息咨詢、中介,澱粉、原料玉米代購代銷和儲運配送等業務。
JCCE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檢疫局、商務部共同修訂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規范》,制定了《吉林玉米中心批發市場交易管理辦法》。通過目前國內流通領域最先進的「JCCE網路交易系統」,採用直接上網報價、配對,以網上訂貨、電子購物的方式實現買賣雙方跨越時空的澱粉、原料玉米現貨交易。全國范圍交易商的廣泛參與將大大提高澱粉行業產銷銜接的力度和信息傳播的速度;交易商通過分期付款或一次性收付等多種靈活的付款方式,貨物交割將更為安全可靠;交易商交存經市場認可的指定倉庫倉單,便可通過市場網路賣出貨物,最大限度地實現現貨流通;全電子化的商務交易模式,將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為工商企業減少流通成本、避免三角債拓寬渠道,實現信息流、物資流和商流的完美統一。
國糧調(2006)224號《關於進一步促進糧食產銷合作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發揮批發市場和中介組織作用。充分發揮糧食批發市場作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為促進糧食產銷合作搞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