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主要的技術指標

主要的技術指標

發布時間:2021-04-16 20:13:30

① 什麼是計算機的最主要的技術指標

CPU
的時鍾頻率、運算速度、字長和存儲容量
對於不同用途的計算機,其對不同部件的性能指標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對於用作科學計算為主的計算機,其對主機的運算速度要求很高;對於用作大型資料庫處理為主的計算機,其對主機的內存容量、存取速度和外存儲器的讀寫速度要求較高;對於用作網路傳輸的計算機,則要求有很高的I/O速度,因此應當有高速的I/O匯流排和相應的I/O介面。
(l)、運算速度
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鍾執行的指令數。單位為每秒百萬條指令(簡稱
MIPS)或者每秒百萬條浮點指令(簡稱
MFPOPS)。它們都是用基準程序來測試的。影響運算速度的有如下幾個主要因素:
①CPU的主頻。指計算機的時鍾頻率。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計算機的運算速度。例如,Intel公司的CPU主頻最高己達3.20GHz以上,AMD公司的可達400MHz以上。
②字長。CPU進行運算和數據處理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信息位長度。PC機的字長,已由8088的准16位(運算用16位,I/O用8位)發展到現在的32位、64位。
③指令系統的合理性。每種機器都設計了一套指令,一般均有數十條到上百條,例如:加、浮點加、邏輯與、跳轉……等等,組成了指令系統。
(2)、存儲器的指標
①存取速度。內存儲器完成一次讀(取)或寫(存)操作所需的時間稱為存儲器的存取時間或者訪問時間。而連續兩次讀(或寫)所需的最短時間稱為存儲周期。對於半導體存儲器來說,存取周期約為幾十到幾百ns(10-9秒)。
②存儲容量。存儲容量一般用位元組(Byte)數來度量。PC機的內存儲器已由286機配置的1MB,發展到現在P4(奔騰4)配置256MB,甚至512MB以上。內存容量的加大,對於運行大型軟體十分必要,否則會感到慢得無法忍受。
(3)、I/O的速度
主機I/O的速度,取決於I/O匯流排的設計。這對於慢速設備(例如鍵盤、列印機)關系不大,但對於高速設備則效果十分明顯。例如對於當前的硬碟,它的外部傳輸率已可達20MB/S、

② 主要技術指標

(一)資料庫范圍

數據管理與資料庫子系統的內容來自國家及地方50多年來所收集的專題圖件、基礎地理圖形、遙感影像、生態監測、水文、社會經濟以及多媒體等各類數據,其數據覆蓋范圍按照不同比例尺覆蓋不同的范圍,最大范圍為塔里木河全流域,總面積約為125×104km2,主要工作范圍為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河-孔雀河和塔河幹流,即「四源一干」,總面積為23.63×104km2

(二)數學基礎

系統涉及空間數據具有多尺度、多種數據格式、多種來源的特點,要實現各類空間數據之間精確匹配,建立各類空間數據之間、空間數據與現實世界精確位置之間的聯系,關鍵在於資料庫建設過程中設計定義統一的空間參考,作為各類數據採集和數據建庫時執行的規范標准,其次要考慮數據格式、數據編碼以及數據精度的影響。

(1)坐標系統:1980西安坐標系。

(2)高程基準:1985國家高程基準。

(3)投影系統:原始採集的數據包括分幅數據和拼接數據兩種。分幅數據採用高斯-克呂格投影,1∶1萬比例尺基礎圖及專題圖形數據採用3度分帶,1∶50萬、1∶10萬、1∶5萬比例尺的基礎圖形數據及專題圖形數據採用6度分帶。對於拼接數據,由於工作區覆蓋面積達125×104km2,范圍廣闊,而且各個應用子系統出於不同的目的在使用空間數據時經常需要投影變換,為確保多源空間數據有效集成,各類拼接數據入庫時統一採用地理坐標系統(無投影)。

(4)數據精度:經緯度坐標統一採用十進制,精確到小數點後4位。

(5)原始採集數據格式:數字線劃圖數據為Coverage格式,數字柵格圖、遙感影像圖為非壓縮的GeoTiff格式,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為Arc/InfoGrid格式,屬性數據採用Access資料庫存儲。

(三)數據組織

1.柵格數據

柵格數據包括數字柵格圖、數字高程模型、遙感影像圖等,該類型數據在入庫前均規定了具體格式,數字柵格圖、遙感影像圖為非壓縮的GeoTiff格式,數字高程模型數據為Arc/InfoGrid格式。

根據系統提供的數據情況,以及為方便對其進行管理,資料庫子系統根據數據類型、比例尺、坐標體系、帶號等類型對其構建柵格目錄進行存儲管理,另外為方便其他應用子系統的查找和調用,系統添加了圖名、圖號、製作日期、比例尺、描述等公共欄位。

2.矢量數據

從GIS出現到目前GIS產業化,矢量數據組織方式經歷了圖形數據分層組織、圖形數據分幅組織、分層與分幅相結合等三種方式。根據所收集的數據情況,綜合考慮塔河數據現狀、未來發展以及系統設計的先進性,本系統採用圖形數據分層與分幅相結合的組織方式保存圖形數據,圖形數據全部採用地理坐標系統,實現多源數據的無縫拼接。將所有分幅圖形進行接邊處理、重新建立拓撲關系,將相同的要素類組成一個要素數據集進行存儲管理。另外為方便其他應用子系統的查找和調用,同柵格數據一樣,系統在入庫時自動添加了圖名、圖號、製作日期、比例尺、描述等公共欄位。

(四)數據量分析

正確估算出系統運行後各種數據的數據量大小以及每年增加的數據量是資料庫存儲設計的基礎。塔里木河流域綜合資料庫系統的數據量統計如下:

屬性數據:包括29個水文站點從1957年到2002年採集的歷史數據,塔里木河流域生態環境數據、社會經濟數據、多媒體數據等,這些數據的數據量約為30G,每年新增的數據主要為水文及生態環境監測站點採集的實時數據,數據量約為2G。

專題圖形數據:包括土地利用圖、植被蓋度、植被類型、沙質荒漠化、鹽漬化、水系、水利工程等歷史及現狀專題圖形,數據量約10G。

基礎地理圖形數據:各種各比例尺基礎地形圖的DLG、DEM、DOM成果,數據量約為260G。

遙感影像數據:包括TM/ETM+數據(更新周期2年)50景,數據量約為20G;CBERS數據119景,數據量約12G;重點監測地段的高解析度遙感影像數據量(更新周期為1年和兩年)約3G;兩軌拼接的MODIS影像(更新周期15天)數據,每期數據量約1G。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目前入庫的數據約為400G,平均每年新增數據將達40G左右。因此,資料庫存儲系統總容量應不小於1000G,以保證系統正常穩定運行。

③ 內存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內存的性能指標包括存儲速度、存儲容量、CAS延遲時間、內存帶寬等。
詳細介紹:
1、存儲速度
內存的存儲速度用存取一次數據的時間來表示,單位為納秒,記為ns,1秒=10億納秒,即1納秒=10ˉ9秒。Ns值越小,表明存取時間越短,速度就越快。目前,DDR內存的存取時間一般為6ns,而更快的存儲器多用在顯卡的顯存上,如:5ns、 4ns、 3.6ns、 3.3ns、 2.8ns、 等。
2、存儲容量
目前常見的內存存儲容量單條為128MB、256MB、512MB,當然也有單條1GB的,內存,不過其價格較高,普通用戶少有使用。就目前的行情來看,配機時盡時使用單條256MB以上的內存,不要選用兩根128MB的方案。 提示:內存存儲容量的換算公式為,1GB=1024MB=1024*1024KB
3、CL
CL是CAS Lstency的縮寫,即CAS延遲時間,是指內存縱向地址脈沖的反應時間,是在一定頻率下衡量不同規范內存的重要標志之一。對於PC1600和PC2100的內存來說,其規定的CL應該為2,即他讀取數據的延遲時間是兩個時鍾周期。也就是說必須在CL=2R 情況下穩寰工作的其工作頻率中。
4、SPD晶元
SPD是一個8針256位元組的EERROM(可電擦寫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晶元.位置一般處在內存條正面的右側, 裡面記錄了諸如內存的速度、容量、電壓與行、列地址、帶寬等參數信息。當開機時,計算機的BIOS將自動讀取SPD中記錄的信息。
5、奇偶校驗
奇偶校驗就是內存每一個位元組外又額外增加了一位作為錯誤檢測之用。當CPU返回讀顧儲存的數據時,會再次相加前8位中存儲的數據,計算結果是否與校驗相一致。當CPU發現二者不同時就會自動處理。
6、內存帶寬
從內存的功能上來看,可以將內存看作是內存控制器(一般位於北橋晶元中)與CPU之間的橋梁或倉庫。顯然,內存的存儲容量決定「倉庫」的大小,而內存的帶決定「橋梁的寬窄」,兩者缺一不可。 提示:內存帶寬的確定方式為:B表示帶寬、F表於存儲器時鍾頻率、D表示存儲器數據匯流排位數,則帶寬B=F*D/8
如常見100MHz的SDRAM內存的帶寬=100MHz*64bit/8=800MB/秒
常見133MHz的SDRAM內存的帶寬133MHz*64bit/8=1064MB/秒

股票中主要的技術指標

主要的技術指標有:1、異同MACD ;6、威廉指標 W%R;7、人氣意願指標BRAR;8、布林線指標 BOLL;9、乖離率 BIAS ;10 成交量比率 VR;11、停損指標 SAR;12、TRIX指標。我認為MACD 、RSI 、OBV 、成交量VOL中比較重要。
一、成交量:量是一隻股票的血液,沒有量難有作為,漲要放量跌要縮量(俗話說放量突破縮量調整)
二、RSI指標:RSI在低位徘徊三次時買入。在RSI小於10時買。在RSI高於85時賣出。RSI在高位徘徊三次時賣出。股價創新高,RSI不能創新高一定要賣出。
三、KDJ指標:KDJ可以做參考。但主力經常在尾市拉高達到騙線的目的,專整技術人士。故一定不能只相信KDJ。
四、OBV指標:在對股票市場趨勢的研判上,有必要掌握OBV指標的應用原則,來彌補對股價分析上的不足之處。OBV線也稱OBV能量潮,是將成交量值予以數量化並製成趨勢線,配合股價趨勢,從價格的變動及成交量的增減關系,推測市場氣氛。
各技術指標運用你可以用個牛股寶手機炒股軟體去看看,裡面的各項指標都有詳細說明如何運用,在什麼樣的形態下表示什麼意思,該如何去操作,使用起來要方便很,個人意見,願能幫助到你,祝你投資愉快!

⑤ 衡量計算機性能的主要技術指標有哪些

一台計算機功能的強弱或性能的好壞,不是由某項指標來決定的,而是由它的系統結構、指令系統、硬體組成、軟體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綜合決定的。主要的可由以下指標衡量

1、CPU 是決定筆記本電腦的性能的最主要因素,是我們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時最需要查看的技術指標。

2、核心數:目前 CPU 基本上都提供多個核心,即在一個 CPU 內包含了兩個或多個運算核心,每個核心既可獨立工作,也可協同工作,使 CPU 性能在理論上比單核強勁一倍或數倍。

3、主頻:主頻通常代表了 CPU 運算速度,在核心數相同的情況下,主頻越高,CPU 性能越好。

4、匯流排:是內存和 CPU 之間傳輸數據的通道,前端匯流排越高,CPU和內存之間傳送數據的速度越快,電腦性能越好。

5、高速緩存:高速緩存用來暫時存儲CPU要讀取的數據,解決CPU運算速度與內存讀寫速度不匹配的矛盾,因此,其對 CPU 性能的影響非常大。

6、字長:字長是CPU能夠直接處理的二進制數據位數,它直接關繫到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功能和速度。字長越長處理能力就越強。常見的微機字長有8位、16位和32位。

7、內存也是影響筆記本電腦性能的最主要因數之一。目前主流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大都是 DDR2 或 DDR3,DDR3 速度優於 DDR2。衡量一款內存性能的因數之一是其容量,目前筆記本電腦標配的內存容量通常是 2GB 或 4GB。

8、筆記本電腦的顯卡分為集成和獨立顯卡兩類,獨立顯卡的性能比集成顯卡好。影響獨立顯卡性能的主要指標是顯存,顯存越大,顯卡性能越好。

(5)主要的技術指標擴展閱讀

在進行計算機系統的評價時,除了與被評價的機器的結構、功能等特性參數有關以外,還與輸入,即該計算機系統的工作負荷有密切關系。被評價的一個計算機系統往往對某一種工作負荷表現出較高性能,而對另一種工作負荷則可能呈現較低性能。為了對計算機系統的性能進行客觀的評價,就需要選取具有真實代表性的工作負荷。通常採用不同層次的基準測試程序來評價系統性能。

1、採用實際應用程序。如C語言或C++ 開發的各種編譯程序;Photoshop圖形處理軟體、Premiere以及 CAD 工具軟體。

2、採用核心程序。這是從實際程序中抽取少量關鍵循環程序段,並以此來評估性能,但這些核心程序,只具有評價性能的價值。

3、玩具基準測試程序。玩具基準測試程序通常只有10~100行而且運行結果是可以預知的。因為小而且容易鍵入並且適用於任何機器而受到青睞。

4、合成測試程序。它類似於核心程序方法,但這種合成測試是 人 為 編 制 的 , 流 行 的 合 成 測 試 程 序 有WinBench 99、3DMMARK2001、WhatCPUIs等等。尤其是WinBench 99,它提供的測試結果都非常令人信服,都是非常權威的。因此,大部分報刊在對新硬體進行介紹時,提供的數據都是來自 WinBench 99 的測試結果。

有關專家對上述方法分析,總結出以下不足:

1、上述方法都試圖使用一個測試數據來表徵計算機的處理能力。

2、以上方法只進行性能測試,而沒有性能分析工作。

通過上述分析並提出一種比較完善和全面的性能評價方法,包括兩部分:

1、計算機性能測試。

2、對測試數據的分析。

參考資料:網路-計算機性能

⑥ CPU的主要技術指標是什麼

CPU即是中央處理器,它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它的主要技術指標如下:

  1. 主頻,外頻和倍頻。主頻是CPU的時鍾頻率,即CPU的工作頻率。一般來說,一個時鍾周期完成的指令數是固定的,所以主頻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外頻及CPU和周邊傳輸數據的頻率,具體是指CPU到晶元組之間的匯流排速度。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倍頻和外頻相乘就是主頻。

  2. 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例如32位的地址匯流排,最多可以直接訪問4GB的物理空間。

  3. 數據匯流排寬度。數據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與內存以及輸入/輸出設備之間一次數據傳輸的信息量。

  4. 工作電壓。工作電壓指的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低電壓能夠解決耗電多和發熱過高的問題,使CPU工作時的溫度降低,工作狀態穩定。

  5. 高速緩沖存儲器。它是一種速度比內存更快的存儲設備,用於緩解CPU和主存儲器之間速度不匹配的矛盾,進而改善整個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很多大型、中型、小型以及微型計算機中都採用高速緩存器。

  6. 除上述性能指標外,CPU還有其他如製造工藝、介面類型、多媒體指令集、裝封形式、整數單元和浮點單元強弱等性能指標。

⑦ 計算機主要技術指標通常是指什麼

計算機主要技術指標通常是指:

CPU的時鍾頻率和運算速度、字長、存儲容量。

CPU即中央處理器,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寄存器、高速緩存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作為整個系統的核心,CPU也是整個系統最高的執行單元,因此CPU已成為決定電腦性能的核心部件,很多用戶都以它為標准來判斷電腦的檔次。

計算機的主要性能指標是指:字長、運算速度、時鍾主頻、容量與可靠性。

⑧ 主要常用的技術經濟指標是什麼

為了考核施工組織總設計的編制及執行效果

⑨ 畢業論文中的 主要技術指標是什麼意思呀該怎麼寫呢

1、主要技術指標是:

「本科畢業論文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應是你實習過程中那些與你所學專業技術主要相關的內容!「主要技術指標」。就應是你實習得到的正確反映事實的「數據」和結果。



2、論文的寫法:

我們把某一學術課題在理論性、實驗性、預測性上具有的科學研究成果的學術文章簡稱為論文。通常論文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職稱論文,另一類是學位論文。

職稱論文的作用是用來晉升職稱的,所以它的分類可以按照不同的職稱劃分出不同的類別,比如會計人員的職稱論文稱作會計職稱論文,醫務人員的職稱論文稱作醫學職稱論文等。

學位論文一般指的是畢業論文,按研究領域可以劃分為自然科學論文、人文科學論文、工程技術論文,按照學位可劃分為學士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三種。

1、論文標題

標題又稱題目或題名。標題是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邏輯組合。

論文題目是一篇論文給出的涉及論文范圍與水平的第一個重要信息,也是必須考慮到有助於選定關鍵詞不達意和編制題錄、索引等二次文獻可以提供檢索的特定實用信息。

論文題目十分重要,必須用心斟酌選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話:論文題目是文章的一半。對論文題目的要求是:准確得體;簡短精煉;外延和內涵恰如其分;醒目。

2、論文摘要

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有些為了國際交流,還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論文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作用是不閱讀論文全文即能獲得必要的信息。摘要應包含以下內容:從事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研究的主要內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獲得的基本結論和研究成果,突出論文的新見解;結論或結果的意義。論文摘要雖然要反映以上內容,但文字必須十分簡煉,內容亦需充分概括,字數不可太多,一般論文摘要在150—300字數。

3、論文關鍵詞

關鍵詞屬於主題詞中的一類。主題詞除關鍵詞外,還包含有單元詞、標題詞的敘詞。關鍵詞是標示文獻的主題內容,但未經規范處理的主題詞。

4、引言

引言又稱前言,屬於整篇論文的引論部分。其寫作內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預期的結果及其在相關領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義。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長。

內容選擇不必過於分散、瑣碎,措詞要精煉,要吸引讀者讀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並無硬性的統一規定,需視整篇論文篇幅的大小及論文內容的需要來確定,長的可達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5、論文正文

正文是一篇論文的本論,屬於論文的主體,它占據論文的最大篇幅。論文所體現的創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結果,都將在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這一部分內容充實,論據充分、可靠,論證有力,主題明確。

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要求,同時也為了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常常將正文部分人成幾個大的段落。這些段落即所謂邏輯段,一個邏輯段可包含幾個自然段。

每一邏輯段落可冠以適當標題(分標題或小標題)。段落和劃分,應視論文性質與內容而定。

6、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指文章在研究過程和論文撰寫時所參考過的有關文獻的目錄,參考文獻的完整標注是對原作者的尊重。參考文獻作為文章最後涉及的內容一般也是容易引起老師關注的地方。

參考文獻不僅僅在格式上有具體要求,同時在數量、種類、年份等方面也有相關要求。例如格式一般需要參照國標參考文獻標准;數量上以碩論為例一般要求在50篇以上,其中英文不低於10篇。

在種類方面一般涉及到圖書、期刊、碩論、會議論文、報紙等,一般要求期刊類作品不少於10篇;在年份上一般要求參考文獻應是最近五年以內的。

二、論文寫作基本步驟

在寫作過程中,基本步驟一般分為"前奏——提綱——寫作——收尾——校對"。

1、前奏

就是對資料的收集和遴選,並對文章需要的內容進行消化處理。

2、提綱

就是對文章的整體思路進行總體掌握,這樣才能對論文寫作質量有充分的保障。

3、寫作

這個過程是比較重要的,也是核心,在論文的正是寫作過程中需要整合各種資源以及各種優勢資料,這樣才能寫出好文章。

4、收尾

開頭和收尾都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樣保持文章的高質量具有保障意義。

5、校對

校對工作是對文章的最終處理,這種校對包括文章寫完後的校對以及對作者不滿意地方的修改,這個很關鍵,也很重要,是對作者負責任的集中體現。

閱讀全文

與主要的技術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
長信基金總經理 瀏覽:753
白領投資攻略 瀏覽:438
境外匯款不到賬 瀏覽:59
期貨財經要聞 瀏覽:954
天齊鋰業貸款利息 瀏覽:750
期貨鐵礦投 瀏覽:749
君弘一戶通怎麼買股票 瀏覽:151
60元理財卡 瀏覽:517
股票不分紅價格也不漲 瀏覽:788
蘇交科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327
期貨從業人員可以炒外匯 瀏覽:893
每日股票直播 瀏覽:701
海聯訊是只什麼股票 瀏覽:639
外匯委託騙局 瀏覽:399
應收賬款融資包括什麼 瀏覽:838
山東藍色經濟區產業投資基金 瀏覽:579
信託pj證券 瀏覽:938
中國銀行香港人民幣匯率今日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