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利新帝國:中國第一,全球前十!
在2020年的新年致辭中,他說「2019年,一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形成。全球汽車行業正處於大變革的風口,新造車勢力崛起、行業重組,產業格局正在重構,對中國汽車市場而言也是一場猛烈的洗禮。」
「我們必須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牢牢把握『不變』的本質,這是我們能夠在大風大浪中贏得長遠發展優勢,最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創新型科技企業集團的基石。」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2. 甘肅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甘肅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釘釘企典 上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甘肅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12-10,注冊資本null,法定代表人是李曉安,公司地址是甘肅省蘭州市蘭州新區蘭州新區綜合服務中心1120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916200000857601046,行業是證券市場管理服務,登記機關是甘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為省內各類企業提供股權、債權和其他權益類產品(包括貸款、票據、信託產品、融資租賃收益權等)及其衍生品的登記、託管、轉讓、股權轉讓見證、投資、融資、咨詢、結算、過戶等提供場所和設施服務;為區域內各金融機構信貸資產、信託資產登記、轉讓及組合金融工具應用、綜合金融業務創新等提供場所和設施服務;組織會員為掛牌企業提供專項培育服務,為投資者提供盡職調查服務,為企業轉板上市提供專業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方可經營),甘肅股權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工商注冊號是620000000019989
• 分支機構:
• 對外投資:
甘肅盛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閻蕾,出資日期是2017-06-16,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000.00萬,出資比例是40.00%
甘肅興隴有色金屬新材料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文秀,出資日期是2017-02-09,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25000.00萬,出資比例是20.00%
甘肅省高技術服務業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法定代表人是馬江河,出資日期是2017-01-17,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27020.00萬,出資比例是18.50%
蘭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康欣,出資日期是2015-11-20,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550000.00萬,出資比例是0.36%
甘肅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曉安,出資日期是2014-11-10,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000.00萬,出資比例是0%
甘肅股權登記託管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路強,出資日期是2002-11-07,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100.00萬,出資比例是0%
甘肅知識產權評估事務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路強,出資日期是2014-12-31,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500.00萬,出資比例是0%
甘肅興隴先進裝備製造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王文秀,出資日期是2017-02-13,企業狀態是在營(開業),注冊資本是25000.00萬,出資比例是20.00%
• 股東:
白銀市國有資產經營開發有限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甘肅盛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蘭州亞太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蘭州新區管理委員會,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甘肅省產權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光大金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甘肅建新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甘南州城市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華龍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酒泉市經濟開發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武威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出資比例0%,認繳出資額是0.000000萬
• 高管人員:
朱勝利在公司任職監事
劉兆明在公司任職董事
李曉安在公司任職董事長
安濤在公司任職董事
何振良在公司任職監事
路強在公司任職董事兼總經理
朱全祖在公司任職監事
陸衛東在公司任職副董事長
馬向東在公司任職董事
3. 高盛集團的中國發展
高盛長期以來視中國為重要市場,自20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就把中國作為全球業務發展的重點地區。 高盛1984年在香港設亞太地區總部,又於1994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代表處,正式進駐中國內地市場。此後,高盛在中國逐步建立起強大的國際投資銀行業務分支機構,向中國政府和國內占據行業領導地位的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高盛也是第一家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B股交易許可的外資投資銀行,及首批獲得QFII資格的外資機構之一。
高盛在中國的股票和債務資本市場中已經建立起非常強大的業務網路,並在中國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以及參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在過去的十年中,高盛一直在幫助中資公司海外股票發售中占據領導地位,其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交易包括:中國移動通信於1997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0億美元,成為亞洲地區(除日本外)規模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中國石油於2000年3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9億美元;中國銀行(香港)於2002年7月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26.7億美元;平安保險於2004年進行的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18.4億美元;中興通訊於同年進行的香港首次公開招股發售,籌資4億美元,這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中國交通銀行於2005年進行的海外上市項目,籌資22億美元,成為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國有銀行;以及中國石油於同年進行的後續股票發售,籌資27億美元。2006年,高盛還成功完成了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項目以及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在債務融資方面,高盛在中國牽頭經辦了40多項大型的債務發售交易。高盛多次在中國政府的大型全球債務發售交易中擔任顧問及主承銷商,分別於1998年、2001年、2003年和2004年10月完成了10億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高盛是唯一一家作為主承銷商全程參與中國政府每次主權美元債務海外發售項目的國際投行。
與在世界其他地區一樣,高盛在中國市場同樣擔當著首選金融顧問的角色,通過其全球網路向客戶提供策略顧問服務和廣泛的業務支持。近年來,高盛作為金融顧問多次參與在中國的重大並購案,如日產向東風汽車投資10億美元;戴姆勒-克萊斯勒向北汽投資11億美元;TCL與湯姆遜成立中國合資企業;匯豐銀行收購中國交通銀行20%股權;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部;中國石油收購哈薩克石油公司以及中海油收購在尼日利亞的石油資產等等。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合資公司的成立是高盛在中國發展的又一個里程碑。高盛擁有合資公司33%股權,北京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擁有67%股權。合資公司的成立令高盛從此可以在中國開展本土A股上市業務,人民幣企業債券,可轉換債券和提供國內金融顧問以及其他相關服務。 1994年
高盛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代表處。
高盛成為第一家獲准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中國B股股票的外國投資銀行。
高盛對中國第二大壽險公司及最大的產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進行了首次自營資金投資,投資金額為3500萬美元。高盛目前持有平安6.8%的股份。
1997年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40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民營化項目之一,也是中國電信行業第一個民營化項目。該項目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仍然實現了成功的定價。
高盛擔任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價值7.2億美元里程碑式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航空業第一個大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中國財政部價值5億美元全球債券發行的副主承銷商。
1998年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價值10億美元主權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
1999年
高盛開始擔任廣東省政府的財務重組顧問,對粵海企業有限公司
進行債務重組。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價值20億美元二次股票發行項目的主承銷商。
2000年
高盛前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成為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首任主席。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29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該項目定價期間正值新經濟泡沫的頂峰及政治高度敏感的時期,但這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行業第一個成功的民營化項目。
在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倒閉觸發的潛在信貸危機期間,高盛完成了粵海企業有限公司5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項目。這是中國國企歷史上第一個債務重組項目。隨後,高盛對粵海投資2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創紀錄的價值72億美元後續/可轉債發行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除日本外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股票發行項目。
2001年
高盛在中國又投資了兩個項目,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三大綜合固線電信服務公司中國網路通信集團(中國網通)價值6000萬美元的股份,另一個是收購了中國第一個獨立8英寸半導體晶圓企業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價值5000萬美元的股份。高盛目前持有中國網通2.4%及中芯國際4.0%的股份。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債券發行的主承銷商,再次融資10億美元。
2002年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香港)26.7億美元首次公開上市的主承銷商,這是中國金融服務行業的第一個民營化項目。
高盛擔任日本日產汽車對東風汽車10億美元收購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中國移動(香港)對中國八個省移動通信公司價值102億美元的收購及7.5億美元私募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3年
高盛與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資助該合資公司收購了價值19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及地產資產組合。該合資公司是第一個正式注冊並得到政府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資資產管理公司。
在中國剛剛擺脫非典影響並即將進行最新一次全球主權債券發行之前,作為中國政府的評級顧問,高盛幫助中國提升了信用評級:穆迪公司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由A3提升至A2。
高盛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主權債券發行美元部分的主承銷商,成為自1998年以來唯一一家三次均擔任中國政府主權債券發行主承銷商的國際銀行。
高盛成為第一批獲得中國政府發放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的金融機構,投資額度為5,000萬美元。
高盛擔任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對北汽控股11億美元投資項目的財務顧問,該項目將在中國生產賓士轎車和卡車。
高盛在諾基亞將四個合資企業整合為一個公司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該項目使新公司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
2004年
2004年,高盛成為領導中國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市首屈一指的承銷商,具體項目包括:網路游戲公司盛大價值1.69億美元的首次公開上市;即時通訊公司騰訊價值1.8億美元的上市;平安保險價值18.4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網通價值13.1億美元的上市;中興通訊價值4.53億美元的上市;中國石油價值16.8億美元及中國石化價值7.42億美元的股份配售。
高盛成功完成中國進出口銀行7.5億美元,中國工商銀行(亞洲)4億美元,國家開發銀行10億美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5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湯姆遜與TCL成立中國合資企業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中國第五大銀行交通銀行向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戰略性地出售20%的股份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聯想集團收購IBM全球個人電腦業務項目的財務顧問。
2004年12月,高盛獲得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合資公司—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2005年
高盛擔任交通銀行價值21.6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這是第一個中國國有銀行在海外上市的項目。
高盛擔任中石化公司價值2.47億美元後門上市項目的主承銷商。此項目的結構分三個部分,所以極其復雜但又非常具有創意。
高盛擔任中國石油價值27.2億美元後續股票發售的主承銷商,該項目是至發售日除日本外亞洲地區最大的快速建檔發行案。
高盛再次成功完成國家開發銀行價值10億美元的全球債券配售。
高盛擔任中國網通收購電訊盈科20%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在淡馬錫控股以14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三大國有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在蘇格蘭皇家銀行以16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二大國有銀行中國銀行的項目中擔任財務顧問。
高盛擔任凱雷投資集團收購中國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人壽24.9%股份項目的財務顧問。
高盛加入向中國銀行業自營投資的行列,同意以18億美元入股中國第一大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高盛因其資產管理業務成為第一個獲得兩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執照與投資額度的金融機構。
2006年
高盛簽訂協議以37.8億美元與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入股中國工商銀行(一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以22.7億美元收購在尼日利亞的石油資產項目的財務顧問(一月)。
高盛擔任分眾傳媒價值3.23億美元在納斯達克後續股票發售項目的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一月)。
高盛擔任上海先進半導體價值9,600萬美元在香港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海油價值19.8億美元快速建檔發行的聯席賬簿管理人(四月)。
高盛擔任中國銀行111.9億美元H股首次公開上市項目的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聯席賬簿管理人,這是至發售日中國最大以及全球第四大的首次公開上市項目。
2006年
2006年美國高盛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及美國運通公司出資37.8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95億)入股工商銀行,收購工行10%的股份,收購價格1.16元。上市後,按照2007年1月4日盤中價格6.77元計算,市值最高達到2755億元,三家外資公司凈賺2460億元人民幣,不到一年時間投資收益已達9.3倍。
2006年3月3日,雙匯集團國有股轉項目以10億元的底價在北京市產權交易所掛牌。掛牌期間,包括淡馬錫、高盛集團、鼎暉投資、CCMP亞洲投資基金、花旗集團、中糧集團等10餘個意向投資人先後與北交所聯系,並對項目的進行查詢和洽談。最終,以高盛集團為實際控制人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中標雙匯。
4. 華晨集團的公司結構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華晨汽車」)是我國汽車工業高起點「自主創新、自有技術、自主品牌」的主力軍。華晨汽車是2002年根據中央決定,經遼寧省政府批准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是一個集整車、發動機、核心零部件研發、設計、製造、銷售以及資本運作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華晨汽車直接或間接控股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美國上市)、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華控股有限公司三個上市公司,擁有控股和參股公司100家,資產總額300億元人民幣,員工3.5萬人。
除擁有華晨寶馬合資品牌外,高起點打造了中華和金杯兩大自主品牌。其中,中華轎車在中國中高級自主品牌轎車市場的佔有率位居第一;金杯海獅輕型客車產品市場保有量已超過60萬輛,市場佔有率已連續10年移居國內輕型客車市場第一;金杯輕卡在全國排名已上升到第四位,市場佔有率突破12%。
擁有華晨金杯、金杯車輛、華晨寶馬三大整車生產線及四條發動機生產線。
堅持「以我為主、外部為輔」的研發模式,與日本豐田、德國寶馬、保時捷等國際知名公司開展合作,形成自有知識產權,擁有了148項技術專利。
堅持汽車產業與資本市場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產業發展和資本運作相融合的獨特的體制創新之路。集團直接控股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香港、美國上市)、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申華控股有限公司三個上市公司,先後從資本市場累積募集資金75億元。華晨汽車具有良好的融資平台,形成了產業與資本的有機互動發展。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與累積,華晨汽車歷經風雨坎坷,始終堅持「高起點打造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2007年華晨汽車取得了可喜成績,全年實現銷售收入433億元,同比增長35%;實現整車銷售300369輛,同比增長43%;整車出口1.55萬輛,同比增長146%;出口創匯1.3億美元,同比增長77%。上繳稅金35億元,一舉扭轉近年來連續虧損局面,全年實現利潤總額2.6億元。系統三支股票價格均不同程度上漲,三支股票國有股市值年度增加了20億元。
華晨汽車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在國內汽車產業中的地位顯著提高,綜合排位由2005年的第12位重新躋身國內汽車十強行列,按銷售收入計算,名列第六位。
華晨汽車下屬的華晨金杯被國家商務部、發改委確定為「國家整車出口基地」和「國家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相關政策支持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化發展平台;華晨汽車實施差異化出口戰略,出口市場由原來的東南亞、非洲等欠發達國家的地區向歐洲、俄羅斯、美國和包括中東地區在內的其他地區的「3+1」格局轉變。出口產品由零部件資源型向整車為主的技術型轉變。出口模式由單一的供給式向市場需求型轉變。
下面參考資料系華晨汽車的官方網址,上面有更具體的信息資料!
5. 百度,燕郊,迎賓路,遠東集團簡介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1990年,經過五次成功改制發展成為涵蓋電纜、醫葯、房地產、農化和投資五大板塊的大型民營股份制企業集團,為「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500強」、「 中國機械工業500強」、「亞洲品牌500強」企業、中國最佳僱主企業、全國學習型企業。目前集團年營業收入超200億元,資產200餘億元,品牌價值170.76億元,員工10000餘人。遠東已成為國內電線電纜行業產銷規模最大、員工人數最多、品牌價值和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集團下屬遠東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線纜行業的領軍企業,是全國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中國質量服務信譽AAA級企業,榮獲2010年度最具幸福感製造業企業、CCTV中國年度品牌、中華慈善獎、環球慈善企業獎、亞太最具社會責任感大獎等,企業先後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體系認證、ISO10012計量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以及美國FMRC、UL認證。主要從事架空導線、電力電纜、電氣裝備用電線電纜、特種電纜四大類線纜產品的系統設計研發、製造、營銷與服務,產品廣泛應用於電力、交通、新能源、石油石化、國防、城市建設等領域,暢銷世界各地,深受用戶的信賴,銷售收入連續十六年居全國電線電纜行業第一,綜合實力全球領先。遠東電纜為中國馳名商標並榮獲行業首家全國質量獎,同時也是業內首家與質監局簽署質量監督協議書,實行質量監督的線纜企業。
遠東買賣寶
2011年成立遠東買賣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全球首創的 「一網兩平台」 即全球電纜行業門戶網站—電纜網、全球首個電纜交易平台—電纜買賣寶和全球首個電纜材料交易平台—中國電纜材料交易所的建設,有效促進了電纜全產業鏈、信息產業、物流產業和金融產業的融合發展,轉型發展。
集團下屬三普葯業是青海省最大的天然葯物生產基地。公司以青藏高原天然葯材基地為依託,成功開發治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保健品等三大類100多個品種的產品並在全國建立了營銷網路。主導產品三普乙肝健片、三普心腦欣膠囊、三普利肺片、三普蟲草參芪口服液、三普紅景天膠囊等均採用青海本地天然葯材精製而成。三普葯業是中國馳名商標,已經通過國家GMP、GSP認證。公司立足青海,面向全國,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積累,現已發展成為集醫葯研發、生產、批發、零售連鎖為一體的大型醫葯企業。
集團先後成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院士專家工作站及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將高層次人才與公司的實際科研課題相結合,開展科技合作和聯合攻關,同時,公司引進國內先進的實驗設備,並對科研項目累計投入數億元科研經費,使得公司科技研發能力進一步提升,產品研發速度進一步加快,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為企業的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為企業產品搶占國際領先水平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了公司所在行業的整體科研水平。
遠東以「創造價值,服務社會」 為使命,以「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綠色化、規模化的企業,成為備受員工熱愛、備受社會尊敬的企業」為美好願景,以「和諧共贏,靈活創新」 為經營理念,堅持做到五個滿意:「客戶滿意、員工滿意、股東滿意、政府滿意、社會滿意」。
集團在健康、持續和快速發展的道路上,預計到2020年營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市值超過2300億元,品牌價值超過500億元,投資管理資金規模超過300億元。其中電纜業務年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醫葯業務年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地產業務年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生化業務年營業收入達到50億元,集團凈利潤超過100億元;員工數量超過2.5萬人,員工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以上。屆時遠東電纜可望成為全球領軍企業;醫葯、地產和農化業務進入國內第一方陣;投資業務形成遠東特色且具有社會影響力。
提起中國的電纜行業,首屈一指的就是遠東控股集團。遠東控股集團從一家民營小廠起家,經過19年的風雨磨礪,如今已經成為以電線電纜、醫葯、房地產、投資為核心業務,年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大型民營控股集團。它的出世和成長,它的建立和發展,它從歷經曲折到「飛黃騰達」,有著較長一段「循序漸進」後從「量變」到「質變」的沿革演變,有著以蔣錫培為代表的管理層率領廣大遠東人長期以遠見卓識、艱苦創業、勇於創新、求真務實、超前實踐建樹遠東企業精神的過程,更有著從創業實踐中培育誠信、責任、共贏企業核心價值觀的歷程。遠東控股集團董事長蔣錫培把遠東的成功發展歸結為「順大勢者方有大作為」:其一是順應黨和政府改革開放的大勢,其二是順應市場經濟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大勢,其三是順應企業與員工、與用戶、與社會和諧相處的大勢。
上世紀80年代,蔣錫培南下杭州打工,為謀生存修起了鍾表。由於他刻苦好學,修表技術迅速提高,很快實現了自己最初的夢想:賺五萬元錢養家糊口。5年的修表生涯讓他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激發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了他做更大事業的激情和信心,去實現自己最大的人生價值。1986年,當他擁有二十幾萬元的積累後,決定學習溫州人回鄉辦廠,干更大的事業以回報家鄉父老。他回到家鄉宜興市創辦了一家為鍾表配套的儀器儀表廠,不料卻將近20萬元的本錢虧光,還背上了10多萬元債務。後來他從親友處得到一條上海和江蘇的電線電纜市場需求量巨大且銷售價格日益增長的信息,於是向朋友借了10萬元在宜興開設了一家經銷部,經3年苦心經營後還清了債務,還積累了二次創業的原始資本。1990年2月,范道鄉黨委書記找到他,希望他到新建的開發區辦廠,於是他籌集資金180萬元,征了3畝地,在范道開發區創辦了「范道電工塑料廠」,由賣電纜轉型到做電纜,遠東控股集團的前身企業由此誕生。公司成立當年就實現了銷售收入462萬元,第二年達到1800多萬元,成為一家初具規模的中型企業。[1]
1992年以鄧小平南巡談話為起點,中國的市場經濟初起狂瀾,為遠東的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遠東當年的電纜銷售額達5000萬元,超出了人們的預料,也超出了蔣錫培自己的預期,從此開始在電線電纜行業大顯身手。企業的大發展鑄就了蔣錫培在日新月異市場經濟中把握時勢的應變韜略,也造就了他主動對遠東實行四次改制,順應時代變遷發展壯大的奇跡——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第一次改制:把民營企業改制為鄉辦企業,化解了制約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第二次改制:把鄉辦企業改制為股份制企業,解決了資金運作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三次改制:探索混合型經濟模式,讓出控股權掌握市場主動權。第四次改制,明晰企業產權制度,以利於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前兩次改制是許多民營企業普遍經歷過的,後兩次改制則體現了蔣錫培獨具匠心:第三次改制實際上是一次戰略營銷,把控股權讓給了以國家電力公司、華能集團、華電集團和江蘇電力公司及地方政府為主的投資主體,把遠東最大的用戶、最有實力的企業變成自己的股東,在國內開創了既有國家股、又有職工股、還有集體股的混合企業模式,為遠東發展創造了更好的環境,邁上了更高的台階。之後又把國家佔有的68%股份和地方政府7%的股份回購,成立了由大多數員工持股的遠東集團,完成了第四次改制。後期又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將其更名為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遠東這四次改制正好順應了中國經濟改革的四次浪潮:溫州模式、蘇南模式、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沒有第一次改制,遠東就不可能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企業的原始積累;沒有第二次改制,遠東就不可能迅速實現資本的擴張;沒有第三次改制,遠東同樣不可能短期達到企業規模裂變的目的;沒有第四次改制,遠東就不可能全面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構築市場化運作的發展平台
6. 大家了解用友集團和用友軟體嗎
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用友公司成立於1988年,致力於把基於先進信息技術(包括通信技術)的最佳管理與業務實踐普及到客戶的管理與業務創新活動中,全面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管理/ERP軟體、服務與解決方案。2001年5月,用友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用友軟體;股票代碼:600588)。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連續多年被評定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體企業」,是中國軟體業最具代表性企業。「用友牌ERP管理軟體」系「中國名牌產品」。
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是亞太本土最大管理軟體提供商,是中國最大的管理軟體、ERP軟體、財務軟體、集團管理軟體、人力資源管理軟體及小型管理軟體提供商。目前,中國及亞太地區超過60萬家企業運行用友軟體,每年超過8萬家企業選擇用友軟體,每天超過500萬用戶使用用友軟體。用友軟體讓企業業務更加高效,反應更加迅速,效益更加顯著。
用友公司的ERP/企業管理軟體,集團企業和行業解決方案,小型企業管理軟體及在線服務等產品業務線,全面覆蓋眾多行業領域、企業規模和成長階段。用友公司擁有中國和亞太實力最強的企業管理軟體研發體系,規模最大的支持、實施、培訓服務網路,以及完備的產業生態系統。
用友公司擁有由總部研發中心、南京製造業研發基地、上海先進應用研究中心等在內的中國最大的企業應用軟體研發體系和1400人的研發隊伍。用友公司的41家分子公司、60家客戶服務中心、61家授權服務中心、150家培訓教育中心、3000 名服務專家組成了中國管理軟體業最大的服務網路。在日本、泰國、新加坡等亞洲地區,用友公司建立了分公司或代表處。用友公司與超過2000家的各類合作夥伴一起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創新的解決方案。
以用友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為主體的用友集團,定位於企業及政府、社團組織管理與經營信息化應用軟體與服務提供商,旗下還擁有用友政務軟體公司、用友移動商務公司、海晟用友軟體公司、用友艾福斯公司、用友華表公司等在內的投資控股企業。
用友公司的目標是:成就世界級的管理軟體和移動商務服務提供商。
官方主頁:http://www.ufida.com.cn/
7. 環球資本集團的管理團隊
環球資本集團的成員在兼並收購、金融、投資、項目開發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以下是集團全球業務的主要成員的簡介:查爾斯·斯奈德--斯奈德先生擔任舊金山環球資本集團的董事經理。他曾經從事一系列包括公司財務、國際銀行業務和投資管理在內的高級行政工作,擁有30年豐富的國際市場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和投資經驗。他曾出任普華永道證券的運輸業項目全球負責人,Airport Group Int'l的財務總監,BA證券項目融資部門的常務董事,Bechtel投資公司的管理負責人,同時是投資基金和國際投資的財務總監和管理負責人。斯奈德先生畢業於Ann Arbor的密西根大學,獲得學士和MBA學位。
傑夫·瑞納德--瑞納德先生是洛杉磯環球資本集團的執行董事,負責金融咨詢項目的發起和引導。瑞納德先生近期曾擔任普華永道證券項目融資和私有化部門主管。他在美國及國際金融領域從業二十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包括對有資源限制性項目融資和公司杠桿合並的咨詢、安排和支付。瑞納德先生獲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學士,之後取得南加州大學金融和企業方面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宋傑--宋先生擔任環球資本集團的執行董事及亞太區總裁,領導公司在中國的業務發展。他擁有超過15年的豐富經驗,曾擔任一系列高級管理職位,包括公司執行和財務管理層。宋先生在中國出生,1985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在亞洲的公共關系和產權投資方面具有廣泛的經驗。在加入環球資本以前,他從事有關在中國發起私人權益基金、投資項目的建築工程、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簽訂、項目融資和發展協調的工作。他曾參與多個項目(包括中國上海和深圳的高科技和創業投資公司,SoftBaz 公司。),與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了很好的關系。在其職業生涯初期,他是J.S. Advanced Corporation的總裁和創始人之一。1996年,他還創立了Syscaching Corp,該公司主要業務為系統整合和互聯網業務。他的職責包括多方面的項目投資和跨國投資。
丹尼斯·斯拉維奇--斯拉維奇博士是亞太區的資深董事。斯拉維奇博士在金融、市場營銷和銷售、發展項目等領域具有三十多年的實踐經驗。他曾促進工程、建造、能源和電廠項目的發展,也曾從業於高科技公司。此外,斯拉維奇博士有十多年從事財務主管的經驗,其從業公司從公有企業到私人企業,從上億規模的公司到新興企業。他在公司財務和項目融資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曾擔任Bechtel, Fluor Daniel, Morrison 和 Knudsen, M W Kellogg, 和 BigMachines 的副總裁和執行副總裁. 在過去的幾年裡,斯拉維奇博士主要作為中國業務方面的顧問,主要協助Fluor Daniel、Infrastructure World 和 East Energy Corporation 等公司發展中國的業務。斯拉維奇博士本科畢業於加州伯克利大學,取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之後取得彼茨堡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後又取得麻省理工大學經濟學和金融博士學位。
丹尼斯·德龍·克魯克--克魯克先生是中東方面的資深董事。他在基礎設施融資方面是公認的專家,尤其擅長在能源、水和基礎建設開發方面。他是CME國際公司的發起人之一,在全世界對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進行開發、籌資和聯合投資。他在Whittaker 公司時負責公司在歐洲、中東和亞洲的業務。提高了Whittaker 70個子公司中的30個的市場份額。在25年的國際業務生涯中,克魯克先生除了美國外還在其他4個國家居住。他在2000年和2001年被經濟學雜志EIU評為最佳能源和金融領域的最佳表現獎。克魯克先生畢業於羅德艾蘭州大學,獲得政治學文學士和商業理學士,之後取得了美洲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的碩士學位。克魯克先生的法語流利,阿拉伯語也有深厚的基礎。
古傑明--古傑明是環球資本集團的資深助理。1995年,古傑明先生從瑞士日內瓦的Mees Pierson 銀行開始其職業生涯,主要職責為幫助瑞士的機構投資者如雀巢、瑞銀華寶等公司進行私募交易,曾成功發起五億美金的Carlyle Partner Ⅱ L.P. 和兩億美金的巴西Par基金。1997年,古傑明先生前往中國北京,代表ABN Amro北京建立了環球客戶台,滿足了ABN Amro 在中國的跨國客戶的融資需求。期間,該辦公室獲得中國中央銀行的批准作為全面許可分支運行,著名的交易包括參與皇家德國殼牌石油項目和之後由ABN Amro安排的協助中國北京國際機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古傑明先生作為ING Baring 總裁的國際助理在倫敦的ING Baring工作。主要負責1994年與北京市政府共同建立的ING北京投資集團和作為香港Baring私人權益合夥人。1996年,古傑明先生畢業於康奈爾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同時在瑞士日內瓦的高等國際研究院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古傑明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中國研究的高級學位,期間他在著名的Johns Hopkins的高級國際研究院南京中文研究中心完成學習。古傑明具有流利的普通話書寫和口語能力,掌握法語和工作范圍內的德語知識。
8. 富士康如何
富士康 我國台灣省的鴻海集團,目前主板出貨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直追華碩——當然大多數是OEM和代工的。前兩年曾經以「富本」 的品牌進入大陸市場,但無疾而終,真正的自有品牌進入DIY市場才一年有餘,目前接受度還不高,產品線也不太齊全,但相信憑借鴻海的實力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富士康1988年投資祖國大陸,是專業生產6C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的高新科技集團。在中國大陸、台灣以及美洲、歐洲和日本等地擁有數十家子公司,在國內華南、華東、華北等地創建了八大科技工業園區。自1991年至今集團年均營業收入保持超過50%的復合增長率,是全球最大的計算機連接器和計算機准系統生產商,連續9年入選美國《商業周刊》發布的全球信息技術公司100大排行榜(2005、2006年排名第二),連續四年穩居中國內地企業出口200強第一名。2005年(第371位)、2006年(第206位)、2007年(第154位)、2008年(第132位)迅速躋身《財富》全球500強。多年來集團傑出的營運成績和紮根大陸、深耕科技的投資策略,深為國家與地方領導肯定,國家領導人多次蒞臨集團視察,給集團「紮根中國,運籌全球」以巨力支持。
今天,富士康科技集團正處於從「製造的富士康」邁向「科技的富士康」的事業轉型歷程中,將重點發展納米科技、熱傳技術、納米級量測技術、無線網路技術、綠色環保製程技術、CAD/CAE技術、光學鍍膜技術、超精密復合/納米級加工技術、SMT技術、網路晶元設計技術等,建立集團在精密機械與模具、半導體、信息、液晶顯示、無線通信與網路等產業領域的產品市場地位,進而成為光機電整合領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 士康科技集團創立於1974年,是專業從事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路等6C產業的高新科技企業。憑借紮根科技、專業製造和前瞻決策,自1974年在台灣肇基,特別是1988年在深圳地區建廠以來,富士康迅速發展壯大,擁有60餘萬員工及全球頂尖IT客戶群,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專業製造商。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強勁發展、逆勢成長,出口總額達556億美元,佔中國大陸出口總額的3.9%,連續7年雄居大陸出口200強榜首;躍居《財富》2009年全球企業500強第109位。 編輯本段集團簡介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立於1974年,在總裁郭台銘先生的領導下,以前瞻性的眼光與自創顛覆電子代工服務領域的機光電垂直整合「eCMMS」商業模式,提供客戶囊括共同設計(JDSM)、共同開發(JDVM)…… 全球運籌及售後服務等等之全球最具競爭力的一次購足整體解決方案。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全球3C(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評價最高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於亞洲及歐洲的證交所掛牌交易,更囊括當今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
集團多年來致力於研發創新,以核心技術為中心,包括:納米技術、綠色製程技術、平面顯示器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精密模具技術、伺服器技術、光電 / 光通訊技術材料與應用技術及網路技術等。集團不僅具完善的研發管理制度,更在智權管理上努力耕耘,積極地以提升華人之國際競爭力為己任;截至2005年底已在全世界共獲超過15,300件專利,因此集團不僅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球年度專利排行榜(MIT Technology Review)中,是全球前二十名中惟一上榜的華人企業。也因如此,才能被美國財富雜志評鑒入選為全球最佳聲望標竿電子企業15強,並成為全球惟一能在過去五年持續名列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科技百強(IT100)前十名的公司! 編輯本段經營理念 創立於1974年,富士康在總裁郭台銘先生的領導下,以恢弘的氣度立下透過提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全方位成本優勢」使全人類皆能享有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3C)產品成為便利生活一部份企業願景;以前瞻性的眼光自創具備機光電垂直整合、一次購足整體解決方案優勢的3C代工服務「eCMMS」商業模式;以堅定及無私的理念貫徹謀求員工、客戶、策略夥伴、社會大眾及經營層的共同利益之高標准公司治理。 編輯本段企業願景 在對3C電子產品有著有朝一日將會成為全人類工作及家居生活不可區分的一部分之信念引導下,郭台銘總裁在1974年以等值約美金三千元資金、對機電技術整合的執著及前瞻性的「全方位成本優勢」概念創辦了富士康。
因此富士康自始的企業願景就是透過提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全方位成本優勢」使全人類皆能享有3C產品所帶來的便利生活。 編輯本段商業模式 * 6大產品策略:速度、品質、工程服務、彈性、成本、客戶附加價值。
富士康在總裁郭台銘先生的領導下,多年來致力於提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全方位成本優勢」給全球3C產業的領導品牌廠商。如今,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集團的策略夥伴客戶皆享有全球最優化的速度、質量、工程服務、彈性及成本等「全方位成本優勢」。
* 自創的垂直整合商業模式: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
全球3C代工產業向來分為兩大壁壘;一是以CEM、EMS及ODM等為主的電子工程背景模式,一是以模具/零元件為主的機械工程背景模式。富士康郭總裁在多年致力於提供「全方位成本優勢」下,自創出全球獨門的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商業模式,簡稱eCMMS。
eCMMS為機光電垂直整合的一次購足整體解決方案,舉凡模具、治具、機構件、零元件、整機至設計、生產、組裝、維修、物流等等服務均涵蓋在內。 編輯本段全球分布 富士康是全球3C代工領域最大又成長最快的國際科技集團,主要上市成員已於亞洲及歐洲的證交所、香港證券交易所及倫敦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集團全球總市值超過700億美元,布局橫跨歐、美、亞三大洲,員工總數超過70萬人,並全球共取得超過15,300件專利。 編輯本段核心競爭力 富士康之所以能由十多年前名不經傳的地區企業,經由「在壓力中被迫創新、在成長中勉強傳承、在運氣中連番躍升」的考驗,銳變成當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的龍頭,不僅是靠著富士康無以倫比的執行力及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亦是因為集團的核心競爭力——獨步提供的五大產品策略及自創的垂直整合商業模式。
* 六大產品策略:速度、品質、工程服務、彈性、成本、客戶附加價值。
富士康在總裁郭台銘先生的領導下,多年來致力於提供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全方位成本優勢」給全球3C產業的領導品牌廠商。如今,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集團的策略夥伴客戶皆享有全球最優化的速度、質量、工程服務、彈性及成本等「全方位成本優勢」;也因如此,郭總裁被美國商業周刊選為亞洲創業家之星,並譽為「代工之王」。
* 自創的垂直整合商業模式: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
全球3C代工產業向來分為兩大壁壘;一是以CEM、EMS及ODM等為主的電子工程背景模式,一是以模具/零元件為主的機械工程背景模式。富士康郭總裁在多年致力於提供「全方位成本優勢」下,自創出全球獨門的電子化-零元件、模組機光電垂直整合服務商業模式,簡稱eCMMS。
eCMMS為機光電垂直整合的一次購足整體解決方案,舉凡模具、治具、機構件、零元件、整機至設計、生產、組裝、維修、物流等等服務均涵蓋在內。在eCMMS的運作下,集團的華南廠區不僅是全球最大的3C製造基地,更是全球最短的3C供應鏈!也因如此,eCMMS模式不僅被亞元雜志譽為最佳企業策略,更被國際同業尊為相競模仿的典範。 編輯本段國際理念 富士康人向來在「少林寺的和尚武功千變萬化,飛檐走壁,是過去挑了多少桶水上山?」理念下,多年來致力於全球平台之建立,以「扎馬步、打根基」自勉;在成功融合全球資源及人才、持續埋首科技創新下,不僅在深圳國際高交會上以機器人、熱傳導技術與能源、納米技術及知識產權等多項成果驚艷各界,並是多年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全球年度專利排行榜(MIT Technology Review)全球前二十名中惟一上榜的華人企業。也因如此,才能被美國財富雜志評鑒入選為全球最佳聲望標竿電子企業15強,並成為全球惟一能在過去五年持續名列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科技百強(IT100)前十名的公司!富士康人將持續以打造全球華人皆能引以為傲的國際平台而努力。 編輯本段成長歷程 富士康集團獨創之eCMMS營運模式與輝煌之營運成果,帶給集團及華人之榮譽:
2007年 擴大招集所有志同道合之優質企業,共同建立全球創業平台,經由「構建平台、並肩作戰」的理念,共同成就使全人類皆能享有計算機、通訊、消費性電子(3C)產品成為便利生活一部份之宏願;
在國際主流大廠紛紛赴越南投資,基於服務客戶的需求赴越南考察;
2006年 連續兩年榮獲中華英才網票選入圍最佳僱主Top50;
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相機模塊代工廠;
2005年 成為全球第一大手機代工廠;
獲奇美通訊加盟,強化集團手機共同設計/開發(JDSM/JDVM);
獲安泰電業加盟,集團正式進軍汽車產業,邁向6C大道;
榮獲美國財富雜志評鑒為全球最佳聲望(Most Admired)標竿電子企業15強;
成為電子產業行為規范(EICC)成員,致力於推廣企業社會及環保責任(SER);
成為全球惟一連續五年入列美國商業周刊全球信息百強前十名;
2004年 獲國碁電子加盟,強化集團網通垂直整合能力;
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3C代工廠;
2003年 收購芬蘭藝模及摩托羅拉奇瓦瓦廠奠定手機eCMMS垂直整合;
2002年 榮獲遠東經濟評論為亞太區200大企業排名第2;
榮獲亞元雜志(AsiaMoney)評鑒為最佳企業策略;
入列富比士(Forbes)雜志全球最佳500大企業;
2001年 榮獲S&P標准普爾BBB評等;
2000年 宣示開啟機光電整合計劃;
1998年 首次入列美國商業周刊全球信息百強;
9. 聯想集團的資料
聯想
【事件的發生】這是一個經常發生在人類頭腦中的思維活動,每一個靈活的人在自己頭腦正常的情況下始終處於某種快速聯系的思維反應狀態。任何一種信息對大腦神經單元的刺激都會造成連鎖反應,將更多相關的記憶激活,產生從有限到無限的影像展開,甚至沒有重復和停止。大腦的功能在『聯想』方面的施展幾乎是一個無法窮盡的領域,只是人們經常在制止它而已。
1.由此及彼地想到其他的相關人或事物。
make an association of ideas
2.Lenovo Group
聯想集團成立於1984年,由中科院計算所投資20萬元人民幣、11名科技人員創辦,到今天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在信息產業內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
2002財年營業額達到202億港幣,目前擁有員工12000餘人,於1994年在香港上市(股份編號992),是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2002年內,聯想電腦的市場份額達27.3%(數據來源:IDC),從1996年以來連續7年位居國內市場銷量第一,至2003年3月底,聯想集團已連續12個季度獲得亞太市場(除日本外)第一(數據來源:IDC);2002年第二季度,聯想台式電腦銷量首次進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費電腦世界排名第三。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聯想集團一貫秉承「讓用戶用得更好」的理念,始終致力於為中國用戶提供最新最好的科技產品,推動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面向未來,作為IT技術與服務的提供者,聯想將以全面客戶導向為原則,滿足家庭、個人、中小企業、大行業大企業四類客戶的需求,為其提供針對性的信息產品和服務。
在技術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聯想集團不斷加大對研發技術的投入和研發體系的建立。目前,已成立了以聯想研究院為龍頭的二級研發體系。2002年8月27日,由聯想自主研發的每秒運算速度達1.027萬億次的聯想深騰1800計算機,通過了包括6位院士在內的專家組鑒定;2003年,聯想中標863計劃國家網格主結點,成功研製出每秒運算速度超過四萬億次的「深騰6800」超級計算機,並由科技部作為國家863計劃的重大專項成果對外進行發布。在2003年11月16日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TOP500)排行榜中,「深騰6800」運算速度位居全球14位,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國超級計算機在這一排名中取得的最好成績。2002年12月,首屆Legend World(聯想技術創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聯想正式對外推出「關聯應用戰略」,並以此作為公司的技術願景和布局,為新世紀聯想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基礎。2003年7月31日聯想科技巡展2003(Lenovo Tech Show)在「東方明珠」上海成功啟航。巡展歷經全國三十餘個重點城市,將Lenovo的科技之風、創新之風傳遍神州,在全國大地掀起一次關注科技、互通共享的科技風潮。
2002財年(2002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內,聯想集團共申請國家專利572件,其中發明專利佔到50%以上,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全國企業技術創新和擁有知識產權最多的企業,並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2002年9月,聯想憑借先進的質量經營意識和卓越的質量管理水平,榮獲「全國質量管理獎」,是六家獲獎單位中唯一的IT企業。立志於科技創新和服務轉型的聯想在質量管理領域同樣走在了全國企業的前列。
2003年4月,聯想集團在北京正式對外宣布啟用集團新標識「Lenovo 」,以「Lenovo」代替原有的英文標識「Legend」,並在全球范圍內注冊。在國內,聯想將保持使用「英文+中文」的標識;在海外則單獨使用英文標識。聯想在北京、上海和廣東惠陽各建有一個現代化的生產基地,生產台式電腦、伺服器、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掌上電腦、主機板等產品,年生產能力達到500萬台(電腦);同時在廈門設有大規模的手機生產基地。
在2002年9月《財富》雜志公布的中國上市企業百強中,聯想集團位列第六;2003年底,作為「中國最有價值品牌」之一,「聯想」品牌位列第四,品牌價值達到268.05億人民幣;2003年1月,在《亞洲貨幣》第十一屆 「Best-Managed Companies」(最佳管理公司)的評選中,聯想獲得「最佳管理公司」、「最佳投資者關系」、「最佳財務管理」等全部評選的第一名。
2004年3月26日,聯想集團作為第一家中國企業與國際奧委會簽署合作協議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聯想集團將在未來四年內(2005-2008)為2006年都靈冬季奧運會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奧委會及奧運代表團獨家提供台式電腦、筆記本、伺服器、列印機等計算技術設備以及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開盛大發布會,宣布以12.5億美圓正式收購IBM全球PC業務。以雙方2003年的銷售業績合並計算,此次並購意味著聯想的PC年出貨量將達到1190萬台,銷售額將達到120億美元,從而使得聯想在目前的PC業務規模基礎上增長4倍。收購完後的聯想將把IBM舉世聞名的「Think」品牌筆記本業務、聯想在中國首屈一指的品牌知名度、對消費和商用客戶的高品質服務和支持、在中國這個全球增長最快的IT市場上的強大實力和領導地位整合在一起,從而形成遍及全球160個國家的龐大分銷和銷售網路和廣泛的全球認知度。收購完成後,聯想將擁有領先的商用筆記本產品、領先的研發和產品差異化能力、更強大的創新能力和更豐富的產品組合。
面向新世紀,聯想將自身的使命概括為「四為」——即,為客戶:提供信息技術、工具和服務,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簡便、高效、豐富多彩;為員工:創造發展空間,提升員工價值,提高工作生活質量;為股東:回報股東長遠利益;為社會:服務社會文明進步。
未來的聯想將是「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
------------
聯想的總部:
設在紐約的Purchase,同時在中國北京和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設立兩個主要運營中心,通過聯想自己的銷售機構、聯想業務合作夥伴以及與IBM的聯盟,新聯想的銷售網路遍及全世界。聯想在全球有19000多名員工。研發中心分布在中國的北京、深圳、廈門、成都和上海,日本的東京以及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羅利。
聯想的價值觀:
成就客戶——致力於客戶的滿意與成功
創業創新——追求速度和效率,專注於對客戶和公司有影響的創新
精準求實——基於事實的決策與業務管理
誠信正直——建立信任與負責任的人際關系
聯想官方站點:
http://www.lenovo.com/
1988年聯想(HK-0992)在香港創立時早已知道市場上有很多Legend公司,但聯想當時並沒有想到現在規模如此龐大,當聯想進軍國際時「Legend」竟成為絆腳石,聯想將「Legend」更名為「Lenovo」,成為進軍國際的第一步,象徵著聯想從「傳奇」走向「創新」的里程。
50年代末期日本「東京通訊工業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平認為,公司名稱外國人不容易念,決定改名為 Sony(JP-6758;新力索尼),同時希望改變日本產品在國際間品質低劣的形象。據北京晨報報導,40多年後在大陸一家公司正做著類似的事情,將「Legend」換成「 Lenovo」,聯想復制Sony的開始,希望也能復制Sony 今日的輝煌成績。
聯想在2001年計劃走向國際化發展時發現「Legend 」成為海外擴張的絆腳石。聯想集團助理總裁李嵐表示,「Legend」這個名字在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被注冊了,注冊范圍涵蓋計算機、食品、汽車等各個領域。
聯想總裁楊元慶在解讀這個全新的字母組合時表示,「novo」是一個拉丁詞根,代表「新意」,「le」取自原先的「Legend」,承繼「傳奇」之意,整個單詞寓意為「創新的聯想」。報導指出,打江山時需要締造「傳奇」,想基業常青則要不斷「創新」,從Legend到 Lenovo,在品牌標識更疊的過程中,柳傳志對標識含義轉換中的巧合特別滿意。
聯想大事記
聯想大事記
1984年11月1日,20萬元,11人創立聯想,當時名稱是:中國科學院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
1985年推出第一款具有聯想功能的漢卡產品聯想式漢卡,聯想這一品牌名稱由此而來。
1988年6月23日香港聯想開業,新技術發展公司與導遠公司和中國技術轉讓公司共同創辦香港聯想,採用英文名稱:Legend.第一次使用了聯想作為公司名稱。
1989年11月聯想集團公司成立,第一次在國內把聯想作為企業及集團名稱。
1990年推出聯想電腦,聯想開始生產及供應聯想品牌個人電腦。
1994年2月14日聯想股票在香港上市,聯想品牌首次在海外財經市場亮相。
1996年,聯想首次超越國外品牌,市場佔有率位居國內市場第一,並持續6年穩居榜首。
1999年聯想電腦以8.5%的市場佔有率榮登亞太市場PC銷量榜首。
2001年4月1日,聯想集團實行資產重組、分拆上市。
2002年8月,聯想成功推出萬億次計算機,成為國內首台實測速度超過萬億次的高性能計算機。
2002年12月3日-7日,LEGEND WORLD 2002技術創新大會圓滿舉行,標志著聯想在產品技術上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2004年聯想集團將其英文名稱修改為Lenovo Group Limited,並成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
2004年12月8日,聯想集團和IBM簽署收購IBM個人電腦事業部的協議。
2005年8月10日,聯想集團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業績,期內實現純利3.57億港元,是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後,首次計入該業務的季度財務報告。
10. 請問閔行紫竹科學園區中包括了哪些公司
英特爾亞太區研發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英特爾亞太區研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科技信息和通信領域內的研究開發,同時參與中試和研發成果的轉讓及為英特爾產品提供安裝、調試、維護、咨詢、技術解決方案等技術服務。
英特爾渠道平台事業部全球總部
外商獨資。英特爾渠道平台事業部是英特爾公司業務重組後成立的第五個事業部,它是英特爾公司成立以來首次將全球總部設立在美國本土以外地區的產業部門,其全球總部也是上海市首家世界500強全球級總部。
英特爾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英特爾中國區總部
外商獨資。英特爾公司整合其在華投資的8家企業,把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升格為英特爾投資(中國)有限公司,使之成為英特爾中國區總部。
微軟亞洲工程院上海分院
外商獨資。微軟亞洲工程院上海分院面向微軟全球用戶,從事Windows伺服器和開發工具產品的開發。
上海美思恩網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經營范圍:上海美思恩網路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主要開展網上信息和資料庫檢索,網上內容設計製作,軟體研發經營,銷售自製產品並提供咨詢服務。
上海微創軟體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經營范圍:開發、營銷、向國內外信息技術市場客戶提供軟體產品保證期內的技術支持服務、系統集成服務及其他技術支持服務,開發軟體,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服務。
上海力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該公司是國務院審核通過、由國家發改委批復核准建設的重點高科技企業,將建設功率、模擬和數模混合集成電路產品的研發中心和前、後道生產線,進行模擬和數模混合電路、電源管理、功率驅動和功率器件方面的研究開發和生產。
意法半導體研發(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開發、研究半導體電子產品;設計半導體電子產品和集成電路;轉讓研發成果、提供技術咨詢服務。
意法半導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意法半導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在國家允許外商投資的領域投資,半導體產品和集成電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向所投資企業提供有關服務等。
中國網通集團南方通信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國內固定電信網路與設施業務,基於固定電信網路的國內話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通信與信息服務,以及經電信主管部門批准由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授權經營的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與上述業務相關的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技術服務、信息咨詢、設備生產銷售、設計施工業務。
中國網通(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獨資經營分支機構。經營范圍:國內固定電信網路與設施(含本地無限環路)業務、基於固定電信網路的話音、數據、圖像及多媒體通信與信息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和勤軟體技術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開發、生產計算機軟硬體、網路產品和信息系統處理技術,計算機系統集成、軟硬體產品的技術服務、技術咨詢,銷售計算機軟硬體、網路產品。(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納米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經國家發改委批准設立的國內唯一一家國家級的納米技術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納米技術和相關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納米相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納米領域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項目和產品的投資。
國家組織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
國內合資。國家組織工程研究與開發中心項目是上海市首批科教興市重大項目,一期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建立研發中心,主要從事因疾病、創傷、遺傳等因素所造成的組織器官的損失或缺失,通過組織移植與生物材料替代等治料手段,以恢復組織結構完整性、重建組織功能。
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
國內合資。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以中國農科院上海家畜寄生蟲病研究所為依託,整合農科院相關學科專業,建成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動物醫學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高級人才培訓基地。
歐姆龍感測控制研究開發(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歐姆龍感測控制研究開發(上海)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工業自動化、電子設備元器件、健康醫療設備等領域的研發、設計及相關技術轉讓、咨詢和服務。
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研發、開發、生產各類用於生命科學研究和用於臨床檢驗及分子診斷的技術、試劑(酶、抗體、抗原、核酸探針、生物晶元、診斷試紙條等)及儀器;研究開發各類生物葯品,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上述產品的系統集成服務,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申聯生物醫葯(上海)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經營范圍:採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人工合成肽等葯用原料,研究開發新型生物製品,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的技術咨詢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SMC上海研發營運中心
外商獨資。SMC上海研發營運中心主要以新產品研發、試制、技術支持及人員培訓和售前售後服務為主。
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外商獨資(分支機構)。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立足於東麗特有的高分子先進材料的研究開發技術和納米科技,進行相關樹脂、薄膜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開發。
日清(上海)食品安全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日清(上海)食品安全研究開發有限公司以食品安全的檢測和分析方法的研發和改良、研發成果在食品及原料中的運用、研發成果轉讓、咨詢和服務為主。
花王(中國)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相關產品研究開發(包括中試),進行研究開發成果的技術轉讓,提供與研發成果相關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
上海恩德斯豪斯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上海恩德斯豪斯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是E+H公司在中國的地區總部和研發、銷售中心。該中心開發、生產工業自動化設備及相關軟體,並提供相關產品的系統集成和相關服務。
上海雅馬哈建設摩托車銷售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經營范圍:銷售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在中國投資企業生產的和委託加工生產的雅馬哈產品,並提供相應的售後服務。
雅馬哈發動機研發(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相關產品及零部件、模具、夾具等機械器具進行研究、開發(包括中試);對相關軟體和程序進行研究、開發和設計;從事本公司研發成果的技術許可、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
硅波微電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研發、設計、測試、生產集成電路晶元及軟體,銷售自產產品,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及售後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龍晶微電子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微電子集成電路及其相關電子元器件和系統的研發、設計、製作,銷售自產產品(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暄洋納米材料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納米防護材料、建築新型材料、薄膜材料的開發銷售,(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尚陽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IP數據通信系統研發、製造,新型電子元器件生產,軟體產品開發、生產,銷售本公司自產產品及提供相關服務。
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進行IC產業的IP交易,IP產品資料庫交易,組織標准IP的開發,提供IC產業的各種設計及相關咨詢服務,IC設計驗證、測試、咨詢服務,IC產品市場評估服務,IP知識產權相關咨詢服務,MPW流片服務,IC相關的會務組織,軟硬體銷售和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漢芯通訊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計算機軟、硬體系統、網路產品、通訊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系統集成及一體化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交大漢芯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集成電路晶元與系統、電子產品、通訊設備系統的設計、研發、銷售;系統集成,計算機軟體開發、銷售及相關業務的技術咨詢(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中科僑昌作物保護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新型作物保護化學品及其精細化學品的研究、開發、生物活性測定、植物保護,相關化學品的銷售,從事新型作物保護化學品及其精細化學品的「四技」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吉爾多肽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從事各類多肽產品、脫氧核糖核酸(DNA)片段及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四技」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納晶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真空和等離子體部件及系統、電源和控制部件及系統、測試分析儀器、光電子器件、顯示器件、存儲器件、新型光源設備及相關材料、器件、設備、計算機應用軟體的研發、生產、銷售,並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天馬網路系統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計算機網路工程與服務、軟體開發與服務、系統集成、電子及通訊產品的研製與銷售,電子商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連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企業。經營范圍:生產移動式消費產品省電裝置,銷售自產產品,提供相售後服務。
泰思通軟體(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軟體產品開發、生產,網路管理系統集成、企業管理系統集成,銷售自產產品,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網強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開發、設計、生產安防系統、數字視頻系統、電腦與網路通訊系統、嵌入式系統、可視電話及可視會議系統軟體和零部件以及上述產品的系統集成,銷售自產產品,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松鼎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研發、設計、測試、生產集成電路晶元及軟體,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及售後服務。
泰拉爾通用機械(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設計、加工、生產水泵、給水泵組和通風機及相關零部件,銷售本公司自產產品,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彼多利網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計算機軟體產品開發生產,銷售自產產品,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上海訊易網路技術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在無線區域網、計算機軟體及系統集成專業領域內從事「四技」服務、軟體開發、系統集成、網路技術服務(除專控)。(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依迪斯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從事納米光催化及民用環保技術的研究、產品開發及「四技」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鈦尤金屬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鈦合金材料、鈦合金金屬製品和其他金屬材料製品的銷售、生產。在鈦合金材料及其金屬製品專業技術領域內從事研製及「四技」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聯服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從事醫療和醫葯專業領域內的技術服務、信息咨詢服務。醫葯企業及醫療服務機構管理,(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天縱網路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在網路及相關專業領域從事「四技」服務,電子產品、辦公設備、文教用品、玩具、服裝銷售,會展(除展銷)服務等(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至純潔凈系統科技有限公司
國內合資。經營范圍:從事電子,光纖,生物工程及環保科技領域的「四技」服務,水處理系統及潔凈室廠房的設計、安裝,技術咨詢服務,機電產品,通信設備及相關產品,儀器儀表,計算機及配件,建築材料銷售,不銹鋼製品銷售(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上古信息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計算機軟體技術咨詢,互聯網技術咨詢,投資信息咨詢,經貿信息咨詢。
構天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企業管理咨詢、投資咨詢、經貿信息咨詢、環保咨詢和市場調查。
安邁(上海)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投資咨詢,企業管理咨詢,房地產投資咨詢。
上海教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經營范圍:開發、生產計算機軟體,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
上海易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開發、設計、生產計算機軟體、網路技術,系統集成,銷售自產產品,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涉及學科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派樂電氣有限公司
中外合資。經營范圍:研製、開發和生產照明光源、電器元件、電源設備器材及相關軟體產品,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保速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軟體技術咨詢,信息技術咨詢,財務咨詢,投資管理咨詢,企業管理咨詢。
寬夢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開發、設計、生產網路通訊系統、互聯網站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嵌入式系統等軟體,銷售自產產品,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銳信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研究、開發、生產計算機軟硬體產品,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技術咨詢服務(涉及許可經營的憑許可證經營)。
映發微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外商獨資。經營范圍:開發、設計、生產信息軟體及硬體的驅動程序,提供上述自產產品的系統集成,銷售自產產品,並提供相關售後服務及技術咨詢服務(涉及行政許可的,憑許可證經營)。
上海怡傑信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古源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上海譽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新長空教育發展有限公司
上海雅本化學有限公司
上海紫沁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上海智礦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上海岱澤城市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上海電力育才實業公司工程貿易部上海育才綜合服務有限公司
上海市電力育才職業技能培訓中心
上海育才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倫暉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上海星燦公關策劃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