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這次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領域四:貿易和競爭力
中美雙方討論了未來十年兩國在貿易領域面臨的挑戰以及應採取的措施,以確保兩國的經濟在全球化環境下保持競爭力。為此,雙方:
·同意與其他WTO成員共同努力,積極推進結束多哈發展議程談判,以利多邊貿易體系的發展。
·同意在第四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後與第19屆中美商貿聯委會之前,盡快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框架下的知識產權工作組,加強關於知識產權問題的合作。中美雙方表示,上述合作將以介紹中國最近發布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和《2008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為起點。雙方可以就不涉及目前WTO爭端解決訴訟的問題進行討論。
·簽署了關於交通合作的聯合聲明,並建立了中美交通論壇,探討交通領域的挑戰和未來合作。
·兩國負責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原則及成果創新政策的政府部門定期舉行會議,在第四次和第五次戰略經濟對話之間聯合舉辦一次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參加的研討會,並同意在科技研發領域探索開展聯合行動合作符合雙方利益。
·討論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美方承認中國在市場改革方面不斷取得的進展,並將切實考慮中方關切,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同意繼續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JCCT)等渠道就貿易救濟的規則和程序進行磋商。
·將繼續在中美商貿聯委會下的中美高技術工作組就高技術和戰略貿易問題開展合作交流。中美兩國承諾根據已達成一致的《中國-美國高技術與戰略貿易發展指導原則》為民用高技術貿易提供便利。
·同意加強在原產地規則、「海關-商界反恐夥伴計劃」和文物保護領域的合作。
·一致認為兩國在提高透明度方面邁出了重要步伐。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成果的基礎上,中美雙方同意除了一些特定的例外情況外,事先公布所有與經濟貿易有關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草案供公眾發表評論,並提供一個自公布之日起不少於30日的公眾評論期。中國同意在國務院法制辦的「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上公布那些措施。美國同意通過國家檔案局管理的「聯邦登記」公布那些措施。雙方同意繼續就行政規則制定和行政許可的透明度問題進行交流,並繼續邀請其立法和司法機關的代表參加將來的適當會議。
領域五:投資
考慮到中美巨大的雙向投資潛力,中美雙方同意採取一系列步驟,為兩國間互利投資提供便利。為此,雙方:
·同意啟動雙邊投資保護協定談判,以為兩國投資者提供投資便利和投資保護,並提高投資的透明度和可預見性。
·在6月16日舉行的首次中美投資論壇上就投資論壇框架及工作計劃達成一致。該論壇將集中討論投資者實際關切,如投資審察程序及潛在投資壁壘,並
·同意發起「投資促進倡議」,在兩國舉辦一系列投資活動,邀請相關人員參加。
此外,美方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主權財富基金的投資,中方強調其國有投資公司的投資決定完全基於商業目的。美方將充分考慮中方提供的對《外國人兼並、收購和接管有關條例》的書面評論意見,並確認美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程序確保所有外國投資,不論其來源地,得到一致的、公平的待遇。
⑵ 中美兩國不同的理財觀念有何不同
美國人比較重視稅收的作用,無論是投資股票和基金,還是買房和積累養老金,都會考慮到稅收的問題。
1、房產稅
如果你買房子是自己住,除了買房子當年的過戶費用一部分可以抵稅外,主要的抵稅項目是地產稅與貸款利息。
在美國購買房子後,你支付的貸款利息可以從個人所得稅中扣除。這是政府為了鼓勵民眾自購房屋的優惠政策。美國的稅賦比較重,如果你年薪五萬,購買價值四十萬左右的房屋,貸款三十萬,每月要支付貸款約一千八百元,其中利息平均一千五百塊,一年是一萬八千塊,在年終報稅時,扣除一萬八千塊的利息,你的報稅基數就降低為三萬二千,節省了很多。因此,租房不如買房,買房必定會使用按揭就是這個道理。
2、股票稅
美國個人所得稅中其中重要的一項申報就是股票稅(CAPITAL GAIN OR LOSE),它還包括黃金白銀的買賣、原材料期貨的買賣、股票和共同基金的分紅等等。
交納股票稅有一個嚴格的定義,股票的盈利以你賣出的價格高於你買進的價格為標准。如果你在當年12月31號之前,沒有賣出自己的股票,你的股票價格在股市上即便高於你買進時的價格,你的股票也不算盈利。更准確地說,你無需交納股票稅。
如果你的股票在當年12月31號或之前賣出時低於你買進時,你的股票便是虧損。虧損不但不用交納股票稅,而且可以從你的年薪中減去股票虧損的那一部分。舉簡單一例,如果你年薪六萬,股票虧損五千,你便以五萬五千年薪收入向聯邦政府報稅。因此,在拋售股票或基金時,美國人會首選虧損的股票先拋,充分享受稅收上的好處。
而在中國,想獲得稅收上的減免基本沒有可能,尤其是大量的工薪階層,工薪收入的所得稅是代扣代繳的,即便你股票虧得再多,也不會減你一分錢稅。當然,這也讓中國人可以放心大膽地做短線交易,因為股票交易不收資本利得稅,賺到的都是自己的。而在美國,資本利得是要納稅的,持有不超過1年的資產,資本利得稅的稅率要高於持有1年以上的資產,這也是為什麼做短線交易的美國人相對較少的原因。
【消費】
全球銀行卡普及率最高的當數美國。截至2011年,有超過六成的美國人擁有信用卡,平均每個持卡者擁有的信用卡數量更是高達7.3張。美國人早就把信用卡當成最主要的支付工具了,甚至越來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要依賴信用卡來維持生活。
而近幾年信用卡在中國的發展速度也相當迅猛,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平均持卡數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平均水平。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末,中國累計發行銀行卡45.40億張。
與美國不同的是,大部分中國持卡人更傾向於一次性還清欠款,只享受免息期帶來的好處,而不支付高額的循環利息。而美國人中因為過度刷卡成為卡奴的比例要遠高於中國人。
在美國負債是一種本事,資料庫數據顯示,2013年第四季度,美國消費者負債規模增加2410億美元,創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最大季度增幅。美國人平均個人負債5萬3850元。
【子女教育】
中國人更願意在子女身上花錢,念書要上最好的學校,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子女教育支出已經成為中國城市家庭的主要經濟支出之一。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6.1%,占家庭總支出的35.1%,占家庭總收入的30.1%。
不僅如此,很多家長不僅會提供子女讀大學的費用,還會提供子女出國留學的費用。據報道,中國90%資產超過1億元的富人計劃將孩子送到國外,而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父母中,有85%願意送孩子出國接受教育。2013年底,在世界各地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為45萬。到2014年,送孩子出國留學的中國家庭達到50萬個。
過去10年裡,中國留學生數量增加了3倍多,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下層家庭的增長尤為明顯。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份報告,2009年底,出身自中下層家庭的留學生僅占總數的2%,但到2010年底,這一比例已上升至34%。
而美國的孩子大多在免費的公立學校接受12年義務教育,到了大學階段,學費和生活費的來源也不完全是家長,獎學金和教育貸款成為了支持大學學習的重要資金來源。
美國的文化比較崇尚孩子18歲以後自己在社會闖盪,盡量減少家庭的資助。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大學生習慣貸款付學費的原因。美國助學貸款目前已超過1萬億美元,有71%的美國大學畢業生是依靠貸款完成學業的,人均借貸2 .94萬美元。
【購房】
雖然買房並不難,但35歲以下的美國人,房屋擁有者僅佔了36.3%!美國年輕人經濟獨立,沒有來自父母的資助。同時也不怎麼存錢,因為觀念不同,而且要還各種貸款,加上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很多年輕人根本就沒有什麼結余。而那些能存下錢的人,也不一定就這么早想買房安家。再加上投資種類繁多,買房容易養房難,還是租房各種省事,種種原因造成了美國年輕人買房的比率較低。
而在中國,父母為子女購房似乎變得越來越普遍。數據顯示,在對中國30歲以下年輕購房群體的調查中,84%表示父母一起出資買房,僅16%的人表示是靠自己買房,父母沒有提供資金。而在出資的人群中,有75%的人父母是提供首付,另有25%的人表示,父母給其全額付款。
在父母提供首付款的人群中,有62%的人表示父母提供全部首付,而其餘38%的人父母會提供一定的首付,但另一部分讓孩子自己出。首付出資在20萬~50萬元和50萬~100萬元的父母比例最多,各佔到27%。
【保險】
美國人更願意把保險當成一種保障,因此他們在財產險、汽車險方面的投入較大,在人壽保險方面,他們更傾向於購買價格相對較便宜的定期壽險。而中國人則更多地把保險當成是一種生財的工具,能不能收回本金是最先要考慮的問題,因此,返本產品最受中國人的青睞。
從未來的趨勢看,中國人在借鑒美國的現代金融意識的同時,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傳統,如講究安居樂業、量入為出、重視子女教育等。如果我們能夠將中美兩國兩種理財觀念和文化加以融合,一定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⑶ 華裔美國文學的代表作家都有誰
給出的回答包括 華裔美國作家、學者、海外華人知名人士(中英文對照)
Bean, Kathy Bao 包圭漪 ;Berssenbrugge, Mei Mei* 白萱華 ;
Boler,Olivia* 寶娥婕;Chai, May-Lee. 翟梅莉;
Chan, Jeffery Paul 陳耀光;Chan, Sucheng 陳素貞;
Chang, Diana 張粲芳;Chang, Eileen 張愛玲;
Chang, Gordon H. 張少書;Chang, Iris 張純如;
Chang, Jeff 鄭金華;Chang, Lan Samantha/Chang, Samantha Lan 張嵐;
Chang, Leslie* 張墀言;Chang, Natasha Pang-Mei/ Chang, Pang-Mei Natasha張邦梅;
Chang,Jung 張戎;Chang,Michael, M. Y. 張文友;
Chang,Tisa 張渝;Chao, Buwei Yang 楊步偉;
Chao, Patricia* 趙惠純;Chay Yew* 謝耀;
Chen Ruoxi, Chen Jo-Hsi 陳若曦;Chen, Amy 陳愛梅;
Chen, Hsiang-Shui 陳祥水;Chen, Jack 陳依范;
Chen, Jenny 陳箐/青;Chen, Joan 陳沖;
Chen, Shi-zheng* 陳士錚;Chen, Vivian 陳大穎;
Chen,Sheldon/ Chen Xue 陳雪丹/陳雪;Chen, Yuan-Tsung* 陳元珍;
Cheng,Lucie 成露西;Cheung,King-Kok 張敬珏;
Chew, William F. 趙耀貴;Chiang Yee 蔣彝;
Chiang, Fay 蔣慧萍;Chieng, Chieh* 詹捷立;
Chin, Doug 陳國勝;Chin, Frank Chew 趙健秀;
Chin, Marilyn/ Chin, Mei Ling 陳美玲;Chin, Tung Pok 陳松柏;
Chin, William/Chin, Charlie 陳健文;Chinn, Thomas W. 陳參盛;
Chock, Eric* 查艾理;Chong, Ping* 張家平;
Chow, Rey 周蕾;Choy, Philip P. 胡垣坤;
Choy, Wayson* 崔維新;Chu, Louis Hing 雷霆超;
Chu, Patricia* 朱蓓章;Chu, Robin Hsin-Liu 朱辛流;
Chu, Y. K. 朱夏/朱耀渠;Chuck, Maurice 黃運基;
Chung, Arthur 張煒遜;Ding, Loni 丁碧蘭;
Dong,Lorraine 曾露凌;Eaton, Edith Maude/Sui Sin Far 水仙花;
Eaton, Winnifred/ Onoto Watanna* 夫野渡名(音譯);Eng,Phoebe 伍麗芳;
Fee, Benjamin/ Muyun 張恨棠/木雲;Fong, Blossom 白麗心;
Fong-Torres, Ben 方振豪;Gong, Rosemary 劉彩蘭;
Hai-Jew, Shalin* 周愛娣;Ho, Wendy* 何麗雲;
Hom, Marlon K. 譚雅倫;Hoy, William 謝開;
Hsiao, Ruth Yu* 俞毓慶;Hsu, Francis L. K*. 許烺光;
Hsu, Kai-yu 許芥昱;Hsu, Madeline Y. 徐母音;
Huang, Guiyou* 黃桂友;Huang, Parker Po-Fei 黃伯飛;
Hwang, David Henry 黃哲倫;Hwang, Jason* 黃仁凱;
Jan, Flora Belle 鄭容金;Jang, Jon* 胡健良;
Jann, Smiley 鄭文舫;Jen, Gish 任璧蓮;
Joe, Kenneth 關春如/周堅乃 (作家/歷史學家);Jones, Doris Yau-Chong 蕭柔庄;
Keltner, Kim Wong* 黃錦蓮;Kiang, Peter N. 江念祖;
Kingston, Maxine Hong湯亭亭;Kuo, Alex* 郭亞力;
Kuo, Helena 郭鏡秋;Kwan, Moon* 關文清;
Kwan,Nancy 關家倩;Kwong,Dan 鄺傑;
Kwong, Peter 鄺治中;Lai, Him Mark 麥禮謙;
Larson, Louise Leung 譚羅蘭;Larson, Wendy 文棣;
Lau, Alan Chong 劉肇基;Lau, Carolyn 劉玉珍;
Lau, Joseph S. M. 劉紹銘;Lau, Ray 劉荒田;
Leang, Chao K. 梁朝傑;Lee Kan 李根;
Lee Yan Phou* 李恩富;Lee, Ang 李安;
Lee, Bill. 李國超;Lee, C. Y./ Lee,Chin Yang 黎錦揚;
Lee, Dai-ming 李大明;Lee, Frank 李定堯;
Lee, Gus 李健孫;Lee, James 李顧鴻;
Lee, Joann Faung Jean 李鳳真;Lee, Li-Young 李立揚 ;
Lee, Sky* 李群英;Lee, Virginia Chin-Lan 李金蘭;
Lee, William Poy* 李培湛;Lee,Priscilla 李君怡;
Leong, Monfoon*. 梁文煥;Leong, Russell Charles 梁志英;
Leong, Thick Hing/Xiaomai 梁錫卿/小麥;Lew, Alvina 劉伍冠雄;
Li, David Leiwei 李磊偉;Li, Victor Hao 李浩;
Li, Yiyun 李翊雲;Lim, Genny 林小琴;
Lim, Happy 林堅夫;Lim, Shirley Geok-Lin 林玉玲;
Lin Yutang 林語堂;Lin, Anor 林太乙;
Ling, Amy 林英敏;Ling, Jinqi* 凌津奇;
Linghu Ping/ Ling, Huping 令狐/胡萍 ; Liu, Catherine* 劉愷悌;
Liu, E. Aimee* 劉愛美;Liu, Eric* 劉柏川;
Liu, Stephen* 劉庶凝;Liu,Haiming 劉海銘;
Loo,Chalsa 盧秋蟬;Lord, Bette Bao 包柏漪;
Louie, Andrea* 雷恩華;Louie, David Wong 雷祖威;
Louie, Emma Woo 雷胡友愛;Low, Victor 馮天賜;
Lowe, Felicia 劉詠嫦;Lowe, Lisa* 駱里山;
Lowe, Pardee 劉裔昌;Lu Hong 呂紅;
Lu, Alvin. 魯基正;Lu, Lisa 盧燕;
Luke,Keye 陸錫麒;Lum, H. Y. Darrell 林洪業;
Lum, Walter U. 林華耀;Lum, Wing Tek 林永得;
Ma, Sheng-mei* 馬聖美;Ma, Yo-Yo 馬友友;
Mah, Adeline Yen/ Yen Mah, Adeline* 馬嚴君玲;Mar, M. Elaine* 馬敏儀; Mark, Diane Mei Lin* 麥美玲;McCunn Ruthanne Lum 林露德;
Min, Anchee 閔安琪;Moy, Eugene 梅參天;
Nee, Victor G. 倪偉徳;Ng, Fae Myenne 伍慧明;
Ng, Franklin 吳兆麟;Ng, Mei* 伍美琴;
Ng, Poon Chew/Chew, Ng Poon 伍盤照 (英文用Chew為姓)Ng, Sonia 吳瑞卿;
Nieh,Hualing/ Engle,Hualing Nieh 聶華苓;Pai, Kenneth 白先勇;
Palumbo-Liu,David* 劉大衛;Pwu Jean Lee* 濮青;
Qiu Xiao Long* 裘小龍;See, Lisa* 鄺麗莎;
Shen, Fan* 沈凡;Sledge, Linda Ching* 程美蘭 ;
So, Kevin 蘇永斌;Song, Cathy* 宋凱西;
Sung, Betty Lee 宋李瑞芳;Sze, Arthur* 施家彰;
Sze, Mai-mai* 施蘊珍;Tan, Amy 譚恩美;
Tan, Yuan Yuan 譚元元;Tchen,John Kuo Wei 陳國維;
Thurston, Anne 石文安;Tong, Benjamin 唐錦榮;
Tsiang, H. T. 蔣希曾;Tsoi, Lillian 蔡女良;
Tsou, Nancy 倪慧如;Tsou, Ningyuan 鄒寧遠;
Tsui, Kitty 崔潔芬;Tu Wei-ming* 杜維明;
Tuan, Alice* 段光忠;Tung, Timothy 董鼎山;
Ty, Eleanor* 鄭綺寧;Wand, David Hsin-Fu 王燊甫;
Wang, Jennie* 林澗.;Wang, Katharine* 王文思;
Wang, Ling-chi 王靈智;Wang, Philein 王自如;
Wang, Ping* 王屏;Wang, Wayne 王穎;
Wang, Xingchu 王性初;Wei, William 林振華;
Wong, Anna May 黃柳霜;Wong, B. D. 黃亮榮;
Wong, Bernard 王保華;Wong, Bernard P. 黃令南;
Wong, Douglas 黃志沖;Wong, Elizabeth* 黃准美;
Wong, Flo Oy 朱玲愛;Wong, H. K. 黃定國;
Wong, Jade Snow 黃玉雪;Wong, Jan 黃明珍;
Wong, Nellie/ Balch, Nellie Wong 朱麗愛[①];Wong, Norman 黃則岳;
Wong, Sau-ling 黃秀玲;Wong, Shawn Hsu 徐忠雄;
Wong, Telemarque Eleanor/ Telemarque,Eleanor Wong 黃玉清Wong, William 朱華強
Woo, Gilbert 胡景南;Woo, Merle 胡淑英;
Wu, Cheng-Tsu 吳承祖;Wu,William F.* 伍家球;
Yan, Geling 嚴歌玲;Yang, Belle 楊萱;
Yang, Jeff 楊治和;Yang, Ruby 楊紫燁;
Yau, John* 姚強;Yee, Tet 余達明;
Yep, Laurence 葉祥添;Yin, Xiao-huang* 尹曉煌;
Young, Grace 楊玉華;Young, Margaret 楊寶嬋;
Yu, Connie Young 虞容儀芳;Yu, Helen 於梨華;
Yu, Renqiu 於仁秋;Yu,Henry 余全毅;
Yung, Judy 楊碧芳/譚碧芳 [②];Yung, Wing 容閎;
Zhang, Ange 張安戈;Zhao, Henry Yiheng 趙毅衡;
Zhou, Min 周敏;Zhou, Xiaojing* 周曉靜;
Zia, Helen 謝漢蘭
名單版權歸華裔美國歷史學家麥禮謙(Lai, Him Mark)所有。
[①] Nellie Wong(朱麗愛)父親本姓「朱」,但以「黃」姓進入美國,故英文姓為Wong, 其姐Wong, Flo Oy中文名為朱玲愛,兄Wong, William中文名為朱華強。
[②] Judy Yung父親本姓譚,但以「楊」姓進入美國。Judy一直用「楊」為姓,直至父母去世才改姓「譚」,但許多人仍然沿用「『楊』碧芳」這一中文名。
⑷ 你最喜歡的國外的作家有那些說出兩個,為什麼
簡介
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莫泊桑於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於經常鬧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里。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里遊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民、漁夫、船夫、獵人在一起聊天、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巴那派詩人,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後到巴黎入大學學習法律。這一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在軍隊中,他親眼目睹了危難中的祖國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裡十分難過,他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1871年,戰爭結束後,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餘開始從事寫作。那時,他的舅舅,大文學家福樓拜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他們兩人結下了親如父子的師徒關系。福樓拜決心把自己創作的經驗傳授給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苟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贊賞,但勸他不要急於發表。因此,在70年代裡,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發表的卻很少,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准備階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 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另外,他敏銳的觀察也是令人稱道的,自從他拜師福樓拜之後,每逢星期日就帶著新習作,從巴黎長途奔波到魯昂近郊的福樓拜的住處去,聆聽福樓拜對他前一周交上的習作的點評。福樓拜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求他敏銳透徹的觀察事物。莫泊桑遵從師教,逐漸善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後來,當他在談到作家應該細致、敏銳的觀察事物時,說必須詳細的觀察你想要表達的一切東西,時間要長,而且要全神貫注,才能從其中發現迄今還沒有人看到與說過的那些方面。為了描寫燒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樹,我們就需要站在這堆火或這棵樹的面前,一直到我們覺得它們不再跟別的火焰和別的樹木一樣為止。」
一次,福樓拜還建議莫泊桑做這樣的鍛煉騎馬出去跑一圈,一兩個鍾頭之後回來,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記下來。莫泊桑按照這個辦法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有一年之久。此外福樓拜還讓他聽街上的馬車聲來訓練觀察力。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發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鳴驚人,讀者稱他是文壇上的一顆新星。從此,他一躍登上了法國文壇。莫泊桑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從這時到1890年的10年間創作的。此間,他寫成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還寫了3部游記、1部詩集及其它雜文。
莫泊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因為他的短篇太出名了,他在長篇小說創作上的成就以至於因此被湮沒。其實,他不但是個短篇小說的高手,在長篇小說創作上也頗有建樹。他繼承了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心理描寫上又開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他的一部長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滿足於短篇小說所取得的成就,在他聲譽鵲起後,他經常涉足上流社會,開闊了眼界,便想到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去反映社會現實,長篇小說給他提供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從第一部長篇《一生》到第二部長篇《漂亮朋友》,他的筆觸已經從個人生活投向新聞界和政界,具有豐富得多的內容,堪稱一部揭露深刻、諷刺犀利的社會小說。
他勤奮地創作了一生,由於過度勞累得了精神錯亂病,後來被送進巴黎的一家瘋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僅43歲。
他雖然只活了43歲,卻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說與6部長篇小說,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帶病之驅進行寫作的,這已經是可令人驚嘆的了;何況,一兩個世紀以來,他的小說創作一直保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他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贏得了「短篇小說之王」的美名,他的長篇小說也擁有億萬讀者,並莫泊桑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1890年之間寫成,共出版27部中部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主要代表作是《一生》(Une vie)和《俊友》( 又譯作《漂亮朋友》)《一生》(1883)描繪了貴族少女幻想破滅的凄慘的一生,通過約娜的悲劇反映出了在資本主義經濟比資產階級道德風尚的沖擊下,土地貴族生活方式中必然崩潰與瓦解。《漂亮朋友》(1885)通過對冒險家杜洛阿利用女人為進身之階,發跡過程的描寫,反映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政治生活的黑暗與腐敗,資產階級的淫盪,特別是報界的污穢。 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風靡全球。
1862年9月11日,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歐·亨利(O.Henry)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一個小鎮。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身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父親是醫生。15歲在叔父的葯房裡當學徒。五年後去得克薩斯州一個牧場放牛。1884年後做過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和銀行出納員。1896年,當銀行出納員時,因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為避免審訊,離家流亡中美的宏都拉斯。1897年,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判處5年徒刑。在獄中曾擔任葯劑師,他在銀行工作時,曾有過寫作的經歷,擔任監獄醫務室的葯劑師後開始認真寫作。他開始以歐·亨利為筆名寫作短篇小說,於《麥克呂爾》雜志發表。1901年,因「行為良好」提前獲釋,來到紐約專事寫作。
歐·亨利創作的短篇小說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與國王》(1904)、《四百萬》(1906)、《西部之心》(1907)、《市聲》(1908)、《滾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為最著名。他把那兒的街道、小飯館、破舊的公寓的氣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他曾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作者企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級的騙子,成功的騙子。歐·亨利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並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復雜的感情。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如《愛的犧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與贊美詩》(The Cop and the Anthem)、《帶傢具出租的房間》(The Furnished Room)、《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後一片藤葉》(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
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景,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贊嘆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以含淚的微笑著稱。他還以准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在紐約,由於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雙收。他不僅揮霍無度,而且好賭,好酒貪杯。寫作的勞累與生活的無節制使他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傷。1907年,歐·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兩天後,即6月5日,與世長辭,死於肝硬化,年僅48歲。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極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
⑸ 歐美的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凡卡>>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一位,你還知道哪兩位呢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Аnton chekhov.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 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嚴格來說,契訶夫不是在「寫」小說,或者像我們通常意義上的作家在編小說,他是在「吐」小說,「流」小說。他無需編故事,他甚至也不要構思,他的故事在空中四處盪漾。他能從任何角度開篇,又能從任何章節斷流,但都是天衣無縫,都是自然膠合。他的人物不請自來,他的情節隨手拈來。他彷彿只要拿起筆,就像擰開了自來水龍頭,小說便如水源源流出……
契訶夫之所以能隨意地「流」小說,在於它獨特的敘述方法。這種敘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去處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尋,文字像畫筆的音符那樣流動。快節奏,簡捷,自然,質朴構成了清純的文風,單刀直入,不拖泥帶水,高度濃縮與深入淺出的表現,更增加了作品的韻味。
概述
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游記三部。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
真實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筆 名:歐·亨利(O.Henry)
生卒年代:1862.9.11-1910.6.5
美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之一。(歐·亨利、莫泊桑、契訶夫)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出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波羅鎮一個醫師家庭。
他的一生富於傳奇性,當過葯房學徒、牧牛人、會計員、土地局辦事員、新聞記者、銀行出納員。當銀行出納員時,因銀行短缺了一筆現金,為避免審訊,離家流亡中美的宏都拉斯。後因回家探視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獄,並在監獄醫務室任葯劑師。他創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為了給女兒買聖誕禮物,但基於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國葯典的編者的名字作為筆名。1901年提前獲釋後,遷居紐約,專門從事寫作。
歐·亨利善於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總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代表作有小說集《白菜與國王》、《四百萬》、《命運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愛的犧牲》、《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也稱作《賢人的禮物》)、《帶傢具出租的房間》、《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等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以及《二十年後》被編入上海初中八年級語文課本。《最後一片常春藤葉》被編入上海九年級語文課本。
名 句:「這時一種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認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組成的,而抽噎佔了其中絕大部分。」(《歐·亨利短篇小說選》)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 :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惟妙惟肖,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莫泊桑於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1]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紀人。他的母親出身於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常對文學作品發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於經常鬧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里。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里遊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民、漁夫、船夫、獵人在一起聊天、幹活,這些經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巴那派詩人,他經常指導莫泊桑進行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後到巴黎入大學學習法律。這一年普法戰爭爆發,他應征入伍。在軍隊中,他親眼目睹了危難中的祖國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裡十分難過,他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1871年,戰爭結束後,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餘開始從事寫作。那時,他的舅舅的同窗好友,大文學家福樓拜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他們兩人結下了親如父子的師徒關系。福樓拜決心把自己創作的經驗傳授給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苟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贊賞,但勸他不要急於發表。因此,在70年代裡,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發表的卻很少,這是他文學創作的准備階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 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於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後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另外,他敏銳的觀察也是令人稱道的,自從他拜師福樓拜之後,每逢星期日就帶著新習作,從巴黎長途奔波到魯昂近郊的福樓拜的住處去,聆聽福樓拜對他前一周交上的習作的點評。福樓拜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求他敏銳透徹的觀察事物。莫泊桑遵從師教,逐漸善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後來,當他在談到作家應該細致、敏銳的觀察事物時,說必須詳細的觀察你想要表達的一切東西,時間要長,而且要全神貫注,才能從其中發現迄今還沒有人看到與說過的那些方面。為了描寫燒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樹,我們就需要站在這堆火或這棵樹的面前,一直到我們覺得它們不再跟別的火焰和別的樹木一樣為止。」
一次,福樓拜還建議莫泊桑做這樣的鍛煉騎馬出去跑一圈,一兩個鍾頭之後回來,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記下來。莫泊桑按照這個辦法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有一年之久。此外福樓拜還讓他聽街上的馬車聲來訓練觀察力。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發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鳴驚人,讀者稱他是文壇上的一顆新星。從此,他一躍登上了法國文壇。莫泊桑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從這時到1890年的10年間創作的。此間,他寫成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還寫了3部游記、1部詩集及其它雜文。
莫泊桑的作品對後世產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無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因為他的短篇馳名中外,他在長篇小說創作上的成就以至於因此被湮沒。其實,他不但是個短篇小說的高手,在長篇小說創作上也頗有建樹。他繼承了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的現實主義傳統,在心理描寫上又開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他的一部長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滿足於短篇小說所取得的成就,在他聲譽鵲起後,他經常涉足上流社會,開闊了眼界,便想到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去反映社會現實,長篇小說給他提供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從第一部長篇《一生》到第二部長篇《漂亮朋友》,他的筆觸已經從個人生活投向新聞界和政界,具有豐富得多的內容,堪稱一部揭露深刻、諷刺犀利的社會小說。
他勤奮地創作了一生,由於過度勞累得了精神錯亂症,後來被送進巴黎的一家瘋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僅43歲。
他雖然只活了43歲,卻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說與6部長篇小說,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帶病之軀進行寫作的,這已經是可令人驚嘆的了;何況,一兩個世紀以來,他的小說創作一直保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他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贏得了「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名,他的長篇小說也擁有億萬讀者,並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風靡全球。
⑹ 什麼是納斯達克 是一個交易所嗎
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但目前已成為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代名詞。信息和服務業的興起催生了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納斯達克上市條件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666
企業想在小資本市場上市,只要符合下頁的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就可以向美國的SEC及NASDR申請掛牌。
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最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 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積極條件
SEC及 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並須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 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⑺ 1972年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署了哪一重要文件同意按什麼原則來處理兩國關系謝謝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指的是1972年2月28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上海公報》)、1979年1月1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1982年8月17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八一七公報》)。美國在三個聯合公報中均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中美兩國關於兩國關系以及我國台灣問題的重要歷史文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是中美關系健康發展的政治基礎。
⑻ 中美兩國第一個通商條約是什麼樣的
1946年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簽訂的一個包括通商航海設領等內容的條約。簡稱《中美商約》。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後,國民黨為了在內戰中取得美國更大的支持和援助,於同年11月4日,由外交部長王世傑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南京簽署該條約。條約共三十條,六十八款。中華民國,美利堅合眾國,為欲借適應兩國人民精神、文化、經濟、及商務願望之條款所規定、足以增進彼此領土間友好往還之辦法,以加強兩國間悠久倖存之和好聯系及友誼結合,受決訂立《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⑼ 《纏中說禪》作者是誰
《纏中說禪》不是一本書,纏中說禪是一個博主的名字,這個博主是李彪。
2000年前後,中國互聯網世界還是論壇的時代。李彪在那個時候化身「喜歡數學的女孩」(簡稱「喜數女」)在天涯論壇上縱橫捭闔,指點江山,很是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從2005年6月25日注冊後,「喜歡數學的女孩」一共發主貼242個,回帖1795個,從政治到哲學、從佛教到婚姻、從經濟到股市,其文潑辣彪悍,標題刺眼。直到2006年3月13日,李彪正式發帖聲明用「纏中說禪」取代「喜歡數學的女孩」。
之後纏中說禪轉戰新浪,開始影響不大,直到推出教授炒股票的欄目,名聲大躁,其對證券市場的思想深刻洞冥,透徹人心,醍醐灌頂。
除教炒股票之外,其在新浪的博文還包括詩詞曲賦、音樂藝術、論語詳解、教人學打坐、貨幣戰爭和人民幣戰略、捍衛馬克思、纏中說禪經濟學等,為人們留下了寶貴的文章,成為無數人的思想導師。
(9)中美兩國六地七交易所作者擴展閱讀
命名為纏中說禪的原因:
1、以股市為基礎。纏者,價格重疊區間也,買賣雙方陣地戰之區域也;禪者,破解之道也。以陣地戰為中心,比較前後兩段之力度大小,大者,留之,小者,去之。
2、以現實存在為基礎。纏者,人性之糾結,貪嗔痴慢疑也;禪者,覺悟、超脫者也。以禪破纏,上善若水,猶如空筒,隨波而走,方入空門。
3、纏中說禪的哲學路線安排。由股市之解決之道,至論語之入世之道,至佛學之大至深大圓滿境界。以靜坐、心經、佛號,引入大超脫之路。然「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須漸除,依次第進」,有緣者得之,無緣者失之,而得並未得,失並未失,一顆明珠,總有粉碎虛空,照破山河之日。
⑽ 中美主要證券交易所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題目,有點讓人難理解。我先嘗試的說下,要是不是你說的意思版,你可以追問。
中國有2個證券交權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它的指數叫上證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它的指數叫深證指數
美國主要有:紐約證券交易所、全美證券交易所兩大交易所、納斯達克證券市場、芝家哥證券交易所、太平洋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波士頓證券交易所、辛辛那提證券交易所、美國國際證券交易所等。最被人廣知的就是紐約證券,全美證券和納斯達克(它是場外交易,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