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關聯方交易的風險

關聯方交易的風險

發布時間:2021-04-22 04:11:35

1. 關聯交易的利弊及防範

公司關聯交易的利弊及防範
關聯交易簡單的說就是企業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所謂關聯方就有關聯關系的各方。我國新公司法第217條對關聯關系進行了界定:(四)關聯關系,是指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與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的企業之間的關系,以及可能導致公司利益轉移的其他關系。但是,國家控股的企業之間不僅僅因為同受國家控股而具有關聯關系。
目前公司的關聯交易不可避免,而且在通常情況下,公司會合理充分地利用關聯交易來為企業帶來益處。因此,合法的關聯交易便成為了經濟、便捷和有效等因素高度統一的重要手段。交易的積極意義:
1、可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流動資金的周轉率。關聯方相互了解、可避免信息不對稱,交易能高效有序地進行,可以提高資金的營運效率,發生糾紛後也易協調解決。
2、通過集團內部關聯方適當的安排,可以優化加強企業間的合作,有助於公司的規模經濟效益,也有助於向集團化和跨國公司方向發展。
3、通過轉讓價格等安排,可以減少企業的稅務負擔,減少企業的經營成本,有助於公司的發展。
但關聯交易對公司來說是把雙忍劍,從長期來看,關聯交易產生的後果也會對對公司產生不利的影響,也蘊含很多法律風險。
首先,關聯交易可能會增加公司的經營風險,使公司陷入財務困境,有可能產生壞賬的風險:如大股東提供擔保、資金或大股東以其他方式佔用公司的資金均會給公司帶來潛在的財務風險;如果和大股東及關聯人員進行不等價交易會降低公司的利潤。
其次,影響公司獨立經營能力,抗外部風險能力下降 。過多的關聯交易會降低公司的競爭能力和獨立性,使公司過分依賴關聯方,尤其是大股東。例如,有的公司原材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的主要對象都是關聯方,其經營自主權受到很多限制。由於公司的獨立性差,對關聯方依賴較強,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若關聯方自身難保,則公司就可能進入低谷了。
最後,大量關聯交易的發生會對公司的形象產生負面的影響,使潛在的客戶減少。使潛在的客戶不願意與公司進行交易。公司的商譽將受到很大傷害,也不利於公司長遠健康發展。
因此,公司為避免風險,在進行關聯交易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關聯交易的真實性。真實的關聯交易是指有真實交易動機,且符合營業常規。虛假的關聯交易不僅背離公司利益,也常常隱藏著違規、違法等因素。比如有些公司虛構並不存在的交易來轉移收入和分攤費用,或者通過互拆借資金的方式調解利息費用。一旦發現,企業就會面臨處罰,公司的信用也會受到影響。因而,公司應關注關聯交易的真實性。
2、注重關聯交易的披露。關聯交易的存在已不是關注的重點,對關聯交易的及時、深入、完全、准確的披露已成為公眾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和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公司只有堅持披露重於存在的原則,才能使公司更穩健的運行。。
3、關聯交易的必要性與公平性。必要的關聯交易多為公司存在及發展不可或缺的,比如:綜合服務協議、主營業務所賴以依託的購買或租賃協議等等;這類關聯交易也是公司持續性的關聯交易,此時也要兼顧關聯交易的公平性。
4、在關聯交易中的注重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實踐中,關聯交易多發生在新、舊控股股東與其關聯方之間。雖然控股股東與其他股東在權利質量上並無不同,只是數量上的差別,但比普通股東的權利更為優越。關聯交易往往損害中小股東的利益,如果此問題處理不好,會引起中小股東的不滿,可能使企業陷入訴訟的泥潭,會影響到公司的信譽,不利於公司的發展。
總之,關聯交易對公司來說是把雙刃劍,所以公司從事關聯交易一定要慎重,以免使公司陷入泥潭。

2. 如何防範關聯企業關聯交易的信貸風險

楊 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投資主體多元化、業務范圍跨行業、跨地區的集團企業越來越多,企業間的關聯關系日趨錯綜復雜。關聯交易有其好的一面,它可促進公司規模經營、減少交易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規模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但是,不公平的關聯交易可能會侵害交易對方、債權人、股東的合法利益,破壞市場公平交易的基礎。在信貸實踐中,一些集團公司盲目擴張、管理混亂、缺乏誠信,利用關聯企業多頭套取銀行資金,往往某一環節出現資金鏈條斷裂,就會引起連鎖反應,並導致商業銀行出現貸款集中度風險和關聯交易風險。甚至關聯企業利用關聯交易騙取銀行貸款,逃廢金融債務,給商業銀行貸款帶來嚴重風險。 關聯企業和關聯交易的信貸風險 首先是信用膨脹風險。關聯企業集團通過設立多個關聯企業分別獲取銀行信用,放大了單一企業所能獲得的銀行信用,實際上虛增了企業的承債能力。通常採取的手法是:注冊關聯公司獲取銀行信用,再通過關聯交易佔用該關聯公司資金,用佔用的資金再設立關聯公司獲取銀行信用,如此反復。如果將集團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來看待,則控制關聯企業的銀行信用量往往大大超過其授信額度,形成該關聯企業整體的信用膨脹。 其次是信貸集中性風險。關聯企業集團隨著業務的發展,不斷通過投資、參股等形式建立關聯企業,其形式各異,具有隱蔽性和復雜性,單憑表面很難確定其間的關聯關系和關聯企業貸款。客戶信息系統不健全,很容易發生分支機構對同一企業集團關聯成員之間的交叉貸款、重復貸款現象,一旦某一關聯企業生產經營、資金鏈條出現問題,就可能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使整個關聯企業集團的貸款風險集中爆發。 再次是貸款被挪用風險。由於關聯企業是一個共同利益集團,當某個關聯企業需要資金而又無法直接從銀行融資時,往往在集團內部調配資金,當集團整體自有資金調配出現困難時,往往又由集團內具備融資能力的企業出面向銀行融資,然後將融到的資金通過關聯交易挪用到實際需要資金的關聯企業。這樣做不僅為違規經營提供了土壤和手段,難以真正體現信貸資金的使用效益,同時增加了銀行的信貸風險。 最後是財務信息不對稱風險。關聯企業制度之所以能給銀行經營帶來風險,原因之一是銀行與關聯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商業銀行的資產業務方面。由於關聯企業集團內部結構的復雜性和隱蔽性,使得商業銀行很難准確掌握關聯企業集團真實的信息,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出的信貸決策潛伏著巨大的信貸風險;原因之二是由於關聯企業集團內的成員企業數量眾多,內部財務往來關系混亂而且頻繁,集團母公司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關聯交易來調整、控制自己及其關聯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達到虛增資本、虛增資產和虛增利潤的目的,當一方發生風險時,這種風險會迅速波及到另一方,使風險變化呈現聯動效應,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狀況做出准確判斷的難度;原因之三是由於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加劇,使各銀行都爭相搶奪集團企業客戶,忽略了對集團企業客戶的信貸風險管理,並且形成了銀行間信息交流的障礙。 控制和防範企業關聯交易信貸風險的對策 對策之一:對關聯企業實行統一授信。將關聯企業集團作為一個債務人進行管理,實施統一授信。根據關聯企業集團整體的風險狀況確定包括貸款、擔保、承兌、信用證開證等所有表內外信貸業務的授信方案。統一授信可以從整體上考察關聯企業集團授信承受能力,消除集團內部控制方式造成的人為影響,防止分散授信情況下的集團授信總量高估,降低集團整體信用風險,從而避免集團信用膨脹風險。統一授信時要注意集團成員企業授信額度的合理分割,做到整體風險和個體風險的雙線控制。 對策之二:做好貸前調查,理清借款企業的關聯關系,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貸前調查是防範關聯企業信貸風險的第一關。為此,客戶經理要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多手段了解收集關聯方信息,掌握集團客戶的組織結構、管理方式和客戶關系,尤其要弄明白財務管理是否合理規范、企業的重大資產狀況及其產權歸屬是否明確。同時,要對借款企業所在的企業集團的經營、財務狀況進行總體的調查了解,分析整個企業集團的經營風險、關聯企業的擔保能力等。在此基礎上,認真分析其他關聯企業對借款企業還貸能力的影響。 對策之三:完善授信管理制度,防範信貸集中風險。對企業集團客戶的授信要嚴格按照銀監會下發的《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的規定操作,由商業銀行總行核定該企業集團的最高授信限額,包括各種形式的授信業務,如貸款、擔保、承兌、開證等表內外業務,從總體上控制企業集團客戶的風險敞口。為有效實施對關聯企業的統一授信,應從人員、組織機構和業務運作上構建與關聯企業授信業務風險管理特點相適應的信貸管理機制,制定關聯企業授信業務的風險管理制度。 對策之四:選擇關聯企業集團中從事核心業務的企業作為借款主體。一般借款主體應選擇關聯企業集團中實際產生還款來源的企業,即還款現金流的產生者。通常情況下,銀行可以選擇關聯企業集團中從事核心業務或擁有獲利水平較高業務的企業作為借款主體。 對策之五:規范關聯企業擔保業務,以抵押、質押等物權擔保方式為主。在集團客戶授信業務中增加抵押或質押擔保比重,應以抵押、質押等物權擔保方式為主,即使選擇第三方保證,也要避免循環保證、超額保證。如果母公司擁有較多投資股權且該股權易於變現,也可要求母公司為借款人提供連帶責任擔保,從而將母公司與借款人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實行統一的風險控制。 對策之六:加強貸後監控,採用多種手段防範關聯交易風險。在對關聯企業的貸後管理中,不僅要嚴密監控借款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而且要關注整個企業集團尤其是控股企業以及還款來源所涉及的集團成員的經營和財務狀況;嚴密監控關聯交易行為,關注集團內部或與借款人有密切關系的集團成員間各項大額資金的往來,防止資產、利潤的非正常轉移;要做好關聯企業客戶貸款後的信息收集與整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針對整個關聯企業集團客戶的聯合調查,根據關聯企業集團客戶所處的行業和經營能力,對企業可能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和潛伏的風險因素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3. 注冊會計師對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實施的風險評估程序包括哪些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應當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和相關工作,以獲取與識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的信息。
(一)了解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
1.項目組內部討論
2.詢問管理層
3.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控制
如果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對關聯方作出規定,編制財務報表要求管理層在治理層的監督下設計、執行和維護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適當控制,使得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能夠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要求得到識別、適當的會計處理和披露。治理層負責監督管理層如何履行這些控制責任。
注意:
第一,無論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對關聯方作出規定,在履行監督責任的過程中,治理層需要向管理層獲取信息,以了解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性質和商業理由。
第二,在實務中,由於某些原因,被審計單位可能不存在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控制或控制存在缺陷。如果這些控制無效或者不存在,注冊會計師可能無法就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對審計工作(包括審計意見)的影響。
第三,如果管理層和參與交易的另一方之間具有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關系,管理層凌駕於控制之上的風險就越高,其原因是這些關系可能表明管理層有更大的動機和機會實施舞弊。
(二)在檢查記錄或文件時對關聯方信息保持警覺
某些安排或其他信息可能顯示管理層以前未識別或未向注冊會計師披露的關聯方關系或關聯方交易,在審計過程中檢查記錄或文件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這些安排或其他信息保持警覺。
1.檢查文件記錄。為確定是否存在管理層以前未識別或未向注冊會計師披露的關聯方關系或關聯方交易,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某些可能提供有關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信息的記錄或文件進行檢查。
2.詢問管理層。如果識別出被審計單位超出正常經營過程的重大交易,注冊會計師應當向管理層詢問這些交易的性質以及是否涉及關聯方。

4. 關聯交易有哪些風險

關聯交易是公司與其關聯方之間的交易,會存在定價不公允、利益輸送等問題,從而損害公司及股東利益。
對於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而言,要避免和規范關聯交易。而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也應強化這方面的規范。

5. 注冊會計師對關聯方關系及交易實施的風險評估程序主要包括哪些

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應當實施風險評估程序和相關工作,以獲取與識別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的信息。
(一)了解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
1.項目組內部討論
2.詢問管理層
3.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控制
如果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對關聯方作出規定,編制財務報表要求管理層在治理層的監督下設計、執行和維護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適當控制,使得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能夠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的要求得到識別、適當的會計處理和披露。治理層負責監督管理層如何履行這些控制責任。
注意:
第一,無論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是否對關聯方作出規定,在履行監督責任的過程中,治理層需要向管理層獲取信息,以了解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性質和商業理由。
第二,在實務中,由於某些原因,被審計單位可能不存在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相關的控制或控制存在缺陷。如果這些控制無效或者不存在,注冊會計師可能無法就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在這種情況下,注冊會計師需要考慮對審計工作(包括審計意見)的影響。
第三,如果管理層和參與交易的另一方之間具有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關系,管理層凌駕於控制之上的風險就越高,其原因是這些關系可能表明管理層有更大的動機和機會實施舞弊。
(二)在檢查記錄或文件時對關聯方信息保持警覺
某些安排或其他信息可能顯示管理層以前未識別或未向注冊會計師披露的關聯方關系或關聯方交易,在審計過程中檢查記錄或文件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這些安排或其他信息保持警覺。
1.檢查文件記錄。為確定是否存在管理層以前未識別或未向注冊會計師披露的關聯方關系或關聯方交易,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某些可能提供有關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信息的記錄或文件進行檢查。
2.詢問管理層。如果識別出被審計單位超出正常經營過程的重大交易,注冊會計師應當向管理層詢問這些交易的性質以及是否涉及關聯方。
注意:
就超出正常經營過程的重大交易獲取進一步的信息,有助於注冊會計師評價是否存在舞弊風險因素,並能夠識別重大錯報風險。

閱讀全文

與關聯方交易的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泰公司抵押貸款 瀏覽:576
860日元兌換完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545
哪裡可以看個股實時資金流向 瀏覽:291
月供貸款費用 瀏覽:763
台灣中鋼股票 瀏覽:291
股票申報無效 瀏覽:170
軟銀投資毛豆新車 瀏覽:180
貸款50萬 瀏覽:781
三星鋰電股票 瀏覽:34
理財師人群 瀏覽:724
基金481006基金時 瀏覽:68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