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經濟貨幣化的常用指標

經濟貨幣化的常用指標

發布時間:2021-04-22 07:01:01

① 經濟貨幣化的概念(貨幣銀行學)

經濟貨幣化的含義主要指:相對於自給自足的物物交換而言,貨幣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

② 何謂經濟貨幣化它對一國經濟發展有什麼作用與影響

經濟貨幣化的含義主要指:相對於自給自足的物物交換而言,貨幣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都把經濟貨幣化作為研究重點,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經濟學家就60年代主要國家經濟貨幣化的比重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一個結論:經濟貨幣化比率的差別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貨幣化比率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一、我國經濟貨幣化的計算及其悖論

根據我國目前的常用方法,即採用M2/GDP的方式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指標,我們得出計算結果如下:
我國經濟貨幣化指標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經濟貨幣化指標(96)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4.5 61.4 64.1 62.2
經濟貨幣增長率(%) 13.1 12.7 6.3 5.9 11.6 -5.7 12.7 4.4 —3.0
同上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4.6 82.5 89.5 95.4 100.7 100.4 103.9 112.1 122.2 132.1 146.1
3.9 27.7 8.5 6.6 5.6 -0.3 3.5 7.9 9.0 8.1 10.6
資料來源:根據各期《中國統計年鑒》及《1999年中國統計公報》編制。

從該計算結果中,我們看到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的經濟貨幣化增長態勢十分顯著,換句話說,貨幣關系作為經濟關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國已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深化與泛化,但當我們對比亞洲其它國家時,卻發現了一個悖論:經濟發展水平尚不發達的中國在經濟貨幣化指標上竟然絲毫不遜於一些經濟較發達國家和地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也是相當高的,以1998年為例,美國僅為0.67,而我國已經是1.32。由此我們得出一個事實:我國的經濟貨幣化發展呈現非常不正常的態勢。

二、我國經濟貨幣化水平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格蘭傑因果檢驗

如前所述,一般來講,經濟貨幣化水平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正比,因此我們還可以從計量經濟角度來分析我國的經濟貨幣化程度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相互因果關系『由於我們用M/GDP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指標,因此在進行因果關系檢驗時,我們必須採用與M、GDP無關的指標,筆者在此採用的是居民消費水平指標,具體的想法是,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最實際體現即為居民消費水平。我國的相關結果數據如下:

我國經濟貨幣化指標與居民消費水平比較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經濟貨幣化指數 1.13 1.20 1.00 1.06 1.12 0.94 1.13 1.04 0.97
居民消費水平指數 1.17 1.14 1.11 1.10 1.11 1.17 1.23 1.33 1.14 1.26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經濟貨幣化指數 1.04 1.28 1.08 1.07 1.06 1.00 1.03 1.08 1.09 1.08
居民消費水平指數 1.13 1.08 1.16 1.21 1.27 1.33 1.26 1.19 1.09 1.07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9)整理而成,其指數採用的是環比數據

格蘭傑(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是識別一組變數(x,y)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一種常用方法。這里的因果關系是指格蘭傑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基本思想為:如果x的變化引起y的變化,那麼x的變化應當發生在y的變化之前,就認為x變化是y變化的原因。具體表述為:「對於服從平穩隨機過程的兩個變數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過去值和現在值預測y,比不用x的現在及過去值預測y所得的預測值較為優良,那麼就存在x到y的因果關系」。格蘭傑因果檢驗的具體方法如下:對於兩個平穩時間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檢驗x是否為引起y變化的原因,構造以下兩個模型:

無限制條件回歸: (1)

有限制條件回歸: (2)

其中,εt是白雜訊,n是滯後階數(可以任意選擇)。

設假設H0:β1=β2=……=βn=0,分別對模型(1)和(2)進行回歸,得到各自的殘差平方和SSRu與SSRr後構造F統計量。

F(n,T-2n)=[(SSRr-SSRu)/n]/[SSRu/(T-2n)]

如果F(n,T-2n)>Fα(α為顯著性水平),那麼我們就拒絕:「x不是引起y的變化的原因」的假設。然後,檢驗「y不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的原假設,做同樣的回歸估計,但是要交換x與y,檢驗y的滯後項是否顯著不為0。要得到x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單向的因果關系)的結論,我們必須拒絕原假設「x不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同時接受原假設「y不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

為了檢驗經濟貨幣化水平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格蘭傑因果關系,令原假設H10:經濟貨幣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費水平變化的原因;原假設H20:居民消費水平不是引起經濟貨幣化水平變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關數據,格蘭傑因果檢驗的結果如下:

原假設 n=1 n=2 n=3
F統計值 概率(Prob) F統計值 概率(Prob) F統計值 概率(Prob)
H10 1.34339 0.26456 1.05617 0.37800 1.39280 0.30696
H20 1.96959 0.18917 2.79044 0.10112 1.81143 0.19833

在上式中,從檢驗效果來看,我國的經濟貨幣化水平竟然與居民消費水平不呈顯著的因果關系。這實際上就很令人費解,畢竟居民消費水平與經濟貨幣化指標從國外經驗與常識來看,都應該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從因果關系來看,我國表面上很高的經濟貨幣化水平實際上並不代表同樣水平的居民消費水平,這種指標是很不正常的。

③ 經濟貨幣化是什麼意思

經濟貨幣化的含義主要指:相對於自給自足的物物交換而言,貨幣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
經濟貨幣化比率的差別基本上反映 :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貨幣化比率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經濟貨幣化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可以擺脫自從金本位時代以來以黃金做為交易媒介的弊病,就是攜帶不方便,交易不方便的問題。經濟發達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2貨幣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容易體現各個國家貨幣的貶損程度,可以反映匯率。因為固定匯率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只有少數幾個金融行業超級發達的國家才能做到。
3貨幣化對國家控制金融經濟政策有幫助,可以不斷發行新幣銷毀舊幣,而且可以有效的發揮貨幣政策的功效,比如說增發新幣,可以部分刺激國民經濟。

簡單的說就是:將全部商品和勞力換算成相應的貨幣值,去核算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

④ 什麼是衡量一國貨幣化程度的高低

衡量一國貨幣化程度高低通常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衡量貨幣化程度通常是用比例來衡量,這關繫到貨幣化局部到整體。這個比例可以通過經濟交易量,或者人口,或者地理位置來衡量。例如:貨幣化的程度可以這樣描述,比方說,60%的人口,或者說,國家的30%地理位置,可以這樣說,有60%的人口使用錢在他們的日常交易,或者錢被用於經濟交易量占據該國30%。

第二種:衡量貨幣化程度的方法是貨幣化率,通常是百分之多少每年,如果貨幣存量在一年增加了10%,但只有五分之一通過這種方式輸送到之前非貨幣化經濟,貨幣化的速度可以認為是2%。我國目前的常用方法,即採用M2/GDP的方式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指標.

⑤ 經濟中通常用來衡量貨幣存量的兩個指標是什麼

經濟中通常用來衡量貨幣存量的兩個指標是(貨幣和准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用的貨幣供應量口徑是:貨幣和准貨幣。
其中,貨幣包括銀行以外的通貨和私人部門的活期存款,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外幣存款之和。
所謂貨幣存量,即貨幣供應量,是一國經濟中用於交易和投資的貨幣總量。供參考。

⑥ 什麼是經濟的貨幣化和信用化

答:貨幣化也就是金融化,即金融(銀行、保險、證券等金融行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金融化的好處是,融資變得越來越方便,融資成本也可能降低,能夠刺激商業活動。信用化的大意就是信貸發達,信貸活動增加,人們或企業沒有現金也可以購買。

但是,貨幣化和信貸化也給經濟帶來泡沫風險。聽說過美國的次級債吧,但中國還沒有到那個程度而已。

⑦ 經濟貨幣化的常用指標是什麼,有什麼現實意義

實際金融資產存量/國民生產總值,實際金融資產存量/有形財富存量,人均實際貨幣量(廣義)

⑧ 請教:經濟貨幣化是一種什麼樣的經濟情況

經濟貨幣化的含義主要指:相對於自給自足的物物交換而言,貨幣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都把經濟貨幣化作為研究重點,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經濟學家就60年代主要國家經濟貨幣化的比重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一個結論:經濟貨幣化比率的差別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貨幣化比率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一、我國經濟貨幣化的計算及其悖論

根據我國目前的常用方法,即採用M2/GDP的方式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指標,我們得出計算結果如下:
我國經濟貨幣化指標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經濟貨幣化指標(96) 36.1 40.8 46.0 48.9 51.8 57.8 54.5 61.4 64.1 62.2
經濟貨幣增長率(%) 13.1 12.7 6.3 5.9 11.6 -5.7 12.7 4.4 —3.0
同上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64.6 82.5 89.5 95.4 100.7 100.4 103.9 112.1 122.2 132.1 146.1
3.9 27.7 8.5 6.6 5.6 -0.3 3.5 7.9 9.0 8.1 10.6
資料來源:根據各期《中國統計年鑒》及《1999年中國統計公報》編制。

從該計算結果中,我們看到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的經濟貨幣化增長態勢十分顯著,換句話說,貨幣關系作為經濟關系的存在形式在我國已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深化與泛化,但當我們對比亞洲其它國家時,卻發現了一個悖論:經濟發展水平尚不發達的中國在經濟貨幣化指標上竟然絲毫不遜於一些經濟較發達國家和地區。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也是相當高的,以1998年為例,美國僅為0.67,而我國已經是1.32。由此我們得出一個事實:我國的經濟貨幣化發展呈現非常不正常的態勢。

二、我國經濟貨幣化水平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格蘭傑因果檢驗

如前所述,一般來講,經濟貨幣化水平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正比,因此我們還可以從計量經濟角度來分析我國的經濟貨幣化程度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相互因果關系『由於我們用M/GDP來表示經濟貨幣化指標,因此在進行因果關系檢驗時,我們必須採用與M、GDP無關的指標,筆者在此採用的是居民消費水平指標,具體的想法是,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的最實際體現即為居民消費水平。我國的相關結果數據如下:

我國經濟貨幣化指標與居民消費水平比較
年份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經濟貨幣化指數 1.13 1.20 1.00 1.06 1.12 0.94 1.13 1.04 0.97
居民消費水平指數 1.17 1.14 1.11 1.10 1.11 1.17 1.23 1.33 1.14 1.26
年份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經濟貨幣化指數 1.04 1.28 1.08 1.07 1.06 1.00 1.03 1.08 1.09 1.08
居民消費水平指數 1.13 1.08 1.16 1.21 1.27 1.33 1.26 1.19 1.09 1.07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1999)整理而成,其指數採用的是環比數據

格蘭傑(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是識別一組變數(x,y)是否存在因果關系的一種常用方法。這里的因果關系是指格蘭傑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基本思想為:如果x的變化引起y的變化,那麼x的變化應當發生在y的變化之前,就認為x變化是y變化的原因。具體表述為:「對於服從平穩隨機過程的兩個變數x和y,如果用x、y各自的過去值和現在值預測y,比不用x的現在及過去值預測y所得的預測值較為優良,那麼就存在x到y的因果關系」。格蘭傑因果檢驗的具體方法如下:對於兩個平穩時間序列{xt}和{yt},其中t=1,2……T。要檢驗x是否為引起y變化的原因,構造以下兩個模型:

無限制條件回歸: (1)

有限制條件回歸: (2)

其中,εt是白雜訊,n是滯後階數(可以任意選擇)。

設假設H0:β1=β2=……=βn=0,分別對模型(1)和(2)進行回歸,得到各自的殘差平方和SSRu與SSRr後構造F統計量。

F(n,T-2n)=[(SSRr-SSRu)/n]/[SSRu/(T-2n)]

如果F(n,T-2n)>Fα(α為顯著性水平),那麼我們就拒絕:「x不是引起y的變化的原因」的假設。然後,檢驗「y不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的原假設,做同樣的回歸估計,但是要交換x與y,檢驗y的滯後項是否顯著不為0。要得到x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單向的因果關系)的結論,我們必須拒絕原假設「x不是引起y變化的原因」,同時接受原假設「y不是引起x變化的原因」。

為了檢驗經濟貨幣化水平與居民消費水平的格蘭傑因果關系,令原假設H10:經濟貨幣化水平不是引起居民消費水平變化的原因;原假設H20:居民消費水平不是引起經濟貨幣化水平變化的原因。利用上文所述的有關數據,格蘭傑因果檢驗的結果如下:

原假設 n=1 n=2 n=3
F統計值 概率(Prob) F統計值 概率(Prob) F統計值 概率(Prob)
H10 1.34339 0.26456 1.05617 0.37800 1.39280 0.30696
H20 1.96959 0.18917 2.79044 0.10112 1.81143 0.19833

在上式中,從檢驗效果來看,我國的經濟貨幣化水平竟然與居民消費水平不呈顯著的因果關系。這實際上就很令人費解,畢竟居民消費水平與經濟貨幣化指標從國外經驗與常識來看,都應該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從因果關系來看,我國表面上很高的經濟貨幣化水平實際上並不代表同樣水平的居民消費水平,這種指標是很不正常的。

⑨ 什麼是經濟貨幣化,它的作用和影響是什麼

經濟貨幣化:
經濟貨幣化的含義主要指:相對於自給自足的物物交換而言,貨幣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都把經濟貨幣化作為研究重點,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高斯(S.Ghosh)、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施瓦茨(Anna J.Schwartz)等經濟學家就60年代主要國家經濟貨幣化的比重進行了分析,從而得出一個結論:經濟貨幣化比率的差別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貨幣化比率與一國的經濟發達程度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作用影響:

貨幣有三大功能:儲值功能、計價功能、交易媒介功能。
經濟的貨幣化程度高,意味著社會產品成為商品,其價值均通過貨幣來表現與衡量,商品和勞務均以貨幣為尺度進行分配。貨幣的作用范圍大,推動力和調節功能強;反之亦然。商品流通需要以貨幣為媒介打破實物交換在時間、空間和對象上的限制,從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場;所有商品和勞務都在市場上用貨幣購買,可以擴大價格的覆蓋面和作用場,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對生產和流通的引導、促進及調節作用;貨幣作用范圍的擴大和功能的強化,使國家可以充分利用貨幣形式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或宏觀調節。
經濟貨幣化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1.可以擺脫自從金本位時代以來以黃金做為交易媒介的弊病,就是攜帶不方便,交易不方便的問題。
2.貨幣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比較容易體現各個國家貨幣的貶損程度,可以反映匯率。因為固定匯率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只有少數幾個金融行業超級發達的國家才能做到。
3.貨幣化對國家控制金融經濟政策有幫助,可以不斷發行新幣銷毀舊幣,而且可以有效的發揮貨幣政策的功效,比如說增發新幣,可以部分刺激國民經濟。

⑩ 什麼是貨幣化程度/貨幣化率

貨幣化程度貨幣化程度與人均收入水平及經濟成長度等指標有密切聯系,發達的商品經濟決定較高的貨幣化程度,反之,商品經濟落後則貨幣化程度低。
貨幣化率即社會的貨幣化程度,是指一定經濟范圍內通過貨幣進行商品與服務交換的價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

閱讀全文

與經濟貨幣化的常用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
信誠滬深300分級母基金 瀏覽:740
格力理財 瀏覽:978
sml理財 瀏覽:129
水杉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864
國投瑞銀核l心基金 瀏覽:584
黃金2007年價格查詢 瀏覽:707
現在還能買理財產品嗎 瀏覽:82
2019年4月19號黃金價格 瀏覽:670
理財師工具 瀏覽:857
人民幣日元元匯率走勢 瀏覽:350
個人創業貼息貸款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