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一兩黃金等於多少兩白銀
在西漢,一斤黃金只能換三斤白銀;在魏晉,一斤黃金已能換十斤白銀;到了北宋,一回斤黃金可以換十答三斤白銀;而在鴉片戰爭前夕,一斤黃金已經能換三十斤白銀。
黃金會越來越值錢,一是因為黃金的開采速度遠遠比不上白銀,二是因為國際上的金銀比價一直超過中國,所以至少從明朝開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銀運到中國,再換成黃金運出去,使中國的銀價越來越低,金價越來越高。
(1)古代黃金購買力擴展閱讀
計量黃金重量的主要單位為:盎司、克、千克(公斤)、噸等。國際上一般通用的黃金計量單位為盎司,我們常看到的世界黃金價格都是以盎司為計價單位,1盎司=31.103481克。
古代由於計算方式不同,斤和克的換算在不同朝代也不同。秦和西漢時期,一斤相當於258.24克,一兩等於16.14克。王莽及東漢、魏晉南北朝,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當於668.19克,一兩等於41.76克。隋末一斤相當於222.73克,一兩等於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一兩等於37.30克。
② 古代,清朝為例子,一兩黃金能兌換多少銀子
古代,清朝為例來子,通常情況下,源一兩黃金需要十兩銀子才能兌換,一兩黃金也就是50克的重量,十兩銀子則是500克的重量,但是還要看銀子的具體成色,成色如果低的話,數量就不止十兩,有時候可以兌換十二兩白銀,但是其品質肯定要打折扣的。
長期來看,黃金相對其他金屬的貴重程度呈現出一種明顯的上升趨勢。西漢時,一兩黃金的價值或者購買力只是一兩白銀的三倍,到了唐朝就變成十五倍,而在今天,這個比率是四十倍以上。
(2)古代黃金購買力擴展閱讀:
我國古代金銀產量較少,只能起部分貨幣職能作用。在古代金銀比價大部分時間一直是比較穩定,維持在1:5左右,至宋初為一比六點五二。
但是隨著歐洲人在新大陸上發現儲量豐富的銀礦,引發了世界范圍內的銀價暴跌。明中期為一比七到八,明末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時為一比十四左右,到19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銀元也是十九世紀北京的常見貨幣,滿清政府鑄造銀元較晚,當時中國的銀元主要靠「進口」。
③ 古代一兩黃金與現在人民幣購買力是多少
古代也有通貨膨脹,所以每個時期的貨幣購買力也不盡相同,物價高的時候貨幣購專買力就低。我給你一個明朝屬初期的數據做參考。明初一兩黃金等於四兩白銀,一兩白銀等於一貫銅錢,一貫銅錢就是一千文。一兩黃金相當於四千文銅錢。米價為一石(95公斤左右)值一貫,即五文一斤。所以明朝初年一兩黃金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2000元左右。
④ 古代1兩黃金=多少銀子
在西漢,一斤黃金只能換三斤白銀;在魏晉,一斤黃金已能換十斤白銀;到了北宋,一斤黃金可以換十三斤白銀;而在鴉片戰爭前夕,一斤黃金已經能換三十斤白銀。
黃金會越來越值錢,一是因為黃金的開采速度遠遠比不上白銀,二是因為國際上的金銀比價一直超過中國,所以至少從明朝開始,就有大批的洋人把白銀運到中國,再換成黃金運出去,使中國的銀價越來越低,金價越來越高。
商人的逐利行為造成了黃金從東向西的流動及白銀從西向東的流動,結果使中國黃金大量減少,白銀大量增加。由於古代交通的困難,以及商品國際價差更大於黃金白銀比價差異,商人們願意販具有更大利潤的各國奇珍異品,而不是金銀。
所以中國黃金流向西方國家的運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中西方各國的黃金白銀比價逐漸趨向一致,黃金西流的速度也就越來越慢。大約用了一千年時間,才使中西方國家黃金白銀比價差異達到一致。
(4)古代黃金購買力擴展閱讀
中國歷代重視黃金儲備
在古代中國,雖然不像西方那樣頻頻發生因搶奪黃金而引發的戰爭,但歷代統治者對於黃金儲備同樣很重視。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建立後,設有大府、玉府、內府、外府等專司府庫之職,專門負責管理各種財務的出納,這便是中國最早的國庫雛形。
史書中,西漢時期向來有「多金」的記載,當今有種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西漢的黃金儲備已經等於中國2003年的41.4%,那時「金子論斤賞賜,買賣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罰款用的都是黃金」。
雖然古籍中的「金」並不一定指黃金,但從當代出土大量漢代黃金製品來看(例如陝西博物館中的大量金餅),似乎也能從側面印證「西漢多金」的說法。由於古代國庫中的黃金主要來源於金礦的開發,至少可以推斷,「多金」的西漢是我國進行黃金開採的一個高峰期。
此外,近年來古玩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唐朝「黃金蛙」「黃金龜」據說出自唐朝金庫,但在史料中並未找到明文記載,漢、唐畢竟時代久遠,當時國庫中的黃金儲備究竟如何已不可考。
⑤ 古代一兩黃金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
古代金子也是很珍貴的,而且一般人不能用金子,用了就會抓你,身份不夠,你金子哪來的?偷的還是搶的?古代的錢匯率也不同,我們以一兩金子等於十兩銀子來算,先分析下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
清初的銀兩購買價值稍低於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於大量外國銀兩湧入中國,據統計鴉片戰爭前每年世界銀產量的70百分號 多都被用來購買中國出產的瓷器、絲綢、茶葉等產品了,銀兩的貨幣價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兩銀子=200元人民幣左右。當時市面流通的貨幣上除中國傳統的“銀兩”外也出現了來自西方國家的銀幣,被稱作“銀洋”。
綜上所述,關於“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時期2000—4000元。
那麼一兩金子等於多少人民幣,把上面的數據乘以十就可以算出來了。
⑥ 古代的銀子和金子和現在的人民幣是怎麼換算的古代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有多強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__________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____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__
白__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結論
根據上面的推算,再考慮到
1 黃金的價格比其他的更穩定,應當著重參考
2 現在白銀已作為工業品,所以現在的白銀價格參考價值較低
3 由於農業技術發展的相對速度很快,現在的糧食相對價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兌換比例
5 湊整數,便於換算,便於建立感性認識
所以,筆者建議,今後遇到古代的貨幣單位,採用以下換算系統,即方便又有感覺:
1兩黃金 = 人民幣2000元 = 10兩白銀
1兩白銀 = 人民幣200元 = 1000文錢 = 1貫(吊)錢
1文錢 = 人民幣0.2元
另外:1石米=1兩白銀
聲明:以上結論不是學術觀點,只作為老百姓觀看古裝電視劇,武俠小說時換算之用。
驗證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數據,便於驗證曉林給出的換算方式,提高感性認識: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時,初級公務員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員年俸45兩白銀 = 清朝的局級幹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 那些當官的,那個家裡沒有個幾千萬的?
乾隆初年,捐一個道台需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 = 花270萬就可以買個廳級幹部當當,明碼標價。
⑦ 古代一兩黃金等於多少銀子一兩銀子等於多少文錢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內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容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⑧ 古代l兩黃金等於多少白銀有多少購買力
大多數時候一錠銀可兌換一金,即一百兩足色白銀可兌換一兩黃金。如果銀子成色不佳,就須按成色增加數量。
⑨ 古時候一兩黃金的購買力是多少
這個不確定 各朝代生產力不同 物價也不同 一般情況下 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 一兩白銀等於一千錢(文)一斤豬肉也就二十文左右 所以一兩黃金的購買力是很嚇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