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稀土有什麼用處
1、軍事方面
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由於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於製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
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稀土科技一旦用於軍事,必然帶來軍事科技的躍升。從一定意義上說,美軍在冷戰後幾次局部戰爭中壓倒性控制,正緣於稀土科技領域的超人一等。
2、冶金工業
稀土金屬或氟化物、硅化物加入鋼中,能起到精煉、脫硫、中和低熔點有害雜質的作用,並可以改善鋼的加工性能;稀土硅鐵合金、稀土硅鎂合金作為球化劑生產稀土球墨鑄鐵,由於這種球墨鑄鐵特別適用於生產有特殊要求的復雜球鐵件,被廣泛用於汽車、拖拉機、柴油機等機械製造業;稀土金屬添加至鎂、鋁、銅、鋅、鎳等有色合金中,可以改善合金的物理化學性能,並提高合金室溫及高溫機械性能。
3、石油化工
用稀土製成的分子篩催化劑,具有活性高、選擇性好、抗重金屬中毒能力強的優點,因而取代了硅酸鋁催化劑用於石油催化裂化過程;
在合成氨生產過程中,用少量的硝酸稀土為助催化劑,其處理氣量比鎳鋁催化劑大1.5倍;在合成順丁橡膠和異戊橡膠過程中,採用環烷酸稀土-三異丁基鋁型催化劑,所獲得的產品性能優良,具有設備掛膠少,運轉穩定,後處理工序短等優點;復合稀土氧化物還可以用作內燃機尾氣凈化催化劑,環烷酸鈰還可用作油漆催干劑等。
4、玻璃陶瓷
主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超導陶瓷、壓電陶瓷、導電陶瓷、介電陶瓷及敏感陶瓷等。
稀土氧化物或經過加工處理的稀土精礦,可作為拋光粉廣泛用於光學玻璃、眼鏡片、顯像管、示波管、平板玻璃、塑料及金屬餐具的拋光;在熔制玻璃過程中,可利用二氧化鈰對鐵有很強的氧化作用,降低玻璃中的鐵含量,以達到脫除玻璃中綠色的目的;
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製得不同用途的光學玻璃和特種玻璃,其中包括能通過紅外線、吸收紫外線的玻璃、耐酸及耐熱的玻璃、防X-射線的玻璃等;在陶釉和瓷釉中添加稀土,可以減輕釉的碎裂性,並能使製品呈現不同的顏色和光澤,被廣泛用於陶瓷工業。
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近年來功能復合陶瓷備受關注,稀土摻雜在功能復合陶瓷的開發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浙江大學陳昂等,採用常規功能陶瓷的制備方法,YBa2Cu3O7-x和鐵電陶瓷BaTiO3復合,獲得了鐵電性與超導性共存的YBa2Cu3O7-x-BaTiO3系復合功能陶瓷,其電導特性符合三維導電行為,並當YBa2Cu3O7-x含量較高時呈超導性。
華中理工大學周東祥等的研究指出,LaCoO3-SrCoO3系和LaCrO3-SrCrO3系復合功能陶瓷,可用作磁流體電機的電極材料和氣敏材料;而在NTC熱敏復合材料NiMn2O4-LaCrO3陶瓷中,新化合物LaMnO3導電相決定著陶瓷的主要性質。
智能陶瓷是指具有自診斷、自調整、自恢復、自轉換等特點的一類功能陶瓷。如前所述在鋯鈦酸鉛(PZT)陶瓷中添加稀土鑭而獲得的鋯鈦酸鉛鑭(PLZT)陶瓷,不但是一種優良的電光陶瓷,而且因其具有形狀記憶功能,即體現出形狀自我恢復的自調諧機制,故也是一種智能陶瓷。
智能陶瓷材料概念的提出,倡導了一種研製和設計陶瓷材料的新理念,對拓寬稀土在近代功能陶瓷中應用極為有利。近年的研究還表明,稀土在生物陶瓷、抗菌陶瓷等新型陶瓷材料中也有著獨特的作用。由於稀土元素可與銀、鋅、銅等過渡元素協同增效,開發的稀土復合磷酸鹽抗菌可使陶瓷表面產生大量的羥基自由基,從而增強了陶瓷的抗菌性能。
稀土陶瓷顏料主要是指五種色相的組合著色鋯英石基稀土陶瓷顏料。
它可用作彩釉磚、外牆磚、地磚等建築陶瓷的裝飾材料,尤其適用於衛生潔具陶瓷製品的彩飾,還可用作瓷器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的色基。組合著色鋯英石基稀土陶瓷顏料,是以二氧化鋯、二氧化硅為基質材料,以過渡元素和稀土元素為組合著色劑,添加少量礦化劑,經高溫900~1150℃固相反應合成。其主要技術指標如下:色相有紅、黃、藍、綠和灰,穩定性小於或等於1280℃最高可達1300℃),適應氣氛為氧化焰,顆粒直徑小於15μm的不少於92%,大於30μm者為零新材料
稀土鈷及釹鐵硼永磁材料,具有高剩磁、高矯頑力和高磁能積,被廣泛用於電子及航天工業;純稀土氧化物和三氧化二鐵化合而成的石榴石型鐵氧體單晶及多晶,可用於微波與電子工業;用高純氧化釹製作的釔鋁石榴石和釹玻璃,可作為固體激光材料;稀土六硼化物可用於製作電子發射的陰極材料;鑭鎳金屬是70年代新發展起來的貯氫材料;
鉻酸鑭是高溫熱電材料;當前世界各國採用鋇釔銅氧元素改進的鋇基氧化物製作的超導材料,可在液氮溫區獲得超導體,使超導材料的研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此外,稀土還廣泛用於照明光源,投影電視熒光粉、增感屏熒光粉、三基色熒光粉、復印燈粉;在農業方面,向田間作物施用微量的硝酸稀土,可使其產量增加5~10%;在輕紡工業中,稀土氯化物還廣泛用於鞣製毛皮、皮毛染色、毛線染色及地毯染色等方面。
5、農業方面
研究結果表明,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植物的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促進根系發育,增加根系對養分吸收。稀土還能促進種子萌發,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幼苗生長。除了以上主要作用外,還具有使某些作物增強抗病、抗寒、抗旱的能力。
大量的研究還表明,使用適當濃度稀土元素能促進植物對養分的吸收、轉化和利用。玉米用稀土拌種,出苗、拔節比對照早1~2天,株高增加0.2米,早熟3~5天,而且籽粒飽滿,增產14%。大豆用稀土拌種,出苗提早1天,單株結莢數增加14.8~26.6個,3粒莢數增多,增產14.5%~20.0%。噴施稀土可使蘋果和柑橘果實的Vc含量、總糖含量、糖酸比均有所提高,促進果實著色和早熟。並可抑制貯藏過程中呼吸強度,降低腐爛率。
(1)稀土工業指標擴展閱讀:
稀土(Rare Earth),是化學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自然界中有250 種稀土礦。最早發現稀土的是芬蘭化學家加多林(John Gadolin)。於1794 年從一塊形似瀝青的重質礦石中分離出第一種稀土「元素」(釔土,即Y2O3),因為18 世紀發現的稀土礦物較少,當時只能用化學法製得少量不溶於水的氧化物,歷史上習慣地把這種氧化物稱為「土」,因而得名稀土。
根據稀土元素原子電子層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礦物中共生情況和不同的離子半徑可產生不同性質的特徵
輕稀土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
重稀土包括: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
按礦物特點分類:
鈰組(輕稀土)—鑭、鈰、鐠、釹、鉕、釤和銪;
釔組(重稀土)—釓、鋱、鏑、鈥、鉺、銩、鐿、鑥和鈧。
按萃取分離分類:
輕稀土(P204弱酸度萃取)—鑭、鈰、鐠、釹;
中稀土(P204低酸度萃取)—釤、銪、釓、鋱和鏑;
重稀土(P204中酸度萃取)—鈥、鉺、銩、鐿、鑥、釔。
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佔世界的71.1%,目前佔比在23%以下。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日本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四處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供應源。東京計劃投資12億美元用來改善稀土供應狀況。日本已經與蒙古閃電達成協議,從本月起開發該國的稀土資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國韓國也有類似的計劃。本月初,韓國宣布將投資1500萬美元,在2016年前儲備1200噸稀土。
㈡ 現在世界工業對稀土的需求有多大呢
根據某機構的分析數據,2014年中國的稀土需求量將佔全球總需求量的70%;日本的需求量居第二位,大約佔全球總需求量的15%;美國名列第三位,佔全球需求量的10%,其它地區的需求量佔5%。
產業在線研究分析認為,稀土需求用量排名前三的國家人口數量排名全球前10位,其中除美國、日本經濟發達國家之外,其餘均為新興經濟體國家。在發達國家中,日本稀土用量相對較大,以1.8%的人口佔有率消耗10%的稀土。在新興經濟體國家中,中國稀土需求量獨占鰲頭,以19.3%的人口佔有率消耗70%的稀土,印度等其他7個國家的人口佔比31.4%,而稀土需求量不及全球的5%。
毋庸質疑,全球稀土的需求提升空間極大,即便是科技發達的日本和美國,稀土的應用滲透率也不高,因為稀土較難獲取且價值相對昂貴。由此我們需要深思熟慮的是,保護稀土資源刻不容緩、稀土應用科技亟待發展、稀土價格務必體現價值。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進口。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供應世界大多數稀土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日韓行動——大把投錢繞過中國找稀土日本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四處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供應源。東京計劃投資12億美元用來改善稀土供應狀況。日本已經與蒙古閃電達成協議,從本月起開發該國的稀土資源。另一稀土消耗大國韓國也有類似的計劃。本月初,韓國宣布將投資1500萬美元,在2016年前儲備1200噸稀土。
稀土(rareearth)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現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57到71的15種鑭系元素氧化物,以及與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2015年10月13日,稀土龍頭企業,北方稀土發布了《關於限產保價的公告》。公告顯示,鑒於當前稀土市場持續低迷、產品價格長期低位的狀況,為促進我國稀土產業健康發展,有效緩解稀土市場供需矛盾,北方稀土決定實施限產保價,全年冶煉分離產品生產量較工信部下達給公司的2015年稀土總量控制計劃指標量減少10%左右。
㈢ 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工業指標
9.1.1 稀土礦產資源/儲量估算的工業指標是圈定礦體、估算礦產資源/儲量、評價礦床工業價值的標准和依據。礦產預查、普查階段礦產資源/儲量估算可參照《礦產工業要求參考標准》中的一般標准確定。詳查、勘探階段工業指標則應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程序。在勘查工作基本結束時,通過多個方案試圈比較(應結合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進行)確定,推薦礦體形態完整、資源回收率高、有開采效益的指標方案,制訂工業指標時還應盡可能考慮投資者的要求。
9.1.2 礦床工業指標的主要內容包括邊界品位、最低工業品位、最低可采厚度、夾石剔除厚度、米百分值。
a)邊界品位是圈定礦體時區分礦石和廢石的最小單元,單樣最低品位;
b)最低工業品位是圈定礦體時單工程(或樣品段)中同一礦體應達到的平均品位。規定探礦工程(或樣品段)的最低工業品位,目的在於保證礦床品位能達到工業開發所要求的平均品位,採用地質統計學方法,用計算機估算礦床儲量時,只用邊界品位和礦床平均品位估算儲量和資源量;
c)礦床平均品位是礦床應達到的、能使礦床開發利用既有經濟效益又能充分利用合理保護資源的品位標准;
d)最低可采厚度是由開采方式和方法所確定的、礦體應達到的最小真厚度;
e)夾石剔除厚度是允許圈入礦體中的夾石的最大真厚度。大於該厚度的無礦段必須作為夾石剔除;
f)米百分值是指最低工業品位和最低可采厚度的乘積。當礦體厚度小於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高時,可用該值衡量是否應當被圈為礦體。當礦體厚度和品位的乘積大於該值時,可圈入礦體。
㈣ 對中國稀土行業的投資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稀土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是稀土出口大國但卻處於產業鏈的最底端,底端技術領先,高端技術匱乏,不僅流失了寶貴的不可再生戰略性資源,又流失了巨額的經濟效益。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近年來為了規范管理稀土企業,促進稀土行業的健康發展,在總結幾十年來稀土產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正在組織出台相關政策法規。即將出台的中國
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內容涉及稀土采選、冶煉分離、新材料和產業化應用等領域。旨在合理開發利用中國稀土資源,提高稀土產業集中度,保護環境,促進稀土在
高新技術領域的應用水平。
1. 稀土行業准入條件
明確了中國稀土行業准入條件:原則上2015年以前不再批准稀土冶煉分離項目,不再增加稀土冶煉分離能力。對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的生產規模和設
備、環境保護、生產技術經濟指標、資源和能源消耗指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企業要增加研發、技術改造和裝備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實現清潔生產。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中國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環境問題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對環境的保護。環境保護是中國稀土企業面臨的一個十分嚴
峻的問題。在中國的一些地區,稀土礦山開采導致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稀土冶煉、萃取分離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酸鹼、萃取劑等化工原材料,產生大量的廢
氣、廢水、廢渣。大部分稀土生產企業,環保治理設施不完善,有的小稀土冶煉廠沒有環保治理設施。排放的「三廢」對大氣、水體、土地造成了污染。為了保護環
境,中國政府制定了更為嚴格的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該標准對稀土生產中的水污染物、大氣污染物和廢渣的排放處理進行了新的規定。這一標準的實施,將迫
使稀土生產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提升企業運營成本,可能會導致部分中小企業關閉。其主要目的是保護環境,禁止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生產行為。中國政府將對節能
環保、低消耗、無污染稀土冶煉分離工藝給予支持。
㈤ 稀土礦含量多高才有開采價值
那要看是什麼配分型的礦,什麼地質類型的礦,以及投資回收期的長短等等;首先要有地質報告,儲量多少,可開采年限,工藝路線,環境評價,綜合起來進行評價。
㈥ 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排世界第幾
中國的稀土儲量最多時佔世界的71.1%,目前佔比在23%以下。
《中國稀土現狀余政策》白皮書透露,中國稀土儲量曾佔全世界的71.1%,但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從71.1%到23%,反映出的不僅是國內稀土生產行業的混亂與無序,同時,也有稀土後端產業鏈的欠缺。如何讓稀土分離及其下游產業得到健康發展,仍然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㈦ 稀土股票龍頭股有哪些
稀土股票龍頭股主要為一下幾家公司:
1、北方稀土:公司是稀土行業龍頭。公司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產品供應商,依靠控股股東包鋼(集團)公司所掌控的白雲鄂博稀土資源優勢,采購控股股東及其下屬企業的稀土礦漿生產稀土精礦。
2、盛和資源:公司主營稀土冶煉與分離及深加工,堅持以自主研發、技術創新,全面分析產品的技術指標要求和規范系統控制生產,已能穩定生產高品質氧化鐠釹,其質量水平超過國家收儲標准。經研發,公司已掌握3N5低氯根碳酸鈰和3N5氧化鑭生產技術、大粒度氧化稀土D50>30μm和小粒度氧化稀土D50<4μm生產技術,並研發出有效處理鉛渣工藝技術並通過生產試驗。
3、五礦稀土:公司為國內最大的南方離子型稀土分離加工企業之一,主要從事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屬、稀土深加工產品經營及貿易,以及稀土技術研發、咨詢服務。公司主導產品包括高純的單一稀土氧化物及稀土共沉物產品。公司建立有完整的質量管理運行體系,所屬分離企業均已通過了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三體系認證,分離工藝、環保技術、產品質量控制水平等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4、廣晟有色:公司是我國從事有色金屬最早的企業之一,主要業務有有色金屬的采、選、冶;有色金屬的倉儲物流;有色金屬的期貨交易;有色金屬的進出口貿易等。主導產業有鎢業、稀土業、銅業和銀錫業四大產業。擁有全資、控股企業30多家,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湖南和海南等地。多年來公司在有色金屬的采、選、冶和倉儲物流、期貨經紀、進出口貿易等領域,精心經營,打下了深厚的產業基礎。
拓展資料:
稀土行業為生產銷售稀土產品的行業。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現如今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數為57 到71 的15種鑭系元素氧化物,以及與鑭系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鈧(Sc) 和釔(Y)共17 種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紡織、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技術的不斷突破,稀土氧化物的價值將越來越大。
㈧ 如何實現稀土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從資源合理開發、清潔生產、高效利用,提高國際話語權,稀土材料終端產品應用等多方面考慮,要對我國稀土產業政策、產業規模、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稀土元素使用平衡等問題進行重新定位和思考。
我國稀土產業發展戰略需要對稀土產業進行准確定位。基本思路是既重視稀土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的擴張,同時更加重視產業發展的質量。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稀土產業發展戰略應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構建系統穩定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稀土企業一體化戰略
充分考慮中國稀土產業的比較優勢、弱勢及面臨的威脅,從產業准入、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布局、產業促進、生態環境等方面加強管理,在稀土產業發展、演變和轉型中抓住機會。通過「國內競爭,統一出口」的原則,掌握定價話語權,對稀土原料和中間產品的出口嚴格限制。
針對大多數稀土企業規模小,設施簡陋,並購成本不高的特點,稀土企業應充分利用自己在產品、技術和市場上的優勢,使企業不斷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實施一體化戰略。加快稀土企業的整合,加速企業的並購重組,培植若干大型企業集團,一體化戰略有利於深化專業分工協作,提高資源的深度利用和綜合利用率。實施縱向一體化戰略可使企業通過行業價值鏈上的延伸來擴大業務范圍;實施一體化戰略可使企業獲取規模經濟、減少競爭對手和擴張生產能力。
(二)建立稀土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研創新能力
稀土產業鏈的重要特點是產值沿產業鏈呈裂變式的增長[4],針對我國存在的終端應用產品技術落後、開發能力不足等問題,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稀土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研創新能力,改善稀土產品結構不平衡的現狀,走精深加工之路。
稀土企業作為技術創新及產品開發的主體,其應結合自身生產特點,與科研機構和高校在稀土功能材料領域,高精尖產品開發等方面進行廣泛而深度的合作,研發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同時應系統全面地部署,加快新型技術工藝的產業化應用進程,迅速投入生產並盡快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
(三)推動資源產業集群,發展產業鏈
產業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領域具有相互聯系的企業和機構在特定地域上所形成的產業空間集聚現象。稀土產業集群的建立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營造創新氛圍、增強區域自主研發能力、成果轉化和消化吸收能力,同時降低企業間的信息溝通成本和交易成本。將稀土生產環節內部的完整鏈條集群化,這樣一方面有利於企業同步研發、轉換、生產,提高生產經營的效率和協調性,另一方面,產業鏈終端的引入使得企業可以迅速、充分地了解市場需求,不再盲目制定產量和產品種類,適應了市場競爭,大大增強稀土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建立國家稀土資源戰略,穩定管理和政策框架
中國的稀土資源管理一直缺乏統一、穩定、嚴肅、長期持續的政策框架,產業管理涉及諸多部門,不同時期主導部門側重不同、作用迥異,部門協調沒有理順,稀土資源管理一直沿襲由工信部主管生產總量指標,由商務部主管出口配額的管理機制[5]。當前應該以國家「十二五」規劃為契機,明確穩定國家稀土資源戰略目標,理順、明確稀土產業管理框架,把稀土這一重要戰略資源的管理職能統一到中央具體部門,相關部門在國家戰略目標的框架下,依據法律進行管理。對國家層面的稀土戰略准確定位,是事關稀土產業發展的全局性問題。
(五)資源開采與保護環境並重,加強立法和監督管理力度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要求最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礦產資源,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價值並使廢物產生量和環境影響降至最小。鑒於稀土開采冶煉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巨大危害,現有稀土企業應該採取各種措施,例如改進資源開采方式、開發高效清潔生產技術等以降低資源消耗、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減少「三廢」排放。我們應該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循環利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三廢」中的有用礦物和各種廢舊物資,同時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企業的建設,開發新型配套產業,形成從能源到中間產品,再到最終產品的閉路循環。
政策方面, 2012年,國家環境保護部與國家質監總局聯合頒布《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以稀土工業企業生產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作為控制項目,對「三廢」和放射性物質的排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一標準的實施,意味著稀土行業環保要求的大幅提高,將迫使企業進行技術升級、購買新型設備,從而逐步淘汰生產技術水平低、裝備差、資源和能源消耗高的企業,同時提高行業進入壁壘。
(六)改進出口管理辦法,建立稀土資源出口管制體系 政府應進一步細化稀土出口產品的分類。稀土資源及其產品的范圍廣、種類多,需要根據稀土開采、生產、應用的實際情況,對各個稀土元素及產品種類進行細分研究,需求量大、資源量小的要納入管制清單進行嚴格保護。同時,根據資源儲量情況、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適時更新納入清單的稀土資源及其產品種類。鑒於稀土對國防體系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保障國家和產業安全的重要資源,政府應將具有軍用價值的稀土元素分離出來,進行區別對待。對稀土產品的出口分別發放軍用許可證和非軍用許可證,從而實行不同的配額標准。
(七)發揮行業協會作用,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對穩定
我國稀土行業協會一直由政府直接主辦,缺乏基本的獨立性和代表性,使其應有的功能無法完全發揮。因此,政府應該放開行業協會的主辦和管制權,並給予其資金、法規等支持,幫助其迅速發展,統籌各地方稀土產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揮協會本身優勢,另一方面也可效仿美日等國,實行國內生產力和購買力的最大限度的整合,獲取價格優勢,有利於奪回國際話語權。
㈨ 稀土和稀有金屬有什麼區別
一、含義不同:
1、稀有金屬是儲量和分布稀少,人類應用較少的金屬。
2、稀土(Rare Earth),是化學周期表中鑭系元素和鈧、釔共十七種金屬元素的總稱。自然界中有250 種稀土礦。
二、組成元素不同:
1、根據稀土元素原子電子層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礦物中共生情況和不同的離子半徑可產生不同性質的特徵,十七種稀土元素通常分為二組:輕稀土包括:鑭、鈰、鐠、釹、鉕、釤、銪。重稀土包括: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
2、稀有輕金屬包括鋰Li、銣Rb、銫Cs、鈹Be。比重較小,化學活性強。
適量的稀土元素對植物生長具有廣泛的促進作用,對動物機體功能有調節作用,對人體有抑制腫瘤的作用。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稀土起到提高產量、改善品質和提高農作物抗病能力等多重效應。而媒體一則《鐵觀音稀土超標,過量攝入對人體有害》的報道,稀土的負面效應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由茶葉稀土超標話題所引發,人們想知道稀土接觸的「安全劑量」。人的日允許攝入量一般以動物慢性毒性試驗的最大無作用劑量除以安全系數得到。
有研究者提出,對一個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每日從食物中攝入的稀土不應超過36毫克;也有人提出,重稀土區和輕稀土區成人居民的稀土攝入量為6.7毫克/天和6.0毫克/天時,懷疑出現了中樞神經系統檢測指標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