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絲綢之路。漢(武帝)派霍去病擊匈奴,匈奴退出河西走廊。(4分)
(2)秦朝:北方河套地區設郡縣;築長城;在南越地區設三郡管理(3分)。西漢:出擊匈奴,保障北方邊郡安定;設西域都護管轄西域地區;在南越設九郡加強管理。(3分)
(3) 積極意義:保護中原農耕文化(或農耕區);促進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打通與中亞、西方的陸路交通;發展、擴大、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4分)
(4)由畜牧業轉為農耕;土地兼並現象嚴重。(4分)
(5)促進通商,保證絲綢之路暢通,有利於西域各族與內地的友好交流。(3分)
G. 甘肅破解人才匱乏困境將專項開發配置資源
農民的問題解決了還有什麼困境,這是根本
後面的幾個網址應該可以幫你把資料補上
(一)農民收入結構方面的因素 當前農民人均收入的來源和結構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收入較以前增多了,但無論怎麼增加,增加多少,農民收入的構成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種植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獲得的農業收入,二是農民從鄉鎮企業獲得的收入、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動報酬收入以及家庭經營二、三產業得到的收入,這一部分收入我們稱為非農業收入。 農民負擔過重,造成農民實際收入減少,目前有的地方的農民負擔佔到人均純收入的10%以上,個別地方甚至達到20%以上,大大超過了國家明文規定的不得超過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的標准。鄉鎮政府增加農民負擔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巧立名目,欺上瞞下,多收多征。二是肆意虛假提高農民純收入水平,以達到既可以增加統籌提留基數,又可以成為基層領導的政績的雙重目的。因而有的地方虛假上報的農民純收入比實際值高出一倍以上。這樣做表面上似乎解決了鄉鎮一級基層政府人員龐大、機構臃腫,管理成本過高的問題,實際上已經成為農民負擔加重的直接誘因。 (二)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限制了農民增收的渠道 以城鄉相互封閉、內部自我循環和嚴禁鄉村人口流向城市為突出標志的城鄉二元經濟和社會結構,是我國農村經濟問題的主要症結所在,也是農民收入渠道拓展的最大障礙。1、從經濟結構來看,為了保證人民生活和工業擴張對農產品的基本需求,政府強制干預農業生產活動,限制甚至禁止農村工業和商業等非農產業的自然發展,把農業生產局限於種植業,特別是糧食生產上,這不僅割斷了農村內部產業間、城鄉產業間的自然聯系,而且人為地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比較利益,扼殺了農民增產增收的積極性。2、從社會結構來看,二元戶籍制度及粘附其上的二元社會福利制度的存在,在城鄉之間築起了一道堅厚的壁壘,限制了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正常流動,剝奪了農民分享現代工業、城市文明和社會福利待遇的權利,拉大了城鄉收入差距,造成了城鄉發展的兩極分化。特別是近年來城市居民下崗失業人員增加,許多城市出台了限制用農業工的政策,清退農民民工回鄉,使得農民進城就業的困難進一步加大,農民就業問題更加尖銳化。 (三)農業投資不足 1.農業投資需求壓力大,供需矛盾較為突出。 2.農業資金非農化現象較為嚴重。 3.農民投資能力有限。。 (四)農村市場發育程度較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市場關繫到農產品和農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農村生產要素的配置,在農民收入的實現與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並對收入的形成與分配和使用具有很強的關聯影響。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應該說,農村市場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新的發展階段,農村市場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長,主要表現在:1、農產品流通渠道不暢,環節過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農民在經濟生活中利益損失嚴重。在市場疲軟的形勢下,農村特產稅的徵收標准、市場管理費及公路運輸的收費等沒有很好地進行調整,農戶生產成本降不下來,很難確保生產的持續性;2、作為市場交易基礎的產權制度仍不健全。農民作為市場主體,並未真正擁有獨立的受法律保護的產權,表現在: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仍未得到充分尊重,對農民不合理的攤派、打白條、打綠條等現象時有發生,偽劣農資坑農現象時有出現。3、市場機制運用的效果不理想。在供求機制方面,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情況下,以市場調查和預測為指導的結構調整和農作物品種改良等工作進展都相當緩慢。在競爭機制和價格機制方面,農資價格與質量的市場調控不力,農民對農資價格的質量管理的混亂意見較大。運用效果不理想,農產品的價值實現有困難。 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產前環節信息網路不健全,水利、交通、電力等設施薄弱;產中環節主要是農技推廣體系不健全,農業保險不能滿足需求;產後環節主要是沒有建立較穩定的產後服務保障,包括農產品的加工與貯藏水平低,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剛起步,農村小城鎮建設水平滯後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還表現在發展不平衡、地區間差異大、服務內容單一、服務網路不健全、缺乏政策和法律支持等方面,這些對農民收入目標的實現是很不利的。 四、增加農民收入的基本思路 增加農民收入必須徹底糾正過去長期形成的重工輕農思想,切實把農業放在整個經濟工作的首位。就"三農"發展本身而言,必須跳出過去那種就農業論農業的思維定勢,要把增加農民收入問題納入到國民經濟發展的整體來統籌安排。同時,還要遵循"十五"期間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總體思路,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大力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滿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第一,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程。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是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不斷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 第二,加快農村財稅體制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農村財稅體制改革是從分配上理順國家、集體、農民三者的利益關系,用法治的方法,靠制度來規范農村的分配行為,是保護農民利益、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舉措。1、積極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通過把農民承擔的提留統籌費改為農業稅及其附加,取消鄉統籌費,逐步取消統一規定的勞動積累和義務工,取消農村教育集資,取消屠宰稅,調整農業稅政策和農業特產稅政策,改革村提留徵收和使用辦法,把屬於農民合理負擔的"費"改為"稅",將政府與農民的利益分配關系通過稅收體現出來,從制度上為解決農民負擔問題提供法律保證。2、加快農村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農村稅費改革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鄉鎮機構改革能否到位。要精簡鄉鎮機構和人員,切實轉變政府職能,鄉鎮政府要從過去直接抓生產經營、催種催收,轉到落實政策、行政執法、提供公共服務上來。同時,適度撤並鄉鎮,可將一些交通方便,管理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的鄉鎮進行適度的撤並,形成一定的管理規模。村組要減少補貼幹部人數,村幹部盡量交叉任職,村民小組長盡量由村幹部兼任。從而達到減少管理機構、精簡人員的目的,減輕財政的壓力和農民的負擔。3、調整和完善鄉鎮分稅制財政體制。按照財權與事權相對應的原則和分稅制管理體制的要求,科學界定鄉鎮政府的職能和事權范圍,合理劃分鄉鎮財政的收支范圍,建立"以收定支"的新機制,從源頭上堵住按需而征、隨意加重農民負擔的口子,將過去鄉鎮各部門"自收自支"的不規范化管理變為財政部門統一收取、統一撥付的規范化管理。 第三,發展非農產業,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積,只要少數人種植就可以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必須走出家門。要加快剩餘勞動力流動和轉移,減少農村人口,增加農民收入,要引導鄉鎮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體制創新,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環保產業以及高科技產業。並以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繼續發展其它勞動密集型產業,吸納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要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西部省際間流動,實現中國人口東部、中部、西部呈正態分布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應分為兩步實施,第一步,即目前正在實施的農村剩餘勞動力由農村轉移到二、三產業,這只是職業上的轉變階段。由於這時的農民沒有完全割斷同土地的聯系,職業的轉變還不夠徹底,會隨時有可能打道回府。第二步,農村剩餘勞動力不僅在職業上,而且在居住地上也由農村轉移到城市,並讓那些能獨立謀生且有生活來源的主要在城市或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流動工徹底脫離農村,變農民身份為市民身份,不僅有利於提高轉移人口的收入水平,而且也有利於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的收入。 第四,在深化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中,應當廢除城鄉隔離政策。 第五,加強農業科研及其推廣,優化農產品品種與品質。隨著我國主要農產品供求形勢的根本性變化,農業競爭優勢的發揮程度越來越取決於農產品的多樣化、優質化程度,取決於農產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須下大力氣從體制與機制上切實解決科教興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產業化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深化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加大農業科研投入,建立農業科研創新體系。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努力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實現農業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農業稅取消地方財政困境凸顯 中央部署解決困難
H. 雪域祁連山注冊過商標嗎還有哪些分類可以注冊
雪域祁連山商標總申請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冊0件,有0件正在申請中,無效注冊1件,0件在售中。
經八戒知識產權統計,雪域祁連山還可以注冊以下商標分類:
第1類(化學制劑、肥料)
第2類(顏料油漆、染料、防腐製品)
第3類(日化用品、洗護、香料)
第4類(能源、燃料、油脂)
第5類(葯品、衛生用品、營養品)
第6類(金屬製品、金屬建材、金屬材料)
第7類(機械設備、馬達、傳動)
第8類(手動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類(科學儀器、電子產品、安防設備)
第10類(醫療器械、醫療用品、成人用品)
第11類(照明潔具、冷熱設備、消毒凈化)
第12類(運輸工具、運載工具零部件)
第13類(軍火、煙火、個人防護噴霧)
第14類(珠寶、貴金屬、鍾表)
第15類(樂器、樂器輔助用品及配件)
第16類(紙品、辦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類(橡膠製品、絕緣隔熱隔音材料)
第18類(箱包、皮革皮具、傘具)
第19類(非金屬建築材料)
第20類(傢具、傢具部件、軟墊)
第21類(廚房器具、家用器皿、洗護用具)
第22類(繩纜、遮蓬、袋子)
第23類(紗、線、絲)
第24類(紡織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類(服裝、鞋帽、襪子手套)
第26類(飾品、假發、紐扣拉鏈)
第27類(地毯、席墊、牆紙)
第28類(玩具、體育健身器材、釣具)
第29類(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類(面點、調味品、飲品)
第31類(生鮮、動植物、飼料種子)
第33類(酒、含酒精飲料)
第34類(煙草、煙具)
第35類(廣告、商業管理、市場營銷)
第36類(金融事務、不動產管理、典當擔保)
第37類(建築、室內裝修、維修維護)
第38類(電信、通訊服務)
第39類(運輸倉儲、能源分配、旅行服務)
第40類(材料加工、印刷、污物處理)
第41類(教育培訓、文體活動、娛樂服務)
第42類(研發質控、IT服務、建築咨詢)
第43類(餐飲住宿、養老托兒、動物食宿)
第44類(醫療、美容、園藝)
第45類(安保法律、婚禮家政、社會服務)
I. 祁連山為什麼連續停盤,估計什麼時候開盤,開盤價大概多少是否能估計
【最新公告】
【2012-12-03】刊登配股提示性公告繼續停牌
祁連山配股提示性公告
重要提示:
1、本次配股繳款起止日期:2012年11月27日起至2012年12月3日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以下簡稱「上交所」)正常交易時間,請股東注意申購時間。
2、本次配股網上申購期間本公司股票停牌,2012年12月4日登記公司網上清算,本公司股票繼續停牌,2012年12月5日公告配股結果,本公司股票復牌交易。
一、本次配股的基本情況
1、配股發行股票類型:人民幣普通股(A股)。
2、每股面值:1.00元。
3、配股比例及數量:本次配股以 2012年11月26日(股權登記日,T日)收市後祁連山股本總數 474,902,332股為基數,按每10股配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共計可配售股份數量為142,470,699股,其中有限售條件流通股可配股數為29,445股;無限售條件流通A股可配股數為142,441,254股。
4、發行人控股股東中國中材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甘肅祁連山建材控股有限公司(本公司第二大股東)公開承諾以現金全額認購本次配股中其可配售的股份數。
5、上海鐵路國際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作為唯一持有發行人有限售條件流通股的股東,承諾自願放棄本次配售。
6、配股價格:6.26元/股。
7、募集資金數量: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9,186.66萬元(含發行費用)。
8、發行對象:截至股權登記日 2012年11月26日(T日)下午上海證券交易所收市後,在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登記在冊的持有祁連山股份的全體股東。
9、發行方式:網上定價發行。
10、承銷方式:代銷。
二、本次配股的認購方法
1、配股繳款時間
2012 年11月27日(T+1日)起至2012年12月3日(T+5日)的上交所正常交易時間,逾期未繳款者視為自動放棄配股認購權。
2、繳款地點
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東於繳款期內憑本人身份證、股東賬戶卡和資金賬戶卡在股票賬戶指定交易的營業部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辦理配股繳款手續,也可於繳款期內通過網上委託、電話委託等方式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辦理配股繳款手續。
3、認購繳款方法
原股東於繳款期內可通過網上委託、電話委託、營業部現場委託等方式,在股票託管券商處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辦理配股繳款手續。配股代碼「700720」,配股簡稱「祁連配股」,配股價格6.26元/股。配股數量的限額為截至股權登記日股東持股數乘以配股比例(0.30),可認購數量不足1 股的部分按照精確演算法原則取整(請股東仔細查看「祁連配股」可配證券余額)。在配股繳款期內,股東可多次申報,但申報的配股總數不得超過該股東可配數量限額。
刊登重要公告,自2012-11-27起至2012-12-04連續停牌
J. 600720祁連山還會漲嗎
1、股價的漲跌與很多因素有關,很難一概而論。由於大盤指數震盪,祁連山(股票代碼為600720)在未來的股價走勢還不明確,很難判斷。
2、祁連山,即甘肅祁連山水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1995年11月2日經甘肅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以體改委發[1995]68號文件批准籌建,在永登水泥廠股份制改組的基礎上,聯合永登永青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原名為永登永青股份合作水泥廠)、上海環球樂園、蘭州鐵路局蘭州鐵路分局、包鋼綜合企業(集團)公司、甘肅省建築構件工程公司、甘肅省建築材料總公司、平涼地區峽中水泥廠等七家發起人,1996年6月27日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審字(1996)93號文件批准公開募集社會公眾股後,本公司募集設立時,向社會發行2558萬股A股(含內部職工股255.8萬股),同年7月16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