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10大經濟指標如何理解
簡介
編輯
經濟反彈可用三個英文字母: 「V」、「U」及「L」來反映。其中,V形態表示經濟急速放緩之後,很快又急速反彈;而「U」形態主要是形容經濟急速回落後,會在低位徘徊一段時期,之後便強力復甦;至於「L」形態,是最不想看到的,它代表美國經濟往急速放緩後,會長時期在低位徘徊,最後會是「V」、「U」及「L」反彈? 其實大家都可透過部分的經濟指標來得知。
美國經濟的去向,具有指標性的數據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國采購經理指數(NPMS)、消費者信心指數(CCl),以及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等。這些指標雖然有些是滯後數據(如GDP、失業率等),但亦有些是領先經濟的指標(如NPMS及CCl)。不管怎樣,它們往反映及預測經濟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用
編輯
實質國內生產總值
實質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是指美國境內之資產與勞工生產的產品與服務的總價值,資枓同時反映所得與支出的流量,提供有關供求情況的廣泛資訊:由於資料需用較長時間搜集,此數據通常分階段公布,共分成3個版本:速報、初步及最後修訂:
背後玄機:數字本身由於是撇除通脹後用以量度經濟輸出的改變,因此可直接顥示經濟在指定時間里之表現;同時亦反映出經濟處在循環周期內的不同階段,藉此知悉經濟最新的發展狀況。
全國采購經理指數
全國采購經理指數(National Purchasing Managers』 Survey)是由美國全國采購經理協會商業調查委員會所編訂,該委員會每月會向超過250位全國采購經理發出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成員將就各種製造活動提供資訊,問卷主要包括5項領域:生產、新定單、物料存貨、就業水準與零售商(供貨商)交貨績效,以便反映製造業的當前情況。
背後玄機:根據全國采購經理指數的定義,如果整體指數超過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如果指數低於50,代表製造業處於萎縮狀態:所以說,全國采購經理指數是概括整體製造業的現況、就業及物價等表現:但要注意的是,數據本身並非根據真實的物價或就業轉變的數據來計算,只是對采購經理的意見調查;因此,該指數只可當作是一項趨向調查及參考,並非真正的經濟轉變幅度:
消費者信心指數
每月發表的消費者信心指數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都會訪問約5000個家庭,詢問一般的經濟情況、就業展望,以及消費計劃等,藉以來釐定這個指數,並以85年訂定100為基數。
背後玄機:這個指數與失業情況構成一個強烈相反的關系。指數愈高,失業率便愈低,反之亦然。指數最大的玄機除與失業率成反比外,亦反映消費者的信心,是否對短期經濟前景,持悲觀抑或樂觀,
㈡ 美國諮商會經濟領先指標是什麼
美國諮商會是指美國商人依法組建的、以維護會員合法權益、促進工商業繁榮為宗旨的社會團體法人。美國諮商會經濟領先指標是指該組織根據美國宏觀經濟波動的規律,計算得出的經濟指標,旨在預測美國未來的經濟活動。
經濟領先指標概念介紹:
宏觀經濟波動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復甦四個階段,它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性的,而且必然會通過一定的經濟指標的變化反映出來。這些指標稱為敏感性指標,通常按周期循環的時間性區分為三類,即領先指標、一致同步指標與滯後指標。
領先指標是指相對於國民經濟周期波動,在指標的時間上領先,例如某指標走上高峰或跌入低谷比國民經濟周期早若干個月,那麼就稱這些指標為領先指標。這些指標對即將到來的年份里的經濟情況可以提供預兆。
㈢ 美國領先指數 指的是什麼
領先指數( Leading Indicator ),也叫領先指標或先行指標,是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是各種引導經濟循環的經濟變數的加權平均數。
領先指數由眾多要素構成,涉及國民經濟的諸多方面,以美國的領先指數為例,主要包括下列要素:
1 製造業平均每周工作量。
2 平均周申請失業金人數。
3 製造商新增消費品和原材料訂單。
4 賣主交割執行情況 —— 其工廠延遲交貨的百分比。
5 工廠和設備的合同、訂單。
6 新增私人投資的營建許可。
7 M2 貨幣供應量。
8 標准普爾 500 股票指數及股息收益。
9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10 生產成本與賣價間的差額。
倘若這些要素有多數向好,則可提前預期領先指數將會上升。
領先指數通常每月公布一次,各國公布時間不盡一致。假如領先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則預示經濟即將進入衰退期;若連續三個月上升,則表示經濟即將繁榮或持續擴張。通常領先指標有 6 至 9 個月的領先時間,在美國,一般認為領先指標可以在經濟衰退前 11 個月預測經濟下滑,而在經濟擴張前 3 個月可預測經濟復甦。二戰後,領先指數已經被成功的用來預測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的榮枯拐點。
通常來講,外匯市場會對領先指數的劇烈波動做出強烈反應,領先指數的猛增將推動該國貨幣走強,領先指數的猛跌將促使該國貨幣走軟。
當前對外匯市場影響最大的當屬美國的領先指數,由美國商務部公布,時間大體在每月的最後一個工作日。其他國家比如日本、瑞士、加拿大、德國等也會公布領先指數,德國的 ZEW 經濟景氣指數和 IFO 經濟景氣指數也包含一定領先指數的意味。
㈣ 美國經濟指標有哪些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
工業生產...................等等
㈤ 外匯信息OECD綜合領先指數是什麼意思
OECD的綜合領先指標是按照一定標准將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指標數據合成後構建而成,是反映一個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周期的領先指標。OECD的綜合領先指標主要有6個月領先指標和趨勢領先指標兩種。其中OECD6個月領先指標是為了提供經濟活動擴張與緩慢轉折點的提前信號而設計的,對未來經濟發展具有預測功能,能夠較好地提前預示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
美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30個發達國家在內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立於1960年,致力於國民經濟各領域的研究,從戰略角度為各國政策制定者服務,推動國家政府間的合作,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OECD定期公布經濟、金融、教育和衛生等各項指標,全面准確地反映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
含義:預測世界最大經濟體商業活動的工具。
發布時間:中午(歐洲大陸時間);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發布數據,報告兩個月前的活動。(例如,1月的發布報告11月的領先指標。)
頻率:每月一次。
來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修正:上個月的數據通常在新的發布中修正。
由於領先經濟指標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因而投資者和決策者喜歡追隨這些指標。使用那些對近期商業環境變化高度敏感的方法,來預測經濟的短期運動。從全球范圍來看,最有名的研究是OECD的合成領先指標(CLI)。這個以巴黎為前景的國際組織為23個會員國和7個不同的地理區域計算領先經濟指標指數(在OECD中有30個會員國)。這些區域包括全部的OECD地區、七大工業國集團、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的OECD、歐盟、歐元區和四大歐洲經濟體。
㈥ 美國經濟統計指標主要有哪些
你好!
國家產出、收入和生產
消費者支出和信心指數
住宅建設和對外貿易
就業
物價、工資和生產力
貨幣和財政數據
㈦ 美國ECRI領先指標是什麼意思
這是用來預測經濟活動的指標,以美國為例,美國的商務部負責收集資料,其中包括股價、消專費品新定單屬、平均每周的失業救濟金、建築、消費者的預期、製造商未交貨的定單的變動、貨幣供應、銷售額、原材料的生產銷售、廠房設備以及平均的工作周等指標,經濟學家可以通過這一系列指標來判斷這個國家的未來的經濟的走向。如果領先指標上升,則顯示該國的經濟的增長,有利於該國的貨幣升值,如果這個指標下降,則說明該國的經濟有衰退跡象,對這個國家的貨幣匯率是不利的。
㈧ 哪個網站能找到美國最新公布的宏觀經濟數據指標和領先指標
www.dailyfx.com
㈨ 美國經濟的經濟指標
經濟反彈可用三個英文字母: 「V」、「U」及「L」來反映。其中,V形態表示經濟急速放緩之後,很快又急速反彈;而「U」形態主要是形容經濟急速回落後,會在低位徘徊一段時期,之後便強力復甦;至於「L」形態,是最不想看到的,它代表美國經濟往急速放緩後,會長時期在低位徘徊。
最後會是「V」、「U」及「L」反彈? 其實大家都可透過部分的經濟指標來得知。
美國經濟的去向,具有指標性的數據包括:國內生產總值(GDP)、全國采購經理指數(NPMS)、消費者信心指數(CCl),以及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等。這些指標雖然有些是滯後數據(如GDP、失業率等),但亦有些是領先經
濟的指標(如NPMS及CCl)。不管怎樣,它們往反映及預測經濟上,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Real GDP )
實質國內生產總值(Real GDP ),是指美國境內之資產與勞工生產的產品與服務的總價值,資枓同時反映所得與支出的流量,提供有關供求情況的廣泛資訊,由於資料需用較長時間搜集,此數據通常分階段公布,共分成3個版本,速報、初步及最後修訂。
背後玄機:數字本身由於是撇除通脹後用以量度經濟輸出的改變,因此可直接顥示經濟在指定時間里之表現;同時亦反映出經濟處在循環周期內的不同階段,藉此知悉經濟最新的發展狀況。 (National Purchasing Managers』 Survey)
這個指數是由美國全國采購經理協會商業調查委員會所編訂,該委員會每月會向超過250位全國采購經理發出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成員將就各種製造活動提供資訊,問卷主要包括5項領域:生產、新定單、物料存貨、就業水準與零售商(供貨商)交貨績效,以便反映製造業的當前情況。
背後玄機:根據全國采購經理指數的定義,如果整體指數超過50,顯示製造業處於擴張狀態;如果指數低於50,代表製造業處於萎縮狀態:所以說,全國采購經理指數是概括整體製造業的現況、就業及物價等表現:但要注意的是,數據本身並非根據真實的物價或就業轉變的數據來計算,只是對采購經理的意見調查;因此,該指數只可當作是一項趨向調查及參考,並非真正的經濟轉變幅度: (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
每月發表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都會訪問約5000個家庭,詢問一般的經濟情況、就業展望,以及消費計劃等,藉以來釐定這個指數,並以85年訂定100為基數。
背後玄機:這個指數與失業情況構成一個強烈相反的關系。指數愈高,失業率便愈低,反之亦然。指數最大的玄機除與失業率成反比外,亦反映消費者的信心,是否對短期經濟前景,持悲觀抑或樂觀, (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的收集方法,是由調查員以電話抽樣訪問。被訪者若然表示,在過去兩個星期有意工作而沒有工開,這就可被界定為失業。計算失業率通常是以失業人數占總勞動人口的百分比來計算,但總勞動人口的計算方法則因不同國家而有不同的定義。
背後玄機:失業率可對通脹趨勢提供指引。當勞動人口緊張導致失業率持續下降時,薪酬便有上升的壓力,在生產成本增加的情況下,物價亦會隨之而上升;在分析此數據時必須留意,數字可能會被一些因素所影響,譬如說不尋常的天氣或一些工業糾紛等因素。
還有一些配合失業率的相關數據,例如:非農業職位增長(Change in total non-farm payro11 employment),和工人平均時薪(Average hourly earnings)。
非農業新增職位是反映美國工業及服務行業表現的數據,藉以反映當地經濟表現及勞務市場的狀況。
至於工人平均時薪,主要是指非農業雇員的平均時薪,是量度薪酬通脹的最佳指標,籍以去預計個人收入。過去經濟暢旺的時候,此數據對於量度通脹情況頗為重要,但現時經濟放緩,失業率和非農業職位的變化就顯得更重要。
㈩ 美國經濟先行指標是如何計算的啊
真的去認真查了一下.長見識了.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進行經濟周期監測所確定的先行指標主要有:
1.製造業生產工人或非管理人員平均每周勞動小時數。
2.每周初次申請失業保險的平均人數。
3.消費品和原材料新訂單。
4.賣主向公司推遲交貨占的比例。
5.地方當局批准(而不是實際破土開工)建築的私人住宅數。
6.敏感材料價格的變動。
7.股票價格指數。
8.貨幣供應量(指M2的貨幣供應量)
9.企業及消費者未償還信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