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指標分類

指標分類

發布時間:2021-04-23 12:24:10

⑴ 質量指標有什麼分類

質量指標分類:
質量指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產品本身質量的指標,即產品適合一定用途、滿足一定需要的特性,反映其使用效能的大小。它取決於產品的內在質量與外觀質量。內在質量表現在產品的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上,外觀質量表現在產品的美觀、色澤等方面。常用的產品本身質量指標有:
(1)產品的使用壽命、效能。
(2)產品平均技術性能或有效成分的含量。
(3)產品的質量等級率。另一類是反映工作質量的指標。這類指標反映工作質量的好壞、管理水平的高低。常用的工作指標有:工作目標實現程度;耗費的時間多少;速度;成本費用;工作者之間的協調度和滿意度等。在產品方面會反映在產品合格率、成品率、廢品率、成品返修率等指標上。
質量指標是企業在計劃期內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在質量上要達到的目標。它是反映企業的生產效果或工作質量以及對社會資源利用狀況的指標。質量指標通常用相對數(即比例、比值、百分率)來表示。如反映生產或工作效率的勞動生產率;反映生產水平的單位面積產量;反映產品質量的產品一等品率;反映工作質量的產品返修率和漏驗率;反映原材料利用情況的原料製成率和材料利用率;反映設備利用情況的設備利用率;反映成本水平的產品單位成本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以及各種利潤率等等。質量指標可以用來分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效,它不但有助於發現和推廣先進,以利於挖掘企業各部門的潛力,還能發現數量指標所無法表明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

⑵ 經濟指標的分類

在中國,按照經濟指標所反映的經濟現象的不同,有以下分類:
①按照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現象的范圍,分為單項指標和綜合指標。
②按照經濟指標反映計劃目標或實際情況,分為計劃指標和統計指標。
③按照經濟指標的計量單位屬性的不同,分為實物指標和價值指標。
④按照經濟指標反映經濟發展的規模或生產經營效益,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數量指標一般用絕對數表示,質量指標一般用相對數或平均數表示。
⑤按照經濟指標職能的不同,分為核算指標和考核指標。

⑶ 指標分類利用原則

1.根據評價目標篩選評價指標

農業地質環境評價包括土壤環境質量、營養元素含量水平、特色優質農產品適宜性、土地利用綜合規劃等。不同的評價內容、應用服務目標,其評價指標體系各不相同。例如,為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需要對土壤的總體質量狀況進行評價,土壤環境質量(影響農產品安全性)、土壤肥力條件(決定農業生產力)是決定土壤質量的兩大重要自然要素,土地利用規劃則必須在土壤總體質量評價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土地作為農業耕作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林業、牧業、居民區、商業區用地的適宜性,以土壤保護、最有效利用為原則,進行統籌規劃。再如,作物適生地質環境模型是特色農產品布局規劃的基礎,由於不同農作物對生長環境條件(光、熱、水、氣、土、肥、種、生物等)的要求各不相同,各種特色農產品的適生地質環境模型也不相同,科學的種植布局規劃必須考慮作物類型及其特點,根據影響作物生長、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的關鍵要素和指標,以各種農作物特別是特色農產品適生地質環境模型為依據,衡量土地種植適宜性。

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評價,以服務於浙江省農業生產和發展規劃為工作目標,結合農業地質調查實際資料,篩選貢獻大、資料系統齊全、可量化的地質環境因子和指標參與評價研究。如以重金屬元素、有機污染物、植物營養有益元素、土壤pH值、有機質等指標評價土壤質量。

2.指標的生態環境意義是確定其重要性的理論依據

要確保評價成果的科學性,規劃布局的合理性,必須全面系統地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關系,尤其是高層次的綜合性規劃評價。由於自然環境要素間普遍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各種環境要素、指標間的關系極為復雜,在短期內要完全掌握和揭示這種內在聯系和作用規律還有很大難度,各種要素和指標重要性的確定需要在基礎理論指導下,通過大量觀察、實驗研究、試驗驗證加以確定。

農業地質環境調查試圖通過全面系統的調查和研究,確立影響農業生產的主要自然和人為因素即關鍵性制約因素,從而為規劃布局原則和工作流程的建立提供依據。浙江省農業地質環境調查是以區域地球化學為技術平台,兼以農業地質背景、遙感、農產品安全、特色農產品立地背景、農業經濟和農業發展為研究內容和方法手段的一項綜合性多學科調查研究項目,建立了包括地質、地球化學、地形地貌、農業生產等在內的基礎資料庫,為綜合性評價規劃提供了數據基礎。

眾多指標參數應用於各種評價時,必然面臨著各種指標的優化篩選和相對重要性的確定。顯然,各種指標參數的農業、環境、生態意義是農業地質環境評價的理論依據,針對評價應用目標,篩選關鍵要素和指標用於評價研究,是農業地質環境評價的基本原則。

3.確定農業地質環境指標重要性的數學方法

為克服人為判別各種指標重要性存在的主觀影響,逐步提出和形成了判別指標重要性的數學方法。專家評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層次分析法、逐步或多元回歸法、相關系數檢驗法、分異系數法、特爾斐分析法等是現有的確定權重的主要方法,當然各種方法都有一定的前提條件或要求。

在現時條件下,專家評分仍不失為可取的方法,如全國耕地地力調查試點研究,在土壤環境質量評價時將重金屬分為嚴控指標(Cd、Hg、As、Cr)和一般性控制指標(Cu、Zn、Pb、Ni),嚴控指標採用一票否決法,而一般性指標則採用綜合指數分級控製法。由於浙江省土壤多呈中酸性的特點,土壤中As的有效性較低,而Pb等重金屬生物有效性較高,初步的農產品安全性調查也表明農產品中Pb超標較為多見,因此,初步確定Cd、Pb、Hg、Cr為土壤環境質量評價的嚴控指標,而將Cu、Zn、As、Ni作為非敏感性的一般性指標,嚴控指標超標執行「一票否決法」,非敏感性指標超標則降級處理。

⑷ 統計學指標的分類是什麼

統計指標是指用來刻畫於描述總體基本狀況和各個變數分布特徵的綜合數量。例如,全國人口總體的基本狀況和性別分布特徵可用總人口數,男性人口數,女性人口數,男女性別比例,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等指標來描述。不同的統計指標所反映的內容不同,根據其內容的不同統計指標可分為基礎指標和特徵指標。基礎指標是反映總體基本狀況的指標,由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構成。特徵指標是反映數據取值分布特徵的指標,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反映數據取值分布集中趨勢的平均指標;二是反映數據分布離散程度的變異指標;三是反映數據分布形狀的偏態和峰度系數。
統計指標是指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徵的概念.它包括三個構成要素:指標名稱,計量單位,計算方法.這是統計理論與統計設計上所使用的統計指標涵義.
統計指標是反映總體現象特徵的概念和具體數值.按照這種理解,統計指標除了包括上述三個構成要素外,還包括時間限制,空間限制,指標數值.

統計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總體某一綜合數量特徵的社會經濟范疇,也可以說統計指標是指反映實際存在的一定社會總體現象的數量概念和具體數值.
統計指標和標志的區別表現為: 標志反映的是總體單位的屬性和特徵,有能用數量表示的數量標志,還有不能用數量表示的品質標志,而指標反映的是總體的數量特徵,都能夠用數量來表示。指標是通過標志的綜合得到的,因此標志是總體指標的來源和基礎,指標則是標志的綜合。但不能因此而把指標看成僅僅是標志值的量的積累,總體指標能反映出現象的本質屬性和特徵,獲得個體標志難以顯現的信息。

⑸ 企業評價指標的指標分類

企業的評價指標按照數量化的程度可以分為計量指標和非計量指標。計量指標就是數值分析指標,它還可以繼續細分,按計量方式不同,分為價值量指標和實物量指標;按用途不同,分為總量指標和比率指標。計量指標較為具體、直觀,評價時有明確的實際數值和可供參考的標准值,評價結果表現為具體的分數,對企業所作的評價結論直接、明確,給外界的印象清晰。非計量指標即是人們通常說的定性指標,一般採用基本概念、屬性特徵、通行慣例等對被評價對象的某一方面進行語言描述和分析判斷,達到剖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目的。非計量指標的特點是外延寬、內涵廣,難以具體化。但非計量指標能將無法計量卻反映了企業某方面狀況的潛在因素納入評價范圍,通過分析判斷,驗證計量指標評價結果得出綜合評價結論。對非計量指標進行評價計分,關鍵是要嚴格定義指標的內涵,並給出評價參考標准,如此才能實現經驗判斷的分數轉換,融入整個評價指標體系。

⑹ 統計指標是怎樣分類的

①根據統計指標說明總體現象的內容不同

⑺ 指標體系的分類是怎樣的

統計指標體系可以分為兩大類:基本統計指標體系和專題統計指標體系。基本統計指標體系是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及其各個組成部門基本情況的指標體系。它又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股票技術指標 分類

一,股票技術指標分類:
1,隨機指標KDJ
① K值由右邊向下交叉D值做賣,K值由右邊向上交叉D值做買。高檔連續二次向下交叉確認跌勢(死叉),低檔高檔連續二次向下交叉確認跌勢,低檔連續二次向上交叉確認漲勢(金叉)。
② D值<15% 超賣,D值>90% 超買;J>100%超買,J<10% 超賣。
③ KD值於50%左右徘徊或交叉時無意義。
2,ASI指標
股價創新高低,而ASI 未創新高低,代表對此高低點之不確認。
②股價已突破壓力或支撐線,ASI未伴隨發生,為假突破。
③ ASI前一次形成之顯著高低點,視為ASI之停損點。多頭時,當ASI跌破前一次低點時賣出;空頭時,當ASI向上突破其前一次高點回補。
3,布林指標BOLL
①布林線利用波帶可以顯示其安全的高低價位。
② 當易變性變小,而波帶變窄時,激烈的價格波動有可能隨即產生。
③ 高低點穿越波帶邊線時,立刻又回到波帶內,會有回檔產生。
④ 波帶開始移動後,以此方式進入另一個波帶,這對於找出目標值有相當幫助。
4,BRAR指標
【指標說明】
AR為人氣線指標,是以當天開盤價為基礎,比較一個特定時期內,每日開盤價分別與當天最高價、最低價之差價的總和的百分比,以此來反映市場買賣的人氣;
BR為意願指標,是以前一日收盤價為基礎,比較一個特定時期內,每日最高價、最低價分別與前一日收盤價之價差的總和的百分比,以此來反映市場的買賣意願的程度。

⑼ 簡述統計指標的概念及分類

(一)統計指標的含義
1.是用來反映客觀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基本概念。
【例如】年末全國人口總數、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總值年度增長率。
2.是反映客觀現象總體數量狀況的概念和數值。
【例如】某年我國的年末總人口為136782萬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15.3%、國內生產總值為636463億元。
(二)統計指標的分類
1.總量指標
總量指標:反映客觀現象總體規模,以絕對數形式來表現,如土地面積、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
2.相對指標
相對指標是兩個絕對數之比,如經濟增長率、物價指數、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等。
3.平均指標
又稱平均數或均值,它所反映的是客觀現象在某一空間或時間上的平均數量狀況,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利潤。

⑽ 統計指標體系的分類

為了對統計指標體系有進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標體系包括的范圍、內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類 。
按指標體系反映內容的范圍不同,可分為宏觀指標體系和微觀指標體系。宏觀指標體系是指反映全國范圍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特徵體系,如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建立的指標體系,反映全國工業狀況的指標體系,等等。微觀指標體系是指反映基層單位運行和經營管理情況的指標體系,反映一個科研單位基本情況的指標體系,等等。
按指標體系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國民經濟指標體系、社會指標體系及科學技術指標體系三類。國民經濟指標體系是反映整個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社會再生產過程和條件的指標體系,如我國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的國民經濟新的核算體系基本框架及補充表所列的指標體系。社會指標體系是一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為中心,反映社會狀況的指標體系,如人口統計的指標體系、居民收入和消費的指標體系等等。科學技術指標體系是反映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及變化等情況的指標體系,如開展科學技術活動的人、物、財條件,科研成果數量及質量等指標體系。
按指標體系作用的不同,可分為基本指標體系和專題指標體系兩類。基本指標體系是指反映社會經濟基本情況的主要指標所構成的指標體系,如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框架形成的指標體系。專題指標體系是指反映某方面社會經濟問題的指標體系,如能源指標體系、運輸指標體系、教育指標體系等。

閱讀全文

與指標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00蘭特摺合人民幣 瀏覽:949
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瀏覽:192
長和股票價格 瀏覽:240
財經金融股票 瀏覽:246
大牛市滿倉買基金能翻幾倍 瀏覽:379
股票投資者賬戶金額信息 瀏覽:724
豎線寫價格指標 瀏覽:769
網智天元股票 瀏覽:275
招商至遠理財 瀏覽:980
6塊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753
銀行外匯點差多少 瀏覽:607
基金廣發穩健凈值 瀏覽:136
境外匯款電子銀行 瀏覽:266
連續漲停的股票怎麼操作 瀏覽:858
2018年12月24美元兌人民幣匯率 瀏覽:955
中信證券重組定價格 瀏覽:678
2014年抵押貸款利率 瀏覽:196
家族信託優勢 瀏覽:329
銀行信託證券保險 瀏覽:75
信託房地產風險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