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貢獻率怎麼算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
(1)可以用來衡量奉獻的指標有擴展閱讀:
實例分析
2009年廣東省生產總值39081.5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006.02億元,增長4.9%;第二產業產值19270.48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產值17805.09億元,增長11.0%。那麼三大產業對廣東省GDP的貢獻率是多少?
廣東省GDP增長總額=39081.59-39081.59/(1+9.5%)=3390.05(億元)
第一產業增長總額=2006.02-2006.02/(1+4.9%)=93.70(億元),貢獻率=93.70/3390.05=2.76%
第二產業增長總額=19270-19270/(1+8.7%)=1542.31(億元),貢獻率=1542.31/3390.05=45.50%
第三產業增長總額=17805.09-17805/(1+11.0%)=1764.46(億元),貢獻率=1764.46/3390.05=52.05%
Ⅱ 哪些指標可以用來定量衡量預算的執行情況
資金、設備、人員異動率
項目進度
直接/相關人員口錄
衡量原則就是結果導向+問題驅動,做到了什麼程度,解決了多少問題
方法很多:如同比環比法、進度表、甘特圖、調查法等等等
僅供參考
Ⅲ 除了GDP外還有什麼指標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民眾福利以及發展程度
這真的挺多的,比如每年國際一線科研期刊的發表文章數目,尖端科技的發展狀態,地區不均衡發展情況,貧富差距,教育發展情況,基礎建設水平,法律完善程度,文化輸出能力等等
Ⅳ "做到四講四有",其中講奉獻,有作為是衡量一名黨員是否合格的重要標准
要嚴格恪守新形勢下"四講四有"黨員標准,做合格共產黨員。 「四個鐵一般」、忠誠干凈擔當等要求高度一致、一脈相承,進一步標定了新形勢下合格共產黨員的標准。
Ⅳ 社會責任可以用什麼指標來衡量
社會責任是指一個組織對社會應負的責任。一個組織應以一種有利於社會的方式進行經營和管理。社會責任通常是指組織承擔的高於組織自己目標的社會義務
如果一個企業不僅承擔了法律上和經濟上的義務,還承擔了「追求對社會有利的長期目標」的義務,我們就說該企業是有社[1-3] 會責任的。
社會責任包括企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經濟責任、持續發展責任、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等構成。這里不僅指企業責任,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社會法和經濟法中規定的個體對社會整體承擔的責任,是由角色義務責任和法律責任構成的二元結構體系。責任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指份內應做的事,如職責、盡責任、崗位責任等。這種責任實際上是一種角色義務責任或者說是預期責任。第二種是因沒有做好分內之事(沒有履行角色義務)或沒有履行助長義務而應承擔一定形式的不利後果或強制性義務,即過去責任,如違約責任、侵權責任等。
社會責任又可分為「積極責任」和「消極責任」。積極責任也叫做預期的社會責任,它要求個體採取積極行動,促成有利於社會(不特定多數人)的後果的產生或防止壞的結果的產生。消極責任或者說過去責任、法律責任,則只是在個體的行為對社會產生有害後果時,要求予以補救。
中國社科院2011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提出的社會責任指的是從責任管理、市場責任、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等四個方面評價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水平。
責任管理這一指標是指一個企業所制定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規劃、反商業賄賂制度與措施等。
市場責任是指企業的成長性、收益性以及產品合格率等指標。
社會責任包括社保覆蓋率、安全健康培訓以及評估運營對企業的影響。
環境責任則包含了企業的環境管理和節能減排方面的指標。
但其實這種說法已經不夠完善的。在黎友煥,文志芳譯著的《國際標准 ISO 26000解讀》可知,2010年11月1日,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為全世界人民帶來了福音,主題為「共擔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標准》的正式發布解開了學術界、企業界、政界乃至全球各個領域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困惑。
人們普遍認為社會責任就是通俗意義上的承擔責任,企業應該承擔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等,但這些責任只是ISO26000中所述責任的一部分。
2相關詞條
經濟責任:指公司生產、盈利、滿足消費需求的責任。其核心是公司創造利潤、實現價值的能力。公司的經濟責任表現可以通過財務、產品服務、治理結構三個方面進行考察。
盡管企業社會責任並沒有一個單一的定義,但從本質上,追求這一方法的公司,需要做三件重要事情:
第一,公司認識到,其經營活動對其所處的社會將產生很大影響;而社會發展同樣也會影響公司追求企業成功的能力;
第二,作為響應,公司積極管理其世界范圍內的經營活動在經濟、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不僅使其為公司的業務運作和企業聲譽帶來好處,而且還使其造福於企業所在地區的社會團體;
第三,公司通過與其他群體和組織、地方團體、社會和政府部門進行密切合作,來實現這些利益。
持續發展責任:指保證企業與社會持續發展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環保責任和創新責任兩方面進行考察。
法律責任:指公司履行法律法規各項義務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稅收責任和僱主責任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道德責任:指公司滿足社會准則、規范和價值觀、回報社會的責任。該項責任可以通過內部道德責任和外部道德責任兩個方面考察。
Ⅵ 敬業奉獻的評價指標具體有哪些
敬業奉獻的評價指標
德、能、勤、績、廉、健:「德」是核心,即政治思想品德回是核心,德的地答位處在「首要」位置。「能」是本領,能的地位處在「重要」位置;「勤」是態度,是對本職崗位事業勤奮敬業的態度。勤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勤的地位處在「必要」位置;績是成果.是考核的重點,績的地位處在「重點」位置,或者說處在「落腳點」位置;「廉」是操守,是開展工作的人格保障;「健」的地位處於精神層面,貫穿於「德、能、勤、績、廉」的整體之中。
「德、能、勤、績、廉、健」六個方面有著密切的關系,六者之間的關系是:德是統帥、能是將領、勤是士兵、績是戰果、廉是保障、健是靈魂。保持健的作風、有德、有能、有勤、再加廉,一般說來,就能創造績。績,尤其是工作成績.是在德、能、勤、廉、健五者相互作用下,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獲得的物質和精神成果。德、能、勤、績、廉、健缺一不可
Ⅶ 衡量貢獻者的標準是什麼
貢獻者是能夠推動團隊高標准、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的人。
Ⅷ 衡量三大產業對GDP的貢獻的指標有哪些
這個主要指兩個方面:第一,首先,三大產業分別佔GDP的比重有多大。比重越大,貢獻一般情況下越大,前提是該產業是正增長,而非負增長。第二,三大產業的增長率的大小。比如說工業,工業的增長率越快,那麼它對GDP的增長就更大。
這兩個方面要綜合考慮,不能單一的考慮一個。打個比方,現在我們比較工業與農業兩個產業對GDP的貢獻,如果農業佔GDP的比重為20%,增長率為5%,工業的比重為50%,增長率為4%,那麼從比重上說工業的貢獻要比農業大,但是從增長率上說農業的增長率比工業的大,那麼這個怎麼比較呢。其實這是兩個概念,第一個的比較對GDP的貢獻率,第二個是比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
不知道你要比較是哪一種貢獻率?
Ⅸ 什麼是貢獻率
貢獻率是分析經濟效益的一個指標。它是指有效或有用成果數量與資源消耗及佔用量之比,即產出量與投入量之比,或所得量與所費量之比。 計算公式: 貢獻率(%)=貢獻量(產出量,所得量)/投入量(消耗量,佔用量)×100% 貢獻率也用於分析經濟增長中各因素作用大小的程度。 計算方法是: 貢獻率(%)=某因素貢獻量(增量或增長程度)/總貢獻量(總增量或增長程度)×100% 上式實際上是指某因素的增長量(程度)占總增長量(程度)的比重。 舉例說明如下: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1)總資產貢獻率: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2)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 社會貢獻總額包括工資、勞保退休統籌及其他社會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凈額、應交增值稅、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所得稅及其他稅、凈利潤等。為了反映企業對國家所作貢獻的程度,可按上述原則計算貢獻率。 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率(%)=稅金總額+上繳利潤/社會貢獻總額×100%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 這個指標是指在產出增長速度中,技術進步因素所佔的比重,綜合反映了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大小。 技術進步對產出增長速度的貢獻率(%)=技術進步速度/產出增長速度×100% 上式貢獻率越大則表明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作用就越大,反之則小。 (4)各產業貢獻率: 第一、二、三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即為各產業的貢獻率。 第三產業貢獻率=第三產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 應該注意的是,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另外,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