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初始資本水平大於資本的黃金律水平下,為什麼假定新的穩定狀態是黃
因為黃金律水平的消費是最大化的
『貳』 什麼是資本的黃金律水平
新古典增長理論,認為高的儲蓄率導致高的人均產出水平。過高的儲蓄率導致低回的人均消費,答而過低的儲蓄率,人均產出低,人均消費也低,存在一個儲蓄率水平使得,人均消費取最大值,這個儲蓄率下的人均資本就是資本黃金率水平( golden-rule level of capital). 這上面不能畫圖。橫軸是人均資本,縱軸為人均產出。產出曲線滿足資本邊際產出遞減。
『叄』 宏觀經濟學中有關經濟均衡增長和黃金律水平的計算
【1】索洛模型的核心方程:sy=k(n+δ),即人均資本變化率為0(你看書上索羅模內型那一部分就是小寫的容k外加上面一點的那個符號)。
0.3(2k-0.5k²)=k(0.03+0)
k=0(舍棄)k=3.8
【2】黃金律滿足:f'(k)=n+δ,2-k=0.03,k=1.97
『肆』 宏觀經濟學:黃金律是指什麼,黃金律對應的人均資本量是什麼意思
黃金律是指若使穩態的人均消費達到最大,穩態的人均資本量的選擇應使資本版的邊際產量等權於勞動(或人口)的增長率。黃金律對應的人均資本量是總資本量與總人數的比值,其中,總資本量包括自然資本量、社會資本量、人力資本量等。
資本的黃金律水平描述了如何將產出在消費與投資之間分配才使得經濟福利最大化。經濟福利通常以人均消費來衡量。
資本存量減少,導致產出、消費與投資的減少,直到經濟達到新的穩定狀態。由於我們假設的新的穩定狀態是黃金律穩定狀態。因此,盡管產出和投資降低,但消費必然會高於儲蓄率變動之前。
(4)黃金律水平擴展閱讀
黃金律與初始資本的關系:
假設經濟開始所處的穩定狀態所擁有的資本低於黃金律穩定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資本存量,政策制定者追求旨在提高儲蓄率的政策。儲蓄率的上升造成消費的即刻減少和投資的等量增加。
由於投資和折舊在初始穩定狀態是相等的,所以投資現在就會大於折舊,這意味著經濟不再處於穩定狀態。資本存量增加,導致產出、消費與投資的增加,直到經濟達到新的穩定狀態。當資本存量超過黃金律水平時,降低儲蓄率顯然是一種較好的政策,增加了每一個時點的消費。
『伍』 宏觀經濟中的資本黃金基本率的穩態過程
第一種抄情況:經濟的襲初始穩態資本存量高於黃金律水平
我們假定政策制定者在時間t0採取降低儲蓄率的措施,於是,投資會馬上下降而消費則會立刻上升。由於投資水平的急劇下降,投資會低於折舊,經濟將偏離穩態水平,這時,資本存量會不斷下降以達到新的穩態。當資本存量逐步減少時,產出、消費和投資都會逐步下降,這種變動一直到新的穩態形成才會停止。我們假定這個新的穩態也就是黃金律水平的穩態。我們看到,新的黃金律穩態水平與舊穩態水平相比,消費c增加,產出y和投資i則會降低。
第二種情況:經濟的初始穩態資本存量低於黃金律水平
儲蓄率在時間t0的提高會立即引起投資的增加和消費的下降,因此,投資會高於折舊,從而導致資本存量的不斷增長。隨著資本存量的持續增長,產出、消費和投資都會相應逐步增加,最終趨向新的黃金律穩態水平。新的黃金律穩態消費水平,同樣也必然高於原來的穩態水平。
與第一種情況不同的是,從長期來看,高儲蓄、高投資會形成未來的高產出,提高人們未來的消費水平;但高儲蓄、高投資是以犧牲當前消費為代價,又會降低人們當前消費水平
『陸』 什麼是經濟增長的黃金分割率
經濟增長的黃金分割率就是:
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回授埃德蒙·費爾普斯答(EdmundS.Phelps)的主要貢獻是修正了菲利普斯曲線,探索了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並發展了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他沿著羅伯特·索洛創立的新古典增長模型思路,從社會經濟福利的角度,研究了儲蓄和消費的數量關系,發現了著名的「經濟增長黃金律」,從而正式確立了經濟增長理論。
在索洛增長模型中,產品的供給,即產出是資本存量和勞動力的函數.既然高儲蓄率總是會導致更高的收入,是不是儲蓄率越高越好呢?或者說,有沒有最優的儲蓄率呢?費爾普斯正是在研究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於1961年發現了同人均消費最大化相聯系的人均資本量應滿足的條件,被稱為「黃金分割率」或「黃金律水平」。
『柒』 資本積累的黃金率
長期消費總水平最高的穩態資本存量被稱為資本積累的「黃金律水平」,也稱為資專本積累的黃金法則,當屬穩態人均生產函數曲線的斜率與折舊的斜率相同,穩態水平的消費達到大時,整個經濟也就出在黃金律穩定狀態,因此長期消費水平最大化的條件是:MPk=g 即在資本的黃金律水平,資本的邊際生產力等於折舊率
『捌』 在宏觀經濟學中,穩態是一個點嗎還有,與黃金律相對應的點是穩態嗎
是的,首先穩態的意思在於人均的投資等於折舊,即滿足穩態方程s*f(k)=折舊系數*k,得出的k就是人均資本的穩態。可以看出這個等式模型中外生變數儲蓄率s越高,那麼得出的人均資本的穩態k值就越大,但是根據福利經濟學,一個人如果把全部收入都進行儲蓄,雖然穩定狀態時k取得最大,但是對人福利不利,因此,在穩態的前提下,要選擇一個s,使得消費最大,即f(k)-s*f(k)最大,此時在這個約束條件下,根據穩態方程求出來的k不僅是人均資本的穩態水平,還是黃金律水平
『玖』 經濟增長黃金律的主要內容
在索洛增長模型中,投資是經濟產出增加的關鍵決定因素。投資增長和資本存量增加源於儲蓄率上升。一般規律是,隨著儲蓄率上升,投資和經濟中的資本存量就會增加相應的產出水平也會上升。戰後日本和德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的實踐,驗證了一國的儲蓄和投資是決定其人均資本存量和收入水平的關鍵性因素。 既然高儲蓄率可以帶來更高的收入,是不是儲蓄率越高越好呢?有沒有最優的儲蓄率?費爾普斯正是在研究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於1961年發現了「黃金律水平」:欲使每個工人的消費達到最大,則對每個工人的資本量的選擇應使資本的邊際產品等於勞動的增長率。事實上,「黃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長路徑中勞動與資本配置優化的條件,即將勞動與資本比率視為一種最重要的經濟關系,Jl=通過調整勞動與資本比率,或以確定一種可預期的經濟增長。假定經濟可以毫無代價地獲得它今天所需要的任何數量的資本,但將來它不得不生產出更多的資本存量。如果目標是走上使每個工人的消費最大化的穩定增長道路,黃金律決定的數量是一個經濟一開始應該選擇的每個工人的資本量。
『拾』 資本的黃金律水平的前提是k=k*(穩態時的資本量),為什麼k還能變動
k*是均衡水平,經濟學中的均衡又不是物理學中的均衡概念,不會是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