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黃金交易 > 海指標

海指標

發布時間:2021-04-24 02:46:01

A. 國家檢測高回彈海綿指標是多少

塊狀海綿分三種 1普通海綿 一般超過35密度都稱為高密度了 2高回彈海綿 一般高回彈的密度最少在25以上 3記憶海綿 記憶棉最低密度都為40密度左右

B. 什麼是中國海洋的事業拜託各位了 3Q

前言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1%,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統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也是資源的寶庫,環境的重要調節器。人類社會的發展必然會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 即將到來的二十一世紀是人類開發利用海洋的新世紀。維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確定的國際海洋法律原則,維護海洋健康,保護海洋環境,確保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海上安全,已成為人類共同遵守的准則和共同擔負的使命。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沿海大國。中國高度重視海洋的開發和保護,把發展海洋事業作為國家發展戰略,加強海洋綜合管理,不斷完善海洋法律制度,積極發展海洋科學技術和教育。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系統的海洋事務,推進國家間和地區性海洋領域的合作,並認真履行自己承擔的義務,為全球海洋開發和保護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1998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海洋年,中國政府願藉此機會介紹中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情況。 一、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有12億多人口,陸地自然資源人均佔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根據中國有關方面的統計: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佔有陸地面積僅有0.008平方公里,遠低於世界人均0.3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國近年來年平均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中國陸地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不到世界人均量的一半。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沿海大國,國民經濟要持續發展,必須把海洋的開發和保護作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 中國擁有大陸岸線18000多公里,以及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島5000多個,島嶼岸線14000多公里;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中國還對廣闊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行使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國的海域處在中、低緯度地帶,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比較優越。中國海域海洋生物物種繁多,已鑒定的達20278種。中國海域已經開發的漁場面積達81.8萬平方海里。中國有淺海、灘塗總面積約1333萬公頃,按現有的科學水平,可進行人工養殖的水面有260萬公頃,已經開發利用的有93.8萬公頃。中國海域有30多個沉積盆地,面積近70萬平方公里,石油資源量約25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約8.4萬億立方米。中國沿海共有160多處海灣和幾百公里深水岸線,許多岸段適合建設港口,發展海洋運輸業。沿海地區共有1500多處旅遊娛樂景觀資源,適合發展海洋旅遊業。中國海域還有豐富的海水資源和海洋可再生能源。 1996年中國制定的《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中國海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其基本思路是:有效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切實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和海洋事業的協調發展。中國在海洋事業發展中遵循以下基本政策和原則: ——維護國際海洋新秩序和國家海洋權益。1992年2月,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這是中國海洋領域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為行使領海主權和毗連區管制權,維護國家安全和海洋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為維護新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和國家海洋權益,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96年5月批准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鄭重聲明: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國將與海岸相向或相鄰的國家,通過協商,在國際法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劃定各自海洋管轄權界限;中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所列各群島及島嶼擁有主權。對於中國同鄰國在海洋事務方面存在的爭議問題,中國政府著眼於和平與發展的大局,主張通過友好協商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可以擱置爭議,加強合作,共同開發。 ——統籌規劃海洋的開發和整治。加強海岸帶的綜合開發和管理,合理開發保護近海,積極參與國際海底和大洋的開發利用;沿海陸地區域和海洋區域一體化開發,逐步形成臨海經濟帶和海洋經濟區,推動沿海地區的進一步繁榮和發展。 ——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促進海洋產業協調發展。實行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方針,確保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不斷發現新資源,利用新技術,形成和發展海洋新產業,推動海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制定海洋開發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規劃,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強海洋環境監測、監視和執法管理;重點加強陸源污染物管理,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防止海洋環境退化。 ——加強海洋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重視基礎研究,組織海洋關鍵技術攻關,發展海洋高技術,不斷提高海洋開發和海洋服務領域的技術水平;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不斷縮小地區間海洋開發技術水平的梯度差;健全高等院校的海洋專業,加強職業教育,培育多層次的海洋科技人才,同時也加強公眾海洋知識傳播。 ——建立海洋綜合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海洋功能區劃和規劃,加強海洋開發和保護以及海域使用的科學管理;積極進行海岸帶綜合管理試驗,逐步建立海岸帶綜合管理制度。 ——積極參與海洋領域的國際合作。認真履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義務,積極參與國際海洋事務,推動國際和地區性海洋事務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全球海洋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二、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 依據海洋資源的承載能力,中國採取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政策,以促進海洋產業的協調發展。近年來,中國不斷改造海洋捕撈業、運輸業和海水制鹽業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海洋增養殖業、油氣業、旅遊業和醫葯業等新興產業;積極勘探新的可開發海洋資源,促進深海采礦、海水綜合利用、海洋能發電等潛在海洋產業的形成和發展。1997年,中國的海洋漁業、海鹽和鹽化工業以及海洋運輸業、造船業、油氣業和旅遊業等主要海洋產業的總產值達3000多億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力量。 中國有悠久的海洋漁業發展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漁業的發展,堅持「加速發展養殖,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資源,積極擴大遠洋漁業,狠抓加工流通,強化法制管理」的方針。八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海水養殖業迅速發展,養殖的種類增多,區域擴大。海水養殖產量從1987年的192.6萬噸增加到1997年的791萬噸,占海洋漁業產量的比重從27%上升到36%。根據海洋漁業資源的實際情況,中國積極調整海洋捕撈結構,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開發新資源、新漁場,使捕撈業不斷適應資源結構的變化。1997年,中國海洋捕撈總產量1385.4萬噸。中國發展遠洋漁業和國際漁業合作,本著嚴格遵守有關國際海洋法,並充分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在平等互利、合理開發可利用資源、不損害別國利益的原則基礎上,積極開展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漁業合作,共同發展漁業經濟。八十年代以來,中國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漁業合作關系。 中國重視海洋漁業資源的保護工作,採取了各種養護漁業資源的措施,以保障海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中國先後建立了各種禁漁期、禁漁區、保護區和休漁制度,取締有害漁具漁法,限制網目尺寸和幼魚比例。中國早在1979年就開始實行了捕撈許可證制度,限制捕撈強度的盲目增長,並從1987年開始實行漁船馬力控制指標政策。從1995年起,中國實行新的伏季休漁制度,每年的7月至8月,在北緯27度以北海域全面休漁,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從今年起,中國伏季休漁的范圍擴大到北緯26度,休漁時間延長至3個月。中國重視漁業資源的增殖工作,多年來一直堅持對蝦和其他品種的增殖放流,取得了積極成果。 中國自六十年代開始進行海洋油氣資源的自營勘探開發,八十年代開始吸引外國資金和技術,進行合作勘探開發。中國的海洋石油天然氣開發實行油氣並重,向氣傾斜,自營勘探開發與對外合作相結合,上下游一體化的政策,並取得了重大進展。到1997年底,中國已與18個國家和地區的67個石油公司簽定了131項合同和協議,引進資金近60億美元;發現含油氣構造100多個,找到石油地質儲量17億噸,天然氣3500億立方米;已有20個油氣田投入開發,形成了海洋石油天然氣產業。1997年,中國海洋石油產量超過1629萬噸,天然氣產量為40億立方米。 中國制定了深水深用、合理利用岸線資源的政策,一切深水岸線優先用於港口建設,積極發展海洋運輸業。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海洋運輸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到1997年底,中國民用船舶已發展到32萬艘,近5000萬載重噸,其中從事外貿運輸的船隊達2300多萬載重噸。中國的港口建設和海洋運輸依據建設水運主通道、港口主樞紐和水運支持保障系統的規劃設想,以集裝箱、煤炭、石油、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專業化泊位建設為重點,配套建設後方集疏運通路,加快裝運卸系統建設,建設干線與支線銜接、裝卸配套技術先進的集裝箱運輸系統,同時強化老港口技術改造,提高吞吐能力和效率。目前,中國共有年吞吐量1000萬噸以上的海港15個。1997年,沿海主要海港貨物吞吐總量達9.05億噸。近年來,中國沿海造船業呈高速發展態勢,1997年造船總噸位居世界第三。 中國的海洋旅遊業採取依託沿海城市,突出海洋特色,分區分片建設的政策。近年來,沿海地區開發建設了300多處海洋和海島旅遊娛樂區,興建了各具特色的旅遊娛樂設施,使海洋旅遊業成為迅速發展的新興海洋產業。1997年,中國海洋旅遊共接待境外遊客超過1000萬人次。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海水制鹽的國家之一。目前,海水資源開發採取以鹽為主、鹽化結合,積極發展海水綜合利用的方針,形成了鹽業、鹽化工業,以及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等新興產業。中國有鹽田面積43萬公頃,1997年生產原鹽2928.1萬噸。中國的鹽化工業產品主要有氯化鉀、溴素、無水硝、氯化鎂等,其中氯化鉀、溴素等總產量超過50萬噸。天津、大連、青島、煙台、秦皇島等沿海城市,都在擴大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和大生活用水,這對於緩解中國淡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意義重大。 中國政府把大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列為國家長遠發展項目給予專項投資,成立了負責協調、管理中國在國際海底區域進行勘探開發活動的專門機構。中國是國際海底區域第五大投資國,並在國際海底區域獲得了7.5萬平方公里的專屬勘探開發區。今後,中國將一如既往地積極參與國際海底的管理和開發活動,發展勘探開發新技術,為全人類和平利用國際海底資源作出應有的貢獻。 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 中國十分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工作,逐步建立了海洋環境保護機構和海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社會各界保護海洋的意識和法制觀念不斷增強,海洋環境保護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由於海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在沿海地區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入海污染物急劇增加的情況下,污染嚴重惡化的勢頭得到緩解,局部海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並使大面積海域水質基本保持在良好的狀態。 1982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這是中國保護海洋環境的基本法律,對防止因海岸工程建設、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船舶航行、廢物傾倒、陸源污染物排入而損害海洋環境等作了法律規定。中國政府還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止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以及10餘項政府各部門制定的海洋環境保護規章和保護標准等,形成了海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國家有關部門還制定了海洋環境保護規劃和計劃,以及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專業計劃,建立了全海域海洋監測網和近岸海域環境監測網。 近年來,中國逐步建立了海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國家環境保護部門主管全國海洋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海洋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海洋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開展科學研究,並主管防止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和海洋傾廢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港務監督機構負責船舶排污的監督和調查處理,以及港區水域的監視,並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國家漁政漁港監督機構負責漁港船舶排污的監督和漁業港區水域的監視;軍隊環境保護部門負責軍用船舶排污的監督和軍港水域的監視;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部門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的環境保護工作等等。這一分工合作的管理體制,對確保海洋環境保護法律的實施及有效保護海洋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的海洋污染管理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在做好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和海上污染防治的同時,把防治陸源性污染作為海洋環保的重點。在控制陸源污染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加強重點排污口的監測、監視和管理。大中城市不斷調整工業布局,加強技術改造,開展三廢綜合利用,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限期治理或關、停、並、轉、遷,還建設了一批污水處理廠,控制新污染源,減少了陸源污染物入海量。為防止船舶和港口污染海洋,各類船舶均按規定裝備了油水分離裝置,編制了《船上油污應急計劃》。港口普遍建設了含油污水接收處理設施和應急器材,每年處理船舶含油污水370萬噸,回收廢油4.2萬噸。為了防止海上石油開發對海洋環境的污染,採油平台全部配備了含油污水處理裝置,鑽井船舶全部配備了機艙油水分離裝置,各油田都配備了圍油欄、化學消油劑,以及溢油回收船。海上油田還制定了《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應急計劃》。 作為《1972年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倫敦傾廢公約)的締約國,中國重視執行該公約的規定,並不斷加強對海洋傾廢的管理。到目前為止,中國已建立了34個三類疏浚物傾倒區,4個空中放油區,簽發傾倒許可證近2000份。同時,大力加強傾倒區的環境質量監測工作。中國嚴格禁止在海上處置一切放射性物質,逐步停止海上傾倒工業廢物,並禁止有毒廢物海上焚燒。 為了保護漁業水域的生態環境,中國政府制定了《漁業水質標准》,有關部門還制定了《貝類生產環境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並採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加強對海洋魚、蝦類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洄遊通道、養殖場的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和沿海地區建立了多級漁業環境保護機構,全國建立了15個省級以上海洋漁業環境監測站,重點漁業水域建立了一批海洋生物保護區。1995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制定《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貫徹養護為主、適度開發、持續發展的方針,對各類海洋自然保護區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加強海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目前,已建立各種類型海洋自然保護區59個,總面積1.29萬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海灣保護區、海島保護區、河口海岸保護區、珊瑚礁保護區、紅樹林保護區、海岸瀉湖保護區、海洋自然歷史遺址保護區、海草床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區等。 中國是世界上海洋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影響中國沿海的風暴潮、海浪、海冰、地震海嘯、海岸侵蝕、台風和海霧,以及赤潮生物災害等海洋災害,在各類自然災害總經濟損失中約佔10%。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初步建成了由近海到遠海、多部門合作的海洋環境及災害觀測網路和預報、警報系統,開展了主要海洋災害分析、預警報和評估業務,建設了海上搜救中心和沿岸防災准備應急系統,形成了海洋減災體系。 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口的逐步增加和海洋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國海洋環境保護和減災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為了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中國制定了《全國海洋環保「九五」(1996—2000年)計劃和2010年長遠規劃》,繼續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誰污染誰治理,強化環境管理三大政策,並採取以下主要措施保護海洋環境: ——加強污染源控制,制定入海河流全流域水質目標,建立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確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指標,嚴格限制超過規定數量的排放; ——加強海洋污染調查、監測和管理,完善污染監測網,健全衛星、船舶、岸站立體監視和執法體系; ——逐步建立排污收費制度,鼓勵社會各方面發展海洋環保技術和產業; ——加強海洋監測和災害預警系統建設,建設觀測網、數據採集與通訊網、預警和服務網,以及資料質量控制系統,等等。

C. 1996年中國制定的《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提出了中國海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其基本思路是:有效維護

(1)維護國際海洋新秩序和國家海洋權益;統籌規劃海洋的開發和整治;合理利用海洋資源,促進海洋產業協調發展;海洋資源開發和海洋環境保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加強海洋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建立海洋綜合管理制度;積極參與海洋領域的國際合作。
(2)加強污染源控制,制定入海河流全流域水質目標,建立重點海域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確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指標,嚴格限制超過規定數量的排放;加強海洋污染調查、監測和管理,完善污染監測網,健全衛星、船舶、岸站立體監視和執法體系;逐步建立排污收費制度,鼓勵社會各方面發展海洋環保技術和產業;加強海洋監測和災害預警系統建設,建設觀測網、數據採集與通訊網、預警和服務網,以及資料質量控制系統,等等。

D. 香港、澳門怎麼樣防止房地產公司違法圍填海

近日,國家海洋局陸續公布福建、海南等第一批6省(區)海洋督察反饋意見。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林山青表示,結合督察整改工作,將採取「史上最嚴圍填海管控措施」。該措施中規定,通過圍填海進行商業地產開發的,一律禁止。
這份「史上最嚴圍填海管控措施」規定,未來,原則上不再審批一般性填海項目,圍填海重點保障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公共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和國防建設等四類用海項目。
林山青介紹,該管控措施明確「十個一律」。違法且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圍海,分期分批,一律拆除;非法設置且嚴重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排污口,分期分批,一律關閉;圍填海形成的、長期閑置的土地,一律依法收歸國有;審批監管不作為、亂作為,一律問責;對批而未填且不符合現行用海政策的圍填海項目,一律停止;通過圍填海進行商業地產開發的,一律禁止;非涉及國計民生的建設項目填海,一律不批;圍填海審批權,一律不得下放。渤海海域的圍填海,一律禁止;年度圍填海計劃指標,一律不再分省下達。
對於禁止渤海海域的圍填海,林山青介紹,將暫停受理和審批圍填海建設項目用海,暫停受理和審批區域建設用海規劃,暫停下達圍填海建設項目用海指標,以及暫停選劃臨時傾倒區。此外,全國重點海灣、海洋保護區的核心區等重點區、重點河口區域、重要濱海濕地、重要砂質岸線等海域也禁止圍填海。
據介紹,到2020年,全國將完成不少於66個海灣的整治,完成不少於50個生態島礁工程,修復岸線不少於2000公里,修復濱海濕地面積不少於1.8萬公頃。到2025年,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生態功能和服務價值顯著提升,生態環境整治修復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實現「水清、岸綠、灘凈、灣美」的美麗海洋建設目標。

E. 如何構建和諧海洋

一、運用行政手段,提高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管理能力
加強領導,強化責任。
沿海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重視海洋的可持續發展,將海洋開發利用與保護納入日常工作議程。政府要成立一把手負總責的海洋工作領導小組和海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和解決海洋工作和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各涉海部門應建立和完善嚴格的目標考核責任制和獎懲制度,明確任務,落實相應責任。
制定規劃,有序開發。
廣西海洋資源豐富,發展海洋經濟得天獨厚。要實現海洋經濟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抓住規劃這個「龍頭」。廣西將綜合考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摸清海洋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制定各類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配置和保護的規劃。近兩年,結合《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廣西已經出台了《廣西關於全面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決定》《廣西海洋產業規劃》等規劃和指導性文件,有力地推動了海洋工作。近期,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在研究制定《關於加快我區海洋經濟發展的決定》,同時正抓緊制定和實施《廣西海洋事業發展規劃》《廣西「十二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廣西海洋主體功能區劃》《廣西科技興海規劃》等。
抓好論證,科學決策。
要依法實施建設項目海域使用論證、實施海洋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各類工程用海項目的用海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及對海洋環境影響等方面進行評價和論證,判斷各類工程用海項目是否超過海域環境的承載能力,能否符合用海條件,實現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積極探索重大項目和重大決策的可持續發展影響評價制度,建立公眾參與綜合決策的渠道,努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規范程序,嚴格審批。
嚴格落實政務公開制度。審批程序公開、透明;嚴格執行海洋功能區劃制度,不符合功能區劃的各類申報項目,不予通過;嚴格執行建設用海指標管理,對圍填海項目實施年度計劃管理,實行地方計劃指標統一管理,重點保障基礎設施、產業政策鼓勵發展項目和民生領域用海需求。確保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發展戰略和區域規劃得到有效落實。同時,將制定和出台項目用海面積控制指標,對區域建設用海和重點產業用海面積實行指標控制,防止盲目圈佔、浪費海域資源。
二、運用經濟手段,實現市場調節與政府調控相銜接
廣西將重點支持改善投資軟硬環境而進行的基礎性、公益性建設項目及基礎性研究。
對於具有戰略性質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要將市場調節和政府調控相銜接。要注意發揮市場供求關系自發調節的作用,逐步嘗試海域使用權的招投標、拍賣和掛牌出讓,推進海洋資源利用的市場化運作。
合理配置資源,助推海洋產業結構調整。
經初步核算,2010年廣西海洋經濟生產總值570億元,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10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33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29億元,主要海洋產業總值342億元。總體而言,廣西海洋產業總量小,產業結構不合理。因此需要通過區劃、布局規劃、使用審批、產業政策引導、海域使用金徵收和量化指標管理等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助推海洋產業結構調整。要實現廣西海洋經濟的跨越發展,在進一步抓好傳統海洋產業,尤其在深化港口體制改革、將沿海三港組建為綜合性港口群的同時,必須推進臨海大產業發展,提高二、三產業的比重。依託沿海區位和生態環境優勢發展臨海工業、海洋工業。第三產業以旅遊業為重點,大力發展休閑、度假、娛樂等具有特色的濱海旅遊業。
三、通過科教力量,為推進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大力實施科技興海戰略。
一是大力引進及大幅整合廣西海洋科技和人才資源,推動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監測中心建設,加快籌建廣西海洋研究院、海洋科技信息中心、海洋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響應中心等海洋事業機構。支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辦或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創辦海洋研發中心,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二是建立自治區海洋經濟專家咨詢機制,為政府領導決策提供智力幫助;三是積極推動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加強科技攻關和先進實用技術的開發、示範和推廣。
開展「數字海洋」建設。
增強信息科技對海洋綜合管理、海洋防災減災預報能力的支撐。
大力發展海洋教育。
在欽州學院加掛欽州海洋學院牌子,開設相關海洋應用專業,為地方培養應用型海洋人才。
做好海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增強公眾對海洋可持續開發利用的認識。
四、提高公益服務能力,保障海洋經濟活動的順利進行
加強海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以陸源污染防治為重點,以恢復和改善北部灣生態系統為立足點,提高監測設備的裝備水平,完善海洋環境監測系統與評價體系,支持、鼓勵發展生態型種植業、養殖業,加大入海河口的綜合整治,進一步推進海洋生態和環境保護體系建設。
加強防災減災能力建設。
要落實自治區和沿海各市赤潮和風暴潮海嘯應急預案,積極開展應急機構建設、應急聯動機制建立、救災設備物資准備和相關基礎研究等方面工作。通過建立自治區海洋信息中心,使之成為與廣西海洋事業相適應的海洋信息服務系統,在海洋災害預報和海洋統計信息方面逐步擴展功能和信息量。完善沿岸堤防工程,建立海上安全救助與污染應急系統,尤其要制訂海上污染損害應急方案,配備海上溢油事故的基本應急設備,與北部灣各海區形成區域救護援助體系。
五、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海洋資源的有序利用
廣西要加快法制建設步伐。
進一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涉海法規規章,完善涉海審批、重大行政決定的規劃符合性審查制度。要借鑒兄弟省市的成功經驗,力爭盡早出台《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域使用補償辦法》《圍填海計劃管理辦法》《養殖用海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努力做到依法治海,依法管海。
要加大執法力度。
嚴懲各類違法用海、損害海洋生態資源的行為,保障海洋資源合法、有序地開發利用。
六、加強廣泛合作,為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處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中越「兩廊一圈」、泛珠三角經濟區、西南6省(區、市)協作等多個區域合作交匯點,廣西需要積極參與全球環境合作,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推動北部灣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十二五」將是廣西海洋事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廣西海洋局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國家海洋局戰略發展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將緊緊圍繞廣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立足於北部灣經濟區的總體規劃,依託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特色產業,加大海洋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工作力度,切實推進科技興海工作,優化海域布局,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穩步推進海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與保護,實現構建和諧海洋的目標

F. 怎樣在MT4平台加雙線的LWR指標那位高手知道發:[email protected]

方法復:
1.下載附件到本地硬碟,並壓縮制macd_DL.ex4 文件
2.將macd_DL.ex4 文件復制到MT4文件夾 \experts\indicators下
3.重新啟動MT4,點菜單/插入/技術指標/自定義/macd_dl,就在mt4的主圖下面中加入雙線macd了!
4.可自行修改參數,一般使用默認

G. 海鱸魚鹽度溫度多少

水溫10~16℃,以12~15℃最好,鹽度:28~35;pH7.8~8.2。
多寶魚屬於北歐冷水魚類,該魚對溫度等海水指標要求較嚴。多寶魚最高致死溫度為28~30℃最低致死溫度 為1~2℃;最高生長溫度為21~27℃;最低生長溫度為7~8℃;最適生長溫度為14~17℃,其對溫度的耐受力最高為40‰;最低為12‰。多寶魚在自然環境狀態攝食習性為肉食性,幼魚期攝食甲殼類;成魚則捕食小魚、蝦等

H. 急!誰知道遼寧營口鮁魚圈仙人島海水指標!! 謝謝

這個不好螚

I. 求助日出股海指標出現大於45度的選股公式

{大於45度-選股}
X1:=(C+L+H)/3;
BB13:=ATAN(EMA(X1,13)-REF(EMA(X1,13),1))*3.1416*10;
EMA8:=EMA(C,8);
XG:FILTER(BB13>1 AND EMA(X1,13)>REF(EMA(X1,8),1),10);
{你要的日出股海指標出現大於45度選股編寫好了,通達信軟體測試通過,2017年1月19日共選出48隻大於45度的股票(去除ST),希望能對你股票交易有幫助}。

與海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有個xd 瀏覽:499
廣州財金投資咨詢 瀏覽:340
自動下單股票軟體 瀏覽:385
人民幣匯率的發展走勢 瀏覽:507
漢天下融資 瀏覽:109
170000韓幣換算人民幣 瀏覽:197
孟加拉2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194
貴金屬微信騙局嗎 瀏覽:579
澳元200兌換人民幣匯率 瀏覽:898
鏈農融資情況 瀏覽:784
外匯買3手怎麼買 瀏覽:264
穩定增長股票 瀏覽:145
融資租賃香港上市 瀏覽:153
和信理財是非法集資嗎 瀏覽:631
平安銀行貸款協議 瀏覽:273
外匯win系統 瀏覽:161
基金交易賬號身份證升為 瀏覽:791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