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稅機關大力查處的「黃金票」是怎麼回事
近年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從上海黃金交易所購買實物黃金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實施稅收違法犯罪,全國范圍內出現了較多的「黃金稅票」案。不法分子主要有兩種作案方式:一是委託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購買黃金,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後,通過隱蔽方式銷售黃金而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結余」的進項抵扣額則用於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收取開票費。二是一些企業購買黃金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後不用於認證抵扣,不法分子獲取這些發票信息後,利用發票上的數字識別信息,變造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單位名稱、貨物名稱等文字信息,提供給一些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的企業,收取開票費。
② 國稅機關增值稅黃金票案
8月27日,記者從重慶市國稅局稽查局獲悉,近日,該局成功破獲了A公司利用黃金交易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涉案金額達2.3億元,認定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13戶。這也是我市破獲的首例黃金票案。
空殼公司的蹊蹺交易
2015年6月,國家稅務總局、公安部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打擊利用黃金交易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什麼是利用黃金交易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市國稅局稽查局負責人說,主要有兩種虛開方式:一是不法分子委託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購買黃金,取得增值稅進項發票後,通過隱蔽方式銷售黃金而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結余」的進項抵扣額,則用於對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收取開票費。二是一些企業購買黃金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後,不用於認證抵扣,不法分子獲取這些發票後,利用發票上的數字識別信息,變造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單位名稱、貨物名稱等文字信息,提供給一些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的企業,收取開票費。
市國稅局第四稽查局接到《通知》當天,成立「黃金票」案專案組,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摸排,在對重慶市某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開展檢查時,發現一些「蹊蹺」。
該公司2014年8月29日到2015年5月26日取得9家公司(其中上海3家,海南3家)開具的增值稅進項發票257份,價稅合計1.2億元。該企業開具給市內外共124戶企業1031份增值稅專用發票,計稅合計1.1億元。
「怎麼會有這么大的稅票進出?」第四稽查局進一步查實,A公司原法定代表人為李某,2014年5月企業法定代表人變更為馮某,實際經營人為徐某,系浙江臨海市人。
更讓辦案人員疑惑的是,該公司已不在注冊地址經營,去向不明,成了一個「空殼公司」。
聯繫到那些蹊蹺交易,專案組決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稅務稽查人員與A公司辦稅人員陳某電話聯系,聲稱要對該公司進行常規的稅務檢查。陳某稱會通知企業負責人與稅務稽查人員聯系。
2015年6月17日,一個自稱A公司法人代表馮某的人與稅務稽查人員進行了電話聯系,並直接問稽查人員「是不是黃金票的事?」
「對方的發問使我們增加了對這家公司的懷疑。」第四稽查局負責人說,為了不引起對方懷疑而「跑路」,稅務稽查人員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一些常規的稅務問題,並不提「黃金票」。
後來,稅務稽查人員通過技術檢測方式,證實打電話的男子並不是馮某,而是A公司實際經營人徐某。
「受賄」作誘餌釣出幕後人
在後來幾天的電話溝通中,徐某始終不露面,並主動提出願意向稅務稽查人員支付10萬元好處費,希望放棄對A公司的稅務調查。
「此時,徐某開始有所警覺。」一位稅務稽查人員告訴記者,說明他想用行賄的方式「阻斷」調查。
對於徐某的「行賄」要求,機警的稽查人員沒有立即回絕,而以含糊的口吻應付了。
隨後,稽查人員立即將這一情況向專案組進行匯報,經專案組研究,認為這是接觸到實際經營人的好機會,同意「受賄」,條件是必須和徐某面對面進行「交易」。
「我們就是要以此作誘餌,將這個藏在幕後交易的實際經營者釣出來。」市國稅稽查局負責人說。
然而,想釣徐某並沒那麼容易,在「行賄」的過程中,他幾次突然變更地方,這樣很難對他進行控制,稽查人員只能以各種理由推脫見面。
端午節當天,第四稽查局稽查人員接到徐某電話,約在某茶樓見面。
該局掌握這一信息後,立即會同當地公安機關會商案情,決定由稽查人員假意與其見面,另一稽查幹部喬裝成學生在附近觀察情況。為不打草驚蛇,由公安人員假扮稅務紀檢幹部,以調查稅務幹部受賄為由,當面對其進行控制。
下午4時,稽查人員如約來到見面地點,一名男青年主動過來介紹自己是徐某,稽查人員根據公安機關提供的圖像,發現此人是「替身」,並非徐某本人,在怒斥對方沒有誠意後,拂袖而去。
不出20米遠,另一名男子追上稽查人員,稽查人員一眼認出此人就是徐某,便將態度緩和下來。落座茶樓後,徐某立即拿出10萬元現金交給稽查人員。正在這時,公安人員假扮稅務局紀檢幹部出現在他們面前,請徐某回稅務局協助調查。
回到稽查局後,公安經偵人員和稽查人員向徐某表明身份,對其進行了詢問。
徐某具有很強的反偵查意識,由於他虛開出去的發票涉及很多地區,料想稽查局無法在24小時內從其他地區獲取有力證據,所以他在接受詢問的過程中拒不回答相關問題。
對於徐某來說,保持沉默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在自己被帶走協助調查這個時間內,同夥已乘機把出租屋內的相關資料帶離,這給稽查取證帶來了困難。
跨區稽查合作一天拿定證據
為了拿出有力證據,第四稽查局充分發揮跨區稽查的轄區優勢,立即聯系九龍坡區經偵支隊,組織另外的檢查組對該局所轄三個區的受票單位進行了取證。
為了打破第一個突破口,第四稽查局首先對接受A公司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其中一家企業——重慶某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B公司)進行突擊檢查。
22日下午,稽查人員調取了B公司2015年1-5月的相關涉稅資料,並對該公司總經理、會計進行詢問,經稽查人員耐心細致地講政策找依據,B公司的負責人如實交代了企業法人接受A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並支付開票手續費的違法犯罪事實。
根據B公司總經理交代的違法犯罪事實,6月23日第四稽查局向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經偵支隊出具了《已證實虛開發票通知單》。重慶市公安局大渡口區經偵支隊對重慶A商貿有限公司進行了立案偵查。
在案情取得突破後,專案組繼續根據檢查預案,在防偽稅控系統中查詢出該局轄區內接受過A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13戶受票企業,並抽調全局力量組成5個檢查小組,於6月23日開始進場進行突擊檢查。
同時,第四稽查局已對轄區內的14戶受票企業進行了深入檢查,檢查發現這14戶受票企業均以支付開票手續費的形式,取得A公司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
短短幾天,第四稽查局聯合公安機關就坐實了A公司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一事。
在證據面前,徐某承認公司是花3.5萬元買來的「空殼」,主要用於倒賣「黃金票」,自己買進「黃金票」,再以不同名目賣給企業抵稅,賺取10%的差價。
目前,重慶A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已告破獲,為國家挽回稅款損失3376.48萬元,該案涉案人員已移送司法機關。
③ 於潤龍黃金案涉案警察怎麼處理
這個案子警察一點責任都沒有,當是正好是國家出台放開黃金買賣的節點,在這之前是犯法,在這之後是不犯法。警察接到舉報把他的黃金扣押了,認為應該按照之前的法律沒收黃金也沒有過錯,因為他的倒賣黃金行為是在國家開放黃金交易之前進行的,只是抓他的那天正好犯法變成了不犯法。這就產生了爭議。法院既然判不犯法那就只能按照判決結果來。
④ 黃金票涉及哪幾個人
這個問題不太清楚,你指的是什麼?不太明白,不太明白,不太
⑤ 什麼是黃金發票..
但是客戶一般出手的時候都是幾年以後,賣方會以時間長久,不知道客戶是否自己動過手腳導致含金量下降等原因給以答復,而買房又找不到證明,所以黃金發票案經常發生,所以推薦購買黃金的時候發票和鑒定證明一定要保管好。 追問: 我不是指購買黃金所開具的發票。問題是,我朋友公司與某某供應商在業務上有發生往來,對方開具了增值稅進項發票,目前稅局下了通知,說此發票是黃金發票,不能抵稅,這是什麼原因?。。 回答: 原來如此 ...增值稅進項發票肯定是不能抵稅的啊 ,稅號 抬頭什麼的都有么?是不會有的 。。沒辦法抵稅的。要增值稅專用發票啊 但是長期合作是不會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吧。。 追問: 他公司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供應商開具的增值稅進項發票當然可以抵稅。就是這幾天稅局下了個通知,說此發票是黃金發票,我就是搞不明白「黃金發票」是什麼意思 回答: 雅黑,。你是哪裡的 。我怎麼不知道。
⑥ 關於中國黃金第一案
2006年6月到7月,嫌疑人利用中國工商銀行提供的黃金買賣交易系統,通過電話委託的方式,買賣黃金超過2100千克,獲利2100多萬元。隨後,賬面上的巨資很快被開戶銀行以利用交易系統漏洞「不當得利」為由劃走,雙方因此對簿公堂。2012年6月,省高院作出終審判決,駁回被告上訴維持一審判決,撤銷被告2006年進行的126筆交易。這是銀行業第一起因為「紙黃金」系統漏洞引發的訴訟案件,涉案金額巨大,被冠以「中國黃金第一案」。
2006年5月30日,宋某從外地攜款2.7萬出差到濟南,看望大學同學劉某。因身份證已過期,宋某用同學劉偉的身份證,在濟南某銀行開設黃金買賣賬戶,採用電話銀行方式做黃金買賣交易。
6月底,宋某要回外地,他在走之前進行電話委託。當時黃金價為每克160元左右,宋某輸入了參考價145元。5天後,宋某從外地歸來後發現,自己的委託成功了。於是,宋某開始輸入遠低於即時正常黃金價格的買入價格,並逐漸探底。截至7月8日,共操作買入交易65筆,賣出交易61筆,獲利21930382.24元。兩人用了僅十天的時間,從窮小子變成了千萬富翁。
沒過幾天銀行就找到了宋某及其同學,銀行認為宋某等人的上述交易具有明顯的惡意操作性質,隨即將其交易獲利款項劃走,並請求法院撤銷上述126筆黃金買賣交易。然而,宋某卻認為自己根據銀行提供的交易系統,按正常電話語音提示逐步操作,輸入的交易命令也得到了系統認可,並不存在違規現象,合法有效。他要求銀行歸還其被劃走的2100萬余元交易所得。
⑦ 中國黃金第一案的宣判結果是什麼
兩名年輕投資者樊文達、宋榮貴在2006年6月底以2.7萬元原始本金,在工行山東分行濟南濼源支行電話操作買賣「紙黃金」,10天內竟獲利高達2100餘萬元。然而,賬面巨資還未來得及變現,即被銀行以不當獲利為由全部強行劃走。坐了趟「過山車」的樊宋無奈之下訴至法院,濼源支行隨即反訴。目前,案件正等待開庭審理。
「作為上市後世界第一大銀行,這對工行是個很大的負面消息。」北京頤合興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吉舟告訴本報,「正常交易是不能獲利那麼多的,最大的可能是工行交易軟體技術上出現了問題;這樣,責任就不能轉嫁到投資者身上。」
雙方異常低調
8月29日,一場秋雨讓濟南的天氣從炎熱陡然變得涼爽。記者在「中國黃金第一案」被炒得沸沸揚揚之際來到案發地,像天氣轉換一樣意外:連遭冷遇。
「沒聽說過這事啊!」山東大學法學院常務副院長肖金明在接受本報采訪時很是茫然。
無獨有偶。濟南市民張立鳴既炒實物金也炒「紙黃金」,在泉城廣場附近遇到記者時連稱:「不清楚。」記者從對類似信息最集中的計程車多位司機、山東省政府法制辦、山東省證監會等處得到了同樣答案。查閱當地主要媒體,沒見到任何報道。
濟南市公安局宣傳處黨亞力處長則對記者證實,當時有人報案,但經查後認為是民事糾紛,不符合立案條件。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作為極希望得到輿論支持的原告方樊宋竟然也避而不見。記者致電第一時間報道此事的報社被告知:「樊宋目前已聲明不接受任何采訪。」
被告方同樣冷淡:濼源支行辦公室朱主任拒絕接受采訪後,工行山東分行鮑行長只說了句「目前正走司法程序」後就不願多談。工行北京總行新聞處謝處長以不清楚為由拒絕詳談。
最先立案的濟南市歷下區法院民庭法官馬峻稱,案子已經轉到中院了。而依據案件標的額已遠超200萬元,極有可能不在所屬區級法院審理。
與工行濼源支行隔街相望的山東科創律師事務所律師苑曉軍分析認為,和解是雙方都願意看到的結果,樊宋得到一筆相對少些的賠償,銀行則能盡快消除不利影響;而一旦官司敗訴,數十萬的訴訟費用代價太大。
「如果促成了和解,最大的原因是雙方都存在理虧之處。」王吉舟稱。有人士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稱,原告樊文達的意圖很值得懷疑:在江西工作的樊到山東出差竟然帶兩萬多元閑錢,又借宋榮貴的身份證異地炒金,獲巨額利潤後仍沿用開戶卡等均違反常理;即便開始發現漏洞無惡意,事後反復操作仍有謀取暴利之嫌。
有網友在網上發帖認為,樊在其中原本就知曉銀行系統漏洞,而宋不過是他拿來的幌子。甚至有網友乾脆質疑這是一個老鼠倉。對此,記者多方打聽,均未得到證實。
財富神話背後
事實上,接受采訪的專家大多把導致財富神話誕生的矛頭指向了工行操作系統存在著嚴重漏洞。而這也正是工行方面低調的原因所在。
「顯然是銀行操作系統出了問題。」派豐理財顧問(北京)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侯寧稱。
王吉舟的觀點和侯寧的相似。他認為,以樊宋兩人身份、背景看,根本不具備操作老鼠倉的條件,同時目前國內黃金市場還沒形成出現莊家的力量。
對於有質疑樊宋是黑客,篡改了銀行系統交易程序,王吉舟稱:「銀行系統安全性能非常高,即便篡改,買入價也只能低到減去差點的價;再說如果是遭黑客攻擊,工行就不這么低調和被動了。」
王吉舟提醒記者,如果施行保證金交易,10天內以2.7萬元本錢撬動2100萬利潤杠桿,在正常交易中也不是沒有可能。但記者從工行山東分行個人營業部了解到,工行「紙黃金」業務並沒施行保證金制度。
⑧ 黃金發票案什麼意思
就是假抄發票,在客戶購襲買黃金的時候,正規的地方都會在給予購買發票的時候還會有一個國家的鑒定證明,這個鑒定證明就是國家正規機構已經鑒定過了這黃金的含量等,有好多地方都是弄得假證明,倒最後,出手發現證明是假的,含量等根本沒有那麼高。但是客戶一般出手的時候都是幾年以後,賣方會以時間長久,不知道客戶是否自己動過手腳導致含金量下降等原因給以答復,而買房又找不到證明,所以黃金發票案經常發生,所以推薦購買黃金的時候發票和鑒定證明一定要保管好。
⑨ 中國黃金第一案的案件經過
2006年5月30日,宋某從外地攜款2.7萬出差到濟南,看望大學同學劉某。因身份證已過期,宋某用同學劉偉的身份證,在濟南某銀行開設黃金買賣賬戶,採用電話銀行 方式做黃金買賣交易。
6月底,宋某要回外地,他在走之前進行電話委託。當時黃金價為每克160元左右,宋某輸入了參考價145元。5天後,宋某從外地歸來後發現,自己的委託成功了。於是,宋某開始輸入遠低於即時正常黃金價格的買入價格,並逐漸探底。截至7月8日,共操作買入交易65筆,賣出交易61筆,獲利21930382.24元。兩人用了僅十天的時間,從窮小子變成了千萬富翁。
沒過幾天銀行就找到了宋某及其同學,銀行認為宋某等人的上述交易具有明顯的惡意操作性質,隨即將其交易獲利款項劃走,並請求法院撤銷上述126筆黃金買賣交易。然而,宋某卻認為自己根據銀行提供的交易系統,按正常電話語音提示逐步操作,輸入的交易命令也得到了系統認可,並不存在違規現象,合法有效。他要求銀行歸還其被劃走的2100萬余元交易所得。
⑩ 黃金大案多少家銀行卷被罰款
一起橫跨豫陝兩省涉及19家銀行190億元貸款的假黃金騙貸大案被銀監會曝光。昨天,銀監會披露,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陝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並處罰104名責任人。
有關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於銀行業亂象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尤其是對於大案要案將堅持依法、頂格處罰,不設上限。